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合集下载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偏高的原因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偏高的原因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偏高的原因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偏高的原因1、嗜酸性粒偏高的原因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起源于骨髓内CFU-s经过单向嗜酸性祖细胞(CFU-EO)阶段在有关生成素诱导下逐步分化成熟为嗜酸性粒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中少见仅为0.5-5%嗜酸性粒细胞有微弱的吞噬作用,但基本是无杀菌力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嗜石破天惊生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与释放其活性物质吞噬其释出颗粒并分泌组胺酶发破坏组胺从而起到限制过敏反应的作用。

此外实验症明它还参加与对嚅虫的免疫反应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至少有六大来源:①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而来的组胺(histamine);②由补体而来的C3AC5A、C567其中以C5a最为重要;③从致敏淋巴细胞而来的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④从寄生虫而来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⑤从某些细菌而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⑥从肿瘤细胞而来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以上务因素均可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由于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百分率很低故经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换算而来的绝对值误差较大因此在临床上需在了解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时应采用直接计数法[原理]用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同时破坏红细胞和大部分其它白细胞并将嗜酸性粒细胞着色然后滴入细胞计数盘中计数一定范围内嗜酸性粒细胞数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中类繁多虽想方不同但作用大同小异分为保护嗜酸性粒细胞而破坏其它细胞的物质和着染嗜酸性粒细胞的物质(如溴甲酚紫、伊红、石楠红等)可根据本实验室的条件选择配制[参考值](0.05-0.5)×109/L[临床意义] 2、生理变化在劳动、寒冷、饥锇、精神刺激等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通。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理机制和治疗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理机制和治疗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理机制和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疾病,其特征是全血、骨髓和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显著增加。

这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涉及了多个病理机制,包括因遗传因素导致的过度活跃的造血系统以及异常的免疫反应。

对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治疗,主要侧重于控制原发因素,并且针对相关的临床表现进行处理。

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理机制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某些家族型患者被证实存在单倍体乳头形变基因突变, 另有新近报告发现IL-5GC 基因转座(mEP)可致C/EBPε修正2. 过度活跃造血系统在许多患者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状况与过度活跃的造血系统有关。

异常活跃的骨髓造血细胞会导致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产生,并在全身范围内积聚。

有研究表明,特定的白细胞诱导因子如IL-5和IL-3可能对嗜酸性粒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起到重要作用。

3. 异常免疫反应在部分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中,异常的免疫反应也参与了疾病的形成。

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湿疹等可引发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进而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这些异常免疫反应可能由过敏源特异IgE介导或由Th2细胞介导。

二、治疗方法1. 控制原发因素针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原发因素的控制是治疗该疾病至关重要的一步。

首先需要确认是否存在过敏源,通过避免暴露于过敏原可以减少体内对其的过敏反应。

其次,对于由过敏源特异IgE介导或由Th2细胞介导的异常免疫反应,可以采用药物如抗组胺药、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2. 对相关临床表现进行处理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常伴随着一些临床表现,如哮喘、皮肤病变等。

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表现,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

例如,在哮喘治疗中可以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性皮质类固醇;对于皮肤病变,可选择外用类固醇或局部抗感染药物等。

3. 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每个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发展速度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嗜酸性粒细胞常见原因是

嗜酸性粒细胞常见原因是

嗜酸性粒细胞常见原因是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种白细胞,其胞浆内含有许多嗜酸性的颗粒。

正常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相对较少,通常约占白细胞总数的1-6%。

然而,某些疾病和状况可以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身体暴露在过敏原(如花粉、尘螨、食物等)时,免疫系统会释放一种叫做IgE的抗体,刺激嗜酸性粒细胞释放颗粒中的组胺等物质,从而引发过敏症状。

这种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会显著增加。

2.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炎症引起了气道收缩和高度敏感性,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病人的气道内大量增加。

这些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会进一步导致炎症反应,造成气道狭窄和呼吸困难。

3. 寄生虫感染:某些寄生虫感染也可以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例如,人体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病毒包括蛔虫、钩虫和血吸虫。

当寄生虫侵入人体后,免疫反应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以尝试清除寄生虫。

4. 特定药物反应:一些药物在某些人身上可能引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反应。

这类药物包括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等。

这种情况下,停止使用药物通常可以使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恢复正常。

5. 血液病:某些血液病也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例如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病人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同时伴随其他症状,例如发热、乏力、体重减轻等。

