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思维的转换

合集下载

概念合成理论与翻译中思维模式的转换

概念合成理论与翻译中思维模式的转换
的认 知需 要 。


对 翻译 中不 同思维模式转换 的解 释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 , 语言是非 自足 、 自治 的系统 , 非 语言能力是认知能力 的一部分 , 语言 的运用同人类 的认知活动分不开, 语言使用本身就是认知能力的体现。翻译作为一种特殊 的语言使用活动——话 际交际
活动 , 必然也与人们的认知分不开 。翻译过程是译者对原文认知理解后将其转化成译人语供译人语读者去
Jn 06 u .2 0
概 念合 成 理论 与 翻译 中 思 维模 式 的转 换
于巧峰 张
( .青岛科技大学外语系 , 岛 1 青

205 ) 0 0 1
26 7 ; .东华 大学外语学 院 , 601 2 上海
[ 摘
要] 语 言与思维 密切相关 , 民族不 同思维模式 导致这两种语 言在表达 上存 在着一定 的差 异 , 汉英 而翻译
看, 翻译 的 目的旨在达到译者所选用的语表意义能在译文读者头脑中激活与原文读者头脑中相同的认知感

受, 产生相同的心理联想。虽然 由于两类读者所处文化及其思维 的不同, 这种相同不可能完全 实现 , 但作 为 个至少具备双文化能力的译者来说 , 尽可能地实现这一 目的是有可能的。由于译者 同时具 有两个互相对
维普资讯
第 6卷 第 2期 20 0 6年 6月
东 华 大学 学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J 0URNAL OF DoNG HUA UNI VERS TY( o il ce c ) I S ca in e S
Vo16,No 2 . .
应的语言、 文化体系和思维认知能力 , 就可 以解决 由于不同民族思维上的差 异而为翻译设 置的障碍。译 者

英汉翻译中的思维转换及技巧

英汉翻译中的思维转换及技巧
be ne plr d p e iusy b c e c e a d n bo tt mp c e x o e r vo l y a ad mi sr g r i ga u hei a t
h s b e x lr d p e iu l y a a e c : . a e c s r. a e n e p oe r vo s b c d mi s 5Ac d mi s i e y
pef r a emo t rn fBu ie sL n 4. et n i nbewe n… ro m nc nioi g o sn s i k: T e so t e h
sr n is a d t e p r r n e mo i rn fBu ie s L n a t g t n h e o ma c n t i g o sn s i k h s o e f o
3宗教 信 仰 的 差异 .
具 有 几 千 年 历 史 的 中华 民 族 与 佛 教 、道 教 的关 系甚 为 密
切 , 也 在 人们 的 1常 习语 里 颇 为 常 见 。如 :借 花 献 佛 ” “ 这 3 “ 、l 临 时 抱佛 脚 ” “ 得 了 和 尚跑 不 了庙 ” “ 高 一 尺 ,魔 高 一 丈 ” 、跑 、道 、 “ 经 地 义 ” “ 龙 天 子 ” 习 语 . 与 佛 教 、 教 有关 。 天 、真 等 都 道 而在 英 语 国 家 , 其 是 英 美 国 家 , 们 信 奉 的 主要 是 耶 稣 基 督 , 尤 他 因而 英 语 里 很 多 习 语 也 是 与 基 督 教 相 关 的 , 比 如 : o l s o . G dbe u sy ( 帝 保 佑 你 )g el( 地 狱 去 )G d e shs h e 上 ,o o l 下 th ,o l oe ohl h pt w p te evs( h msl . 自助 者 , 助 也 )Ma rp s sG d i o e. 事 e 天 , npo o e , o s ss( d p 谋

翻译中的思维转换

翻译中的思维转换

谈翻译中的思维转换1. 德国哲学家弗·茅特纳(Friz Mauthner)曾经说过“If Aristotle had spoken Chinese or Dakota, his logic and his categories would have been diff erent”。

2.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有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

wall clock —stop watch —horizontal bar —parallel bars —antiaircraft gun —Wet paint.It’s a long lane that has no turning.It’s the wisest father that knows his son.不同的民族,因其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的不同,造成他们在认识同一事物时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角度或切入点,因而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而这种差异又必然会反应在语言层面上,从而造成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

由此可知,在翻译时,当我们按照原文的字面意思或原文的句子结构进行表达时,如果无法使译文顺畅或被读者理解,我们就要考虑换个角度思维,即要转换思维方式,这是翻译的一项的基本功。

1. 肯定与否定的转换从哲学角度讲,任何事物都有两个面:正面与反面。

当我们肯定事物的正面时,同时也在否定事物的反面;当我们肯定事物的反面时,也就是在否定事物的正面。

于是,我们在认识一个事物时就有正反两个角度供我们选择,从而产生出两种不同的表达式。

如他很浪费。

——这是假的。

——他同意了。

——他会对你非常感激的。

——Don’t touch me, or I’ll kill you. I’m serious.(别碰我,否则我会杀了你。

)Last night I lay in bed, awake. (昨天晚上我躺在床上一夜没睡着。

论英汉等值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

论英汉等值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
I 1 l 1
由于原 文运 用 了大量 抽 象 词汇 , : h . 如 tee m tnl i s n w , o o a h h dl s 很难从 字 面意义判 断 出 i g a o 这是对 奥林 匹克 志愿者 贡献 的描述 。如 照字面
如短句 H l p t。汉译 为 : 起 床很 晚 。如 果 没有 进 行 词 语 的语 义 逻 es e sl e e a 他
辑 分析 , 没有 进行 思 维转 换 , 就会 误译 为 : 睡 得很 晚 。再如 , o bd 汉译 他 ht e ,
文 则恰 恰相 反 : 床 。凡 此种 种 皆是 由于思 维 着 眼点不 同 , 文是 从 机器 的 冷 英
尽可能 贴切 。而 语 言是 外 化 的思 维 载 体 , 维 思 是语 言的 内容 , 思维对 语 言的形式 、 内容 有决 定 作用 。在双语 转 换过 程 中 , 维 活动 制 约 着 翻 思 译 的全 过程 , 占有 中心 、 导 位 置 。因 此 , 维 主 思

