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卷(附详细答案)
2023-2024学年临沂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试题卷附答案详析

2023-2024学年临沂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试题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2024.07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作为语言基本单位的词汇,是语言中文化承载量最大的成分。
一个民族独特的发展历史、社会制度、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都会在其民族语言的词汇中打下烙印,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是具有特定民族文化内涵的词、词组和习语。
这些词由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另一种语言里找不到对等或与之完全契合的词,于是产生语义空缺。
我们可以根据文化负载词在另一种语言中的语义空缺情况,将其分为绝对空缺词和相对空缺词。
有些词在另一种语言里完全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我们把这种词称作绝对空缺词。
如汉语中“节气”的概念在英语中是没有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更是让外国人费解。
总之,由于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的极大不同,这些在另一种文化中绝对空缺的词无处不在,数量庞大,造成翻译上的重重困难。
有的文化负载词其所指的观念或事物在另一语言里也是存在的,只不过二者的语义范围不完全重合,只存在部分对等,同样造成了语义上的空缺。
我们将这一类的词统称为相对空缺词。
相对空缺词数量繁多,可分为所指范围空缺词、涵义空缺词和语用规范空缺词三大类。
范围空缺指的是同一个事物或概念在某种语言中只用一个词来表达,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有几个或多个词来表达。
我们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汉语和英语中表示亲属的词语。
一个简单的“aunt”在汉语中就不能找到与之所指范围完全相等的词,因为它可以指汉语中的“姑姑”“伯母”“婶婶”“舅妈”“姨妈”。
涵义空缺词是指某个词在另一语言中有与其表面意义相同的词,但它们的涵义却大相径庭。
如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物“龙”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说起“龙”的英文对应物,很多人都一下子想到“dragon”,却不知仅这一念之差,就将腾云驾雾、代表天子帝王、象征吉祥如意的中国龙变成了西方人心目中凶神恶煞、代表邪恶、象征恐怖的“dragon”。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150分钟完成。
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
)一、积累运用(10分)1. 按要求填空。
(1)浴乎沂,______,咏而归。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阿房宫赋》中,作者指出秦王朝如果爱惜六国百姓,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______,______”,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2. 按要求选择。
(1)有评论家指出:《红楼梦》的含蓄风格,反映在书中可以说是无所不在的。
以下不能表现其含蓄风格的一项是()A.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B. 《红楼梦》原来的书名为《石头记》。
C. 贾宝玉、甄士隐、四春姐妹等人名皆有隐喻。
D. 湘云喝醉酒后,沉酣于芍药花丛中。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曹禺认为:写戏主要是要发现社会矛盾,反映社会问题。
B.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都是优秀的论辩文,前者峻切坚定,后者循循善劝。
C. 《阿房宫赋》《六国论》均为借古鉴今、针砭时弊的名篇。
D. 只有多采用铺陈、夸张的写作手法,才能达到理足气盛的表达效果。
二、阅读(70分)(一)(15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我写了许多信,还没有郑重其事地谈到人生问题,这是一则因为这个问题实在谈滥了,一则也因为我看这个问题并不如一般人看得那样重要。
在这最后一封信里我之所以提出这个滥题来讨论,并不是要说出什么一番大道理,不过把我自己平时几种对于人生的态度随便拿来做一次谈料。
②我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
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③站在前台时,我把我自己看得和旁人一样,不但和旁人一样,并且和鸟兽虫鱼诸物也都一样。
人类比其他物类痛苦,就因为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
甘肃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测试卷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今天,人们对氧气的存在已经习以为常。
如果把时钟拨回到几十亿年前,回到生命刚刚在地球上立足的时代,我们会发现那时的地球上根本没有氧气,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虽然地球上没有氧气,但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的氧元素。
在衰老恒星的演化过程中,恒星核心通过核聚变合成了氧,所以宇宙中氧的含量还是比较丰富的,仅次于氢和氦。
不过,因为氧特别容易和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绝大部分的氧是以某种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这类化合物被称为氧化物,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水。
②与仅存于海底火山口的化学能相比,太阳能是地球上更为普遍的能源来源。
现在,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依赖太阳能生存和繁衍。
例如,植物可以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变成有机物,这一过程就是光合作用。
