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学导论》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金融学导论》教学大纲

《金融学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金融学导论》是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了解金融系统的整体框架,系统掌握金融中介、金融市场、金融政策环境、金融创新与监管等金融学基础理论和知识。

此外,课程定位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学习还将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该课程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注意针对网络教育的特点,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特别要求学生实践环节,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运用金融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基础要求1.通过现实案例掌握基本金融学理论本课程的学生以在职人员为主,从事行业多为各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营利性组织。

学生们应该通过现实案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金融学理论。

2.熟练掌握各知识点本课程的学习环节包括各章节的预习、学习、复习、测验,通过这些环节,以及综合练习,学生们要熟练掌握各知识点。

3.通过体验式实践教学,提高金融分析能力本课程设置了“央行决策”的模拟实践活动,通过该项活动,学生们要学会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可以提高对金融现实的分析能力。

三、教材《金融学导论》胡海鸥等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四、讲授大纲总学时数:60学时第一篇导论第一章金融环境第二章金融活动的载体-货币第三章金融市场概述第二篇银行体系第四章商业银行第五章中央银行第三篇金融市场第六章货币市场第七章资本市场第八章外汇市场第四篇宏观金融第九章货币供给与需求第十章货币政策第十一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第五篇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第十二章金融创新第十三章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

第一章金融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金融经济学导论

第二节 金融经济学
第三节 金融市场均衡
第四节 金融经济学方法论
2019/11/3
3
第一节 金融概述
1. 金融 2. 决策 3. 原理 4. 功能
2019/11/3
4
第一节 金融概述
1. 金融
(1)概念:经济主体在不确定性环境中,从时间 和风险两个维度上进行资源配置决策的行为。
2019/11/3
21
第一节 金融概述 3Βιβλιοθήκη 原理(3)风险收益权衡:
风险和收益可以相互替代,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高风险意味着高收益。
存款和股票,5%-50%-500%-5000% (杀头)
2019/11/3
22
第一节 金融概述
4. 功能
默顿和博迪(93),巴塞尔委员会(95)。 (1) Robert C. Merton,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Financial Management, Vol. 24, No. 2, Silver Anniversary Commemoration (Summer, 1995), pp. 23-41.
李金华、中纪委806专案组披露: 累计骗贷74.21亿,银行和财政资金 损失超20亿。涉及党政机关、金融 机构、企业及社会人员233人,其中 厅级干部7人、处级干部13人。 归还境外贷款,弥补炒股亏损。
“南海的第二财政局”。
2019/11/3
15
华光板材案例
“审计模型”揪出“狐狸尾巴”
2019/11/3
27
第二节 金融经济学

金融经济学-教学大纲

金融经济学-教学大纲

金融经济学-教学大纲《金融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50023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 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3适用对象:金融学(数据与计量分析)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微观经济学,投资学一、教学目标金融经济学旨在用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来分析金融问题。

作为金融研究的入门,它主要侧重于提出金融所涉及的基本经济问题、建立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理论框架、基本概念和一般原理以及在此框架下应用相关原理解决各个基本问题所建立的简单理论模型。

金融经济学是应用微观经济学的思想分析金融决策问题,通过均衡分析和(无)套利分析进行金融资产定价,实现了金融学的公理化。

因此,它属于金融学框架体系中的基础课程,亦是金融各专业的重要课程。

修读对象为已掌握线性代数、概率论等数学基础知识和经济学、金融学等经济理论知识的三、四年级学生。

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下: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金融经济学概念,能够利用微观经济学的思想对金融市场进行分析,深刻理解金融决策优化;2、掌握均衡定价和(无)套利定价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对资产定价的思想有较为清晰系统的认识;3、掌握一定的以金融量化技术处理金融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为进一步学习、研究现代金融理论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本课程主要介绍现代金融学的理论基础。

然后作为进一步的延伸和应用,分为资本市场和公司金融两个方面。

主要内容是各经济主体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下,通过资本市场,对资源进行跨期最优配置的问题,利用均衡分析和(无)套利原理实现资产定价。

首先介绍金融经济学的基本含义、要素和所用原理等,其中细讲金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框架,加深学生对金融经济学的理解;其次介绍Arrow-Debreu证券市场,(无)套利原理和资产定价模型,如何在完全市场中进行期权定价;如何理解偏好、期望效用函数和风险厌恶;在此基础上介绍最优投资组合,随机占优,组合分离,完全市场和不完全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与资产定价以及在均值-方差偏好下的投资组合选择,详细介绍了CAPM和APT模型;最后介绍金融市场中的公司财务问题,其中包含生产活动的Arrow-Debreu经济的基本含义,经济建模及均衡的求解分析,MM定理,市场效率问题。

