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古诗四首)教案1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诗四首》教案

八年级上册《诗四首》教案

八年级上册《诗四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四首古诗《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春望》、《江南逢李龟年》。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以及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

2.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登鹳雀楼》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一下诗人的情感。

2.解读诗歌(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教师讲解诗歌背景,介绍作者王之涣。

(3)分析诗歌意象,如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等。

3.感悟情感(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2)提问:诗人为什么会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慨?4.背诵诗歌(1)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节奏、韵律。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直至背诵。

第二课时:《望庐山瀑布》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登鹳雀楼》,感受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一首诗《望庐山瀑布》,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的魅力。

2.解读诗歌(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教师讲解诗歌背景,介绍作者李白。

(3)分析诗歌意象,如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等。

3.感悟情感(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2)提问:诗人为什么会有“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慨?4.背诵诗歌(1)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节奏、韵律。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直至背诵。

第三课时:《春望》1.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望庐山瀑布》,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春望》,一起来品味一下诗人的情感。

2.解读诗歌(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教师讲解诗歌背景,介绍作者杜甫。

(3)分析诗歌意象,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

3.感悟情感(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上篇写金陵登临之所见:
开头两句,写词人登城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慨。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
教学重难点
1.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2.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朱敦儒(1081-1159),宋代,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二、创作背景: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三、诗歌主题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四、品词明意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倚靠在南京西门上的城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人伤心地流泪,已经能说明他痛苦难于忍受了,风前冠一“悲”,就更加表现出他悲愤交集、痛苦欲绝。
教学反思
授课班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效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古诗词的价值、分析其现实意义并探讨如何传承和发扬。
(2)古诗词的词句理解:古诗词中的某些字词和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
举例:《登高》一诗中的“落木”,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教师要解释其意为“落叶”,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3)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古代诗人在诗词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表达情感,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才能领会。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艺术特点。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以《登高》为例,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了解古诗词在实际阅读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
针对今天的课堂教学,我认为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对古诗词的难点内容进行更加详细的解析,通过举例、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克服理解障碍。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在小组讨论环节,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加强古诗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育,让学生明白学习古诗词的实用价值。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相当高的。通过引导他们朗读、分析和讨论,我发现他们对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积极参与诗词朗读,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五篇语文教案,其价值不再教案本身,而在于形成教案的过程,要看教案是不是老师阅读文本的结晶,是不是老师思想和智慧的体现。

有些学校只是让老师把课堂的每一活动,每一句话都写进去,这样的教案应该是课堂记录,都不能说是教案。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背诵默写2、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略)二、走进作者: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

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

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

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 jié),盛唐时期的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

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留恋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

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

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古诗四首)教案1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古诗四首)教案1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古诗四首)教案1《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庭中有奇树》的文学常识;落实字词,可以熟练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语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以配合理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掌握常用字字义及用法2、能够运用想象和XXX描绘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3、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研究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图解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迁移练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语XXX《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是对于哪些作品的评价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五言诗在《古诗十九首》之前就已经出现,但却是到了《古诗十九首》,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标志了文人五言诗的成熟,标志了抒情诗的新发展。

对《古诗十九首》,历来都推崇备至,《文心雕龙》作者XXX 说:“实五言之冠冕也”。

今天,我们将要研究其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

接着,全班诵读《庭中有奇树》。

二、走进诗歌(一)温故知新1.《古诗十九首》有哪几首诗歌呢?《古诗十九首》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2.《庭中有奇树》属于几言诗呢?五言诗。

(二)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这首诗歌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呢?怎么分?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层。

前四句与后四句各描绘了一幅图画。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诗四首》,包括《登高》、《望岳》、《春望》和《赤壁怀古》四首经典诗篇。

详细内容如下:1.《登高》:描写了作者在重阳节登高远望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望岳》:通过对泰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及责任感。

3.《春望》:描绘了战乱年代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

4.《赤壁怀古》: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四首诗的内容、主题和艺术特色。

2.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四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四首诗的字词、句式、韵律等方面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首诗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意。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读四首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四首诗的字词、句式、韵律等,分析诗人的情感和艺术特色。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及理由。

5. 例题讲解:讲解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后习题的练习,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四首》2. 板书内容:四首诗的作者、诗题、重点字词、句子、艺术特色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四首诗。

(2)选择一首诗,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3)根据四首诗的内容,创作一幅诗意图。

