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饮料褪色的几个因素
苏打水“变色”之谜等
![苏打水“变色”之谜等](https://img.taocdn.com/s3/m/0510150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58.png)
苏打水“变色”之谜等苏打水,又称碳酸饮料,是一种具有刺激口感的非酒精饮料。
在市场上,有许多品牌的苏打水,大多数都呈现透明色。
但有些人可能会发现,苏打水在某些情况下会“变色”,即变成其他颜色,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苏打水“变色”之谜。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苏打水的成分及制作过程。
苏打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水和食品添加剂,如糖和柠檬酸等。
碳酸水是一种含二氧化碳的饮料,这种气体会在瓶中溶解,从而形成一种浑浊的液体。
当瓶口打开时,二氧化碳会逸出,苏打水便呈现出气泡和刺激口感。
那么苏打水为什么会“变色”呢?其实,苏打水“变色”的原因多种多样,下面我们来一一分析。
1. 冰块的影响。
有些人会使用冰块将苏打水冷却。
但是,当苏打水接触冰块时,其温度会降低,导致二氧化碳逸出更快。
这会使苏打水变得更加浑浊,甚至出现一些小气泡。
此外,如果冰块中含有色素,则苏打水也可能会被染色。
2. 食品添加剂的影响。
有些苏打水中添加了柠檬酸、色素等食品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可能会使苏打水变色。
例如,添加了柠檬酸的苏打水可能会呈现出一些黄色、绿色的颜色,而添加了色素的苏打水则可能会呈现出红色、蓝色等颜色。
3. 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果苏打水存放的时间过长,其中的二氧化碳可能会逸出过多,导致其呈现出浑浊、混浊的状态。
此外,如果苏打水中含有金属离子,如铁离子,这些金属离子可能会与食品添加剂产生反应,从而使苏打水发生变色。
总之,苏打水“变色”的原因比较复杂,涉及到诸多因素。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若苏打水“变色”后呈现出一些奇怪的颜色,不建议直接饮用,这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影响。
最好的方式是选择正常的透明苏打水,在存储和使用时注意避免上述因素的影响。
食品绿色加工技术:碳酸饮料的质量问题
![食品绿色加工技术:碳酸饮料的质量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a05622d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29.png)
( 2 ) 大 肠 杆 菌 :≤5 个 /100ml 。
(3)致病菌:不得检出。
四
、
保
质
期
三个月不沉淀变质。
碳酸饮料工艺流程
(6) 凡是需要溶解的原料必须进行高温处理(香精除 外)。
(四)糊状
(1) 原料糖质量差,含有较多的胶质、蛋白质。 (2) 二氧化碳气含量不足或空气混入过多,使一
些好气性微生物生长繁殖。 (3) 由于瓶子没经彻底消毒,瓶里残留的细菌利
用汽水中的营养成分生成胶体物。 为防止产生这种现象,生产时选用优质白砂糖,
气味。
2、预防措施
(1) 生产用水一定要按饮用水标准,不符合要求的决不 使用。
(2) 如设立自备水塔,须距地面10m以上为佳。 (3) 所用配料器皿要保持清洁,并经常水煮杀菌;过滤
器械也要及时洗刷,保持其卫生和性能良好。 (4) 配料室内应保持清卫生,要定期进行空气杀菌。 (5) 配料间一定要按操作顺序配料,防止化学变化。
①起盖后与空气接触立即产生胶质态物质,根本原因是酸、碱产品产生混浊不透明的现象。
(3) 细菌繁殖:
①由于封盖不严,使二氧化碳溢出,失出二氧化碳的杀菌防腐
能力,侵入的空气带有酵母菌,从而产生发酵气体。
②由于化糖浆的容器没有清洗干净,或没有彻底将糖浆冷却就
生产装瓶,而使汽水产生酸败味或双乙酰味,有点近似馊饭的
洗瓶要认真彻底,二氧化碳含量要高,则饮料产 生糊状现象可解决。
(五)辣味
有的汽水甜味不足,辣味有余,但又不是薄荷等类原料的 辣味。
因为原料添加量不足、料少或无料,制品糖度低,阻力小, 所以遇热分解得快,喝后二氧化碳很快从体内分解排放出 来。
解决方法添加足量的糖浆。
橙汁被滤纸脱色,你会为“色素”担心吗?
