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李红莲
实践教育,课堂应用——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实践教育,课堂应用——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12-09T07:33:41.216Z 来源:《教育考试与评价》2021年第9期作者:何燕[导读]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培养与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有紧密的关系,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科学设计语文活动,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于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本文分析了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挖掘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素养,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升。
何燕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 223200摘要: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培养与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有紧密的关系,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科学设计语文活动,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于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本文分析了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挖掘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素养,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设计优化实践活动,使得小学生有机会接触和认识自然、社会和生活,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语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科学分析和设计科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结合学科经验来优化实践活动。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的过程中,教师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阅读活动,期间渗透核心素养的教学,使得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更多维度地体会生活中的情感,以此来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阅读活动组织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设备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
对于小学生来说爱国是一个口头的口号,小学生处在幸福和平的时代对于爱国的认知并不深刻,以往的语文教学中爱国只是一个形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爱国情境,使得小学生有爱国情感体验的情境。
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 李红莲
审美鉴赏与创造实质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操。语文的审美鉴赏和创造则依靠语文教材。陶冶学生情操,即“教师按照一定时代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借助语文课本中的文学教材(美的事物)向学生施加美的影响,在审美愉悦中达到陶冶性情、塑造心灵的目的”。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揭示语文的审美性质,但是,客体(课文)在审美鉴赏中,是依赖主体(学生)才能成为审美对象的。没有主体的能动的审美,没有主体良好的审美态度和审美心境,客体就失去了审美价值”。语文课程的特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但长期以来语文受到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和“文以载道”观念的影响,语文课程价值更多地突出工具性的作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人文性和审美作用。《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绪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作为外在的附加任务。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月亮湾》,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观察、想象,感受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4.围绕文化理解与传递展开教学
“文化,广义上指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思想、科技、文艺、宗教、教育以及文化交流等社会意识形态。”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而其中人文性就包括文化。从语文课程价值的角度看,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语文课程内容必须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起到选择和传递的作用。中华文化丰富多彩,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应着重在神话传说、民俗节日中领略中国悠久文化的精髓,体现时代意义。如在端午节和中秋节,教师以节假日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教育,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在端午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或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节日的起源,对传统文化的渊源有清晰的认识。也可以组织学生到现场或通过视频观看龙舟比赛,使学生感受到团结协作的力量。这些都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达到我们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目的。通过一系列课堂内外的语文实践活动,使语文课程承担起理解和传递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作用。
建构语文智慧课堂的有效策略
建构语文智慧课堂的有效策略发布时间:2021-02-03T14:25:47.127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月下作者:李红莲[导读]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信息化程度成为判断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教育实力的主要标志。
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践行教育信息化行为,其落脚点是建构智慧课堂。
到底什么是智慧课堂呢?智慧课堂有何特点呢?基于此,以下对建构语文智慧课堂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湖北省宜昌当阳市实验小学李红莲 444100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信息化程度成为判断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教育实力的主要标志。
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践行教育信息化行为,其落脚点是建构智慧课堂到底什么是智慧课堂呢?智慧课堂有何特点呢?基于此,以下对建构语文智慧课堂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智慧课堂;有效策略;分析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基础教育的发展从知识教育转变成了智慧教育,教学目标也逐渐转变成了“育人”。
在此背景下,很多语文教师都对小学语文课堂展开了探索与研究,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践行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理念。
如此依托信息技术创设立体逼真的教学情境,使语文教材中抽象的教学情境更加具体,使教师的教学点更加清晰、形象,真正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师生深入解读语文学科知识。
一、资源共享,问题预习建构新知“互联网+”教育给教育教学的实施带来新机遇,开辟了新路径。
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立足互联网平台,或者为学生们设计搜集信息的任务,或者为学生们发送预习微课,使学生们在用网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学习新知,建构对新知的认知,做好上课准备。
以《军神》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为了使学生们初步地认知文本内容,笔者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们推荐了“军神预习微课”。
