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书
南漳县2008年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初步设计

2008年南漳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1 总论1.1 提要1.1.1 工程名称2008年南漳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
1.1.2 工程批复、主管、建设单位及工程负责人批复单位: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单位:南漳县人民政府建设单位及工程负责人:南漳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刘鹏飞南漳县林业局局长王立志南漳县水务局局长刘耀中南漳县畜牧兽医局局长黄光国南漳县农业局局长尤明军1.1.3 工程性质新建。
1.1.4 工程区范围南漳县薛坪镇三景庄村、冥阳洞村。
1.1.5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2008年南漳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封山育林1172.8公顷,其中三景庄村705.3公顷,冥阳洞村467.5公顷;人工造林57.3公顷,其中三景庄村41公顷,冥阳洞村16.3公顷;草地治理103.9公顷,其中草地改良73.3公顷,人工种草30.6公顷,棚圈建设800平方米,青贮800立方米;坡改梯7公顷;水利水保在三景庄村修建挡土墙2处,长500米,在冥阳洞改造排水沟80米。
总投资620万元,封山育林投资307.86万元,人工造林投资61.22万元,草地改良投资21.99万元,人工种草投资9.18万元,棚圈建设投资24万元,青贮窖建设投资16万元,购置割草机投资3万元,坡改梯工程投资31万元,水利水保工程投资92.73万元,科技支撑投资6万元,其它费用投资29.02万元,基本预备费18万元。
总投资620万元中,中央投资434万元,省级配套98万元,县级配套88万元。
1.1.6 工程建设期2008年12月至2009年11月。
1.2 设计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2 《造林作业设计技术规程》;3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程》;4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5 《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工程建设标准》;6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7 《林业建设工程初步设计编制规定》;8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10《水利水电工程等别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11《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12国家、省发改委有关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建设的相关要求和精神;13 省发展改革委、省林业局、省农业厅、省水利厅关于下达2008年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14《南漳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5《南漳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规划》;16《南漳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2008-2010年)》。
岩溶地区土地利用、石漠化与治理工程设计的开题报告

岩溶地区土地利用、石漠化与治理工程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岩溶地区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特色区域之一,由于地质结构和气候条件的特殊性,岩溶地质类型较为单一,土地资源贫瘠,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给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合理利用岩溶地区的土地资源,有效治理石漠化现象,是岩溶地区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
二、选题意义1. 明确岩溶地区土地利用的现状与问题。
对岩溶地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2. 研究岩溶地区石漠化的成因与特点。
深入研究岩溶地区石漠化的成因,探讨其特点与规律,为制定治理方案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3. 确定岩溶地区治理工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通过研究已有的治理方法,总结经验,提出可行的治理原则与方法,为岩溶地区的治理工程设计提供指导。
三、研究内容1. 岩溶地区土地利用的现状与问题。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资料搜集,对岩溶地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
2. 岩溶地区石漠化的成因与特点。
对岩溶地区的地质条件和气候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石漠化的成因与特点,并探讨其演化规律。
3. 岩溶地区治理工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借鉴先进的治理经验,总结治理原则与方法,为治理工程的设计提供指导。
四、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
搜集岩溶地区土地利用、石漠化与治理工程设计方面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2. 实地调查法。
通过采取实地走访、样点调查、测量等方法,深入了解当地的土地利用、石漠化情况。
3. 实验研究法。
对岩溶地区的土壤、水文、植被等进行实验研究,探讨其内在机理。
五、预期成果1. 对岩溶地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
2. 研究岩溶地区石漠化的成因与特点,探讨其演化规律。
3. 提出岩溶地区治理工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为实现岩溶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新邵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初报

石漠 化综合 治理 面积 198h 其 中植被 恢 复 人 4 m ( 工造林 54 1h , 山育林 14 39h , 现 4 . m 封 0 . m ) 实 投 资 10 8 7 6 .9万 元 , 占整 个 试 点 投 资 的 8. % 15
.