转换 , 只顾形 式对 等 , 文必 然 出现欧式汉 语或 译 汉式英 语 , 屈聱 牙 , 义不 清 , 至貌合 神离 , 诘 意 甚
没有我 们 志愿 者 的 工作 , 关体 育 健 儿 获 有
胜或 失败 的 消息将 不会 为世 人所 知 。
方式 的转 换 是 翻译 的核 心 , 翻译 等 值 即是 合 乎
逻辑 的思维活 动 的对 等 、 想 的对等 。 思
原文 。 。 。 。 。 。 。 。 。 。 。 。 。 。译文
论 英 汉 等 值 翻 译 中思 维 方 式 的转 换
口黄 建玲 燕 慧君 司海 维
[ 内容提要 ] 言是 思维的形式 , 语 思维方式决定语言形 式。 由于各 民族 有不 同的 自然环境 和社 会环境 , 就造成 了 这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与重组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与重组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与重组涂敏(南海开放大学广东·佛山528200)摘要本文从思维与语言的辨证关系出发,总结了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在语言和文章结构上的反映。

首先探讨了思维方式和思维、语言和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造成中英思维方式不同的原因;然后总结了几种汉英思维转换模式,结合一些翻译实例,探讨了相关转换模式在汉英翻译过程中的运用,以期给一些翻译初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中英思维方式思维转换翻译实践翻译目的论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0引言一直以来,人们对翻译思维的研究在不断地进步发展。

在国内严复的“信达雅”说、傅雷的“神似”说、钱钟书的“化境”说等等,都代表了中国翻译论的先进性。

近些年,国内外许多文章还将研究兴趣细化到思维方式的转化对科技英语,交际英语和语言表达的影响,同时很多翻译专著中也把翻译思维列入研究范围。

在翻译实践工作中,有些译者对文本的认识不够,没有思维转换的意识,导致了一些错误的翻译,以致译文没有发挥正确的信息传递功能。

因此,总结在翻译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思维转换,是进行翻译研究和实践中的重要环节。

1思维方式和思维、语言和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思维方式是思维活动的一种模式,它的形成是基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的某种文化背景,知识结构,生活习惯和思考方式。

思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能用语言来表达。

思维和语言相辅相成互不可分。

没有思想,语言不能形成,同样,没有语言,思维只能是一种潜在的功能。

语言仅仅是一种用来交换信息和表达想法的媒介,也是一套个人之间进行交流的符号体系,语言并不影响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观察过程。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是语言的支柱。

没有语言,思想就是无形的,没有思想,语言也不可能具备丰富的内涵。

翻译就是把语言从一种到另外一种塑形的过程。

翻译是一种语言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思考过程。

在翻译中,语言和思维不可脱节。

思维就是人类大脑对于客观世界的一种抽象活动。

英汉翻译过程中的思维模式转换

英汉翻译过程中的思维模式转换
例 1:But Ames slaughters sacred cow8.He is taking OI1 the
environmenta l movement, which 8ome have called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social movemer it of the 20th century ㈣ ∞

· 收 稿 日期 :2010-05—05 作者简介 :王建平 (1957一),男 。湖南怀化人 ,湘潭大学 大学英语教学 部教授 ,硕士生导师 ,研究 方向: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 157
1.引 言 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所记 录与表达 的思维成 果换用 另 一 种语言来转达 、传播 的过程。劳陇先生 说过 ,“……不存在 什么双语转换的规律。 ……任何 翻译过程 都必须 通过人 的 创造性思 维活动 ;在这一过程 中,主观能动性起决定作用 ,而 不受客观规律的支 配。 IJ”在翻译过程 中 ,译 者首 先要对原 文进行阅读 、分析和判断 ,以求对其 内容达到充分的理解 ,然 后还要寻思用尽可 能准确恰 当的译语 将其表达 再现。毋庸 置疑 ,翻译 ,从原文理解到译文表达 ,始终贯穿着译者的思维 活动。从根本上讲 ,翻译不仅 是一种语 言活 动,而且是 一个 思维过程 ,一个需要以原语 和译 语为 中介 ,利 用概念进 行判 断、推理的双语思 维过 程。因此 ,董史 良先生认为 ,译 学研究 “应 以思维学 为基 础科学 ,它与语 言学 一样 ,同属于思维科学 中一 门应用 科学 ”,“翻译 的 内在 规 律仍 在 于人 脑 的思维 。 深入研究 翻译 中的思维活动将是译学研究 的突破 口。”[2 也许 因为“人们进行 翻译的思维 过程又 是极 其复杂 的。 从接收信息到分析 ,解释 ,语 言符号转换 ,组织 ,调整 ,以至最 后信息 以另一种语言形式输 出,要经过一系 列复杂 的程序 , (自己)并 没有 意识 到所 经历过 的许 多复 杂 的程 序 ”【3 ;而 且 ,对于译者在翻译过程 中的思维活动 ,旁人无法观测 ,也难 以揣摩 ,目前 国内外 以“研究 翻译 中的思 维 活动 ”为“突破 口”探寻“翻译 的 内部 规律 ”的论 文、论 著较为少 见 ,而探讨 翻译过 程中译者思维 模式转换 的著述更 是凤毛 麟角。本文 试 图通过一些 翻译实例分析 ,对英汉互译过程 中译者的双语 思维模式转换和双语思维意识培养进行有益的探讨 。 2.原语 思维与 原文 理解 众所周知 ,翻译大体分为两个步骤 :(1)理解原文意思 : (2)用译文表达再现 原文意思 。理解 原文是 翻译的起点 和

