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国隧道发展历程
隧道工程的发展历程及方向
隧道工程的发展历程及方向摘要:本文通过介绍隧道工程的发展历史,阐述了其他专业和社会需求在隧道发展历程中的影响,并对隧道工程的发展方向做了规划。
关键词:隧道工程发展历史新奥法发展方向0 引言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对道路线形要求的不断提高,隧道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同时,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发展城市地下交通十分迫切。
鉴于此,回顾隧道的演进历史和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现状和发展水平,提出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向已势在必行。
1 隧道的发展历史1.1古代的隧道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地下人工建筑物出现在东周初期( 约公元前七百年)。
《左传》中记述了一段很有名的“掘地及泉,隧而相见”的历史故事。
讲述了郑庄公为与母亲相见,掘地出泉的故事。
在其它古代文明地区有很多著名的古隧道, 如公元前2189到2160年前后, 在古巴比论城幼发拉底河下修筑的人行隧道, 是迄今已知的最早用于交通的隧道。
古代最大的隧道建筑可能是那不勒斯与普佐利之间的婆西里勃道路隧道,完成于公元前36年,直到现在还使用着。
为免去衬砌,多数古隧道都是修建在坚硬的岩层中。
在火药出现之前,开挖隧道的主要手段是用锤、钎、锲等原始工具。
后来人们知道利用岩石的物理特性,比如先把岩石烧到灼热状态,然后突然以冷水或醋喷射,使岩石更易于开挖,这便是所谓的“猝火法”。
1.2近现代隧道的发展1866年瑞典人诺贝尔发明黄色炸药达纳马特,为开凿坚硬岩石提供了条件。
1872年,位于瑞士中南部的世界著名隧道之一圣哥达隧道的建设则首次使用了炸药。
1830年左右,铁路的出现与发展促进了隧道工程技术的发展。
1853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在建设8km长的胡萨克隧道时试用了隧道掘进机,但未取得成功。
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很多尝试制造和使用隧道掘进机进行建设,但真正取得成功的却是少之又少。
上个世纪头几十年里,汽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车速逐渐提高。
相应地要求道路采用平直线形,以缩短历程,提高运输效率,道路隧道的数量随之增多。
02-1.2 隧道的发展历程与现状(PPT)
第一章绪论主讲:马丽娜副教授土木工程学院1.隧道修建的发展历程•世界第一座交通隧道是公元前2180~2160年在巴比伦城中幼发拉底河下修筑的人行通道。
•我国古代(公元前8世纪~前3世纪)建造有深达40m以上的铜矿矿井(竖井和斜井)。
第二节隧道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第一章绪论•19世纪20年代蒸汽机的出现以及铁路和炼钢工业的发展,促进了隧道工程的发展。
1826~1830年英国在利物浦硬岩中修建了两座最早的铁路隧道。
•20世纪50年代,人们才总结出各种类型隧道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原理,在土木工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工程领域。
第一章绪论从21世纪初开始,以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崛起为标志,而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地质复杂多样,高速铁路的建设标准和技术标准高,要求线路曲线半径大,在选线设计中会出现大量的隧道工程方案。
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绪论2.隧道设计与计算理论的发展历程隧道设计位置设计支护结构和附属设施设计短隧道、短隧道群↓“早进晚出”、加长隧道↓长大、深埋、大断面、地质复杂隧道无支护、无洞门↓临时木支撑、铸铁支撑、仅排水设施↓喷锚支护、复合式衬砌、装配式等与完善的附属设施第一章绪论支护系统的设计计算理论借助于土木工程的静力计算方法工程实践中逐步提出“松动压力”,压力线理论↓考虑地层弹性抗力、局部变形与共同变形理论↓考虑岩体的“自持”作用、弹塑性、黏弹塑性、数值法发展↓“允许相对位移”判别标准、“极限相对位移”判别、反分析法↓3.世界上最美的十大隧道(1)东京湾隧道,日本(2)波士顿隧道,美国(3)艾森豪隧道,美国1997年, 409号横贯东京湾国有公路,水下的超长收费隧道2006年,城市交通道路改造项目,仅其中一段1/10英里的道路投入已达到150多亿。
1973年,科罗拉多州,海拔优势且处在大陆分水岭上,天气变化第一章绪论(4)SMART隧道新加坡吉隆坡(5)Spiralen隧道挪威德拉门(6)1911隧道德国汉堡易北河2007年,巨大的隧道在雨季会被淹没,变成一个地下排水管道。
公路隧道简介
公路隧道简介汇报人:日期:目录CATALOGUE•隧道概述•公路隧道的基本结构•公路隧道的建设过程•公路隧道的维护与保养•公路隧道的安全问题与对策•公路隧道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01CATALOGUE 隧道概述指修建在地下的通道,通常包括铁路隧道、公路隧道、水底隧道等。
指修建在地下专供汽车通行的通道,通常与道路、桥梁、涵洞等交通工程设施相连。
公路隧道隧道按长度分类分为短隧道、中隧道、长隧道和特长隧道。
其中,短隧道长度小于200米,中隧道长度大于等于200米且小于1000米,长隧道长度大于等于1000米且小于3000米,特长隧道长度大于等于3000米。
按用途分类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等。
其中,交通隧道包括公路隧道、铁路隧道等,水工隧道包括水底隧道、运河隧道等,市政隧道包括排污隧道、排雨隧道等,矿山隧道包括矿井隧道、采石场隧道等。
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当时古希腊人为了连接两个城市,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通道。
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现代的隧道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交通设施之一,尤其是在山区、水域和城市地区。
世界隧道发展史中国的隧道建设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年,当时秦始皇为了打通从咸阳到九原的道路,修建了秦岭大隧道。
现代中国也修建了大量的公路、铁路和城市隧道,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隧道建设市场之一。
中国隧道发展史隧道的发展历程02CATALOGUE公路隧道的基本结构公路隧道的基本结构•公路隧道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03CATALOGUE公路隧道的建设过程环境影响评估对隧道建设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地质、水文、生态等方面的评估。
资金筹措筹措建设资金,包括政府投资、企业投资等。
规划与设计对隧道建设进行规划和设计,包括隧道的位置、长度、宽度、高度、进出口设计等。