上世纪八十年代 中期 以来 , 新邵县结合“ 消天
社会 的发 展 , 漠 化 现 象 与 生 态 环境 和 可持 续 石
h 非 石 漠 化 土 地 6 4 m . 布 在 1 镇 m, 999h 分 5个 ( )3个 国有林场 , 乡 、 涉及 25个 村 ( 区)46万 1 工 、。 户、 总人 口 1 。 85万人 ; 石漠 化 土地 中 , 在 轻度 石漠 化 1 4 m , 625h 中度 石漠 化 1 8 m , 度 石漠 457h 强 化 622h , 强度 石漠 化 6 8h 分 别 占石漠 1 m 极 2 m ;
人 , 村 劳 动力 3 2 农 234人. 食单 位 面积 产 量 粮
4 8 7 k , 内年 人 均 纯 收 入仅 15 5元 ( 业 收 0 . g 域 6 农
殊 的地质 构造 . 酸岩 富 钙 成 土 困难 , 成 石 漠 化 碳 形 土地 , 之岩 石 裸 露 率 高 、 被 种 类 单 一 , 加 植 自我 修 复能力差 , 到 自然灾 害 或人 为破 坏 , 被 一 时难 遇 植 以恢 复 ; 二是人 类 不合 理 的社 会 经济 活 动 . 由于 岩 溶地 区经 济 文 化 比较 落 后 , 农 的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林
第 l 7卷第 1 期
21 年 0 1 3月
湖南省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unlo H n nE v om n — il ia P lehi ora f u a ni n e t Bo g l o t nc r oc yc
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变更文本的请示

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变更文本的请示摘要:1.引言2.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概述3.变更原因及内容4.变更对工程的影响5.结论正文:【引言】尊敬的领导: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被列为重点项目。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工程,我们在原有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和变更。
特此请示。
【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概述】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旨在改善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初步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治理范围:涉及岩溶地区的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约为XX 平方公里。
2.治理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
3.工程期限:预计工程总期限为XX 年。
【变更原因及内容】1.变更原因:(1) 根据实际调查,原有治理范围内的荒漠化土地面积有较大变动,需要对治理范围进行调整。
(2) 近年来,我国在荒漠化治理方面取得了新的技术成果,为提高治理效果,需对原有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3) 考虑到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如气候变化、政策调整等,需要对工程期限进行调整。
2.变更内容:(1) 治理范围:将治理范围调整为XX 平方公里。
(2) 治理措施:优化原有植被恢复方案,提高水源涵养效果,加强水土保持措施。
(3) 工程期限:将工程期限调整为XX 年。
【变更对工程的影响】本次设计变更主要是为了提高治理效果,减少治理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结论】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进行变更是必要的。
请领导审批。
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变更文本的请示

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变更文本的请示1. 引言在我国的岩溶地区,荒漠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已经制定。
然而,经过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我们发现初步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行变更。
本文将详细讨论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变更建议。
2. 问题分析2.1 荒漠化治理效果不理想根据初步设计,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岩溶地区的荒漠化问题,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
然而,经过实施后,我们发现荒漠化治理效果并不理想。
主要原因有: - 植被恢复效果不佳:由于岩溶地区土壤贫瘠,植被恢复困难。
初步设计中采用的植被种植方案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
- 水土保持效果不明显:由于岩溶地区地形复杂,初步设计中的水土保持措施并没有很好地适应当地的地形特点,导致效果不明显。
- 防风固沙效果不佳:岩溶地区常年受到强风侵蚀,初步设计中的防风固沙措施并没有很好地阻止风沙的侵蚀。
2.2 工程成本超出预算初步设计中的荒漠化治理工程预算为X万元,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工程成本远远超出了预算。
主要原因有: - 材料和设备价格上涨:初步设计时的材料和设备价格与实际情况发生了变化,价格上涨导致了工程成本的增加。
- 岩溶地区交通不便:由于岩溶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运输材料和设备的成本较高。
3. 变更建议3.1 荒漠化治理措施调整针对荒漠化治理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调整建议: - 植被恢复方案优化:在选择植被种类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应性强的植被种类,提高植被恢复的成功率。
- 水土保持措施改进:根据当地的地形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如修建梯田、建设沟渠等,提高水土保持效果。
-防风固沙措施加强: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增加防风固沙措施的投入,如修建风挡墙、植被覆盖等,提高防风固沙效果。
3.2 工程成本控制措施针对工程成本超出预算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控制措施: - 重新评估材料和设备价格:对初步设计中使用的材料和设备重新评估价格,与实际情况相符合,避免因价格上涨导致的成本增加。
推荐-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精品 精品

