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与运用
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四、案例分析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历史教学案例来说明史料在其中的运用:
在教授中国近代史中“鸦片战争”一节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史料, 如当时的政治环境、清政府的对外政策以及英国对中国的侵略计划等。这些史料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 解清政府的无能和落后以及英国侵略者的强盗行径。
三、史料运用
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多种多样,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形式:
1.插入图表
图表是一种非常直观的表现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数据。 例如,在讲述某一时期的经济状况时,可以插入相关的统计图表或贸易路线图等, 让学生更清晰地了生自主搜集和分析史料,以便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例如, 在讲述世界历史时,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古埃及金字塔的史料,并分析其历史意 义和文化价值。
四、史料运用的效果和局限性
1、史料运用的效果
通过运用史料,中学历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首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参与度得到了提高;其次,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得到了培养;最后, 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意识得到了增强。
3、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 意识
史料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历史传统,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学生可以更 好地了解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增强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
三、史料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 式
1、引入生动的史料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动的史料,如图片、故事、文物等,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在讲述美国独立战争时,可以展示《独立 宣言》的原件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和经过。
有时候,单纯的历史事件描述不足以让学生全面了解事件的背景和影响。这 时候,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相关的史料,如当时的政治环境、社会文化背景等,来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
例谈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作用

例谈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作用
史料是历史学家从中探求过去社会的一种重要资料形式,历史教学中
史料运用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首先,史料可以更真实有效地反映历史,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能够
让学生迅速掌握历史背景,进一步明白历史事件的经过和发展过程。
比如,利用《三国志》、《昭明律》、《东莱纪锦》等史料,可以让学生详细了
解到汉代国力的兴衰,两晋分裂的真正原因,元朝的文化氛围,明朝政府
的行政管理,等等。
运用史料也有助于锤炼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其逻辑
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学习历史的趣味性和乐趣性。
其次,史料可以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可以让学
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研究《项羽本纪》、《史记》、《汉书》等历史教材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发展的文化和社会状况,进而更加准确地把握历史。
史料作为实实在在的证据可以让学生对古
今中外历史事件领略到历史的真实性,发现历史精髓。
最后,史料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兴趣,历史教学中史料
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加有动力地进行历史学习。
学生可以就史料中的历史
事件、人物进行探究,从他们的行为中体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新课改中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和意义

新课改中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和意义新课改的开展,以及新时期历史教育规律的发展,使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发生了质的变化,运用史料教学在历史教育中的地位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对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知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史料,学生可以接触到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件,能够进一步了解历史文化,增强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加强历史认识。
史料不但能够用成语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历史观念,而且能让学生从史料中感受和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风俗、习惯以及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
史料还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历史,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史料可以作为学生在史实和理论之间架起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
史料左右着学生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从而形成对历史发展的认识,对历史规律有一定的理解。
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明显突出了历史教学的实践性和可视性,重点强调了学习者自治动手活动的权利和责任,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探究历史事实及其学习后果,从而实现有效的学习。
例谈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作用

例谈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作用历史教学中,史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通过运用史料,可以使历史教学更加具体、生动,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作用。
其次,史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评估能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史料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证据,激发学生思考。
学生通过对不同史料的对比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从而培养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第三,史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历史教学需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史料中蕴含的故事和情节,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想象力。
通过运用史料,可以使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四,史料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
通过接触史料,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深入思考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规律。
同时,史料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将历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此外,史料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研究和分析史料,学生需要进行自主思考和判断,而不仅仅是接受老师的说辞。
学生可以通过搜集、整理和解读史料,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史料在历史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史料的运用,可以使历史教学更加具体、生动,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教师应该善于运用不同的史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努力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和高质量。