在这个微课中,笔者为学生们呈现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重难点内容等。
因为,微课时间短,且针对性强,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策略江苏省滨海县正红镇第二中心小学 李冬莲【摘 要】 核心素养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应用、情感的提升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规定。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学的主要学科,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思维发展能力、文化理解与审美能力,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构建智慧语文课堂。
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将结合日常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何在语言教学中构建智慧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智慧课堂语文是学生获得语言能力、语文思维、文化素养以及鉴赏能力等素养的核心渠道,对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核心素养,结合多种教学策略,将语文核心素养融于课堂教学当中,从而构建有趣、创新、多变的智慧语文课堂。
一、语言能力的培养——趣味性课堂语言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能力,学生不仅要掌握语言,还要将语言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对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至关重要。
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发言不积极,教师无法从学生的言语反馈中获得更多的语言信息。
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我国小学生内敛的性格特点有一定关系,但关键在于教师的语言教学方法不得当,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
此外,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语言发表较少与语言的积累也有一定的关系,学生语言词汇缺乏,自然无法进行有效的输出语言。
为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平台,对于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从最为简单的语言复述开始教学,构建趣味性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实现个人知识的有效提升。
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当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时,无论学生表达能力如何,学生敢于表达就是一种进步,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树立学生言语表达的自信心。
例如:在《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诗歌学习中,教师可以让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朗读,给予其语言锻炼的机会,并适当地进行夸奖,让学生逐渐树立语言表达的自信心。
在对话教学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在对话教学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文 / 李红莲 廖聪文对话教学虽然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教师因认识不足而导致的急功近利满堂灌,“压榨”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或把对话教学局限于课堂上师生一问一答形式等问题,阻碍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
针对此,笔者将对话教学分为以教师为实施主体的对话、以学生为实施主体的对话和以师生为实施主体的对话三个环节。
本文以《荆轲刺秦王》的教学为例,具体阐述对话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从而间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
一、以教师为实施主体的对话,促进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以教师为实施主体的对话,主要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其对话效果将影响学生的阅读与鉴赏,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实质是课前的备课。
课前备课要备文本、备教参、备课标等,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清楚,脑中有“料”、心中有数。
除了现有的书籍教参,还应借助网络资源进行拓展深化。
看教参查资料本不难,真正难的是读透文本。
读透文本不是读透教参,有些教师习惯边读课文边看教参,用课文印证教参的结论,缺乏自己的思考。
要真正读透文本,还要反复“素读文本”,与文本对话。
在素读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阅读认知和判断,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
如在教授《荆轲刺秦王》时,首先应在不借助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研读文本,标注出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字词句,并把自己认为学生可能会有疑问或者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单独列出。
在这个阅读过程,笔者便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确立了两个疑点:1.“今日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中的“竖子”到底指谁?2.荆轲刺秦王失败了,那刺杀行为的意义体现在哪里?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笔者便让学生重点思考讨论这两个疑点。
二、以学生为实施主体的对话,促进三大语言实践活动以学生为实施主体的对话,主要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这些对话虽以学生为主体,但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地位。
(一)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基本形式是预习课文;稍深一层的是做导学案,以学案导学;更深一层的是课外拓展阅读。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思考
李映雪
【期刊名称】《新课程.教师》
【年(卷),期】2016(000)004
【摘要】<正>化学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石,在促进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历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作为一线化学教师的我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学科的本质,揭示化学学习的意义以及化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在化学学科观念的建构过程中,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所谓"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特定的任务或
【总页数】1页(P207-)
【作者】李映雪
【作者单位】青海省民和县第一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8
【相关文献】
1.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思考
2.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化学课堂教学思考——以一节\"Fe2+与Fe3+的性质与转化\"公开课为例
3.聚焦核心素养提升教学效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思考
4.基于模型认知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思考
——"原电池"教学模块的教学实践研究5.基于学科素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巧用多元实践活动,建构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品质课堂
巧用多元实践活动,建构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品质课堂
顾秋花
【期刊名称】《求知导刊》
【年(卷),期】2024()10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与完善自我的基础性素养,多元活动是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于一体的综合教学方法。
巧妙运用多元化实践活动,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就小学语文课堂中多元实践活动的应用进行了讨论,旨在建构核心素养下的语文品质课堂。
【总页数】3页(P86-88)
【作者】顾秋花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教育出版附属实验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