云南省XX县20XX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项目主持单位:XX县人民政府项目组织单位:XX县发展和改革局项目编制单位:XX州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前言XX县属典型的岩溶山区贫困县,集“老、少、边、穷”为一体,岩溶面积624平方公里,占总国土面积的41.43%,石漠化面积432平方公里,占岩溶面积的69.23%,喀斯特地貌比较突出,地形复杂,人多耕地少、土地承载压力大,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致使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全县石漠化程度深、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群众生活贫困,严重影响了全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到了必须进行全面综合治理的关键时刻。
XX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石漠化是制约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盼望国家给予资金扶持帮助治理石漠化来改善生态环境,全面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XX县在石漠化治理中总结出一定的经验和做法,为下步石漠化治理奠定一定基础。
本次实施初步设计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由于编制初步设计时间紧、任务重,不当之处恳请指正,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目录附件:1、XX县石漠化综合治理主要材料预算价格汇总表2、封山育林单位投资预算表3、人工造林单位投资预算表4、坡改梯工程单位预算表5、小水池工程单位投资预算表6、沟渠工程单位投资预算表7、拦砂坝工程单位投资预算表8、田间便道工程单位投资预算表附表:附表1:XX县20XX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计划表附表2:封山育林小班设计表附表3:人工造林小班设计表附图:附图1:水利水保工程平面分布示意图附图2:磨合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3:林业建设(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小班设计图附图4:沟渠设计图附图5:拦砂坝设计图附图6:小水池设计图附图7:坡改梯设计图第一章总论1.1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云南省XX县20XX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1.1.2项目主持单位XX县人民政府1.1.3项目组织单位XX县发展和改革局1.1.4项目实施单位XX县林业局、水务局、农科局1.1.5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1.6项目区范围及建设内容XX县20XX年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为1个流域,即磨合小流域,范围涉及2个乡(镇)5个村民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灌阳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2015年度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灌阳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2015年度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5.11.06
•【字号】桂发改农经〔2015〕1315号
•【施行日期】2015.11.0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土保持
正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灌阳县石漠化
综合治理工程2015年度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
桂发改农经〔2015〕1315号
桂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你委《桂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审批桂林市灌阳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2015年度初步设计的请示》(市发改报字〔2015〕349号)收悉。
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已经自治区有关部门联合审查,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建设内容及规模。
工程治理岩溶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治理石漠化面积
5.01平方公里。
实施封山育林504公顷,人工造林100公顷;人工种草3.46公顷,棚圈建设2700平方米;沟道整治5公里,田间生产道路8公里等。
二、同意初步设计的设计方案。
三、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项目概算总投资784.94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700万元,地方配套84.94万元。
请据此批复开展下阶段工作,尽早开工建设。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5年11月6日。
西南岩溶区石漠化综合治理

3、没有支柱产业解决农民的吃饭和烧柴问题 4、科技含量总体偏低,缺乏因地制宜地治理 5、部门间缺乏协调 ,没有形成综合治理的局面
五、石漠化治理对策
1、开展详细地质调查,查明:
石漠化的特点、类型、治理的可行性和依据; 地下河; 表层岩溶水; 岩溶地球化学背景和生态条件; 名、特、优植物资源的区域地质适宜性; 水土流失、旱、涝灾害。
2、开展石漠化综合整治规划
在详细调查的基础
提出治理工程方案;
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优良品种。
6、 多方面地为岩溶石漠化治理创造条件
帮助群众转变观念:树立自力更生思想 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生态压力 引进人才、技术、资金 基础设施建设
三、石漠化治理的成绩和经验
四、存在问题 1、严重石漠化地区的治理并没有落实到实处
严重石漠化地区在农业和国土资源部门被列为难 利用土地,在林业部门被列为荒山,属于三不管地带。 因此,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还是退耕还林工程,均不 是重点。
2、没有解决干旱缺水这个主要矛盾
“有水一片绿,无水一片荒”。由于水的问题没有 解决,造林成活率很低,常常在40%以下,树木生长 速度很慢,耕地的粮食产量很低。
岩溶区石漠化 综合治理
汇报提纲
一、 西南岩溶区石漠化现状和趋势 二、石漠化的成因分析 三、治理成绩和经验 四、石漠化治理存在的问题 五、石漠化治理对策
一、西南岩溶区石漠化现状和趋势
二、石漠化的成因分析
1、自然原因
碳酸盐岩—具有可溶性,成土速度慢; 地形陡峻,地下岩溶管道发育—水土易流失;
干旱缺水、植物生长速度慢,植被恢复周期长。
石漠化治理建设项目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方案