前期准备工作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施工图纸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设备准备等。
(完整版)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2010年12月03日12月3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和谐号"CRH380高速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试验运行最高时速达486.1公里。
这是中国铁路创造的世界纪录,更是世界铁路发展史上值得书写的重要章节,因为,高速铁路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宝贵结晶,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有力支撑。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确保了运营持续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提供了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的运输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如今,中国铁路每天开行"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1000多列,发送旅客近百万人。
而且高速铁路开通后,既有铁路通道的货运能力得到了巨大释放,为实现货运增量、丰富货运产品体系、提升货运服务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人在建设和发展高速铁路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营业里程上不断快速扩展,而且锤炼了"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精神,形成了以"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为基本内涵的高速铁路文化体系。
作为带动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铁路不仅大大加快了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进程,而且对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是加快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助推器。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史起点在中国,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与其他行业相比,铁路发展相对滞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十分突出,铁路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贵州的隧道发展历程
贵州隧道发展历程一、基础建设起步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山地省份,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贵州省发展的重要挑战。
隧道的建设在贵州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早期的隧道建设主要是为了解决交通难题,打通山体阻碍,促进地区间交流。
二、技术引进与创新随着隧道建设的不断发展,技术的引进和创新成为了贵州隧道建设的重要方向。
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贵州省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隧道建设技术,成功地建设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隧道工程。
同时,贵州省内的科研机构和企业也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推动了隧道建设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三、交通枢纽的崛起贵州作为连接西南地区与中部、东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其隧道建设对于提高交通效率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贵广高铁、沪昆高铁等重大交通工程的建成通车,贵州的交通枢纽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隧道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四、旅游与文化结合在隧道建设过程中,贵州省注重将旅游和文化元素融入其中。
一些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隧道项目不仅满足了交通需求,同时也成为了展示当地文化的重要窗口。
例如,赤水河红军大桥隧道将红色旅游与交通建设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当地历史和文化的好去处。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贵州的隧道建设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贵州省与国内外的一些知名企业和机构在隧道建设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隧道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此外,贵州省还积极参与国际隧道协会等国际组织的活动,为推动全球隧道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六、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隧道建设中,贵州省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规划、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例如,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优化设计方案等,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七、未来展望与挑战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贵州省的交通需求还将继续增加。
隧道工程中的旅行指南:探访世界各地的著名隧道
隧01道工程的基本概念与历史发 展
隧道工程的基本定义与分类
• 隧道工程是指为了穿越山体、地下或水下的障碍物而建设的通道 • 隧道按照用途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和矿山隧道等 • 隧道按照结构形式分为矩形隧道、圆形隧道和马蹄形隧道等 • 隧道按照施工方法分为开挖法隧道、沉管法隧道和盾构法隧道等