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的增多可能提示某种疾病或炎症的存在,但不能确定具体的诊断。

如果检测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建议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血液病学、过敏测试等,以确定具体原因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只有通过综合评估,才能确定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嗜酸性细胞偏高的相关疾病有哪些

嗜酸性细胞偏高的相关疾病有哪些

嗜酸性细胞偏高的相关疾病有哪些嗜酸性细胞,是我们人体中一种正常的细胞组织,这种细胞组织非常的脆弱,容易受到很多寄生虫的感染,所以,计算信息包天高或者是偏低,都是因为受到了一些寄生虫的感染,是酸性细胞偏高,会导致哮喘,肺炎等多种疾病,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嗜酸性粒细胞偏高的相关疾病都有哪些?(一)寄生虫感染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

单细胞的原虫感染一般不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而多细胞的蠕虫、吸虫感染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其增多的程度与虫体特别是幼虫侵人组织的数量和范围相平行。

在组织内被包裹的或仅限于肠道腔内的感染(蛔虫、绦虫),一般不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但能破坏肠粘膜的寄生虫(钩虫)可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临床上对原因不明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者必须仔细了解其生活环境和饮食史,检查粪便以发现虫卵和幼虫。

但有的寄生虫如旋毛虫、丝虫并不能从粪便中检出,因而,有寄生虫接触可能者、有哮喘发作、移位性肺炎、肝大等坳虫移行征可疑者,必须进行有关的血液和组织学检查,以明确病因。

(二)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药物过敏反应等,均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药物过敏反应可仅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亦可引起间质性肾炎、血清病、胆汁淤积性黄疽、过敏性血管炎和免疫母细胞性淋巴腺病等。

一旦出现药物热和器官受累时应立即停药。

药物引起的间质性肾炎嗜酸性粒细胞不但在血液内增多,而且在尿液中亦可检出。

(三)感染性疾病某些急性细菌和病毒感染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在恢复期大多恢复正常,唯有猩红热恢复期嗜酸性粒细胞仍常增高。

有的真菌(曲菌、球抱子菌)感染和个别的慢性分枝杆菌病者,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以上就是嗜酸性细胞偏高,总会给我们带来的一些疾病,当遇到以上的几种疾病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判断自己,是不是因为嗜酸性细胞偏高而导致该种状况的,由于嗜酸性细胞偏高,而引起的各种疾病,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EC相关的组织损伤的确切机制也未明了,推测是EC 的累积所致。EC通过局部释放有毒物质包括阳离子蛋 白、酶类、活性氧、炎性介质和花生四烯酸衍生因子从而产 生直接的细胞毒性。终末器官的损害程度有个体性,而且 器官损害程度与EC水平常无关联"’。很多病人显示多 个器官和系统受累,最常见受累的脏器是心脏,发生率约 58%;其次是皮肤,约56%;神经系统受累也很常见,约 54%;其他受累的脏器则有肺、脾、肝、眼和胃肠道;心脏受 累是HES死亡的主要原因¨o。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提出根据病人的Ec增多 的程度和临床表现而予阶梯治疗:没有进行性的器官系统 损害的病人并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应随访监测;对那些损 害仅限于皮肤的轻症病人,应对症治疗并应密切随访;生 命器官受累的病人则需要更进一步的治疗”1。长期维持 治疗被推荐为防止终末器官损害发展的更有效的方法。7。。 5.1糖皮质激素
用IFNcc治疗HES可产生临床、生物学、细胞遗传学 的缓解¨。。适用剂量可有较大范围,100—300万U/d,皮 下注射,长期使用,不仅可改善临床症状,也可减少外周血 Ec数,而且效应持久(可达5年)¨1’”o。一名有FIPlLl一 PDGFRA融合基因的病人用IFNcL治疗数年后获得完全缓 解,融合基因消失。1“。目前,IFNoc被认为是对激素不敏 感的HES病人的一个治疗选择。
万方数据
271
进入某些组织,主要是胃肠道。在鼠类中通过转基因的方 法产生过多的IL一5,可导致大量EC产生;IL一5基因的 缺失可导致变应原刺激后在外周血、肺和胃肠道的EC明 显减少。
HES的确切病因尚未知,可能有IL一3、IL一5和/或 GM—CSF失调的因素存在旧’“,这些细胞因子的一种或几 种增多刺激骨髓生成EC从而导致外周血和组织的EC增 多。IL一5对嗜酸或嗜碱细胞谱系的作用有高度的特异 性,IL一3和GM—CSF则尚可作用于其他造血谱系哺1。 有证据表明IL一5是HES和其他EC相关疾病主要牵涉 到的细胞因子∞’7’…。尽管肥大细胞、嗜碱细胞和EC都可 产生IL一5,T淋巴细胞却是IL一5的最主要来源。这些T 淋巴细胞通常为Th2细胞,可使免疫系统易于产生异位 性/过敏性免疫反应,这些反应以IgE和某些IgG亚类的 产生伴以EC活化为特征。有趣的是,IL一5在鼠类和人 类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并不同。在鼠类系统,淋巴细胞表达 IL一5受体,IL一5作为B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因子起作用; 在人类,IL一5受体仅在EC和嗜碱细胞表达。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