贵州省盘县石漠化治理项目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项目编制单位:盘县林业局项目编制人:何永升助理工程师何永华工程师编制时间目录1、总论 (1)1.1 项目背景 (1)1.2 项目建设与实施单位 (1)1.3编制目的 (2)1.4编制依据 (2)1.4.1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2)1.4.2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指导性文件 (3)1.4.3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程规范 (3)1.4.4工程县的相关规划与基础资料 (4)1.5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4)1.6建设期限 (4)1.7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5)1.7.1投资概算 (5)1.7.2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5)1.8效益分析 (5)2、盘县基本情况 (5)2.1县域概况 (5)2.1.1 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 (5)2.1.2 社会经济状况 (6)2.1.3 石漠化现状 (6)2.2盘县2008—2010年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工作开展情况总结 (7)2.2.1盘县2008—2010年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完成情况 (7)2.2.2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效 (7)2.2.3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工作的几点体会 (7)2.2.4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8)3、项目实施必要性与建设条件分析 (8)3.1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8)3.1.1生态建设需要 (8)3.1.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需要 (8)3.2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9)3.3项目实施的制约因素 (9)4、指导思想、原则与建设目标 (9)4.1指导思想 (9)4.2 项目设计的基本原则 (10)4.2.1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10)4.2.2以生态治理为主,兼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原则 (10)4.2.3可操作,易实施原则 (10)4.2.4统筹安排,综合设计,分期分批治理原则 (10)4.3 建设目标 (11)5、工程布局及建设内容 (11)5.1 小流域选择的标准、原则与依据 (11)5.2 工程总体布局 (11)5.3小流域项目区基本情况 (12)5.3.1 刘官镇旧普安小流域概况 (12)5.3.2 保基乡五一桥小流域概况 (13)5.3.3板桥镇背阴箐小流域概况 (13)5.3.4马场乡石坝小流域概况 (14)5.3.5马场乡碗厂小流域概况 (15)5.3.6刘官镇高官屯小流域概况 (16)5.3.7保基乡河底下小流域概况 (17)5.3.8保基乡格所河小流域概况 (18)5.3.9保基乡干沟小流域概况 (19)5.4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20)6、工程设计方案 (22)6.1 林业植被建设 (22)6.1.1封山育林设计 (22)6.1.2人工造林设计 (25)6.1.3 森林保护设计 (27)6.1.4 检查验收 (28)6.1.5建立档案 (28)6.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设计 (28)6.2.1排洪沟工程设计 (28)6.2.2小水窖 (31)6.2.3小山塘工程 (34)6.2.4拦沙坝工程设计 (35)7、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7)7.1 2011年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7)7.1.1 项目初步设计时间 (37)7.1.2 工程实施进度设计 (37)7.1.3 检查验收时间设计 (38)7.2 2012年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8)7.2.1 项目初步设计时间 (38)7.2.2 工程实施进度设计 (38)7.2.3 检查验收时间设计 (39)7.3 2013年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9)7.3.1 项目初步设计时间 (39)7.3.2 工程实施进度设计 (39)7.3.3 检查验收时间设计 (39)8、施工和组织管理设计 (40)8.1招投标初步方案与工程监理 (40)8.1.1招投标方案设计 (40)8.1.2 工程监理 (40)8.2施工组织管理 (40)9、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41)9.1概算依据 (41)9.2概算范围 (41)9.3主要指标 (41)9.4投资概算 (41)9.4.1工程总概算 (41)9.4.2分项工程概算 (42)9.5 资金筹措方案 (42)10、效益分析 (42)10.1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 (42)10.2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43)10.3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 (43)11、保障措施 (44)11.1政策保障 (44)11.2资金保障 (44)11.3组织保障 (45)11.4制度保障 (45)11.5科技保障 (46)11.6监测保障 (46)11.7社会保障 (47)1、总论1.1 项目背景盘县国土总面积4056km2,碳酸盐类岩石面积达2635.98km2,占国土面积的64.99%,是典型的岩溶县。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施工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施工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招标人:投标人:XXX工组织设计年X月XX日20XX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第一节工程概况第二节编制说明第二章施工组织机构第一节组织机构体系第二节技术保证措施第三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第一节施工总则第二节工程测量第三节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安排及施工顺序第四节管网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第五节砖砌渠道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第六节蓄水池、沉沙池施工方案第七节田间道路施工方案第八节渠道施工方案第四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第一节质量管理体系第二节材料设备的质量包管措施第三节质量包管的技术筹办第四节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第五节不合格品的改正和预防措施第六节初步验收、运行检测、完工验收第七节其他分项工程保证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第八节主要分部工程质量包管措施第五章施工总平面布置第一节开工前准