要想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物,就要设法还原二氧化碳,给二氧化碳提供电子。
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可被视作一个“泵站”,它利用太阳提供的能量(类似于抽水泵利用电作为能量),从某个电子供体中抽取电子提供给二氧化碳。
③在距今约30亿年前,蓝细菌(也称蓝藻)“发明”了利用水作为电子供体支持光合作用的“技术”。
也就是说,蓝细菌利用太阳能将水的氧原子的电子夺走,再将之传递给二氧化碳。
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水被不断地裂解并释放出氧气。
所以,随着蓝细菌的繁殖,氧气会被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
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漯河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习以为常的东西,人们往往会忽略,但是它无时无处不存在。
一个新生儿出生的瞬间,心脏的瓣膜自动生成,心脏开始跳动,血液从主动脉流向肺部的毛细血管,呼吸以第一声哭喊的形式开始。
这是每个人进行的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传播,他或她用原声性听觉符号的表现形式之一——哭,发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我活了,我来到了人世!在往后的日子里,他或她运用自身具备的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得到了母亲的乳汁,看到了亲人们的笑脸,听到了最初不懂,但天然能够掌握的母语。
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上,本能地调动一切,动用自己的全部感觉,努力把握着身体以外的世界。
当我们学会说话、能够思考的时候,会进一步感觉到,任何行动,包括思想,如果没有信息的传递和接受,都无法进行。
即使做梦,仔细想想,梦中的白马王子或妖魔鬼怪的样子,不也是在用母语给自己描绘吗?以下的情形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司空见惯:她冷静下来,细细一想,看来确实是自己错了。
她对自己说:必须赶紧找到他,认个错,不然机会错过,这份工作就泡汤了。
她急忙下楼,飞也似的跑向办公主楼。
在这里,“她"的思考和自言自语,是典型的自身信息传播。
正是这种自身的信息传播在头脑中几个来回的交流(我们一度采用“思想斗争”这个概念来描述它),最终决定了她后来采取的行动。
昨天下午5点20分左右,读者陈先生开车自北向南经过西三环航天桥上时,目睹了一辆桑塔纳车自燃的全过程,热爱摄影的他记录下了这组画面。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福州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福州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儒商”,又名“儒贾”“贾儒”,其释义一般理解为具有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底蕴,关爱亲友、孤弱,热心乡里和社会公益之事,能做到儒行与贾业的统一和良性互动,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工商业者。
儒家商业经营伦理在价值层面主要包含“诚信”“责任”“求实”“明理”“勤奋”等单元。
有学者认为,“儒商精神”的精神特质是确立具有儒家精神气质的商业职业意识,参引儒家的价值观念,建构商业经营的基本原则,具体如“仁政管理原则”“诚信待人原则”“和气生财原则”“勤俭戒侈原则”,并以此塑造儒家化的商人人格形象。
另有观点认为,“儒商精神”的思想内涵主要可从“富而好礼,贵而不骄”的自身修养、“见利思义,以义制利”的致富原则、“内诚于心,外信于人”的经商之道以及“博施于民,济众扶危”的社会责任等方面体现。
因此,“儒商精神”在价值属性上往往带有正向的社会意义,而其内容在时代变化中虽呈现出不同侧重,但始终围绕“礼让互尊”“诚实信用”“重义守德”的精神基底,并最终达至“圣者尽伦”的人生目标。
“义利之辩”是人类哲学史上的重要论题,诸如“贵义贱利论”“义利并重论”“以义生利论”。
无论何种思考,其背后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实质上都归结为道德与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善恶的标准。
儒家强调“仁者人也……义者宜也”,“义”在儒学中被视为一般的道德性原则。
中国传统商业伦理往往将“义”放置于优先位置,或并与“利”处于同等位阶。
而西方经济学理论同样对经济伦理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学科性讨论,如李斯特认为,生产力的更大组成相当一部分在于个人的智力和社会条件,而道德自身所具备的经济价值预期有效影响生产的诸多方面。
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也强调资本的道德性与精神生产力在内涵上高度耦合,道德、科学、法等要素理应归于生产的特殊形式,并受配于生产的一般规律。
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C (“丝路贸易给罗马帝国……大概带来了当时一年收入30%的税收”错误。
由原文“罗马帝国当时一年收入的大概30%是依靠其在东边和南边的收税所得,其中特别谈到了东方消费品的税收”可知,这“大概30%”的税收并非全都是丝路贸易带来的。
)2.D (“西域文化渗透到了各个角落”错误。
依据原文“到了唐代,这种文化传播进一步加强”,只能得出“唐朝时东西方文化交流得到了加强”的结论,不能得出“西域文化渗透到了各个角落”的结论。
)3.C (“双向共赢”观点的内容在材料一的第二段。
原文以“佛教的倒流”为例,说明“双向共赢”的涵义,是佛教东传后经过中国佛教界的改造和发展,使佛教发展到更高的高度,然后又传回中亚、印度。
可见“双向共赢”观点的关键在于交流的内容经过对方改造发展后,得到了更高的发展,再传回原产地,对原产地有所帮助。
A项讲的是欧洲借鉴中国瓷器艺术,使得欧洲瓷器具有了独特的瓷器艺术;B项讲的是苜蓿传入中国,对中国骑兵的帮助;D项讲的是茶叶传入欧洲并流行的原因。
这三项只说明物产交流后对传入的地区有作用,没有在得到更高的发展以后促进输出地区的进步。
而波斯锦是在中国丝绸制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并对中国丝绸制造技术产生了促进作用。
故选C。
)4.B (根据图表地区Ⅰ的特产项目及“丝绸产品”的“产品生产”地等内容可知,地区Ⅰ为丝绸之路贸易的东段,地区Ⅱ则是丝绸之路贸易的中段。
而材料二的首句“长安、洛阳到敦煌以及天山廊道属于古代丝绸之路东段”表明,丝绸之路的东段,指从长安、洛阳到敦煌以及天山廊道之间的地区。
换言之,丝绸之路的东段,在敦煌以及天山廊道以东到长安、洛阳之间的地区,并不是“以东”没有终点的地区。
)5.①沿线民族的友好交往、民心相通的现实。