CAUES OF EOSINOPHILIA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1 REACTIVE EOSINOPHILIA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 Allergic diseases—asthma, atopic dermatitis特应性皮炎/遗传性过敏性皮炎, allergic rhinitis鼻炎过敏性疾病:哮喘、遗传性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2) Drug reactions—including cytokine infusions药物反应:包括细胞因子浸剂(3) Infection—viral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or fungal(allergicbronchopulmonaryaspergillosis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coccidioidomycosis球孢子菌病)感染:病毒(HIV)、真菌(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球孢子菌病)(4) Parasitic infection—mostly helminthes寄生虫感染:蠕虫最多见2 EOSINOPHILIA ASSOCIATED WITH OTHER DISEASES其它疾病相关性嗜酸细胞增多症(01) Eosinophil-associated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eosinophilic esophagitis,gastroenteritis嗜酸粒细胞相关性胃肠疾病:嗜酸性粒细胞性食道炎和胃肠炎(02) Skin—bullous pemphigoid大疱性类天疱疮, urticaria荨麻疹, eosinophilic cellulitis嗜酸性蜂窝织炎,韦尔综合征, episodicangioedema分成片断的血管性水肿皮肤病:大疱性类天疱疮、荨麻疹、嗜酸性蜂窝织炎、片断性血管性水肿(03) Pulmonary—eosinophilic pneumonia, 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aspergillosis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呼吸道:嗜酸粒细胞性肺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04) Neurologic—eosinophilic meningitis神经系统: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炎(05) Autoimmune—Churg-Strauss syndrome, eosinophilic fasciitis嗜酸[细胞]性筋膜炎自身免疫性疾病:Churg-Strauss综合症、嗜酸粒细胞性筋膜炎(06) Primary immunodeficiency—hyperimmunoglobulin E syndrome高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Omenn’ssyndrome原发性免疫缺陷:高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Omenn氏综合症(07) Post-transplantation status—liver (in association with immunosuppression)脏器移植后状态:肝移植相关性免疫抑制(08) Transplant rejection—lung, kidney, liver移植后排异反应:肺、肾和肝移植(09) Malignancy—Hodgkin’s disease, solid tumors恶性肿瘤:霍奇金病、实体肿瘤(10) Hypoadrenalism—Addison’s disease, adrenal hemorrhage肾上腺功能减退:Addison氏病、肾上腺出血(11) Renal—drug-induced interstitial nephritis, eosinophilic cystitis膀胱炎, dialysis透析肾疾病:药物性间质性肾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膀胱炎、透析3 PRIMARY CLONAL EOSINOPHILIA原发性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 Chronic eosinophilic leukemia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 Acute eosinophilic leukemia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3)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with eosinophili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4)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with eosinophili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5) Myeloblastic disorders with eosinophilia成髓细胞疾病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6)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with eosinophilia骨髓增殖性疾病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7) Systemic mastocytosis with eosinophilia全身性肥大细胞增多症FIP1L1-PDGFRA fusion gene–positive diseaseFIP1L1-PDGFRA融合性基因阳性疾病4 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A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中文注释】1、高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高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HIES)即Job综合征,又称姚皮炎综合征、慢性肉芽肿病变异型、Buckley综合征等。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高有哪些原因【医学养生常识】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高有哪些原因【医学养生常识】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高有哪些原因
文章导读
如果在检查当中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升高的情况,这多因为一些疾病的原因
造成的,导致这种现象的疾病比较多,比如说一些皮肤疾病,比较常见的有湿疹,银屑病
等等,另外一些过敏性的疾病也常会造成这样的现象,比如说有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
管神经性水肿等,另外一些肿瘤疾病,血液疾病,都可能会导致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升高。