从学生误译看翻译中逻辑思维转换的意义

从学生误译看翻译中逻辑思维转换的意义


词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面 的逻辑 关系
是含蓄否定 ,英语 中有些表达含蓄否定的词很特 殊 ,单从其基本义很难 看出,例如 nx, at et l 等 s
词。
1 .词语联想意义与译文 的重组。字词有其 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而词义 的选择和引申在很 大程度上依赖上下文 的逻辑关系。尤其在文学作 品中,许多词语含有丰富的联想意义 ,有些是根 据源语的思维习惯和文化背景作了引申,这就要
[ 摘要]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不同, 英语民族和汉语民族在逻辑思维方式上存在不少差异。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 ,从理解原文到组织译文 ,英 汉两 种思 维模式很可 能会互相 干扰 。根深 蒂固的母语 思维 可能影响译者对原文的理解 ,同时英语思维 定式也会对译文 的组 织产生干 扰。即是说 ,逻 辑思维转换 与运 用的正确与否是导致误译的主要原 因之一 ,能否在英汉两种思维模式之 间顺 利转换是翻译成功的重要 因素 。 [ 关键词]逻辑思维转换 ;误译 ;翻译教学
能影响学生对原文的理解 ,同时英语思维定式也 会对译文的组织产生干扰 ,即是说,逻辑思维转 换与运用的正确与否是导致学生误译的主要原因 之一 ,英汉两种思维模式之间的顺利转换是翻译 成功的重要 因素。 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不同,英语 民族和汉语 民族在思维方式上存在不少差异 。英 语民族崇 尚天人 对立 ,征服 自然 ,侧重 向外 寻 求 ,强调 由一到多 ,部分优先 ,注重人与物的关 系,故形成分 析型思 维。汉语 民族 强调天人合 顺应 自然 ,整体和谐 ,强调从多归一 ,注重 人际关系,从而形成了综合型思维。分析型思维
然而,对于中国学生来说 ,在翻译过程中要 在英汉两种思维模式之间顺利转换却非易事。在 教学实践 中,我们对学生的翻译作品从初译到修 改的整个过程进行 了跟踪研究 。从中发现 ,从 理解原文到组织译文 ,英汉两种思维模式很可能

翻译中思维模式的转换

翻译中思维模式的转换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翻译中思维模式的转换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指导教师:***20050501翻译中思维模式的转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杨琴指导教师龚雪萍思维和语言关系密切。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思维的内容和方式影响和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形式。

而翻译活动始自语言,终以语言。

语言,思维,翻译相互联系。

虽然思维的内容和方式的共性是翻译的基础,但是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还是有差异的。

思维模式的差异导致了语言表达上的明显差异,这就是我们在翻译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的根源。

本文试图探讨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并提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不断地转换思维方式,排除思维模式对翻译的负面影响,以便正确理解原文,为读者奉献高质量的译文。

第一章作者首先简要地分析了思维模式的定义、特点及其分类。

然后重点分析了形成思维模式的重要原因: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历史积淀、社会经济、哲学观点以及宗教信仰。

在这几个因素中,哲学观点和哲学方法对思维模式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作者分析了思维、语言和翻译的关系。

首先阐述了思维与语言的辩证关系。

思维从某种程度决定和影响了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语言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思维的发展。

从这个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出,思维模式从某种程度上讲决定了语言的表达方式。

众所周知,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

既然语言与思维关系如此紧密,那么翻译也和思维关系密切。

所以说,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思维活动。

第三章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

作者首先阐明了思维模式与语言表达方式的iii关系,接着对中英思维模式迸行了详尽的对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主体思维与客体思维、直觉思维与理性思维、以及螺旋型思维与直线型思维。

然后作者细致地分析了各个思维模式对语言的影响,以及由于思维模式的不同给翻译造成的障碍,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转换思维模式,尽可能使译文更自然,更地道。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

在英汉互译中,思维转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由于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翻译时需要进行适当的思维转换,以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思维转换:
1.主被动转换:英语中常用被动语态,而汉语中则多用主动语态。

因此,在
翻译时要注意将英语的被动结构转换为汉语的主动结构。

2.时空转换:英语和汉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英
语中常用过去时表示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汉语则常常使用现在时态。

此外,英语中常用的时间顺序与汉语也有所不同,需要灵活调整。

3.名词和动词的转换:英语中名词使用较多,而汉语中动词使用较多。

因此,
在翻译时要注意名词和动词之间的转换,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

4.抽象和具体的转换:英语中常用抽象名词表达概念,而汉语则更倾向于使
用具体的名词。

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抽象和具体的转换,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

