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论——人类聚居环境学的哲学基础

合集下载

三元论——人类聚居环境学的哲学基础

三元论——人类聚居环境学的哲学基础

三元论——人类聚居环境学的哲学基础刘滨谊摘要:以人类聚居环境规划设计的专业为背景,针对二元论的不足,首次提出三元论的规划设计哲学,从专业范围、价值观念、专业组成、环境感受、规划设计过程、方法技术等方面,论证了三元论作为人类聚居环境学哲学基础的充分性和必要性。

关键字:二元论;三元论;规划设计哲学;人类聚居环境学1 人类聚居环境与世界观、规划设计哲学在以往的教育中,谈及世界观、哲学,我们会想到“社会”、“文化”、“精神”等字眼儿,也知道“存在决定意识”这一真理,但是却很少想到人类聚居环境与我们的世界观、规划设计哲学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我们有过这种尝试[1]:把那些经过哲学抽象了的、高层次的、精神信仰的东西与日常生活世界、与人类聚居环境联系来看,从这些环境现象中得出的结论是:人类聚居环境也影响人类世界观的形成。

例如,我们现代中国人所熟悉的围墙,我们已习惯于处处皆墙的聚居环境,但若来到上海交通大学没有围墙的新校园,则会有另一种感觉。

那种处处是围墙的单位、校园、小区、城市对于形成我们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意识观念、活动行为不能说没有作用。

假如有朝一日,所有的围墙都不复存在,我们的观念肯定会有大的转变。

这方面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我们目前所处、所需规划的聚居环境对于人类的感觉,对于每个人的世界观的形成起着作用。

反之,人类聚居环境学、聚居环境的规划设计也直接受到了我们的世界观、聚居环境观的左右。

其实,我们制作的规划设计文本说明都与世界观、哲学有关,任何一项实际工程的规划设计的目标、原则都体现着我们的世界观和规划设计哲学。

2 二元论的聚居环境观考察中国古代的聚居环境,很容易将之分成山、水两部分。

由这种二元的环境现象导致了二元论的聚居环境观。

即,对于生存环境的看法是非山即水。

山本身亦是如此,非阴面即阳面。

“我们都是山里人”这话意味深长,中国的山水聚居环境,对于我们中国人两分法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根深蒂固、潜移默化、不为察觉的重要影响。

第四章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础

第四章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础

二、自然价值的争议
(二)内在价值之争 从自然界满足人类和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
要来看,环境伦理学倾向于把自然价值分为外 在价值(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 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都比较赞同: 自然界具有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工具价 值(外在价值)。在这一点上几乎没有什么分 歧。但对于是否有“内在价值”却有争议。
一、自然价值概述
(一)自然价值的提出 1、“自然”的历程 (2)希腊自然画面的这种混沌经中世纪宗教的“洗
礼”,近代科学的“去魅”,逐渐清晰化和机械化。 自然界以及被科学所研究的世界呈现为一个“自然物 的集合”,它不再是事物内在的固有的本性以及使之 成其然的根源。它既没有理智也没有生命,犹如一架 硕大无朋的机器:一架被在它之外的理智设计好放在 一起,并被驱动着朝一个明确目标运动的物体各部分 的集合。自然如同钟表,钟表的运行由精确而不变的 规律支配,由普遍而纯粹的力量所驱动。自然的本质 被先在地等同于一种不变的秩序、规律或力。
体,由于自发的运动而充满活力,而且有秩序和有规 则,是一个自身禀赋着灵魂或生命的巨大动物,是一 个自身有心灵的理性动物。自然的画面犹如蕴含着无 数生机的混沌。 显然,这种机体论的自然观是人类对“自然是什么” 的最原初、最朴素但又是最可贵的体验和认识,往往 表现出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神秘性等特点。
目前,关于自然价值的争议,主要体现 在两个方面:主体之争和内在价值之争。
二、自然价值的争议
(一)价值主体之争 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以人为宇宙中心的观点,
一切以人为中心,从人的利益出发,为人的利 益服务。 宇宙万物皆可以一分为二:主体和客体。人既 可以做主体,也可以做客体,但非人的存在物 只能做客体。 所谓主体是指对象性关系中能动地作用于客观 事物的人;而客体是主体活动所指向的自然界、 社会现象、人的活动、思维及其产物。

【推荐下载】一元论二元论三元论和五元论

【推荐下载】一元论二元论三元论和五元论

一元论二元论三元论和五元论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一元论二元论三元论和五元论,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方向是指总星系、物体、人、粒子、云气等在运动场中发生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波走向,即波(方向)、粒(物)、场说中的波为方向元。

其中总星系、物体、人、粒子、云气定义为常规物质概念即实物质;物体粒子表现自身特征、地位的波动环境范围即场是物理学上的时空结构(传递介质);波反映了物体能量、意志、特征和运动趋势,定义为与实物质概念对称的虚物质(范畴)。

但它们都是能量在冷胀宇宙中的表现形式,即在一定条件下,事物都可从能量中转化而来。

由代物理理论可推知原始宇宙是纯能量的;据阴阳学说和宇称均匀特性,可拟设世界为虚物质、实物质(软硬)二元;为应用数理生化研究手段对人文社科作数量化技术化处理,应建冷胀宇宙构造模型于力量与热量(力热)、实物质、方向、空间、时间五维坐标系中。