2. 答案:(1)见教材附录。

(2)例文:《望岳》鉴赏。

(3)学生作品展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策略的优缺点,以便改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典诗词,提高鉴赏能力。

八年级(上)《艺术古诗词诵读》(古诗四首)教案1

八年级(上)《艺术古诗词诵读》(古诗四首)教案1

八年级(上)《艺术古诗词诵读》(古诗四首)教案1教学目标- 研究和掌握四首古诗的诵读技巧和艺术表现形式- 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意境-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准备- 课文:《静夜思》、《登鹳雀楼》、《春晓》、《赋得古原草送别》- 录音设备和音频文件- PPT演示文稿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诗歌插图和听一段古诗朗诵音频,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研究《静夜思》1. 听录音,感受朗诵的语调和表达技巧。

2.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意,研究并背诵古诗。

3.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讨论诗歌的意境。

4. 分组进行小组朗诵,展示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研究《登鹳雀楼》1. 听录音,感受朗诵的语调和节奏。

2.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3. 研究并背诵古诗,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4. 分组进行小组朗诵,展示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研究《春晓》1. 听录音,感受朗诵的韵律和情感。

2. 解读古诗的意境和描绘的自然景物。

3. 研究并背诵古诗,注重表达的感觉和意境。

4. 分组进行小组朗诵,展示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研究《赋得古原草送别》1. 听录音,感受朗诵的节奏和情感变化。

2. 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研究并背诵古诗,注重情感的表达和节奏的把握。

4. 分组进行小组朗诵,展示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四首古诗,强调诗歌的美学价值和艺术表现形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古诗的诵读和表达,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

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背诵所学的四首古诗,并准备好下节课的朗诵表演。

参考资料- 《艺术古诗词诵读教程》教材- 相关音频文件和课件资料。

2023版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朗读》(古诗四首)教案1

2023版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朗读》(古诗四首)教案1

2023版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朗读》(古诗四首)教案1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八年级学生通过朗读古诗词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案涵盖了四首经典古诗,并提供了相关的教学活动和资源。

目标- 通过阅读和朗读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内容古诗一:《静夜思》- 学生将研究这首著名的王之涣的古诗,了解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 学生将朗读这首古诗,注意语调和抑扬顿挫。

古诗二:《登鹳雀楼》- 学生将研究这首唐代文人王之涣的古诗,了解其中的景物描写和感慨。

- 学生将朗读这首古诗,注意情感的表达和语气的转换。

古诗三:《春晓》- 学生将研究这首唐代文人孟浩然的古诗,了解其中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

- 学生将朗读这首古诗,注意语言的轻盈和押韵的运用。

古诗四:《锄禾日当午》- 学生将研究这首民间诗歌,了解其中描绘农田劳动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 学生将朗读这首古诗,注意语气的自然和朗朗上口的韵律。

教学活动- 学生分组朗读古诗,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古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 学生编写自己的古诗,并进行朗读和分享。

教学资源- 2023版八年级(上)课本中有相关古诗的课文,可供学生阅读。

- 电子教案中提供了古诗的音频文件,供学生参考和朗读练。

教学评估- 学生朗读古诗,教师进行评估,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 学生编写的古诗,进行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估。

参考资料- 王之涣《静夜思》- 王之涣《登鹳雀楼》- 孟浩然《春晓》- 民间谣曲《锄禾日当午》- 2023版八年级(上)课本。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诗四首》,包括《登高》、《望岳》、《春望》、《赤壁怀古》四首经典诗篇。

教学内容涉及每首诗的背景、作者简介、诗句解析、主题思想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熟悉四首诗的作者、背景及主题,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

2. 通过对诗句的深入解析,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解析,尤其是生僻字词的理解;诗歌意境的把握。

2. 教学重点:四首诗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首诗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些图片对应的诗篇,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四首诗的作者、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诗句解析:对四首诗进行逐句解析,讲解生僻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4. 意境赏析:分析四首诗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美。

5. 例题讲解:以《登高》为例,讲解如何鉴赏古典诗歌,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评价诗歌。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对《望岳》、《春望》、《赤壁怀古》进行鉴赏,并分享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四首诗的、作者、背景。

2. 列出四首诗的重点字词、诗句。

3. 概括四首诗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写一篇鉴赏文章。

2. 答案要求:文章内容包括诗的背景、作者简介、诗句解析、主题思想等方面,不少于6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典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诗歌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解析中的生僻字词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把握。

3. 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4. 作业设计的合理性与指导。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诗四首》,包含《静夜思》、《夜雨寄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渔家傲·秋思》四首经典古诗。