金融经济学导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金融经济学导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第一章 金融经济学的研究主题
1
附2,现代经济学的BENCHMARK 经济学的五个“不相关性”理论基准
1、阿罗-德布鲁的一般均衡模型。其意味着经济体制 于经济效益不相关。 2、莫迪里亚尼-米勒定理。金融工具同效益不相关。
3、科斯定理是认识产权功能的理论基准。它的第一定 理是:若交易费用为零,产权的最初配置方式同效率无 关。
The tragic hero of financial economics was the unfortunate Louis Bachelier. In his 1900 dissertation
written in Paris, Theorie de la Spéculation (and in his
40
三、金融经济学研究主题 ——定性
是微观金融的基础理论,或者说是 金融学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基础,它最 直接关注的是金融资产,研究经济主 体(个人与公司)在不确定性条件下 的金融决策行为及其结果。
41
三、金融经济学研究主题 ——主要内容
内容包括平行的两个分支资本市场理论与公司 金融 从狭义上看,主要讲授金融市场均衡及金融资 产定价机制,以此对金融市场上金融资产的创 立和交易以及交易主体的最佳决策提供依据。 从广义上看,除前述内容外,它还包括以数 理金融和金融市场的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高级 资本市场理论和高级公司财务理论。
机制的建立
4
第一节 金融、金融系统、金融商 品现金流特性分析
金融与金融系统 对已学“金融学”的回顾 金融产品的特殊性及现金流特性
5
一、金融与金融系统
金融: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如何进行资源的时 间配置 (不确定的环境中,资源跨期配置的 市场解决最优方案) 。涉及资金性资源时间 配置决策问题。 金融系统:

金融经济学》之导论

金融经济学》之导论

二、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因此,作为两种决策的结果:经济中需要一个将当期 储蓄通过经济行为主体的投资决策来和未来的商品消费相 联系的,在当期可以进行交易的,对未来时期的消费商 品具有要求权的要求权证市场,这就是证券市场,要求权 证就是证券。因此,证券市场是对未来消费需求派生的结 果。 (2)金融资产
三、金融经济学的历史演进
(一)20世纪50年代以前:金融经济学的启蒙时期 Crammer(1728)、Bernoulli (1738)对不
确定性下的行为决策研究 Bachelier(1900)对股票价格随即过程的研究 Fisher(1930)的分离定理 Keynes(1936)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Von Neumann-Morgenstern (1944)期望
对未来消费品需求具有要求权的要求权证。可分为: 货币资产和金融资产,两者的区别在于,证券的收益中 是否包含风险补偿或风险溢价。
二、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无风险资产:货币证券以及由货币证券构成的资产组合 风险资产:其价值在未来面临不确性风险的资产 经济主体投资决策的主要问题:在当期储蓄财富(初期 禀赋)中决定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
二、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三大基础理论体系 (1)个体的投资决策及资产组合理论: 证券组合理论 (2)公司融资决策理论:MM定理 (3)资本市场理论:EMH
二、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资本市场均衡机制及定价法则 (1)均衡机制:竞争均衡机制和无套利均衡机制 (2)定价法则(机制): ①均衡定价法则: 在给定交换经济、初始财富、经济主体的偏好和财富 约束下的期望效用最大、市场完全竞争等条件下,当每个 投资者预期效用最大化、没有动力通过买卖证券增加自己 的效用时,市场达到均衡,此时的证券价格是均衡价格。 均衡定价的经典模型:CAPM

金融经济学教学大纲

金融经济学教学大纲

金融经济学教学大纲《金融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的与任务:金融经济学是关于金融市场的经济学,主要研究金融市场的均衡条件下金融资产的定价问题。

微观经济学解决了一般商品市场均衡的存在性和惟一性问题,而金融经济学则解决了具有不确定性特性的金融市场均衡的存在性和惟一性。

所以,金融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的范畴,是金融学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在金融学科体系层次中具有经济学教学层次中微观经济学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理解金融市场存在的意义,掌握确定现金流和不确定现金流的金融资产的利率决定理论,也就是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等现代金融理论。

二、教学内容:包括导言、第1至7章。

导言:1、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金融资产的定价公式2、金融经济学课程结构第一章:资本市场、消费和投资金融市场存在的意义。

(1.1~1.2)1)两时期(现在和将来)纯交换经济分析框架:现在的货币与未来的货币的交换(生产投资、证券投融资) 2)经济行为主体的效用最大化下的消费策略问题第二章:固定收入证券和利率的期限结构给未来现金流确定的证券(即国债)定价。