②贸易双方的双向共赢促进了丝路的长期繁荣。
③古代东西方物产资源交换和运输的推动。
(由材料一第一段可知,丝绸之路贸易之所以能够进行且长期繁荣,与宽容的民族政策、和谐的民族关系形成的沿线民族友好交往、民心相通的现实有关。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豹子头林冲
茅盾
这一夜,豹子头林冲在床上翻来覆去。
日间那个失陷了花石纲的青面兽杨志的一番话,不知怎的只在林冲心窝里打滚。
他林冲,一年多前何尝不曾安着现在杨志那样的心思;但是在这月白霜浓的夜半,那几句话便只能像油煎冷粽子似的格在林冲胸口,如鲠在喉。
第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媒介是文学最具区别性的特质和优势。语言使人们在图像的多义中找到核心,图像凭借多维立体的成像方式将所有信息一股脑儿地抛向观众,共时的具体化和多义性使人们面对图像时需要认知、筛选和领悟。越是多元就越要强调核心,而这一过程是借助语言完成的。图像时代信息的发达,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迅捷、更直观地了解世界、感受世界;然而,我们也因此被表象轰炸得眩晕而无法接近世界的本质。图像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将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一层层地揭示出来,而语言有能力使非语言信息语言化,使图像符码化,人们透过语言解码去感受、理解、提升图像。语言具备将并不现成也不确定的东西加以分离、辨别、归置的能力,从而到达事物本质的深度。罗中立的《父亲》如果去掉标题,画面中的老者不过是中国几亿农民肖像的典型,正因为标题的点睛,“父亲”脸上的皱纹才更显沧桑,其画作才更具撼人心魄的力度。它不只是一个被看到的对象,也是内涵深刻、需要解读的意义载体,而语言帮助人们清除理解的障碍。语言或文学的这种钩沉本质的认知作用对图像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D.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论述文学语言存在的方式,对语言有两种细分:一是语言的词汇语法系统,二是个人的实际语言行为。
4.相较于图像,文学有哪些优势?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简要概括。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试卷类型:A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2024.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净化”一词,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他在论述音乐的作用时指出:“某些人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音乐的激动,受到净化,因而心里有一种轻松舒畅的感觉。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还进一步指出,悲剧“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实现这些情绪的净化”。
净化,常发生在读者阅读作品的过程中。
文学阅读过程中的净化作用,常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读者可以进入某种虚幻的艺术境界,而暂时忘却世俗的困扰和人生的烦恼,以维持心灵的平衡。
恩格斯在论述德国“民间故事书”的作用时曾指出:“它的使命是把工匠的作坊和可怜的徒工的简陋阁楼变幻成诗的世界和金碧辉煌的宫殿。
”【A】以上见解表明,文学具有使读者得到情感净化、维持心理平衡的效果。
作品中某种情感力量的震撼,可使读者的某种情绪得以宣泄,使畸变的心态得以矫正,使扭曲的人格变得纯正。
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在谈论戏剧艺术时指出:“只有在戏院的池座里,好人和坏人的眼泪才融汇在一起。
在这里,坏人会对自己可能犯过的恶行感到不安,会对自己曾给别人造成的痛苦产生同情,会对一个正是具有他那种品性的人表示气愤。
当我们有所感的时候,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这个感触总是会铭刻在心头;那个坏人走出包厢,已经比较不那么倾向于作恶了,这比被一个严厉而生硬的说教者痛斥一顿要有效得多。
”【B】唐代白居易在《读张籍古乐府诗》中写道:“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读君《勤务》诗,可劝薄妇敦。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
《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调查研究,提高科学性和实效性”。
借助信息技术推进深度调研,有利于全面挖掘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信息和数据说话。
今天,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纷纷涌现,特别是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取得进展,拓展了信息技术在国家治理中的应用场景。
在此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与调查研究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提高调查研究的效率,确保数据采集的科学性、准确性、代表性,还能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有关部门和地方作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提升调研质量,需要有效筛选数据、善于运用数据。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规模正快速增长,不仅包括各类平台数据、传感器数据,还包括了大规模文本、图像、影视资料等数字化档案,形成了庞大的“数字足迹”。
对数据进行科学、精准、专业的分析处理,才能更好为调研服务。
海量数据是宝贵的财富。
用好这笔财富,下一番绣花功夫,有助于更有效地整合资源、聚合力量。
数据分析不能代替实地调研,两者结合,才能让调研更扎实、更全面。
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调研已成为一种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有关工作可以脱离传统的实地调研方式。
调研不仅是为了得到数据,还必须对被调研对象和内容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和理解。
数字能够体现规律、趋势等,却无法反映个体的真情实感。
由于样本选取、调查分析方法的不同,数据本身还可能存在误差。
