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由于经济困扰,部分高校贫困生在思想和心理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力,存在着诸多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纷繁复杂、相互交错,有些甚至互为因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烈的依赖心理形成畸形的人格特征近几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为贫困生顺利地完成学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但是,这种帮助,也会产生反作用,导致一些贫困生产生“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强烈的依赖心理可能导致贫困生的人格特征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畸形。
部分依赖性贫困生,在解决经济问题上,把国家和学校为其解决经济困难的一系列措施当成理所当然要求享受到的待遇,有的甚至抱怨补助太少,而并没有意识到应该依靠自己克服困难。
不思进取,不利于大学生养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健全人格。
2.严重的自卑心理与自我封闭恶性循环由于经济贫困,贫困生大多都缺乏自信心,表现在对自己能力、知识的过低评价和对他人的过高估计上。
缺乏自信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懦弱、心虚、胆小,不敢独自面对挑战和看到别人取得成功后就懊悔、自责的心理。
部分贫困生由于严重自卑、缺乏自信,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常在学习和生活中自我封闭,甚至把内心思想也禁锢在一个寂寞、偏僻、孤独的角落里。
在茫然空虚的思考过程中,他们很可能产生一种缺乏根据的自我评价标准和行为准则,甚至是错误的观念。
他们不容易接受别人对这种准则的评价和建议,甚至认为如果别人不认同这种观点就是浅薄,就是不理解他们所经过的和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就是对他们思想的压制。
由此,他们进一步产生对别人的敌意和排斥,更不容易与别人进行思想接触,从而在严重自卑与自我封闭之间形成恶性循环。
3.过度的自尊心理与嫉妒、敏感相互交织贫困生多数是凭借自己的实力进入高等学府,所以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为自尊、好强、不甘落后、渴望成功。
他们对外界的评价非常看重,很多贫困生有时宁愿挨饿受冻,也不愿意接受学校他人的资助,认为那是同情、怜悯。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诱因及对策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诱因及对策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高校的贫困生问题也逐渐加剧。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诱因主要是经济压力、自卑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等。
对于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从教育、帮助和支持等多方面进行努力,建立完善的帮扶体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首先,经济压力是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原因之一。
由于家庭贫困,高校贫困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都会遇到困难。
他们可能会缺乏衣物、食品、交通和住宿等方面的资源,经济上的压力可能会导致他们对未来感到忧虑和不安。
对于这种情况,国家和高校应当设立专门的奖学金、助学金和补助金等帮助贫困生渡过困境。
同时,高校还可以提供各种方便贫困生的服务,如廉价食堂、生活用品的免费配给、学生助理的参考和免费的心理咨询等,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增强对未来的信心。
其次,自卑感和孤独感也是高校贫困生心理困境的主要诱因。
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其他学生相比有所不足,可能会感到自己与同学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会认为自己没有完成学业的能力和资格等。
这时,高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帮助贫困生放松心情,与同学交朋友,增强社交能力、自我认知和团体合作精神等。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活动、组织俱乐部、提供志愿者和培训等方面提供各种机会,让贫困生感受到自己在学校中也是一份子,有着许多被关注、尊重和接纳的机会。
最后,不安全感是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又一主要原因。
由于贫困生通常生活在一个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他们可能会面对与家庭不同的困境和文化障碍,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心理失衡。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课程和培训,增强贫困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教他们健康的心理调节和管理技巧。
高校还应该增强贫困生的安全意识,开设必要的课程,防范和应对种种意外事件,保障他们的身心安全。
总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各方面,加强对他们的帮助和关心,为其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支持和关联支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保证其心理健康状况。
简析贫困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
简析贫困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近年来,贫困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他们面临更多生活和学习压力,在心理上承受着更大的精神压力,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自卑、焦虑、孤僻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现状及问题(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现状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贫困生比例占15%—30%,特困生占8%—15%。
尽管高校贫困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不算高,但由于高校的办学规模较大,贫困学生的实际人数的绝对值还是比较大。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贫困生群体已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
部分贫困生在除了经济穷迫之外,常常在心理压力、学习困难、学习时间不充分、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更多的困难。