备工作第二节施工组织第三节施工营地布置第六章安全文明管理体系与措施第一节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第二节文化施工办理体系与措施第七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第一节建立健全环保体系第二节施工区、居民区及农田防尘第三节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周环境第四节项目部驻地环境保护措施第五节弃、借土场的防护与恢复第六节减少噪音污染措施第八章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第一节施工总进度编制原则及依据第二节工期保证措施第九章资源配备计划第一节劳动力安排计划第二节施工设备及试验、检测仪器设备配置第十章季节性施工措施第一节雨季施工技术措施第二节冬季的施工技术措施第十一章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附表六:临时用地表第一章体例说明及工程概略第一节工程概况项目名称:项目业主:建设地点:项目范围:项目建设内容:计划工期:90日历天质量要求:符合项目规划设计和施工设计的建设标准以及相关的质量验收规范标准,并一次性验收合格。
初步设计编制大纲

初步设计编制大纲贵州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年度初步设计编制大纲贵州省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基本情况1.1 全县石漠化概况简述全县国土面积、岩溶面积,石漠化面积分布及强度1.2 石漠化综合治理年度项目设计方案概况简述建设目标与任务,工程总体布局与小流域布置、建设内容与工程布局等1.3 年度工程特性(表格样式附后)二、项目区的基本情况2.1 项目区基本情况简述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自然条件、石漠化现状(面积和强度等级)和特点2.2小流域概况(要求每条小流域分别描述)2.2.1 自然条件和资源简述小流域所在位置、土地总面积,海拔高程和相对高差,地质地貌;主要土壤类型(地面物质组成)及其分布状况;主要植被的森林覆盖率、林草覆盖率,可供开发利用的植物种类及特色品种;降雨和光热资源等气候特征;河流、水文情况。
2.2.2社会经济情况简述小流域所属乡镇、村和自然村的情况,人口与劳动力,小流域内农村产业结构及农业生产情况。
2.2.3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及其评价简述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说明各业用地数量及所占比例、耕地的坡度组成(此部分用表格和文字结合表述)2.2.4石漠化特征、成因与主导因子简述小流域面积、岩溶面积、石漠化现状与特点、导致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设计的原则和依据3.1 设计编制依据含国家和省有关文件、县石漠化规划、实施方案批复文件及各行业规程规范3.2 项目区设计的基本原则简述选择项目区的原则,可含生态优先、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典型示范、生态治理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因地制宜等原则,同时确保实施一条,完成一条。
(原则上按实施方案确定的实施进度作2008年作业设计)四、工程建设任务及主要建设内容4.1 年度建设目标和任务4.1.1 全县石漠化治理的建设目标和任务(整合)简述年度全县有资金来源渠道的,涉及到石漠化综合治理面上工程(含林草植被恢复、草食畜牧业、坡改梯等)的建设内容和目标(此部分用表格和文字结合表述,表格附后)。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

1、项目名称:湖北省郧县2011年度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2、项目主管部门:郧县人民政府
3、牵头组织单位:郧县发展和改革局
4、技术支撑单位:郧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
郧县水利水电勘探建筑设计院
5、项目实施单位:
6、项目建设区:根据郧县流域分布状况和省发改委2011年投资建议计划和建设任务,按照《郧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3年)要求,2011年首先治理汉江流域,这个流域生态区位非常重要,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位于郧县中部汉江河谷,包括杨溪清凉寺河、曲远河等条小流域,项目涉及乡镇。
2011年10 -12月完成生物措施、种草养畜其它工作;
2012年1-8月底完成生物措施人工造林整地及秋季栽植,生物措施封山育林工程的森林防火、标语刷写,标牌制作等。
2011年12月-2012年5月完成坡改梯及水系配套工程,拦沙坝及谷坊在冬季农闲季节完成;及生物措施的春季造林及人工种草;
2012年8月石漠化治理办公室组织发改、林业、水利、畜牧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检查验收。
郧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初步设计说明书
前言
石漠化问题是我国三大生态问题之一,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继续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沙漠化治理生态工程,促进自然生态恢复。郧县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是山水资源大县,是经济困难大县,是发展希望大县,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主要淹没区,同时也是湖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分布的58个县市之一,全县国土总面积万亩,岩溶区面积万亩,占,其中石漠化土地万亩,占%,潜在石漠化万亩,占。在石漠化土地中,轻度石漠化万亩,中度石漠化万亩,强度石漠化万亩,极强度石漠化万亩。近年来,郧县石漠化有逐步加剧的趋势,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石漠化治理步伐,尽快遏制和扭转石漠化扩展蔓延态势,是郧县当前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为有效地遏止生态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根据湖北省发展改革委、省林业局、省农业厅、省水利厅《关于郧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3年)的批复》(鄂发改农经〔2011〕544号)有关文件要求,我县于2011年5月中旬开始组织发改、林业、水利、畜牧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依据《郧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3年),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来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和2008-2010年度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编制了郧县2011年度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共61页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第一章总论一、项目背景**县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是山水资源大县,是经济困难大县,是发展希望大县,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主要淹没区,同时也是湖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分布的58个县市之一,全县国土总面积579.45万亩,岩溶区面积221.07万亩,占38.2%,其中石漠化土地60.22万亩,占0.4%,潜在石漠化96.12万亩,占16.6%。
