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铁路信息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080605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学生毕业后能继续攻读计算机及相关交叉学科硕士学位;可以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IT企业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复合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以便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之中。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与能力;3、 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基本能力;4、 了解与计算机领域有关的法规;5、 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6、 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离散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微机原理、接口技术及应用、JAVA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软件工程、编译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等。
主要实践环节: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实习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课程设计 、接口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 、软件工程实践、数据库开发实践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综合实践 、计算机硬件(嵌入式)综合设计实践 、毕业论文或设计等。
最低学分要求:最低修读295学分,其中课内教学不低于225学分(另设免费10学分),实践教学不低于60学分。
毕业标准及要求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2.修满本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295 学分。
3.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学制与学位:基本学制四年,学习年限3---6年;工学学士学位专业建制时间:199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类型课程名称 学分开课学期前修课程 备注公 共 基 础 课 ︵ 91 学 分 ︶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3 1另有1学分实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概论6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 1 另有1学分实践 入学教育与就业指导 1 另有1学分实践 大学英语(1) 6 1大学英语(2) 6 2大学英语(3) 6 3大学英语(4) 6 4军事理论 1.5 2 另有2学分军训计算机导论 3 1计算机导论实验 1.5 1大学体育(1) 2 1大学体育(2) 2 2大学体育(3) 2 3高等数学I(上) 8 1高等数学I(下) 8 2线性代数 3 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5 3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基础物理Ⅱ 9 2 高等数学I(上)基础物理Ⅱ实验 2 2 基础物理Ⅱ工程制图II 2 1学科 基础 课 ︵ 46.5 学分 ︶ C语言程序设计 5 2 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1.5 2 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 3 3 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1.5 3 JAVA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基础 5 3 基础物理Ⅱ 前半学期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 1 3 电路分析基础 前半学期 模拟电子技术 5 3 电路分析基础 后半学期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1 3 模拟电子技术 后半学期 数字电子技术 5 4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1.5 4 数字电子技术数据结构 5 4 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实验 1.5 4 数据结构离散数学II 4 4 高等数学 前半学期微机原理及应用 5 5 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 1.5 5 微机原理及应用专业 核心课︵ 32.5 学分︶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 4 5 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实验 1.5 5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 4 5 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实验 1 5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 计算机组成原理 4 5 微机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原理 4 6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实验 1 6 操作系统原理软件工程I 4 6 数据结构软件工程I实验 1 6 软件工程I接口技术及应用Ⅰ 4 6 微机原理及应用接口技术及应用Ⅰ实验 1 6 接口技术及应用Ⅰ 编译原理 3 7 数据结构任 选 课 ︵ 55 学分 ︶ 专业选修课模块 37素质教育类体育选修课程组 2 4素质选修课程组 16 3-6 含大学语文实践教学60专业选修课(合计 74学分,最低选修 37 学分)课程类型课程名称 学分开课学期先修课程 备注专业任选课(合计74学分,最低选修37学分) 图论及其应用 2 4 离散数学基础 后半学期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C++) 3 5 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设计方法(C++)实验1 5面向对象设计方法(C++)C#程序设计 3 5 C语言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实验 1 5 C#程序设计语言最优化方法 4 5 高等数学数值分析 3 5 高等数学数值分析实验 1 5 数值分析XML数据管理技术 3 6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计算机图形学 2 6 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学实验 1 6 计算机图形学Internet技术及应用 3 6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Internet技术及应用实验 1 6 Internet技术及应用LabVIEW程序设计 2.5 6LabVIEW程序设计实验 0.5 6 LabVIEW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I 4 6 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I实验 1 6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IWeb开发技术 3 6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Web开发技术实验 1 6 Web开发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 3 6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动漫设计基础 3 6 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动漫设计基础实验 1 6 计算机动漫设计基础数字媒体制作 2 7 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媒体制作实验 1 7 数字媒体制作嵌入式系统技术基础 4 7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技术基础实验 1 7 嵌入式系统技术基础人工智能原理 3 7 离散数学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 3 7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实验 1 7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Linux操作系统 3 7 操作系统原理Linux操作系统实验 1 7 Linux操作系统电子商务II 3 7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电子商务II实验 1 7 电子商务II数据挖掘基础 3 7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计算机专业英语 3 5实践平台实践 教学︵ 60 学分︶模块名称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先修课程 安排方式课程实践(16学分)军训 2 1 集中进行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实习 2 5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集中进行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2 