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我的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我的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走上讲坛的第二年,我便走上了语文教学岗位。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语文教育的目的,一是增加文学知识,二是提高思想境界和个人修养,三是培养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学好语文,能有效的从事与之相关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对一个人的语言表达非常有帮助,人的一生不一定天天写、天天创作,但必须天天说、时时说。为此,早期语言表达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中小学的朗诵、朗读就是开发和训练一个人语言能力的最佳时期。不少人很有文采,但不善表达,也有的人一生都拙嘴笨腮,原因就在于早期语言表达训练不够,从而导致成年后语言能力差,不自信。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在将来能具备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从小,从课堂里训练孩子语言表达,而朗诵课文既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又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帮助,所以在中小学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把朗诵、朗读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让朗诵、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自己缺乏必要的朗诵知识,朗诵能力很不够,导致朗读教学严重缺失。虽然也想方设法把各种形式的朗读用在课堂教学上,虽然也能激起学生的一些阅读兴趣,但是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新浪UC朗诵聊天室。一个全新的网络世界展现在我面前。这里,朗诵家们热的朗诵把我带进了一个如梦似幻的境界:他们的朗诵热情深深感染着我,他们的精心指点深深触
动着我。于是我一下子扑进这朗诵的星河里再也不舍得上岸。每天晚上6点,我准时走进聊天室,学习普通话,领会朗诵的精髓。偶尔也上去试读,请专家指点。几年坚持下来,我的朗诵水平大大提高,并且还学会了制作朗诵背景音乐和情境视频的制作。渐渐地,我明白:朗诵就是一种艺术。朗诵者面对各式各样的文学形式,通过声音不断将文字艺术创造成声音艺术,准确反映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内涵。这种艺术具有的感召力、震撼力,是其他艺术形式不能达到的。因此,学好朗诵,就是学好了语言表达艺术。无论什么困难的问题,无论多深奥、难懂的文章,经一个出色的朗诵家的朗诵表达,顷刻就会变得简单、易懂、魅力无穷、美感十足。
在我沉醉于学会了朗诵的欣喜之余,我突然意识到:应该将这些技能用在课堂,让学生们跟我一起享受朗诵的快乐。一次我走进教室,没有说话,只是播放我准备好的一段音乐,然后用激情的声音为学生朗诵九课文——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朗诵完毕,热烈地掌声在教室里经久不息。很明显,学生们也被我成功的朗诵所感动。接下来教学这首诗歌也就毫不费力了。我第一次体会到了成功的朗诵在语文教学上的巨大作用。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诊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要想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根据课文的具体语境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能把学生带进五彩缤纷的世界,使枯燥无味的文字变成了秀美的山水、迷人的画卷,变成了优美动听的欢歌、变成了有血有肉
有情有感的人,真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又不断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贴近文本主题的艺术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背影》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文字,由于时代的间隔,由于生活体验的差异,学生很难真正理解作者当时写作的情感。以往教学这篇课文时,无非是对照课文所写的事情,强制的让学生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那一次,我将在UC聊天室交流过来的动画材料,配上精心选择的音乐和自己事先录制好的课文录音制成视频,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与意境融为一体,设身处地与课文角色同悲同喜。学生们一个个瞪大眼睛,看得仔细,听的认真,有的同学眼睛里竟闪着泪光。学生受到真情的感染后,再去分析课文时,就容易多了:我求学生说出自己认为文章好的地方?为什么说它好?学生说“父亲为我买橘子”这部分写得好。因为“蹒跚”、“攀”、“缩”这些词用得贴切,突出了父亲的爱。这时,我让学生来比一比,看谁能读出“父爱”,于是,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读。情绪十分高涨。这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当学生们再次跟着视频录音朗读课文时,他们的声音是那么整齐,他们的情绪同样也是那么深沉。不用说,这堂课,又是一节成功的课例。
创设情境要选择合适的手段。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手段创设情境,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洁,才会使课堂变得绚丽多彩,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丰富而生动。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
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抒情性的散文,比较适合朗读。但是,学生却无法感受“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清澈水质,无法体会“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环境。我才网上下载了一些符合当时景象的图片和视频,配上自己的录音制成微课在上课时播放,看过视频后,几乎不用多讲,学生们就完全感受到了作者当时的心境和感情变化,也准确解读了文本的意思,熟读和背诵这篇课文也很轻松了。
我尝到了创设情境开展朗读教学的甜头便变得一发不可收。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不仅自己制作朗诵,也下载很多朗诵家、著名主持人的经典朗诵给学生听;不仅在课堂上朗诵,也常开展朗诵竞赛活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在教学《雷电颂》和《海燕》这两篇散文诗时,我知道,自己是没有能力读好这两篇文字的。我就在网上下载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届夏青杯朗诵比赛决赛选手姜雷的现场朗诵《雷电颂》和殷之光朗诵《海燕》给学生看,让学生第一次感受到了大气磅礴的朗诵,体会到了屈原当时为追求理想和光明同反动势力不屈抗争的决心和勇气,体会到了海燕作为革命先驱者形象的热情与信心。朗诵专家生动形象的表达,加上自己亲自朗诵,这样就把课文作品牢牢地记在心灵,对作品的诸多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我的影响下,学生们渐渐开始喜欢上了诵读:早读课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沉闷,而是变得每天都会书声琅琅;在学校组织开展朗诵竞赛活动时,学生们朗诵的《青春万岁》、《我的南方和北方》等节目深深打动了观众。
朗读的作用不可忽视。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进行朗读教学更让我的语文课堂锦上添花。朗诵培养了学生精读能力,特别是那些含义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