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一、导学案概述本导学案以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为依据,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导学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部分,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分别为: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运算;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第四单元数据的整理与表示;第五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六单元乘法;第七单元观察图形;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的认识和运算,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乘除运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观察物体和图形的特点和变化。

3.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能够运用简便运算方法进行计算。

4.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整理和表示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的认识和运算、观察物体、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数据的整理与表示、解决问题的策略。

2.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乘除运算的运用、观察物体和图形的特点和变化、简便运算方法的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运用直观性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模型、图表等教学工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采用合作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运用练习法教学方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和实践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新的知识点和概念,并进行适当的练习。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从潍坊到济南旅游的往返行程
路程(千米) 制图日期:2004年5月
时间
1、仔细观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他们这一天的具体时间安排,再交流。
2、解决问题
从潍坊到济南大约有( )千米,返回时的车速是多少?
刚才同学们都能很快地解决折线统计图中的简单问题,这里还有一道较难的问题考考你们。
引导学生先看懂图意。
学生交流,教师作点评讲解。
周一至周五收银员人数安排
时段
收银员人数
双休日收银员人数安排
时段
收银员人数
2、假如商场共设有15个收银台,在以上各时段你还能这样安排收银员吗?会出现什么问题?对这个问题将如何解决?
引导学生整理分析数据。
让学生明白用条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做出简单的决策。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进一步引导认识两种统计图的特点。
找准对应的点用线段连接(注意正确、美观)
集体订正




想一想
自己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要大家来帮忙
先小组解疑老师点拨讲解




一、根据统计表,把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
我国近年来沙尘天气发生情况一览表:
年份
200发生次数
6
16
11
6
次数
年份
1、你从统计图中得到了那些信息?
2汇报
都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到它每一部分的变化趋势,也可以看到整体变化趋势,线段直上直下,说明增长或下降的快。
3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4如果想分析一下学校每个年级人数各是多少应选哪一种统计图?如果想了解学校近几年招生人数的增减变化,应选那一种统计图?为什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超详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超详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2)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4)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5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6)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7)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8)四年级第一单元数学测试(9-10)一、填空.(1)在计算(2000-36×47)÷44时,首先算()法,最后一步算()法.(2)180×650-320÷80,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减法,那么必须使用括号,算式是()。

(3)根据500÷125=4,4+404=408,804-408=396组成一个综合算式是().(4)原计划21天完成,实际提前了5天,实际()天完成任务.(5)5人4天编筐80个,每人每天编筐()个.(6)甲数是乙数的52倍.①如果乙数是364,那么甲数是();②如果甲数是364,那么乙数是().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1)75×8表示8个75的和是多少.()(2)比200少2的数是198.()(3)乙数比甲数少2,甲数就比乙数多2.()(4)小数一定比整数小.()(5)被减数、减数、差的和等于被减数的2倍.()三、选择题.(1)甲数是乙数的1倍,甲数()乙数.①>②=③<(2)44个25相加的和除以25的11倍,商是多少?列式应是().①25×44÷25×11②25×44÷(25×11)③(44+25)÷(25×11)④(44×25)÷(25×11)(3)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96,那么被减数是().①96②48③69④条件不够(4)有6名少先队员,上午植树30棵,下午植树24棵,平均每名少先队员植树多少棵?正确答案是().①5棵②4棵③9棵④6棵(5)6个人3天可以做玩具36只,平均每人3天可以做几只?正确列式的是().①30÷6÷3②36÷3③36÷6④36÷6×34.计算题.(1)直接写出得数.14×6=80÷16=62-5×6= 45×3-135=540÷9=90÷18=180×0=0÷(20-15)=(2)计算下面各题.2010÷15-11×12 95+5×4÷5×4列式计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修订完整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修订完整版)

四年级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提出问题)学习目标1、在观察、整理信息中发现、提出问题2、知道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课前◆学案自学预习提纲出示书本情境图1、这副图中蕴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

1)冰天雪地里的数学知识。

2)将信息呈现: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3)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你还能挖掘出哪些数学知识呢?3、自学例1,怎样列式。

4、思考:在一个算式里含有加减法,怎样进行计算?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5、987÷3×6 6÷3×987在这样的式子里,只有乘除法,又怎样进行计算?★课中◆小组合作一、交流学案自学部分,讨论后用红笔订正错题。