• 盾构机可以在地下挖掘隧道,同 时完成隧道的支护和衬砌工作 • 盾构法隧道具有施工速度快、质 量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城市地铁 和水利工程等
隧道工程的关键技术与创新
隧道工程的关键技术包括地质勘探、设计、施工和运营等方面
• 地质勘探是隧道工程的基础,需要了解地下岩层和地质条件 • 设计阶段需要确定隧道的结构形式、尺寸和施工方法等 • 施工阶段需要采取有效的施工方法,确保隧道的安全和质量 • 运营阶段需要对隧道进行维护和管理,确保隧道的正常运行
美国林肯隧道(Lincoln Tunnel)是世界上最著名 的海底隧道之一,位于纽约市
• 林肯隧道全长2.7公里,连接纽约市 的曼哈顿和布鲁克林 • 隧道于1937年开工,1945年竣工, 采用了沉管法施工 • 林肯隧道的主要功能是连接纽约市的 两岸交通,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
加拿大拱门隧道(Welcome Archway Tunnel)是世界上最著名的
• 隧道工程的难点在于解决地下空间的通风、排水、照明、结构安全等问题 • 通风系统需要设计合理的通风方案,确保隧道内空气质量 • 排水系统需要确保隧道内不积水,防止地下水对隧道结构的侵蚀 • 照明系统需要提供足够的亮度,确保驾驶员在隧道内行驶的安全 • 结构安全是隧道工程的基础,需要采取措施防止隧道结构的变形和裂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隧道工程——绪论
深部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地下工程
我国已探明的煤炭资源总量占世界总量的11.1%, 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仍需保证煤炭的高产稳 产。我国煤炭资源埋深在1000m下的为2.95万亿吨, 占煤炭资源总量的53%。目前,煤矿开采深度以每年 8~12m的速度增加,东部矿井正以每年10~25m的速 度发展,预计未来的20年内,很多煤矿将进入到 1000~1500m的深度。此外,我国部分有色金属矿山 也已进入采深超过1000m的深部开采阶段。深部矿床 资源的开采,必然给地下工程的建设带来一系列问题, 如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冲 击地压、岩爆以及高温、 高压和高孔隙压力等。
我国目前共有城市662个,其中人口在 100万以上的大城市167个,城镇人口近5 亿。城市化水平从1990年的18.96%提高 到1998年底的30.4%,预计到2010年及21 世纪中叶将达到45%和65%,我国的城 市将由现在的600多个增加到1000多个, 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
中国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国,其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化速度目 前位居世界之首,目前平均发展成本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4,因 此,国际上的专家曾预言,21世纪世界上最具影响的事件是美 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市化。 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却出现了一系列的 矛盾和问题,诸如:人口爆炸、破坏性建设、文化摧毁(包括城 市的历史肌理与文化)、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以及越来越严重 的交通问题等。 为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从集约化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战略 以及国防战备需要出发,大城市向地下空间的开拓已成为21世 纪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日益重 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因此,国际上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就 是:“19世纪是桥梁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21世 纪则是地下空间的世纪”,号召人们“往深处想”,把地下空 间当成一种新型的国土资源,并在总体上称之为“地下产 业”(Underground Industry)
上海隧道发展史
上海隧道发展史作为一位历史研究专家,对于上海这座具有丰富历史底蕴的城市,其隧道建设的发展历程自然也是我关注的重要领域。
下面,我将为您梳理上海隧道的发展历程,包括早期的隧道建设情况、现代隧道的发展变化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展望,同时考虑上海城市发展的背景以及隧道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早期隧道建设情况上海的隧道建设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那个时期,上海的城市发展正处于快速扩张阶段,为了满足城市交通的需求,开始尝试建设地下隧道。
其中,黄浦江行人隧道(外滩观光隧道的前身)是中国国内首条过江行人隧道,于1908年建成通车,它极大地改善了黄浦江两岸的交通状况,成为当时上海的一大交通亮点。
二、现代隧道的发展变化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上海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长,隧道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的隧道建设不仅数量大幅增加,而且技术水平和建设质量也有了显著提升。
在这个阶段,打浦路隧道、延安东路隧道、外环隧道、大连路隧道等一系列重要的隧道工程相继建成通车。
这些隧道不仅提高了城市交通的便捷性,也为上海的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中,打浦路隧道是上海乃至全国第一条水底公路隧道,它的建成通车打破了市民过江只能通过轮渡的格局,为上海的城市交通带来了新的变革。
而延安东路隧道的建成则进一步加强了浦东与浦西的联系,推动了浦东新区的快速发展。
此外,外环隧道的通车标志着上海城市外环线全线通车,它为连接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开发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浦东国际机场及市区的外环线画上了圆满“句号”,对于促进上海的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城市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长,上海隧道建设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未来上海的隧道建设将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技术的应用。
例如,可能会采用更加先进的通风系统和照明系统来降低能耗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也可能会探索采用更加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中国最长的铁路隧道]中国在建最长铁路隧道(Word可编辑版)