(二)贫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第一,自卑心理。
由于家庭的经济困难,他们无力支付高昂的学费,与那些家庭经济较好的的学生相比,不愿让同学知道自己贫困,会担心被别人看不起。
贫困生家庭负担重,思想压力大,精神常处于一种焦虑状态,常常情绪低落,常因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而自我封闭,对身边的人和事极为敏感,总感觉到不自在,甚至产生对立抵触情绪。
第二,学习压力大。
贫困学子常常把成绩看作是自己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标准,因而要求成绩出类拔萃,但很多人学习方法不得力,从早到晚忙忙碌碌,又不愿意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学习效果不佳,以致学习排名和素质综合测评在班级始排名终处于最后,从而更使得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第三,和同学之间相处不融洽。
贫困生大学生自卑心理较强,常因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而自我封闭。
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又不愿意同他人交往,有的甚至独来独往,不与其他人交往,内向、恐惧、多疑,担心被人嫌弃和拒绝,行为上采取逃避方式。
第三,依赖心强,现在有些贫困大学生面对贫困,他们不是勇于去战胜贫困,自强自立,而是一味指望社会、政府、学校的资助,凡事等靠要,有些贫困生总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觉得世界很不公平,于是认为自己受帮助是天经地义的事。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摘要:我国普及高等教育,越来越多的学生踏入了高校,但一些问题日渐突出,如贫困生问题,大学贫困生已成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国家对此采取了多种资助政策,但在解决物质方面问题的同时,更需要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就贫困大学生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对策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75-02一、高校贫困生的状况1999年开始全国高校扩招,大大提高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长远来看,无疑是一个好举措。
但高等教育并非义务教育,一些家庭无法承担起昂贵的学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贫困大学生。
高等院校贫困生是家庭经济条件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学生[1]。
虽然教育部和各高校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为贫困生完成学业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
但解决他们经济危机的同时,却又面临着心理健康的危机。
贫困既可以成为奋发进取的动力,鼓励学生奋发向上,但有时也成为不少贫困生的心理障碍,如不及时适当的引导,势必会产生一些消极事件。
二、各种心理问题的体现(一)目标迷茫和其他大学生一样,在高考的指引下,把考上大学作为人生奋斗的唯一目标。
只有考上大学才是他们贫困生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面对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他们感到困惑,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下,受教育体制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其中蕴含着许多人为因素,一些平时学习成绩较差,能力一般的同学凭借优越的家庭背景却能找到很好的工作。
面对不公平的竞争现实,不少贫困生表现出气馁和无奈,甚至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
(二)焦虑焦虑是对外部事情或内在想法与感受的一种不愉快的体验[2]。
贫困生长期处于焦虑状态,自尊心受到某种程度的伤害,由此会引起紧张不安、担心、失望、焦虑、害怕、恐慌等负性情绪。
他们做出种种努力想改变现状,这与严酷现实又形成巨大的反差,使他们的心理受到严重的冲击,再加上社会和周围环境中的无形压力,如就业压力等,都会使贫困生处于焦虑的状态。
对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 ?@&A%TUVWXYZ[,"#$%G\.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 围 。 贫困生生活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他们的成才和发展离不 开同学之间的关心和帮助。如果一个人与集体、 同学、 朋友 的关系良好, 他就会感到安全、 温暖, 感到自己能被人理解, 被人接受, 心情就会更加舒畅, 身体就会更加健康。 因此, 创 造一个和谐、 互助互谅、 团结向上的集体, 形成良好的校风, 对贫困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大力 倡导平等、 关爱的文明新风, 应充分发挥学生会、 社团的作 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特别是对有贫困生参与的社 团, 应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使其在社团活动中感受到社 会和学校的温暖, 化解自卑、 焦虑、 自闭等不良心理, 进一步 增强自信心。
!"#$%&
对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 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
赵 红 代艳丽
一、 贫困生心理问题现状分析 心理学认为, 自尊与自卑都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征。 自 尊感体现的是个体对自我价值感的一种肯定和认可。自卑 感是指个体对自我价值感的否定和贬低。贫困生在经济窘 迫的情况下, 排除外在种种诱惑, 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 进 入到大学学习,潜意识里有一种对自我价值感的肯定和认 可。 但是人的自我价值感具有不稳定性, 它会随外在条件的 改变而改变。特别对于世界观、 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 身心 发展还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自我价值感难免会发生某些 变化。一些大学生的自尊感会在巨大的经济反差下产生动 摇, 在内心深处萌生出与自尊感相反的一种体验, 进而否定 自己, 在能力、 自身价值等方面低估自己, 从而导致自轻、 自 贱、 自我鄙视, 对自己持有完全否定的态度和情感体验, 否 定自己的长处或对长处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常常表现出 胆怯、 畏惧、 怀疑, 担心被人嫌弃和拒绝, 行为中采取逃避方 式。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 贫困生无论是穿着打扮、 生活用 品、 学习工具的使用, 还是见闻经历都远不如经济条件好的 同学。 他们害怕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和鄙夷眼神, 喜欢保持 沉默, 或者远离热闹人群独来独往。 