至此,我们同时得到能量一元论、内容对称的广义物质虚实二元论、波粒场三元论和力热、实物质、方向、时间、空间五构素的设定。

 波、粒、场是关于物质间地位联系通过场发生波的干涉作用的三元论,其中波正是五构素说中的方向,并对应于广义物质中的虚物质范畴。

可见,虚物质决定了物体在实现消费体系的运动场中体现自身特征与价值的大方向不变,从而规定和影响了一切事物发展的大体趋势,而不是事先计划或安排好了事物的一切。

故虚物质论关于方向不变属大尺度范畴的概念正是相对论所研究的范畴。

因为每秒30万公里速度的光子行进空间正常情况下是大尺度的,而相对论是在光速不变的支持下推导出来的,主要涉及到大尺度时空中宇宙根本律和运动总方向不变问题。

虚物质论强调自由至高无上,因为自由在消费体系内容中位于最高层次,因为量子测不准原理表明粒子运动中存在无限自由;无限自由标志着没有运动相同的粒子,是任何高超的检测手段都测不出来的;虚物质论关于自由至上是低层物体(层次高尺度大),特别是量子世界的普遍要求。

三元论--人类聚居环境学的哲学基础

三元论--人类聚居环境学的哲学基础

三元论--人类聚居环境学的哲学基础
刘滨谊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1999(015)002
【摘要】以人类聚居环境规划设计的专业为背景,针对二元论的不足,首次提出三元论的规划设计哲学,从专业范围、价值观念、专业组成、环境感受、规划设计过程、方法技术等方面,论证了三元论作为人类聚居环境学哲学基础的充分性和必要性.【总页数】4页(P81-84)
【作者】刘滨谊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景观建筑学与旅游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
【相关文献】
1.人类聚居环境学对于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启示 [J], 高向鹏
2.人类聚居环境学理论为指导的城郊景观生态整治规划探析--以滹沱河石家庄市区段生态整治规划为例 [J], 刘滨谊;吴珂;温全平
3.对开发整治城市野郊性公园的研究——以人类聚居环境学理论指导规划实践 [J], 凌蕾
4.人类的解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基础——"利己利他"辩证关系的历史考察 [J], 冯景源
5.人类聚居环境剖析——聚居社区元素演化研究 [J], 刘滨谊;毛巧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道萨蒂亚斯的人居环境理论体系讲座

道萨蒂亚斯的人居环境理论体系讲座

•人类聚居学与道萨迪亚斯1,道萨与人类聚居学的基本概念道萨其人与人类聚居学的创立•社会现实的问题•古代文明的启示•专业研究的局限2,人类聚居学的框架及主要理论观点3,人类聚居学事务与道氏的规划实务人类聚居学的研究启示人类聚居学----道萨迪亚斯(Ekistics)•创立--道萨迪亚斯.希腊建筑师.•希腊建筑师C.A.道萨迪亚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研究人类聚居的理论,又称城市居住规划学、人类环境生态学。

1965年在希腊雅典成立人类聚居学世界学会。

•Ekistics:是道氏创造的一个词,根据希腊语中“家”和“定居”两个单词变化而来。

•初期,四十年代用来表示“居住”和“住宅”,后随着思想的逐步深入,赋予此词的含义也随之扩大,在六,七十年代的著作中,“Ekistics”既作为一个学科或一种专业的名称,也用来指人类居住的整个系统•Ekistics 英文意:The Science of HumanSettlement•通常Human Settlement指所有类型的人类生活的地域空间,中文译为“人类聚居”,Ekistics 这门学科即称为“人类聚居学”道氏生平及理想• C.A.Doxiadis(1913~1975)•1913年,出生于保加利亚的施泰因麦考斯(Steinmacaos)•1935毕业于雅典工科大学,获"建筑工程师"职称;•1936毕业于柏林--夏洛登保大学,获得工科博士学位.•1936担任大雅典地区的总规划师,负责首都雅典及周围地区的规划工作•1945-1950年,担任希腊规划和建设的负责工作,领导完成了全国约3000个村庄的重建.•1950因身患重病,离开政府机构•1952年,重新回到希腊,创办道萨迪亚斯事务所,承接规划和建筑设计业务.•1950年代,创办"雅典人类聚居学研究中心"(Athens Center of Ekistics)和"雅典工学院"(Ah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从事人类聚居学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1955年,创办《人类聚居学》(Ekistics)杂志.该杂志一直发行至今,对促进全世界的人类聚居研究起了很大的作用.•1963年7月,发起组织一次有关人类聚居问题的国际讨论会,希望这次会议能起到同“雅典会议”相同的划时代的影响.讨论会在希腊古城台劳斯举行,会后发表“台劳斯宣言".此后,每年举行一次台劳斯讨论会,直到1972年才停止.•1965年,在第三次台劳斯会议期间,倡议成立了世界人类聚居学会(World Society ofEkistics).这对扩大人类聚居学的影响起了很大作用.•1975年6月28日,在希腊病逝.•1936-1951: 第一个阶段.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师和规划管理人员,先后在希腊的规划建设部门担任各种行政负责工作.•50年代:第二个阶段,主要从事城市规划和居住区规划建设的实践工作.•60年代初--逝世,第三个阶段,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研究和创立人类聚居学的理论.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道氏写出了20多部著作,并在希腊和西方其他国家的许多专业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同时经常应邀在美国和欧洲的许多著名大学讲学.在这些著述和演讲中,道氏以深邃的思辩力,独特的方法,系统地归纳整理了他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思想,提出了许多法人深思的理论观点,最终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人类聚居学思想体系,从而使他在国际城市规划和城市科学研究领域中占有了很重要的地位.学科产生的背景•感受--古希腊城市宜人的生活环境•问题--现代城市生活质量的日益恶化•反思——专业研究的局限•目标--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工业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可谓空前的显著。

自然辩证法问答题

自然辩证法问答题

自然辩证法问答题1、人类自然观演变的四个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当代自然观(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一,古希腊自然观主要内容(世界本原论):1、米利都学派(米利都三杰)—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唯物主义学派。

