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理论综述

合集下载

企业家精神测度的文献综述

企业家精神测度的文献综述

企业家精神测度的文献综述一、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和特征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行为方式。

在学术界,对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和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观点。

Schumpeter (1934)提出的创新理论认为,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通过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等形式,推动市场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

Kirzner(1973)提出了企业家与市场的联动理论,强调企业家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通过发现商机并进行资源配置,推动市场的均衡发展。

除了学术界的观点外,在实践中也有许多企业家对企业家精神进行了总结和概括。

杰克·韦尔奇认为,企业家精神包括创新、风险承担、成就动机和领导能力等要素。

理查德·布兰森认为,企业家精神包括创新、自信、着眼未来和激情等要素。

可见,企业家精神不仅包括了创新和领导才能,还包括了对未来的远见和对风险的承担等。

二、企业家精神的测度方法企业家精神的测度是对企业家精神特征和行为方式进行系统评估和量化的过程。

当前,对企业家精神的测度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式。

定性评估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家进行访谈和观察,了解其创新能力、领导才能和风险承担等特征。

而定量评估则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和量表测量的方式,对企业家精神进行多维度和多角度的量化测度。

目前,对企业家精神进行测度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者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测度方法。

最常用的是基于问卷调查和量表测量的方法。

Covin和Slevin(1989)提出了创业倾向量表,用于测量企业家的创新倾向、风险承受能力和领导能力。

Gupta等人(2014)提出了企业家精神测度量表,用于测量企业家的创新、领导和激情等特征。

这些量表都是通过对企业家进行定性研究和实证分析,构建出的一种综合性的测度方法,可以对企业家精神进行全面和客观的评估。

除了问卷调查和量表测量外,还有一些研究者提出了基于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测度方法。

关于当代西方“社会企业家精神”理论综述.doc

关于当代西方“社会企业家精神”理论综述.doc

关于当代西方“社会企业家精神”理论综述导读:当代西方“社会企业家精神”理论综述是一篇关于企业家和社会方面的论文应用格式,适用于本专业专科生和本科生以及硕士研究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阅读参考借鉴,希望对学生们的论文写作启到帮助。

