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小故事讲透了精益生产质量管理

合集下载

关于精益生产的三个小故事

关于精益生产的三个小故事
有一天,负责中间区域生产线的主管跑来跟生产经理说:“我的组员只要一离开岗位去倒茶水,没有10分钟是回不来的!”“为什么?”生产经理问。“因为他们要嘛在哪里等绿灯亮,要嘛就趁机会上个洗手间,反正水要开没那么快!”
这位组长有几天被这种糟糕的生产效率逼急了,就找生产经理。于是生产经理找来大家讨论这个问题。
关于精益生产的三个小故事
最近公司的推动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也是精益管理中最基本的。把细节管住,如果展开说,就是让企业投入的每一分钱、组织的每一个活动、所聘用的每一个员工,在每一个时刻都处于一种受控状态,不发生失控状态。保证处于受控状态,把过程管住,那么这就是精细化管理。而这个精细化管理应该说这个概念,最早应该是德国人提出来的。德国的管理他们就强调通过过程控制,把过程控制住之后来保证很好的结果。这个思路是很了不起的,也是很不错的。那么什么叫精益管理,精益化管理,益是什么?益就是有用、有效。强调的是我投入一定的人、财、物为我企业的发展能不能对应的产生应该有的效果、效益。如果不能产生这样的效果、效益,那就是种浪费。
点评:这是一个很小很简单的改造,但就是精益管理的现实体现。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片面的理解精益管理,比如把精益管理局限于搞5S,又把搞5S局限于保持现场干净整洁;还有人认为搞精益管理是个很复杂、很高深的事情,一定得聘请专业人士制定方案,由高层推动。就拿这个小故事来说,员工喝水常常因为水没烧开,而跑来跑去影响正常生产,小组长对此也是一筹莫展。在会议之初,大家也是没有头绪,但在生产经理启迪之下,大家终于抓住了问题关键点:将水烧开的信号更方便的传递给需要喝水的员工。于是解决的办法立刻就出来了。
点评:这个故事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分析相关要素、调配资源,善于运用手上的力量克服不可控制的环境变化。后来这个方法演变成田口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把产品的稳健性设计到产品和制造过程中,通过控制源头质量来抵御大量的下游生产或顾客使用中的噪声或不可控因素的干扰,这些因素包括环境湿度、材料老化、制造误差、零件间的波动等等,不仅提倡充分利用廉价的元件来设计和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而且使用先进的试验技术来降低设计试验费用,这也正是田口方法对传统思想的革命性改变,为企业减少“质量损失”。

8个小故事讲透质量管理

8个小故事讲透质量管理

8个小故事讲透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公司生产管理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作用众所周知。

然而,在实际生产活动中,质量管理往往难以控制!8个故事希望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

[1]割草的男孩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 ,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启示这个故事反映的ISO的第一个思想,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不断地探询顾客的评价,我们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然后扬长避短,改进自己的工作质量,牢牢的抓住顾客。

这也是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第6条:“持续改进”思想的实际运用的一个例子。

我们每个员工是否也可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做一些持续改进呢?所有的员工都可以做到让顾客满意。

对于营销人员来说,这样是可以得到忠诚度极高的顾客。

对于我们每个员工来说,只有时刻关注我们的“顾客(服务对象)”我们的工作质量才可以不断改进。

这也是沟通的问题, 一个人想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真的好难。

这个故事是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方法呢?做质量的大多数时候都是被动的,只是延续出现问题然后再去解决问题的模式,如果能主动查找问题并解决问题那才是完美的质量管理模式。

这也就显示出了一个质量管理者的精髓所在。

一切都属于那些天天做好准备的人。

不要光想着天上能下钞票雨,那是不可能的,凡事靠脑子去想,用双手去做,把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提前预防,把不良的缺憾扼杀在萌芽状态。

我们要始终坚信“风险是可以防范的,缺陷是可以预防的”![2]降落伞的真实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