2、毕达哥拉斯学派,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唯心主义者。

3、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列宁称他为辩证法的奠基人。

4、德谟克利特:原子论。

5、柏拉图:理念论。

6、亚里士多德:四元素(水、土、火、气)说。

二,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信仰的时代):1、上帝创世说:自然界是上帝从虚无中创造出来的——客观唯心主义。

2、地心说:地球是宇宙不动的中心。

人被上帝安排在宇宙中心,故是上帝之外的自然中最高贵者——人类中心主义的萌芽。

3、上帝的第一次推动:自然界的万物不会自己运动,是受动的,运动的最终原因是非受动的始动者上帝——机械自然观或力学自然观的萌芽;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

4、目的论:事物的存在和运动服从于造物主的目的。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基本内容:1、机械自然观或机械论;2、还原论:一切运动均可还原为机械运动,一切学科可还原为力学;3、(机械)决定论:拉普拉斯式的决定论,只承认必然性而否定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1、物质观,自然界式物质的;2、运动观,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3、时空观,时空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质运动与时空不可分。

当代自然观的基本思想:1,当代自然观的基本形态:系统自然观。

①、从存在到演化;②、从确定性(必然性)到随机性(偶然性);③、从简单性到复杂性;④、从线性到非线性。

2,当代自然观的另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生态自然观。

①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

②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

③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

④生态系统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系统。

2、形而上学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科学背景。

三元理论之一:人、自然、社会及其相互关系与环境问题

三元理论之一:人、自然、社会及其相互关系与环境问题

三元理论之一:人、自然、社会及其相互关系与环境问题
张晓霞
【期刊名称】《科技与企业》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这是环境问题出现以来有识之士普遍关注的课题。

如今,从技术、人口、资源,制度、生活方式等角度入手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在今天.环境问题并未得到解决甚至也未得到缓解。

这一方面说明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难度和深度.另一方面也说明现实问题对环境理论深入发展的要求和期待。

【总页数】5页(P40-44)
【作者】张晓霞
【作者单位】《科技与企业(北京)》总编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0
【相关文献】
1.三元理论之二:环境运动的发展逐渐走向对人、自然、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思[J], 张晓霞
2.三元理论之三:当前环境理论前沿思想对人、自然、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度反思 [J], 张晓霞
3.世界系统运动变化中的三元(人、自然、社会)及其运动机制分析——三元理论的建立(上) [J], 张晓霞
4.三元理论之五:世界系统运动变化中的三元(人、自然、社会)及其运动机制分析——三元理论的建立(上) [J], 张晓霞
5.三元理论(之五):世界系统运动变化中的三元(人、自然、社会)及其运动机制分析——三元理论的建立(中) [J], 张晓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础

论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础

论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础
卢风
【期刊名称】《学术界》
【年(卷),期】2002(000)004
【摘要】环境伦理学中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研究纲领;即人类中心主义者坚持的"经济增长瘾"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者主张的"良知的革命".人类中心主义者所坚持的实际上是"培根-笛卡儿理想",相信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对"所有的现象"进行"终极说明".但是本质上,人类的本体论特征是有限的.本体有限的存在者却想凌驾于本体无限的自然之上,这只能是现代人的狂妄.地球是人类的生存家园,大自然是人类的生存之根.【总页数】10页(P98-107)
【作者】卢风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2-058
【相关文献】
1.生态自然观: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础 [J], 萧玲
2.第二届中国环境伦理学国际研讨会暨2012中国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年会将于黄山召开 [J],
3.生态文明:国际视野与中国行动——第二届中国环境伦理学国际研讨会暨2012中国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年会综述 [J], 郭辉
4.环境伦理学本土化的重要视点:传统文化与环境伦理学的冲突 [J], 李培超
5.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哲学和环境伦理学
——2021年中国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学术年会暨首届儒释道文化与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高峰论坛会议综述 [J], 周国文;朱迎迎;胡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础

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础

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础环境伦理学是关于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道德关系的研究领域。

它探讨了人类在与自然环境互动过程中的伦理行为和责任。

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础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性和互动性。

首先,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础在于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紧密关系。

人类不能独立于自然环境生存和繁荣。

我们依赖自然环境提供的资源和服务,如空气、水、食物等。

同时,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自然环境,如过度开发、污染等。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以及我们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责任。

其次,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础还在于对自然环境价值的思考。

传统的伦理学主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忽视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道德关系。

环境伦理学强调自然环境本身具有独立的价值。

自然环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而存在,它有着自身的价值和权益。

我们应当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而不是将其作为人类的工具或资源。

此外,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础还体现在对未来世代的关注。

我们应该考虑到我们的行为对未来世代造成的影响。

环境问题不仅仅是当下的问题,更是一个长期的、跨世代的问题。

我们要为我们的后代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这就需要我们在现在的行动中考虑到未来世代的利益,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

在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础中,还存在一种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关注。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的一种重要资源,是地球生命系统的基础。

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整个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所必需的。

环境伦理学强调我们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我们要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性,并采取行动来保护它们。

最后,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础还在于一个全球性的视角。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涉及到全人类的利益。

我们不能仅仅关注自己所在的地区或国家的环境问题,而忽视其他地区和国家的环境问题。

我们应该思考如何通过合作和共同努力来解决全球环境问题。

只有通过全球性的合作,才能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邱平策-三元环境论

邱平策-三元环境论

邱平策-三元环境论三元环境论是由“平派命理”创建人邱平策先生在深谙古代先哲留给后世的“三元理论”并结合自然空间“三维结构”及“宇宙能场全息律”的原理下首次提出的风水学说新理论,其所独具的“宅居五行与人体命局先天五行紧密匹配”的设计原理,充分体现了现代命理风水学对人类健康的深切关怀。