采取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既通过数据掌握大量信息,又捕捉数据之外更真实、更全面的情况,调研的质量也就有了保障。
用好这两种方式,将有效推动调查研究提质增效。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秘密☆启用前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共19分)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一种“特殊情形”,在民事纠纷、刑事犯罪案件中,可以免于承担不利责任。
正当防卫制度有其规范价值。
法律基于道德和正义的准则而建立,在现代社会,人权和公民的安全是法律保护的重要对象。
当公民的人身、财产等权益受到他人侵犯时,法律赋予公民正当防卫的权利,使公民能够在合法范围内保护自身安全和权益。
此外,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障,而正当防卫则是法律赋予公民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方式。
但正当防卫具有一定限制和条件,需要在合法范围内行使,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在处理正当防卫案件时,需要考虑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强度、危害程度等,综合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作出判断。
②实践中正当防卫认定面临诸多困难。
司法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包括防卫起因、防卫对象、防卫时间和防卫限度来认定。
首先,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但司法实践中,许多不法侵害并非真正的不法侵害,而是由挑衅、误判、误解等行为引起,防卫人在进行自卫时往往难以判断对方行为是否构成不法侵害。
其次,正当防卫对象必须是不法侵害者。
但司法实践中,不法侵害者范围相对模糊,可能包括直接侵害者与间接侵害者。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下)期末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下)期末统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先秦”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所贯穿的一个总思潮、总倾向,便是理性主义,正是它的承先启后,一方面摆脱原始巫术宗教的种种观念传统,另一方面开始奠定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
就思想、文艺领域说,这主要表现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则作了它的对立和补充。
儒道互补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思想一条基本线索。
汉文化思想来由应追溯到先秦孔学。
孔子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乐”。
他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
所谓“实践理性”,是说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
继孔子之后,孟、荀完成了儒学的这条路线。
这条路线的基本特征是: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对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它以心理学和伦理学的结合统一为核心和基础。
孔子答宰我“三年之丧”,把这一点表现得非常明朗。
三年丧制把传统礼制归结和建立在亲子之爱这种普遍而又日常的心理基础和原则之上。
把礼仪制度予以实践理性的心理学的解释,从而也就把原来是外在的强制性的规范,改变而为主动性的内在欲求,把礼乐服务和服从于神,变而为服务和服从于人。
孔子不是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宗教三要素)引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相反,而是把这三者引导和消溶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使情感不导向异化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而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伦理的社会人生中。
这也正是中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
与“礼”一样,“乐”也被重新作了一系列实践理性的规定和解释,使它从原始巫术歌舞中解放出来。
在这里,艺术已不是外在的仪节形式,而是(一)它必须诉之于感官愉快并具有普遍性;(二)与伦理性的社会感情相联系,从而与现实政治有关。
这种由孔子开始的对礼乐的理性主义新解释,到荀子学派手里,便达到了最高峰。
2023-2024学年温州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详析

2023-2024学年温州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考试卷(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盛唐诗人常常根据羌笛作为塞外之物的文化属性,将其用于边塞诗中,借以反映征人之悲。
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云:“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王昌龄此诗中的抒情主人公用羌笛吹奏“伤离别”的《关山月》,表达其久戍边地不得归的无奈与悲痛。
《关山月》不仅成为诗人情感的爆发点,而且还有力地渲染了诗人的哀伤,使诗歌的情思变得更为明晰、深沉。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评论此诗“一语不及征人,而征人之苦可想”。
盛唐的羌笛描写多渲染了征人的思归之苦、久战无功的遗恨等哀情,与诗人的心声水乳交融,这是之前的同类诗歌难以企及的。
②盛唐诗人常借羌笛吐露他们浓烈的思乡之愁,比起前代,此类诗歌的艺术水平也大大提升。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笛声再大也不可能“满洛城”,这里显然是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形容羌笛之声,为诗歌抒情作了铺垫。
其后,诗人巧用“折柳”,说明其所闻的笛曲为《折杨柳》,同时建立了本诗的情感基础。
最后,再用一个反问句将故园之思自然地从折柳送别之情引出。