4C/JAVA语言程序设计集中进行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2 4 数据结构 集中进行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课程设计2 5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集中进行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2 6 操作系统 集中进行接口技术及应用Ⅰ课程设计2 6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接口技术及应用Ⅰ集中进行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2 7 编译原理 集中进行专业实践(37学分)软件工程实践Ⅰ 3 6 软件工程集中进行数据库开发实践 3 5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 集中进行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综合实践3 6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等分散进行 计算机硬件(嵌入式)综合设计实践3 7 计算机组成与接口课程设计等分散进行 专业综合能力训练与测试 1 8 分散进行毕业实习或毕业论文(设计)24 8分散进行思政实践(3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 1 分散进行形势与政策实践 1 分散进行入学教育和就业指导实践 1 集中进行 素质拓展(4学分)社会实践 1 分散进行科研训练 2 分散进行文化素质活动 1 分散进行(安排方式 :分为集中进行和分散进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摘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重要的科学技术学科,它贯穿于社会信
息的重要支撑,其发展在不断走向深入中。
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
特殊性,本文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背景,论述了加强师资和就业培养,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的科研研究,以及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构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
文章最后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资培养;就业培养;教学方法;科研
研究
Abstract
一、师资培养
1、招聘和培养高水平师资力量。
积极引进具有深厚学术造诣的、具
有良好专业素养的优秀师资力量,既让师资团队素质更优,也能满足企业
实习和毕业实践的需求。
2、定期举办专业讲座,邀请行业大咖或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开讲,为本专业的师资培养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野,也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
3、强化继续教育,不断更新教师学术视野,增强教师专业能力和教
学水平。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当前社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人才的需求。
该方案将涵盖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以及评价考核等方面。
培养目标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扎实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全面的培养,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 熟练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 具备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实施的能力;- 具有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具备跨学科综合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的能力;- 具备终身研究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课程设置为了达到培养目标,我们的课程设置包括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
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
以下是一些核心课程的例子:-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操作系统原理- 计算机网络- 数据库原理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旨在提供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适合的选修课程。
以下是一些专业选修课程的例子:- 人工智能- 计算机图形学- 软件工程- 大数据技术- 云计算与物联网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我们提供以下实践环节的机会:- 实验课程: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来巩固理论知识;- 实实训:提供实际项目和企业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参与真实的软件开发、系统部署等工作;- 毕业设计:学生需要完成一项独立的实践性项目,以展示他们的综合能力。
评价考核为了对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能力进行评价,我们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包括:- 课堂作业和小测验- 期中期末考试- 实验报告和项目评估- 毕业设计评审结束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致力于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核心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我们相信,通过全面有效的培养方案,学生将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并为社会和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2023级本科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2023级本科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3级本科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引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当今信息社会中最具潜力和发展前景的专业之一,在2023级本科培养方案中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对2023级本科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中的优势和挑战。
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如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高效地解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问题。
3. 实践项目除了理论课程外,2023级本科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还注重实践项目的开展。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各种实践项目,如软件开发、系统设计、数据分析等,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优势分析1. 多样化的就业机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广泛的就业领域,涵盖了软件开发、系统分析、网络安全、数据分析等多个职业方向。
毕业生可以在互联网公司、科技企业、金融机构等行业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就业前景广阔。
2. 社会需求大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从人工智能到大数据,从物联网到云计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的重要力量。
3. 薪资待遇优厚由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稀缺且需求旺盛,相关岗位的薪资待遇也相对较高。
毕业生可以获得相对稳定和高额的薪资回报,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和发展机会。