1、国债的价格,到期收益率,名义年化利率 2、现货利率与远期利率现货利率曲线3、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无偏期望、易变性偏好、市场分割第3~7章,给未来现金流不确定的证券定价第三章:不确定下的选择理论 3.1~3.61、不确定条件下的偏好关系与期望效用函数期望效用表达定理及阿莱悖论2、个体风险厌恶与效用函数的形式第四章:均值――方差分析均值―方差分析框架的由来。

(4.1~4.4) 1、一些基本定义1)证券的收益向量、证券收益矩阵、证券回报率矩阵 2)证券组合的收益、证券组合的价格、证券组合的回报率3)证券及证券组合的期望回报率、回报率的方差 2、二次效用函数或金融资产回报率服从正态分布下的经济行为主体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决定因素3、均值-标准差平面上证券组合的可行集和证券组合前沿4、风险厌恶者的最优投资组合的集合――有效集第五章:资产均衡定价理论推导出单个证券由其风险决定的期望回报率,即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金融经济学导论教学课件(全)

金融经济学导论教学课件(全)

工商企业 主要拥有实物资产
主 要 拥 有银 金行 融 资 产
金融市场 交易金融资产的市场,包括 • 货币市场 • 资本市场 • 衍生市场
其他金融中介 主要拥有金融资产
主 要 拥保 有险 金公 融司 资 产
个体(消费者) 既拥有实物资产又拥有金融资产
金融市场的功能
时间和风险是金融决策的两项基本要素 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
评估资产的价值 配置资源
按时间配置 按风险配置
传递和交流信息
按时间配置
按风险配置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企业的市场价值由市场评价,与投资 者个体无关 投资者可以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管 理
第一讲小结
会计的帐面价值和金融的市场价值 时间和风险 复制与套利 资本成本 投资法则 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 股东价值最大化
中国人民大学 金融实验班
第四讲 动态资产定价理论
多期经济 最优消费/投资策略 均衡定价 静态完全性和动态完全性 理性预期均衡的资产定价 套利定价 多期模型的金融经济学基本定理 叉树定价技术 远期与期货
跨期信息结构
• 多期经济体的信息结构
跨期信息结构(续)
• 事件树
跨期信息结构(续)
阿里亚斯悖论
公平赌博与风险厌恶
• 公平赌博
• 风险厌恶
风险厌恶与确定性效用函数的凹性
风险补偿
绝对风险厌恶与相对风险厌恶
• 绝对风险厌恶 • 相对风险厌恶
• HARA
风险厌恶的比较
第二讲小结
偏好、选择的理性基础 以效用表示偏好 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偏好关系与期望效用函
数 理性与非理性:独立性公理 风险厌恶 风险补偿 风险厌恶的比较
的组合
实现期末 任何消 费模式

金融学科导论-教学大纲

金融学科导论-教学大纲

《金融学科导论》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411B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学时:16学分:1适用专业:金融学先修课程:经济学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正式进入专业学习之前对金融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个直观的整体了解,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增强专业学习的信心;通过对金融学科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的介绍,对大学本科阶段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了解,避免学习过程中的盲动性;通过聘请理论、政府和商界人士对金融学学科的现身说法,培养学生热爱金融学专业,激励学生不断努力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本课程主要介绍金融学科的各部分构成和金融学学科人才培养架构,明确金融学科具体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与学习要求。

介绍与四年学习相关的核心课程的学习及培养对金融学的理解,聘请社会成功人士专题讲解学习金融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就业前景。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什么是金融?教学重点、难点:1、金融的广义和狭义含义;2、金融的本职和作用;3、金融的外在表现形式;4、金融行业的总体发展概况和趋势。

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金融的本质和内涵;了解金融行业的总体发展概况和趋势。

复习思考题:1、金融和金融学科的本质和内涵;2、金融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

第二章为什么要学金融?重点和难点:1、金融产业具体的组成和各类子产业的内涵;2、金融产业各子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3、金融学科的未来发展和就业前景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金融产业具体的组成和各类子产业的内涵;了解掌金融产业各子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复习思考题:阐述金融产业的组成和各子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三章金融学科体系重点和难点:1、国内金融学科体系与国外的区别与联系;2、金融学科体系设置的未来方向。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国内金融学科体系设置与国外的区别与联系,以及未来金融学科的发展方向。

《金融经济学》教学大纲(4P)

《金融经济学》教学大纲(4P)

《金融经济学》教学大纲(4P)《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205193课程负责人:课程中文名称:金融经济学课程英文名称:Economics of Financ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学分数:3课程学时数:54授课对象:金融学、金融工程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公司理财、投资学一、教学目的本课程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不确定性条件下资本市场的行为主体跨期资源最优配置的行为决策理论,以及作为资本市场行为主体决策结构的资本资产定价和衍生金融资产定价理论,以此达到能够运用现代金融经济学基础理论分析现实资本市场行为主体投资和融资决策行为的目的。