如此,诗歌的情感内容变得更为丰富、深沉。
浓郁的乡愁与嘹亮的笛声交相辉映,致使全诗达到情景交融、浑然天成的艺术高度和出神入化的境界。
《唐宋诗醇》卷八评《春夜洛城闻笛》云:“凄切之情,见于言外,有含蓄不尽之致。
至于《折柳》笛曲,点用入化。
”以羌笛表达乡愁的诗歌,盛唐约有9首,而盛唐之前仅约有4首,尽管早在先唐就有诗人以羌笛抒写故园之思,但其数量和质量,均不能与盛唐类似诗歌相媲美。
③盛唐时,仕途坎坷的诗人时常被哀怨悲切的羌笛旋律触动,屡将其心中郁结的苦闷与怨愤寄托于羌笛。
如王昌龄《江上闻笛》:“横笛怨江月,扁舟何处寻?……羸马望北走,迁人悲越吟。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和西方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之不同,中西民族在哲学观念、文化传统、性格气质和审美心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反映到民族的艺术性格上也有许多不同。
这种不同在各种艺术中都有表现,建筑艺术也不例外。
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中国建筑艺术也散发着中华大地特有的泥土芳香,显示了与西方不同的风貌性格。
西方的建筑重在坦率地呈现人心中的激情,把内心的狂热、幻想和茫然,都化成为实在的视觉形象:超人的巨大尺度、强烈的空间对比、神秘的光影变幻、出人意表的体形、飞扬跋扈的动势、骚动不安的气氛。
这些在埃及神庙、拜占庭尤其是哥特或巴洛克教堂以至现代教堂中,都可以找到大量例证。
中国的建筑则与此相反,并不注重表现人心中的狂热,而是重在“再现”精神的宁静与平和。
从艺术角度而言,中国建筑的美就隐蓄在“群”的内部,需要周览全局才能一一呈现。
它鄙视一目了然,不屑于急于求成,因而也更加含蓄温文,更为内在。
即就建筑单体美而言,中国建筑也颇不同于西方之注重外形的奇诡新巧、变化多端,而更多地存在于体、面、线、点的组合显示的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
中国建筑更具有一种“绘画”之美。
群中的每一座建筑单体就像是画中的一些长短粗细浓淡不同的线,如果离开全画,这些线就失掉了意义。
太和殿只有在紫禁城的庄严氛围中才有价值,祈年殿也只是在松柏浓郁的天坛环境中才有生命。
群外围绕的城墙或院墙则是画框。
城楼、角楼或院门,则是画框上的重点装饰。
“画框”里面的单体建筑内向而收敛。
西方建筑则更具有一种“雕塑”之美,本身就是完然具足的,雕塑感很强,外向而放射,几乎每座不同,争奇斗胜,突现自己。
中国的建筑重在创造一种群体的内在意境之美,比较含蓄,更多潜化之道;西方则重在创造单体建筑的外在形体之美,比较张扬,更多震撼之力。
陕西省安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安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必修上册30%;必修下册70%。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
“木叶”是什么呢按字面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
可为何古诗中少见用“树叶”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
这当然可以说是诗人们文字洗练的缘故。
然而一遇见“木叶”,情况就显然不同,诗人们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
可见洗练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无人过问呢自从屈原在《九歌》里吟唱出了“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一句,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便将其一用再用,熟能生巧。
而在诗歌的语言中,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
从“木叶”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字。
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
那么,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呢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
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 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百舸.(g ě) 咆.(páo)哮 幽咽.(yàn) 怙恶不悛.(jùn) B .玉玦.(jué) 湍.(tu ān )急 采撷. (xié) 峥.(zh ēng )嵘岁月 C .沮.(j ǔ)丧 悭.(k ēng )吝 踟.(zh ī)蹰 面面相觑.(qù) D .韶.(sháo)华 恪.(gé)守 奇葩.(p ā) 栉.(jié)风沐雨2. 下列词语全部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 .气概 迁徙 锲而不舍 委曲求全B .倦缩 赝品 谈笑风声 以逸待劳C .鞭笞 针砭 真知卓见 按步就班D .防碍 辨别 人才倍出 仓晃失措3. 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想想为革命牺牲的先烈,个人受点儿 算什么。
②今天我 遇见一位多年没有见过的朋友,真是让人喜出望外。
③我们最近在 前面三年所写的杂文,拟将被删减的部分加进去,再行出版。
④我再次 ,做这些事情,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那一份情感,请大家理解。
A .委屈 偶尔 搜集 申明B .委曲 偶然 收集 声明C .委曲 偶尔 搜集 声明D .委屈 偶然 收集 申明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本刊将洗心革面....,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向更高层次、高水平的刊物攀登。
B .王梓是我的好朋友,他经常对我耳提面命....,使我少犯了很多错误。
C .小云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动物,她都会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人对此感到不解,但她却乐此不疲....。
D .橱窗里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俊朗的消防员,右边是一位文静的莘莘学子....。