![橙汁被滤纸脱色,你会为“色素”担心吗?](https://img.taocdn.com/s3/m/f7f23312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8.png)
橙汁被滤纸脱色,你会为“色素”担心吗?云无心发表于 2016-08-10 20:40在朋友圈,有一段题为“饮料经纸巾搅拌会变色”的视频曾大为火爆过一阵。
视频显示:在一杯黄色的饮料中加入滤纸,搅拌一段时间之后捞出滤纸,滤纸变成黄色,而饮料完全失去了颜色!许多人惊呼,好吓人?!以后再也不喝饮料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饮料完全褪色呢?视频中饮料的颜色主要来自于柠檬黄和落日黄,这是两种在食品中广泛使用的合成色素。
滤纸对它们有很好的吸附作用,经过充分搅拌,它们会从水中吸附到滤纸上,饮料也就失去了黄色。
这是一个很平常的物理现象,其原理和净水器将可乐褪色,粮油工业使用活性炭脱色相似。
一般而言,不管是天然还是人工合成的色素,都容易被吸附性好的滤纸吸附或者滤器吸附,从有色的饮料中“脱色”。
当然,普通消费者关心的问题往往是:什么是色素?食品中为什么要加色素?色素有害健康吗?色素会影响食物的“味道”经常有专家说,色素只是改善食物的视觉效果,并没有任何的营养价值,还会为身体带来危害。
这个说法本身并没有错,但并不全面。
有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部分人,食物的颜色会影响他们对味道的感知。
食物的颜色是人体最先感知到的元素,如果“卖相不佳”,很多人可能直接就失去了尝试的欲望。
因为颜色对于消费者对食品的接受程度有很大影响,食品染色就不可避免地成为食品加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实际上,这并不是现代食品工业的创造。
在中国古代,民间就有用蔬菜汁来染色鸡蛋羹或者做绿色饺子皮的做法。
现代社会追求商品的标准化,对于食品工业来说,原料的不同会导致成品的颜色略有不同。
如果是家庭自制或者餐馆现做的食品,这样的不同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但在加工食品中,就难以让人接受。
同种食物昨天买的跟今天买的肉眼就能看出不同,多数消费者难免会怀疑产品的质量。
天然色素vs人工色素天然色素是由天然资源获得的食用色素,合成色素是人工合成的色素。
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用蔬菜汁来染色那样的“传统智慧”难堪大用。
碳酸饮料掉色实验报告
![碳酸饮料掉色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dbcdf9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7.png)
碳酸饮料掉色实验报告通过观察碳酸饮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掉色情况,了解碳酸饮料中色素的稳定性。
实验材料与设备:1. 碳酸饮料(不同品牌、颜色和味道的碳酸饮料)2. 透明玻璃杯3. 纸巾4. 水5. 常温下(25)和冰箱中(4)的两个环境条件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品牌、颜色和味道的碳酸饮料,将它们倒入透明玻璃杯中,每种碳酸饮料准备两个杯子。
2. 一组碳酸饮料放置在常温下(25),另一组碳酸饮料放入冰箱中(4),并保持在相应的温度环境中。
3. 每天定时观察两组碳酸饮料的情况,记录下来。
观察的项目可以包括颜色变化、气泡变化、透明度等。
4. 持续观察和记录一周时间。
实验结果:经过一周的观察,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常温组碳酸饮料的掉色现象较为明显,有些饮料的原本鲜艳的颜色逐渐变淡,甚至有些饮料变为无色。
而其他一些饮料的颜色变化不明显。
2. 冷藏组碳酸饮料的掉色现象较为轻微,大多数饮料的颜色变化不明显,保持了较长时间的饮用状态。
讨论与分析:碳酸饮料的掉色现象可能与其中的色素稳定性有关。
一些饮料的颜色变淡可能是因为其所含的色素在常温下容易被光照分解,或者受到氧气的影响而氧化。
冷藏环境下的碳酸饮料相对稳定,可能是由于低温能够减缓色素分解的速度,使其保持相对较长的饮用状态。
不同品牌和味道的碳酸饮料因所使用的色素种类、浓度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其掉色情况也不尽相同。
有些饮料的色素状况可能相对较为稳定,而有些饮料的色素可能比较容易分解。
结论:1.碳酸饮料在常温下容易出现掉色现象,而在冷藏环境中掉色现象较轻微。
2.不同品牌和味道的碳酸饮料所含色素的稳定性不同,导致其掉色情况也存在差异。
3.冷藏可延长碳酸饮料的保鲜期,使其保持较长时间的原本色泽。
实验改进:1. 可以尝试不同温度的环境条件,如高温环境下的碳酸饮料掉色情况。
2. 可以对饮料中常见的色素成分进行分析,了解每种色素的稳定性和对外界条件的敏感度。
3. 可以使用更精确的仪器对颜色进行测定,以便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茶水变色原理
![茶水变色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fcb99a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a.png)
茶水变色原理茶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饮的饮品之一,而茶水在冲泡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颜色变化的现象。
这种变化可以通过茶叶的种类、冲泡时间以及水温等因素来解释。
下面将对茶水变色的原理进行详细阐述。
一、茶叶的成分与变色茶叶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茶多酚。
茶多酚是一类具有抗氧化性质的多酚化合物。
在茶叶的嫩叶中,多数为鲜绿色,其中的茶多酚以儿茶素和黄酮类物质为主要成分。
随着茶叶的加工和贮存,这些茶多酚会发生氧化反应,使茶叶的颜色发生变化。
二、氧化反应与茶水变色茶叶的氧化反应是指茶多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的过程。
茶叶在采摘后,由于细胞膜的破裂和酶的作用,茶叶中的茶多酚与氧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
尤其是经过揉捻、发酵等加工过程的茶叶,其茶多酚更容易与氧气反应。
茶叶中的茶多酚氧化反应的结果是茶水颜色变深。
具体来说,茶叶中的儿茶素在氧化反应中会转化为茶黄素,茶黄素的产生使得茶水呈现出黄色或红色。
而黄酮类物质则会变成茶红素,使茶水变得红色。
三、其他因素对茶水变色的影响除了茶叶自身的成分和氧化反应,还有其他因素会对茶水的颜色产生影响。
1. 冲泡时间:茶叶在水中浸泡的时间越长,茶多酚的氧化反应也越充分。
因此,冲泡时间过长会导致茶水变得更深色。
2. 水质:水中含有各种矿物质和溶解氧,这些元素会与茶叶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影响茶水的颜色。
比如,水中的铁离子会与茶多酚产生络合反应,使茶水呈现出深红色。
3. 温度:茶叶在不同温度下的冲泡,会使茶叶中的茶多酚溶解出来的速度不同,从而影响茶水的颜色。
通常情况下,较高的温度会导致茶水变得更深色。