2.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初步探索与思考
3.坚持多元并举,努力打造生本学主语文教学模式——以核心素养观引领下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活动为例用
4.课堂活动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地——浅谈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活动教学实践
5.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整本书深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语文新课程实践活动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四问”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四问”作者:张朝亮来源:《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1年第11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教育要使学习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2016年随着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发布,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也从“知识本位”时代走向了“核心素养”时代,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来源于学校教育、社会影响和家庭教育等诸多方面,但主要还是取决于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效,事关党的教育方针的落实,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
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是让课堂由“知识型”向“素养型”转变,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思维、学科方法、学科技能、学科精神和学科价值趋向为目的。
课堂的核心目标不再是学习知识,而是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素养。
为有效改进师生的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进行“四问”,即为什么而教、教什么、怎么教、效果怎么样。
一、“为什么而教”1. 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担当着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的重任。
新时代的教师要深刻理解“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党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意味着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为自己而教除了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外,教师也是普通人,需要生活在现实生活中,通过教书育人服务社会获取相应劳动报酬、锻炼自我意志、实现职业理想和体现个人价值。
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课堂教学
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课堂教学一、从生活背景中开展预学,渗透核心素养。
在教学伊始,两位老师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入新知的教学,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王艳老师从学生喜欢的讲故事导入,接着出示了荷叶、乒乓球台等物体的面让学生感知什么是面积,再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摸一摸数学书和课桌的面,初步感知面的大小。
乔华老师通过让学生开展小游戏《拍手歌》巧妙引出击掌时就是我们手的面,指名摸摸老师的手的面,用手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生活中物体表面的面积,接着教师出示一个橙子,指名摸它的面积等。
这样,学生从生活中开展预学,学生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能感受到面的客观存在,然后教师直接揭示物体表面的面积概念,进而运用刚才所学的面积概念来辨别一些物体面积的大小,孩子们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深刻地体验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有面,而且面的大小就是面积,面积概念这一核心素养不知不觉就深入孩子的内心了。
二、在探究活动中组织互学,渗透核心素养。
对抽象概念的认识,必须在大量观察中获得直观感知,在反复操作中获取丰富表象和体验。
本节课两位老师在教学面积的大小比较时,能从一般到特殊,从直接比较到选择合适的材料作单位进行比较。
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展示交流、教师点拨讲解的形式,学生很好的理解了“如果要准确的测量出某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什么作单位最合适”这一教学难点。
王艳老师是让每组同学选择一种材料,分别在两个图形上摆一摆并完成合作探究卡,每组推选两名同学汇报结果;乔华老师在学生分组活动时,先让小组长上前选图形,接着出示活动提示(一是小组合作,用三种小图形摆一摆,小组长做好分工;二是数一数你一共用了多少个小图形?再比较两个大图形面积的大小;三是小组长负责填写活动记录表)。
在互学这一环节中,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经历不同图形做单位度量长方形面积的过程,在拼摆过程中体验单位的价值和选择面积的依据。
核心素养引导下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引导下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职教育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在中职教育中,语文课程一直被认为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素养,成为了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以核心素养引导下的中职语文教学为主题,探讨语文课堂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核心素养与中职语文教育的融合核心素养是指个体能够在特定的环境和时空条件下,通过内在的动机和外部的引导,全面、持续地展现对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统一性和完整性的综合能力。
而中职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他们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
核心素养与中职语文教育的融合是非常自然的。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和文言文经典,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沟通能力。
中职语文教育与核心素养的融合,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益良多,受益终身。
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写作、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领略语文之美的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形式,引导学生产生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和尊重;在写作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定期交流学生的作文及写作心得,让学生懂得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树立正确认识自己,不断进步的学习态度。
2. 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语文阅读和写作中,学生需要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方式,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认知能力;在课堂讨论和文学作品的赏析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展现自己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核心素养点下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核心素养点下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摘要: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与策略研究上,扎实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工作。
教师通过参加各级各类赛课活动,进行教师素养的提升。
结合各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着力挖掘学生核心素养点的落脚点。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师;教师素养;“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每年每季每天都是人间最好的时节。
时间的脚步又把我们带到了反思总结的时节。