精益小故事

精益小故事

精益小故事5- 5S感言
海尔CEO张瑞敏经常对员工讲的一句话是: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 5S管理技术是一门门槛不高的现场管理技术(实际也有技术要求。一个不懂工艺流程,写的文件都逻 辑不清的人,指导生产现场搞5S,最后只能是花架子。这一点,我想很多企业有体会),很容易掌握。 但是5S又是一门最难以坚持的管理技术。很多工厂的5S只停留在非常肤浅的层面,对他们来说,5S只 不过是搞搞标识、画画线,出出看板、扫扫地而已;5S、TPM负责人最后退化为清扫队队长(很多企业的 5S、TPM成员都是一些不能胜任其他工作的人,这样的人当然只能成为清扫队队员。这就像中国大学的图 书馆馆长,大多是一些教不好书、搞不了科研的人。而在美国,只有学问高的人,才有资格做图书馆馆 长)。 5S活动源于日本,在中国企业推广的难题不在于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的差异,而在于中国员工与日本员 工的差异。不少中国员工表面聪明,算计精明,但做起事情来却常常是马虎行事,不认真,不到位。这些 日常工作的小差异造成了整体效果的大差异。 海尔CEO张瑞敏曾一针见血的指出:“如果训练一个日本人,让他每天擦六遍桌子,他一定会这样做, 而一个中国人开始会擦六遍,慢慢觉得五遍、四遍也可以,最后索性不擦了!”
精益小故事4-水开了
我们的车间是长方形的,饮水机放在南北两侧。对于靠近饮水机的同仁来说,当他们需要添加饮水时,就路 程来说是方便多了.但是对于处在中间三分之一区域的同仁来说,往南或往北,距离都是一样的。 同仁们有个很好的习惯,就是;除非饮水机上的绿灯亮了(表示水已经煮开),他们才会去添水,否则就会等 待,直到红灯熄灭。对于南北两处的人员,当他们走到饮水机前,发现红灯还亮着的时候,往往就是再走回头.但 是对中间区域的同仁来说,再走回头路,实在是一段遥远的路程….. 有一天,负责中间区域生产线的主管跑来跟我说: “我的组员只要一离开岗位去倒茶水,没有10分钟是回不 来的!” “为什么?”我问。“因为他们要嘛在哪里等绿灯亮,要嘛就趁机会上个洗手间,反正水要开没那么快!” 这位组长这几天被我们*生产效率*急了…. 我找来大家讨论这个问题. “没有办法!”电工先这样说:”一定要走到饮水机前才能知道水到底开了没有?” “那就在车间中央再装一台饮水机”那位组长这样提议. “不行!”负责安全生产的管理课长首先反对:”那是违反安全规定的.” “水开没开怎么确认?”我问. “………….….” 他们瞪大眼睛地看着我,好像对于我这样不进入情况感到丧气。 “看饮水机上的指示灯是亮红灯还是亮 绿灯啊…”电工这样说。 “什么时候看哪?”我又问。 他们一群人看起来就快要晕倒的样子…. “走近饮水机的时候啊!”电工一付要扑过来揍我一样的表情! “一定要走近饮水机才看得到吗?”我又问. “啊…..”他们张大嘴吧…那表情很难形容,好像是被我搞得快发神经,又好像是有所顿悟的样子….. 后来他们把饮水机那个显示红绿灯的线路延长出来,装上一个大红灯泡,挂在饮水机的上头… 从此,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那个红灯泡,只要它还亮着的,那就表示水还没开哪! 因此,就有很多人连 头也不抬的问他们组长:水开了没? 然后继续工作着……

管理故事-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精益生产方式五篇

管理故事-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精益生产方式五篇

管理故事-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精益生产方式五篇第一篇:管理故事-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精益生产方式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精益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方式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其基本理念被许多欧美发达国家所引用,并经过不断更新、改进,形成了工业革命必备的要素。

如今企业学习和借鉴精益生产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其目标就是以资产为纽带,全面实现企业的精益管理,并结合精益管理全面梳理管理流程,宣传精益工具,培养精益人才,培育精益理念,为企业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必须强调的是:精益管理是从企业长远战略目标出发,通过提升管理水平,使企业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益型管理转变,进而创造企业价值;通过对管理流程进行全面梳理,进而提升企业价值。

在关注企业核心价值的同时,为顾客和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

企业只有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才能在减少浪费、提高效率效益和服务质量、实现持续改进等方面,实现精益求精。

要达到这些目标,就要特别关注精益方法、精益人员和精益工具三个方面的实践,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培养精益管理团队,对业务模式和现状流程进行分析、改进,明确未来战略发展目标。

因此,开展精益生产和管理,构建精益企业,需要把握其特点和发展规律。

追求最优化的流程设置,彻底消除浪费现象,对产品质量实行流程管理,明确削减成本的法则,通过减少浪费,加速系统中流程的运行速度,是精益企业的特点。

注重事物和人的本性是精益生产方式成功的根本;以过程为导向,不仅仅关注结果,是精益生产方式成功的重点;从心开始、从我做起,是精益生产方式成功的关键。

精益生产和管理方式强调杜绝八种浪费现象:制造不良品、过度生产、过多库存、多余动作、过度加工、运输、等待、设计中的浪费。

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照检查浪费现象。

如何消除这八种浪费现象?应实行精益生产方式,推行“5S”管理:整理(清除无用物品,腾出空间)、整顿(物品有序分类摆放)、清扫(清扫工作场所脏污)、清洁(持续推行,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素养(将规范变成习惯,从而提升员工的素质)。

质量管理经典小故事

质量管理经典小故事

质量管理经典小故事给予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

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

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

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管理心得: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

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

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

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优美、高贵,墙上的铭牌上写着:“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否能够降低这个水准,因为厂商认为,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接近完美了,没有什么必要再改。

当然美国空军一口回绝,因为品质没有折扣。

后来,军方要求改变了检查品质的方法。

那就是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行中的机身跳下。

这个方法实施后,不良率立刻变成零。

领悟:1提高质量,总是有方法~2许多人做事时常有“差不多”的心态,对于领导或是客户所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会觉得对方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满~认为差不多就行,但就是很多的差不多,产生质量问题。