理论概念所谓三元,即天元、地元、人元;所谓环境,即指环绕于建筑主体周围并能够影响该主体系统之生存和发展的所有外界条件(如空气、水、地形、地貌、动植物等)和该建筑物的本体境况。

具体论述三元环境分天元环境、地元环境、人元环境;其中:1、天元环境天元环境又称“外环境”,即八字局中之四天干,天干在八字风水术中反映天干风水;在八字风水术中,天干代表宅居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以及地表以上附属物。

因此,天干风水即反映命主宅居外部空间的阔狭窄小、闭塞实空状态以及地上附属物的有无多少与疏密情况。

具体地,宅主八字命局中某一天干旺,则主该天干所代表的五行方位空间大,空旷开阔且地上附属物无或稀少;反之某一天干弱则主该天干所代表的五行方位空间小,闭塞狭窄且地上附属物多而高大密实。

一言以蔽之:八字命局中哪个天干旺,哪个天干相应的五行气场就强;气场强;方位空间就大;反之,八字命局中哪个天干弱,哪个天干相应的五行气场就弱;气场弱,方位空间就小;2、地元环境地元环境又称“地势环境”,即八字局中之四地支,地支在八字风水术中反映地支风水;在八字风水术中,地支代表宅居建筑基础地平面与外部周边临近地面的相对高度和坡度,及因高坡度不同所造成并具体反映的各种地形地貌。

因此,地支风水反映命主宅居附近地势的高低起伏、深浅隆陷、凸凹坑洼、上坡下坡、山川河流等地形地貌。

具体地,宅主八字命局中某一地支旺,则主该地支所代表的五行方位地势低,趋向下坡或坑洼深陷;反之某一地支弱则主其所代表的方位地势高起或趋向上坡。

一言以蔽之:八字命局中哪个地支旺,哪个地支相应的地势就低,低洼下坡;反之,八字命局中哪个地支弱,哪个地支相应的地势就高,高起上坡;3、人元环境人元环境又称“内环境”,即八字命局中之地支藏干,藏干在八字风水术中反映人元风水;在八字风水术中,人元风水代表宅居建筑内部空间环境及室内家俬摆设和布局情况。

环境哲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环境哲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环境哲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环境哲学概述环境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它从哲学的角度探讨环境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影响。

环境哲学包括环境伦理学、生态哲学、环境政治学等不同的学科领域,旨在探讨环境伦理、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思想观点和解决方案。

二、环境伦理学1. 环境伦理学基本概念环境伦理学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道德关系的哲学学科。

环境伦理学关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和行为,探讨人类应该如何对待自然环境才能实现和谐共生。

环境伦理学认为自然环境不仅具有价值,而且应被视为具有道德地位的客体,因此人类在利用、保护和改造自然环境时应当考虑其道德义务和责任。

2. 环境伦理学的理论观点环境伦理学的理论观点包括生态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道德关怀等不同的观点。

生态中心主义认为自然环境具有独立的价值,主张保护自然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人类中心主义则将人类置于自然环境的中心,认为人类利益应是最重要的考量;生态道德关怀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关怀,主张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3. 环境伦理学的实践问题环境伦理学旨在指导人类的环境道德行为,解决当今环境危机和生态问题。

环境伦理学指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环境的价值,承担起保护、维护和改良自然环境的责任;人类应该树立环境意识和生态伦理观念,重视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实践,从而建立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

三、生态哲学1. 生态哲学基本概念生态哲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体系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哲学学科。

生态哲学关注生命和环境、个体和群体、种群和生态系统等之间的关系,探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揭示自然界的整体性和复杂性。

2. 生态哲学的根本问题生态哲学的根本问题包括生态危机、生态伦理、生态平衡、生态权利等多个方面。

生态危机指环境恶化和生态系统崩溃的趋势,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生态伦理强调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环境的价值,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中物种和非生物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生态权利强调动物、植物和环境等生态因素也应享有一定的权利和地位。

列斐伏尔“空间三元辩证法”的内涵特征分析

列斐伏尔“空间三元辩证法”的内涵特征分析

列斐伏尔“空间三元辩证法”的内涵特征分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唯物主义诞生以前,人们总是从神的意志或某种隐秘的理性去解释历史事件,展现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创造性地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阐释了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

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后现代思潮与后马克思主义的蓬勃发展,以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为代表的一批新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后现代语境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实质就是再现“事物的整体”的思维过程,无论是自然还是社会只有通过总体的方法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因此,以生产方式为核心的历史性哲学话语必须被重构为一种“空间化的辩证法”,重建社会本体论和认识论,即在现代哲学的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维度之外,加入第三个元素“空间性”。

对于列斐伏尔“空间三元辩证法”的逻辑分歧至今仍然是学界关注的焦点。

究竟是对空间概念本身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化还原,还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加以空间化改造?是空间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化,还是马克思主义的空间化?[1]学者们的评价褒贬不一。

美国城市学家曼纽尔·卡斯特(Manuel Castells)批评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是形而上学的分析理论,对于社会的许多决定性因素的认识过于抽象化。

詹姆逊(Jameson Fredric)则把列斐伏尔的空间辩证法简化为一种辩证的空间性认知图绘方法。

美国学者爱德华·苏贾(Edward )则追随列斐伏尔的脚步创造性地提出了“第三空间”的理论,以对抗历史唯物主义的历时性逻辑。

列斐伏尔以空间作为哲学批判的基点,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从时间向空间的转向。

他将经典马克思主义所关注的“资本主义生产就是要用时间消灭空间的限制”转换为“后马克思哲学”的思考方式,即所谓消灭空间的限制,其实就是“创造出新的空间”。

三元论

三元论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论: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体系化一书在分类注册一章中讲到景观环境视觉质量评估中的四类方法中还包括了生态景观环境质量,但在此它应该只起到评估生态效应的方面吧,若把它放到视觉景观环境评估中,是否意味着生态因素越多,自然感越强,它的视觉景观质量就越好呢?总之,就是说这样的话,是不是就会把三元论中的视觉景观形象和环境生态绿化重叠。