二、教学要求熟悉不确定性条件下经济主体的投资决策和资产选择理论,掌握期望效用理论、资本组合理论、资产定价理论以及有效市场理论等内容,重点掌握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行为理论、资产组合理论、资产定价理论和有效市场理论等。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内容学时 1.导论:理解金融经济学 3 2期望效用理论 3 3.个体风险态度极其度量 6 4.资产组合理论 3 5.均值-方差偏好下的投资组合选择 6 6.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3 7.套利定价理论 3 8.Arrow-Debreu经济 3 9.套利与资产定价 3 10.期权定价理论及其应用 3 11.完全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与资产价格 3 12.不完全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与资产价格 3 13.完全市场下的公司财务理论 3 14(不完全市场下的公司财务理论 3 15.资本市场理论(一) 3 16.资本市场理论(二) 3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导论1.1 金融与金融系统1.2 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3 金融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演进 1.4 金融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第二章期望效用理论2.1 个体行为决策准则2.2 VNM期望效用函数第三章个体的风险态度极其度量3.1 风险态度3.2 风险厌恶的度量3.3 风险厌恶度度量的性质3.4 几种常用的效用函数3.5 随机占优第四章资产组合理论4.1 两资产模型下的最优资产组合选择4.2 最优资产组合的性质—比较静态分析4.3 多资产模型下的最优资产组合的性质第五章均值-方差偏好下的投资组合选择5.1 均值-方差分析的假设条件5.2 资产收益与风险的度量5.3 两资产模型下的有效组合前沿5.4 加入无风险资产的均值-方差有效组合前沿5.5 有效组合前沿的性质5.6 两基金分离定理第六章资本资产定价模型6.1 无风险借贷及其对投资组合有效集的影响6.2 标准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6.3 特征线模型6.4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扩展第七章套利定价理论7.1 资产收益风险的因子模型7.2 精确因子模型与套利定价理论7.3 极限套利与APT7.4 极限套利与均衡7.5 作为套利结果的APT第八章 Arrow-Debreu经济8.1 Arrow-Debreu证券市场8.2 状态价格8.3 市场的完全化8.4 参与者的优化8.5 市场均衡第九章套利与资产定价9.1 一般市场结构9.2 套利9.3 无套利原理9.4 资产定价基本原理9.5 风险中性定价与鞅第10章期权定价理论及其应用10.1 期权10.2 期权价格的性质与界10.3 美式期权以及提前执行10.4 完全市场中的期权定价10.5 期权与市场完全化第11章完全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与资产定价11.1 完全市场中的均衡11.2 最优配置与风险分担11.3 代表性参与者11.4 加总11.5 基于消费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第12章不完全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与资产定价12.1 消费与证券价格12.2 约束下的最优配置12.3 实质完全市场第13章完全市场下的公司财务理论13.1 存在生产机会的Arrow-Debreu经济13.2 公司的投资决策13.3 融资决策13.4 基本框架外的公司财务第14章不完全市场下的公司财务理论14.1公司融资中的代理成本14.2 信息不对称与公司融资14.3 公司财务的金融契约理论第15章资本市场理论(一)15.1 市场有效性15.2 有效市场的类型15.3 市场有效性检验第16章资本市场理论(二)16.1 资本市场之谜16.2 资本市场之谜的经典理论解释16.3 资本市场之谜的行为金融解释四、教材与参考书教材:王江著《金融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完整word版)金融专业导论怎么写范的文

(完整word版)金融专业导论怎么写范的文

金融专业导论怎么写(范文6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金融专业导论怎么写的资料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金融专业导论怎么写(1)《金融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011D03A 学分:0.5 周学时:2 总学时:9 开课学期:1.1 开课学院:商学院英文名称:Programme Introduction to Finance 适用专业:金融学课程类别:大类平台课课程修读条件:金融学基础课程课程负责人: 周新苗所属基层学术组织:金融系/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所二、课程简介《金融学专业导论》是一门介绍金融学专业的课程,包括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学习科目及其理论知识、就业方向等.该课程的设置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对金融学专业有更全面的认识。

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主要包括银行学、证券学、保险学和信托学四大学术专业领域。

本课程首先介绍金融学的相关概念、学习金融学的目的以及本校的金融专业,使学生对本学科有系统的了解。

然后介绍金融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全面认识金融专业的学习内容.最后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未来四年的金融专业学习有理性的认识和规划。