在石漠化土地中,轻度石漠化19.56万亩,中度石漠化33.62万亩,强度石漠化6.35万亩,极强度石漠化0.69万亩。
近年来,**县石漠化有逐步加剧的趋势,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石漠化治理步伐,尽快遏制和扭转石漠化扩展蔓延态势,是**县当前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工作十分重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继续实施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工程,促进自然生态恢复。
近年来,中央领导多次深入石漠化地区视察和指导工作,明确指示要加快石漠化治理进程。
2008年,**县启动了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在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三年累计完成封山育林4979公顷、人工造林1063公顷、人工种草86.5公顷、坡改梯45公顷,分别占总任务的60%、65%、 %、62%,累计完成投资199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800万元,地方配套投资198万元。
通过石漠化治理,既改善生态环境,又壮大了木瓜、柑桔等支柱产业规模,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
一是强化了组织领导。
2007年9月成立了“**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胡玖明县长任组长,副县长赵学国任副组长,县发改、林业、水利、财政、审计、畜牧等部门为项目成员单位,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
在县发改局设立了石漠化综合治理办公室,局长任办公室主任。
项目区乡镇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抽出1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项目实施。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初步设计

目录第一章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项目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报告编制单位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客源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项目选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建设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项目建设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变更文本的请示

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变更文本的请示【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2.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3.变更原因4.变更内容5.影响分析6.结论正文【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岩溶地区荒漠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为了有效治理岩溶地区荒漠化,我国政府已经启动了一系列的荒漠化治理工程。
然而,在工程的初步设计阶段,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变更。
本文旨在介绍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变更文本的请示。
【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植被恢复:采用适应岩溶地区生长的树种和草种进行植被恢复,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2.水土保持:通过建设梯田、沟道等水土保持工程,减少雨水径流对地表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3.灌溉工程:建设灌溉工程,保证植被恢复区的水分供应,提高植被成活率。
4.生态移民:对荒漠化严重地区的居民进行生态移民,减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变更原因】在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可能会出现以下变更原因:1.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原定的植被种类不再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需要进行调整。
2.政策调整:政府政策调整可能导致工程资金、建设标准等发生变化,需要对初步设计进行修改。
3.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可能出现新的治理技术和方法,需要对初步设计进行优化。
4.当地实际情况: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初步设计与当地实际情况不符,需要进行调整。
【变更内容】根据上述变更原因,可能需要对以下内容进行变更:1.植被种类:根据气候变化和当地实际情况,调整植被种类,选择更适应当地环境的树种和草种。
2.水土保持措施:根据政策调整和技术进步,优化水土保持措施,提高治理效果。
3.灌溉工程规模:根据资金和政策调整,合理确定灌溉工程规模,保证水分供应。
4.生态移民政策:根据政策调整,对生态移民政策进行优化,提高移民生活质量。
【影响分析】初步设计变更可能会对工程产生以下影响:1.工程投资:变更可能导致工程投资增加或减少,需要对资金进行合理安排。
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变更文本的请示

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变更文本的请示摘要:一、前言- 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背景- 初步设计变更的原因和必要性二、变更内容- 治理工程范围的调整- 治理技术的优化- 工程进度的重新规划三、变更原因及影响- 岩溶地貌特点对治理工程的挑战- 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 社会经济条件的变迁四、实施方案- 针对变更内容的实施方案- 预期治理效果及评估五、结语- 变更设计对治理工程的积极影响- 确保工程质量与效果的措施正文: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变更文本的请示尊敬的领导:根据我国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的实际需求,为更好地推动项目实施,提高治理效果,我们提出了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变更的请示。