5.文化背景的转换:英语和汉语背后的文化背景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翻译
时要注意文化背景的转换,以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文化的习惯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需要灵活调整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以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

这需要翻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广泛的文化知识。

论英汉互译中的中西思维转换

论英汉互译中的中西思维转换

论英汉互译中的中西思维转换作者:杨梦迪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7年第08期内容摘要:思维与语言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语言表达也就各异。

本文主要讨论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

关键词:英汉互译中西思维思维转换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

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又对文化心理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

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思维方式以一定的方式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

思维方式的差异,也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而且是思维方式的变换。

研究发现,多数学生在进行翻译课程的学习时往往忽略了思维转换的重要性,译出来的文章大多不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生硬死板。

所以,了解中西思维的差异并学会在英汉互译中转换思维是翻译学习中的重中之重。

本文旨在分析中西思维在英汉互译中的体现并举例说明,从而探讨英汉互译中的中西思维转换。

1.形合与意合形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言意义和逻辑联系。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注重逻辑理性,语言学研究注重形式结构分析,这种“见形不见意”的方法植根于西方形式逻辑的理性传统,表现在英语里即显示语句拘泥于形式结构,语法呈显性,比较刻板,注重以形达意,主要采用形合法。

如:The many colors of a rainbow range from red on the outside to violet on the inside.彩虹有多种颜色,外圈红,内圈紫。

从上述例句中,我们可以开出英语句中多用关联词和介词来连接词、词组和分句。

而汉语译文中省略了这些,看起来更简洁明了。

如果我们将这些连词介词一并译出,就违背了中文习惯,令译文可读性大大降低。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及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及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

2442020年14期总第506期ENGLISH ON CAMPUS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及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文/项琳琳【摘要】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两种语言在选词、句子结构以及语序衔接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因此,相关翻译人员需要在清楚掌握两者不同之处的前提下,在翻译过程中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从而提高翻译质量。

本文就中英思维方式中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究翻译过程中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

【关键词】中式思维;英式思维;翻译;转换【作者简介】项琳琳,大连外国语大学。

常为有生命的物体;英语中,主语通常是无生命的物质,致使语序和语态有所不同。

例如,英语中常用被动语态表示客观,常用it作形式主语,如it occurs to me that…, it is difficult to…等句型。

二、翻译过程中思维方式的转换1.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的转换。

整体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常用概括词、英语常用具体的表达。

形合与意合间最明显的差别在于短句的衔接方式。

汉语通常采用短小精悍的句子,根据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进行组合;而在英语中,句子是以不定式、并列、从属等方式组合起来的。

在汉译英时,短句的整合尤为重要。

译者应分清主次,找出短句中较为重要的一个作为主句,其余短句应根据与主句的关系选择恰当的关系词连接起来,合成为一个表意完整的长句。

在英译汉时,拆分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何拆、拆成几部分、拆分后各部分顺序等都是译者在拆分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译者需要灵活应对拆分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至于概括词与具体表述间的转换,汉英翻译和英汉翻译应该采取不同策略。

在汉译英时,译者应斟酌并仔细考量众多英语近义词间的细微差别,找出在该语境中最为恰当的词语。

在英译汉时,因为英语词汇所表达的意思较为具体细腻,译者可能找不到与英语词语在意思上完全等同的汉语词汇。

在此情况下,译者需要借助形容词或副词的修饰来细化或局限汉语词语,通过牺牲形式层面的对等来实现意思层面的对等。

论英汉翻译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转换

论英汉翻译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转换

论英汉翻译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转换作者:丁世华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第19期翻译不仅涉及两种语言的形式转换,更涉及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所以,搞翻译必须研究操两种语言的人们以何种方式思维并以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必须研究不同的思维如何制约着语言的表达,研究在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如何处理思维差异带来的影响。

那么,思维又是什么呢?《现代汉语词典》对思维的释义是:“思维,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具体地说,它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思维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不同的思维方式上,不同的思维方式体现在语言上就出现了不同的表达方式。

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是在该民族长期的哲学、文化传统背景下逐步形成的。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思维上的整体观,把天、地、人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以“人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为最高境界。

这种整体观使汉民族的思维方式趋向从总体上观察事物,对事物不太讲究分析,而更多地注重直觉描述,重悟性,体现在语言上就是汉语重意合。

正如刘宓庆先生所指出的,“汉语的主体性思维方式强调主观感受和意念抒发,将理性、功能和交流目的溶于直觉,不注意对客观现实作符合逻辑的形式的描摹,不执著于形式结构规范”。

西方的传统思维方式则恰恰相反,它注重分析而疏于综合,一般以自然为认知对象,将自然作为自身之外的对象来看待和研究,也就是把事物分为两个相对立的方面,以主客体对立为出发点,不靠感性而注重理性进行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必然摆脱主体意向而趋于客观意向,必然借助逻辑,在论证、推演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重理性,体现在语言上就是英语重形合,这种情况所反映的不仅仅是英语思维的开放性、认知性和逻辑性,同时也反映了英语思维的精确性和分析性。

中西思维模式上的主要差异从地理上看,全世界可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分别以中国和西欧及北美为代表;从文化上看,东方和西方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有着各自的思维方式。

