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生态建设规划.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安市生态建设规划
编写总顾问倪发科马成泽编委会主任汤林祥编委会副主任陈鹏张祥安杨光祥王伟王赟编委会委员王翔韩延权王庆和杨炳兴黄应松程德安吴力平刘明忠黄朝香徐应宏涂红松李琴李恩才张作仿黄胜林丁胜奇杨书林查克汪廷华郭希胜杨敬东方厚奇汪东丁玉玲王金良周银平钱霞荣编写组负责人程德安冯克金夏纪敏主要编写人员马永富李修俊黄润刘建国李乃炜刘晓升曹恒涛钱大兴姚长荣胡尘柳传明邓彪闻勇陈久顺协编单位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妇联市政府法制办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建委市农委市计生委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局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环保局市旅游局市统计局皖西学院淠史杭总局市气象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金寨县水利局制图聂焱目录前言 1 第一章总则 2 1.1规划背景 2 1.2生态市的内涵 3 1.3生态市建设的主要任务3 1.4规划目的4 1.5规划编制依据及参考文件 4 1.6规划的范围、时段和重点领域 5 第二章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概况7 2.1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7 2.2自然生态条件7 2.3社会经济发展状况9 2.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11 2.5发展条件分析13 第三章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15 3.1指导思想15 3.2生态市建设的基本原则15
3.3规划目标16 第四章生态功能区划19
4.1生态功能区划19 4.2生态功能分区21 第五章生态经济建设29
5.1生态经济发展思路及产业布局29 5.2生态农业建设规划31 5.3生态林业建设规划37 5.4生态工业建设规划41 5.5生态旅游业建设规划49 第六章生态环境建设56
6.1生态环境系统现状分析56 6.2生态建设规划58 6.3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61 6.4农村环境保护62 6.5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66 6.6工业污染防治69 6.7噪声、电磁辐射和放射性环境管理70 6.8农业面源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70 6.9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70 6.10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71 第七章城乡生态人居环境建设72
7.1六安城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72 7.2生态城镇体系划分80 7.3生态城镇建设80 7.4农村生态家园建设84 第八章生态文化建设86
8.1生态文化背景与现状分析86 8.2生态文化理念与建设目标87 8.3主要建设内容和措施87 第九章生态科技服务体系建设90
9.1现状分析90 9.2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90 9.3 生态技术体系的建立92 9.4生态产品认证机制的建立92 9.5生态科学技术能力建设93 第十章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95 10.1可持续发展能力架构95 10.2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步骤与目标97 10.3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战略措施98 第十章重点工程99 11.1重点工程建设99 11.2投资估算116 11.3效益分析117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体系121 12.1政策
法规体系121 12.2组织与管理体系122 12.3教育培训体系123 12.4资金筹措与投资保障体系124 12.5实施手段与技术体系125 12.6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体系126 附图1、六安市行政区划图2、六安市森林资源现状分布图3、六安市土地利用现状图4、六安市水系分布图5、六安市气候区划图6、六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7、六安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图8、六安市生态功能区划图9、六安市林业发展规划图前言省委、省政府提出坚持用近二十年的时间建成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省区,是我省新世纪初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大举措,是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宏伟工程。
六安市作为人口大市、农业大市、生态屏障,建设生态市是安徽生态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遵照省政府皖政[2004]14号文通知的要求,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六安生态市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规定的程序审议批准后正式颁布实施。
规划以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安徽生态省建设行业实施意见和市县规划编制指导细则为指导,从本市实际出发,重点提出了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及主要措施,勾划了全市可持续发展蓝图,是组织实施全市生态建设纲领性文件,是县区和部门编制生态建设规划
和实施意见的依据。
随着生态市建设的推进,市政府将根据情况的变化发展对规划进行适时调整、补充和完善。
第一章总则1.1规划背景21世纪是人与自然开始走向协调与和谐的世纪,“环境与发展”已成为各国关注的时代主题,健康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
当今环境问题是举世瞩目的热点问题,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成为了各国人民的共识。
这种在共同生存基础上构筑起来的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是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奏。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确立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宏观框架。
接着各行业、各部门均结合自身特点,按照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原则,研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运作方式和系统构建问题。
作为响应,1995年,当时的国家环保局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区进行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经验总结,以省、市、县行政区域为范围开展的生态省(市、县)建设活动在全国陆续展开。
2003年,安徽省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编制了安徽生态省
建设总体规划纲要,提出了生态省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保障措施和近五年的实施计划。
这是指导生态省建设的重要文件,是地区、行业和部门编制生态建设规划与实施意见的依据。
六安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决定开展生态市建设。
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生态市的建设过程是逐步走向生态文明的历史过程,是适应世界“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规律的最佳体现。
生态市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创建活动必将使我市可持续发展步入一个更高、更新的阶段,更有力地促进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这是六安市主动融入国际潮流,加快发展先进生产力,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转变,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后代人发展提供良好基础的根本之举。
六安开展生态市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是发挥资源优势、构筑发展新平台、树立发展新形象的最佳选择;其次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强大动力;第三是加快发展、生态立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第四是落实依法治国的一项举措。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经济活动必须依法办事,通过建设生态市活动,提高人们的法制意识、标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