四、茶水变色的应用茶水变色的原理在茶叶的加工、制作以及品鉴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在茶叶的加工过程中,通过控制茶叶的揉捻和发酵程度,可以调控茶叶的氧化程度,从而影响茶叶的颜色和风味。
在茶叶的制作和品鉴中,借助茶水变色的原理,可以判断茶叶的质量和口感是否符合品鉴要求。
经过专业人员的品尝和评估,茶叶的颜色可以提供重要的信息,帮助鉴别茶叶的等级和品种。
苏打水“变色”之谜等
![苏打水“变色”之谜等](https://img.taocdn.com/s3/m/86f3f6a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60.png)
苏打水“变色”之谜等苏打水,又称碳酸饮料,是一种常见的饮料类型。
它通常是无色的,但有时候会出现“变色”的现象,即从无色变成其他颜色。
这一现象常常让人感到困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苏打水发生“变色”呢?苏打水“变色”的原因可以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况:1. 添加色素有些厂家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可能会在苏打水中添加一些食用色素,使其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这种情况下苏打水并非真正“变色”,而是通过添加外部物质来改变其颜色。
2. 光线影响有些苏打水在阳光直射下会发生“变色”现象。
这是因为苏打水中的某些成分会与光线产生化学反应,导致其颜色发生变化。
通常这种变化是暂时的,若将苏打水置于阴凉处,颜色会恢复正常。
3. 反应性物质苏打水中可能含有一些反应性物质,当这些物质受到外界影响时,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引起苏打水的“变色”现象。
苏打水中含有铁离子,在受到氧气的影响下会生成一种称为氧化铁的物质,从而使苏打水呈现出红棕色。
苏打水“变色”之谜并非十分神秘,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
不过,消费者在购买苏打水时,仍然需要留意产品的质量及安全性,以免因添加不明成分而导致不良影响。
苏打水是一种以二氧化碳气泡为特点的碳酸饮料,其制作过程中涉及一些化学原理。
我们需要理解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来解释苏打水“变色”现象。
我们需要知道苏打水的主要成分是水和二氧化碳。
在一定的环境下,水中会溶解二氧化碳形成碳酸。
碳酸和水反应时,会形成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这是碳酸水呈现酸性的原因。
苏打水中也会含有一些其他物质,比如饮料添加剂、防腐剂、调味剂等。
这些物质可能与二氧化碳或其他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苏打水的颜色发生变化。
苏打水的储存条件也会影响其颜色。
在阳光直射下或者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苏打水的成分可能会发生氧化或其他化学变化,从而导致颜色变化。
苏打水“变色”是由于化学反应、光线影响或者添加物质导致的。
消费者在购买苏打水时,可以选择正规、信誉好的品牌,减少因为不明添加物质导致的“变色”现象。
柠檬汁变色的原理是
![柠檬汁变色的原理是](https://img.taocdn.com/s3/m/59b5372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d.png)
柠檬汁变色的原理是
柠檬汁变色是因为柠檬中含有的柠檬酸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化学反应的原理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柠檬酸是柠檬汁中的一种有机酸,它具有弱酸性。
当柠檬汁暴露在空气中时,柠檬酸会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结合并释放能量的化学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柠檬酸中的部分分子会失去氢原子并与氧气结合,形成了氧化柠檬酸。
其次,氧化柠檬酸是一种具有挥发性的物质。
挥发性物质是指在常温下可以迅速转化为气体的物质。
因此,当柠檬酸氧化形成氧化柠檬酸后,它会迅速挥发到空气中。
这一挥发过程是柠檬汁变色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氧化反应还会导致柠檬汁产生了新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往往具有不同的颜色。
例如,氧化柠檬酸可以形成羟基甲酸或其他有机酸,这些化合物对光具有不同的吸收特性,从而使柠檬汁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这也是柠檬汁变色的原因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柠檬汁变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了多种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
此外,柠檬汁的新鲜程度、保存方式、外界温度等因素也会对柠檬汁的变色产生影响。
因此,要全面理解柠檬汁变色的原理,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总的来说,柠檬汁变色是由柠檬酸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产生具有挥发性的化合物、形成新的有色化合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一变色过程不仅是化学反应的表现,也是柠檬汁品质变化的体现。
通过深入了解柠檬汁变色的原理,人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柠檬汁的保存方法和鉴别质量的技巧,从而更好地享用柠檬汁的美味和营养。
饮料中的化学现象
![饮料中的化学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1a32545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5.png)
饮料中的化学现象
1. 色素反应:你可能会观察到一种饮料从透明变色的现象。
这是因为在饮料中添加了一种称为植物提取物的色素,当与饮料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反应时,会引发颜色的变化。
2. 溶解现象:有时候,当你将一颗小糖果放入水中时,它会逐渐消失。
这是因为糖果中的化学物质溶解在水中,与水分子发生作用,使糖果分子在水中分散。
3. 气泡产生:开启一瓶碳酸饮料时,你会听到“嘶嘶”声并看到饮料中形成许多气泡。
这是因为饮料中加入了二氧化碳气体,该气体在高压下溶解在液体中。
而一旦瓶子打开,气体从液体中逸出,形成气泡。
4. 蒸发现象:有时候,你会发现喝到一半的饮料在杯子或瓶子上留下了一层水痕。
这是因为饮料中的水分通过蒸发的方式从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并沉积在杯子上。