英汉互译中中西思维模式的主要差异及转换技巧

英汉互译中中西思维模式的主要差异及转换技巧
学教育
图 囝
英 汉 互 译中中 西 思 维 模式的 主 要 差 异 及转 换 技巧
圃 姚 泽 文
内容摘要 : 语言是 思想的载体。不 同民族 由于地域 , 环境等 因素, 思维方 式存在差异 , 在表达 同一事物上会 有不 同的角度 和思维方式。 所 以在翻译 的过程 中消除这种差异带来的思想理解隔膜是 必要的。 本文通过中西方 思维差异点为 出发点, 简述 了在英汉互译 中西思维 的差异 , 并提 出如何 消除这种差异 带来 的影响。
法 中 有 明确 规 定 ,一 个 句 子 中有 且 只 能 有 一 个 谓 语 动 词 ,而 对 于
疑使句子更灵动 , 更具 有美 感。由
此 可 见 在 英 文 中 ,通 常 用 名 词 来 表 达 动 词 的含 义 。 而 动 词 多 使 用 弱势动词如 : b e , h a v e , b e c o m e , g r o w ,
强 势 动 词 的 形 式 可 以 翻译 为 : I
o f e r m y s u p p o r t t o y o u . 这 无
重形合 , 汉语 重意合
英 语有 着 严 格 的语 法 规 定 , 句子 的 形式 构成 遵 从语 法 规 定 。
而 汉 语 是 一 门 自 由 的 语 言 ,注 重
表 达 意思 。基 于刘 宓 庆 的定 义 :
“ ‘ 形合 ’指 借 助语 言 形 式 手 段f
包括词汇手段 和形态手段1 实 现 词 语或句子 的连接; 所谓 ‘ 意合 ’ 指
要体 现在汉语 有一种 多用 动词 的 习惯 , 因而叙 述呈动态 。而造成这 个现 象 的最 根本原 因是 :英 语语
e it f , n e v e r r e me mb e r i t ; i f y o u

简析汉英翻译中译者思维切换模式

简析汉英翻译中译者思维切换模式

简析汉英翻译中译者思维切换模式本文从语言、思维与翻译的关系入手,探讨汉英思维模式与汉英语言结构,试图构建汉英翻译过程中译者思维切换模式,文章最后探讨了该模式在汉英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标签:语言思维思维切换模式汉英翻译一、引言由于所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等不同,中西民族也形成了各自的思维模式。

两者间的巨大差异也导致汉英两种语言的表达千差万别。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而且是思维模式的转换(连淑能,2002)。

因此研究翻译过程就必须考查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本文从语言、思维与翻译的关系出发,通过对汉英思维模式和汉英语言结构的对比,尝试构建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思维切换模式,并以汉语资料英译为例阐释该模式。

二、语言、思维与翻译“言为心声”,思维与语言关系密切。

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工具,同时也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的内容和方式影响和决定语言。

思维模式就是人们的思维习惯,也被叫作思维方式或思维定式,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桥梁。

翻译是思维活动的过程。

司显柱(1999)认为:“翻译的内在规律仍在于人脑的思维。

深入研究翻译中的思维活动将是译学研究的突破口”。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交际活动,语言受思维的支配,因此翻译过程中不应只停留在语言的表层形式,还要抓住语言的内在机制的形式结构并切换思维模式。

三、汉英思维模式及汉英语言结构思维是人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都是使用概念对世界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比较和概括等等,这在全人类是统一的。

因此,英汉思维在本质上具有统一性(詹朋朋,2000)。

但每个民族生活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之中,具有各自的哲学背景、文化传统,因此也形成了各自的思维模式。

汉民族以散点透视统观整体,用辩证的方法在对立中寻求统一,讲究天人合一;喜欢将主观与客观交相融合,知、情、意融合在一起。

由此,汉民族在思维上重感性、重综合、重意合。

而英语民族在亚里斯多德的形式逻辑等哲学思想和近代科学的影响下,形成了分析型、抽象型和客观型思维模式。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与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与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
语的用法较为少见。在翻译 中, 出现所谓 的汉 会 语式英语 , 很多情况下是受到汉语习惯的影响 , 将 汉语的句式套用到英语中。 ] [( 3 其次 ,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 , 翻译它不是一 个单纯的词汇 、 句型或语法问题 , 而是受到多种认 知心理因素的制约 , 是复杂的思维活动 , 包括一系 列的认知操作 阶段 和策略运用 。英语翻译需建立 相应 的语篇思维 、 内容组织与连贯手段认知图式 。 英语翻译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认 知过程, 受到多种 认知心理 因素的制约。它要求学生在翻译过程中 用英语至少应完成以下功能 : 第一 , 他要表达 自己
第 2期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 2 卷 5
斗; 重科学理论 和技术 , 重功利 , 重开拓 、 进取 、 扩
张。有的学者认为 ,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女性
阴柔 偏 向 , 方 思 维 方 式 具 有 男 性 阳 刚 偏 西 向。’ 。 [‘ ]

节) 单词为基本 的句法成分。英语 的短语用法 千 变万化 , 而汉语无分词短语和不定式短语 , 介词短
住大陆从事农业 的人 , 缺乏与其他 文明的交流与 竞争, 眼界狭窄 , 思维内向、 保守 、 迟缓 ; 安土重迁 , 乡土观念强 ; 以自我为中心 , 执着民族意识 ; 内 好 省 自求 、 重人际和谐 , 重群体轻个体 , 竞争意识淡
尽意” , )注重直接经验 , 所以汉语表达比较具体 、 迂 回, 思维呈 曲线式 、 螺旋式。