四、挑战与思考1. 专业知识更新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知识更新速度极快,毕业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跟上行业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s)专业代码:080901二、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理论、核心知识和应用技能,能在相关领域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的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基本规格毕业生应具备如下知识与能力: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电子等基础知识,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2.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主要包括电子技术与数字逻辑、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数据库系统与应用、计算机原理与硬件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等能力;3.掌握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具有开发计算机硬件应用系统和软件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具有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应用领域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4.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方法,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了解与计算机技术有关的法规和政策;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6.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语言工具进行专业知识的获取和表达;7.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良好的沟通交流、较好的团队协作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8年五、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六、专业核心课程离散数学、数字逻辑、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
七、全学程时间分配八、毕业基本要求九、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表Ⅰ必修课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456表Ⅱ选修课课程设置一览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7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受到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良好训练,能将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硬件相结合,从事计算机理论研究、计算机系统开发及应用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培养规格)1. 掌握现代计算机系统的组织与结构;2. 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3. 具有计算机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4. 具有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维护和管理的基本能力;5. 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具有学习新理论及新技术的能力;6.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主要课程、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主要课程线性代数,概率统计,高等数学Ⅰ,高等数学Ⅱ,电子技术基础,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编译原理,Java程序设计,Web技术与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算法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字图像处理、用户界面设计、计算机图形学、信息安全概论、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C#程序设计、智能信息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人工智能、物联网导论、云计算导论等。
本学科的专业核心课程为:高等数学I、高等数学II、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电子技术基础、离散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
特色课程:气象信息系统工程、气象业务自动化、用户界面设计、智能信息处理、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物联网导论、云计算导论等五、主要实践性环节军训、认知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
六、专业主要实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图像处理技术应用实践、用户界面设计课程设计、智能信息处理实践、C#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综合课程设计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一、培养方案(一)本科学制基本学制四年(二)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适应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软件工程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应用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四)培养规格(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素养。
2.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知识。
3.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软件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基本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了解与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有关的法规;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
6.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外语读、写、听、说、译的外语应用能力,能熟练阅读专业科技文献资料。
7.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的方法。
8.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实际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专业定位与特色主要培养具有计算机软件设计、开发、应用、管理、维护以及科学研究能力的计算机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紧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趋势,在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科研单位、软件公司、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行业从事计算机相关的科研和管理工作。
(六)主干学科及主干课程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干课程:离散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Java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5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机关、学校、科研院(所)、金融证券、邮电通讯、厂矿企业等单位,从事教学、计算机应用软件研制开发、计算机管理、计算机信息处理、科学计算及工程计算方法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应用开发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计算机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4.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及应用前景;5.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6.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文献。
三、主干学科及相关学科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四、主干课程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离散数学、计算方法、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接口技术、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概论、网络程序设计等。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共40周,其中包括:军事训练、劳动、两课实践、社会实践、计算机基础训练教学实习、应用软件教学实习、电子工艺、工程训练、计算机组装与测试、生产实习、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课程设计、创新与创业技能培养、毕业论文(设计)和公益劳动等。