环境生态绿化到底是不是视觉质量评估的一方面呢?环境生态绿化是景观的基底,视觉景观形象是美学概念,而大众行为心理是基于美学欣赏而在基地之上发生的具体行为活动,这是三元论对景观的定义或解释。

具体到视觉质量评估,其指标因子有很多,当然生态环境应该是其中一项。

把握时间有三种方式。

追忆过去,把握流逝的时间;积极生活,把握现在的时间;期望未来,把握未来的时间。

明知道,过去的时间和未来的时间都无法被自己把握,为何还要在自己功利心的驱使之下,妄想利用现在的时间把握无法预知的将来?关于考研的实质,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考研是一种生活。

就像禅者修持。

觉是清醒,唯有持续的修才能保持觉悟的状态。

一旦停止用功,便堕回昏沉。

所以,修持无分顿渐,一修便是已觉,持续的修,才能持续的觉。

再退一步,若能自发的维持考研状态,又何必计较考研的形式?又何需考研?学习,是无法完成的创作。

考研可以是一种生活。

我觉得现在阶段,关键还是初试要过,毕竟复试淘汰不了几个人。

初试最关键的是英语,然后就是专业课毕竟每年总分很高的英语不过大有人在,现阶段还是好好复习,特别是园林史这种琐碎的东西,应该从现在开始复习了!同济也不像你们想象的那么黑暗.景观一年招40多人(今年新加了两个老师,以后应该会带50多人),毕竟其自己学校也就考上5-7个(包括保),大家好好努力还是很有希望的!整理的考研经验:首先我想强调初试,现阶段来说,初试就是最重要的!特别是英语!除非跨专业的同学,那一定要下定决心,排除万难。

旅游规划三元论——中国现代旅游规划的定向·定性·定位·定型

旅游规划三元论——中国现代旅游规划的定向·定性·定位·定型

简介:以创立中国现代旅游规划学科领域为议题,提出旅游规划三元论,从实践导向、观念形成、专业组成、人才教育等方面,论证旅游规划领域的定向、定性、定位、定型,以及旅游规划学科领域的转变与对策。

关键字:旅游规划景观规划设计时空形态格局“旅游规划”近年正在中国骤然兴起,作为这一学科领域的核心,中国旅游管理学科和风景园林学科因此而发生着转变。

其动因来自4 个方面:国际旅游与景观规划学术研究 ,工程实践的示范,中国国务院学位办对于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目录的取消,以及环境艺术等新兴学科专业与实践领域的兴起。

这些变化一方面促使中国旅游规划领域正在经历着初期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也加速了中国现代旅游规划学科领域的形成。

为此,确有必要认清形势,理顺思路,把握“现代旅游规划”在中国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出现的前兆,明确该学科领域的定向、定性、定位、定型,采取相应的实施对策。

基于20 年来风景景观规划设计和近年旅游规划的研究实践,笔者以为,旅游规划其狭义的概念就是包括旅游发展规划、旅游项目设置、客源市场在内的旅游策划,这是旅游界的强项、核心。

其规划的形式特点是以文字、数字、图表为主的描述、分析、论证、设想;然而,过去的实践结果和未来的社会需求告诉我们,仅有这种旅游策划是不够的,尤其要把设想计划落实在有形的空间形体和有阶段的时间范围上,这就需要有更为具体的时空规划以及对应于单体项目的设计,需要以景观规划设计界的规划设计图纸为主;此外,除了客源,近年旅游规划中,大家都无法回避旅游地生态环境保护和优美旅游景观环境创造这两大问题 ;同时,除了经济产业的问题,游憩心理行为和旅游地时空形态格局正在成为旅游规划理论研究的重点。

因而,新一代的中国旅游规划,实践深度:要从宏观的策划这一元走向宏观策划、时空规划、单体设计的三元;实践内容 :要从以客源市场为主的一元扩展为客源市场、生态环保、美景创造的三元;理论研究:要从产业经济为主的一元扩展为产业经济、游客心理行为、时空形态格局的三元。

城市设计“三元论”

城市设计“三元论”

[交流论文]城市设计“三元论〞——基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考【摘要】老子曰: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这是否意味着“三〞是世界的起点, 也是宇宙的构造?“三元〞可能既是构成自然地理的根本要素, 也是组织人类社会的根本法那么。

“三元论〞不仅可以作为认识论来观察城市, 而且可以作为方法论来设计城市。

本文尝试以“三元论〞为根本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城市空间构造的根本元素及其构成关系, 并探求其中的假设干规律。

孔子曰: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也想就此求教于各位同行, 引发更多的思考与交流。

【关键词】认识论方法论城市设计三元论构造1 “三元〞认识论1. 1神学“三元〞道教认定“三〞是世界的起点——“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即使是?周易?八卦, 它也是2的三次方〔图1所示〕。

佛教以“三〞阐述其教义——三藏〔经藏、律藏、论藏〕、三宝〔佛、法、僧〕、三学〔戒、定、慧〕等等。

基督教那么认为其至高无上的“主〞是集圣父、圣母、圣子三位于一体的。

1 →2 →3 → 23=8(图1)哲学历来有所谓“唯物论〞与“唯心论〞之争, 其实缘于“二元论〞, 倾向于把世界划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对立的领域。

不料人类一夜之间进入了“信息社会〞, 在“物质〞和“精神〞这两元之间突然插进来第三元——“信息〞。

“信息〞到底是“物质〞还是“精神〞呢?无论它是表现为生物形式的遗传基因, 还是社会形式的群众传媒, “信息〞似乎已成为影响生命和事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韩流〞带来的“信息〞不仅包含现代的“物质〞时尚, 也反映了传统的“精神〞文化。