详细内容如下:1.《静夜思》:诗人李白在秋夜思念家乡,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2.《夜雨寄北》:诗人李商隐在南方雨夜中寄托对北方友人的思念。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诗人陆游在秋夜即将破晓时,感慨时光荏苒,表达忧国忧民之心。

4.《渔家傲·秋思》:词人范仲淹以渔家傲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壮志凌云的豪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四首古诗的内容、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四首古诗的意境理解和艺术特色分析。

2. 教学重点:掌握四首古诗的内容、主题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秋夜的美丽景色,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四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引导学生阅读诗歌,理解诗意。

3.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四首古诗的内容、主题、意境和艺术特色。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四首古诗的共性与个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诗四首》2. 内容:《静夜思》:李白,秋夜思乡《夜雨寄北》:李商隐,南方雨夜寄托思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陆游,忧国忧民之心《渔家傲·秋思》:范仲淹,秋夜豪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四首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分析四首古诗的艺术特色。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四首古诗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词四首》教学设计

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词四首》教学设计

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词四首》(第二轮创课)【原诗再现】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北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宋代)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宋代)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代)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教学过程】播放李清照怼人视频师:视频告诉我们,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这就是李清照,这就是词的魅力。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四首词。

请看目录。

读。

【屏显】1.听音识曲2.情境识曲3.词句识曲4.更做一曲第一章听音识曲。

师:首先认识词的定义。

请听这四首歌的诵读。

播放诵读师:他们的音调和谐,韵律铿锵,如果用现在的歌曲,你觉得可以分为哪一类?【屏显】QQ音乐上的分类师:比如,可以这样回答,我觉得《如梦令》可以是“摇滚”类,摇滚乐无拘无束,它表示快速的,简单、有力、直白,特别是它那强烈的节奏,与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动的特性相吻合;预设:哦,那么《浣溪沙》就是轻音乐,以营造温馨浪漫为情调,带有休闲性质的。

可以摆脱繁杂的思绪,可以使你紧张了一天的神经得到松弛和调理。

那么《采桑子》也有轻音乐的特点,但它似乎更欢快。

那么《相见欢》就比较厚重,含蓄、忧愁、优雅雅,用国风再合适不过。

师:诗人是描绘心情的画家,那么我们用表情包来理解这四首词的心情呢。

来,告诉老师哪首词最欢快?哪首最悲哀?分别给它们分分类,把诗人大名写在表情包上。

【屏显】各类表情包生做笔记画表情包。

第二章情境拾曲师:刚才是歌声无处不消魂,现在是情由境生静生慧。

什么叫情境呢?请读:【屏显】情境:给出一个环境,受到什么外界刺激,确定了一个意义,并决定怎样行为。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诗四首》精品教案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诗四首》精品教案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诗四首》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静夜思》——唐代诗人李白作品,描绘了诗人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

2.《夜泊牛渚怀古》——唐代诗人杜甫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的怀念之情。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宋代诗人陆游作品,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4.《登高》——唐代诗人杜甫作品,描述了诗人登高远望,感慨时光易逝。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四首诗的作者、背景及诗歌主题,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

2. 掌握古典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四首诗的作者、背景及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描述一个类似的情景,并尝试用诗歌表达出来。

4. 例题讲解:分析《静夜思》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古典诗歌鉴赏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鉴赏方法,分析其他三首诗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诗四首》2. 作者及朝代:李白(唐)、杜甫(唐)、陆游(宋)3. 诗歌主题:思乡、怀古、爱国、感慨时光4. 鉴赏方法:了解背景、理解意境、品味语言、体会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任选一首诗,运用鉴赏方法进行分析,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2. 答案示例:《静夜思》鉴赏分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有待加强。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教学目标1.配乐吟诵宋词,感受宋词的韵律美。

2.品读关键词,体会词人情感;赏读写法,感受宋词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1.配乐吟诵宋词,感受宋词的韵律美。

2.品读关键词,体会词人情感;赏读写法,感受宋词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1.配乐吟诵宋词,感受宋词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翁老师的宋词小课堂。

这节课我们邀请大家一起学习《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四首词。

大家都知道旗亭画壁故事中,王昌龄因诗作广为歌女传唱而获胜。

诗歌可以合着音乐歌唱,而词的诞生更是和音乐密不可分。

乐工们不满足于合着音乐唱诗歌,决定根据音乐来填词。

也就是说,每一首词照理说都可以配合音乐吟诵出来。

假如给你一首词的时间,你会配上什么音乐为大家吟诵呢?吟诵词作,首先要了解作者,读懂内容;其次要把握意象,读通脉络;这样才能找到与之相配的音乐,最后声韵相协,读出情感。