六、学分分配比例注:学分比例=额定学分/160七、学制四年八、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九、毕业条件毕业额定学分160(课内)+8(课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专业代码:080901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培养目标及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开发和应用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1.德育方面热爱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全局观念、法治观念和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2.智育方面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计算机研究与应用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具有从事计算机教学与教学研究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及基本软硬件操作技术和软件开发能力;(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献检索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3)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5)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具有从事计算机教学及教学研究的能力,熟悉教育法规,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3.体育、美育及其他方面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掌握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修养。
计算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专业英文名称: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专业代码:080605)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面向区域信息技术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信息处理、软件开发与测试、网络规划与设计、管理与维护能力。
能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信息系统管理、故障检测及排除、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软件系统开发与测试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规格和要求:(一)知识规格与要求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科学基础.2.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知识与理论。
3.掌握研究和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基本方法。
4。
掌握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本方法。
5。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规格与要求1。
具备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实现、测试、管理等能力;2。
具有计算机硬件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安全防护、操作管理、工程设计和技术开发能力;3.具有计算机系统应用选择、管理维护、故障检测及排除等专业能力;4。
具备根据需要进行网络规划、设计的能力;5.能够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6。
具有良好的写作和交际能力及较强的适应新环境和自学能力,掌握一门外语.(三)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1。
政治素质要求: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2.人格素质要求: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3.职业素养要求: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队协作、乐于奉献和勇于创新的职业素养,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一、专业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基本具备本领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科研、教育、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开发和应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和复合应用型人才。
三、毕业要求及实现矩阵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和网络技术的设计开发及综合应用的知识与技能,接受从事计算技术相关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具备较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系统掌握计算机领域的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了解农业及生命科学等领域背景知识,能够将各类知识用于解决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抽象分析与识别、建模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能够设计针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软硬件系统、模块或算法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能够基于计算机领域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对复杂的计算机软硬件及系统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能够针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软硬件及系统资源、现代工程研发工具和信息检索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如下:一、培养目标1. 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2. 能够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 在科学研究或专门工程技术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4. 将来可望成为学科带头人、技术负责人和行政领导人。
二、研究方向1. 计算机智能接口2. 中文信息处理与自然语言理解3. 企业智能计算4.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5. 可穿戴计算机技术6. 生物信息技术7. 数据库系统8. 多智能体机器人技术9. 人工智能与信息处理三、课程学习及论文工作时间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为二年。
实行学分制,以课内18学时为1学分,研究生在答辩之前须修完不少于36学分(包括必修环节学分)。
四、培养方式1. 严格执行培养方案,采用导师负责、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因材施教培养研究生。
2. 发挥导师、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研究生自学与导师指导相结合。
3. 坚持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并重。
课程讲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
理论课学习、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相结合,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计算机技术与行业技术相结合的能力。
4. 充分发挥导师作用。
成立导师组,会同有关教学系、学生管理部门对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学业与生活、科研工作等进行全面管理,保证培养质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同学校的培养方案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查询具体学校的官网或咨询相关人员获取更多信息。
西南交通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铁路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方法,拥有较好的实践动手能力、系统分析与开发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毕业后,可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或管理等工作,并有在工作中继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经过5年左右的实践锻炼,能够成为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基本要求根据培养目标,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要求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计算机职业道德;要求2:具备求实创新的态度和意识,以及严谨的科学素养;要求3:了解本专业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正确认识计算机及其技术对客观世界及社会的影响;要求4:具备工程实践观、效益意识及信息安全基本认识;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要求5:具备政治、语言、文学等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要求6:具备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以及经济管理知识;要求7:具备计算机科学、软硬件系统专业基础理论和设计开发