1、小组内提问,组内解决。

2、讨论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为什么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根据提供的情景编题。

A加减混合。

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

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班级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展示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

◆质疑探究学习至此,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质疑,合作解决。

如还有疑惑,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达标测评一、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27÷3×7 3×6÷9 45+8-23 24-8+10二、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课后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导学案第二课时(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学习目标1、能记住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 8.1平均数 导学案

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 8.1平均数 导学案

8.1平均数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3、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预习要点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1)当个数不同,用总数量比较结果时有失公平,可以用两组数据的平均数来比较。

(2)平均数能较好的反应出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

2、怎样计算平均数?(1)移多补少。

(2)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平均数能较好的反应出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预习检测:1.记录本地一周的气温,再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探究案一、合作探究出示例1,为了保护环境,学校四年级1班的一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

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预设:(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小结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

(14+12+11+15)÷4=13(个)。

课件出示:照片和91页例2情景图------踢毽比赛对于比赛,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哪个队赢)那就是想知道哪个队的成绩好?现在老师让你们当裁判,一定要公平公正地裁决。

预设:怎样评比公正呢?(1)算出哪个队踢毽的个数多哪个队就赢。

(2)用每队的平均成绩比较可以吗?二、随堂检测:1.(1)把18枝花平均插到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2)下面3个花瓶各插几枝花?平均每个花瓶插几枝?参考答案预习检测:随堂检测:(1)把18枝花平均插到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18÷3=6(枝)答:每个花瓶里平均插3枝。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4.3 有趣的算式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4.3 有趣的算式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4.3 有趣的算式丨苏教版
一、学习目标
1.能掌握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中有趣的算式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2.能通过实际问题对有趣的算式进行求解;
3.能够将有趣的算式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学习重点
1.有趣的算式的概念;
2.有趣的算式的计算方法;
3.有趣的算式的应用。

三、学习难点
1.通过实际问题对有趣的算式进行求解;
2.将有趣的算式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四、学习内容
1.有趣的算式
2.有趣的算式的计算方法
3.有趣的算式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了解有趣的算式的概念,引导他们对有趣的算式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深入学习
1.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算式》知识点介绍;
2.教师板书并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有趣的算式的计算方法;
3.带领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对有趣的算式的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拓展练习
1.学生课后自主完成课后习题;
2.老师布置相关绩效评估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学习评价
1.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实际练习情况来进行评价;
2.对于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供更为深入的拓展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

七、教学反思
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有趣的算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问题来进行求解,同时将有趣的算式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一、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包括数的加减法、成果比一比、成量比一比、加法、减法的组合练习、进退位加减法、乘法口诀、普通整除法等。

二、知识点分析1.数的加减法:通过小学的初步数学知识,进行数的加减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技巧。

2.比一比:通过对比两个数字的大小,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数字的大小关系,从而加深对数的概念的认识。

3.加法、减法的组合练习:通过加减法的组合训练,让学生加强数学技能的掌握能力,从而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

4.进退位加减法:学生通过进位和退位的加减操作,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加减法的本质含义。

5.乘法口诀: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表,加强算术能力。

6.普通整除法:通过对整除的理解实践,让学生掌握整数概念,提高数学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1.学习数的加减法,能够简单的进行加减法的操作,掌握数学基础技能。

2.了解数的大小关系,学习比一比,掌握不同数字的大小关系。

3.通过加减法的组合练习,加深对数学技能的掌握能力,从而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

4.通过进入和退位的加减操作,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加减法的本质含义。

5.掌握乘法口诀表,加强算术能力。

6.通过对整除的理解和实践,让学生掌握整数概念,提高数学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1.数的加减法,通过小学的初步数学知识,进行数的加减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技巧。

2.进退位,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加减法的本质含义。

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笃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规律。

2.互动问答法: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加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3.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数学技能,加强数学实践操作能力。

4.图表分析法:通过图表的分析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规律和概念,方便学生进行数学运算与分析。