3或许我们应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想一想:买回的酵母做的馒头里吃出一根头发,什么滋味~,我们也许会说:10万(或10亿)袋酵母里才有一袋里有一根头发,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但是对我们来说是十万分之一,对于吃到头发的消费者来说,是100%。

试想,如果什么事情只有99.9%的成功率,那么每年有20,000次配错药事件;每年15,000婴儿出生时会被抱错;每星期有500宗做错手术事件;每小时有2000封信邮寄错误。

精益管理小故事及感悟

精益管理小故事及感悟

精益管理小故事及感悟管理小故事1:高贵的千里马有个农场主得到了一匹千里马,一时没有发挥它特长的机会,便把它当普通马一样使用、饲养。

长期下去,千里马的特质在逐渐丧失。

终于有一天,农场主发生意外,需要千里马送他到医院的时候,千里马却只会像拉磨的驴一样原地打转了。

为此,农场主因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只好截掉了一条腿,千里马也被他下了汤锅。

对于这件事,农场主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自己对千里马的冷落与关心不够是造成千里马沦落的主要原因,千里马是高贵的,不能像对待普通马那样对待它,于是农场主决定再养一匹千里马以弥补自己的遗憾。

经过长时间的打探、寻找,农场主终于又买到了一匹千里马。

看着千里马高贵、洒脱的样子,农场主开心极了,他下决心要细心饲养、照料它。

首先,农场主请了最好的工匠制作了一副精美的马鞍,上面还镶嵌了宝石,马蹬、马嚼都是最好的黄铜打造的,笼头、缰绳也是最好的牛皮制作的。

看着武装起来的千里马愈发威猛的形象,农场主感到非常满足、自豪。

同时,农场主为千里马修建了豪华的马厩,从远方买来最好的草料。

在农场主的细心照料下,千里马看上去果然更加雄健、威猛了。

农场主舍不得让千里马奔跑,更舍不得骑在它的身上,他要保存千里马的体力,以便关键时刻更好地发挥千里马的优势。

于是,千里马每天呆在豪华的马厩内享受着美味、悠闲的生活。

终于,四年一度的赛马大会要在本地召开,农场主认为这是它的千里马最好的表现机会。

他把马牵出来,细心地为它洗了一个澡,把每一根毛都梳理得顺顺当当,备上精致的马鞍,套上漂亮的笼头。

自己也打扮得干净、利落,装上那个高科技的假肢,牵着千里马向赛场走去。

干净、利落的主人,威猛、洒脱的千里马!他们走到哪里,哪里便发出一阵阵赞叹声,农场主非常得意!比赛就要开始了,农场主爬上马背,驱马走到起跑点,马与他都高傲地昂着头,似乎冠军已经非他莫属了!发令枪响,大家都开始驱马狂奔,可农场主的千里马却怎么也奔跑不起来。

农场主极了,用手里的鞭子使劲地抽打着马屁股。

四则小故事告诉工业工程管理的原则

四则小故事告诉工业工程管理的原则

四则小故事告诉工业工程管理的原则预防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吃惊地问∶“你的名气最大,为何长兄医术最高呢?”扁鹊惭愧地说∶“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

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

而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

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觉得他水平一般,但在医学专家看来他水平最高。

【启示】预防质量事故,要从“小病”做起。

也就是要防患于未然。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对于成功处理已发质量事故的人要进行奖励,同时,更要对预防质量事故的人和行为进行奖励。

质量管理如同医生看病,治标不能忘固本。

许多企业悬挂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标语,而现实中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质量管理误区。

严谨这是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

在当时,降落伞的安全度不够完美,即使经过厂商努力的改善,使得降落伞制造商生产的降落伞的良品率已经达到了99.9%,应该说这个良品率即使现在许多企业也很难达到。

但是美国空军却对此公司说No, 他们要求所交降落伞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于是降落伞制造商的总经理便专程去飞行大队商讨此事,看是否能够降低这个水准?因为厂商认为,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接近完美了,没有什么必要再改。

当然美国空军一口回绝,因为品质没有折扣。

后来,军方要求改变了检查品质的方法。

那就是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行中的机身跳下。

这个方法实施后,不良率立刻变成零。

【启示】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对产品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

”任何产品,只要存在一丝一毫的质量问题,都意味着失败。

质量故事100篇

质量故事100篇

质量故事100篇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本文精选了100个质量故事,旨在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让企业认识到质量管理的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技巧。

一、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生产过程是产品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任何一个细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

以下五个案例讲述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

1.某家电企业生产线上,员工操作不当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

通过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操作技能,问题得到解决。

2.一家食品企业发现生产线上有异物,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消除异物来源,确保产品安全。

3.一家机械制造企业因工艺不合理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

通过技术改进,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4.一家化工企业因生产环境不达标,导致产品质量受到影响。