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引入丰富多样的史料,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一、史料教学的重要性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学科往往给学生一种枯燥、遥远的印象。
而史料,无论是文字、图片、实物还是音像资料,都能够以更加生动、具体的形式呈现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和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历史研究需要以证据为基础,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解读,学生能够明白历史结论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基于可靠的证据得出的。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证据意识。
3、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史料的运用。
学生在接触和处理大量史料的过程中,能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辨别真伪,提取有效信息,从而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4、增强学生的历史理解单纯的教材叙述可能会让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过于片面和简单。
史料能够提供更多的细节和背景信息,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立体的历史画面,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史料的类型与选择1、文字史料包括史书典籍、档案文书、铭刻碑文、私人笔记等。
在选择文字史料时,要注意其真实性、可靠性和难易程度,既要确保史料能够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又要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
2、图片史料如地图、绘画、照片等。
图片史料直观形象,能够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场景和人物形象。
3、实物史料如文物、遗址等。
实物史料具有很强的实证性,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历史的存在。
在选择史料时,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针对性,即所选史料要与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紧密相关;二是多样性,通过不同类型的史料从多个角度呈现历史;三是适度性,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避免史料过于复杂或简单。
三、史料教学的实施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根据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第一篇: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康平教师进修学校:初中历史教研员:宋学杰在新课程中,史料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更为突出。
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和重建过去的媒介。
任何历史结论都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离开了史料,历史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理论教学也只能是空谈。
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学习、感悟历史,就必须积极正确的运用史料,使史料教学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提供相关的图片、老照片、史料和音像资料,再现历史场景,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这将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掌握,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悟。
一史料的主要类型所谓“史料”,是指研究和谈论历史时所根据的材料,它包括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实际上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
其一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之二分法(以下简称二分法),其二为实物、文献、口传之三分法。
教学中的史料可以分为文字史料、图画型史料、数据型史料三大类。
二.史料运用的目的新课程倡导史料教学,最基本的目的有以下两个方面:(1)加强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能力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探究历史的方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来进行历史的研究活动。
显然,运用史料是使学生学习去做历史学家所做的事,直接去运用各种一手和二手的史料。
当然,这并不涉及将学生培养成历史学家的层次,只是使学生借着某些运用史料的特定练习,学到历史学家的一些态度和方法。
从历史研究的程序来说,史料在史学中的地位体现为先有史料而后有论点。
史家每叙一事,每提出一个论点,都必须于史有据,信而有证。
《课标》的“课程目标”“搜集和整理简单直观的史料,提取信息,用以了解和解释史实”和“内容与要求”提出的培养“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等学科能力要求皆指向学生“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意识与思维的培养。
史料教学作用与方法

史料教学作用与方法
历史料在历史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更
加全面的、更加具体的洞察历史的视角。
针对中国历史料,它的教学作用
及方法也有一些特殊之处。
首先,历史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
历史料比传统教科书更
容易使学生身临其境,这对学生了解其中一历史时期的形势特征非常有裨益。
比如,使用中国历史料,学生可以从皇家宫廷的记录中了解宫廷文化,从汉朝到元代的官方档案中掌握官府的管理方式,从工农战乱中学习社会
的变迁等。
通过这些料,学生可以更好把握历史的文字描述及其背后的社
会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特征。
其次,历史料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历史料是实
证性资料,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分
析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例如,通过研读中国历史料,学
生可以从中学习如何解读历史档案,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历史背景,如何
展开历史分析等。
这样,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历史分析思维,从而全面把
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最后,历史料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历史教学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和创新,其中史料教学是历史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史料教学是指将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原始资料(史料)纳入教学中,通过分析和研究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时代特点的一种教学方式。
本文将探讨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和优势。
一、史料教学的运用1、史料教学使用范围广史料教学的使用范围极广,不仅可以运用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还可以应用于大学、研究机构的历史研究与教学,甚至在社会文化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史料教学是具有普适性的一种教学方法。
2、史料教学内容丰富史料教学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像、实物等多种形式的原始资料,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这样的内容的多样性,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更为立体的教学内容。
3、史料教学方法多样化史料教学的方法丰富多彩,包括填空、连线、图表等形式的较为简单的方法,同时也包括课前研究自主探究、课堂研讨学生参与、案例分析模拟等深度的研究方法。
这些方法的多样性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需求,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1、拓宽学生视野史料教学能够带领学生走到历史的源头,通过接触历史上的原始资料,了解历史事件的具体背景、过程和结果,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并扩宽了学生的视野。
2、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史料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资料探究、分析和比较,这样的过程中会让学生思考和推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历史意识通过史料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并能够从中感受到历史沿袭和历史衍生的趋势,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让其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