[中国最长的铁路隧道]中国在建最长铁路隧道(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8月28日,随着彩云1号TBM震撼始发,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正式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下这个中国在建的最长铁路隧道。
中国在建最长铁路隧道大瑞铁路东起大理,西至瑞丽,全长约331公里,设计时速为140公里,是泛亚铁路中缅国际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瑞铁路建成后由大理去往瑞丽,将由现在的六七个小时缩短至三个小时,昆明至瑞丽近700公里的路程可望朝发夕至。
全长34.538公里的高黎贡山隧道是大瑞铁路全线的重点控制性工程,是中国在建的铁路第一长隧,也是亚洲最长的铁路山岭隧道,它是继中国建设者2021年底建成全长32.6公里的青藏铁路新关角隧道后,再次建设30公里以上级的铁路隧道,建成后它的隧道长度将在世界排名第五,不仅刷新中国最长铁路隧道的记录,还将大幅超过中国全部公路隧道,成为中国最长的交通隧道工程、亚洲最长的山岭铁路隧。
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首次采用TBM硬岩掘进机掘进。
与常规的钻爆掘进法相比,TBM具有进度快、方向准和安全保障高等优势,这标志着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建设再提速。
据介绍,此次掘进的彩云1号TBM硬岩掘进机刀盘直径6.39米,机身长235米,总重1100多吨,集掘进、支护、一次成型等功能为一体,每个月能掘进600米左右,效率是常规施工法的5倍。
在施工中,高黎贡山隧道还面临软岩大变形、岩爆、断层破碎带、突水突泥等众多难题,其深764米的竖井、长3870米的斜井将再次刷新我国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施工的历史记录。
高黎贡山隧道是由国内顶级单位设计施工的,建设单位是云桂铁路云南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单位是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单位是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和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是中铁二院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高黎贡山位于喜马拉雅地震带,受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隧道穿越19条断裂带,最大埋深达1155米,几乎涵盖隧道施工所有不良地质和重大风险,堪称隧道建设的地质博物馆。
中国隧道工程的发展历程
中国隧道工程的发展历程一隧道工程的历史中华民族最为勤劳智慧的民族,为隧道工程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石门”隧道建于东汉明帝永平九年(公元66年),位于今陕西省汉中县褒谷口内,是我国最早采用“火烧水浇”开凿的穿山通车隧道。
同为古代四大文明发祥地的古巴比伦,修建了迄今为知最早的交通领域的隧道。
即在公元前2180~2160年左右,古巴比伦人在幼发拉底河下修筑的行人隧道。
此隧道,乃是隧道工程的鼻祖。
然而,古代最大的隧道建筑物,其历史可以继续追溯到公元前36,是那不勒斯与普佐利间的婆西里勃隧道,其伟大之处在于,至今仍可以使用,作为人类古代工程瑰宝的同时,依旧造福着世人。
运河时代,也催生了近代隧道。
长157米、建于1666~1681年的法国兰葵达克隧道,可能也是最早采用火药开凿的隧道。
二中国隧道工程的发展狮球隧道,于1890年修建于宝岛台湾,掀开了中国隧道发展的序幕。
伴随着交通设施的大力发展,中国也迎来了隧道发展的黄金时期:(一)铁路隧道:截止2009年底,我国已经建成铁路隧道总长度超过7000公里。
按照2008年修订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1.6万公里。
伴随着中国铁路规划的实施,中国的铁路隧道发展突飞猛进。
在建的铁路隧道2500多座,总长4600公里。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中国将建设铁路隧道5000座,长度超9000公里。
(二)公路隧道: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75%左右的国土是山地或是重丘,因此,公路的大规模修建必然带起了公路隧道的大发展。
2003年底,我国公路通车里程18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近3万公里。
到2010年,全国公路里程达到约230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约5万公里。
而到了2010年底,我国的公路隧道为7384处,总长为5122公里。
在公路隧道里程增加的同时,中国的公路隧道科技水平也在加快发展中。
如2002年3月施工、2007年1月20日通车的秦岭终南山隧道,总长18.020公里。
【精品文档】隧道设计计算理论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专业知识】隧道设计计算理论的发展历程是什么问:隧道设计计算理论的发展历程是什么?答案:隧道支护结构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确定作用在隧道结构上的荷载以及如何考虑围岩的承载能力。
从这方面讲,隧道支护结构计算理论的发展大概可分为3个阶段:(1)刚性结构阶段:19世纪的地下建筑物大都是以砖石材料砌筑的拱形圬工结构,这类建筑材料的抗拉强度很低,且结构物中存在有较多的接触缝,容易产生断裂。
为了维护结构的稳定,当时的地下结构截面都拟定得很大,结构受力后产生的弹性变形较小,因而最先出现的理论是将地下结构视为刚性结构的压力线理论。
压力线理论认为,地下结构是由一些刚性块组成的拱形结构,所受的主动荷载是地层压力,当地下结构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它是由绝对刚体组成的三铰拱静定体系,铰的位置分别假设在墙底和拱顶,其内力可按静力学原理进行计算。
这种计算理论认为,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是其上覆岩层的重力,没有考虑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
(2)弹性结构阶段:19世纪后期,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材料陆续出现,并用于建造地下结构,使地下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
从这时起,地下结构开始按弹性连续拱形框架用超静定结构力学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是主动的地层压力,并考虑了地层对结构产生的弹性反力的约束作用。
这类压力理论认为,当地下结构埋置深度较大时,作用在结构上的压力不是上覆岩层的重力,而只是围岩坍落体积内松动岩体的重力-松动压力。
对于围岩自身承载能力的认识又分为两个阶段:①假定弹性反力阶段:这种理论假定了弹性反力的形状,以此来计算结构内力。
②弹性地基梁阶段:将隧道边墙视为支承在侧面和基底地层上的双向弹性地基梁,即可计算在主动荷载作用下拱圈和边墙的内力。