六、教学步骤1.数的加减法(1)通过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数的加减法基本动作。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 级 下 册 导 学 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 年 级 下 册导 学 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 级 下 册 导 学 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导学案】四则运算二、【教学目标】新课标第一网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2)一、【导学案】观察物体(2)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能力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一、【导学案】运算定律二、【教材分析】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4.1《看一看》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4.1《看一看》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4.1《看一看》北师大版一、学习目标1.确认物体位置;2.理解通过位置描述物体的方法以及快速找到物体的方法;3.能够描述物体相对位置。

二、学习重难点1.通过位置描述物体的方法;2.物体相对位置的描述。

三、学习内容1. 引入新知识在学习一个新知识点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几个概念:1.位置:物体所处的地方叫做位置;2.相对位置: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叫做相对位置;3.位置描述方法:人们为了方便找到物体,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学习新知识(1)认识位置位置是指物体所处的地方,这是一个基本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用到很多位置,如:家、学校、公园等,它们都是物体所处的特定场所。

(2)认识相对位置相对位置是指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它通常用“左”、“右”、“前”、“后”等词语来表述。

在生活中,我们通常用相对位置来描述物体的方向关系。

(3)认识位置描述方法人们为了方便找到物体,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例如:•用地图描述位置;•用物体的名称描述位置;•用颜色、形状等特征描述位置;•用数字来描述位置。

3. 学习方法(1)通过位置描述物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描述某个物体的位置,下面是几种描述方法:1.地图法:用地图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例如,在学校里找到教室就可以用这种方法;2.周围物体法:以周围的物体为依据,找到物体的位置。

例如,在公园里找到卫生间,可以用这种方法;3.物体名称法:用物体的名称描述物体的位置。

例如,在超市里找到蔬菜区就可以用这种方法;4.特征法:用颜色、形状等特征描述物体的位置。

例如,在街道上找到某个门牌号码就可以用这种方法;5.数字法:用数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它通常会结合其他的位置描述方法来使用。

例如,在多层建筑中找到某个房间号。

(2)通过相对位置描述物体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用到相对位置。

例如,在教室里描述物体的位置,我们就会用到相对位置。

下面都是些相对位置的描述方式:1.左右:物体的相对位置是左右时,我们可以用左右来描述位置。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全册

四年级下学期集体备课导学案
四年级下学期集体备课导学案
四年级下学期集体备课导学案
四年级下学期集体备课导学案
四年级下学期集体备课导学案
四年级下学期集体备课导学案
四年级下学期集体备课导学案
四年级下学期集体备课导学案
四年级下学期集体备课导学案
四年级下学期集体备课导学案
四年级下学期集体备课导学案
四年级下学期集体备课导学案
四年级下学期集体备课导学案
四年级下学期集体备课导学案
四年级下学期集体备课导学案
四年级下学期集体备课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学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学案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口算。

350+230= 45+65= 2200+2500= 230+350= 65+45= 2500+2200= 2.350+330= 180+240= 5800+1200= 680-350= 420-180= 7000-5800= 680-330= 420-240= 7000-1200=二.自主探究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例:(1)四年级同学参加植树劳动.一班植树126棵.二班植树143棵.两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算式:126+143= (棵)(2)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一班植树126棵.二班植树多少棵?算式:(3)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 二班植树143棵.一班植树多少棵? 算式:说一说:第(1)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什么叫做加法?议一议:(1)第(2).(3)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2)与(1)题相比.(2)题中的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也就是(1)题中的 . 一班植树126棵也就是 .求二班植树多少棵?也就是求 .用 法计算。

(3)例3与例1比较.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4)想一想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5)三.课堂达标相加的两个数叫做 . 加得的得数叫做 。

把两个数 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 ,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 ,要求的未知加数叫做 。

已知两个数的 与其中的 .求 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逆就是相反地意思.逆运算就是 地运算。

1.根据3125-567=2558.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125-2558= 567+2558=2.填一填。

126+( )=321 ( )-85=168 ( )+276=728 642-( )=367 3.4.计算下面各题.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3.4 质数与合数|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3.4 质数与合数|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3.4 质数与合数|青岛版(五四学制)一、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质数和合数;2.能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3.了解质数和合数的应用。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 学习重点1.了解质数和合数的定义;2.能够正确判断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 学习难点1.判断较大的数是不是质数或合数。