4、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在史料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个人或小组研讨、讨论等活动,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的能力不仅在历史学科中有所体现,也在其他学科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史料教学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使用各种历史史料,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
下面将从史料教学的定义、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史料教学的定义史料教学是指利用各种历史史料进行教学,并以此促使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获取、历史思维的形成和历史意识的培养。
史料包括书面史料、口述资料、图表、图片、地图等,通过分析和解读这些史料,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原因和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发展历史思维。
二、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应用1. 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分析。
历史史料是学习和了解历史的重要来源,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史料来获取历史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史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读,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史料中的细节,推测史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2. 激发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兴趣。
由于历史史料的来源和形式多样,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问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兴趣。
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幅绘有历史场景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和猜测来了解史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从而引发学生对历史史料的思考和探索。
3. 推动学生开展历史研究与探索。
史料教学不仅仅是对历史史料的解读和理解,还包括对史料的研究和探索。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调查采访、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历史研究与探索,从而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这种综合运用各类史料和研究方法的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
三、史料教学的实施方法1. 示范教学法。
教师可以通过表演、视频展示等方式,模拟史料分析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一份历史文献,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和解读,从而让学生学会使用史料来获取历史知识。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随着我国近年来历史教育的改革,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史料教学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历史学习,增强学生的历史素养,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和应用效果。
(一)史料选择史料的选择对于史料教学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的史料,为学生提供直接、生动的历史资料。
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史料:1.文献资料:文献资料包括各种历史文书、公文、报刊杂志、书信等图书资料。
2.实物资料:实物资料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物品、绘画、雕塑、建筑、文物等。
3.口述史:口述史是指通过采访方式收集的个人或集体的口述资料。
4.多媒体资料:多媒体资料包括图像、音频、视频等。
(二)史料分析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分析内容包括:1.掌握时代背景。
了解史料产生的年代、历史时期、社会背景等。
2.分析史料信息。
探究史料中所包含的信息,包括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的语言表述与意涵。
3.分析史料价值。
探究史料的价值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三)史料应用史料在当今社会中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文化、社会、企业等领域之中,其中与历史学有关的应用,除了为历史教育注入新的内容外,还有近代数字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的进展,使得以往的纸质史料得以以数字化形式保存,并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进一步推动了历史学研究的发展。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史料教学的多样化和创新性,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更有趣味性,学生更加投入。
由于史料教学的特点是通过提供直接的历史资料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而且是生动的历史资料,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到历史的真实性,从而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提高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史料在历史课堂中的作用及运用

史料在历史课堂中的作用及运用史料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出发,论丛史出。
那么,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什么作用呢?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第一,激发学生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历史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
教材中的史料生动有趣,读来感人,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
例如,讲甲午中日战争,教材有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此联为当时一位爱国之士所撰,题于京师城门,讽刺慈禧不顾民族利益大搞庆典的丑恶行径。
诸如此类具有吸引力的史料,教材中比比皆是。
此外,教材编辑了大量的壁画、陶俑、石刻、古币、遗址等图片,这些图片史料,更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二,增强历史感。
历史教学最大的特点便是浓郁的历史感,因此正确适当引用古人古籍的原文,可以增强历史感,使历史教学富有时代气息。
讲述史料,看似增加了难度,实际上是简化了教材的内容。
例如,讲述西汉王国问题,引用晁错关于“削藩”的建议:“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
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这段话仅22个字,但却把削藩的必要性阐述得既深又透,把西汉王国“尾大不掉”、分裂割据的情形凸现在人们的面前,使人有身临其境的之感。
总之,历史教学中引用一句原话、一段原文,能把历史感渲染得浓浓的,使学生感觉到听历史课如饮陈年佳酿,回味绵长。
第三,培养领悟能力。
历史最显著、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过去性。
因此,中学生理解历史有很大的难度,一知半解地死记教材现有结论就会严重制约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
而史料恰能生动的反映历史面貌,帮助学生准确的领悟历史。
比如讲述近代英国对印度的掠夺,可引殖民军头子克莱武在英国会议的讲话作为史料。
他说:“富庶的城市在我的脚下,强大的国家在我的手中,在我一人面前打开了充满金条银锭、珍珠宝石的宝库。
我统共取了20万英镑。
诸位先生,直到现在,我还奇怪自己为什么那样客气呢。
浅谈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历史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趋势,传承祖先的文化积淀,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而史料作为历史教学中的重要资源之一,对于学生了解历史的真实性、传统文化的本质及其发展等方面的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浅谈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史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真实性史料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历史事实的记录者,承载着历史的真实性。
学生通过学习史料,可以接触到大量的史实,了解过去的人、事、物以及历史事件的真正本来面目。
同时,由于史料是直接来源,能够真实反映历史事件的过程和结果,因此能够消除学生对历史的不真实感,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知。
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国古代文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的主要载体就是中国古代的史料。