5. 液体混合:当你将两种不同颜色的饮料倒入同一个杯子中时,它们会混合在一起并形成一种新的颜色。
这是因为不同颜色的饮料中的染料混合在一起,通过各种化学反应形成了新颜色的混合物。
以上是一些在饮料中可能会观察到的化学现象,它们让我们对饮料的制作过程更加有趣。
2017央视315晚会消费预警:饮料变浅不是因为色素超标
![2017央视315晚会消费预警:饮料变浅不是因为色素超标](https://img.taocdn.com/s3/m/6dd7245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4.png)
2017央视315晚会消费预警:饮料变浅不是因为色素超标2017央视315晚会消费预警:饮料变浅不是因为色素超标#315曝光台#央视315晚会上第二个消费预警环节,质检人员演示搅拌饮料,攻破了网上流言,大约30秒后,橙色饮料变浅,质检人员解释,饮料颜色变浅不是因为色素超标,是由于使用吸附力超强的色母片。
以下为文字实录:谢颖颖:接下来要发布今天晚会的二号消费预警了。
现在生活当中有关食品的安全太多了,需要大家冷静下来,用科学的尝试分析破解它。
今天在现场我们就来做一个小调查,看大家辨别网络留言的能力怎么样。
在您的视频上面有5道题,我们平常生活当中可能都有碰到过,第2道题就是我从小听到大的题,说菠菜富含铁元素,是补铁蔬菜。
第4题是炒菜最好用铁锅,可以补铁,这5道题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答案稍候给大家公布。
公布之前我们再来看看几张照片。
是网络上前段时间非常火的视频当中截取下来的,实验者是拿纸巾放在橙色的饮料当中搅拌之后饮料变成透明的白色了,大家都想说我是不是喝了那么多年的假饮料,这段食品我没有看过,今天现场就还原一下这个视频,有请我们的实验员。
你带的也是橙色的饮料是吗?实验员:今天上午我刚从超市买的。
谢颖颖: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我们尝一下,是不是我们平常看到的侧色的饮料。
实验员:倒一点。
谢颖颖:科学的态度,一看是橙色的,二闻,是那个味,我再尝一下。
对,就是我们平常喝的这种饮料。
实验员:我们把饮料倒在两个相同的烧杯里面。
谢颖颖: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烧杯当中的饮料来源是同一个出处。
实验员:我现场准备了两种纸巾,你挑一种放在烧杯里面。
谢颖颖:我拿一个软的吧,平常我们看到的纸巾。
塞进去。
实验员:一个玻璃棒快速搅拌。
我们一般在实验室搅拌1分钟效果就比较明显了,不过以我们现在的搅拌速率应该有十几二十秒效果就比较明显,看颜色釉没有变化,结果揭晓。
拿东西把它捞出来。
谢颖颖:我们看到这三杯,这是我刚才喝的饮料,这是用您挑选的纸巾搅拌的,这是我挑选的纸巾,颜色明显浅了很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实验员:其实秘密就在你选的纸巾上面。
不同添加剂对果汁饮料颜色稳定性的影响
![不同添加剂对果汁饮料颜色稳定性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19f7c1b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0.png)
不同添加剂对果汁饮料颜色稳定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果汁饮料成为了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果汁本身的性质,尤其是其颜色易变的特点,使得果汁饮料的颜色稳定性成为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添加剂被引入果汁饮料制作过程中。
本文将探讨不同添加剂对果汁饮料颜色稳定性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果汁饮料容易出现颜色变化的问题。
当果汁暴露于阳光下时,其中的色素分子会受到紫外线的作用而发生氧化反应,导致颜色的变化。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添加剂,如抗氧化剂、酸化剂、和着色剂等,被广泛使用。
抗氧化剂是一类能够减缓果汁中颜色变化的添加剂。
常见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
这些抗氧化剂能够帮助果汁中的色素分子与氧分子发生反应,从而避免颜色的变化。
研究表明,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以显著提高果汁饮料的颜色稳定性,延长其保鲜期。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过量使用抗氧化剂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负担,因此在使用抗氧化剂时应适量控制。
除了抗氧化剂外,酸化剂也是一种常见的果汁饮料添加剂。
酸化剂能够增加果汁的酸度,从而减少果汁暴露于外界空气的时间。
由于大多数酸化剂具有抗氧化性质,因此它们还可以通过减少氧分子的作用来保护果汁的色素分子。
此外,酸化剂还可以增加果汁中的酸性物质数量,提高果汁的保鲜效果。
常用的酸化剂包括柠檬酸、苹果酸和葡萄酸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过量使用酸化剂可能会影响果汁的口感和风味,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
除了抗氧化剂和酸化剂外,着色剂也是一种常用的果汁饮料添加剂。
着色剂能够通过改变果汁的颜色来增加其视觉吸引力。
常见的着色剂包括天然着色剂和人工合成着色剂。
天然着色剂通常来源于植物或动物,如胡萝卜素、叶绿素和花青素等。
人工合成着色剂则是通过化学合成获得的,如甲基红、苯甲酸钠和亚洲红等。
研究表明,不同的着色剂对果汁饮料的颜色稳定性有不同的影响。
一些天然着色剂,如胡萝卜素,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质,可以显著改善果汁的颜色稳定性。
导致饮料褪色的几个因素资料讲解
![导致饮料褪色的几个因素资料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ce157e7187c24028915fc3d9.png)
导致饮料褪色的几个因素导致饮料褪色的几个因素饮料中变色的本质就是的某些化学成份之间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产生了一种或多种有颜色的物质或者颜色逐渐退去,而且这些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从宏观上就表现出饮料的颜色越来越深或者越来越浅。
变色包括颜色变深、颜色由一种颜色变为另一种颜色、颜色变浅甚至褪色。
前两种情况简称褐变。
食品饮料中褐变有三种: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抗坏血酸氧化,但是体动能量所涉及到得仅仅是褪色,不会存在颜色变深等现象因此褐变无关,今天只讨论褪色。
以下分析食品饮料中影响褪色的因素:一、色素本身不稳定一般而言60%含量比85%含量更容易褪色,人工合成色素要比天然色素稳定。
这是首先应该考虑的因素,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供应商证明其色素本身没有质量问题。