有些性格偏外向的贫困 学生尽管笑口常开, 情绪却不太稳定, 常常担心别人看不起 自己, 处处想证明自己虽穷, 但并不软弱。通常不想让别人 知道自己的困难情况,宁可自己艰苦一些,也不愿轻易求 助。总感到别人在背后讥笑自己的寒酸、 土气, 这正是贫困 生内心极度敏感引起的。 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贫困处境和寒酸外表感到羞愧, 在 行为上表现出与自己的现实条件不相符,甚至是相反的举 动, 极力包装自己, 这种心理往往会导致他们更大的心理压 力。贫困生每年都要交纳对于他们来说很高昂的学费和各 种各样的杂费, 因此他们每花一分钱, 都要精打细算。一些 贫困生在花钱的时候常常牵挂家人辛勤劳作的辛酸,常常 担心明年的学费还能否按时交纳。贫困生中大多数来自贫 困地区, 他们的成长环境极为艰苦, 长期的艰苦生活, 使他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由于高校助学政策的不完善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生现象及相应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文篇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摘要:由于高校助学政策的不完善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生现象及相应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
经济上的重负,导致了部分贫困生自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成为经济、身心的双困生。
学校应采取经济资助与学校环境育人相结合,鼓励勤工助学与培养自尊意识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等措施有效地改善当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随着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改革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生现象及相应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
据统计,一般高校中,贫困生要占到学生总数的10%-20%,其中特困生占5%-10%。
经济上的重负,往往导致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贫困使大学生心灵深处自觉不自觉的产生了一种挫折感,从而导致了自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部分学生因此成为经济、身心的双困生,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成因分析1.经济原因是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因素。
贫困生进入高校后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就是生活环境的适应问题,由于绝大多数大学设在大中城市,有较浓厚的城市色彩,贫困生要适应大学生活,就要逐渐养成城市的生活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建立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这对那些生活消费只能限于吃饱穿暖、艺术修养水平较低的贫困生来说,是相对困难的。
另外,贫困生对大学学习环境的适应会更困难一些。
就读大学前,贫困生就普遍存在着学习条件较差等客观情况;入学后,由于经济的原因,他们不能像其他学生一样拥有录音机、电子词典甚至电脑等自学工具。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几点分析与思考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几点分析与思考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入大学深造。
然而,高等教育收费也不断增加,贫困生的人数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贫困生身处于较为特殊复杂的环境下,很容易面临经济、生活、人际等问题,这些问题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发展前途。
因此,我们有必要关注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积极探究其原因和解决方法,为贫困生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
心理问题的现状心理健康状况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常不太好。
由于经济状况困难,这些学生往往需要面对严重的生活压力。
这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情绪波动大,易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人际关系。
压力来源贫困生的压力来源比普通学生要多得多。
一方面是来自于经济上的困难,如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
另一方面来自于学业上的压力,这些学生有更大的压力面对各种考试和任务,而缺乏资金和资源的支持。
另外,他们还需要面对人际关系方面的困难,如理解不同文化、适应不同的社交场合等问题。
影响因素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经济条件是影响贫困生心理的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压力也会加重贫困生的负担。
另外,来自家庭和朋友的压力也会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对策建议优化经济条件贫困生经济问题的解决是减轻他们心理负担的关键,因此,优化经济条件是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关键。
国家应该为贫困生提供资金补助,减免学费等方式来减轻经济负担。
高校应该开设一些贫困生专享的项目,倡导学生们共同关注、支持并关爱这些身居困境中的同学,从加强工学结合、提升职业素养等方面出发,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调整教学体系以往的教学体系往往忽略了贫困生的实际情况,更多地关注于唯一的目标——让学生能够在毕业时取得优异的成绩。
但在贫困生的案例中,这种教学模式并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进一步强化他们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情绪。
因此,教育部门需要更多地关注贫困生的特殊需求,改进教学体系、方法和内容,给予贫困生更多的关爱和关注。
高校贫困生心理分析及其解决途径
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社会主要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接触社会,了解希望与困难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的严峻现实,为今后步入社会,从心理上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家庭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往往能超过学校的作用,通过学校、班主任经常和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并和他们一起分析学生状况,探讨教育对策,进行有针对性的耐心细致教育,就可以避免一些不该发生的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大学生的心理失衡,只要我们能重视它、认真对待它,就可以有效地防止由于心理失衡导致的心理障碍,学生的心理素质就一定会有长足的发展。