1. 3 科学“三元〞宇宙“三元〞——时间分三段:过去、现在与未来。

佛教称其为“三世〞。

空间分三维:X、Y、Z。

这是与空间有关的科学最常用的坐标法。

原子由三种粒子构成:质子〔+〕、电子〔—〕和中子〔0〕。

霍金还告诉我们质子和中子分别由三个夸克组成, 夸克有六种“味〞, 每种味都带有三种“色〞。

三元论--人类聚居环境学的哲学基础

三元论--人类聚居环境学的哲学基础

三元论--人类聚居环境学的哲学基础三元论是一个哲学框架,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哲学。

该框架提出,宇宙是由三个基本元素--理念、精神和物质--构成的。

这三个元素互相作用,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世界。

在人类聚居环境学中,三元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人类聚居环境学中,理念代表着人类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念和文化的特点会影响人类对环境的看法和行为。

例如,一些文化鼓励人们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和保护环境,而其他文化则更强调人类对环境的控制和利用。

这些观点会影响人们对环境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对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要理解人类聚居环境问题,我们必须考虑理念在其中的作用。

除了理念,精神也是人类聚居环境学中重要的元素。

精神代表着人类思考和情感的特点。

对环境的看法和行为也与人类精神密切相关。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精神健康状况良好的人更有可能采取环保行为。

此外,人类精神也决定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敏感度和意识。

因此,要改善人类聚居环境,我们必须考虑和关注人类精神的变化。

最后,物质作为三元论中的一个元素,代表着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

物质环境的不同可以直接影响人类聚居环境的特点。

例如,城市中的空气和水污染会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改善物质环境也是人类聚居环境学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三元论为人类聚居环境学提供了一个哲学基础和框架。

它的基本原理帮助我们理解和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解决人类聚居环境问题时,考虑到理念、精神和物质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综合考虑这三个元素,我们才能设法在未来改善人类聚居环境,实现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共处。

论环境伦理的哲学基础

论环境伦理的哲学基础

环境伦理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道德关系的哲学分支。

其哲学基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哲学基础:
1. 生态学观点:环境伦理的一个重要基础是生态学观点。

生态学强调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
关系,认为人类只是生物圈中的一部分,并且与其他物种和自然环境共享资源和生态系统。

基于此观点,环境伦理主张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以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2. 伦理普遍主义:另一个哲学基础是伦理普遍主义,即认为伦理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和优先性。

根据这个观点,道德原则不仅适用于人类之间的关系,也适用于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环境伦理主张我们应该对所有生命和自然环境展示同样的尊重和关怀。

3. 功利主义:一些环境伦理观点以功利主义为基础。

功利主义强调最大化利益和幸福感,认为我
们的行动应该产生最大的有利结果。

在环境伦理中,功利主义可以解释为追求整体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类福祉。

4. 美学观点:一些环境伦理观点参考美学观点,认为自然环境拥有内在的价值和美。

基于这种观
点,环境伦理强调我们应该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的美好与完整性。

5. 规则倫理学:规则倫理学认為道德判断应基于普遍适用的规则或原则。

在环境伦理中,规则倫
理学强调我们应该遵守保护环境的规则和原则,如不造成无必要的破坏、减少浪费和污染等。

这些只是环境伦理哲学基础的一些常见观点,不同的学派和哲学家可能会强调不同的理论。

此外,还存在着其他的哲学基础来支持环境伦理,如权利论、关怀伦理等。

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

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

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在景观规划设计语境与建筑学语境下的相关思考摘要:通过对刘滨谊老师相关文章的阅读,文章讨论了三元论提出的背景并对三元论的内容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并将三元论的哲学思想观点运用到建筑学的思考中,讨论了先近景观规划设计行业与建筑设计行业的相关现状并提出自己的几点见解与看法。

关键词:三元论景观规划设计建筑学“让我们来看看生活世界的现象事实:色彩由三原色构成,物理空间由长、宽、高三个维度构成,时间的历程和感受由过去、现在、未来三个基本段落顺序而成;人类发展由社会、经济、环境三大因素决定;人类发展由社会、经济、环境三大因素决定;现代人类的日常生活分为工作、娱乐、休息三段式;等等。

根据大量的日常现象,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非抽象的真实的生活世界是以三元组合为基本构成的。

”①文章摘自刘滨谊老师于1999年发表于《规划师》第二期的文章:三元论——人类聚居环境学的哲学基础一文。

文章通过论述我们的哲学与世界观对设计哲学产生的影响,批判了二元论的聚居环境观,提倡三元论作为人类聚居环境学的哲学基础。

1、三元论提出的背景“三元论”理论最初主要针对对景观规划设计这一行业提出,景观规划设计,其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狭义理解的《建筑十书》中所包含的建筑、建筑环境等内容;它即包括传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还包含传统的园林技术与艺术,包含了更多的综合性学科的技术与艺术。

“由于该行业具有学跨度大,综台性强的特点,所以在‘三元论’提出之前关于它的理论概念、及观点都众说纷纭。

提出三元论的目的就是要把众多体系的理论概念逐一归类,把其中的基本结构找出来,从专业哲学观的高度审视这一学科。

最终通过三元论把学科的专业理论概念概括总结深化,并证明景观、景观学、景观规划设计都是围绕这理论展开的,这是‘三元论’产生的基本背景。

”②2、三元论的内容2.1 形态元“三元论本身包含三大方面,一是关于形态的问题,就是景观学研究存在于大地表面物质的环境、形态,包括反映到人们头脑中的景象,都是关于景观形态方面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元论——人类聚居环境学的哲学基础刘滨谊摘要:以人类聚居环境规划设计的专业为背景,针对二元论的不足,首次提出三元论的规划设计哲学,从专业范围、价值观念、专业组成、环境感受、规划设计过程、方法技术等方面,论证了三元论作为人类聚居环境学哲学基础的充分性和必要性。