公司目前共使用X种色素——日落黄85%、柠檬黄85%、柠檬黄60%、日落黄60%、焦糖色素、1%胡萝卜、85%诱惑红二、pH 值(酸碱度)食用色素中许多色素会因PH值的变化造成色调的变化和稳定性的改变。
如醌类色素中的紫胶红,酸性时呈橙色,中碱性时呈红至紫色,当强碱性时褪色,在酸性介质中对光热稳定好;玫瑰红为深红色液体,在酸性pH值为2时,水溶液的颜色为红紫色,pH值逐渐增加大于7时,溶液颜色也逐渐转为暗色。
因此,选用色素时不仅要选择色泽好的色素,还应该与食品本身的pH值相匹配,必要可调节pH值来适应色素的稳定性要求。
三、金属离子与色素发生反应,尤其是调配用水中铁离子和铜离子含量过高。
金属离子的存在对于天然色素的稳定性影响非常明显,可以直接和色素发生反应引起色变,也可以在贮藏过程中促进氧化反应,加速褪色。
如姜黄色素在铁离子的作用下,可以变为墨绿色、褐色等; 栀子黄色素在铁、铜、锡等离子的作用下,可发生吸收峰的变化及消失,并有严重褪色。
因此在使用色素时,应选择不锈钢以及耐酸碱的陶瓷、玻璃制品等作为生产容器,对生产用水必须预先软化,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适当的金属离子鳌合剂如植酸、柠檬酸、偏磷酸钠等。
导致饮料褪色的几个因素
![导致饮料褪色的几个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c61a4646767f5acfa1c7cd10.png)
导致饮料褪色的几个因素饮料中变色的本质就是的某些化学成份之间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产生了一种或多种有颜色的物质或者颜色逐渐退去,而且这些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从宏观上就表现出饮料的颜色越来越深或者越来越浅。
变色包括颜色变深、颜色由一种颜色变为另一种颜色、颜色变浅甚至褪色。
前两种情况简称褐变。
食品饮料中褐变有三种: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抗坏血酸氧化,但是CWAY所涉及到得仅仅是褪色,不会存在颜色变深等现象因此褐变无关,今天只讨论褪色。
以下分析食品饮料中影响褪色的因素:一、色素本身不稳定的原因,一般而言60%含量比85%含量更容易褪色,人工合成色素要比天然色素稳定。
这是首先应该考虑的因素,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供应商证明其色素本身没有质量问题。
公司目前共使用7种色素,日落黄85%、柠檬黄85%、柠檬黄60%、日落黄60%、焦糖色素、1%胡萝卜、85%诱惑红二、pH 值(酸碱度)食用色素中许多色素会因PH值的变化造成色调的变化和稳定性的改变。
如醌类色素中的紫胶红,酸性时呈橙色,中碱性时呈红至紫色,当强碱性时褪色,在酸性介质中对光热稳定好;玫瑰红为深红色液体,在酸性pH值为2时,水溶液的颜色为红紫色,pH值逐渐增加大于7时,溶液颜色也逐渐转为暗色。
因此,选用色素时不仅要选择色泽好的色素,还应该与食品本身的pH值相匹配,必要可调节pH 值来适应色素的稳定性要求。
三、金属离子与色素发生反应,尤其是调配用水中铁离子和铜离子含量过高。
金属离子的存在对于天然色素的稳定性影响非常明显, 可以直接和色素发生反应引起色变, 也可以在贮藏过程中促进氧化反应, 加速褪色。
如姜黄色素在铁离子的作用下, 可以变为墨绿色、褐色等; 栀子黄色素在铁、铜、锡等离子的作用下, 可发生吸收峰的变化及消失, 并有严重褪色。
因此在使用色素时, 应选择不锈钢以及耐酸碱的陶瓷、玻璃制品等作为生产容器, 对生产用水必须预先软化, 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适当的金属离子鳌合剂如植酸、柠檬酸、偏磷酸钠等。
碳酸饮料生产质量控制关键点考核试卷
![碳酸饮料生产质量控制关键点考核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baa1a98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c.png)
7.碳酸饮料生产中,______是用于保持饮料透明度和防止褪色的添加剂。
8.碳酸饮料的储存条件中,______是影响其质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9.碳酸饮料生产线的______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关键。
10.碳酸饮料生产中,______是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16.以下哪些是碳酸饮料包装材料的质量要求?()
A.阻隔性
B.机械强度
C.安全性
D.透明度
17.碳酸饮料生产过程中,以下哪些做法有助于减少操作失误?()
A.明确操作规程
B.加强员工培训
C.设置防错装置
D.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
18.以下哪些添加剂在碳酸饮料生产中用于调整色泽?()
A.焦糖色
B.柠檬黄
C.蓝莓红
10.二氧化碳含量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确保原料水处理彻底,定期对设备进行消毒,严格控制生产环境的卫生,以及采用无菌包装技术。
2.二氧化碳通过压力溶解在饮料中,影响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溶液的浓度和酸碱度。
3.通过实验确定最佳的糖浆浓度,选择合适的添加剂比例,进行口味测试,确保口感符合标准。
A.严格控制生产环境的卫生
B.使用高温消毒设备
C.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D.增加添加剂的用量
10.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影响碳酸饮料的口感?()
A.糖浆的浓度
B.二氧化碳的浓度
C.包装材料的颜色
D.混合罐的压力
牛奶可以让可乐褪色的原理
![牛奶可以让可乐褪色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1b74e61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9.png)
牛奶可以让可乐褪色的原理“牛奶可以让可乐褪色”,这是一个我们经常听到的有趣现象。
很多人都愿意为这个现象献出自己的分析和解答。
其真正的原理是什么呢?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牛奶能够让可乐褪色的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即:可乐是酸性饮品,而牛奶是碱性食品。
这个事实对于解释这个现象至关重要。
平衡化学方程式可以简洁地表述这个过程,即碱+ 酸> 盐+ 水。
在我们这个案例中,碱是牛奶中的乳糖和乳蛋白质,酸是可乐中的磷酸,盐则是由乳酸和磷酸盐组成的盐类化合物。
当牛奶和可乐混合在一起时,牛奶中的碱性成分和可乐中的酸性成分发生反应产生盐类化合物和水。
这个反应可以使可乐的酸性成分被中和掉,目的是为了将酸性成分转化为盐类,进而达到缓和和平衡的效果。
有趣的是,这个反应也导致了可乐的颜色褪去。
可乐的颜色来自于它含有的色素。
在可乐中,碳酸和磷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造成颜色的形成。
可乐的这种颜色并不永久存在,它是一种可逆色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被破坏掉。