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
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
病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

2、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达10%或更多。

某些寄生虫感染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倒置白细胞总数高达数万,90%以上为嗜酸
性粒细胞,为嗜酸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3、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可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轻中度
增高。

4、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嗜
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增高,有的可伴有幼稚嗜酸性粒
细胞增多。

5、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上皮系肿瘤如肺癌等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常见原因

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常见原因

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常见原因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是一种白细胞的亚群,主要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

正常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然而当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升高时,说明机体可能存在某种异常情况或疾病。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原因:1.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过敏反应可以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食物过敏或药物过敏。

当机体对特定的过敏原产生免疫反应时,嗜酸性粒细胞在炎症过程中被激活并释放炎症介质,如组胺和白介素,导致炎症反应和症状的发展。

2. 寄生虫感染:某些寄生虫感染,如蛔虫感染、钩虫感染和丝虫病,也可以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这是由于寄生虫的存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激活嗜酸性粒细胞的释放和聚集。

3. 皮肤疾病:某些皮肤疾病,如蕈状肉芽肿、皮肌炎、晚年性荨麻疹和天疱疮等,也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引起皮肤组织的炎症反应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

4. 药物反应:某些药物使用后也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一些常见的药物包括抗癫痫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抗生素和放射治疗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能直接或间接地激活嗜酸性粒细胞的释放和聚集,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5. 自身免疫疾病: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干燥综合征等,也与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有关。

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涉及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异常反应,刺激嗜酸性粒细胞在炎症过程中的聚集和释放。

6. 感染性疾病:某些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例如,寄生虫感染、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等都可能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的激活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

7. 恶性疾病:在某些恶性疾病,如白血病和霍奇金淋巴瘤等中,由于骨髓异常增殖,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这是由于恶性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异常,导致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的增加。

除了上述原因外,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也可能与其他因素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营养不良等有关。

生理性变化、药物、感染性疾病、肿瘤、风湿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

生理性变化、药物、感染性疾病、肿瘤、风湿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

生理性变化、变态反应性疾病、药物、感染性疾病、肿瘤、风湿性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任何原因引起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 > 0.5×109/L,即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根据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分为以下几种程度:常见原因生理性变化正常人嗜酸性粒细胞白天较低,夜间较高。

上午波动较大,下午比较恒定。

变态反应性疾病可发生轻至中度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花粉症等。

药物引起一些药物反应可导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如抗疟疾药、β- 内酰胺类、环丙沙星、糖肽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抗结核药物、心血管药物、抗惊厥药等。

药物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临床上比较少见且大多不严重,但是临床用药中仍需要注意。

感染性疾病1)寄生虫感染:特别是当其侵犯肠道外组织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更显著。

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寄生虫感染主要有:血吸虫、肺吸虫、肝吸虫、蛲虫蛔虫、钩虫、疟原虫、弓形虫等。

2)有些真菌也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如曲霉菌。

3)逆转录病毒感染有时可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如人类嗜T 细胞病毒HTLV-II 和HTLV-I 感染、HIV 感染。

4)结核,特别是淋巴结干酪样结核也可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肿瘤1)各种恶性肿瘤患者约0.5% 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如支气管肺癌、宫颈癌、胃癌、直肠癌等;2)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霍奇金病也可有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其他淋巴瘤则少见;4)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类癌亦可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风湿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干燥综合征等疾病,可反映疾病的活动度。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正常情况下,体内的糖皮质激素能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时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嗜酸性粒细胞偏高是什么原因

嗜酸性粒细胞偏高是什么原因

嗜酸性粒细胞偏高是什么原因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我们经常会关注到嗜酸性粒细胞这一指标。