通过改善生产环境,提升产品质量。

5.某制药企业因设备老化,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通过设备更新,确保产品质量。

二、产品设计阶段的质量把控产品设计阶段的质量把控对于降低后期质量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五个案例讲述了设计阶段的质量问题及优化方案。

1.某汽车企业在设计阶段未充分考虑消费者需求,导致上市后销量不佳。

通过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了解真实需求,优化设计方案。

2.一家电子产品企业因设计缺陷,产品易出现故障。

通过设计优化,提高产品可靠性。

3.一家家具企业因设计不合理,导致产品使用寿命短。

重新设计产品结构,提高产品使用寿命。

4.一家建筑企业因设计失误,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重新审查设计方案,确保工程质量。

5.某服装企业因设计问题,产品尺寸不合适。

加强设计团队与生产、销售团队的沟通,提高产品适销性。

三、供应链管理质量提升供应链管理质量对于企业整体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下五个案例讲述了供应链中的质量挑战与应对策略。

1.某家电企业因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质量不稳定,影响产品质量。

通过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提高原材料质量。

2.一家食品企业发现物流环节存在质量隐患,通过优化物流管理,确保产品安全。

质量月小故事大道理系列

质量月小故事大道理系列

《质量月小故事大道理系列》之名副其实质量月是每年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提高员工对质量意识的重视和相关知识的学习。

在这个月里,许多公司会组织员工参与各种活动,其中就包括讲解质量相关的小故事。

这些小故事虽然字数不多,但却蕴含着许多有关质量管理的道理。

在质量月的氛围下,员工们通过这些小故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质量管理的原则。

故事一:拒绝次品,追求卓越从前,有一个小镇的一家制鞋厂,以生产高质量的鞋子而闻名。

有一天,一个小孩走进制鞋厂打鞋。

这时,一个鞋匠正在严格地检查鞋子的每一个环节。

小孩看着鞋匠的工作,好奇地问:“为什么你这么认真地检查每双鞋子?”鞋匠微笑着回答:“我的孩子,我们的目标是生产出高质量的鞋子,让顾客满意。

只有每双鞋子都经过严格检查,保证没有任何瑕疵,才能真正达到这个目标。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制鞋厂的鞋匠追求卓越的态度。

他们不仅注重产品的外观,还更注重产品的质量和耐用性。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出的道理是: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拒绝次品,追求卓越,为顾客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故事二:质量责任无小事在一个工厂里,一个工人发现自己的工作台上有一个小问题,他没有理会,以为这只是一个细枝末节的小事。

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导致整个生产线出现故障。

工厂的生产计划被迫延期,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公司的经理找到这个工人,责问他为什么没有及时处理这个小问题。

工人低头承认错误,并说:“实在是觉得这个小问题无关紧要,没有想到会引发如此大的影响。

”经理严肃地说:“在我们的工作中,没有所谓的小问题。

每个员工都有责任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质量的稳定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质量责任是每个员工的义务。

即使是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也可能因为被忽视而引发更大的后果。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觉,积极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做到事事亲力亲为,事事精益求精。

故事三:信任是质量管理的基石有一天,一个小男孩去爷爷家玩,他看到爷爷正在修理一辆旧自行车。

质量管理故事大全

质量管理故事大全

质量管理故事大全1.哥仑比亚航天飞机失事2003.2.1 美国“哥仑比亚”航天飞机著陆前发生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全世界为之震惊,美航天负责人为此辞职,美航天事业一度受挫。

事后的调查结果也比较令人惊压,造成此灾难的兄手竟是一块脱落的隔热瓦,“哥仑比亚”航天飞机有2万多块隔热瓦,能抵御3000度高温,避免航天飞机返回大气层时外客被融化。

航天飞机是高科技产品,许多标准是一流的非常严格的,但就一块脱落的隔热瓦,0.5%差错葬送了价值连成的航天飞机,还有无法用价值衡量的宝贵的7条生命。

我国的澳星发射失败只是由于配电器上多了0.15毫米的铝物质,正是这点小小的东西使澳星发射失败。

2.海尔1985年砸冰箱事件1985年海尔生产的第一批冰箱不合格,张瑞敏就坚决把有毛病的76台冰箱拿出来,砸掉了。

通过这件事,使得海尔全员的质量意识大大地提高,在1988年12月就得全国同行业的第一块金牌。

拿到金牌之后,张瑞敏又给他的员工说,我们拿到的是一块全运会的金牌,下一步我们就要拿奥运会金牌。

因此海尔的员工就树立起严格地质量观。

所有的员工都明白,我们要拿奥运会金牌,我们要以质量使得我们的产品走向全球,质量创名牌。

海爾在生産經營中始終向職工反復強調二個基本觀點:用戶是企業的衣食父母。

在生産製造過程中,他們始終堅持“精細化,零缺陷”,讓每個員工都明白“下道工序就是用戶”。

這些思想被職工自覺落實到行動上,每個員工將質量隱患消除在本崗位上,從而創造出了海爾産品的“零缺陷”。

海爾空調從未發生過一起質量事故,産品開箱合格率始終保持在100%。

3.从“扁鹊论医”看质量管理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看质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吃惊地问∶“你的名气最大,为何反长兄医术最高呢?”扁鹊惭愧地说∶“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通常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因此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精益管理小故事及感悟