20世纪后期发达国家特别是北美的经济界与管理界开始提出社会企业家精神的概念.该理论积极倡导21世纪的管理者应当发生根本性的转化,由传统的角色定位转向新的定位社会企业家.社会企业家的目标对象包括企业的企业家、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与公共部门的管理者.一、社会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与特征对社会企业家的具体内涵,不学者从不角度提出了自的见解.Henton等(1997)学者认为社会企业家是能够企业、政府、教育与社会间建立强力生产性联系的新一代领导者.Schulyer( 1998)把社会企业家描述为具有改变社会的胆识且能够借助资金资源实现自身抱负的人们……他们具有有成功企业家的智且怀有对社会变化的强烈愿望.这些对社会企业家不定义的背后是学者们对社会企业家精神内涵的不看法,归纳起来共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从非营利组织的视角来定义社会企业家精神,认为是一种智,即一种能够把企业的管理经营策略与市场运作能力引入到非营利组织、从而使该部门充满管理效率的能力.这种定义方法对非营利组织提供了两种经营管理策略,一是非营利组织以运作规模的营利事业,但前提是必须将营利得应用到社会与公众服务中去,为后者是该机构承担的使命.二是非营利组织以采用企业的经营管理技术与模式从而提高自身的投入产出比.第二种方法的定义非常宽泛,认为适用于企业的企业家、非营利组织与公共机构的领导者与管理者.该种视角强调企业家解决社会问题的创造力与创新性,而不是通过解决社会问题带来的社会福利性. 第三种定义方法是分类法,将社会企业家精神概念进行分类加以阐释,Fopson( 2000)认为,建立一个业务合作X络的能力是富有远见性社会企业家的重要标志,即善于寻求合作伙伴与合作关系.除此外,他们还善于对自的远见卓识进行传达与沟通,能够有效地鼓舞员工或合作伙伴的士气.Dees( 1998)确立了衡量社会企业家的五项标准:创造与维护社会价值的使命善于察觉不倦追求完成使命的一切机会积极投入到不断这篇当代西方“社会企业家精神”理论综述论文原创出处:shuoshilunargin-top: 5px;margin-right: 10px;text-align: center;float: left;argin-left: 10px;border: 1px solid #ddd; border-bottom: 2px solid #ddd; position: relative; overfloargin:0 auto;font-size: 12px;color: #666666;">企业家和社会论文应用格式998)对该问题作了生动的总结,社会企业家能够将街道实用主义与专业特长相融合,将远见性的洞察力与实用主义结合起来,且具有强烈的观念.社会企业家是这样的人们他人仅仅看到空旷建筑物、失业人群及毫无价值资源的地方,他们发现的却是珍贵的机会……批判性的思维使社会企业家与‘老人’区别开来.他们让市场为人们工作,能够从联盟X络中汲取力量.他们游刃有余地穿梭于种样的政治与社会观念范式间,游刃有余地穿梭于社会的不门类间.三、社会企业家精神的实践问题西方学者对社会企业家理念的实践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些问题包括对社会企业家的支持社会企业家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社会企业家精神事业的具体实施.社会必须具备合适的机制从而能够对潜的社会企业家进行有效地支持.Cford( 1998)认为,社会企业家只有合适的环境中能产生发展起来,这种环境很大程度上应当由政府与企业部门共创造.社会企业家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训练与社会企业家的界定息息相关.很大程度上,社会企业家精神的不定义决定着不的素质与能力将要传授给人们.果社会企业家精神界定为是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策略应用到非营利组织中,那培养与训练工作相对较为容易.果界定时强调的是企业家精神,即把社会企业家定义为具有特别创造力与创新性的人们,那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变得复杂与困难,这需要创造合适的土壤与环境以使潜的社会企业家与既存的企业的企业家向着社会责任感的方向发展.社会企业家精神事业的实施以不部门间的密切合作为前提.然而,建立实施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不部门间文化与观念的差异.许多学者对企业与非营利组织间的文化碰撞持批判态度,分析了这种文化碰撞的具体表现.其一,McLeod( 1997)认为,许多非营利组织持有对营利活动的消极性态度.国家社会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心的总裁Jerr Boschee论述了把资本主义与利润视为社会邪恶的非营利心理症状,认为这种心理症状是社会企业家战略成功实施的最大障碍.其二,文化差异还体现实际行动中.Cannon( 2000)注意到企业缺乏对非营利活动必要的投资(促进员工自我发展的培训、或为了吸引住最的员工而提供额外的福利),而非营利组织缺乏企业的管理手段与方式.文化的差异与冲突为跨部类的合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反映出企业、非营利组织与公共部门间缺乏最基本的合作平台.此,Cannon( 2000)提出,只有早期的合作计划阶段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考虑,有能保证最终合作的成功.另外,不部门间的合作不仅需要对基本操作程序达成一致协议,而且对谓成功的衡量标准也必须一致起来而后者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从事社会企业活动的组织来讲,必须考虑满足两条最底线的要求是经济利润,一是社会使命.四、对我们的启示虽然国外的社会企业家理论还处刚刚发展的阶段,但不学者从不视角出发对这一全新的管理理念作出了诸多启发性的见解.这些观点为新世纪的管理者定位探索出了一条崭新的路径,对我国不部门的管理改革提供了现实意义上的参考.1.社会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内容为我国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启发,即积极转变成为具有社会企业家精神的新一代社会企业家而不仅仅是企业的企业家.该理论强调追求利润与利于社会是互不矛盾的活动,这有利于我们的企业家破除二者对立的传统观念,追求利润的过程中谋求必要的社会福利,满足社会需求的时考虑利润.我国的经济转型推动了广大企业的迅速发展,但改革的代价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比明显的收入差距.现国家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这对企业考虑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客观的要求,为企业的企业家向社会企业家定位转变提供了良的环境.2.为非营利组织与公共部门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提供了启发.公共部门与非营利组织经营管理上以大胆借鉴与应用企业的经营管理策略,将员工的考核与他们的工作绩效挂钩,做到人人都有个市场,人人对市场负责.这种策略有助于改变人浮于事的状况,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3.为本篇关于当代西方“社会企业家精神”理论综述论文范文综合参考评定下度:最新题目企业、公共部门与非营利组织间的密切合作提供了理论的支持.目前三个部类间的合作还只是范围、低层面的,缺乏一个统一的运作平台来促进这些不部门间的全方位合作.应当以社会企业家的新理念为支撑,积极消除这种彼此割据的局面.社会企业家理论将追求利润与社会责任感有机融合一起,为不部门间的合作提供了最为理想的操作平台.。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文献综述中国集体经济2012年15期(5月)CHINACOLLECTIVE ECONOMY摘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许多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从不同角度阐释自己的观点。