(3)连续介质阶段:由于人们认识到地下结构与地层是一个受力整体,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岩体力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用连续介质力学理论计算地下结构内力的方法也逐渐发展起来。
这种计算方法以岩体力学原理为基础,认为坑道开挖后向洞室内变形而释放的围岩压力将由支护结构与围岩组成的地下结构体系共同承受。
浅析隧道爆破施工的发展历程
浅析隧道爆破施工的发展历程摘要:钻孔和爆破技术是目前隧道施工的主要方法,在现在科技发达的情况下,使用钻机等新技术是在隧道施工选择时首先考虑的方法,但是因为钻机设计和遥控的双重影响下,在施工过程中钻机所钻孔的大小不能完全控制,可能出现孔外推角出现过大的现象,特别是在现在新颁布的隧道施工规范中,越来越重视成本控制,因为在隧道施工时,施工工人多数使用的是手持式气动钻机,如果过度开挖,则导致混凝土回填量大,这样就进一步降低建设单位使用钻机的积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将不断推动隧道施工机械化、智能化和信息化,让隧道施工的效率值越来越高。
关键词:隧道,爆破施工,发展Abstract: Drilling and blasting technology is the main method of tunnel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y, the use of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drilling rig is thefirst method to be considered when selecting tunnel construction. However, due to the dual influence of drilling rig design and remote control, the size of the drill hole drilled by the drilling machinecan not be fully controlled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which may lead to excessive hole extrapolation angle, especially in the newly issued tunnel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cost control, because during tunnel construction, most of the construction workers use hand-held pneumatic drills. If over-excavation, it will lead to a large amount of concrete backfill, which will further reduce the enthusiasm of the construction unit to use the drill. 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China will continue to promotethe mechanization, intelligence and informatization of tunnelconstruction, so that the efficiency value of tunnel construction will be higher and higher.Key words: tunnel, blasting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现阶段,在建设隧道项目时,大多数单位都首先会选择爆破施工的方法,因为钻爆法施工起来效率比较高,而且费用较低,对于隧道周围地质情况的要求也不是很高。
简述我国隧道发展历程和展望文献资料
我国隧道发展历程和展望一、引言隧道是交通运输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简述我国隧道发展历程和展望,分析隧道建设的现状和挑战,并展望未来隧道建设的发展方向。
二、我国隧道发展历程1. 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隧道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此时的隧道主要用于水利、矿山和煤矿等行业。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开始兴建大型隧道,如沪宁铁路隧道、京珠高速公路隧道等,标志着我国隧道建设规模的扩大。
2. 近年发展成果•2000年以后,我国隧道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大量隧道的建设为交通运输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
•我国在铁路、公路、城市地铁等领域的隧道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些世界级的隧道工程相继建成,如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和青藏铁路隧道等。
三、我国隧道建设的现状和挑战1. 现状•我国在隧道建设方面已取得重大成就,隧道数量和品质不断提升。
•隧道在我国交通运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隧道技术和设备不断创新,提高了建设效率和施工质量。
2. 挑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需求不断增加,对隧道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部分地区地质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给隧道建设带来了困难和风险。
•隧道养护和管理成本高,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一个重要挑战。
四、未来隧道建设的展望1. 技术创新•未来隧道建设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包括隧道掘进技术、材料技术等方面的突破。
•隧道建设将借助智能化技术,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2. 可持续发展•未来隧道建设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采用低碳、环保的建设方法和材料。
•隧道建设将更加注重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减少生态破坏。
3. 跨世纪大工程•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未来将有更多的大型隧道工程启动,如海底隧道和跨越大江大河的隧道等。
•跨世纪大工程将对我国隧道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克服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多重挑战。
中国铁路隧道发展与展望