三、学习内容1. 质数和合数质数只能被1和自己整除的数,叫做质数。

如2,3,5,7等。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能被其他数整除的数,叫做合数。

如4,6,8,9等。

2. 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规律1.一个数如果是偶数,那么它肯定不是质数,因为它可以被2整除;2.一个数如果能被3整除,那么它也不是质数,因为它能被3整除;3.一个数如果同时能被2和3整除,那么它肯定不是质数;4.一个数如果大于3,并且不能被2或3整除,那么它就是质数。

判断方法1.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可以用试除法。

即从2到这个数的平方根逐个试除,如果都不能整除,则这个数是质数;2.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合数,可以用反证法。

即如果一个数不是质数,那么它一定是合数。

3. 质数和合数的应用质数的应用1.质数可以用来计算最简分数;2.质数还可以用来实现加密算法。

合数的应用1.合数可以用来分解质因数;2.合数还可以用来实现加解密算法。

四、课后练习1. 选择题1.下列哪些数是质数?( B、C ) A. 4 B. 7 C. 13 D. 152.下列哪些数是合数?( A、D ) A. 6 B. 9 C. 11 D. 203.下列哪些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A、B ) A. 1 B. 0 C. 2 D. 32. 计算题1.判断以下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7、15、23、30 )2.分解以下数的质因数:( 12、30、42、60 )3. 探究题1.请你举例说明一下质数的应用;2.请你举例说明一下合数的应用。

五、学习反思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以及判断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导学案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初步掌握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意识。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激情:同学们,你听说过西双版纳吗?那你一定听说过金庸武侠片中的大理国。

它指的就是现在的云南------一个非常美丽、神奇地方,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欣赏美丽的云南风光。

(课件出示云南的自然风光,结合介绍云南的主要旅游景点。

)同学们,你觉得云南美吗?下面就让小导游聪聪带我们一起走进云南,去领略沿途的风光。

2、准备铺垫:出示题目:聪聪准备了两辆大客车,这两辆车共有82个座位,车上已经坐了64人,还有多少个空位?学生独立笔算,说计算过程。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师:交通工具准备好了,再让我们看看路线图吧。

出示小导游聪聪安排的路线图:仔细观察,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从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从昆明到大理有348千米;我们从昆明出发,已经到大理了。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从大理到丽江多少千米?)师:要求大理到丽江还有多远?怎样列式?指名口答,板书算式:517-348=2.尝试估算、多法并举提问:你能估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吗?学生尝试估算。

(学生可能提出三种估算方法:A、500-350=150(千米)B、520-350=170(千米)C、500-300=200(千米))师:这三种方法,哪一种估算结果最接近准确数呢?想不想动笔算一算?3.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6.1 轴对称|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6.1 轴对称|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6.1 轴对称 | 青岛版(五四学制)一、学习目标1.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及判定方法;2.学会进行轴对称变换;3.能够应用轴对称进行简单几何问题的解决。

二、学习重点1.轴对称的概念;2.轴对称的判定方法;3.轴对称变换的操作方法。

三、学习内容1. 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是指由一条直线将一个图形分成两部分,使调换其中一部分绕直线旋转一定角度后重合于另一部分的情形。

这条直线称为轴线或对称轴。

2. 轴对称的判定方法轴对称的判定方法有两种:(1)轴对称的特征一个图形关于对称轴对称,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关于轴线对称的点位置必须完全相同。

(2)轴对称的性质一个图形关于对称轴对称,必须满足以下性质:•对称轴必须垂直于连接对称轴上任意两点的直线。

3. 轴对称变换的操作方法轴对称变换的操作方法有以下步骤:(1)确定对称轴首先需要确定轴对称的对称轴,也就是确定轴线的位置。

(2)确定对称中心然后需要找到轴对称的对称中心,也就是找到轴线上一点,表示固定位置,不动。

(3)进行轴对称变换将图形上每一个点关于对称轴进行对称,变换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关于对称轴轴对称,即可完成轴对称变换。

四、课后作业1.画出以下几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并在图形上标出对称轴:•正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2.已知图形 OABC 中 B(AE/2)。