国内学者在引入和介绍西方学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将企业社会责任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了初步研究。

本文从社会责任的概念、社会责任的范围与层次、社会责任的相关理论问题这三个方面入手,对国内外理论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主要观念进行了介绍和梳理,并做简要评述。

关键词:社会责任;概念;范围与层次;相关理论1924年,美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Oliver Sheldon )在其《管理的哲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这一概念,标志着一个新的学科领域的创建。

一、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概念的研究综述(一)国外学者企业社会责任的代表性观点迄今为止,国际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还存在不同的解释。

同时,随着社会上不同时期的劳工运动、少数者权利运动、环保主义者和消费者权利保护运动的发展,不同时期的企业社会责任内涵也不尽相同。

1953年,博文(Bowen H.R )在《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中,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了“企业家们按照社会的目标和社会的价值向相关的政策靠拢,并做出相应的决策,采取合理的具体行动的一种义务”。

麦克格尔(McGuire Joseph W.)将这一概念深化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宗旨不仅意味着企业负有经济和法律义务,而且还对社会负有超越这些基本义务以外的其他某些相关责任。

在此基础上,戴维斯(Davis Keith )将社会责任的含义精确为了:“社会责任是决策者们采取行动的责任(或者义务),他们采取行动以保护和改善那些与他们自己利益相一致的整个相关社会的福利。

戴维斯的概念包含了两层含义,即企业应该避免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并同时为社会福利带来益处。

企业家理论——精选推荐

企业家理论——精选推荐

关于企业家理论的研究综述摘要:企业家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企业家理论的发展也为经济学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本文从企业家理论的发展演进进行分析研究,综述了企业家理论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进而又根据企业家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企业家,企业家理论,发展,研究一、企业家理论的演进过程科斯定理的发现标志着旧制度经济学的结束,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始。

而企业家理论的发展也以此为分界线,科斯以前的成为古典理论,以后的又逐渐发展为由新古典理论学派和现代企业家理论阶段,各个不同阶段也都有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1、古典学派理查德·坎蒂隆在1775年出版的《商业的性质概论》中提到:企业家自己的收入,由于存在谷物供求变化、价格波动等不可预测的情况,是不确定的。

坎蒂隆依此推断说,把农产品运到城市的商人、农产品的批发商和零售商等这些在交换和流动中起着中介作用的人,收入同样是不确定的,因而部属于企业家阶级。

坎蒂隆将“企业家”这个词语引入到经济学中.认为企业家是“风险承担者”。

萨伊在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中指出,企业家是将一切生产手段——劳动、各种形态的资本或土地等组合起来的经济行为者。