当然,学生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最根本的还得靠自己。
![责任编辑:李丹]高校贫困生心理分析及其解决途径姜!涛(辽东学院,辽宁丹东""#$$%)[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校收费制度的实施,高校贫困生这一弱势群体问题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
这一特殊群体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行为特点,深入了解贫困生思想状况,是高校做好贫困生学习,生活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关键词]!!贫困生;心理;解决途径[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个由国家,社会,个人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机制已经形成,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向大众化、平民化方向迈进。
同时,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学生的层次日益多样性,导致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
高校贫困生的整体数量和所占比例都呈明显上升趋势,比例约占"$.左右。
这些学生在大学学习和生活期间,在承受着较大学习压力的同时,还承受着较大的经济压力。
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
因此,了解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
一、贫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自卑心理。
分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
分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改革开放多年来,全国各地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了比较大的提高,但同时社会各方面都出现了分化现象,与此相应,高校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生。
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也使得高校中贫困生队伍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这些学生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困难,心理上也有着更大的压力感和挫折感,容易在心理上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因而,如何做好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与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了解贫困大学生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况,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发现,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主要心理压力来自三个方面:回报父母高期望造成的焦虑感,相对剥夺造成的自卑感以及未来就业困惑造成的抑郁感。
因为对就业的困惑,55.8%的贫困大学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选择考研究生。
调查显示,41.1%的贫困大学生表示,自己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58.9%的贫困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价值目标是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绝大多数(87.7%)的贫困大学生已经做好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想好或者随遇而安的贫困大学生只占12.2%。
这次参加调查的贫困大学生有162名,还有181名大学生接受了访谈。
鉴于这样的压力,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变得严重,因为经济的拮据、综合素质的差距、学习上的落差以及新环境的压力,他们变得自卑、自暴自弃,不愿意与人交流,开始进行自我封闭,甚至还扭曲了自己的心理。
(1)自卑:由于家庭经济的拮据,往往这部分学生对于“缺衣少钱”这类情况体会的更加敏感,这种经济上的问题往往会对其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使他们感到贫困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耻辱。
久而久之他们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自我封闭,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感觉到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这样可能就会影响到其人际交往和平时的生活行为习惯,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2)自闭:由于自卑缺乏自信心,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往往表现出一种较强的自我防卫心理状态,他们往往不想将自己的情况去告诉别人,即使是自己比较熟悉的朋友。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探析
肛l 茸 年 科 姒9 第¨
. __ _
高 校 论 坛
l_ _一
C j
同
校 贫 困生 心 理 问题 成 因及 对 策探 析
吕 春 兰
( 州 工 业 职 业技 术 学 院 ) 苏
摘 要
关键词
贫困生的・理 健康问题关乎到高校的稳定和发展 ,高校在帮助 贫困生解决 经济 困难 的同时,也应 帮助 贫困生树 立正确 的 心
里的高收入家庭与贫困家庭的生活条件迥异 。贫困学生衣着朴素 ,经 济窘迫 ,对少数学生拥有 的手提 电脑 、数码相机 、名牌服饰等用品感 到的是奢侈和陌生 ,相形之下 ,由羡慕到无奈 ,产生隔阂心态。大多 数贫困生来 自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 ,这些地方的中小
学教育长期 以来 以应试教育为主 , 素质教育在这些学校只是空话 ,因 此导致他们综合素质较差 ,个性缺乏充分发展 ,进入大学后感到各方 面都比别人差 ,所 以容易 出现心理问题 。来 自农村贫 大学生的很多 习惯 ,包括卫生 习惯 、生活 习惯 都与城市文化规则格格不入 。一般来 说,贫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 以前无论是在家庭 、学校还是在社会生活
会部分人群对贫困生的种种偏见和世俗观念 ,使一些贫困生虽然在物 质上得到了资助 ,但心理上感党是在接受 “ 施舍” ,挫伤了 自尊心 ,
从而加重了贫困生的 自卑心理和消极人生 。由此导致心理失衡 ,总认 为 自己经济不宽裕 、穿戴不时髦 、被人看不起 ,因而很容易产生 自卑 感和抑郁感 。 () 3 学校 环境影 响。农村与城市是 两种 不同的生活环境 , 市 城