这堂课,我们就通过两个小活动来完成这一任务。

二、活动一:给我一首词的风景。

请同学们启动头脑摄像机,边读边想象词中画面,评选这四首词中的最美画面。

课前老师做了调查,41位学生中,有18位认为欧阳修在颍州西湖所见最美,13位同学认为李清照在藕花深处行船最美。

两幅画面确实引人入胜,两首词作也别有风情。

现在,我们就从这两首开始。

1.学习《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1)聆听传统吟诵调《采桑子》。

配上民乐协奏是不是颇有春光旖旎之感?由于曲调的悠扬婉转,有些词我们可以拉长声音吟诵,以增加韵味,让景物特点更加突出。

在这乐声中,哪些画面在你的头脑摄像机中更加鲜明了呢?(2)对比同学一“头脑摄像机”里拍下的画面,感受欧阳修强大的观察力。

今日我想复现颍州西湖之美,领略西湖的美好与秀丽。

颍州西湖长堤芳草,水面如镜,流转绵延,实是如梦如幻,令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1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读准“华(huā)”“遗(wèi)”“骥(jì)”“枥(lì)”“罹(lí)”等字的字音,背诵诗歌。

2.小组合作设计朗读方案,学会正确处理诗歌节奏、重音、拖音,能用契合诗歌情感的语调进行诵读。

3.品读诗词关键句,结合材料,体悟诗歌情感与主旨,总结诗歌特色并交流分享。

◎教学过程:一、诵读正音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圈出需要注意的字音或有疑问的字音。

2.自由朗读结束,学生在黑板上写下需要注意的字及有疑问的字。

要求:(1)需要注意字音的字写完以后,标上正确读音;(2)有疑问的字写完以后,在旁边打上问号。

3.板演的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

同时,对于黑板上呈现的有疑问的字进行注音。

4.全班齐读,读准四首诗歌的生字和疑难字预设:“华(huā)”“遗(wèi)”“骥(jì)”“枥(lì)”“罹(lí)”二、分组研读1.分大组并明确篇目。

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个大组研读一首古诗。

每个大组成员会收到教师发送的补充材料,帮助理解所硏读诗歌的内容。

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补充材料进行硏读补充材料如下(1)《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为古体诗,是相对于唐代近体诗(绝句、律诗)而言的。

它诞生于东汉末年,原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因风格相近被南朝梁萧统编人《文选》,因为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本诗语言自然朴素,又高度洗练而富有概括力,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2)《龟虽寿》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此诗约作于公元208年初。

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准备统一中原之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材包含了四首古诗词,分别是《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登飞来峰》和《己亥杂诗》。

这些诗词都是经典之作,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能反映出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诗词的韵律、意境等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理解诗词深层含义、分析诗词表达技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四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把握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学生能够领悟诗词的意境,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四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含义。

2.难点:领悟诗词的意境,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素材,营造有利于诗词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的美。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诗词的主题、情感、表达手法等,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3.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四首古诗词的内容,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四首古诗词,尝试朗读、背诵,初步理解诗词的含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词学习的状态。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2.通过品读诗句,体会诗中的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诗句,体会诗中的表达的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中国的古代诗词有着深刻的内涵,感人肺腑的情感,千百年后,依然为之而感动。

为更好的激发大家学习古诗的兴趣,班级开展了“爱上古诗词”的活动,请你参加。

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任务一初读诗歌,整体把握自由朗读四首古诗,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任务二了解作者,读懂诗意,自主分类资料:《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一般认为写于东汉末年,失意文人苦闷的心声。

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曹操:字孟德,我国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刘桢:字公干,东汉末年名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

曹植:字子建,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文学家谢灵运对其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有同学在进行古诗分类的时候,把这四首诗放在一起,结合作者的资料,思考为什么这样分类?如果把这四首诗进行再细化分类,你觉得可以有什么样的组合方式?并说明理由(提示:可从作者、诗歌体裁、内容、主题、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比较)任务三品读赏析《庭中有奇树》《赠从弟》1.诵读两首诗歌,品读赏析两首诗,并完成表格:2.重新拟题,加深理解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你可以给《庭中有奇树》和《赠从弟》重新拟个题目吗?并说说理由。