请你画出 OA 的轴对称图形。

五、课堂检测题1.对于一个图形如果它关于轴线对称,则对称图形关于该轴线必定___________。

2.已知图形 ABCD 的对边互相平分,请问是否具有轴对称性?为什么?六、学习反思通过本次学习,我掌握了轴对称的概念及判定方法,学会进行轴对称变换,能够应用轴对称进行简单几何问题的解决。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轴对称变换的操作方法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得更好。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加强练习,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 全册|西师大版第一章粗略估算一、数线的认识1.点、线、面的概念;2.标尺和数线的认识;3.带分数的意义。

二、数的大小比较1.用数线比较数的大小;2.相邻数之间的大小比较;3.不相邻数之间的大小比较。

三、数的估算1.粗估数的大小;2.通过计算求出数的近似值。

第二章分数初步认识一、恰当分数的认识1.分数的定义;2.分数的基本元素。

二、相等分数的比较1.相等分数的比较;2.分数大小的比较。

三、简单分数的加减1.简单分数的加法原理;2.简单分数的减法原理;3.加减混合运算。

四、分数的关系1.真分数和假分数;2.分数的大小关系和大小比较;3.分数的相加、相减、相乘、相除。

第三章质数及其倍数一、正整数的认识1.自然数的概念;2.正整数的概念。

二、一定范围内正整数的结构1.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2.数字不重复出现的情况。

三、正整数的除法1.除法定义;2.除数、被除数、商、余数的含义。

四、根据算式判断数的因数1.倍数、约数和因数的定义;2.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和计算方法。

第四章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一、长度单位1.厘米和毫米的概念;2.数值的单位换算。

二、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和平方毫米的概念;2.平方厘米和平方毫米之间的换算。

三、体积单位1.毫升和立方厘米的概念;2.毫升和立方厘米之间的换算。

第五章数据分析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数据的定义;2.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样本统计1.如何从样本中得出统计结果;2.数据的基本统计量。

三、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1.数据的逻辑排列;2.如何制作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

四、相邻数据的关系1.数据之间的近似关系;2.如何画出数据的趋势线。

以上是《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的全部内容,希望这份导学稿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祝你学习愉快!。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导学案(精推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导学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导学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导学案第【1】篇〗设计意图:幼儿在区角中、科学活动中,常出现将物品进行分类后,数了数量,比较了多少。

由于没有记录,所以数了也会忘记。

条形统计图浅显易懂,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通过不断点数记录,在形成完整的统计后可以清晰的看出数量、比较多少,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帮助其形成较为规范的统计概念及方法,对其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所在。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分类与统计,并通过看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敢于尝试和探索,愿与同伴合作。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1、 4个小货架、7个购物篮、条形统计图范例3张、投影仪。

2、幼儿人手一份:水彩笔、白纸、条形统计图。

3、小组操作材料:餐具、食品、服饰及其他类(钟、表、书、花)等实物。

浆糊、字卡、条形统计图活动过程:㈠、以开“小朋友超市”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㈡、学做条形统计图。

1、尝试⑴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统计超市中货架与购物篮的数量。

⑵、交流与讨论: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录下货架和购物篮的数量?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幼儿的记录方法。

2、观察条形统计图⑴、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图上内容所表示的意义。

⑵、教师小结。

3、探索、尝试自己制作条形统计图。

⑴、提出要求:先画好标记再数数货架购物篮的数量,最后再用直条表示数量。

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⑶、引导幼儿在屏幕上分别对照分类的标记、数量、表示数量的直条进行评价。

㈢、幼儿将所学的数量统计法,对货品进行分类与统计。

1、交代制作要求。

2、幼儿分小组合作、制作统计图,并将货品陈列到货架上。

3、汇报交流统计结果。

活动反思: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除法的运算性质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除法的运算性质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除法的运算性质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除法的运算性质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探索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购物:一个电脑桌497元,一种电脑椅203元,另一种电脑椅235元。

带1035元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还剩多少钱?学生自己选择条件,独立解答。

汇报:(1)1035-235-4971035-497-235(2)1035-(497+235)(1)1035-497-2031035-203-497(2)1035-(497+203)二、新授板书:1035-235-4971035-(497+235)1035-497-2031035-(497+203)观察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几组算式吗?教师板书。

学生发现规律,并相应进行语言描述,初步总结减法性质。

观察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谁能试着用字母表示?板书:a-b-c=a-(b+c)小练:(1)一本书一共有234页,我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汇报时对比不同的解法,找出最优解法。