5. 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023-2024学年广西高一语文(下)期末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广西高一语文(下)期末考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戏曲在发展进程中,一直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的变化,推陈出新;始终注重艺术价值和教育功能,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社会理想、家国情怀等重要文化基因,展示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特征。
戏曲在文化长河中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重要表征之一,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戏曲演出活动的时间延续。
传统戏曲是各地方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式戏剧更是和民俗密切相关,其展演和观看过程实质是一种生活样式的延续。
起源于商周时期驱疫赶鬼仪式的傩戏,是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原始戏剧的综合体,至今仍活跃在部分地区;持续演出五百余年的广昌孟戏,融合三元将军信仰、祖宗崇拜和祈年纳福的民俗,在赣东地区每年新春仍会展演。
此外,一些传承数百年的经典剧目像《赤壁鏖兵》《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至今仍然活跃在舞台上,也显示出戏曲艺术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二是“戏比天大”艺术品格的延续。
戏曲演员从入行开始就要接受“戏比天大”的理念。
唱戏先做人,无德艺不立。
梅兰芳“蓄须明志、退出梨园”、程砚秋“荷锄务农,归隐田间”、常香玉为抗美援朝义演捐款15.2亿余元(旧币)……这些艺术家心怀家国,俱是典范。
崇德还需尚艺,戏曲舞台演出力求完美,“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四功五法”的程式规范和戏曲美学风格的坚持,师带徒各种绝活口传心授,保证了戏曲艺术传承的稳定性。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高一语文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高一语文2024.7第1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与语文知识运用。
(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12分)对春秋时代的贵族来说,如果有什么事物像空气一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那就是礼了。
在现代人意识里,“礼”或许只意味着人际交往中的礼仪;但在春秋时代贵族们心目中,却绝不止如此。
和中世纪的欧洲人生活在宗教中一样,春秋时代的贵族们从一己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到邦国的祭祀大典,再到邦国之间的交好交恶,无不受礼的影响。
历史学家钱穆就此总结说:“则凡当时列国君大夫所以事上、使下、赋税、军旅、朝觐、聘享、盟会、丧祭、田狩、出征,一切以为政事、制度、仪文、法式者莫非‘礼'。
”在历史典籍《左传》中,“礼”先后出现了426次之多;在许多时候,史官在完整记录某事之后,经常会以“礼也”“非礼也”之类的褒贬评价附在其后。
《左传》还特别用“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这样的表述,空前地强调了“礼”的重要性。
礼之所以在春秋时代如此重要,源于它本身就是一整套社会秩序。
早在西周王朝建立之初,为了长治久安,周王室以分封制、宗法制为基础,创立了一系列制度,礼制即是其中一种。
礼可以促进宗族成员彼此和睦。
礼的核心思想就是儒家所主张的“亲亲尊尊”原则,“亲亲”就是“亲近亲人”,其实是指爱父母、兄弟、乃至宗族,一直爱到和自己有亲缘关系的天子和其他诸侯。
“尊尊”就是“尊敬尊贵的人”,天子、诸侯、大夫、士等身处不同等级的贵族都要有尊崇心,最尊崇的自然又是天子和诸侯们。
这也是在儒家的话语体系里,国和家、忠和孝总要相提并论的重要原因,因为对先秦贵族来说,家就是国,国就是家。
只是,随着周王室衰微、诸侯兴起,“礼”又成为春秋时代诸侯们争霸的工具,又具有了一些新的内涵。
春秋时期的战争特别强调“师出有名”,因为按当时的礼法,战争是惩罚有罪的国家,属于最高等级的刑罚,所谓“大刑用甲兵”。
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含解析)

玉溪市2023~2024学年春季学期期末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从古至今,对于“自强不息”的阐释卷帙浩繁,但这一次我们试图从一个奇特的角度入手,先从“马太效应”讲起。
“马太效应”之名,源于《圣经》中的一句话: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1968年,罗伯特·莫顿提出“马太效应”这一术语时,曾有意针对当时科学研究领域的垄断怪象,其常见案例就是学术职称越高、担任学术职务、社会职务乃至行政职务越多的专家教授们,得到的社会声望越高、科研经费越多,即使他们的能力和那些尚不知名的学者相比其实相似甚至更低。
推而广之,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在某一个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后,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也就是经济学界所说的“赢家通吃”。
后来马太效应专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马太效应”一直被大多数人口诛笔伐,人们批评的焦点在于它似乎是在歌颂弱肉强食的残酷法则,或者是为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现象做了背书。
更有人认为,“马太效应”的实质是对公平性、平等性的破坏,是社会强势群体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全面掠夺,从而加速社会财富与权力的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动荡。
然而,这些或许是对“马太效应”做了情感色彩过重的误读。
“马太效应”的陈述初看确实会让人心理不适,但其实这一著名法则,不仅具有真实性与现实性,而且具有积极性与合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卷(附详细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愚氓.故态复萌.懵.懂启蒙.主义 B.庇.护蓬荜.增辉辅弼.大有裨.益C.桎.梏栉.风沐雨炽.热脍炙.人口 D.蹊.跷休戚.相关栖.身促膝.谈心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拖沓礼尚往来黯然失色隧木取火 B.山麓游目骋怀五味具全沸反盈天C.遁词瞬息万变闲情逸致言简意赅 D.祈祷不经之谈愤世嫉俗顶顶大名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自南北朝以来日益兴盛的佛教,特别是经过武则天的,确实达到了发展的最高峰。