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要求8:了解计算机科学技术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其基本思维与基本研究方法;要求9:具备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的专业基础知识;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包括:要求10:具有现代信息检索、阅读及撰写科技论文与技术报告的能力;要求11: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要求12: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要求13: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要求14: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各种制约因素;要求15: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三、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四、专业特色本专业注重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全面系统地学习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坚持面向工科的计算机科学基础及能力培养、注重专业基础、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科研素养和创新意识训练等培养原则,设置了专业课程组根据兴趣分类培养,在专业及课程组中增加了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相关的课程,体现了交通特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科学素养、较好的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应信息科学发展的能力,并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能在科研、教育、行政、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系统维护、信息和网络管理等技术工作。
二、培养要求和专业特色培养面向21 世纪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综合能力。
培养要求: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较强的汉语言表达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3.了解计算机产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和追踪新技术的能力;4.具有运用本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要求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和职业竞争能力。
三、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主要课程高等数学A、大学物理、计算机实用技术、电路原理、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A、数据结构、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等。
五、主要实践环节军训、工程教育、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金工实习B电子实习、C语言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汇编语言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信息系统开发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六、修业年限标准学制4年,弹性范围3〜8年七、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八、教育平台构成、学分安排、毕业学分要求九、教学安排(一)基础教育平台说明:1•“完成相关项目”指参加校内老师或校外专业单位的相关科技项目,并且得到学院认可。
2•“计算机文化”辩论会指有关计算机文化及网络文化等热点问题的辩论会。
3 •“计算机相关资格认证”包括CCNA(4学分)、JAVA认证(2学分)、3学分)、5学分)等,可重复记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铁路信息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学制标准学制:4年;学习年限:3年至6年。
二、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三、专业定位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轨道交通相关国家重点学科,着眼于“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轨道交通尤其是高铁信息技术领域的人才需求,构筑扎实理论基础,强化创新实践能力,锻炼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具有大工科背景、掌握轨道交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统理论、铁路信息技术领域的专门知识与关键技术的卓越工程人才。
本专业方向2010年进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本硕一体化设计的两段式培养模式。
本科阶段进行两年厚基础教育、两年铁路信息技术工程专业教育,以铁路信息技术的实际项目为载体,深入企业参与实践和项目研究,培养系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为了符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专门制订了累计一年企业学习方案,主要包括本科四年期间的企业学习目标、内容安排与要求。
其目的是依托高速铁路网络管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及合作企业开展实践教学,采取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目标培养造就具备健全人格、个性突出,具有计算机、轨道交通相关专业学科背景,满足轨道交通铁路信息技术关键技术领域需要,基础宽厚、视野开阔、发展潜力大、创新意识强、工程素养突出、综合素质优秀,掌握轨道交通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统理论和铁路信息技术专门知识与关键技术,具有实际工程背景、能够引领轨道交通科技与管理发展潜质和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信息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系统开发、技术应用、系统集成以及教学和管理等工作,成为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潜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具体如下:(1)具有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能够分析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承担铁路及相关行业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集成与运维的相应工作。
(2)具有较为全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拓展能力,具有一定的独立研究能力,能够承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
(3)具有较宽的国际视野和一定的国际竞争与合作能力,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人文关怀精神与社会服务意识,能够在本专业相关的国内外企业的设计、研发或科研团队中担任组织管理角色。
(4)在具备专业知识、技术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具有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终身学习途径拓展知识的能力,能够初步适应其他领域的工作,进一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五、毕业要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铁路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要求分为12款,细化为29个指标条目。
具体如下: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1.1 学生应理解与掌握数学、物理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现代科学与技术方法论意识。
1.2 学生应理解与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理解计算机应用系统中的基本工程知识,了解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初步知识及工程技术,并具有一定的计算思维能力。
1.3学生应能够在课程考核、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论文)、企业实习以及计算机或铁路信息技术相关竞赛等各类科技活动中,应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计算机系统及应用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分析与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学生应能够通过应用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与识别计算机或铁路信息技术相关实际工程应用问题的复杂性,并进行清晰的描述与表示。
2.2 学生应具有运用多种文献检索工具查找所需参考文献的能力;同时具有相关文献综述与分析的能力。