中国铁路隧道发展与展望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深入,铁路隧道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中国铁路隧道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不仅数量大幅增加,而且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本文将对中国铁路隧道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分析当前发展趋势,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中国铁路隧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自那时以来,我国铁路隧道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跨越式发展。
截至目前,中国铁路隧道总长度已位居全球首位。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隧道包括穿越秦岭的宝成铁路隧道、穿越大瑶山的湘桂铁路隧道等。
这些隧道的建设不仅极大地缩短了交通距离,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设施。
当前,中国铁路隧道建设正朝着更长、更大断面的方向发展。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建设,对隧道施工的效率、安全和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此,中国铁路隧道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例如,采用新型盾构机进行施工,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对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精确管理。
展望未来,中国铁路隧道将朝着更高质量、更长距离和更大断面的方向发展。
首先,政策层面将进一步鼓励铁路建设,为铁路隧道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其次,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将有更多的跨区域铁路项目上马,为铁路隧道的建设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技术的不断创新将为铁路隧道的建设和运营提供更多可能性。
例如,采用超长距离盾构技术建设跨海隧道,以及通过智能化技术提高隧道运营效率等。
中国铁路隧道在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后,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随着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共同推动,中国铁路隧道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充分把握机遇,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提升铁路隧道的质量和效率,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人民出行的便利。
我们还应该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确保铁路隧道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为中国的绿色交通建设做出贡献。
随着中国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铁路隧道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短到长、从进口到国产化的历程。
我国隧道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隧道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王梦恕【摘要】中国是世界隧道和地下工程最多、发展最快、水文地质及结构形式最复杂的国家,文章论述高速铁路修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铁路规划和发展;隧道及地下工程面临的十大技术领域.【期刊名称】《安徽建筑》【年(卷),期】2015(022)004【总页数】5页(P9-13)【关键词】隧道技术;现状;未来趋势【作者】王梦恕【作者单位】中国工程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51 高速铁路修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面对六大难题。
1.1 人口膨胀全世界人口1850年10亿、1930年20亿(80年增长10亿)、1975年40亿(45年增长20亿)、1999年60亿(24年增长20亿)、2011年70亿(11年增长10亿)。
预计2041年增长到100亿,我国将增长到15亿左右。
1.2 水资源紧缺世界面临水荒。
我国有近2/3缺水,人均水量2200t,世界排名122名左右,名列倒数。
1.3 世界能源紧张煤:消耗量2000年10亿t;2010年34亿t;2011年35亿t;2012年36.5亿t;2013年计划39亿t。
照此速度40年煤资源将耗尽。
石油:进口耗量占总量的55.2%,进口量达到60%,意味着国家经济命脉掌握在别人手中。
天然气:按照目前的供销量,可维持60年。
南海干冰(天然气)储量可供1000年左右使用,但开采相当困难。
原子铀:我国储量很小,主要靠进口。
1.4 土地沙漠化已占国土1/3。
1.5 环境污染非常严重。
1.6 气候变暖青藏高原温度上升0.2°这六大难题直接关系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寿命,中国再过60年,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延续多少年,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大量的物种灭绝,大量的病害随着食物的水源、空气的变坏而增加。
非理智、非科学的发展,没有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去追求第一,最大、最快的破坏环境资源的发展是非常可怕的。
图1 利用太空太阳能发电设想高原隧道内径5m,两条平行隧道长2×700km(其中一条为真空)土木工程大量的占用土地,侵害良田沃土,已到了非常可怕的地步,摊煎饼式的城市扩张,城市间采用双向八车道、十车道高速公路的修建方式,大量油耗的运输已产生了很大的灾难。
中国铁路隧道史
中国铁路隧道史一、隧道的起源与发展1. 世界隧道历史的回顾隧道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具有悠久的历史。
最早的隧道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的古埃及,当时人们利用石器和火焰工具挖掘出了地下通道,用于建设著名的金字塔。
此后,隧道在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中国隧道工程的起步中国的隧道工程起步较晚,直到近代工业革命后才迎来了快速发展。
19世纪末,中国首次在山西省修建了一条短隧道,这标志着中国隧道工程的起步阶段。