当牛奶中的碱性成分与可乐中的酸性成分反应时,这种可逆色素就会被破坏并流失。
因此,可乐的颜色就会逐渐褪去,变得更加清淡。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反应只是可乐和牛奶之间的一种化学反应,和人体的生理反应没有任何关系。
牛奶不会对可乐中的磷酸产生任何毒性或有害的影响。
因此,虽然这个现象很有趣,但我们不应该将它作为将可乐和牛奶混在一起食用的理由。
总体来看,牛奶能够让可乐褪色的原理,是由于牛奶中的碱性成分和可乐中的酸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盐化合物和水。
这个反应可以破坏掉可乐的可逆色素,进而使可乐的颜色逐渐褪去。
媒体实验:饮料用纸巾搅拌真的会褪色不说明色素超标
![媒体实验:饮料用纸巾搅拌真的会褪色不说明色素超标](https://img.taocdn.com/s3/m/f73f8dd802d276a200292e60.png)
近日,一段名为“饮料经纸巾搅拌会褪色”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
视频中,一名男子将橘色的美年达饮料倒入玻璃杯中,然后放入一张纸巾快速搅拌。
1 min 后,杯子里的饮料呈现出白色状,而纸巾已变成橘色。
这段视频在朋友圈里传播后,不少人在质疑这种汽水饮料中色素超标。
记者实验发现,通过面巾纸的搅拌,一些饮料的颜色确实会慢慢变浅,而鲜榨果汁经过搅拌,褪色现象并不明显。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的朱毅副教授表示,这段视频只能说明纸巾对饮料中的色素有吸附作用,不能证明色素含量超标。
网传视频 高速搅拌饮料近乎透明这段在网上热传的视频时间在1 min左右,画面中一名男子先在玻璃杯内倒入美年达,然后往里面放了一张类似于面巾纸一样的物品,用筷子在杯中高速搅拌。
在搅拌了大约30 s之后,这名男子还将面巾纸从杯中挑起,能看到面巾纸已经变成橘黄色,而杯中的美年达颜色也已经明显变浅。
随后该男子继续搅拌,随着搅拌时间的延长,杯中的美年达颜色越来越浅,再搅拌了一分钟之后,这个面巾纸一样的物体呈明显的橘黄色,而杯中的液体几近透明。
该视频于昨天上午迅速在网上传播,不少网友看到后表示,没想到美年达里面有那么多色素,不会再喝美年达了。
但有些网友也指出,美年达等饮料中含有的色素是可食用的,而且剂量也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
记者实验 四张面巾纸轮流搅拌 美年达颜色变浅为了验证这段视频中的现象,法晚记者购买了美年达、面巾纸、湿纸巾以及鲜榨橙汁做实验。
首先记者在杯中倒入美年达并放入一张面巾纸,然后开始搅拌。
在搅拌过程中,记者可以明显看到面巾纸从白色逐渐变成了橙黄色。
1 min之后,面巾纸的橙黄色十分明显。
经过搅拌后的美年达比没有搅拌过的颜色淡了很多。
之后记者又在杯中依次加了三张面巾纸,每张搅拌时间一分钟。
在记者使用了四张面巾纸之后,杯中的美年达颜色明显变浅,呈金黄色与原本的橘黄色形成鲜明对比,但没有达到视频中“透明”的效果。
由于不知道视频中男子所用的物体是什么,法晚(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又用湿纸巾做了相同的实验,经过一分钟的搅拌之后,虽然湿纸巾上面也附着了明显的橘黄色,但是无论从纸巾的颜色还是杯中美年达的颜色,都没有面巾纸实验过后的效果明显。
牛奶可以让可乐褪色的原理
![牛奶可以让可乐褪色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03d3dc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d.png)
牛奶可以让可乐褪色的原理
牛奶可以使可乐褪色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可乐中的颜色主要来源于焦糖色素。
这是一种敏感的天然食用色素。
2. 牛奶中含有蛋白质和磷酸盐等成分。
这些成分本身具有轻微的漂白作用。
3. 牛奶中的脂肪可以覆盖在焦糖色素分子表面,产生隔离作用,使其分散在溶液中。
4. 牛奶形成的乳浊液也会造成光的散射作用,间接影响色素发色。
5. 牛奶溶液的pH值接近中性,而焦糖色素在中性或弱酸性环境下稳定性较差。
6. 以上多重作用下,可乐中的焦糖色素发生结构改变,导致颜色减淡或褪色。
7. 但这种褪色作用较为缓和,需要一定时间才会显现。
而且只是颜色减淡,并不会改变可乐的其他成分。
所以牛奶混合可乐后,通过上述COMPLEX的理化作用,可以使其颜色发生微弱的褪变。
这就是牛奶让可乐褪色的原理分析。
退色的饮料实验教案
![退色的饮料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1d20f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c.png)
退色的饮料实验教案引言。
饮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你知道吗?有些饮料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退色的现象。
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探究饮料为什么会退色,以及这背后的科学原理。
这个实验不仅能够增加我们对化学反应的理解,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饮料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退色现象,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实验材料。
1. 透明玻璃杯。
2. 白开水。
3. 不同种类的饮料(例如,可乐、橙汁、绿茶等)。
4. 搅拌棒。
5. 计时器。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将玻璃杯清洗干净,用白开水冲洗干净,确保无杂质。
2. 实验一,观察饮料的初始颜色。
a. 将不同种类的饮料分别倒入玻璃杯中,观察它们的初始颜色,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b. 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一下,确保饮料均匀混合。
3. 实验二,观察饮料在白开水中的变化。
a. 将一小部分白开水倒入另一个玻璃杯中。
b. 将之前观察过的饮料中的一种倒入白开水中,观察它们的变化,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c. 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一下,确保饮料和白开水均匀混合。
4. 实验三,观察饮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a. 将一小部分白开水倒入另一个玻璃杯中。
b. 将之前观察过的饮料中的另一种倒入白开水中。
c. 将一个玻璃杯放入冰箱中冷藏,另一个玻璃杯放在室温下,观察它们的变化,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实验结果。
1. 实验一的结果,记录下每种饮料的初始颜色,并观察它们的变化。