中西 思 维 方 式 差 异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思维方
式与文化密切相关, 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 中体
现, 又对文化心理诸 要素产生制约作用 。思维方 式的差异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思维

文学翻译中译者思维与角色转换

文学翻译中译者思维与角色转换
和 审 视 原 文 , 么在 翻 译 时 译者 的思 维 和 立 场 就将 处 在 译 语 文 化 那
前 言
近 年来 , 者 的 地位 已经 有 了 显著 的变 化 。 不 再是 机 械 化 的 译 二 传手 , 是 有 着独 立地 位 的创 作 者 。 译 文 学的 出现 就 正 是这 种 而 翻 改 变 产 生的 结 果 。 者毕 竟 是个 体 , 解 和 翻译 的 过程 中如 何 能 译 在理 代 表原 语 和 译 语的 所 有读 者 ? 因此 , 个体 若 能将 其理 解 与感 悟在 该 译 本 中 表现 出来 , 便可 以 了 。至 于 优劣 。 于 个 人理 解程 度 的 也 则在 高 低 上 了 。本 文 试 图通 过阐 述 译者 在进 行 文 学翻 译 时理 解和 翻 译 的过 程 中 的所 能 及所 处 , 调 思 维 转换 的 必要 性 及 角 色转 换 的方 强
2翻译
“ 达 认 为 翻 译 的服 务 对 象是接 受 者 . 评 判 译 文 质 量 的 优 奈 要
劣 . 仅要 比较 译 文与 原 文 的言语 形 式 是 否一 致 . 不 最主 要 的是 必 须
看译 文 对 原 文 可能 产 生 的反 应 进 行 对 比 . 两 种反 应 是 否 基 本 一 看
说 , 管拥 有 相 同 的文 化背 景 , 是原 文 读 者对 原 文 的理 解和 感 受 尽 但
文 章 编号 :6 3 2 12 1 )6 0 5- 2 17- 1 (0 0 - 0 2 0 1 1
并 不 会 完全 相 同 ; 语 读 者对 译 文也 是 如此 。在 此情 况 下 , 者 作 译 译 为 单 一 个体 很 难 完 全把 握 读 者 水平 , 受 和 心 态 , 者 认 为 , 管 感 笔 尽 翻 译 是 为读 者服 务 的 , 翻 译 过程 的 服 务对 象 应该 是 译者 本 身 , 但 如 果 作 为 读 者 的译 者 尚 不能 表 达 自己 的理 解 和 感 受 , 何 将 广 大 读 如 者考 虑在 内? 之 前谈 到 的理 解相 似 , 译 时译 者 应在 理 解 的基 础 与 翻 上进 行 创作 , 保 不失 原 文 的信 息 , 识 和 感 知 。从而 达 到译 者 在 确 认 读 译 文 时与 读原 文 基本 一致 的理 解 认 识和 审 美感 受 。 如 果 说 之 前 的理 解 是 力 求 译 者 站 在 与 作 者 等 同 的地 位 思 考

汉英翻译中译者的思维变化

汉英翻译中译者的思维变化

第47卷 第1期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47 No.12007年1月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J an.2007汉英翻译中译者的思维变化王胜利(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摘 要:进行语言转换的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活动。

思维的差异势必会影响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译者在进行汉英翻译时必须进行几种思维变化:11由意合思维转变为形合思维;21由螺旋型思维转变为直线型思维;31由主客体浑融转变为严格区分主客体;41由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

翻译时进行思维变化是必要的,只有如此,汉英翻译的译文才能流畅、生动、自然、准确。

关键词:汉语;英语;翻译;思维变化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07)01-0134-04 收稿日期:2006-06-06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05C YY004) 作者简介:王胜利(1970-),男,河南遂平人,河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博士生。

语言是思维最有效的物质外壳,语词都是抽象了的概念。

语言实际上是紧紧地附着在思维这个有无限纵深的基础之上的结构体,语言受思维的支配,它是处在交际中的人的思维载体。

[1]28早在19世纪,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就曾指出:“东方人见到了统一,忽视了区别;西方人见到了区别,忘记了统一。

”[2]146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东方人与西方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思维模式。

傅雷在20世纪60年代给罗新璋的信中说:“东方人与西方人之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惟恐不尽,描述惟恐不周……”[3]390同时,季羡林认为,东西方文化最根本的不同表现在思维模式方面,这是其他一切不同点的基础和来源。

他说:“一言而蔽之,东方文化体系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compre 2hensive ),而西方则是分析的(analytical )。

翻译过程中思维方式的转换

翻译过程中思维方式的转换

翻译过程中思维方式的转换冯为兰(上海电力学院外语系)摘要:翻译是一种高度复杂的语言思维过程。

它不应只局限于语言层面的对等.应该考虑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翻译的认知过程。

对文本再生产的创造过程其实就是两种不同思维方式转换的过程。

对于译者而言。

存在由两种不同思维机制控制的翻译过程——顺向翻译过程和逆向翻译过程。

关键词:翻译;思维方式;转换思维是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

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语言和思维关系辩证统一。

互相作用。

正如K.Pr i br am所说。

:。

世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睦邻关系不仅因为各民族语言的繁杂受到影响.在更大程度上因为思维模式的差异.即定义认知根源和组织连贯思维所采取的方式不同而受到阻碍。

”(1949)作为语言活动的翻译注定摆脱不了思维方式的影响。

传统的翻译观把翻译看作是两种语言,两种文本在形式上的静态转换.很少去了解一个翻译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