关键字:二元论;三元论;规划设计哲学;人类聚居环境学1 人类聚居环境与世界观、规划设计哲学在以往的教育中,谈及世界观、哲学,我们会想到“社会”、“文化”、“精神”等字眼儿,也知道“存在决定意识”这一真理,但是却很少想到人类聚居环境与我们的世界观、规划设计哲学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我们有过这种尝试[1]:把那些经过哲学抽象了的、高层次的、精神信仰的东西与日常生活世界、与人类聚居环境联系来看,从这些环境现象中得出的结论是:人类聚居环境也影响人类世界观的形成。

例如,我们现代中国人所熟悉的围墙,我们已习惯于处处皆墙的聚居环境,但若来到上海交通大学没有围墙的新校园,则会有另一种感觉。

那种处处是围墙的单位、校园、小区、城市对于形成我们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意识观念、活动行为不能说没有作用。

假如有朝一日,所有的围墙都不复存在,我们的观念肯定会有大的转变。

这方面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我们目前所处、所需规划的聚居环境对于人类的感觉,对于每个人的世界观的形成起着作用。

反之,人类聚居环境学、聚居环境的规划设计也直接受到了我们的世界观、聚居环境观的左右。

其实,我们制作的规划设计文本说明都与世界观、哲学有关,任何一项实际工程的规划设计的目标、原则都体现着我们的世界观和规划设计哲学。

2 二元论的聚居环境观考察中国古代的聚居环境,很容易将之分成山、水两部分。

由这种二元的环境现象导致了二元论的聚居环境观。

即,对于生存环境的看法是非山即水。

山本身亦是如此,非阴面即阳面。

“我们都是山里人”这话意味深长,中国的山水聚居环境,对于我们中国人两分法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根深蒂固、潜移默化、不为察觉的重要影响。

同理,蒙古草原上的聚居环境则宜于一元论形成,想当年,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征服世界四方,也许正是受到了一元论世界观的左右。

中国二元论的代表符号就是众所周知的太极图。

这种思想已经左右了我们两千多年,至今整体上仍然控制着中国建筑规划设计界。

然而,回到现实生活世界,事实往往并非如此,落实到实际的规划设计工程问题,更非二元论所能统辖解决。

这就如同去掉了真实生活色彩而抽象出来的素描,也好比黑白泼墨的中国写意山水画,在二元论思想控制下所最终形成的人类聚居环境图景必然是:要么“黑”“白”两极,相生相克,非此即彼,支离破碎;要么迷迷糊糊,亦此亦彼,虚无缥缈。

3 三元论的聚居环境观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生活世界的现象事实:色彩由三原元色构成;物理空间由长、宽、高三个维度构成,感受空间形态由点、线、面三元素构成;时间的历程和感受由过去、现在、未来三个基本段落顺序而成;人类发展由社会、经济、环境三大因素决定;现代人类的日常生活分为工作、娱乐、休息三段式;等等。

根据大量的日常现象,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非抽象的真实的生活世界是以三元组合为基本构成的。

中国的聚居环境亦是如此:除了山水,在山水之间,还有中间层次,如田野、村庄。

我们规划设计的专业哲学从古至今,实际上也是三元:即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园林规划设计。

只不过,在两元论盛行控制的目前,中国规划设计界主要的仍然是两个专业: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唯独少了景观园林规划设计。

现代规划设计所考虑的不同层次方面包含着大量的三元:社会、经济、环境;人工、人工自然、自然;聚居背景、聚居活动、聚居建设;空间、场所、领域;建筑、城市、景观;策划、规划、设计;二元论之所以能够存在,原因有三:(1)层次问题:两元论是哲学界的一家学说,将其上升抽象至高于人类现实生活的层次,故可称为两元论。

(2)时代背景问题:工业革命时代,以机械、电子理论原理为基础的非生命世界导致了二元论的盛行。

(3) 生命与非生命问题。

二元论对应着非生命的永恒,而三元论则对应于现实中充满生命的生活世界。

我们的人类聚居环境规划设计是面向生活世界的领域,需要以三元论的观念作为指导。

三元论有助于规划设计的顺利进行。

人类大量的生存环境不限于山、水,而是在山水交接的平原、河川、谷地,即使对于我们中国,也是如此。

4 二元论在规划设计领域的弊端对于规划设计领域,二元论的危害在于:(1)二元论易走极端──非自然即人工,由于自然这一极端的不可及,故常常表现为以人工为导向的极端。

例如:一个四、五十平方公里的新区规划,可以毫不顾及自然山水环境。

尽管其紧邻的老区路网、格局是根据自然风向、河网等环境所形成,而新区则走向了极端。

当然,市长的非专业独断是主要原因,但规划设计者本身也有责任,在短时间内用丁字尺、三角板布置出的新区格局,与原有河网、路网偏45°,破坏了原有良好的自然环境。

(2)二元论易“捣浆糊”──无特色,将事物混在一起。

当年,曾与冯纪忠教授谈此问题,实际上是针对这两方面而言:国内现有的规划设计,或者是走极端,或者是模模糊糊,不够明晰,如前些年中国的水彩画,两头都展开得不够,说是“点”到为止,结果很“虚”,极差不够,既不够抽象,也不够具象。