以下为变更内容及原因分析,敬请审阅。
一、前言岩溶地区荒漠化治理工程旨在改善岩溶地貌区域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
初步设计方案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然而,受岩溶地貌特点、生态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内容已不适应当前治理工程的实际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调整。
二、变更内容1.治理工程范围的调整:根据岩溶地貌的实际分布情况,我们对治理工程范围进行了适当调整,以便更精确地针对问题区域进行治理。
2.治理技术的优化:针对岩溶地区独特的地质条件,我们对治理技术进行了优化,以提高治理效果和降低治理成本。
3.工程进度的重新规划: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我们对工程进度进行了重新规划,确保各阶段工作有序推进,按时完成治理目标。
三、变更原因及影响1.岩溶地貌特点对治理工程的挑战:岩溶地区独特的地貌特点,如岩溶洞、裂缝等,给治理工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我们需要对治理范围和手段进行调整,以更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
2.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对人类活动敏感。
因此,在治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必要的破坏。
3.社会经济条件的变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和期望不断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基本情况 (1)1.1遵义县石漠化概况 (1)1.2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2008-2010)实施方案概况 (1)1.2.1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 (1)1.2.2实施方案的建设目标和任务 (2)1.2.3实施方案的建设规模和布局 (2)1.2.4实施方案的工程建设情况和进度安排 (4)2 2010年项目区基本情况 (7)2.1项目区概况 (7)2.1.1社会经济概况 (7)2.1.2土地利用现状 (7)2.1.3石漠化现状 (7)2.2小流域概况 (8)2.2.1自然条件和资源 (8)2.2.2社会经济情况 (11)2.2.3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及其评价 (12)2.2.4石漠化现状、成因及主导因子 (15)3工程设计依据及原则 (18)3.1设计依据 (18)3.1.1法律法规 (18)3.2.2规程规范 (19)3.2.3相关文件与技术资料 (20)3.3工程设计原则 (21)4工程建设任务及建设内容 (23)4.1 2010年工程建设目标、任务及规模 (23)4.1.1 2010年全县石漠化治理项目区的建设目标及任务 (23)4.1.2 2010年石漠化专项资金安排的建设内容和规模 (23)4.3 石漠化治理对策及模式 (24)4.3.1治理对策 (25)4.3.2治理模式 (26)4.4工程总体布局及建设内容 (28)4.4.1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8)4.4.2治理措施总体布局 (31)4.4.3建设内容 (32)5工程设计 (33)5.1森林植被保护与建设工程 (33)5.1.1经果林营造工程 (33)5.1.2生态林营造工程 (40)5.1.3封山育林 (44)5.2草食畜牧业发展 (46)5.2.1人工种草 (46)5.2.2棚圈建设 (49)5.2.3青贮窖 (50)5.3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50)5.3.1道路工程 (51)5.3.2小型蓄排工程 (52)5.4科技支撑 (60)5.4.1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66)5.4.2技术培训体系与计划 (66)5.4.3科技推广方案及内容 (67)5.4.4配套技术研究方案 (68)5.4.5监测体系 (69)6项目组织、质量与进度管理 (71)6.1施工组织管理 (71)6.1.1施工组织机构及职责 (71)6.1.2制度建设 (71)6.1.3资金管理 (73)6.1.4项目建设 (73)6.2招投标方案设计 (74)6.2.1招标的范围 (74)6.2.2标段划分 (74)6.2.3招标方式 (75)6.2.4招标应具备的条件 (75)6.2.5对投标单位的资质要求 (75)6.2.6招标组织 (75)6.3施工质量控制 (75)6.4实施进度设计 (76)7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78)7.1投资概算编制 (78)7.1.1投资概算编制原则 (78)7.1.2投资概算的编制依据 (78)7.1.3价格水平年 (79)7.1.4投资概算单价编制 (79)7.1.5项目投资 (83)7.2资金筹措 (85)8效益评价 (89)8.1生态效益 (89)8.1.1蓄水保土效益 (89)8.1.2改善环境效益 (90)8.2经济效益 (91)8.3社会效益 (93)9保障措施 (94)9.1政策措施 (94)9.2法律保障 (94)9.3组织保障 (94)9.4科技保障 (95)9.5管理措施 (95)9.6制度保障 (95)9.7资金管理 (96)9.8建后管理 (96)附件:1、遵义县2010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投资概算书;附表:1、遵义县2010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小斑调查数据表;附图1、遵义县浒洋水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图;2、遵义县泸江水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图;3、遵义县浒洋水小流域石漠化现状分布图;4、遵义县泸江水小流域石漠化现状分布图;5、遵义县浒洋水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措施布置图;6、遵义县泸江水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措施布置图;7、蓄水池、沉沙池设计图;8、道路设计图;9、沟渠、涵管设计图;10、猪舍、牛舍、青贮窖设计图;11、植物措施设计图;12、封育碑设计图。
1 基本情况1.1遵义县石漠化概况遵义县地处贵州省北部,东接湄潭、瓮安县,南邻息烽、开阳县,西连仁怀、金沙县,北界桐梓县、绥阳县、红花岗区、汇川区。
位于东经106°17′22″至107°25′25″,北纬27°13′15″至28°03′03″之间。
全县东西长112.5km,南北宽89.3km,全县国土总面积409266hm2。
根据《遵义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实施方案(2008~201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遵义县喀斯特出露面积356236hm2,占国土总面积的87.04%,其中:石漠化土地74467hm2,占该县土地面积的18.20%;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161479hm2,占该县土地总面积的39.46%;非石漠化面积为120290hm2,占该县土地总面积的29.39%。