精益管理小故事及感悟

精益管理小故事及感悟在一个名为“和谐厂”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工人们每天都为着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努力工作。

该企业的经营状况却并不是很乐观,损耗率高、库存积压、生产周期长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这个关键时刻,公司决定引进精益管理方法,通过改变管理模式和员工行为,希望能够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为此,公司邀请了一位精益管理专家王老师,来指导公司的转型升级工作。

王老师首先对公司的生产现场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分析,发现了一系列问题,如生产线过长、工人操作步骤复杂、原材料的使用率低等。

基于这些问题,王老师制定了精益改善计划,并向公司员工进行了培训,希望能够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随着精益管理的不断深入推进,公司逐渐在生产流程、库存管理、员工激励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通过精益改善,公司的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产品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工人们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用更加精细、更加高效的方式来进行生产,他们开始追求“对的产品,在对的时间,以对的方式,对的价格”这一精益理念,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实现了生产成本的降低、产品交付周期的缩短、质量的稳定提升。

企业领导也逐渐意识到精益管理的重要性,他们开始注重员工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的培养,更加注重流程的优化和精益思维的落地。

公司员工也从中受益匪浅,他们深刻领会到了精益管理的核心理念——持续改进。

从而,公司的整体经营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盈利能力水平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激发。

在精益管理的实践中,王老师深有感触地说:“精益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管理工具,更是一种理念和文化,通过持续改进,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公司的成功实践也再次证明了精益管理方法的价值所在,给其他企业和学习精益管理的人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在精益管理的道路上,我们应该不断地深入学习精益知识,积极倡导精益理念,同时也要勇于实践和持续改进。

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真正领会精益的深刻内涵,发现其中的精髓所在,并促使我们不断地超越自我。

四个小故事讲透了精益生产质量管理

四个小故事讲透了精益生产质量管理

四个小故事讲透了精益生产质量管理1、割草的男孩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 ,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启示】这个故事反映了ISO的第一个思想,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不断地探询顾客的评价,我们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然后扬长避短,改进自己的工作质量,牢牢的抓住顾客。

这也是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第6条:“持续改进”思想的实际运用的一个例子。

我们每个员工是否也可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做一些持续改进呢? 所有的员工都可以做到让顾客满意。

对于营销人员来说,这样是可以得到忠诚度极高的顾客。

对于我们每个员工来说,只有时刻关注我们的“顾客(服务对象)”我们的工作质量才可以不断改进。

这也是沟通的问题,一个人想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真的好难。

这个故事是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方法呢?做质量的大多数时候都是被动的,只是延续出现问题然后再去解决问题的模式,如果能主动查找问题并解决问题那才是完美的质量管理模式。

这也就显示出了一个质量管理者的精髓所在。

一切都属于那些天天做好准备的人。

不要光想着天上能下钞票雨,那是不可能的,凡事靠脑子去想,用双手去做,把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提前预防,把不良的缺憾扼杀在萌芽状态。

我们要始终坚信“风险是可以防范的,缺陷是可以预防的”!2 、降落伞的真实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

在当时,降落伞的安全度不够完美,即使经过厂商努力的改善,使得降落伞制造商生产的降落伞的良品率已经达到了99.9%,应该说这个良品率即使现在许多企业也很难达到。

四个小故事讲透了精益生产质量管理

四个小故事讲透了精益生产质量管理

四个小故事讲透了精益生产质量管理1、割草的男孩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 ,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启示】这个故事反映了ISO的第一个思想,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不断地探询顾客的评价,我们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然后扬长避短,改进自己的工作质量,牢牢的抓住顾客。

这也是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第6条:“持续改进”思想的实际运用的一个例子。

我们每个员工是否也可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做一些持续改进呢? 所有的员工都可以做到让顾客满意。

对于营销人员来说,这样是可以得到忠诚度极高的顾客。

对于我们每个员工来说,只有时刻关注我们的“顾客(服务对象)”我们的工作质量才可以不断改进。

这也是沟通的问题,一个人想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真的好难。

这个故事是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方法呢?做质量的大多数时候都是被动的,只是延续出现问题然后再去解决问题的模式,如果能主动查找问题并解决问题那才是完美的质量管理模式。

这也就显示出了一个质量管理者的精髓所在。

一切都属于那些天天做好准备的人。

不要光想着天上能下钞票雨,那是不可能的,凡事靠脑子去想,用双手去做,把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提前预防,把不良的缺憾扼杀在萌芽状态。

我们要始终坚信“风险是可以防范的,缺陷是可以预防的”!2 、降落伞的真实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