“文本(再)生产的创造过程仍然是一个被翻译理论忽视的领域”(Sn el l H or nby2001:79)。

为什么不同的译者采用不同的措辞.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一认知意义?本文试图从思维方式人手讨论翻译的认知过程。

一.思维方式Por t er和Sam o var0995)指出。

思维是用构想、评断和推理反射客观世界的过程。

心理学家已经证明。

思维能够处理进入人脑的所有信息.我们的思维能够反馈物质世界的精华,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思维方式。

也叫作思想方法或思想模式,就其广义上讲,还可以包括情感活动方式和行为意志方式在内。

指的是人们观察事物、体认事理、作出反应时所采取的一种基本的思路,所拥有的一种心理定势。

”(陈伯海。

1992:53)这一心理定势无疑是整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是在该民族长期历史生活的积淀中逐渐形成.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无论何人进行何种方式的交际,都免不了受本民族思维方式的影响。

语言与思维固然不同,但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试谈翻译的转化——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

试谈翻译的转化——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
I odh m t ot r u ht eh u e r m tpt o o t l i og h o g h o s fo o ob t m. t
摘 要 : 译 是 多种 思 维相 互作 用和 相 互 转 换 的 过 程 . 维在 翻 思
转 换 中升 华 , 译 在 思 维升 华 中臻 于 完善 。现 代 人 在 思 维 中都 是 翻 抽 象思 维 与形 象思 维兼 蓄 并 用 , 二者 往 往 结合 在 一 起 , 辅 相 成 , 相
S r n r ng e sa d ta pu s nasrp. hewo ea o a edrs n asr w reo ta
是从具体 的形象到抽象的概念 的转化 ,后来用它表示 “ 主角” 和 “ 角 ”  ̄fm f ta 电 影, 名 , ll/ o l t i ob l s 足球 明星)这 是形 象 联 想 的 结 果 , ,
学 1塑期 羁鲎年6 2 第 0 窒 0 窒
放 谈 翻 译 的 转 丫 匕
— —
◇ 高 校 论 坛 嗲
从 形 象思 维到 抽 象思 维



娟 ( 北 省 宣 化 科 技 职 1 o
句 中 划线 部 分 是形 象 表 达 , 语 无 相 当形 象 词 语 ( 说 用 齿 汉 不 梳一 个 人 一 个 人地 梳 理 ) 以要 变 换 为抽 象 的 语词 : 把 四千 人 , 所 要 都关进村拘留所里 , 由你逐一审查吗?
su t e or s ftd=c rcl( t c rdcus s y ur u 课程) r u eo u i a 再 如 : l ftnm cetn e rs. I ii o y hsit as e a h g 胸 腹朝 下 卧 乃是 “ ” 趴 的定 义 , 此 句 译 为 “ 趴 在 草丛 中” 故 我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科技翻译Shanghai J our nal of T r anslator s f or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2003N o .3翻译中思维的转换叶邵宁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642)邓英华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湖南长沙410004)[摘要]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

汉英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导致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翻译过程中,有时须通过思维方式的转换,使译文地道、自然,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关键词]思维方式;思维差异;语言;转换[中图分类号]H 315.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6141(2003)03-0043-03[收稿日期]2003-03-04[作者简介]叶邵宁(1962-),女,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邓英华(1970-),女,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外文系讲师,研究方向: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

一、引语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双语转码的活动,它不仅是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还涉及到两种语言中两种文化的沟通。

语言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表达法和习惯用法的差异,可以追溯到更深层次的思维方面的差异。

刘宓庆认为:“思维支配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载体,许多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必须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中去找,思维方式制约着表示概念的词或词组形式以及表达判断的句子和表达推理的句群的结构和排列顺序。

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到最难掌握的亦是用英语进行思维,因而译语或多或少地带有中文腔。

例如:(1)O n M a y Day ,there ar e people mo unt ain peo ple sea in T ian An M en Squar e.(2)O n M ay Day ,there are a g reat many peo ple in T ian A n M en Squar e .(1)句充满了意象性的词汇,反映出汉语语言的思维模式,但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2)句是正确的英语表达。

如何才能再现源语自然的、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语言的使用体现着思维的选择和创造。

翻译的过程,既是语言形式的转换,也是思维的转换。

东方的思维可概述为:直观的、具体的、综合的、整体的、主观的等等;与之相比,西方的思维是分析的、逻辑的、抽象的、个体化的、客观的等等。

了解这些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思维转换,对作出地道的译语十分重要。

二、翻译过程中思维的转换1.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汉式思维是具体、直观的,在语言中尽可能地动用具体的形状、印象和声音来传递思想和信息。

思维中的直观性,决定了汉语是一种表意性的语言,就是以“观物取象”,即取万物之象,加工成为象征意义的符号来反映、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

而英式思维则是抽象的,倾向于使用表达同类事物的整体词语来表达具体事物或现象。

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反映在语言表达方式上,表现为词语概念的虚实转化,即英语常用抽象概念的词语表达一些具体事物和现象,汉语则化抽象为具体。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译为A s y ou so w ,y ou w ill r eap.英译时,无须绞尽脑汁地试图把“瓜”、“豆”搬进英语。

类似的例子还有:看菜吃饭to fit the a ppetit e t o the dishes;十恶不赦g uilty beyo nd fo rg iv eness;九死一生a nar -r ow escape ;不尝黄连苦,怎知蜂蜜甜Who has never tasted bitter kno ws not w hat is sw eet ;活到老,学到老L iv e and lear n 等等。