三、教学目标总目标:本课程是一门专门介绍金融学专业的课程。

该课程的设置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学习科目及其理论知识、就业方向等,使学生对金融学专业有更全面的认识.学完本课程之后,除了对本专业有更系统全面的认识之外,还要使学生了解作为一名专业的金融人士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使学生了解以后四年的学习生涯应该努力的方向。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专业学习科目以及基本理论知识,全面认识金融专业的学习内容;(2)使学生了解本校金融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专业特色以及优势等,明确学习本学科的目的;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其以后四年的金融专业学习有一定的规划,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

金融经济学 教学大纲

金融经济学  教学大纲

金融经济学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60518Z10课程名称:金融经济学/Financal Economics课程类别:专业课程学时/学分:48/3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适用专业:金融学教材、教学参考书:1.王江主编.金融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2.宋逢明主编.金融经济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金融经济学旨在用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来分析金融问题。

本课程是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是金融学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基础。

它着重从金融市场均衡来讨论金融资产的估值与定价,以及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

因此是金融学其他重要领域如金融工程、投资学、公司财务、金融机构管理学等必不可缺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有关金融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在了解金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的基础上,以建立理性金融的行为基础和基本的均衡模型为基础,了解均衡模型框架下的金融资产的套利与定价;投资组合选择理论和基金分离定理以及资产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从而使学生完整地了解金融经济学基本定理,建立对整体金融理论的认识。

能力:从对金融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提高对社会经济和金融发展规律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把握能力;从对均衡模型框架下金融资产的套利与定价以及投资组合选择理论和基金分离定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建立和提高对金融领域投资选择、金融产品开发与定价等问题深层次成因探析和把握的能力。

素质:建立在金融经济学基本理论框架下运用金融经济学基本概念、一般原理分析金融问题的思维模式,具备理解和分析金融决策的基本素质,提高对实际金融问题进行自主判断和运用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无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金融经济学导论第1章讲义(2010)

金融经济学导论第1章讲义(2010)

为什么我们需要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呢?一个金融体系是由一系列的机构和市场所组成,它们允许交换合约和提供服务,其目的是使得经济代理人(economic agents)的收入流和消费流不同步,即让它们缺少相似性。

这一功能有两个维度:时间维度(time dimension)和风险维度(risk dimension)。

金融:时间维度(time dimension)为什么将消费和收入夸时分离是有用的呢?理由1:收入在离散的时间情况下获得(比如一个月),而与此同时按照人们的习惯,消费是连续的(即每天)。

理由2:消费支出决定了生活水平,绝大多数人都发现要逐月逐年的改变他们的生活水平是困难的。

这样就有了对平稳消费流的要求。

平稳消费流的要求具有普遍性,深深的影响着每个人的,因此这一要求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在于为退休而储蓄的需要,即消费小于收入,这样才能使退休后消费流超过收入,即动用储蓄。

对于较短时期的情况,平稳消费流的要求同样需要。

例如,消费和收入的季节性模式:特定的个体(汽车销售员、百货公司销售员)可能会经历由于季节性事件(如绝大多数的新车都是在春季和夏季销售的)所导致的收入波动,而他们不希望这一波动影响到他们的消费。

同样由于营业周期性波动而导致的暂时性失业也会产生这一问题,工人不想因为暂时的失业而失去了可持续的收入时,工人们不希望他们家庭的消费大大下降。

因此,金融中第一个关键的要素就是时间(勤俭创业的企业家)在一个不受时间影响的世界中,将没有资产,没有金融交易(虽然人们使用货币,但货币仅具有交易的功能),也没有金融机构。

持有资产则使得消费流和收入流不同步。

例如农民留着种子、守财奴将金子埋起来或老奶奶将钞票放在床底下,都会使他们的消费和收入不同步,这样做,是为了让他们自己有一个更高水平的福利。

一个完全发达的金融体系应当具备有效完成这一同样功能的性质。

因此金融体系应当提供多功能的、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在贷款规模、贷款时间的选择和贷款到期日以及金融工具的流动性等方面,满足存款人和借款人普遍不同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申报文件之四《金融经济学导论》教学大纲《金融经济学导论》教学大纲项目负责人: 林桂军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经济学导论》课题组二零零五年六月课程名称 《金融经济学导论》 Introduction of Financial Economics林桂军 教 授郭 敏 副教授余 湄 讲 师吴卫星 讲 师办公地点 博学楼908 接待时间 周四下午3:00-4:50任课教师联系电话 64495048 E-MAIL minguo992002@yumei@wxwu@课程性质 金融学院专业基础课学分学时 3学分, 3学时(18周),共54学时授课对象 金融学院本科生及全校各年级本科生先修课程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金融市场:机构与工具 微积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平时作业计成绩。