2. 实验二的结果,观察饮料在白开水中的变化,记录下变化的颜色,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3. 实验三的结果,观察饮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记录下冷藏和室温下的变化,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实验分析。
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饮料在白开水中发生了退色现象,这是因为白开水中的化学成分和饮料中的某些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颜色发生变化。
2. 饮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也是因为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在低温下,化学反应速度变慢,颜色变化也相对缓慢;而在室温下,化学反应速度加快,颜色变化也较为明显。
碳酸饮料常见质量问题及原因有哪些
![碳酸饮料常见质量问题及原因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7be3c53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2.png)
碳酸饮料常见质量问题及原因有哪些碳酸饮料常见质量问题及原因有哪些1. 不正常的混浊与沉淀①物理性变化:水过滤不彻底,未使其中的矿物杂质清除干净;瓶子未洗涤干净,附着于瓶壁的杂质杯水浸泡后形成沉淀;水质不适也会出现浑浊或不透明。
②化学性变化:原辅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或与空气和水源中的氧气或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结果。
③微生物引起:微生物与糖作用,使糖变质产生浑浊,与柠檬酸作用会形成白色沉淀。
封盖不严使二氧化碳溢出,进入的空气中带有细菌,从而使产品腐败;由于设备未清洗干净或生产中没有及时将糖浆冷却装瓶,以致感染杂菌产生酸败味。
2. 变色①色素在水、CO2、少量空气和日光中紫外线的复杂作用下发生氧化作用②色素在受热或长期贮存时在氧化酶作用下发生分解③在酸性条件下形成色素沉淀,使饮料原来的色泽会逐渐消失3. 变味①原辅材料②氧气③香精:质量差、使用量不当形成异味④微生物⑤酸甜比例:柠檬酸用量过多会造成涩味;糖精钠过多会有苦味⑥ CO2 气压4. 气不足或爆瓶:CO2 含量不足在保质期内容易变质,同时会影响饮料风味。
含量不足的原因主要有:CO2 气不纯;碳酸化时液体温度过高;混合机压力不够;生产过程中有空气混入或脱气不彻底;灌装时排气不完全;封盖不及时或不严密,或盖与瓶不配套。
爆瓶是因为CO2 含量太高,压力太大,在贮藏温度高时气体体积膨胀超过瓶子耐压程度,或瓶子质量不好造成。
5. 可见性杂质:原料管理或加工过程中的失误造成产品中混入了一些杂质等保证碳酸饮料质量的途径:①减少微生物污染②杜绝昆虫的进入③选择适当的配方及合理的工艺④稳定原辅材料质量⑤选择性能良好的生产机械与设备⑥加强成品的保管CPI 清洗系统能维持一定的清洗效果, 节约操作时间、提高效率, 提高效率以实现商业的最大利润。
CIP 的优点主要有:能维持一定的清洗效果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节省劳动力, 保证操作的安全性保证操作的安全性。
节省清洗用水和蒸汽。
会褪色的饮料 教案
![会褪色的饮料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c5967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64.png)
会褪色的饮料教案教案标题:会褪色的饮料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物质的褪色过程及其原理。
2. 学习和掌握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法,观察和记录饮料褪色的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饮料(红茶、咖啡、橙汁等),白色纸巾。
2. 实验器材:滴管、计时器。
3.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记录表、教师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通过展示不同颜色的饮料,引发学生对饮料褪色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饮料会褪色?请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实验设计:1. 学生分组,每组2-3人。
2. 每组准备一个透明玻璃杯和一种饮料。
3.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法,观察和记录饮料褪色的过程。
4. 学生在实验记录表上记录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和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1. 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法进行操作,注意安全和卫生。
2. 学生使用滴管将饮料滴入透明玻璃杯中,计时器计时。
3. 学生观察饮料的褪色过程,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分析:1.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分析饮料褪色的原因和过程。
2. 学生讨论并总结出饮料褪色的一般规律。
实验讨论和拓展:1.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为什么不同饮料褪色的速度不同?是否有其他因素会影响饮料的褪色过程?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释。
实验总结: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总结出饮料褪色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 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中的实验结论和总结部分。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温度的饮料进行实验,观察温度对褪色过程的影响。
2.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其他物质(如漂白剂、柠檬汁等)对饮料进行处理,观察处理后的褪色情况。
评估方式:1.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记录表、实验讨论和总结,进行综合评估。
2. 学生可以通过口头回答问题、书面答题等方式进行个人评估。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其他物质的褪色过程,如衣物、颜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致饮料褪色的几个因素