贫困生 心理 原 因 对策
世界观 、人 生观 、价值观 ,远 离心理危机 , 使他们重 塑健康 生活的信念 ,从而实现 解决贫 困生心理问题、培养健全人格 的 目 。 标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及对策
.
教 育 研 究
高校贫困生心理 问题 的研 究及对 策
◎周富彦 赵 玉强 郭瑞鹏 西 安理工大学经济 与管理学 院
【 要 】 目前 高校 贫 困生 的心 理 问题 已成 为 学生 工作 中 的一个 突 出 问题 。 由于 高校 贫 困生 的特 殊成 长 经历 和家 庭 背景 ,造 成他 们 身心 负 摘 担过 重 和心 理缺 陷。本 文 就高校 贫 困生 心理 健康 的特 点及 成 因进 行 了分析 ,就高校 对 贫 困生教 育 与资 助 中存在 的 问题进 行 了探 讨 , 最终针 对 高校 贫 田生 的心 理特 点提 出了一些 应对 策略 , 以期帮 助他们 走 出心理 困扰 ,成长 为 自强 自立的人 才 。 【 键词 】高校 贫 困 生;心理 问题 ;现 状 成 因;对 策措施 关
随着 社会经 济 的不 均衡发展 ,贫 富差 距 的进 一步扩 大 ,使 得一些 贫 困人 群在 生 活和工 作上都 表现 出软弱 性和特殊 性 。 目 前 ,在 高校贫 学 生身上 这些特性 表现 的 更为突 出, 困学生要 } 】 占学生 总人数 的2% 4% O一 0 ,其 中家庭特别 困难 的占l% 1% ] 0一 5 『。这些特殊 的学 生群 2 体不 仅 经 济 上 与 其他 学生 有 差 距 ,而 且 在 心 理 上 也 有 很 大差 距 ,显 示 出其 特 殊 性 和 软弱 性 。
据 调 查 , 当 代 贫 大 学 生 心 理 问 题 最 突 出 地 表现 在 自卑心 理 上 _。高 校 3 ] 贫 困生 的 自卑 感 主要 … 以下 几 个方 面 形 成 :首 先 是 家庭 经 济 困难 ,生 活条 件 落 后 ,让 争 强 好胜 的年 轻 大 学 生 感到 在 起 跑 线 上 输 给 非 贫 困生 ,更 让 贫 困生 觉 得 低 人 一 等 : 其 次 是 随着 学 习环 境和 生 活 环 境 的改 变 ,现 代 高科 技 学 习 工具 或 时 尚 的 文 化 消 费 方 式 ,他 们 一 时 难 以 适 应 ,也 无 条 件享 用 , 由此 产 生 自卑 感 : 第三 ,由 于他 们 大 多数 来 自农村 ,较 为 老 实 憨 厚 , 说话 耿 直 ,人 际 交往 中不 能 很 好 地 处 理 各种 关 系 ,特 别 是 个别 同学 的言 行 过 于 随便 ,极 容 易 挫伤 他 们 的 自 尊 心 。这 些 原 因共 同 导致 了高校 贫 困生 自轻 、 自贱 、 自我鄙 视 的心 理 。 12 抑 郁和 孤 僻 的心 理 . 高 校 贫 困 生 的父 母 一 般社 会 地 位 较 为低 下 , 文 化程 度偏 低 , 山于 生活 中 的 重压 和 挫 伤 , 家 长与 子 女 很 少 有思 想 和 心 理 上 的 沟 通 , 家庭 内部 气 氛 并不 是 祥 和 而 愉 快 的 ,所 以绝 大 部 分 贫 困生 内心 深 处 普 遍 存 在抑 郁 ,并 带 有 羞 怯 、胆 小 现 象 。当 一 直专 心 学 习的 贫 困 生进 入 高 校 后 ,面 对 来 自五湖 四海 的优 秀学 子 , 他 们 朝 气 蓬 勃 ,物 质 牛活 条件 富裕 ,与 自己有 H 显 差距 。贫 困生 就 不敢 面 对 贫 』 j 富差 距 在校 中 凸显 的现 象 ,更 不 敢 面 对 同学 问 的 正常 交 往 、感 情 的沟 通 ,生 活 上 的 攀 比 , 开始 躲 避 , 孤独 自己 ,性 格 逐渐 变得 孤 僻 与 内 向。
高校家庭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高校家庭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摘要:我国高校家庭贫困生数量庞大,贫困生资助体系已经相对完善,但是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依然不能忽视,甚至出现了由助学金引起的过激行为。
实现教育公平是解决贫困生问题的根源,贫困生的诚信和感恩意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是应对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家庭贫困生;心理问题;教育公平高校家庭贫困生数量较为庞大,作为一个比重较大的特殊学生群体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国家的资助政策相对完善,贫困学生的经济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到缓解,但由此引起的心理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高校家庭贫困生心理问题表现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家庭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大多数贫困生的首要心理问题。
经济的拮据让他们在穿衣吃饭方面与家庭经济宽裕的学生形成鲜明对比。
现在学生中家庭经济好的学生穿用讲究名牌,甚至奢侈品,吃饭方面讲究情调,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只能一边打工一边维持生活,还要节约一部分用于交学费,甚至补贴家用。
另一方面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家庭经济宽裕的学生从小接触到更多先进思想,拥有更多的先进电子产品,熟悉更多的娱乐方式;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对这些知之甚少,强烈的对比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贴上贫困的标签,产生自卑心理。
(二)敏感心理自卑心理引起他们的敏感心理,对他人一句不经意的话语过度敏感,个别学生由此引起过激行为。
有真实案例,某学生因为助学金未被评选上,对他人的话语过度敏感而走向杀人的犯罪道路。
由于经济的困扰,娱乐、社交方面的缺失,由此很容易产生别人瞧不起自己的判断,部分贫困学生会对其他同学谈及品牌等过度敏感,严重的同学会因为别人的一句玩笑、一个眼神而产生仇视情绪。
这些贫困生的自卑心理越是严重,他们就越是敏感。
(三)自闭心理自闭心理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的缺乏,而人际关系是影响贫困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进入大学是学生开始接触社会的开始,大学生渴望友情也期待爱情。
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 、应 对 高校 贫 困生 心理 问题 的对 策
1 立健 全各 种 资助体 系。贫 困生 心理 问题产 生 的根 源在 于经 . 建 济 困难 。 因此 ,要解 决贫 困生心理 问题 ,必须从 经济 问题上着 手。 首先 ,高等 院校必须 建立起 政府 、社会 、学校一 体化 的贫困生 资助
的人 际关 系 .从根 本上应 对贫 困生心理 问题 。 关键 词 :高校 ;贫 困生 ;心 理 问题 ;措施
中 图分类号 : 4 文献标 识码 : 文 章编号 :10 — 6 12 1)2 0 8 — 1 G6 5 A 0 9 83 (0 00— 0 6 0
一
、
高 校 贫 困生 存在 的不 良心理 趋 向
论坛
西部大开发 ・ 中
210 0 . 02
高校贫 困生存在 的心理问题及解 决措施
贺 王 超
( 东技 术 师范 学 院文 学 院 ,广 东 广州 5 6 5 广 1 6) 0
摘 要 :贫困生心 理 问题是 高校 必须重视 的一 个 问题 。 当前 高校 贫 困生存在 着以 自卑、封 闭 、烦躁 、嫉 妒 、虚 荣等 心理为特 征的 不良 心理 趋 向。高校应 该通过 建立健 全各种 资助体 系,完善心 理健康 教育体 系、开展 心理辅 导教 育,加 强实施有 效干预 、促进 建立 贫 困生 良好
实 际上 的 “ 他们 ”是不 同的 。在生活 和学 习中 ,这些 人的 态度和行 为 与他们 的真实情 况完全 不符 。这是一 种极不 健康 的心理行 为 ,外