考试方式期中、期末考试均为闭卷考试。

考试成绩 平时作业占20%,期中占20%,期末占60%,考勤要求教师可根据作业、考勤情况确定是否允许参加考试和扣减成绩。

教学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将实现如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金融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框架,为进一步学习现代金融理论打下基础;2.介绍资本市场的基本理论模型,包括马科维茨投资组合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MM模型、有效市场假说等;3. 从经济学和金融学角度了解金融商品相对于一般实际商品的特殊性,以及金融市场均衡的形成过程,掌握金融市场均衡机制相对于一般商品市场的均衡机制的共性与差异。

4.掌握金融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如金融商品的未来回报的不确定性的刻划方法、处理风险和收益之间关系的定量方法、证券投资组合方法、资本资产定价的原理和无套利均衡方法等。

教学方法 本课程属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为在实证角度上增强学生对理论模型的深入了解,在部分章节安排了上机试验课。

课程简介 参见本课《课程介绍》。

教材 指定参考教材和授课教案结合《金融经济学》毛二万 编著,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

《投资学》威廉.F.夏普等著,赵锡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金融工程原理——无套利均衡分析》宋逢明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金融经济学》 杨云红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年《投资学》ZVI BODIE,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金融市场学》张亦春,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投资组合管理——理论与应用》JAMES L FARREL,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金融经济学》JRGEN EICHBERGER,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证券投资分析》吴晓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第一章 金融经济学的研究主题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金融经济学》的发展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2.对金融市场均衡机制有初步的概念性的认识教学时数 共4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金融、金融系统、金融产品现金流特性分析1.对已学“金融学”的回顾2.金融与金融系统3.金融商品的特殊性及现金流特性第二节 金融商品定量分析的三大原理1.货币的时间价值原理2.风险与收益权衡原理3.价值评估原理4.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三节 金融经济学研究主题1.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金融理论2.20世纪50年代后金融理论的定量化、微观化和金融工程化发展3.什么是金融经济学?第四节 均衡概念解析及金融市场均衡机制的建立1.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简析2.金融经济学研究的金融市场的均衡重点内容 要点是掌握金融商品的现金流特性以及与之相关的金融商品与一般商品的实质性区别,初步了解金融市场的均衡概念。

思考题 1.金融商品的现金流特性是什么?2. 金融商品定量分析三大原理间有什么联系?3. 从金融商品的现金流特性看,金融市场均衡机制可能存在什么样的特殊性?参考资料 《金融经济学》毛二万 编著,前言《投资学》威廉.F.夏普等著,赵锡军等译,译者前言《金融工程原理——无套利均衡分析》宋逢明著,序言《金融学》兹维·博迪, R·C·莫顿 第一章 第二章《金融经济学述评》宋逢明,载《金融研究》2002年11期 第二章 风险、不确定性及个人效用函数分析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风险和不确定性2.领会期望效用函数3.了解投资者的风险态度类型教学时数 共8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风险与不确定性1.证券投资风险的来源和分类2.什么是不确定性3.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差异4.一些常用的投资决策准则第二节 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效用函数——期望效用函数1.二元关系2.效用函数的存在性3.期望效用函数的存在性4.期望效用准则矛盾第三节 风险厌恶、公平赌局、风险喜好1.风险厌恶、公平赌局与风险中性2.个体风险厌恶度量3.风险厌恶型投资者的投资研究4.绝对风险厌恶与相对风险厌恶重点内容 要点是掌握在风险和不确定性条件下投资者消费的效用满足的衡量风险的度量方法和投资者的风险态度思考题 1.什么是公平赌博?举例说明2.什么是风险厌恶者?他们的期望效用函数是凸函数还是凹函数?3.什么是确定性等值?什么是风险升水?参考资料 《金融经济学》毛二万,第一章,第二章《投资学》威廉.F.夏普等著,赵锡军等译,第七章《金融工程原理——无套利均衡分析》宋逢明著,第二章,第三章《金融经济学》JRGEN EICHBERGER,第一章《现代金融理论》蒋殿春,第一章,第二章《投资学》ZVI BODIE,第六章《金融经济学》杨云红,第三章第三章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马科维兹的均值-方差模型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当效用函数是二次函数或者资产回报率服从正态分布是,均值-方差可以完全用于刻画个体的偏好。