在当时,降落伞的安全度不够完美,即使经过厂商努力的改善,使得降落伞制造商生产的降落伞的良品率已经达到了99.9%,应该说这个良品率即使现在许多企业也很难达到。

班组的精益小故事分享

班组的精益小故事分享

班组的精益小故事分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精益思想的应用无处不在。

这里,我想分享一个我们公司班组精益化改革的故事。

班组名称:金燕子班背景:金燕子班是一个生产车间的一线班组,主要负责某品牌汽车零部件的组装与调试。

过去,由于生产流程和管理上的问题,班组经常面临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改革过程:1. 5S改善:首先,我们对班组的工作环境进行了彻底的5S改善。

从整理、整顿、清扫开始,逐渐过渡到清洁和素养,使得工作现场秩序井然,减少浪费,并提高工作效率。

2. 识别问题:利用价值流图,班组成员共同识别出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环节和浪费现象。

大家集思广益,将这些浪费逐一列出,并制定改善措施。

3. 标准化作业:通过制定标准作业指导书,确保每个岗位的作业步骤、顺序和时间都得到明确规定。

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4. 持续改进:鼓励班组成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改善建议。

实施快速改善机制,对于能够带来明显效益的建议给予奖励。

5. 培训与沟通:定期组织精益培训,提升班组成员的精益理念和技能。

同时,加强班组内部的沟通与协作,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

成果:经过半年的努力,金燕子班的业绩取得了显著提升。

生产效率提高了30%,产品不良率下降了20%,员工满意度也大大增加。

更为重要的是,班组成员的精益思维得到了锻炼,他们开始主动寻找并解决问题,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感悟:精益化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班组成员齐心协力、持续改进。

通过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精益思想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以及增强团队凝聚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班组的精益化改革,为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不懈努力。

品质管理小故事

品质管理小故事

品质管理小故事
有一个小男孩买了一块巧克力,但发现里面有一颗小石头。

他很生气,于是找到卖巧克力的店家投诉。

店家很快道歉并给他换了一块巧克力。

但是小男孩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这个小石头掉进了一块巧克力中,那么还有多少块巧克力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呢?于是他决定去找巧克力的制造商反映这一问题。

制造商非常重视这一问题,并决定对生产流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升级。

他们加强了质量控制,增加了检查工序,并开发了一套新的技术来确保每一块巧克力都是高质量的。

由于这种品质保障措施得到了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制造商的销售额开始大幅度增长,他们也获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好评。

这个小男孩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小问题可能引发对整个产业链的检查,从而改善整个行业的质量标准。

通过品质管理,我们可以确保生产出的产品都是高质量的,从而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 1 -。

质量管理经典小故事

质量管理经典小故事

質量管理經典小故事給予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老板,說要離開建筑行業,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說可以。

但是大家后來都看得出來,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軟料,出的是粗活。

房子建好的時候,老板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他。

“這是你的房子,”他說,“我送給你的禮物。

”他震驚得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

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他怎么會這樣呢?現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濫造的房子里!管理心得: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

我們漫不經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積極行動,而是消極應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努力。

等我們驚覺自己的處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

把你當成那個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進去一顆釘,加上去一塊板,或者GAGGAGAGGAFFFFAFAF豎起一面墻,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創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優美、高貴,墻上的銘牌上寫著:“生活是自己創造的。

”否能夠降低這個水準?因為廠商認為,能夠達到這個程度已接近完美了,沒有什么必要再改。

當然美國空軍一口回絕,因為品質沒有折扣。

后來,軍方要求改變了檢查品質的方法。

那就是從廠商前一周交貨的降落傘中,隨機挑出一個,讓廠商負責人裝備上身后,親自從飛行中的機身跳下。

這個方法實施后,不良率立刻變成零。

領悟:1提高質量,總是有方法!2許多人做事時常有“差不多”的心態,對于領導或是客戶所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會覺得對方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滿!認為差不多就行,但就是很多的差不多,產生質量問題。

3或許我們應該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想一想:買回的酵母做的饅頭里吃出一根頭發,什么滋味!?我們也許會說:10萬(或10億)袋酵母里才有一袋里有一根頭發,有什么大驚小怪的。

GAGGAGAGGAFFFFAFAF但是對我們來說是十萬分之一,對于吃到頭發的消費者來說,是100%。

让你认识及理解精益生产的小故事

让你认识及理解精益生产的小故事

让你认识及理解精益生产的小故事【故事1】甲、乙两个大学生在一次考试中,甲得了81分、乙考了78分,从得分情况上看,甲比乙好。

但是,甲每天要用12个小时读书,不参加运动、不参加社交活动,是个标准的书呆子。

而乙不仅参加了学校里的多项运动,还参加了社团活动、辩论比赛,且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只有2个小时,因此从效率看,乙更高一些。