3.假如你是刘桢的堂弟,收到刘桢的赠诗后,请你给刘桢写一封回信。

任务四诵读比赛任选一首诗进行诵读,读出诗歌意境,小组内选择诵读最好的进行比赛。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中国的古代诗词有着深刻的内涵,感人肺腑的情感,千百年后,依然为之而感动。

为更好的激发大家学习古诗的兴趣,班级开展了“爱上古诗词”的活动,请你参加。

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任务一朗读诗歌,感知内容创作背景:《龟虽寿》写作时间比《观沧海》稍晚,大约在公元207年末或208年初,即在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_1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_1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文体特点,诵读并默写四首词,感受词的韵律美。

2.感悟四首词的内容,欣赏词中所展现的画面,理解其主旨。

3.品味词中意象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升鉴赏诗词的能力。

【重点难点】1.了解词的文体特点,感受词的韵律美。

2.欣赏词中所展现的画面,品味词中意象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词的主旨。

【课时安排】4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任务:诵读《浣溪沙》一、导入新课2000多年前,孔子站在大河边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00多年前,李白面对黄河疾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现代,朱自清也在急切地寻找答案“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面对时光流逝,无数文人墨客发出过这样那样的感慨。

时光是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感叹;是陶渊明“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的劝勉;是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无奈。

今天,我们看一看“宰相词人”晏殊面对时光流逝,又有怎样的感慨,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二、知识简介1.文体知识词: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

浣溪沙:词牌名。

词牌,有规定作品形式与字数的作用。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què)依据各词调的字数多少,词分为“小令”、“中调”或“长调”。

2.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婉约派词人。

景德初年,十四岁,就以“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

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

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

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

风格婉转,历有“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

晏殊有“宰相词人”之称,以词著称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为“晏欧”。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举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诗人王维对故乡的思念,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这种深切的思乡之情。
(4)诗词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如平仄、押韵等,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更好地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举例:《秋词》中的朗读技巧,如何把握抑扬顿挫,使诗词更具表现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学内容为课外古诗词诵读。具体包括以下四首古诗词:
1.《望岳》——杜甫
2.《秋词》——刘禹锡
3.《夜雨寄北》——李商隐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词的形象理解:引导学生把握四首古诗词中的形象描绘,如《望岳》中的泰山雄伟景象,《秋词》中的秋天意境等,以便于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美。
举例:《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表达诗人豪情壮志。
(2)诗词情感体验:让学生体会诗人在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如《夜雨寄北》中的思念之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思乡之情等。
3.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图片、音乐等多种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
4.加强课堂讨论的引导,确保讨论内容紧扣教学目标。
5.重视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技巧指导,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素养。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以理论介绍、案例分析和重点难点解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案例分析部分较为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对于一些难点知识,如诗词的意境和生僻词汇,学生们仍然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这说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庭中有奇树》的文学常识;落实字词,可以熟练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语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以配合理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掌握常用字字义及用法2、能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3、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图解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迁移练习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语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是对于哪些作品的评价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五言诗在《古诗十九首》之前就已经出现,但却是到了《古诗十九首》,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标志了文人五言诗的成熟,标志了抒情诗的新发展。

对《古诗十九首》,历来都推崇备至,《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说:“实五言之冠冕也”。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

接着,全班诵读《庭中有奇树》。

二、走进诗歌(一)温故知新1.《古诗十九首》有哪几首诗歌呢?《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2.《庭中有奇树》属于几言诗呢?五言诗。

(二)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这首诗歌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呢?怎么分?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层。

前四句与后四句各描绘了一幅图画。

(三)诗歌讲解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PPT展示,并配图)1、小组讨论,找出关键词、关键字2、释词:奇树:珍贵的树。

奇:不一般。

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

华,同花。

滋,繁。

荣:花。

木本之花曰荣,草本之花曰华,这里上下句互通。

遗:读作wèi,赠送的意思。

所思:思念的人。

3、释句:在春天的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4、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提示:方式是“折其荣”,目的是“遗所思”)参考: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

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

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5、提问:这四句诗有什么妙处?表达了什么情感呢?(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发言)“奇树”说明了树的不一般,“发华滋”道出树的花枝繁茂,有如此美妙的树却无人与主人公一同欣赏,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寂寞,感情的没有寄托、没有慰藉油然而生。