而某些国外的、具象的水彩画,可达到比照片还真实的效果。

从制作时间看,我们的方法快,那种具象画法会花去大量时间,我国现今规划界的问题与艺术界的问题可谓一脉相承。

对于规划设计界二元论的这类弊端,还有一种模棱两可的解释,常被具体应用,这就是格式塔的图-底关系说。

5 三元论作为人类聚居环境学的哲学基础5.1 研究范围的三元:聚居背景、聚居活动、聚居建设如图1所示,聚居背景、聚居活动、聚居建设是构成人类聚居环境的三要素。

当代人类聚居环境以自然界环境、农林环境和生活环境三者为存在基础,其中包含着空间环境、各类资源、生态循环等维持人类基本生存的要素,作为聚居环境存在的必要前提,可称之为聚居背景;人类聚居环境的主体及其表现形式是人类利用聚居环境进行的各类聚集和居住活动,可称之为聚居活动;人类聚居环境的客体及其表现形式是人们所熟悉的建筑、城市、乡村、旷野,其集中体现了人类聚居环境的建设活动,可称之为聚居建设。

聚居背景、聚居建设、聚居活动构成了人类聚居环境的三元。

图1 人类聚居环境学的三元素进一步将三元各自细分,不难发现,每元仍由更细化的三元组成。

5.2 价值观念的三元:人工、自然、人工自然人类如何看待、响应其所处的聚居环境,这就反映了人类关于聚居环境的价值观念。

不论是用户、规划设计师,这种价值观念都将决定人类聚居环境的规划设计。

以感应地理学的理论观点[2],根据对于聚居环境的感觉,可将人类聚居环境划分为三大类:(1)“经过木匠加工的”──人为建成环境;(2)“未经木匠加工的”──自然环境;(3)“略经木匠加工的”──人为建成与自然结合的环境。

可以将“经木匠加工”和“未经木匠加工”的问题概括为“曲”和“直”的问题。

对应于人类居聚环境规划的空间形态,存在着自然天成的与人为建成的差别,存在着非几何化的与几何化的差别。

从时间发展和空间尺度来看,从古至今大量性的聚居环境仍然是非几何化的,人类创造、改造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几何化,放眼整个地球空间,毕竟有限。

中国的北京故宫、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巴西利亚的议会中心等等建成环境,规模的确宏大。

然而,自然之物更大,如昆仑山脉,布里斯班黄金海岸,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这种成百上千平方公里范围的自然地形、地貌,现代人仍无能力将其作“直”。

建筑表现为“曲”、“直”、“曲直”三类;城市也是如此:热带城市多为自由形态,寒带城市多为规则形态;景观园林就更是如此了:有自由随意、起伏蜿蜒的浪漫式布局,有严禁规整、几何轴线的古典式布局。

“曲”与“直”的问题与规划设计的关系很大,现在国内规划多用丁字尺、三角板,即使是使用计算机,仍然直来直去,偶尔用一下圆规仍属于规整的几何式。

人类聚居环境规划设计,总体来看仍以“直”居多,“曲”的很少,如此的建设持续了几百、几千年,由此产生了何种问题呢?因为环境决定了感觉,决定了知觉的敏锐程度,所以,长期生活在这类城市中的人对于“经过木匠加工”的环境在视觉、听觉上都很敏感,但是,在另一方面恰恰失去了对于自然的敏锐程度,失去了对于“曲”的感觉,以及对于不规则空间的判断能力。

联想到规划设计师本身,我们对于几何化的东西非常敏锐,而对于大量存在的、非人工化的、不规则的自由空间形态却失去了感觉,丧失了对之的偏爱、欣赏、追求和创造力。

建筑师对“直”的追求尚有情可缘,因为建筑单体非经“木匠加工”不能造出,但规划师也如此这般,则大可不必,也不够全面,因为规划所涉及的范围广大,从城市到区域,都需要有非人工化的感觉。

而景观建筑师也跟着以“直”代“曲”,以“刚”克“柔”,丢掉了景观园林形态的核心以“曲”为代表的自然、生命、变化,这就大不应该了。

为什么在聚居环境规划设计中确实需要“曲”的东西?原因理由很多,此文不作展开。

不过,显而易见的原由比比皆是。

比如,城市规划、大的区域发展与自然环境、气候等需要同步,否则能量耗费将是巨大的。

5.3 学科领域的三元:建筑、城市、景观园林从学科专业角度而论,人类聚居环境学强调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学(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三元。

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学经过近代百年的飞速扩展深化,已发展成各有侧重、分工明确的三位一体。

只要简要地回顾一下三者各自的核心侧重及其演变,就不难理解这一问题。

首先,可以看出建筑学科发展的基本脉络:农耕文明时代,三学科所涉及的因素与面临的问题相对较为单纯,专业分工没有明显的界线,三学科是笼而统之的;工业文明时代,三学科所涉及的因素与面临的问题明显复杂起来,三专业分工渐趋明朗,学科分界较为显著;后工业文明时代,三学科专业所涉及的因素与面临的问题急剧增加,专业分工进一步丰富细化,学科开始走向融合。

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三学科在建筑大学科中的比重也在变化。

显然,现代和未来发展趋势是景观建筑学的比重正在日趋加大。

就目前局势而论,对于整个中国建筑学科,缺乏景观建筑学,缺乏以景观建筑学为导向的景观规划设计,就等于三原色中少了一种原色,中国现在和未来在聚居环境建设中已经产生并将加剧的诸多问题,其学术专业上的根源就在于此。

5.4 聚居环境感受的三元:空间、场所、领域人类对于聚居环境的感觉把握也是通过听觉、嗅觉、视觉、味觉、触觉这五种感觉完成的。

A、方向;B、定位(地点);C、距离。

有了这三者,人类才可以对环境基本有所把握。

现实条件中三者是融为一体的,非专业常人以此来达到对环境的把握。

规划设计专业人员,则有三个术语:空间(space)、场所(place)、领域(domain)(诺伯格一舒尔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