饮料中变色的本质就是的某些化学成份之间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产生了一种或多种有颜色的物质或者颜色逐渐退去,而且这些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从宏观上就表现出饮料的颜色越来越深或者越来越浅。
变色包括颜色变深、颜色由一种颜色变为另一种颜色、颜色变浅甚至褪色。
前两种情况简称褐变。
食品饮料中褐变有三种: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抗坏血酸氧化,但是体动能量所涉及到得仅仅是褪色,不会存在颜色变深等现象因此褐变无关,今天只讨论褪色。
以下分析食品饮料中影响褪色的因素:
一、色素本身不稳定
一般而言60%含量比85%含量更容易褪色,人工合成色素要比天然色素稳定。
这是首先应该考虑的因素,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供应商证明其色素本身没有质量问题。
公司目前共使用X种色素——日落黄85%、柠檬黄85%、柠檬黄60%、日落黄60%、焦糖色素、1%胡萝卜、85%诱惑红
二、pH 值(酸碱度)
食用色素中许多色素会因PH值的变化造成色调的变化和稳定性的改变。
如醌类色素中的紫胶红,酸性时呈橙色,中碱性时呈红至紫色,当强碱性时褪色,在酸性介质中对光热稳定好;玫瑰红为深红色液体,在酸性pH值为2时,水溶液的颜色为红紫色,pH值逐渐增加大于7时,溶液颜色也逐渐转为暗色。
因此,选用色素时不仅要选择色泽好的色素,还应该与食品本身的pH值相匹配,必要可调节pH值来适应色素的稳定性要求。
三、金属离子与色素发生反应,尤其是调配用水中铁离子和铜离子含量过高。
金属离子的存在对于天然色素的稳定性影响非常明显,可以直接和色素发生反应引起色变,也可以在贮藏过程中促进氧化反应,加速褪色。
如姜黄色素在铁离子的作用下,可以变为墨绿色、褐色等; 栀子黄色素在铁、铜、锡等离子的作用下,可发生吸收峰的变化及消失,并有严重褪色。
因此在使用色素时,应选择不锈钢以及耐酸碱的陶瓷、玻璃制品等作为生产容器,对生产用水必须预先软化,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适当的金属离子鳌合剂如植酸、柠檬酸、偏磷酸钠等。
金属离子鳌合剂可与金属离子生成性质稳定的络合物,消除其影响,而且不会影响食品本身的质量。
另外,氨基酸也是一种很好的鳌合剂,如丙氨酸、甘氨酸均能鳌合金属离子使其失去活性,同时又可增加食品营养,并具备一定的抗氧化作
用。
公司使用的EDTA和异VC钠是食品行业中作螯合剂,可以驱除金属离子的干扰。
四、水中含有溶解氧
一个大气压条件下,每升水中可以溶解19. 38 毫升氧。
由于氧是生物界不可缺少的活性元素,可与所有元素反应生成氧化物,因而对食品中的各种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色素也避免不了。
如辣椒色素在隔绝氧气条件下的褪色速度是不隔绝氧气时的1ö2 ,在加入适当抗氧化剂维生素E之后,在不隔绝氧气的条件下,其褪色速度降低40% ,几乎与隔绝氧气时差不多。
这个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辣椒色素与氧接触可加速其褪色,抗氧化剂的存在可以降低氧对色素的影响。
另外,醌类、花色素类以及含酚羟基较多的其它色素均能被氧化而发生色变,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
因此在使用色素时,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与氧接触,也可在不影响食品风味的前提下加入适量的抗氧化剂。
如维生素C、E、卵磷脂、亚硫酸钠以及异VC钠等,必要时可加入两种以上的抗氧化剂。
五、配料加热杀菌长时间高温,也会影响色素的稳定性。
食品加工温度则可以根据食品特性予以调控。
天然色素用于食品着色时,多数情况下首先接触到热,因此加热温度是影响天然食用色素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因此减轻温度对天然色素色变的影响,可以根据所用天然色素及被着色物料的特性适当调整加工温度,尽可能进行低温操作。
另外,色素的加入最好设计在生产工艺的末端,尽量缩短加热时间。
公司果缤纷褪色和橙奶的变色基本上可以排除这个因素。
六、光照对色素的影响
无论是天然色素本身的贮藏、使用,还是被着色食品的加工、贮藏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被光线照射,进而引起许多色素的颜色发生变化,影响食品的质量。
在光线中以紫外线对色素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可见光及红外线。
日光灯光线的能量分布近似于太阳光,对色素的影响作用也近似于太阳光,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如姜黄色素系天然色素的主要品种,但对光稳定性极差,日光照射0. 5 小时色差达50%;辣椒色素在酸性条件下光照6 天色差达80% 叶红素类色素在光照情况下也不够稳定。
因此对于这类色素的应用,除在加工过程中予以遮光外,产成品的贮藏避光则更为重要,一定要选用透光性差的有色包装材料制作包装,对其色变有很好的防护作用。
七、饮料中余氯含量过高,也会引起褪色。
众所周知,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而我们公司冲洗盖子的时候有一道工序就是用二氧化氯消毒水进行消毒,很容易让人怀疑到褪色是余氯引起的,况且以前用的是浓度约30ppm的消毒液现改为300ppm的消毒液,对增加浓度后的消毒液验证其是否会导致产品变色(orange milk)而存在风险。
实验内容:取正常生产样作为空白对照;随机抽取灌装出来的4瓶样分别加入生产使用的300ppm的二氧化氯消毒液1ml、5ml、10ml、20ml经喷淋管道出口处取样与正常样放在相同环境下一起观察。
观察结果:一个月的时间,各种梯度的样品和正常生产样均未变色。
实验结果:300ppm的消毒液冲洗盖子不会对产品褪色造成任何风险;也变相的证明了使用60%柠檬黄和日落黄色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八、微生物引起的污染
公司酸乳饮料橙奶变色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因为起始菌过多或经外部污染造成细菌污染,引起变色的主要是好氧的杆状细菌、假单胞杆菌、醋酸杆菌等他们不受山梨酸钾的限制可以在乳中生长。
(此结论来源于光明乳业网上的一篇技术文献,描述的情况与我们公司的实际状况非常接近)
九、缺乏良好的护色剂
由于色素对还原氧化敏感,经过光照开始褪色,褪色不是由于原料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而是各成分在外界条件下联合作用的结果。
光不是果汁饮料褪色的直接原因是必要条件,只有通过添加保护剂来保护色素这条途径,EDTA 是防止饮料褪色的良好保护剂,0.025%的添加量是EDTA作为食品添加剂的规定标准,和环状糊精混合使用效果更好,饮料中也多采用水溶性月桂酸单甘油酯,该产品有很好的抗氧化及阻断自由基链反应的功能,同时具有优良的成膜性来保护色素免受破坏,具有优良的护色功能。
也可能色素过于单一也是导致变色的因素饮料桃汁饮料(1%胡萝卜、85%的日落黄、85%柠檬黄)、苹果汁饮料(焦糖色素、85%的日落黄)都是几种色素混合使用。
色素褪色可能是以上单一的因素也可能是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