他将企业家的利润与资丰家的利润区分开来并进一步指出,企业家不仅应具备指挥和监督能力,而且还要有判断能力、恒心、商业领域的知识、组织生产要素投入生产的能力。

萨伊把企业家看做是将土地、劳动、资本这三个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的第四个生产要素,认为企业家可以是自有资本的经营者.也可以是借贷资本的经营者。

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企业家的概念,但同时也忽略了“承担风险的精神”和“创新”这至关重要的两点。

2、新古典学派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厂商理论中是没有企业家位置的,而试图把企业家纳入经济理论的努力主要体现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奈特的不确定性理论以及卡森和列宾斯坦的市场失效理论中。

新古典学派对企业家在市场中的角色主要有两种观点:种是以马歇尔、柯兹纳等为代表的均衡体系的企业家理论;另一种观点则是以熊彼特为代表的均衡破坏者理论。

企业家精神测度的文献综述

企业家精神测度的文献综述

企业家精神测度的文献综述近年来,企业家精神成为了学者和实践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对于企业家精神的定义也越来越广泛,其中包括创新、冒险精神、自信、信念和坚韧不拔等特质。

本文将从测度企业家精神的角度,综述相关的文献。

首先,测量企业家精神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问卷调查和情境测试。

问卷调查是较为普遍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类:独立发明者量表(IEM),企业家特质量表(ENTR)。

独立发明者量表(IEM)首次由荷兰心理学家埃德斯特姆(Edustrom)于1977年开发,它是一种针对企业家的测量工具,以调查个体的“独立发明者”能力和行为。

该工具包括知识领域、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挑战和创新的态度等方面的评估,评价对象为独立发明者的运用它以在自己的领域内发展出新的商业活动。

它适用于评估创新性和创造性的商业能力,评估总成绩越高,商业创新能力越强的结论。

企业家特质量表(ENTR)是创业者个性测量工具,以评估候选人与成功企业家之间的差异为目的,由Shaver和Scott(1991)发展而来。

ENTR是一个多维量表,包括个性特质、态度和动机、行为和行动方面,它由5个维度和22个项目组成,其中包括自信、自控、冒险和创新,坚定和坚韧不拔等。

ENTR是一个有效的根据个性和行为特质对企业家进行筛选和评估的测量工具。

其次,情境测试是在模拟的真实环境下对候选人进行测试,其目的是测量候选人在不同情境下的商业决策和行动。

情境测试包括以下几种:商业情境展示、团队合作等。

商业情境展示是在一个真实的商业环境中对被试进行考察,以评估其商业决策和行为能力。

此方法可以通过评估被试的决策速度、正确性和情境响应性来评估其天生的商业能力。

团队合作测试是评估企业家精神中领导和合作的特质。

在这种测试中,候选人参加一系列的团队活动,这些活动旨在展示候选人的领导力和合作能力,以及他们解决问题和采取行动的能力。

尽管这些测量方法有助于评估企业家精神,但它们都存在一定局限性。

第四章、企业家理论

第四章、企业家理论

(1)早期学者的探讨
•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Say,1803年)最早赋予企业家 突出的地位,认为企业家是指老板、经理,是在 工业、农业和商业三个产业“承担一家公司的直 接责任”和“管理职务的人” • 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把土地、劳动力、资本这 三种要素结合在一起的第四个生产要素 • 将经济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较 高领域的人 • 企业家是生产要素的结合者和协调人,其功能 “就是应用既得的知识去创造供人类消费的产品”
第二节、熊彼特及其主要理论
• 熊彼特(J.A. Schumpeter, 1883~1950) • 奥地利经济学家,曾师 从庞巴维克,后改投马歇 尔门下。1919年出任奥地 利财政部部长。后在德国 波恩大学、美国哈佛大学 任经济学教授,曾任“计 量经济学会” 熊彼特认为,对于资本主义来说,每个周 期包括的4阶段中, • “繁荣”、“衰退”两阶段是本质的, • “萧条”和“复苏”两阶段是非本质的。 • 尖锐的社会矛盾和个人障碍发生于非本质 阶段,能够用政策消除它们。
• 熊彼特认为,历史上的创新千差万别,对经济发 展的影响也大小不同,因而周期有长有短。他综 合了前人的论点,提出在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过程 中同时存在着三种周期: • ①康德拉季耶夫周期(Kondratieff cycles)——苏 联Н.Д.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大周期(或称长波),这 种周期的长度为50~60年。 • ②朱格拉周期(Juglar cycles )——法国C. 朱格拉 (1819~1905)提出的1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 • ③基钦周期(Kitchin cycles)——美国J.基钦提出 的平均长度大约40个月的小周期,亦称短波。
主要著作有 《经济发展理论》(1912年)、 《经济周期》(1939)、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1942)、 《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十大经济学家》 (1951)、 • 《经济分析史》(1954)。