②一般而言,年轻人对流行歌曲会有更多的兴趣,而老年人在这方面就要了。
③最近,MSN服务将要收费的消息在媒体和用户中流传。
微软在华的MSN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由中美商业模式差别造成的,基于个人计算机的MSN将一直免费下去。
A.扶持淡薄误解/一直B.扶植淡泊曲解/始终C.扶持淡泊曲解/始终D.扶植淡薄误解/一直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国粮食的生产,长期都能做到自给,对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是十分不易的,这与科学家袁隆平的巨大贡献是密不可分的。
B.某报记者一篇报道地方强制拆迁,侵害群众利益的文章,惹恼了当地官员,他们竟派公安人员到报社拘传记者,其根本原因是滥用公权在作怪。
C.“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优美而凄婉的传奇爱情故事,流传年代久远,流传地域很广,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少妇孺皆知。
D.据新浪教育频道报道,蚂蚁优选课堂凭借其优质的在线课程内容和完善的服务体系,被评为年度最佳互联网教育项目。
5、填入下面语段空缺处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在晚清那个思想太动荡的年代里,王国维投湖自尽的原因应该说是落在了一个愚忠上。
在极度的矛盾痛苦中,他只能紧急刹车,用生命作代价,画上了自己人生和思想的句号。
郭沫若说王国维头脑是近代式的,而感情却是封建式的,这话不无道理。
A.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能够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但作为一个大智者,他又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
B.作为一个大智者,他能够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但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又不能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C.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但作为一个大智者,他又能够看清大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D.作为一个大智者,他能够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但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又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
二、(9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青藏铁路堪称“世界冻土工程博物馆”随着冻土路基、冻土区桥梁、涵洞、隧道、房建、管线等工程的顺利施工,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高原多年冻土最长的青藏铁路,如今堪称“世界冻土工程博物馆”。
专家称,青藏铁路穿越世界上最复杂的冻土区,不少冻土工程措施都是国内外首创,可谓集冻土工程之大全。
于7月1日试通车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是目前全球穿越永久性冻土地带最长的高原铁路,这条铁路处于多年冻土区的线路就长达550公里。
而冻土对温度极为敏感,随着温度的变化,它会“发胖”或“变瘦”。
据了解,冻土在寒季就像冰一样冻结,随着温度的降低体积会发生膨胀,建在上面的路基和钢轨就会被“发胖”的冻土顶得凸起;到了夏季,融化的冻土体积缩小,路基和钢轨又会随之凹下去。
冻土的冻结和融化反复交替地出现,路基就会翻浆、冒泥,钢轨会出现波浪形高低起伏,对铁路运营安全造成威胁。
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专家组组长、冻土科学专家张鲁新说,冻土虽然在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也存在,但他们是属高纬度冻土,比较稳定。
青藏铁路纬度低,海拔高,日照强烈,而太阳辐射对冻土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
加上青藏高原年轻,构造运动频繁,并且这里的多年冻土具有地温高、厚度薄、热融发育等特点,其复杂性和独特性举世无双。
据了解,青藏铁路有111公里线路铺有一种特殊的路基,即在土路堤底部填筑一定厚度片石,上面再铺筑土层的路基。
这种多孔隙的“片石层通风路基”为国内首创。
它是效果较佳的保护冻土措施,好似散热排风扇,冬季从路堤及地基中排除热量,夏季较少吸收热量,起到冷却作用,能降低地基土温度0.5摄氏度以上。
全长11.7公里的青藏铁路清水河特大桥横架在可可西里冻土区,它是一种“以桥代路”的保护冻土措施,铁轨飞架而过可以不惊扰冻土。
青藏铁路“以桥代路”桥梁达156.7公里,占多年冻土地段的四分之一。
张鲁新说,如此大规模采取“以桥代路”措施,在世界上也是首次。
青藏铁路有的冻土路基两旁插有一排排直径约15厘米、高约2米的铁棒,这就是热棒。
它是一种高效热导装置,具有独特的单向传热性能:热量只能从地面下端向地面上端传输,反向不能传热,可以说是一种不需动力的天然制冷机,专家称之为冻土病害的“青霉素”。
大规模使用热棒可以保持多年冻土处于良好冻结状态。
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长黄弟福说,青藏铁路建设中创造性地采取了解决冻土施工难题的相应对策:对于不良冻土现象发育地段,线路尽量绕避;对于高温极不稳定冻土区的高含冰量地质,采取“以桥代路”的办法;在施工中采用热棒、片石通风路基、片石通风护道、通风管路基、铺设保温板、遮阳篷结构等多项设施,提高冻土路基的稳定性,堪称集世界冻土工程措施于一身。
因此,运行在青藏铁路上的列车时速将达120公里。
6、下列关于青藏铁路堪称“世界冻土工程博物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高原多年冻土最长的铁路。
B.青藏铁路冻土工程多而复杂,施工中集世界冻土工程措施于一身。
C.青藏高原冻土具有地温高、厚度薄、热融发育等特点,其复杂性和独特性举世无双。
D.青藏铁路在冻土上建起的路基、桥梁、涵洞、隧道、房建、管线等工程项目最多。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气温升高,冻土热涨“发胖”;气温降低,冻土冷缩“变瘦”,威胁铁路营运安全。
B.青藏铁路,是目前全球穿越永久性冻土地带最长的高原铁路。
C.大规模采取“以桥代路”措施,保护冻土,我国首创。