在石漠化土地中,轻度石漠化土地47997hm2,占全县石漠化土地的64.45%;中度石漠化土地25473hm2,占全县石漠化土地的34,21%;强度石漠化土地997 hm2,占全县石漠化土地的1.34%。
1.2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2008-2010)实施方案概况1.2.1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指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恢复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前提,以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及石漠化现状为依据,以小流域为基本防治单位,以控制水土流失、遏制土地石漠化、实现生态经济协调持续发展为根本,以科技为支撑,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石漠化土地退耕还林、国土整治及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预防为主、系统防治、综合防治,突出项目的综合防治功能,充分发挥自然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大力恢复林草植被,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遏制土地石漠化,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努力建立综合、系统、高效的岩溶地区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生态安全保障。
1.2.2实施方案的建设目标和任务(1)建设目标①石漠化治理目标在保障基本农田建设的前提下,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石漠化土地4722.64hm2,治理程度达到99.56%。
②生态环境改善目标通过人工造林种草、封山育林等措施促进生态修复,使项目区森林覆盖率提高14.26%。
③以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进行辅助,减少水土流失,并利用农田基本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等措施,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缺水和农村燃料问题,减少项目区承载压力,从而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促进农民脱贫致富,逐步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2)建设任务从2008年开始,在四年内,综合治理石漠化土地4722.64hm2,完成投资3313.1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000万元,地方配套313.12万元。
1.2.3实施方案的建设规模和布局《实施方案》规划建设5条小流域,流域总面积16518.99hm2,石漠化总面积为4743.57hm2,总涉及9个乡镇。
其中,计划在枫香镇实施下坝水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流域面积1645.91hm2;在乐山镇、溪镇实施浒洋水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流域面积3670.63hm2;在石板镇、南白镇实施乐意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流域面积1750.90hm2;在苟江镇、三岔镇实施毛盖山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流域面积4470.22hm2;在尚嵇镇、新民镇实施泸江水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流域面积4981.33hm2。
(1)建设规模根据项目区现状、发展需要以及遵义县石漠化治理实情,《实施方案》设计的工程建设总规模为:综合治理石漠化土地4722.64hm2,完成投资3313.1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000万元,地方配套313.12万元。
封山育林2066.88 hm2,人工造林2355.02hm2,建设草地937.03hm2,修建生产路54.84km,修建机耕道16.96km,修建沟渠82.09km,修建蓄水池、沉沙池各188口,棚圈建设6950m2,修建青贮窖4000m3,坡改梯63hm2,维修泵站2座。
(2)建设布局根据各小流域的特点,《实施方案》在5条小流域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布局,并分别对5条小流域进行了科学设计:①下坝水小流域:综合治理石漠化土地536.4hm2,完成投资31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90万元,地方配424.56hm2。
封山育林346.13hm2,人工造林171.96hm2,建设草地424.56hm2,修建机耕道2.3km,修建沟渠1.86km,棚圈建设2200m2,修建青贮窖1300m3。
②浒洋水小流域:综合治理石漠化土地11542.74hm2,完成投资883.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03万元,地方配套80.3万元。
封山育林689.62 hm2,人工造林673.48hm2,建设草地204.61hm2,修建生产路13.24km,修建机耕道7.9km,修建沟渠12.36km,修建蓄水池、沉沙池各60口,棚圈建设2600m2,修建青贮窖1600m3。
③乐意小流域:综合治理石漠化土地460.373hm2,完成投资392.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57万元,地方配套35.7万元。
封山育林100.6 hm2,人工造林271.93hm2,建设草地279.94hm2,修建生产路3.6km,修建机耕道1.0km,修建沟渠8.37km,棚圈建设1500m2,修建青贮窖700m3。
④毛盖山小流域:综合治理石漠化土地1233.86hm2,完成投资1003.1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900万元,地方配套103.12万元。
封山育林475.86 hm2,人工造林758hm2,修建生产路17km,修建机耕道5km,修建沟渠23km,修建蓄水池、沉沙池各60口,坡改梯63hm2,维修泵站1座。
⑤泸江水小流域:综合治理石漠化土地962.24hm2,完成投资71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650万元,地方配套65万元。
封山育林454.67 hm2,人工造林479.65hm2,草地建设27.92hm2,修建生产路21km,修建机耕道0.76km,修建沟渠36.5km,修建蓄水池、沉沙池各68口,棚圈建设650m2,修建青贮窖400m3,维修提灌站1座。
1.2.4实施方案的工程建设情况和进度安排按照《实施方案》分步实施、分年投资建设的规划,遵义县发改局从2008年开始,每年都编制了该项目的初步设计报告书并予以实施,该项目目前的建设情况及以后的工程进度安排如下:(1)2008年工程建设情况2008年,配合另外9个石漠化治理项目,遵义县选择毛盖山小流域进行石漠化综合治理,流域面积4470.22hm2;工程防治总规模为748hm2,其中治理石漠化土地536.4hm2;工程总投资453.1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00万元,地方自筹53.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