学生通过学习史料,了解过去的文化,能够进一步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进而提供了找寻传统文化精髓的途径,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历史事件的演变和原因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在历史教学中需要了解的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史料,学生可以逐渐了解广泛的史实和历史事件数之不尽的背景知识,同时史料所记录下的大量历史事件也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探究历史事件的根源所在,从而真实性的揭示历史事件的原因和演变过程,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
四、史料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从学生获得和研究史料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了解过去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还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研究能力。
通过分析和加强对史料的引用、阅读、比较和讨论,学生能够形成独立思考、探索问题、严谨处理史料和数据的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历史研究能力。
总之,史料是历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它承载着历史的真实性、传统文化的本质和历史事件演变的过程和原因。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好史料资源,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参与度,不断完善教育模式和方法手段,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同时也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感。
史料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史料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历史课堂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的重要场所,而史料教学是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史料是历史记载的原始资料,通过史料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维度去认识历史、了解历史并进行历史思考。
在历史课堂中使用史料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感性认识历史的基础上,培养其分析历史、探索历史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让历史不再是一堆时间和事件的堆积,而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故事。
本文将探讨史料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分析其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教学实践建议。
一、史料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重要性1. 增强历史教学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史料是历史事件的原始记录,可以为学生呈现真实的历史情境和历史事件。
通过史料教学,学生可以深入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增强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和认识。
史料教学还可以使历史课堂更加生动,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史料是历史的载体和见证,通过分析史料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
学生通过分析史料,可以培养其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考能力。
史料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多维性和复杂性,从而提高其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整合能力史料教学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整合不同来源的史料信息,这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
在今日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整合能力尤为重要,史料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能力的平台。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史料教学要求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和判断,这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通过史料教学,学生可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1. 利用不同类型的史料在历史课堂中,老师可以利用不同类型的史料来进行教学。
比如可以利用文字史料、图片史料、音频史料、视频史料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史料来展开历史教学,让学生全方位地感知历史。
例谈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作用

例谈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作用所谓史料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开展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如各种典籍、碑文、图画、历史遗迹、档案等。
近几年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历史试题中,史料越来越多地在选择题或材料解析题中出现,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归纳、判断、比较、综合等方面的能力,因此运用史料的教学日益为历史教师所关注。
新教材的使用给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使运用史料的教学变得更重要。
下文从三方面来谈谈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作用。
一、通过史料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素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
兴趣是学生主动、愉快探求的巨大动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历史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
在教学中引入生动有趣、有现实感的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影视播放或展示实物等手段,把多彩、有趣、感人的史料展现给学生,这些史料带来的临场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实现快乐学习,同时促进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道德修养的提升。
二、运用史料教学能有效培养历史学科能力历史学科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主要包含阅读理解、语言和文字表述、整理和归纳、分析与运用四大类。
史料教学能比较全面、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例如2022·江苏单科·4,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假设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解析】正确答案B。
这是个典型的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得出历史结论的题目。
从内容“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说明江浙行省获得了急事处置权。
地方绝对服从于中央,行省长官由皇帝任命。
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

浅谈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摘要:高中历史教学就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学习方法方面还要求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这就要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史料的运用更加重视。
关键词:史料;高中教学;作用;运用中图分类号: g633.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8-0156-01历史史料是指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的各种文字、图像、实物资源,诸如原始文献、口述记载、历史遗物、图片与图表以及对博物馆、历史遗迹的参观等等。
史料教学就是将史料证据引入课堂,让学生尝试在证据中重建过去。
为此,本文从必要性、作用、遵循的原则等方面,对史料教学作引玉之砖。
相较于其它知识类型,历史知识一项很重要的特质就是它的研究对象早已消失,也不可能再次出现,所以难被直接观察;建立历史知识所需要的依据都是间接来自于过去所遗留下来的史料。
史料在历史教学中有什么作用呢?近年来,国内外历史教学界对此都有一些探索。
美国学者把史料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归纳为:(1)激发兴趣;(2)“使历史变活”——使历史有生气及时代的气息;(3)加强对重要人物、事件法律、制度及问题的认识;(4)对重要文献获得直接的认识;(5)使批判地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以发展。
一、史料运用的意义英国学者认为史料的功能主要有:进行说明;发展想象力;澄清旧的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有助于发展历史的及一般的技能和认识;有助于传达真实感;用作证据,进行推断和解释。