态 ,从而更好 地解 决学生 的心理 问题 。对于贫 困生 ,在为其 提供咨 询 和辅导 的过程 中 ,应该 让贫 困生正视 贫 困 ,树立 正确 的成 才观 , 引导他 们要在 贫困 中崛起 ,激励他 们艰 苦奋斗 的精 神 。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异常分析与对策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异常分析与对策从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学费的上扬来看,高校贫困生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
在越来越重视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情况下,高校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也应加强重视。
标签:高校贫困生心理异常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高校招生制度的深入改革,社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贫富差距越拉越大,所以,在高校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生。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电子系现有学生1200人左右,贫困生有180人,占总数的15%,按照这样的比例来推算,该校在校生中贫困生约2100人左右。
这些贫困生由于特殊的生活环境,导致其心理问题更加突出。
所以了解贫困生心理异常的表现、原因以及改进对策,是刻不容缓的。
高校贫困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一)自卑、敏感心理自卑是贫困生心理问题较严重的方面,他们对自己有着不满、鄙视和否定的意识。
大学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家庭富裕的同学赶时髦、穿名牌,挥金如土,潇洒自如,更加让一些贫困生觉得自己寒酸,低人一等。
有的贫困生甚至不愿得到他人的任何经济上的帮助,觉得这样伤害了其自尊心。
(二)焦虑、压力心理对于贫困家庭来说,读书的费用是高额的,贫困生能来校读书,有的是靠家庭贷款,有的是靠家庭借钱,这些钱是需要贫困生日后来偿还的,他们来校读书的同时也担负了很大的压力,他们担心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而偿还不了债务,对未来毫无信心。
这种焦虑会损害他们的正常心理活动,导致心理疾病,从而严重影响其学习和正常生活。
(三)嫉妒、怨恨心理贫困学生一般在学习上和其他能力上都不亚于富裕家庭的同学,只是经济条件较差,他们便觉得低人一等,这使得他们怨恨贫困,嫉妒富裕,甚至埋怨自己的父母无能,埋怨他们没有给予自己更好的生活。
这样的心理,如果不正确引导,可能会引发诸多不良行为。
(四)贪慕虚荣心理有些贫困生并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别人穿名牌,他也要穿;别人玩什么,他也要玩;别人吃什么,他也要吃,拿着父母省吃俭用下来的钱来挥霍。
有的贫困生对学校的勤工助学机会并不珍惜,他们怕吃苦、怕脏、怕累,往往不能坚持,并且认为这些岗位都是不体面的工作,他们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穿着打扮、追求快活人生上,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才能高人一等。
略论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略论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其对策【摘要】高校贫困生存在着自卑感重、心理焦虑、敏感孤独、精神抑郁等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自我不和谐、社会不和谐、家庭不和谐、学校不和谐等因素造成的。
对此,应采取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提供适当方式的经济帮助、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帮助贫困生走出心理困境。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对策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的迅速推进,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高校贫困生因经济等方面的压力而在心理上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了贫困生身心和谐、家庭和谐。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已引起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应加强研究,思考对策。
一、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一)自卑感重贫困生与一些大学生在经济背景及某些特殊生活阅历方面存在着较大反差,一些刚刚进入高校的贫困生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他们往往觉得自己先天不如别人,在他人眼里地位低下,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什么都干不成,由此导致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
可以说,自卑感重是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普遍表现。
(二)心理焦虑贫困生承载着家庭和个人对未来更多和更高的期望,希望通过自己发奋成才来彻底改变自己和家庭的贫困境遇和现实命运。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现实问题难以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和拼搏得到解决,例如,为维持生存奔波打工而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造成更加沉重的身心负担。
这就使他们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焦虑的状态。
(三)敏感孤独贫困生具有融人群体、得到别人接纳和认可的强烈愿望,具有得到周围环境支持的心理需求,却不希望别人看到自己心理上的自卑和脆弱,不愿接受他人的同情和帮助。
一些贫困生对涉及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容易出现情绪和情感上的强烈波动,常常让周围的同学感到难以与之相处,难以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久而久之,贫困生很容易使自己陷人敏感孤独的境地。
(日)精神抑郁贫困生是一个非常自尊自爱的群体,他们有着与其他同学一样的强烈求知欲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
李
中 图分 类 号 : 4 4 G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霆
孙 英 楠
辽 宁 ・ 阳 103 ) 沈 116
文 章 编 号 :6 2 7 9 (0 )4 0 9 0 17 — 84 2 1 2 ~ 1 ~ 2 1 6
( 阳航 空航 天 大 学北 方科 技 学 院 沈
文 献标 识 码 : A
摘 要 随 着 高 等教 育 “ 众 化 ” 发 展 , 困 生 工 作 越 来 大 的 贫
越 受到 关 注 . 为高 校 工 作 的重 点 之 一 。贫 困生 所 面 对 的 不 成
加 了他们 内心的痛苦。
14 多疑 心 理 .