2.3 学生应能够在课程考核、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论文)、企业实习以及计算机或铁路信息技术相关竞赛等各类科技活动中,应用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方法对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表述、推理与验证。
3.解决方案:能够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或单元(部件)以及针对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学生应掌握计算机或铁路信息技术应用工程问题的基本设计原理与方法,能够针对相关工程问题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
3.2 学生应能够从设计方法学上理解与掌握计算机或铁路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解决过程中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3.3 学生应能够在课程考核、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论文)、企业实习以及计算机或铁路信息技术相关竞赛等各类科技活动中,树立综合考虑社会与文化、健康与安全、伦理与法律、环境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意识。
4.科学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学生应理解与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从科学技术方法论上理解本专业的基本研究方法。
4.2 学生能够针对本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运用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定性或定量模型,进行分析与比较;能够掌握原始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参数分析方法、实验结果检验方法与综合分析方法。
4.3 学生应能够在课程考核、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论文)、企业实习以及计算机或铁路信息技术相关竞赛等各类科技活动中,通过一定数量的设计实验、仿真实验、研究性专题或项目等,研究与开发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5.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学生应熟练掌握程序设计方法、环境与工具,包括软件开发集成环境,实验数据分析工具,模拟与仿真工具等。
5.2 学生应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应用环境与开发工具等,包括数据库系统环境与工具、操作系统与编译系统、计算机网络环境与互联网平台、计算机系统部件模拟与评价等。
5.3 学生应能够选择与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方法、环境与工具,针对计算机或铁路信息技术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与比较、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与表述问题解决方案的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学生应理解社会、安全、健康、伦理、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理解其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铁路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工程的相互影响。
6.2 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应能够从人文与社会、健康与安全、伦理与法律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能够体现应尽义务、操守与责任。
7.环境与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计算机及其应用系统中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环节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学生应具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与意识,理解计算机或铁路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对当前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重要性。
7.2 学生够理解复杂工程问题的任何工程实践都有可能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影响方面的分析与评价。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学生应理解与当前社会发展状况相关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在实际问题解决方案中体现出健康心理、正确价值观、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素养。
8.2 学生应能够理解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活动有可能涉及人文与社会环境、职业道德和规范,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专业工程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社会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理解与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并发挥相应的作用。
9.1 学生应理解尊重个人权利与保障个人利益的重要性,理解个人与团队、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个人和团队的利益统一性,以及团队不同成员及负责人的作用。
9.2 学生应参加一定的跨院系、跨专业的社团组织或竞赛等科技活动,或参加一定的企业实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调研等,并能够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0.表达与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陈述发言、清晰表达等,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10.1 学生应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方面的外语文献阅读与文献检索能力,具有专业外语交流与写作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2 学生应能够在各种教学和实践环节中,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与同学、同行及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观点,准确回应提问等。
11.项目管理:能够理解并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问题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 学生应理解与掌握一般工程项目规划与管理、工程决策与经济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对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相关产业或铁路信息技术的应用行业有一定的认识。
11.2 学生应能够在课程考核、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论文)、企业实习以及计算机或铁路信息技术相关竞赛等各类科技活动中,理解并运用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等多学科知识解决相关复杂工程问题。
12.终身学习: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过程中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 学生应理解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方法。
12.2 学生应能够在本专业的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中,体现出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在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中体现出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六、课程体系及学分分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铁路信息技术)的课程体系及其学分分配统计信息如下:理论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 理论或实践选修专业类 85学分 (必修68学分 选修17学分)理工类课程体系174学分 (必修130学分 选修44学分)通识与公共基础类74学分 (必修47学分 选修27学分)思想政治课(必修13学分)外语课(选修12学分) 计算机课(选修1) 军事课(必修3学分) 体育课(必修1学分,选修3学全校任选课(选修9学分) 创新创业学分(选修2学分)素质类11学分 (选修11学分)公共基础类 33学分 (必修17学分 选修16学分)数学及自然科学类30学分 (必修30学分)数学课(必修18学分) 物理课(必修10学分) 化学课(必修2学分) 大类公共课 15学分 (必修15学分)电类工程训练(必修1学分) 交通运输概论(必修1学分) 工程基础课(必修13学分) 专业核心课(必修43学分) 综合专题研究课(必修8学分) 实习与实训(必修2学分) 毕业设计(论文)(必修15学分) 专业选修课(选修17学分)注:其中对于“理论或实践选修”的27学分,65%计算为理论部分,35%计算为实践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