2.掌握均值-方差模型描述的构建最优投资组合的技术路径的规范数理模型3.掌握证券投资组合的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内涵及与市场收益的关系教学时数 共8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马科维兹投资组合理论的假设和主要内容1.马科维兹投资组合理论的假设条件2.马科维兹投资组合理论的主要内容3.二次效用函数和资产的回报率服从正态分布第二节 证券收益与风险的度量——均值、方差与协方差及投资组合的风险分散效应1.价格与回报率2.期望收益率3.方差4.协方差5.相关系数6.证券组合的方差和协方差及风险的分散化第三节 证券投资组合的可行集、有效集与最优投资组合1.行集2.有效集3.有效前沿均值与方差的关系4.最优投资组合的选择5、实验:证券市场投资组合有效前沿的计算第四节 两基金分离定理——投资组合构建的指数策略1.两基金分离定理的含义2.两基金分离定理的金融含义3.投资组合构建的指数策略重点内容 要点是掌握马科维兹投资组合理论的假设条件的合理性及选择最优投资组合的数理方法,及其中蕴涵的多元化投资、风险、收益间关系。

思考题 1.解释有效投资组合的概念2.说明在无风险资产借入和贷出的条件下,有效前沿的形状是如何发生变化的3.两基金分离定理的成立条件是什么。

参考资料 《金融工程原理——无套利均衡分析》宋逢明,第三章《金融经济学》毛二万,第四章《投资学》威廉.F.夏普等著,赵锡军等译,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金融市场学》张亦春,第八章,第九章《证券投资分析》吴晓求,第十二章《金融经济学》杨云红,第四章《投资组合管理——理论与应用》JAMES L FARREL,第二章 《金融经济学》JRGEN EICHBERGER,第二章《投资学》ZVI BODIE,第七章,第八章第四章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金融市场的竞争均衡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马科维兹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关系2.掌握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下的金融市场均衡是一种竞争均衡3.掌握在金融市场均衡时,如何测定证券组合或组合中单个证券的风险以及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教学时数 共10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无风险借贷对投资组合有效集的影响1.无风险资产的定义2.允许无风险贷款下的投资组合3.允许无风险借入下的投资组合4.允许同时进行无风险借贷——无风险借入和贷出对有效集的影响5.加入无风险资产对有效集影响的数学推导第二节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资本市场均衡及均衡时证券风险与收益的关系1.CAPM的基本假设2.资本市场线3.证券市场线4.贝塔系数的含义、作用及CAPM应用第三节 特征线模型1.特征线的含义及表达2.阿尔法系数的含义及应用3.特征线、资本市场线和证券市场线的比较第四节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检验与扩展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证检验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扩展3.CAPM 贡献与不足4.CAPM的发展6、实验:基于中国股票市场数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证检验重点内容 要点是掌握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下的金融市场均衡是一种竞争均衡,及在金融市场均衡时,如何测定证券组合或组合中单个证券的风险以及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思考题 1.解释下列概念:(1)市场风险;(2)总风险;(3)非系统风险;(4)系统风险2.在估计股票贝塔系数时会遇到哪些问题?3.资产定价模型成立的条件与内容。

参考资料 《金融经济学》毛二万,第五章《金融工程原理——无套利均衡分析》宋逢明,第三章《投资学》威廉.F.夏普等著,赵锡军等译,第十章《金融市场学》张亦春,第九章《证券投资分析》吴晓求,第十三章《金融经济学》杨云红,第五章《投资组合管理——理论与应用》JAMES L FARREL,第三章《金融经济学》JRGEN EICHBERGER,第二章《投资学》ZVI BODIE,第九章第五章 单因素模型与多因素模型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因素模型是根据收益生成过程通过回归分析建立的收益和风险关系的资产定价模型2.理解因素模型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关系3.了解因素模型是实践中具有操作性的替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测定风险和收益关系的模型教学时数 共4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单因素模型1、单指数模型的估计2、单指数模型的一般形式1、单指数模型中系统风险与公司特有风险第二节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因素模型1、市场模型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因素模型的关系第三节 多因素模型1、多因素模型的经验基础2、多因素模型3、实验:基于中国股票市场数据的多因素模型的实证检验重点内容要点是掌握因素模型的生成性质及实际运用思考题 1、因素模型中的两个根本性的假设是什么?2、在所包括的因素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因数可能是实际GDP的增长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和石油价格。