仅 仅 是 经 济 困难 , 而且 承 受着 较 大 的心 理 压 力 。本 文 从 高 校
高校贫 困生 已成为社 会 、 政府 、 校关 注的焦 点 , 学 目前 社会 、 政府 、 学校积极努力 , 通过“ 、 、 、 、 、 ” 奖 贷 减 助 补 缓 等方 式对贫 困大学生给予经济资助 , 帮助其完成学业 。然而贫 困 生很容 易心理 失衡 , 成为经济 与心理的双 困生。因此 , 思想 教育工作者要有针对性 地做好心理健康 教育和思想政 治教 育, 促进 贫 困大学 生形成 良好 的心态 、 完善 的人 格 , 顺利 完 成学业 , 为社会栋梁之才。 成
贫 【 因为经济的原 因对人际关系 比较敏感 , 祠生 自尊心 比 般学生强 。由于经济地位较低 、 心理负荷较重 , 他们精神经 常处于紧张 、 压抑状态 , 心理 比常人更加敏感 , 对身边事情易 产生多疑。其他 同学无 心的说笑或行 为都会给他们 的心灵 造成伤害 , 形成情绪 上的强烈 波动 , 极易产生多疑心理 。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其对策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其对策摘要:贫困生是当前中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健全其良好的社会心态、心理素质,培养其高尚的心理情操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亟待攻关的课题。
从分析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入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对策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据初步统计,2007年,全国公办和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为1999.26万人。
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407.71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39%;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约147.99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7.4%。
贫困生是当前中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健全其良好的社会心态,培养其高尚的心理情操及坚毅的心理素质,日益成为全社会及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者亟待攻关的课题。
一、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1.自卑、抑郁、人际交往困难。
自卑和抑郁是贫困生最突出的心理问题。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条件和物质生活方面的限制,使他们在与其他同学相比较之后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心理反差。
这样不仅对其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同时无形中也产生了一种心理压力,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他们因贫困而自卑,但同时作为自我意识已成熟的个体,他们又有着强烈的自尊心。
他们对于贫困非常敏感,自尊心极易受到伤害。
这种自尊与自卑的矛盾性使得他们的情绪容易产生波动,非常敏感。
他们渴望融入集体,但由于自身的问题及存在的矛盾导致他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困难重重。
2.较大的压力与焦虑心理。
贫困生多来自落后山区、农村或多子女家庭,有些来自城市下岗职工家庭、单亲家庭或有天灾人祸的家庭,几乎都无法获得学习和生活的基本保障。
他们把取得大学学历作为日后提高就业水平,从而让家庭和自己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
他们在求学过程中承载着比非贫困生更大的期望和更大的心理压力。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贫困生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在拼命学习以期获得奖学金的同时又不断寻求勤工俭学的机会,这使贫困生身心俱疲,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焦虑的状态,学习压力更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发展,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自1997年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来,上大学已逐步从政府基本包办的教育投资体制转变为政府、社会、受教育者多方共同分担教育成本的机制。
但是日益高昂的学费使许多家庭捉襟见肘,贫困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客观的说,贫困生现象的产生,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有社会现实原因。
当前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不断变化、不断调整的转型时期。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城乡差别、阶层差别、地域差别的消除尚需时日,因此贫困生现象将势必成为一个长期存在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教育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核心是应确保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获得自身发展的受教育的机会。
因此如何解决贫困生上大学的费用等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
近年来我国高校贫困生主要来自老少边穷地区,他们承担着父母的希望,信奉知识改变命运的人生格言,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克服种种困难,终于步入大学的殿堂。
然而大多数家庭都存在因教致贫的现象,本不富裕的家庭又为大笔学费支出而一筹莫展。
高校学子在人生巨大转折点时却被贫困问题阻挡了脚步,这不得不令人惋惜,不得不引起政府和全社会人民的关注。
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因为生活窘迫而产生压力,进而产生交际障碍,心理问题精神匮乏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
一、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贫困生自身主要存在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的问题,从内部原因来说:第一,自卑心理严重。
贫困生进入大学后,生活环境变化让他们本身引以为豪的成绩优越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经济的拮据让他们在与同学交往中总觉得抬不起头。
他们把贫困看成一种耻辱,不愿意让其他同学看到自身的窘迫,因此长期闷闷不乐。
