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管理问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架飞机同层飞行安全分析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航空航天技术的进步,航空飞行出行在居民出行方式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因此,航空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解决航空安全问题月发迫切。

本文主要讨论飞机同一水平层安全飞行,避免碰撞的问题,通过运用非线性规划模型,对不同角度飞行对飞机安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问题一中采用非线性规划程序对6架飞机中两两进行分析,根据所给的数据计算,结果发现第6架飞机和第3架、第5架飞机会发生碰撞,碰撞是在第6架飞机进入飞行区域后,在飞行区域边缘并不会发生碰撞。

问题二中将t等分成若干小段,利用动态规划,使得在每小段时间上都满足距离大于8公里,这样使得在飞行区域内基本满足距离值大于8公里。

关键词:航空安全、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

一、问题提出

在约10000米的高空某边长为160公里的正方形区域内,经常有若干架飞机作水平飞行。区域内每架飞机的位置和速度向量均由计算机记录其数据,以便进行飞行管理。当一驾欲进入该区域的飞机到达区域边缘时,记录其数据后,要立即计算并判断是否会与区域内的飞机发生碰撞。如果会碰撞,则应计算如何调整各架(包括新进入的)飞机飞行的方向角,以避免碰撞。

根据题目,提出以下问题:

1.判断新进入区域的飞机是否会与此区域的飞机发生碰撞;

2.怎样调整角度以避免碰撞且使角度最小;

3.模型评价与推广。

二、基本假设

1、假设1:不碰撞的标准为任意两架飞机的距离大于8公里;

2、假设2:飞机飞行方向角调整的幅度不应超过30度;

3、假设3:所有飞机飞行速度均为每小时800公里;

4、假设4:进入该区域的飞机在到达区域边缘时,与区域内飞机的距离应在60公里以

上;

5、假设5:最多需考虑6架飞机;

6、假设6:不必考虑飞机离开此区域后的状况.

三、符号说明

四、问题分析

飞机飞行角度对飞机行驶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飞机在空中飞行的路线一般都是确定的,且不能碰到任何障碍物,在空中飞行时调整角度可以适当改变航向,但不能过度调解。所以当多架飞机同时在同一水平层,为避免碰撞,有时需要调解角度来确保安全飞行。

问题一的分析

问题一中要求计算当新飞机进入飞行区域是时,是否会与该区域内的飞机发生碰撞,运用非线性规划模型对所给的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计算得出结果。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1 问题一模型建立与求解

5.1.1 问题一的分析

问题1主要判断当6号飞机进入该区域后,判断是否会有飞机发生碰撞。碰撞发生的条件为两飞机的距离小于8公里。

5.1.2 问题一模型的建立

当飞机进入场地后,首先建立起坐标系。其中每架飞机共存在3个变量(xi,yi,a)。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可以得到任意两架飞机之间距离的平方S=(xi-xj)^2+(yi-yj)^2。针对第一问,利用线性规划模型求出S的最小值,比较Smin与64的大小,大于64则说明两架飞机之间距离大于8公里,即不会发生碰撞,否则会发生碰撞。

5.1.3 问题一模型的求解

首先,因为进入该区域飞机到达边缘处要与其他飞机距离在60公里以上,利用matlab 判断当x6=0和x6=160时,S是否大于3600,大于时,则满足与其他飞机距离在60公里以上,可以发现,满足条件。

之后利用线性规划求解Smin,目标函数为S=(xi-xj)ˆ2-(yi-yj)ˆ2

约束条件为 0<xi<1600<yi<160 0<xj<160 0<yj<160

其中i,j为飞机序号。求出的Smin为:

比较Smin与64大小,可以得出S(3,6),S(5,6)小于64,即第三架飞机与第六架飞机,第五架飞机与第六架飞机会发生碰撞。

5.2 问题二模型建立与求解

5.2.1 问题二的分析

第二问中存在两组变量,t和Δa,因此问题不太好解决,我们可以试着消去一个变量,利用将t等分成足够多的小分,使得在每一小分上均满足S>64,则此时只存在变量Δu,则利用非线性规划可以解决问题。

5.2.2 问题二模型的建立

当飞机进入场地后,首先建立坐标系。可以证明出早调整优于晚调整,一次调整优于多次调整,我们在飞机的初始时调整角度来达到彼此不相撞的目的。将问题2中,求出max{t1…t6},并将最大的飞出时间等分成100小份,将问题转化成动态规划问题中的离散规划问题,根据6架飞机在每一小时间段内均大于8公里。则可以近似得出两架飞机之间距离大于8公里。然后由每一段时间内距离大于八公里,得出S>64,并由此不等式可以建立起约束条件,求出min=∑|Δa|

5.2.3 问题二模型的求解

利用MATLAB将初始角度值转化为弧度制,利用约束方程[(x(i)-x(j))+v*t(d)*(cos(a(i))-cos(a(j))))^2+((y(i)-y(j))+v*t(d)*(sin(a(i)) -sin(a(j))))^2-64>0来求出目标函数min=∑|Δa|的最小值,可以求出Δa1=0,Δa2=0,Δa3=0.4932994,Δa4=0,Δa5=0,Δa6=0.1328732;转化为角度制,即Δa3= 2.8264度,Δa6=0.7613度。即其他飞机不调整,3号飞机调整2.8264度,6号飞机调整0.7613度。

5.2.4 问题二结果的分析及验证

优点:问题2中,将连续的时间t转化为离散的时间点t之后,可以消去一个未知量t,使得模型建立较为容易,约束方程容易列出。

不足:将连续时间转化为时间点之后,不能严格证明在每一时间点上均大于8公里,且计算出来的角度存在一定的误差。Lingo程序运行时间过长,分成100份后,运行需要16分钟,难以做到进一步精确。

六、模型的评价与推广

7.1 模型的评价

优点:

对于第一问,我们从两两分析模拟飞行的角度得出飞机飞行的结果,比较直观

对于第二问,我们利用非线性规划的原理,将时间t转换为离散变量,然后将t分为100份,要求每一份都满足s>64,然后得出最优结果。

不足:将连续时间转化为时间点之后,不能严格证明在每一时间点上均大于8公里,且计算出来的角度存在一定的误差。Lingo程序运行时间过长,分成100份后,运行需要16分钟,难以做到进一步精确。并且一开始程序过于繁琐,耗费时间,理论模型的建立也不太合适,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完善

7.2 模型的推广

本模型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得到的结还是较为合理的,本模型还可以用于优化人员配置,资源安排分配等领域,在大体上要考虑全面,相信更加令人满意

七、参考文献

[1] 姜启源等, 《数学模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2] 肖华勇等,《大学生数学建模》(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