一、小学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情况(一)全员岗位培训按照部室统一规划,认真做好各级各类培训。
围绕“地方课程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实施策略研究”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在红岩小学会议室,116位专兼职教师参加了培训学习。
(二)定点学校工作本学期进行了3次点校集体深入调研工作,4次点校个人深入工作。
结合市青年教师基本技能赛课活动,马家沟小学目前有一位骨干教师,一位优秀青年教师稳定在本学科教学中,并形成了教师梯队培养发展。
在11月29日,在马家沟小学举行了“2018年哈尔滨市小学地方课程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与专业技能综合场展示”活动。
市教研员徐滨南老师、来自全市各区县的地方课程教研员、南岗区全体地方学科教师、以及参赛的22位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马家沟小学青年教师张壮老师历时两个多月,经历了区、市两轮竞争,在本次综合场现场活动中,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展示。
参加活动前,张壮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设计纸盒房屋》一课,在区教研员、校领导以及学科组同仁的多次听课、议课下不断修改方案。
在她们的指导帮助下,张壮老师在教学能力上不断提高、不断突破自我。
二、教师参加区内“百花奖”活动本次百花奖活动,小学地方课程教师确立了以“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点的确立及落实策略和方法的研究”主题,并在三个主题学科中确立了“生命教育”学科为主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本次参加复赛的11位教师平均年龄41岁,最大48岁。
聚焦核心素养,打造跨学科融合英语智慧课堂
聚焦核心素养,打造跨学科融合英语智慧课堂发布时间:2023-02-02T15:51:42.238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3年1月作者:付红[导读] 核心素养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更是教育观念的重大变革。
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求学生回归学校课堂主阵地,对于学校深化教育改革也是一个契机。
跨学科领域的突破为学生拥有完整人格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也可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
本文探讨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科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小学英语学科实施跨学科融合的策略。
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师生关系等面临具大变化的时代,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探究进行跨学科融合的有效形式,多科资源进行整合、渗透,真实地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和品格能力。
付红剑阁县龙江小学 628317【摘要】核心素养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更是教育观念的重大变革。
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求学生回归学校课堂主阵地,对于学校深化教育改革也是一个契机。
跨学科领域的突破为学生拥有完整人格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也可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
本文探讨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科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小学英语学科实施跨学科融合的策略。
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师生关系等面临具大变化的时代,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探究进行跨学科融合的有效形式,多科资源进行整合、渗透,真实地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和品格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跨学科融合;智慧课堂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23)1-049-01“教育的概念、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环境、教育的生态、教育的方式、师生关系,以及家庭的关系,都在发生转变。
这种变革是非常深刻的,颠覆了整个的传统教育观念。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
随着新课标对英语工具性,人文性的新改革颁布,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从原来的基础知识学习向关联性跨学科的应用方向转变。
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教师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及教学模式探究
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教师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及教学模式探究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教育工作者要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超越效率的局限,回归人的本质。
叶圣陶曾经讲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农业有它自身的特点,有属于它自身的内在力量——对于这种内在力量,外部环境不能彻底改变它,只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满足它。
尽管效率是美好的,但它并不能决定一切,一味地追求教学的显性效果并不可取。
课堂教学需要一场新的转型,以超越效率的局限,还原学习境脉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站在长远、终身且面向未来的立场去培养学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赢在“起点”却输在“终点”的悲剧发生。
一、明确身份与做法在当前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是深化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和课程评价改革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程学习中养成,教师则是核心素养实施的主体。
首先,教师应具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意识,有真正做好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意愿,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提高,使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形成、完善。
其次,教师应适时调整课程结构,根据不同素养对校本课程进行合并、归类,积极开发素养型课程,提供学生多样选择的可能,进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要,促进知识、能力转化为素养,并促进素养的进阶、提升,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再次,推进学科融合。
以学生的素养不断提升为目标,打破学科界限、融通各学科知识,贯通价值观、思维力和创造力,形成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终身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跨学科、跨领域人才成长的核心素养。
最后,教师要把先进的课程理念落实为自己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转变过去单一的教学行为,应主动探索多级课程管理体系。
教师是课堂改革实践者。
素养教学之一是教学即研究。
教师与学生合作研究学科及生活;教师研究学生的思想,让教学引导学生研究;教师帮助学生做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心社会,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课程与社会结合,由此才能真正发挥教育作用——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自己。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者:陈聪来源:《新课程》2023年第18期在核心素養引领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脚步加快,教师要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从语言应用入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成功构建核心素养体系。
在小学语文三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语言实践应用能力,完善其审美能力,帮助其掌握正确学习语文的方法,成功挖掘文本内涵并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章以语文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为例,探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一、导语激趣,感受美景(一)激趣导入运用简短导语与鲜艳图片让学生走入海滨小城,进入文本世界,营造舒适与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