【故事2】一家企业的生产线有很多步骤,A步骤需要5个小时,B步骤需要3个小时,C步骤需要2个小时。

A单位要花5小时,B单位要花3小时,C单位要花2小时,如果这三个单位同时出发,就是一个浪费。

在这家企业中,A单位的5小时叫做核心流程,只要抓住这个核心步骤,让A单位立刻出发,过2个小时候B单位再出发,过3个小时后C单位再出发,最后同时会合。

同时会合比同时出发重要。

【故事3】一次篮球明星乔丹所在的球队和另一个球队比赛,乔丹队得了99分,乔丹一个人就得了51分。

参加比赛的另一个球队,核心球员打得不怎么样,得了20分,但是他的助攻能力强,全队得了100分。

点评:乔丹打得好,是效率高,但球队输了,是效能不高,所以工作中一定要分工。

效能就是不要所有的东西都自己做,这就是精简、效益的观念--不只求快,还要懂得合作。

【故事4】1950年,26岁的田口先生是日本一个企业里的小小助理工程师。

当时,他父亲开办的一个烧砖企业出了问题,泥块用火来烧,由于火均匀,这边烧好了,那边还生,这边烧熟了,那边就烧焦了。

本来要烧1000块砖,只能烧好300块。

他的父亲就请教专家,专家说,你出钱给我,我帮你换一个新的砖窑就可以做得好。

田口先生的父亲没有那么多钱,认为砖块烧的好坏是一个不可控因素,但是田口先生认为有些因素是可以控制的。

他主张砖块做好后,一律晒10天再摆进砖窑,火大的晒上1天摆进去,火正常的晒上10天再摆进去,火比较大的晒上5天就可以摆进去了,这样一试结果烧1000块砖时有800多块是好的。

这其实很简单,就是要调配资源,善于运用手上的力量克服不可控制的环境变化。

14个质量小故事-提醒自我

14个质量小故事-提醒自我

14个质量小故事-提醒自我1. 质量小故事一,质量就是细节。

有一位工匠,他总是把每一件产品都打磨得非常细致,因为他相信质量就隐藏在细节之中。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只有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追求完美,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

2. 质量小故事二,诚实是最好的质量。

有一家公司因为产品质量问题一直饱受诟病,直到他们开始诚实地面对问题,承认错误并努力改进,才逐渐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和透明是确保质量的基础。

3. 质量小故事三,员工参与是质量的保证。

有一家工厂,员工们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提出改进建议并积极执行,使得产品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员工的参与和建议对于提升质量至关重要。

4. 质量小故事四,追求卓越是质量的动力。

有一位企业家,他不满足于市场上已有的产品,不断追求卓越,最终创造出了一流的产品,赢得了市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追求卓越,才能在质量上立于不败之地。

5. 质量小故事五,全员质量意识是关键。

有一家公司,全员都具备了质量意识,每个人都把质量放在首位,使得公司的产品质量一直保持在行业领先地位。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全员质量意识是实现高质量的关键。

6. 质量小故事六,持续改进是质量的保证。

有一家企业,他们始终坚持不断改进产品和流程,不断提升质量水平,最终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持续改进是保持质量竞争力的关键。

7. 质量小故事七,客户满意是衡量质量的标准。

有一家公司,他们始终把客户的满意度放在首位,不断改进产品以满足客户需求,最终赢得了市场。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客户满意度是衡量质量的最终标准。

8. 质量小故事八,学习借鉴是提升质量的途径。

有一家企业,他们善于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从而提升了产品质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借鉴是提升质量的重要途径。

9. 质量小故事九,责任心是保证质量的动力。

有一位工程师,他对每一个产品都充满责任心,不断追求完美,最终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质量意识的几个故事

质量意识的几个故事

一、降落伞的真实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

在当时,降落伞的安全度不够完美,即使经过厂商努力的改善,使得降落伞制造商生产的降落伞的良品率已经达到了99.9%,应该说这个良品率即使现在许多企业也很难达到。

但是美国空军却对此公司说No, 他们要求所交降落伞的良品率必须达到100%。

于是降落伞制造商的总经理便专程去飞行大队商讨此事,看是否能够降低这个水准?因为厂商认为,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接近完美了,没有什么必要再改。

当然美国空军一口回绝,因为品质没有折扣。

后来,军方要求改变了检查品质的方法。

那就是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行中的机身跳下。

这个方法实施后,不良率立刻变成零。

从此故事您得出什么结论?故事体会:1.提高质量,总是有方法!2.许多人做事时常有“差不多”的心态,对于领导或是客户所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会觉得对方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满!认为差不多就行,但就是很多的差不多,产生质量问题。

3.或许我们应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想一想:买回的酵母做的馒头里吃出一根头发,什么滋味!?我们也许会说:10万(或10亿)袋酵母里才有一袋里有一根头发,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但是对我们来说是十万分之一,对于吃到头发的消费者来说,是100%。

试想,如果什么事情只有99.9%的成功率,那么每年有20,000次配错药事件;每年15,000婴儿出生时会被抱错;每星期有500宗做错手术事件;每小时有2000封信邮寄错误。