上述这些观点,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都强调史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这一点现在已经为很多人所承认。
我个人认为,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有以下意义:(一)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的有趣之处在于历史中演绎的人、事和情,而非干枯的理论和苍白的说教。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也对中学历史教学起到重要的作用。
史料教学是指将史料作为教学材料,在中学历史课堂中运用的教学方式。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背景,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
史料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
通过引入真实的史料,学生能够接触到当时的人物、事件和文化背景,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和影响。
在研究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战争时,教师可以找到当时的军事报告、战争策略和战争后的文献资料,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史料来推断当时的战争情况和决策过程,从而对这场战争有更深入的理解。
史料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事件的具体形象,增强学生的历史直观感受,避免了单纯依靠教科书中的文字叙述和图片的局限。
史料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理解能力。
历史学是一门分析性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才能够形成对历史事件的全面理解。
史料是进行历史分析的重要依据,学生在研究史料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搜集、筛选和分析,从中总结出有价值的信息和结论。
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可以培养出较强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不同来源的史料,对比其中的异同之处,来判断这些史料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这样的研究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史料教学能够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反思。
历史不仅仅是过去发生的事件的简单记录,也是对于社会、文化和人类发展的思考和总结。
通过引入史料教学,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在研究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决策时,学生可以通过研究相关的史料,进行理性的思考。
他们可以探究这个决策背后的动机和目的,并思考这个决策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思考和反思,学生能够培养出深厚的历史思想和历史意识。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进行合理的安排。
浅谈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和反映,而史料则是记录这些历史事实的物质载体。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思考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史料的种类和获取途径、史料的运用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史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素材,它能够使抽象的历史事件变得具体、生动,提供直接的历史信息和事实依据。
通过史料的运用,学生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历史的存在和发展,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学生历史学习的真实性和感知性。
史料是历史事件的记录和证据,它能够使历史学习更加真实和具体,让学生在实际的历史材料中感知历史的发展和变化。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通过史料的研究,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去研读史料,分析史料中的信息,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和结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学习动力。
史料中蕴含着无穷的历史故事和情节,能够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究历史知识。
通过史料的运用,可以使历史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增进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二、史料的种类和获取途径史料包括文字史料、图像史料、实物史料等多种形式,这些史料来源于各个历史时期和社会地域。
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可以依据不同的历史内容和教学特点,选择不同种类的史料进行教学运用,以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内容。
1. 文字史料文字史料是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书面记录,包括史书、文献、公文、日记、信件等。
这些史料能够直接呈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情况,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
教师可以从教科书、图书等渠道,收集相关的文字史料进行教学运用。
2. 图像史料图像史料是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图像资料,包括照片、绘画、雕塑、壁画、纪念章等。
这些史料可以直观地呈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形象,能够使学生更加生动地感知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与运用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搜集的途径与运用的方式,阐释了运用史料教学的原因,明确了史料教学的相关注意点。
关键词:史料历史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由此可见,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学生“配合”教师的程度,而是应该看教师“配合”学生学习的程度,看教师是否创设了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使学生产生问题,进而自觉地去探究。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探索采用选取历史史料呈献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反响良好,教学效果比较显著。
一、在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价值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程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提出:“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提出:“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历史学科首席命题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杨宁一教授在《历史教学》中明确表示:“……‘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试题的立意,融入到试题当中去,使考试测量成为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再教育的过程;也可以改变以往从知识和能力来制定评分标准的方法,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评分标准之一。
”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历史史料,能使学生体验“真实”历史,自己探索研究历史的方法,自己得出信服的看法和结论,真正提高学习技能。
在执教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这一堂二轮复习课时,我在学生自学及合作探究的基础上,为了强化学生的纵横联系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从而突破重难点能力,设计了下列问题:①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很不平衡,呈现出哪两种发展趋势?②英、德代议制有何异同?(君主、内阁、议会)③英与美代议制有何异同?(元首、内阁、议会)④明清时期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是什么(职权、性质)?⑤画出美国的民主制与唐朝中央机构图并比较异同?⑥美国的民主制在中国运用的表现、结局、原因是什么?⑦雅典民主政治与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有何异同?⑧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有什么异同?(经济基础、活动原则、权力主体)⑨近代欧洲的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三者之间有着怎样内在联系?由于课本、学案上没有较多的阐释,学生们不是哑口无言就是离题万里,我只好单枪匹马地各个几击破。
尽管讲得旁证博引,口若悬河,但学生们在下面表现出极度的“困惑”,他们强打着精神,麻木地听课,丝毫没有配合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学习的主动性。
一节课就在我的独角戏下结束了。
课后,我反问了自己:学生为什么死气沉沉或答非所问?我有没有责任?过渡、铺
垫了吗?启发、引导了吗?