前几节课,我们刚浏览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和诗人笔下的天门山,今天又要走进美丽的海滨小城。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座海滨小城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多媒体出示简洁短语:“蓝色大海和蓝蓝的天,还有白色的海鸥,花纹各式各样的贝壳,金黄色的海螺,真是美丽至极。
”教师:面对如此诱人的景色,你们想看一看它的真实面貌吗?学生开始想象蓝色的大海、漂亮的海螺等,特别期待看到真实的海滨小城,异口同声回答“想!”教师展示美丽的海滨小城的图片,通过鲜艳图片帮助学生快速融入情境,此时,提出引导问题:①海滨小城是什么颜色的?②你可以找出这些颜色吗?学生跃跃欲试,根据上述问题,快速搜集与颜色相关的词语,如蓝色、银白色、金黄色、棕色、青色等,体会洒脱与自然。
面对鲜艳的颜色,学生产生了探索兴趣。
教师结合学生阅读需求,布置文本阅读任务,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家乡海滨小城的真正风光。
教师提问:海滨小城里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呢?以此引导学生提取出重要信息。
学生围绕问题去阅读,明白海滨小城里有大海、沙滩等景物,对大海与沙滩有一定印象,也学会读“的”字短语。
(设计意图:课文内容浓缩为简短文字,将其视为课堂情境导入语,帮助学生找到关键的颜色词语,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感叹祖国的伟大,为后续审题与读议带来帮助。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教学篇•经脸交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丈课堂教学探克李永顺(甘肃省兰卅市永登县连城镇中心小学,甘肃兰州)摘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指文化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发展能力等关键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应注重发挥同伴互助在教学中的作用。
同时,尊重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运用好多元化教学方式,以真正达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培养小学语文教学期间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始终不太:理想,其原因主要归咎于始终局限于教材教学,禁锢了学生思维:发展。
同时,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策略单一、去情境化问题严重,最:终影响到了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养成。
为了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大环境,应积极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可行性路径。
一、灵活使用教材,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审美鉴赏,是指善于感受美、品味美、追求美、创造美。
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之时,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体会文章:中所要表达的美丽场景,让学生获得更多审美体验。
语文课本是由一些优秀作文组成的,因而,要灵活使用教材,从课本岀发,带:领学生多角度感受文本中的语言美、文字美、品格美,从中掌握到:表现美的方法,慢慢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但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展开要重视激发学生审美兴趣。
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教学:为例,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展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品质。
为了让学生真切感知叶圣陶先生的人格美,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可先为学生投放影片,向学生介绍作者肖:复兴。
待学生了解了作者以后,提出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读后有什么初步感受?”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接着,再向学生提出更加细致的问题:“课文介绍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问题提出以后,:学生将更加细心地阅读课文,深入体会叶圣陶先生做事时的人格:美,有一个良好的审美体验。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策略作者:李冬莲来源:《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刊》2019年第05期【摘要】核心素养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应用、情感的提升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规定。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学的主要学科,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思维发展能力、文化理解与审美能力,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构建智慧语文课堂。
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将结合日常的教學经验,浅谈如何在语言教学中构建智慧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智慧课堂语文是学生获得语言能力、语文思维、文化素养以及鉴赏能力等素养的核心渠道,对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核心素养,结合多种教学策略,将语文核心素养融于课堂教学当中,从而构建有趣、创新、多变的智慧语文课堂。
一、语言能力的培养——趣味性课堂语言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能力,学生不仅要掌握语言,还要将语言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对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至关重要。
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发言不积极,教师无法从学生的言语反馈中获得更多的语言信息。
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我国小学生内敛的性格特点有一定关系,但关键在于教师的语言教学方法不得当,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
此外,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语言发表较少与语言的积累也有一定的关系,学生语言词汇缺乏,自然无法进行有效的输出语言。
为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平台,对于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从最为简单的语言复述开始教学,构建趣味性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实现个人知识的有效提升。
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当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时,无论学生表达能力如何,学生敢于表达就是一种进步,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树立学生言语表达的自信心。
例如:在《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诗歌学习中,教师可以让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朗读,给予其语言锻炼的机会,并适当地进行夸奖,让学生逐渐树立语言表达的自信心。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构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构发布时间:2022-03-01T07:14:17.521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11月作者:李红娇[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渐深入和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语文教学当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基于这一要求,相关教学工作者必须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挖掘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所蕴含的核心素养,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构建高效课堂,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民族中学? 李红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渐深入和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语文教学当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基于这一要求,相关教学工作者必须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挖掘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所蕴含的核心素养,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构建高效课堂,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