对每一因素,举出一个产业对该因素具有高度敏感性的例子3、因素模型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关系是什么?参考资料 《金融经济学》毛二万,第七章《金融工程原理——无套利均衡分析》宋逢明,第四章《投资学》威廉.F.夏普等著,赵锡军等译,第十一章《投资学》ZVI BODIE,第十章《公司财务》STEPHEN A ROSS,第十一章《证券投资分析》吴晓求,第十三章《金融经济学》杨云红,第六章《投资组合管理——理论与应用》JAMES L FARREL,第三章,第四章 第六章 套利定价模型与资本市场的无套利均衡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金融市场均衡的特殊机制——无风险套利均衡机制2、掌握无套利均衡下证券收益与风险的关系3、比较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套利定价理论的联系与区别教学时数 共6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套利定价理论的假设和逻辑起点1、套利定价理论的假设条件分析2、套利理论的模型简历的逻辑起点——因素模型与充分分散风险的投资组合第二节 套利及套利的发生1、具有相同贝塔值的套利2、具有不同贝塔值的套利第三节 套利定价理论的模型1、单因素套利定价模型1、多因素套利定价模型第四节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套利定价理论的比较1、APT假设条件与CAPM模型的区别2、APT与CAPM的联系与区别重点内容 要点是掌握套利定价理论蕴涵的金融市场特殊均衡机制和证券收益与风险的关系思考题 1、为什么投资者希望建立一个套利组合?2、为什么套利的概念是套利定价理论的资产定价原理的核心?2、套利定价理论的假设条件是什么?3、比较套利定价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各自的优点和不足4、确定一个套利组合的三个条件是什么?5、为什么一个很好的分散化的套利组合的方差必然非常小? 参考资料 《金融经济学》毛二万,第七章,第十一章《金融工程原理——无套利均衡分析》宋逢明,第四章《投资学》威廉.F.夏普等著,赵锡军等译,第十二章《投资学》ZVI BODIE,第十一章《公司财务》STEPHEN A ROSS,第十一章《证券投资分析》吴晓求,第十三章《金融经济学》杨云红,第六章《投资组合管理——理论与应用》JAMES L FARREL,第四章第七章 有效市场假说与资本市场的预期均衡教学目的及要求 1、理解有效市场假说蕴涵的金融市场预期均衡概念2、了解有效市场假说与马科维兹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的关系教学时数 共5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渊源与假设条件1、理性预期理论2、有效市场假说的假设条件3、有效市场假说的内容及分析(1)股票价格的随机漫步与有效市场(2)有效市场假说下市场价格的形成第二节 有效市场假说的类型1、有效市场的三种类型2、有效市场的特征第三节 有效市场假说的检验及相关争论1、有效市场假说在证券分析中的应用2、关于有效市场假说的检验3、市场是否始终是有效率的?4、行为金融学的发展5、实验: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检验重点内容要点是掌握有效市场假说内容及与证券市场实际运行的关系思考题 1、有效市场假说的假设条件及内容2、有效市场有哪三类?3、中国的证券市场是否有效?4、解释预期与理性预期的概念参考资料 《金融经济学》毛二万,第五章《金融工程原理——无套利均衡分析》宋逢明,第九章《投资学》威廉.F.夏普等著,赵锡军等译,第四章《投资学》ZVI BODIE,第十二章《证券投资分析》吴晓求,第十二章(第八节)《金融工程原理——无套利均衡分析》宋逢明,第九章《金融学》ZVI BODIE,第七章(第十节,第十一节)《公司财务》STEPHEN A ROSS,第十三章第八章 资本结构理论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资本结构利理论的基本内容2、领会资本结构理论的无套利均衡分析的基本思想与方法教学时数 共3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MM理论的前提条件与假设条件1、MM定理的理想环境2、举例第二节 MM理论的内容——MM1与MM21、围绕MM定理展开的论战以及由此带来的MM定理的发展2、MM1定理的内容3、MM2的内容4、MM3和MM45、MM理论的涵义第三节 MM理论的无套利均衡分析方法1 举例说明MM理论的无套利均衡分析方法2、MM理论的无套利均衡分析总结重点内容要点是掌握资本理论的无套利均衡分析方法思考题 1、无套利均衡的要点是什么?2、MM理论的含义是什么?金融经济学导论第11页 共11页参考资料 《金融经济学》毛二万,第十一章《金融工程原理——无套利均衡分析》宋逢明,第一章《公司财务》STEPHEN A ROSS,第十五章《金融学》兹维·博迪, R·C·莫顿 第十六章《金融市场学》张亦春,第十六章第九章 期权与期权定价教学目的及要求 1、初步领会动态无套利均衡分析,2、掌握期权的价格特征及平价关系,3、了解二叉树模型和B-S 模型教学时数 共6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期权简介1、期权的定义以及一些相关术语2、期权市场的历史第二节 股票期权的价格特征1、影响期权价格的因素2、期权价格的上下限3、期权的平价关系第三节 期权二叉树模型1、 单步二叉树2、 风险中性定价3、 两步二叉树模型第四节 期权定价B-S 模型1、布朗运动2、ITO 定理3、B-S 模型的假设4、B-S 模型的推导5、B-S 模型与无套利定价重点内容 期权的平价关系、二叉树模型,B-S 模型,及风险中性定价思考题 1、 解释为何无套利均衡分析的过程与市场参与者的风险偏好无关2、 举例说明如何利用二叉树模型对期权进行定价3、 解释什么是自融资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