D.热棒具有独特的单向传热性能,利用它可以保持多年冻土处于良好冻结状态。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青藏铁路建设虽创造性地采取了解决冻土施工难题的相应对策,但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B.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冻土路基的稳定性,主要是为了提高列车时速。
C.青藏铁路建设冻土问题的彻底解决标志着我国铁路建设技术已居世界领先地位。
D.虽然冻土对温度极为敏感,但因环境恶化导致的全球变暖不会影响冻土的变化。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刘基刘基,字伯温,青田人。
基幼颖异。
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
行省辟之,谢去。
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
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
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
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
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
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
”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基,基辞。
其龙兴守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
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大旱,请决滞狱,即命基平反,雨随注。
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
”后三日,海宁降,太祖喜。
悉以囚付基纵之。
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
”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
”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
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
”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
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
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
”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
”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
”后宪、广洋、惟庸皆败。
洪武三年授弘文馆学士。
十一月大封功臣,授为资善大夫、上护军,封为诚意伯。
明年赐归老于乡。
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
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
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9、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进士,除高安丞除:授予官职。
B.大旱,请决滞狱狱:监狱。
C.伏兵邀取之邀:拦截。
D.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寻:不久。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刘基“以仁义治天下”的一组是()①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④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②以克敌赏基,基辞⑤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③大旱,请决滞狱⑥帝欲相杨宪。
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A.①②⑤B.①④⑥C.③④⑤D.①③⑥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基在元朝时曾被行省辟之,他嫌官职太小而谢去。
明太祖对他宠礼甚至封他为御史中丞,他才竭忠尽智为太祖出谋划策。
B.刘基善于总揽全局,因人制宜,陈友谅是主要威胁,刘基建议太祖消灭他;对胡美则主张收编,不改组他的部队,于是兵不血刃平定了江西。
C.刘基淡泊名利,明太祖攻下金华,平定了括苍,听说刘基的名气,拿钱币来聘用他,刘基没有答应。
大败了陈友谅,朱元璋用打败敌人的奖赏奖励刘基。
刘基推辞了。
还乡后,隐居山林,喝酒下棋,从不提自己的功勋。
D.刘基对几个大臣的认可可以说明察秋毫,更可贵的是他排除私人恩怨,持心如水,为李善长开脱罪责,还向太祖提出了好友杨宪不能为相的理由。
第Ⅱ卷(共114分)四、(20分)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
(2)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
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
(3)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
13、断句(六处)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
'其母尚织自若也。
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
'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1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宋)方回蕨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1)第一句中“欲动”二字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4分)(2)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5.填空。
(4分,每小题1分)(1)、回眸一笑百媚生,。
(2)、千岩万转路不定,。
_》(3),江月年年望相似。
(4)、,惟有幽人自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