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对初中语文高校课堂的构建进行相应的探究,通过制定有效的方式方法,立足于书中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新时期背景下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思考;高效课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充分的构建高效课堂,以此优化教学效果。
在教学当中既要充分的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也要突出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具备较高的语文素养,满足新课标背景下的新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当前影响初中语文教学误区分析(一)语文教学课堂缺乏时代性和实效性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是我国当前教育的新要求,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的背景下,要求教师要在课堂当中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加强教学。
但是就目前来说,由于教师自身的能力以及信息素养方面的因素,导致很多教师不能够有效的利用多媒体实时教学,导致课堂仍旧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限制了我国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也导致语文课堂缺乏时代性和实效性。
探究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红色经典”高效课堂的构建
探究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红色经典”高效课堂的构建发布时间:2021-08-10T14:50:01.687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作者:张强[导读] 核心素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导向,因此,教师应按照教学导向进行教学工作,从而在教学中教师应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传授红色经典文化知识,并引导学生多学习红色经典书籍蕴含的精神和文化,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举手说出所了解的红色经典文化故事、歌曲、书籍,这不仅锻炼学生表达能力,还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了解红色经典文化与知识,能够构建高效课堂,以及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张强陕西省勉县汉中市勉县同沟寺中学 724203【摘要】核心素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导向,因此,教师应按照教学导向进行教学工作,从而在教学中教师应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传授红色经典文化知识,并引导学生多学习红色经典书籍蕴含的精神和文化,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举手说出所了解的红色经典文化故事、歌曲、书籍,这不仅锻炼学生表达能力,还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了解红色经典文化与知识,能够构建高效课堂,以及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红色经典;高效课堂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25-01前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提出了创新的教学方法,并强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讲解红色经典文化,讲解过程中教师运用创新多样的教学模式,这样能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非常多的文化知识,由此学生更容易掌握诸多的知识点和文化,进而提高学生文化水平、文化素养和语文科学核心素养。
1、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是指在学习中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文化知识、红色经典文化,表明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程度有所提高,由此学生在思考文化知识时,对不同的知识和文化都能深层次理解,在深入理解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扎实掌握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及推动学生核心素养有所提高。
研析“三全育人”模式
研析“三全育人”模式
李红丽
【期刊名称】《小学科学》
【年(卷),期】2024()9
【摘要】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伴随着德育的深入推进与发展,“三全育人”模式也逐渐落实在了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当中,小学这一阶段正是学生们形成正确道德观念和规范自身行为的关键时期。
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不断优化教育的手段和方式,以“三全育人”模式开展教育教学,提高科学教育的有效性,挖掘科学学科的育人功能,让教育能够真正作用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笔者在本文中进行了基于“三全育人”模式的小学科学教学探究。
【总页数】3页(P91-93)
【作者】李红丽
【作者单位】陇南市武都区莲湖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4
【相关文献】
1."三全育人"与高校环境育人体系的构建——以南京理工大学三位一体的环境育人模式为例
2.以美育为载体推进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模式研究
——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三全育人"试点学院工作为例3.高职“三分融合”精准心理育人服务模式的构建——基于“三全育人”视角4.职业院校“三全育人”视
域下全课程育人模式的探索与成效5.“三全育人”视角下的“三链融合”创新育人模式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
高新四小李红莲
摘要:语文教师应从语文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递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核心素养影响下的语文教学要求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重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及个体情感体验,并要求教师为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课程价值;语文教学
素养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基本修养。
如果按照广义的理解,其中包含道德品质、言谈举止、知识层次以及能力状态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而素养这个概念同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概念的区别在于:素养更加关注的是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内化调整,指出了学习者深入思考之后的成果。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应当注意对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培养,也就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致力于使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适应性更强的语文学识修养、文风情趣状态。
这和传统意义上仅关注知识记诵与应用的小学语文教学比起来,更具深度与广度。
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注意传统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养成之外,
还要关注学生对这些目标的真正内化,使之上升到语文审美情趣与良好个性、健全人格构建的高度。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教学架构
1.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
2011 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称《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合作精神;选择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凝聚力和创造力。