大多数贫困生会用自我封闭的方式,不愿与人交往,不愿申请补助,认为是一种”施舍”,从内心深处来说根本无法接受。
第二,如不及时引导会产生仇富心理。
市场经济飞速发展,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学生不免会在生活中因为贫困而受到同龄人的讥讽和嘲笑,遭受各种歧视。
由于他们从小看到父母辛勤劳动但却无法改变贫困的事实,就会从内心深处对社会产生仇恨心理,认为无公正可言,看问题往往会走向极端。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事件就是典型的因贫困心理没能正确引导而产生的悲剧。
贫困生会认为富人帮助穷人是理所当然的事,而忽略自身的义务。
除了内部原因之外,贫困生生长环境的外部原因也同样值得关注。
第一,我国社会转型带来思想上的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西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带给大学生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一些学生包括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思想上出现偏差,严重缺乏诚信意识。
我国在高考中也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上
容易产生不良影响。
这时就难免存在学生家庭并不困难,但为了能够获得补助,伪造材料骗贷,欠贷不还现象时有发生。
银行一方面要相应国家政策帮助困难学生贷款入学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又要承担风险,可谓举步维艰。
因此学校能做的就是加强贫困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贫困生的诚信意识,让他们学会感恩。
第二,贫困生家庭情感的缺失。
贫困生大多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子女。
由于父母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因此无法给孩子全面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生活,他们宁愿吃苦受累,拼命打工挣钱。
由于孩子和父母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沟通,很容易造成孩子对父母艰辛付出的不认同和不尊重。
他们很难对别人给予的帮助产生感激心理。
二、贫困生教育管理对策
(一)全面辩证地看待贫困生的劣势和优势
贫困生的经济能力使他们不能以更充裕的物质投入改善学习和
生活条件,因而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方面的问题,这是他们的劣势。
但事物都有两面,贫困给贫困生带来的,不都是”贫困”。
在思想和精神层面上,他们身上存在很多其他学生较少具备的优秀品质和心理优势。
调查显示,他们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责任心、淳朴坦诚的精神品格、吃苦耐劳的精神、奉献精神、自理自立能力和较强的拼搏精神。
所以,我们应该全面辩证地看到贫困生的优势和劣势,帮助他们发挥优势,使他们能够正确面对由于经济贫困给他们带来的一系列的不利影响,更健康地生活和学习。
(二)帮助贫困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贫困生从消极自卑中解脱出来,把个人境遇的改善和人生追求与祖国需要结合在一起,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贫困生一般都有比较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应拓宽他们的精神境界,在不忘报答家庭的同时,还应牢记国家的培养帮助,从而把对家庭的责任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起来。
充分利用历史上特别是现实生活中成才的寒门学子的大量例证,引导他们走好人生每一步的同时,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修养也不可松懈。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进步,要指引他们把个人的奋斗目标和国家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深入理解国家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前提,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和前途。
(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强化心理引导
做好新、老生心理健康的普查及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
对贫困生中有心理危机或有家庭病史的同学,要注意建立档案,追踪了解。
应聘请知名教育学、心理学专家及心理医护人员定期为他们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咨询。
一方面通过真情释疑、融情说理等科学教育方法,帮助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顽强的意志和宽阔的胸怀对待困难和挫折;另一方面,运用科学的心理治疗手段,消除和治疗学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为贫困生提供良好的疏导、排解渠道,产生标本
兼治的效果。
(四)为贫困生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
在加强对贫困生经济帮助的同时,要给他们的成长营造一个宽松良好的环境。
贫困生容易被视为弱势群体,避免使他们受到轻视,甚至歧视,对他们至关重要。
让他们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有融入集体的归属感。
通过各种方式,举行各种活动,不断增进他们与所有同学之间的联系和感情,消除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心理距离。
利用学校舆论阵地,广泛宣传贫困生的成才经历和成功事迹,在全校形成有力的舆论导向,以贫困生为榜样,树立艰苦奋斗、刻苦学习的良好风尚高校贫困生工作是一个复杂、细致而又具体的工作。
思想教育是先导,心理引导是途径,根据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工作的力度,使他们也能如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顺利完成学业,应成为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刘峰,田志鹏.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中”心理贫困生”心理援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7
[2]金秀舫,李春丽.高校贫困生心理特点分析和教育管理对策[j].管理探索,2010,07
作者简介:赵光宇(1988--),女,陕西西安人,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10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李婷(1987--),女,陕西延安人,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10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