看了这些数据,我们肯定都希望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在工作中作到100%。

因为我们是生产者,同时我们也是消费者。

更重要的是,我们因此而感到每天的忙碌工作有所意义,而不是庸庸碌碌的只想换一口饭吃。

4.品质没有折扣。

二、扁鹊论医一次周王召见扁鹊说:“寡人得知,当今世上你名气最大,还有谁的医术比你高的?”扁鹊说:“我家世代为医,论医术我大哥第一,二哥第二,我只能排名最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个小故事讲透了精益生产质量管理
1、割草的男孩
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 ,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启示】这个故事反映了ISO的第一个思想,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不断地探询顾客的评价,我们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然后扬长避短,改进自己的工作质量,牢牢的抓住顾客。

这也是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第6条:“持续改进”思想的实际运用的一个例子。

我们每个员工是否也可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做一些持续改进呢? 所有的员工都可以做到让顾客满意。

对于营销人员来说,这样是可以得到忠诚度极高的顾客。

对于我们每个员工来说,只有时刻关注我们的“顾客(服务对象)”我们的工作质量才可以不断改进。

这也是沟通的问题,一个人想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真的好难。

这个故事是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方法呢?
做质量的大多数时候都是被动的,只是延续出现问题然后再去解决问题的模式,如果能主动查找问题并解决问题那才是完美的质量管理模式。

这也就显示出了一个质量管理者的精髓所在。

去做,把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提前预防,把不良的缺憾扼杀在萌芽状态。

我们要始终坚信“风险是可以防范的,缺陷是可以预防的”!
2 、降落伞的真实故事
这是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

在当时,降落伞的安全度不够完美,即使经过厂商努力的改善,使得降落伞制造商生产的降落伞的良品率已经达到了99.9%,应该说这个良品率即使现在许多企业也很难达到。

但是美国空军却对此公司说No,他们要求所交降落伞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于是降落伞制造商的总经理便专程去飞行大队商讨此事,看是否能够降低这个水准?因为厂商认为,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接近完美了,没有什么必要再改。

当然美国空军一口回绝,因为品质没有折扣。

后来,军方要求改变了检查品质的方法。

那就是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行中的机身跳下。

这个方法实施后,不良率立刻变成零。

【启示】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对产品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

”任何产品,只要存在一丝一毫的质量问题,都意味着失败。

许多人做事时常有“差不多”的心态,对于领导或是客户所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会觉得对方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满!
对待产品质量应该保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换位成消费者,如果买回的酵母做的馒头里吃出一根头发,什么滋味?也许我们会认为10万(或10亿)袋酵母里才有一袋里有一根头发无需大惊小怪。

但是对我们来说是十万分之一,对于吃到头发的消费者来说就是100%。

试想,如果什么事情只有99.9%的成功率,那么每年有20,000次配错药事件;每年15,000个婴儿出生时会被抱错;每星期有500宗做错手术事件;每小时有2000封信邮寄错误。

看了这些数据,我们肯定都希望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在工作中作到100%。

因为我们是生产者,同时我们也是消费者。

3、电话亭的故事
中国的留德大学生见德国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就存心捉弄他们一番。

大学生们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标上了“男”“女”的字样,然后躲到暗处,看“死心眼”的德国人到底会怎么样做。

结果他们发现,所有到电话亭打电话的人,都像是看到厕所标志那样,毫无怨言地进入自己该进的那个亭子。

有一段时间,“女亭”闲置,“男亭“那边宁可排队也不往“女亭”这边移动。

我们的大学生惊讶极了,不晓得德国人何以“呆”到这份上。

面对大学生的疑问,德国人平静地耸耸肩说:“规则嘛,还不就是让人来遵守的吗?”
【启示】德国人的刻板可以让我们开心地一连笑上3天,而他们看似有理的解释,也足以让某些一贯无视规则的“国产大能人”笑掉大牙。

但是在开心之余,嘲笑之余,我们漠视规则已经多久了?我们总是聪明地认为,那些甘愿被规则约束的人不仅是“死心眼”,简直是“缺心眼”。

规则是死的可人是活的,活人为什么要被死规则套住呢?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落后人家好多年。

4 、扁鹊论医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吃惊地问∶“你的名气最大,为何长兄医术最高呢?”
扁鹊惭愧地说∶“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

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

而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

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觉得他水平一般,但在医学专家看来他水平最高。

【启示】以上的“病”可以理解为“质量事故”。

能将质量事故在“病”情发作之前就进行消除,才是“善之善者也”。

预防质量事故,要从“小病”做起,也就是要防患于未然。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对于成功处理已发质量事故的人要进行奖励,同时,更要对预防质量事故的人和行为进行奖励。

质量管理如同医生看病,治标不能忘固本。

许多企业悬挂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标语,而现实中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质量管理误区。

造成“重结果轻过程” 现象是因为:结果控制者因为改正了管理错误,得到员工和领导的认可;而默默无闻的过程控制者不容易引起员工和领导的重视。

最终导致管理者对表面文章乐此不疲,而对预防式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敬而远之。

如何提高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的执行力呢?首先,从上到下应当有很强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意识。

其次,每个环节都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标准。

再次,用业绩考核改变公司不利局面。

第四,客户和员工是最好的质量改善者。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论语•阳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