当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偏高时,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担忧,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那么,嗜酸性粒细胞偏高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它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在血液中的数量相对较少,但在某些特定的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其数量可能会增加。

过敏反应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偏高的常见原因之一。

当人体接触到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某些食物等,免疫系统会做出反应,释放出一些化学物质,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以对抗过敏原。

这种情况下,除了嗜酸性粒细胞偏高,患者往往还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症状。

寄生虫感染也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偏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常见的寄生虫,如蛔虫、钩虫、绦虫等,在人体寄生时,会刺激免疫系统,促使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加,以帮助清除寄生虫。

如果怀疑是寄生虫感染导致的嗜酸性粒细胞偏高,通常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粪便检查等相关检测来明确诊断。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偏高。

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在这些疾病中,免疫系统异常活跃,可能会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等,也可能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的改变。

当皮肤出现炎症反应时,嗜酸性粒细胞会参与其中,导致其在血液中的含量升高。

血液系统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也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偏高。

这类疾病往往还会伴有其他血液指标的异常以及相应的临床症状。

另外,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胃癌等,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偏高的情况。

药物反应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癫痫药等,可能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不良反应。

除了上述疾病因素外,一些生理情况也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暂时偏高。

比如,在剧烈运动后、怀孕后期等,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这种情况通常是暂时的,且不会伴随其他明显的不适症状。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并发症
不同的病因可引发不同的并发症,如哮喘、荨麻疹、疮疹样皮炎等。
诊断
实验室检查
鉴别诊断
其它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对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进行病因鉴别,应详细、全面地询问病史。如曾到过蠕虫感染流行区旅游则应考虑血吸 虫等寄生虫感染;表现为喘气、鼻炎或湿疹则提示变异性疾病;经常接触宠物狗,则要排除犬弓蛔虫感染;注意 有无肿瘤的症状,体征;注意用药史,以排除药物的过敏反应。由药物引起的嗜酸粒细胞增多,一般会随着停药 而降低,但在某些病例如由于摄入污染的色氨酸引起的嗜酸粒细胞-肌痛综合征,尽管停止了用药,疾病还会持续 存在。异常的嗜酸粒细胞形态学,骨髓或外周血未成熟细胞的增加,或核型的异常都提示嗜酸粒细胞白血病。嗜 酸粒细胞的聚集、浸润限定于特定的器官,是特殊疾病的特性,如嗜酸粒细胞蜂窝织炎(Well综合征),嗜酸粒细 胞肺炎,以及嗜酸粒细胞筋膜炎。嗜酸粒细胞增多同时合并脉管炎、神经系统疾病和哮喘病史,提示ChurgStrauss综合征。在中度到重度嗜酸粒细胞增高的患者,如果找不到明确的病因,同时又有脏器的损害,则应考 虑高嗜酸细胞结合症(HES)。
根据临床表现、症状、体征结合病史、可选择做抗校抗体、抗DNA、抗ENA血清学检查,骨穿组织活检、心 电图、X线、B超、CT、MRI等检查。
治疗及预后
治疗
预后
治疗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若由寄生虫过敏引起,只要去除病因,不需特殊治疗,预后就很好, 若患者有脏器受损,则不管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程度,均应给予降低嗜酸粒细胞计数或阻断嗜酸粒细胞效应的治疗。
3.药物一些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头孢菌素、对氨水杨酸、磺胺、苯妥英钠、氯丙嗪、肝精(肝浸膏)碘 剂、金剂、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可引起中度甚至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临床上可无药物过敏的其他症状。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应,若将皮试液稀释为1:100 000~600 000,其特异鉴别
率接近100%。
②补体结合试验。对早期诊断有价值,阳性率为90%~
100%。
③间接血凝、琼脂扩散、对流免疫电泳、间接免疫荧光
等试验。阳性有诊断价值。
整理ppt
14
3.X线检查
肺部可有浸润、囊肿结节及硬结阴影。 有时发现胸膜粘连增厚、胸水、气胸或水气 胸等征象。多数病例肺内呈混合型阴影,部 分病例X线检查无异常所见,或仅有两肺中、 下纹理增粗。
(1)呼吸道症状:咳嗽和咳痰最为常见。其次胸痛, 常伴胸腔积液 。
(2)腹部症状:腹痛、腹泻比较多见,有时也出现 恶心呕吐。肺吸虫幼虫常侵入肝脏,所以肝肿大、肝功能异 常较为常见 。
(3)神经系统症状:多见于严重感染。成虫寄生于 脑内时可出现癫清、瘫痪等 。
(4)皮下结节或包块:卫氏肺吸虫病可有皮下结节, 多在下腹部至大腿之间的皮下深部
原发性
根据病因分类
继发性
特发性
整理ppt
7
原发性
整理ppt
8
继发性
整理ppt
9
特发性
当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高,而不能找 到其他确定的病因,被称为特发性嗜酸性 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
整理ppt
10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
诊断标准:
1、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大于1.5×109/L,持续达6个月以上;或因嗜酸 性粒细胞增多6个月内死亡。
三、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尚无统一诊断标准,属罕见类白血病, 血象和骨髓象中均可见幼稚嗜酸性粒细胞,并 伴器官浸润。
整理ppt
16
四、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炎
广州管圆线虫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危害及预防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危害及预防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肌痛综 合征危害及预

