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设置合理的知识梯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学生设置合理的知识梯度

发表时间:2012-03-06T10:08:37.883Z 来源:《学习方法报·理化教研周刊》2012年第34期供稿作者:朱晓燕

[导读] 为学生设置合理的知识梯度是教学中经常遇到的疑难问题。在讲到盐的性质时,金属与盐的反应就是一个难点。

浙江省义乌市宾王中学朱晓燕

在教学中往往因为教师设置的知识梯度不适合学生,学生的知识准备不足,发散思维不够,不能准确领会教师在教学中的意图,最终造成教师教学质量不高。因此,为学生设置合理的知识梯度是教学中经常遇到的疑难问题。

在讲到盐的性质时,金属与盐的反应就是一个难点。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背诵得很熟练,但对于它的含义知之甚少,如哪些金属才能与盐反应?与哪些盐才能发生反应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技能,还需要选择合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懂,记得住,用得活。

一、直接判断己知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例1 三种金属Zn、Cu、Fe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Zn、Cu、Fe B.Zn、Fe、Cu

C.Fe、Zn、Cu D.Cu、Fe、Zn

解析金属活动性顺序是科学工作者经过多次实践总结的规律,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在水溶液中就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三种金属的位置是Zn在前,Fe在中间,Cu在后面。答案选B。

二、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这属于原子与离子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规律为:①较活泼的金属原子的还原性强;较不活泼的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故较活泼的金属置换较不活泼的属。②盐类必须溶于水且能电离出离子,故只有可溶性盐的水溶液才会与金属反应。常见的反应有:

Zn+CuSO4 === Cu+ZnSO4、Cu+Hg(NO3)2 === Hg+Cu(NO3)2、Fe+CuSO4 === Cu+FeSO4

极活泼的金属(钾、钙、钠等)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因此它们不发生置换出盐溶液中的金属的反应。如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钠首先与水反应生成 H2 和 NaOH,NaOH又与 CuSO4 发生复分解反应:2Na+2H2O+CuSO4 === Na2SO4+Cu(OH)2↓+H2↑

三、判断金属与盐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判断金属与盐溶液混合后能否发生反应是初中化学的难点,学生在解决此问题时很容易出错。其实这类题目是有规律的。金属跟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例2 将混有少量 CuO 的铁粉,投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完全反应后铁粉还有剩余,则溶液中一定存在什么金属离子?不溶物除铁粉外还有其他物质吗?

解析在此混合物的体系中涉及了两种金属元素:铁和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在铜的前面。由于铁单质有剩余,则溶液中一定不存在铜离子,铜元素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只有亚铁离子,不溶物中除铁粉外还有金属铜。

例3 向 AgNO3 与 Cu(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渣的固体成分是( )。

A.Fe、Cu B.Cu C.Ag D.Ag、Cu

解析在此混合物的体系中,涉及了银、铜、铁三种金属元素。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滤液中还有 Ag+存在。溶液中既然有Ag+ 存在,那么比银活泼的铁和铜两种元素就不能以单质形式存在,只能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所以析出的固体成分只能是Ag,滤液中的阳离子有三种。答案选C。

例4 向含有 CuCl2 和 MgCl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纸上的物质是( )。

A.Cu B.Cu和Zn C.Cu和Mg D.Mg、Zn和Cu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Zn在Mg的后面,但在Cu的前面。因此,锌粉能置换CuCl2中的Cu,但不能置换出MgCl2中Mg。答案选A。

由以上三例可以看出:运用“金属跟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解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习题时,可免去考虑具体的一个个反应和每步反应中的过量问题。从最终状态入手,直接判断出结果,而不是沿着反应发生的顺序分析,这无疑是一种思维的捷径。

总之,为学生设置合理的知识梯度,要求教师既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现状,又要将相关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同时还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