由于思维差异,英汉语中动词、名词和介词的使用频率不同。

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和介词,因而显得虚、静和抽象;汉语多用动词,所以显得实、动和具体。

英译汉时,必须将原句适当实化,具体化,使其抽象性弱化,以适应汉语的表达方式。

英语中的一些抽象名词或介词,可以通过词类转换、增加词汇说明或置换以实化虚,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

例(1)T he boo k is in the p r ess . 该书即将出版。

例(2)T 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w equipment in the fa cto r y has led to a steady incr ease in pr oduct ion. 该厂引进了新设备,生产稳步增长。

例(3)His mind swept easily over the w hole w or ld in-cluding many land s and ep ochs . 他纵览全球,古今中外,了如指掌。

这里“many lands ”与“many epochs ”表达了抽象的概念,译文通过置换(“many lands ”译为“中外”,“many epochs ”译为“古今”),说明了词语所蕴涵的意义。

例(4)He w ant ed to lear n ,to know ,to teach .(fro m “De Gaulle ”) 他想学习,增长知识,也愿意把知识教给别人。

“to know ,to teach ”表达了抽象的概念,译文通过增加补充词汇形象地表达了这些词语的意义。

反过来,汉译英的时候,应当将有些动词转化为名词或介词,使其抽象化。

・43・例(5)为了作出合理的推断,我们在阅读时不能局限于词的字面意义。

译文:I n o rder to make r easo nable infer ences w e sho uld rea d and think bey ond the print ed w or ds.例(6)一九六四年十月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使世界大为震惊。

 China's first a tomic blast in O cto ber,1964 w as a gr eat shock to the r est of t he w o rld.2.直接思维与理性逻辑思维汉民族在哲学上注重心理时空,对外部事物的反映靠直觉感性的认识,思维上重觉悟而不重形式论证,轻逻辑;西方思维注重的是自然时空,思维上注重形式分析和逻辑推理。

因而英语以形合见长,汉语以意合见长。

汉语句子结构松散,在语法上,汉语更多的是利用“意义支点”和语义因素的链条作为语言组织的重要手段,即汉语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其关联照应手段是隐式的。

英语句子的表现却严密地受逻辑形式支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其关联照应手段是显式的,因而在进行汉译英的翻译实践时,有时很有必要增添译语的衔接连贯手段,变隐性连接为显性连接。

例(7)饮至半酣,瑜携干手,同步出帐外。

 When t he dr inking w as at it s height,Zho u Yu to ok Jiang Ga n's hand and led him out o f the tent.译语采用增添“连接”(表时间的“when”和表添加的“and”)这一衔接手段,使得译文句子结构合理,条理清楚,从而增强了连贯性。

例(8)他们去用餐。

美酒佳肴,使他们顿受感染,言谈间绝无恶意,甚至有友好之情。

 T hey went to dinner.It w as ex cellent,and the wine was g oo d.Its influence pr esently had its effect o n them.T hey talked no t o nly w it ho ut acr i-mony,but even w ith fr iendliness.源语中只有两个“他们”为照应衔接手段,译语除了把他们直译为照应“they,them”之外,还增添了4个照应衔接手段(1个it,2个its,1个they),使得译文语句十分连贯。

汉语中经常有“流水句”,英译时就要运用英语中的从属连词、不定式和分句等语言手段实现并句,使译语符合其自身的表达习惯。

例(9)必须采取措施,改善投资环境,切实制止对企业乱摊派、乱收费的错误做法。

 M ea sur es t o impr ov e invest-ment envir o nment m ust be t aken,and,abov e all,to check impr oper practices,such as shar ing ex tr a ex penses among for eig n and joint enterpr ises and collecting unr easonable fees amo ng them.而一般情况下,英语句子(形合句)译成汉语意合句较符合汉语的说话习惯。

例(10)A s the w eather w as fine,w e decided to climb the mountain. 天气较好,我们决定去爬山。

译文中删去了连词“由于(as)”,更符合汉语规范。

例(11)Can yo u answ er me a question w hich I w ant to ask and w hich is puzzling me? 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懂,想请教你,你能回答吗?译文按照汉语的行文习惯将英语长句拆成几个单句,通顺易懂。

3.整体思维与分散性思维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总是习惯于从整体把握对象,“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论为其最基本的特点。

汉民族的思维是整体综合的,概括的;而西方思维注重细节分析,在对自然社会的思考中往往把一个整体加以分解剖析,英美人的思维是个体的,分散的。

这种思维差异表现在语言上,英汉语对事物的定义不同,从而用词出现不同的倾向。

英语的语词具有明显的重建性,即不重复使用一个语词或一套语言来表达已变化了的事物。

例如,“cat tle”是“牛”的总称,但它不具备汉语“牛”的概括性和累积性,只有靠重建扩展出如“calf”,“cow”,“o x”,“buffalo”等更具体的词。

汉语则是靠累积而不是重建来扩展语词,因而汉语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较灵活的搭配性。

例如,人们可以用“开”字组出一系列的词语耒:开会,开门,开车,开刀,开收音机,开机器等,但若译成英语,这个“开”字要根据搭配选用不同的词:to ho ld a meet ing,t o o pen the doo r,to drive a car,to hav e an o per ation,to turn o n the r adio,to oper ate a machine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