目录 简介 危害 预防
简介
简介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 Eosinophilia-Myalgia Syndrome, EMS)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综合 征,氨酸(L-tryptophan)所导 致的氨基酸污染,后来证实是 Eosinophilia-Myalgia Syndrome Toxin (EMST)导致的 。
简介
EMST是由一种名为E.coli的细 菌产生的毒素,它与L-色氨酸 相关。
危害
危害
EMS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性肌 肉病变和皮肤病变,可以导致 严重的永久性和残疾性损伤。
EMS可以影响多个器官系统,包 括神经、消化、心血管和肌肉 骨骼系统。严重的情况下,EMS 可导致高血压、肾病和甚至死 亡。
预防
预防
避免摄入已知导致EMS的致病物质 ,例如L-色氨酸污染。 谨慎使用有可能导致EMS的药物, 如双磷酸腺苷酰化酶抑制剂和糖皮 质激素。
预防
在饮食中增加富含必需氨基酸 ,如肉类、鱼类和禽类。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充分的锻炼 ,增加自身免疫力。
预防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检测,及 早发现病变并进行治疗。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分析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分析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eosinophilia)是一种由于体内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异常增多引起的疾病。

它可以是独立的健康问题,也可以是其他潜在疾病的兆症之一。

本文将详细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可能病因,并介绍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部分人群携带有特定基因突变,导致嗜酸性粒细胞生成与功能失调。

例如,HERC2基因突变与家族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

此外,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IL5基因等与嗜酸性粒细胞生长和成熟相关的基因异常,可能会导致该疾病。

二、感染感染也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之一。

各种寄生虫感染、真菌感染和寄生虫蠕虫感染都能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

例如,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以及真菌感染等都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有关。

三、变态反应变态反应也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常见原因之一。

机体对某些特定物质过敏时,免疫系统会释放大量过敏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等,在局部引起血管扩张和渗出。

这些物质激活了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导致其数量异常增多。

例如,食物过敏、药物过敏以及气喘等也可伴随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四、自身免疫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可能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关。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关节炎(RA)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往往存在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现象。

虽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五、其他疾病和药物某些特定疾病和药物使用也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例如,白血病、淋巴瘤以及感染性单核细胞性肝炎等都可以引起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此外,某些药物如抗生素、非甾体消炎药、利福平等也会在一些患者中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副作用。

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个别患者来说,并无需特殊处理或治疗。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基础疾病相关),必要时需要进行针对原发因素的治疗。

以下是一些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1. 对于感染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首先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抗感染治疗,以期消除感染源。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可能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嗜酸性粒细胞的相关知识。

嗜酸性粒细胞,也称为嗜酸细胞,是一种白细胞,主要存在于外周血液和骨髓中。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防御寄生虫感染和调节过敏反应。

当遇到寄生虫感染或过敏刺激时,嗜酸性粒细胞会释放一些生物活性物质,比如组胺和白介素,以帮助机体应对这些刺激。

正常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在血液中很低,百分比通常只占总白细胞的1-3%。

然而,如果发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通常会是一种异常的生理状态,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首先,过敏反应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常见原因之一。

当我们接触到过敏原,如花粉、食物或药物时,免疫系统会产生过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会大量释放组胺等物质,引发炎症反应。