随后,随着铁路的兴起,中国的隧道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二、中国铁路隧道建设的里程碑1. 中国第一条铁路隧道的诞生1865年,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动工,它的修建涉及到多个隧道工程。
其中,双峪口隧道作为该条铁路的第一座隧道,成为了中国铁路隧道建设的里程碑之一。
双峪口隧道的建成,为中国后来的隧道工程奠定了基础。
2. 中国铁路隧道建设的高峰期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隧道建设进入了高峰期。
广大的山区和复杂的地形条件对隧道工程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陆续修建了一系列大型隧道,如包头隧道、太行山隧道等。
这些隧道的建成,为中国的交通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3. 中国高铁时代的到来21世纪初,中国的高铁事业迅猛发展。
高速铁路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对于隧道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高铁时代的到来,不仅加速了铁路隧道的修建速度,还推动了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长的高铁线路和最长的铁路隧道。
三、中国铁路隧道建设的挑战与创新1. 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中国地域广阔,地质条件多种多样,随之而来的是隧道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
地质灾害、地下水、断层等问题成为了隧道建设中需要克服的难点。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工程师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和科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2. 技术的创新与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隧道建设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进步。
隧道工程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隧道工程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摘要:隧道工程涉及很多方面,本文从人类的需求、理论的完善、科技的进步等方面对隧道工程发展的历程进行了概述,对隧道工程发生重大变革的事情进行分析,最后对未来隧道在这几个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隧道工程;发展;前景展望0 引言隧道工程涉及到很多学科,包括力学、物理学、系统工程、现代数理科学、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等,这些学科的发展促进了隧道建设。
而隧道建设技术的发展也促使这些学科不断完善。
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的发展,土地资源日益变得紧缺,而人类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隧道位于地下的特点可以有效的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使得隧道成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随着地下空间利用的普遍化,而且隧道可以保证行车安全、缩短车程、避免灾害等优势也促使隧道建设技术发生质的变化。
1 隧道工程发展的状况随着理论、机械、现代技术等发展,隧道的建设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隧道公路的发展状况按时间大致可分为下面三个阶段:1.1 古代发展状况人类很早以前就知道利用自然洞穴作为住处。
当社会发展到能制造挖掘工具时,就出现了人类挖掘的隧道。
在我国最早有文字记录的地下人工建筑物,出现在东周初期(约公元前七百年)。
《左传》中有“……掘地及泉,隧而相见……”的记载。
最早用于交通的隧道为“石门”隧道,位于今陕西省汉中市褒谷口内,建于东汉明帝永平九年(公元66年)。
用作地下通道的还有安徽毫州城内的古地下通道,建于宋末元初(约十三世纪),是我国最早的城市地下通道。
这个时期主要的开挖主要依靠“火焚法”和铁锤钢钎等原始工具,体力劳动和施工难度非常高。
隧道建设还处于经验阶段,一切还是根据建造者的长期经验积累,没有什么理论作为指导。
1.2 近代发展状况岩石力学关于地层压力的研究也在14世纪有所发展。
到20世纪初期,岩石力学已经去的了质的飞跃,形成了“连续介质理论”和“地质力学理论”。
而这些理论已经被用在地下工程中,前一理论在被用来对隧道开挖、围岩与支护共同作用进行数值分析计算。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隧道施工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隧道施工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是隧道施工发展的重要时期,全球进行了大量隧道建设和施工技术的创新。
在此期间,隧道工程领域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和发展,各种新的技术和方法被引进和应用,隧道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这一时期,隧道建设由于其在国家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加大了对隧道建设的投资,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隧道建设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同时,全球各地也陆续涌现了一大批知名的隧道工程项目,标志着隧道施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隧道施工技术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传统的隧道开挖方法逐渐被新的机械化、自动化方法所取代,例如隧道掘进机(TBM)等大型设备被广泛应用于隧道施工工程中,大大提高了隧道开挖的效率和速度。
隧道预应力支护技术、隧道注浆加固技术等新型支护工程技术也相继问世,为隧道施工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此外,隧道施工中的测量、监测技术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确保了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同时,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也是隧道工程设计制定规范和标准的重要时期。
随着隧道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各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隧道施工和设计标准,确保了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在这一时期,隧道施工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随着隧道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隧道长度的增加,隧道施工的环境和地质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隧道施工工程的难度和风险也逐渐增大。