独自摘下美丽的花朵,想送给心上人却不知该往哪送,更显出了主人公的孤寂之情。

作者用几个字,便反衬了主人公寂寞悲凉的心境,勾画出一幅孤寂折花图。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PPT展示,并配图)1、小组讨论,找出关键词、关键字2、释词:馨香:香气盈:满莫:没法致:送到别经时:离别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

3、释句: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4、提问:这四句诗有什么妙处?表达了什么情感呢?(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发言)一个“盈”字,表明了花的香味之浓,如此香郁的花朵本应愉悦地欣赏的,但此时心上人却在远方,使一切愉悦之情又淡然、惨然,更衬托出悲凉孤寂之情。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描绘出了一幅孤寂赏花图。

(四)品味总结1.本诗为什么要以折花写起?有什么样的作用或意义?这是女子怀念远行情人的诗,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

唯有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

而她们情感表达也非常含蓄、细腻。

所以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就总是以季节的转换来引出下文的情感变化。

将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氛围,引起读者无限的联想。

2、点明全诗主题的是哪一句?在这首诗中有什么作用?(“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是否与前面相矛盾,表达什么情感?不矛盾)点明全诗主题的是“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

可是写到这里,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

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

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

诗写到这里,算结束了。

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五)板书龟虽寿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2.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重音。

朗读时用心揣摩每一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3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感受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人在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和政治抱负。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龟虽寿》导入欣赏罢《观沧海》,我们离诗人近了一步,但是,要想真正地了解曹操,改变对曹操已有的看法,读一首诗是不够的。

这节课我们将欣赏曹操《步出夏门行》中的另外一首诗《龟虽寿》。

活动2【讲授】写作背景介绍《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而《龟虽寿》则是最后一章。

这两首诗遥相呼应,写下《龟虽寿》时,诗人已经53岁了,他的北征虽然历尽艰辛,却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统一北方扫除了最后的障碍。

他在为新的胜利所感奋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认识到,大业未竟,任重道远,应当乘胜前进,不断进取。

活动3【活动】自由朗读,初步感知,借助课下注释,扫清读这首诗的障碍。

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我非常高兴,要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活动4【活动】个性朗读,加深理解请同学们对这首诗的理解个别朗读,要读出重点,读出高潮来。

活动5【活动】抓住诗句,还原诗人的本来面目前四小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前四小句以神龟和腾蛇为喻,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

也就是讲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古代的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都到处求取仙丹企图长生不老,但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在那个时代是可贵的。

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明确: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行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

太多的诗人写过有关暮年的诗歌,但是却找不出第二首有如此荡气回肠的暮年赞歌。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很美的诗句,却难掩晚景的悲凉。

曹操的这首诗如一首夕阳的颂歌,表现出自己老当益壮、老益弥坚、永不服老的个性及其永不停歇地对理想的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读起来不觉精神为之一振。

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

他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3、“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体现作者何种哲学思想?明确:认得寿命最后总有终结的一天,但寿命的长短却又不同,这长短之期,不仅仅是天命决定的。

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明确:指的是物质上的保养和精神上的调养(即身心的保养)。

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4、幸甚至哉: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全诗的主题是什么?明确:强调了发挥人的主观作用的重要性,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板书设计:龟虽寿曹操神龟、腾蛇为喻寿命有限老骥、暮年自况继续奋斗在天、永年否定延年益寿《赠从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2、理解诗中松柏和风的对比作用,品味语言;3、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感受作者的劝勉之情;4、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诵,背诵全诗。

2、理解风与松柏的对比作用;教学难点: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学会面对挫折。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经历过挫折?你是怎样面对的?父母兄弟他们是怎样的态度?(生思考,讨论,发言)但有这样一位哥哥,当弟弟面临挫折时,他不是以过来人的身份指手画脚,而是通过赠诗勉励弟弟该怎样去面对这一切。

二、了解作者师在生收集展示的基础上,补充。

刘桢(?-217),字公干,存诗二十馀首。

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

他在当时甚有诗名,曹丕即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

钟嵘说他:“仗气爱奇,动多振绝。

贞骨凌霜,高风跨俗。

”建安时期文坛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诗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在那个战火频繁,动乱不断的年代中,形成了以“梗概而多气”而著称的“建安风骨”,而在建安七子中,其诗又以气盛见称的则是刘桢。

因此,本文将通过赏析刘桢的《赠从弟(其二)》来粗略的感受建安诗歌悲凉慷慨的精神。

三、学习诗歌。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刘桢的《赠从弟》第二首。

1、小黑板出示诗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