这时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就会上升。

其次,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升高。

一些寄生虫感染,如蠕虫感染,会刺激免疫系统释放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这是机体抵抗寄生虫感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此外,其他疾病和炎症病变也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

例如,哮喘、支气管炎和湿疹等疾病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

一些肿瘤也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加,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最后,请注意,上述原因仅供参考。

如果您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超过正常范围,应及时就诊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医生会根据具体的临床情况和检查结果,对病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判断。

总之,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可能与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炎症病变等情况有关。

了解百分比异常的原因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您或您的亲友有类似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寻求合适的医疗建议和治疗方案。

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高,需要怎么办?什么时候提示严重?

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高,需要怎么办?什么时候提示严重?

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高,需要怎么办?什么时候提示严重?导读有时在血常规报告单,会发现其中一项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有时医生会说不用管,有时会仔细问孩子情况。

如果孩子有些湿疹、哮喘,家长觉得有事,医生会说没事;但有时家长觉得没啥事时,或者孩子伴随其他症状时,医生会进一步做其他检查,让过段时间复查血常规、甚至还会进行CT、胸穿等检查。

那到底什么时候不用处理,什么时候要担心呢?今天咱们说说。

目录1. 嗜酸性粒细胞是什么?有什么用?2. 什么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 什么原因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4. 查血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怎么办?5. 有哪些症状提示有问题,需要哪些检查?6. 没症状,但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要治疗吗?一嗜酸性粒细胞是什么?有什么用?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一种,在骨髓制造,运输到血液和组织中,组织中的数量要远大于血液,主要位于胃肠道黏膜固有层、脾脏、淋巴结等。

嗜酸性粒细胞明确的作用现在还没有搞清楚,但目前认为其在机体免疫中起到不少作用,免疫包括抗感染和过敏,所以该细胞在这两方面起作用。

•在抗感染中,其主要能限制寄生虫的感染,还具有抗菌和抗病毒活性(但大多数细菌和病毒感染和该细胞无关);能释放炎性介质,可促进炎症,也有抑制炎症的效果。

•在过敏中,嗜酸性粒细胞可能限制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减轻过敏反应,也可能有直接参与、导致过敏反应更强的作用;还可能是因为过敏反应而增高、在组织部位导致炎症反应增加。

•哦,还得加一条,因为免疫系统还有消除机体自身隐患的作用,比如消除体内产生的肿瘤细胞,所以嗜酸性粒细胞在肿瘤检测上也可以发挥作用,至于是啥,还没搞清楚。

•嗜酸性粒细胞的主要作用部位是皮肤、呼吸(肺)、消化系统(食管、胃肠道),心脏和神经系统也会受累[1],所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导致症状时,多会累及这些部位。