语文课程作为人文科学领域内的基础课程,它所体现出的课程价值则体现在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递四个方面为学生今后学习做好准备,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与发展所需要的品质,形成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教学的建构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习惯与能力。
体现语文的课程价值,实施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使语文的教学目的不只是识记和回忆,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
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语文实践的问题,在此过程中逐渐使学生具备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首先,要意识到在语文学习中所积累的知识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载体而不是最终目标。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把历史积淀中的语文的一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个体知识,使学生了解最基本的综合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能够做到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创建合适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期间,借助前人有益的经验来建构自身的知识,并在此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认知方法。
其次,教师要认识到在语文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关键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我们进入语言世界的主要通道,是一个人言语水平的综合体现”。
语文教学过程不应是学生进行机械的识记过程,而应是学生结合具体语境和语义,自主学习和建构语感,并能运用到语文实践之中。
最后,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
这些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在语文实践当中去检验,而且在实践当中不断地生成习惯且打破习惯,在此动态的学习过程中,逐步领悟到语文学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和感受这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其内化为自己在面对将来未知的语文实践中的行为准则和标准,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语文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教师认识到语文课程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价值所在,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改革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行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要求我们注意语文学科的字词教学、阅读教学和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等方面的问题。
1.围绕语言建构与运用展开教学
在《新课标》中,对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
在低学段是基本的汉字结构、拼音等,到了中高学段则要求学生在继续掌握字词练习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借助字典等工具,理解生词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围绕思维发展与提升展开教学
语文教学是以文章为载体,语文思维能力的提升在于文本的阅读。
通过阅读,体会作者描写的情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但以往的阅读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出现了重记诵、轻联想,重知识、轻理解的情况。
在《新课标》中明确地提出,学生能够对课文中不能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师生互动和
情景对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且教会学生如何去阅读的程序性知识。
据认知心理学理论,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后生成的,是一个需要理解和消化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师的讲解,对课文的内涵和意义进行自主反思,从而获得对课文意义的理解,进而形成自身的观点。
“阅读是读者领会文本、发现问题、创造意义的一种思维活动,阅读能力不光是靠教师讲解就能具备的,而是在自主阅读中慢慢培养出来的。
”
3.围绕审美鉴赏与创造展开教学
审美鉴赏与创造实质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操。
语文的审美鉴赏和创造则依靠语文教材。
陶冶学生情操,即“教师按照一定时代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借助语文课本中的文学教材(美的事物)向学生施加美的影响,在审美愉悦中达到陶冶性情、塑造心灵的目的”。
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揭示语文的审美性质,但是,客体(课文)在审美鉴赏中,是依赖主体(学生)才能成为审美对象的。
没有主体的能动的审美,没有主体良好的审美态度和审美心境,客体就失去了审美价值”。
语文课程的特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但长期以来语文受到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和“文以载道”观念的影响,语文课程价值更多地突出工具性的作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人文性和审美作用。
《新课
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绪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作为外在的附加任务。
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月亮湾》,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观察、想象,感受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4.围绕文化理解与传递展开教学
“文化,广义上指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思想、科技、文艺、宗教、教育以及文化交流等社会意识形态。
”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而其中人文性就包括文化。
从语文课程价值的角度看,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因此语文课程内容必须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起到选择和传递的作用。
中华文化丰富多彩,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应着重在神话传说、民俗节日中领略中国悠久文化的精髓,体现时代意义。
如在端午节和中秋节,教师以节假日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教育,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在端午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或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节日的起源,对传统文化的渊源有清晰的认识。
也可以组织学生到现场或通过视频观看龙舟比赛,使
学生感受到团结协作的力量。
这些都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达到我们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目的。
通过一系列课堂内外的语文实践活动,使语文课程承担起理解和传递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作用。
5.围绕教师自身素养教展开教学
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求改变教学内容和方法,还要求教师自身要拥有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通过言传身教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在学生认知世界、建构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和引导,这些都渗透着教师的经验、情感和价值观。
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手段,才能深入浅出地讲解,高效地对学生活动进行指导。
总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改革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个体知识的建构与运用,创设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语文情境和实践,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小学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