在其他的运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a+b+c=a+(b-c)a×b×c=a×(b÷c)a÷b÷c=a÷(b×c)究竟哪个是对的呢?请小组合作验证。

小组合作验证;可以采用代入数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举实例的方法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天城市C→D 118千米
第七天城市D→E 85千米
根据上面的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
2、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能够怎样计算,各种计算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的。
3、上面的计算方法,哪一种简单些,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
为什么要先交换位置后使用结合律。
4、讨论,在一些计算题中,为什么要使用运算定律。




设疑导入
复习旧知导入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能不能使用加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预习提纲
1、出示:例5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城市A→B A→B115千米
第五天城市B→C B→C 132千米
第六天城市C→D 118千米
第七天城市D→E 85千米
根据上面的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达标测评
计算
240÷(20-5)(37-15)×(8+14)
学校食堂买来大米850千克,运了3车,还剩100千克,平均每车运多少千克?
练习二2,3,4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班级四(4)班姓名区森娣使用日期2015、5
学习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
4、24+24+24÷2 24×2+24÷2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5、出示例4列式
270÷30-180÷30(270-180)÷30
270÷30是什么意思。180÷30是什么意思。
(270-180)是什么意思
6、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及不同之处。
7、以上两题它们和我们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4、它们的计算结果为什么不同?
5、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6、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7、如果在一个算式里含有小括号,应该怎样进行计算。




展示互动
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1、讨论每题两个式子的不同。
2、小组内讨论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预习提纲
出示例5(1)42+6×(12-4)(2)42+6×12-4
1、观察这两道题,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两题的计算结果呢。
3、先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在计算。它们的运算顺序相同吗?
7、不同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
8、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来。
9、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展示互动
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1、将讨论的式子的关系向各组同学展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
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运算定律的。
学习重难点
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设疑导入
谈话导入
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习提纲
1、半价是多少钱。怎样来求半价。
2、为什么把24+24写成24×2的形式。
3、24×2表示什么意思。24÷2表示什么意思。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预习提纲
1、如何列式。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结果是怎样。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4、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来。
5、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6、例2的式子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有几种方法。
2、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能够怎样计算,各种计算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的。
3、上面的计算方法,哪一种简单些,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
为什么要先交换位置后使用结合律。
4、讨论,在一些计算题中,为什么要使用运算定律




展示互动
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1、学生对我们的条件分别提出不同的问题。
245+174+15+155+11在这个题中怎样来使用加法的运算定律。
归纳反思
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达标测评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425+14+186 75+168+25 67+25+33+75
135+39+65+11 5+137+45+63+50
P32/5—7
4、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运算定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探究提升
(△+☆)+○=△+(☆+○)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归纳反思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3、为什么在含有括号的题目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探究提升
35+8×(15-8)35+8×15-8的计算结果相同吗?为什么?
归纳反思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探究提升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门票成人24元,儿童半价。三张成人票付100元,找回多少钱。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含有两级运算的式子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达标测评
P7做一做
计算
230--135÷9 26×4-125÷5
练习一5、6、7
四则混合运算
班级四(3)班姓名沈伙娣使用日期2015、4
达标测评
(69+172)+○69+(+28)300+=600+A+B=++36=25+P28/做一做P31/4、1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班级四(4)班姓名区森娣使用日期2015、5
学习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学习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8、讨论: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展示互动
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1、讨论单式的意义,讨论每题两个式子的不同。
2、小组内讨论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3、为什么在含有两级运算的题目里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设疑导入
复习旧知导入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能不能使用加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预习提纲
1、出示:例5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城市A→B A→B 115千米
第五天城市B→C B→C 132千米
学习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பைடு நூலகம்序.
学习目标
1、会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习重难点
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设疑导入
复习引入.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2、对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进行讨论。
3、各小组分别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小组实时提出问题让他们解决。
选出一个有意义的题目让学生列式解答。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通常是同时使用的,单一使用的时候很少。
探究提升
想想在现实生活中,加法的运算定律是不是经常使用,在平时的计算中怎样来合理灵活的利用加法的运算定律,从而使计算简便。
学习目标
1、知道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设疑导入
情景图导入
出示27页情景图,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四则混合运算
班级四(3)班姓名沈伙娣使用日期2015、4
学习内容
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能记住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