二什么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正常情况下,在血液里面的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为0 ~ 0.5 ×10^9/L(500/uL),如果大于这个数目,就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常用炎性指标解读
吴安华 医学博士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部 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细胞因子作用
1、抗感染抗肿瘤作用:如INF抗病毒, TNF抗病毒抗肿瘤 2、免疫调节:上调免疫功能作用,如 IL-1,有些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如IL-1O, TNF-β 3、刺激细胞增殖分化如GM-CSF 4、参与和调节炎症 TNF-α
百分率 1~5% 50~70% 0.5~5% 0~1 20~40% 3~8% 1~3%
2020/3/7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吴安华
9
中增高程度取决于感染微 生物的种类、感染灶的范围、感染的严重程 度、患者的反应能力。如感染很局限且轻微 ,白细胞总数仍可正常,但分类检查时可见 分叶核百分率有所增高;中度感染时,白细 胞总数增高大于10×109/L,并伴有轻度核 象左移;严重感染时总数常明显增高,可达 20×109/L以上,且伴有明显核象左移;
无论是升高或降低,要进一步判断是哪种类型 的白细胞发生了异常,不能单纯根据白细胞的 总数下结论
2020/3/7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吴安华
8
细胞类别 杆状核 分叶核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其他
正常比例 0.01~0.05 0.50~0.70 0.005~0.05 0~0.01% 0.20~0.40 0.03~0.08 0.01~0.02
2020/3/7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吴安华
10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在脾破裂或宫外孕输卵管破裂后,白细胞迅速增高,常达 (20~30)×109/L。其增多的细胞主要是中性分叶核粒 细胞。这可能与应激状态、内出血而一过性缺氧等有关; 化学药物如安眠药、敌敌畏等中毒时,常见白细胞数增高 ,甚至可达20×109/L或更高。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 症酸中毒及慢性肾炎尿毒症时,也常见白细胞增多。均以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
2020/3/7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吴安华
4
急性时相蛋白
细胞因子是机体各种细胞分泌的具有调控细 胞分化、调节免疫功能和生理反应并参与病 理反应的小分子蛋白质。也可以说是细胞产 生的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小分子多肽或糖 蛋白。
淋巴因子lymphokine IL-2,IL-3~IL13,TNF-β,INF-γ
单核因子monokine IL-1,IL-8,TNFα,INF-α
2020/3/7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吴安华
5
WBC血白细胞
白细胞计数升高,有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升高可见于剧烈运动、体力劳动、酷
暑和严寒、饱餐或沐浴、情绪紧张、饥饿
发生低血糖、妇女月经期和排卵期、妊娠
末期、分娩等。其产生机制,可能是在各
能升高不明显。另一种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
原因是造血系统疾病,此时白细胞可能增多
至正常人的数倍或数十倍以上,需要进一步
做血涂片、骨髓穿刺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检
查以明确诊断。此外,应用糖皮质激素时也
会见到白细胞计数升高。
2020/3/7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吴安华
7
WBC血白细胞
病毒感染是白细胞计数减少的常见原因,如流 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等;长期 接触放射线、各种理化因素导致的中毒、肿瘤 的化疗和放疗、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 、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 及应用某些药物等都会导致白细胞计数减少。
2020/3/7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吴安华
2
细胞因子分类
1、IL 2、INF 3、TNF 4、CSF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 5、趋化因子 chemokines 6、生长因子 growth factor GF
2020/3/7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吴安华
3
急性时相蛋白
在机体发生组织损伤的急性期, 肝脏合成的一些血浆蛋白显著 增加,这些蛋白质通称为急性 时相蛋白。
白细胞呈长期持续性增多,最常见于粒细胞性白血病,其 次也可见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晚期,此时不但总数常达(10 ~20)×109/L或更多,且可有较明显的核象左移现象, 而呈所谓类白血病反应
2020/3/7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吴安华
11
中性粒细胞减少
某些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疟疾、流感等 可引起白细胞减少;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 碍性贫血时,呈“三系减少”表现;电离辐 射(如X线等)、长期服用氯霉素后,可因 抑制骨髓细胞的有丝分裂而致白细胞减少;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由于 自身免疫性抗核抗体导致白细胞破坏而减少 ;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均可见白细胞减少
2020/3/7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吴安华
12
嗜酸性粒细胞
有吞噬作用和趋化作用,增多反应性增高见于支气管哮 喘、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精神病时均可见血中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肠寄生虫抗原与肠壁内结合IgE的肥大细胞接触时,使 后者脱颗粒而释放组胺,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肿瘤性增高见于淋巴系统恶性疾患、血液病、慢性白血 病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常可高达 10%以上,并可见有幼稚型。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手术后严重组织 损伤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一般临床意义不大。
2020/3/7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吴安华
13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见于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某些 感染:如病毒感染性疾病、细菌性感染(如百日咳)、 结核感染恢复期等。肾移植术后如发生排异反应时,于 排异前期,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即增高。淋巴细胞性白血 病、白血性淋巴肉瘤前者如系慢性型,以白血病性成熟 淋巴细胞为主,如系急性型则以原幼淋巴细胞为主,均 可致白细胞总数增高;后者多以原、幼淋巴细胞为主。 初生婴儿、儿童属生理性增多。
种生理因素刺激时,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
多,导致边缘白细胞进入循环所致。这些
情况下的白细胞升高是暂时性的,去除影
响因素则很快恢复。
2020/3/7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吴安华
6
WBC血白细胞
白细胞计数升高,有生理性和病理性。
病理性升高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尤其是细菌感
染,且感染程度往往与白细胞数量增多成正
比,但老年人反应能力下降,发生感染时可
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长期接触放射线及应用肾上腺皮 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人群。严重化脓性感 染时,由于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加,导致淋巴细胞相对减 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