因此,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环保性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各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隧道施工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法规,加强了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各种危险因素的管理和控制。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也是隧道施工技术国际合作的重要时期。
在隧道施工领域,各国和地区之间进行了广泛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了全球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隧道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历程
发布者: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发布时间:2010-3-12 阅读:231次
从1874年我国开始修建第一条上海至吴淞的窄轨铁路起,至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为止的37年中,我国共建成了9100公里的铁路。
在这段时期所修建的10条总长4600公里的铁路干线上,共修建了总长42公里的230余座隧道。
我国在1898~1904年修建了长度为3078米的兴安岭隧道,这是当时亚洲最长的宽轨铁路隧道。
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隧道工程是由我国杰出工程师詹天佑亲自规划和督造的京张铁路八达岭隧道,全长1091米,工期仅用了18个月,于1908年建成。
这也是我国自行修建的第一座越岭铁路隧道。
自1911年10月清王朝覆灭,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38年中,我国共在40余条总长度约7000公里的铁路干线和支线上修建了总长度约100公里的370余座铁路隧道。
其中有当时我国最长的滨绥铁路第二线上长度为3840米的杜草隧道,建于1939~1941年,所穿过的地层为花岗岩,采用上下导坑法施工,混凝土衬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在其后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我国隧道建设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均有显著的技术进步和突破。
起步: 50年代至60年代初,是新中国第一代隧道建设工程。
该阶段采用钻爆法施工,以人工和小型机械凿岩、装载为主,临时支护采用原木支架和扇形支撑。
隧道施工基本无通风,由于技术水平落后,人工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该阶段的主要标志性工程有位于川黔铁路上的凉风垭隧道,该隧道长度4270米,于1959年6月贯通。
该隧道首次采用平行导坑和巷道式通风,为长隧道施工积累了很宝贵的经验。
稳定发展:60年代至80年代初,是新中国第二代隧道建设工程。
该阶段代表性工程有位于京原铁路上的驿马岭隧道,全长7032米,1967年2月开工,1969年10月竣工,也是这一时期修建的最长的隧道。
这一时期施工机具的装备有了较大的改善,普遍采用了带风动支架的凿岩机、风动或电动装载机、混凝土搅拌机、空压机和通风机等。
在成昆铁路的隧道施工中还采用了门架式凿岩台车和槽式运渣列车。
在隧道支护方面,采用了锚杆喷射混凝土技术,这是隧道施工技术的重要里程碑。
由于主动控制了地层环境,较好地解决了施工安全问题。
经过3年国民经济调整,1964年重点加强西南大三线建设,川黔、贵昆、成昆三线全面复工。
这些铁路隧道比例大,开工隧道数量猛增,迎来了隧道建设的大发展。
成昆铁路工程浩大,举世瞩目,全线共有425座隧道,总延长344.7公里,占线路长度的31.6%,其中2公里以上的34座,3公里以上的9座,成为控制工期的关键工程。
沙木拉达隧道全长6379米,线路标高2244.14米,为成昆铁路最长与最高的隧道。
关村坝隧道全长6107米,为成昆铁路第二长隧道,是北段控制铺轨的大门,为集中力量攻坚的重点工程之一,快速施工成为本隧道的主题,施工中创造了多项新纪录。
岩脚寨隧道位于贵昆铁路安顺至六枝间,全长2715米,隧道横穿贵州普定郎岱煤田的大煤山,共穿过7层煤层,厚度最大达8.92米,含三级瓦斯。
这也是我国第一次穿越大量瓦斯的隧道。
该隧道于1965年10月竣工,正式运营后情况良好。
这也为以后瓦斯地层的隧道施工积累了经验。
经过50、60年代实践经验的积累,70年代开始逐步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引进国外的先进机具,而我国形成我国一整套的隧道施工技术。
如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对于长隧道则充分利用辅助坑道等有效措施,并形成了一套对付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措施,进入了隧道施工的主动时代。
技术突破与创新: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第三代隧道建设工程。
作为我国隧道修建史的一个里程碑,衡广铁路复线的大瑶山双线隧道是这一时期最典型的代表,隧道全长14295米,于1987年建成。
这是我国20世纪最长的双线铁路隧道,名列世界第十。
大瑶山隧道实现了大断面施工,并逐渐成为我国长大隧道的修建模式。
该成果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高速发展:进入90年代中期,我国隧道修建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已与世界接轨。
这一时期的标志性工程是位于西康铁路的秦岭隧道,全长18460米。
在该隧道施工中,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技术,即TB技术。
以该隧道技术的发展为代表,证明了我国隧道修建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一位外国隧道专家得知秦岭隧道的贯通后感慨地说:“就隧道修建的技术进步,中国用20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50年甚至100年走完的路程。
”
近十余年来,我国随着高等级公路和高速公路建设的兴起,公路隧道的建设速度也很快。
至今已建成的公路隧道450多座,总长超过120公里。
其中长度在1公里以上的有80座,超过4公里的有4座。
在水工建设方面,已建和在建的水工隧洞超过400条,总长约400公里。
其中二滩水电站的导流洞长1100米、宽23米、高7.5米,是目前我国建造断面最大的水工隧洞。
由于水工隧洞断面通常较小,而且多为圆形,因此采用隧道掘进机修建了多条隧洞。
此外,我国还分别在广州、宁波、香港、台湾等地修建了7座沉管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