从理论到实践:一节课上得好不好,贯彻课程目标、转化教学方式至关重要。
2.适应高考试题新特点的需要。
近年来高考命题呈现如下三大特点:
一是选择题普遍使用材料创设情景。
历史试题现在命制的思路基本都是选择大主题再辅助“材料”设置新情境后再让学生去分析。
二是主观题材料文字多,难度大。
2009年到2011年江苏卷材料题文字多达2500-3500字左右,这些都贯彻了高考大纲规定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等项能力考核目标。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就应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历史材料汲取有效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依据材料提出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
三是命题人的专业方向“潜规则”的影响。
高考试题也是社会意识,试题的风格、特点、趋向、难度必然受命题人的主观意识和学术专长的影响。
高考命题人大多是高校进行学术研究的学者,因此命题可能在重视主干知识基础上更加强调获取、分析、理解、推理、判断和评价等思维能力的考查。
这种思维能力与以往最大不同在于对思维的厚度、宽度、长度、精度、敏感度要求更高。
因此也要求历史教学中平时注意历史学者其学术专长专业范围内的文章、著作进行引用、阅读、解析。
二、如何进行历史教学中史料的收集
1.平时积累。
以人民版必修一为例,当我们准备“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课时,可以想到查找《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重要文献;准备“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时,查找《自卫抗战声明书》、《国共合作宣言》、《日本天皇的投降诏书》等文献;准备《辛亥革命》一课时,查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文献;准备“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一课时,查找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等文献。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要把收集的这些文献资料的电子版按时间、专题或国别排序成册,便于以后教学随时使用。
2.网络搜索。
我们也可以买一些《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甚至《孟子》、《拿破仑法典》等历史资料书籍,不过这需要大量时间跑书店和比较大的资金付出,而且不易直接在多媒体教学中使用。
网络搜索这些文献资料就便捷多了。
文章、文献、视频,如《辛丑条约》、《共产党宣言》在“百度”中就有完整系统的内容。
电子版文献极方便我们文字处理、加工打印、制作文本和课件等。
3.同行共享。
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和交流”,对教师也同样重要学
会学习,在实践中掌握收集史料等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等。
三、怎样在历史教学中使用史料
1.全选或节选。
全选使用文献。
对于文献本身比较短小的,制作文档或课件呈现给学生阅读,能使学生了解全貌,形成完整正确的认识,不至于断章取义。
2.原文或翻译。
对古代文言文写成的文献,如果阅读没有太大困难,就直接呈现给学生原文,个别词句稍有难度的可附加注释、如果特别难也可翻译成白话文。
3.课件或讲义。
历史文献资料呈现给学生的方式可以通过多媒体用屏幕显示;当然有条件的可以印成讲义发给学生,这样可以反复揣摩,留有痕迹,随时温习。
4.问题或感悟。
在学生阅读材料前后设计出相关的思考问题,可以引领学生思维,指导学生有方向性地认真阅读。
但有时问题设计得不好也可能束缚、误导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阅读完材料后写感悟,也是好方法,有助于学生个性思维的发挥,生发创造性的见解。
故两种问题设计形式可依情况灵活运用。
5.课下或课上。
这是从使用时间上分类的。
课下学习指把文献材料课后或课前发给学生作为作业完成,教师搜集批阅,课上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成果;课上研讨指教师课上呈现文献材料,有学生当堂阅读研究讨论探索。
二者视情况由教师灵活掌握。
6.考试或平时。
在考试命题中使用文献材料,既可考察学生的阅读、分析等能力,也可验证学生所学知识,这也是学生学习吸收新知识产生新成就的途径。
减少考试引发的紧张疲劳感,增加趣味性和新颖性,使学生乐于作答,用于展示自己潜在的能力。
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我们要高度关注这个课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学生解答此类题目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范水高级中学)
编辑李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