新古典经济学企业理论及现代企业家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企业理论及现代企业家理论
• 需要指出的是,纵向一体化虽然消除了市场交易中存在的机会主义 行为,但却会增加企业内部所特有的机会主义行为。
路漫漫其悠远
3.张五常的企业理论
• 进一步分析了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
– 张五常认为,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还应该包括信息 成本、度量成本、谈判成本。 • 信息成本是指消费者了解所购买的商品的每一个 零部件的信息 的成本。 • 度量成本是指直接度量商品中投入所有者的交易 活动的成本。 • 谈判成本是指在达成价格协议时,区分各种投入 所有者的贡献 的成本。
路漫漫其悠远
P D
S
E Pe
MC MR MC
P
d=MR=Pe e
S
D
O
Qe
Q
O
qe
(a)
(b)
短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
路漫漫其悠远
2.企业的规模决定
• 长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确定
–所谓长期是指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其厂房设备的 规模的扩大再生产的时期,即厂商能够根据其准备 提供的产量,选择一个所花费总成本(从而平均成 本)为最低的厂房设备规模;
5.巴泽尔的企业理论
• 企业为什么会存在
– 延留义务交易问题
• 延留义务的交易是指非货物出门概不退换的交易。由于货物 出门概不退换的交易费用很高,所以利用范围很窄。大多数 交易特别是一些高价值的交易,在销售完成之后,卖方要提 供某种担保,其责任仍然继续。
• 是否存在延留义务问题并不是企业交易与市场交易之间的区 别,延留义务交易并不唯一地依赖组织,但组织的确是保障 其实施的有效机制。
• 传统企业模型中,对投入的单位没有具体说明,为使小时 能用于生产函数分析,事实上做出了实际小时与效率单位 之间成比例的假定,也是不恰当的。

当代西方“社会企业家精神”理论综述

当代西方“社会企业家精神”理论综述
学 者 从 不 同角 度 提 出 了 自己的 见解 。
H e n t o n 等 ( 1 9 9 7 )学者认 为社会企业 间 的水平 、垂 直 、前 或后 的经 济联 营 利 活动 的社 会企 业 家 把 利润 看 作 是 家是 “ 能够在企业 、政府 、教育与社 系。第二类是 “ 重塑” ,指突破传统
才 智 ,即一 种 能 够把 企 业 的 管理 经 营 重于 社会 责任 感 与积极 性 的社会 结 己的远见卓识进行传达与沟通 ,能够 策 略 与市 场 运 作 能力 引 入 到 非 营利 组 果 ;而其 他 学 者更 加 关 注 这个 概 念 的 有效 地 鼓 舞员 工 或 合作 伙 伴 的 士气 。
当代 西方 “ 社会 金业家精神"理论综述
口 南 京 钱 惠英
2 0 世 纪后 期 发 达 国家 特 别是 北 美 织 与公 共 机 构 的 领导 者 与 管 理 者 。该 控 制 的 。 的经 济 界 与管 理 界 开始 提 出 “ 社 会 企 种 视 角强 调 企业 家解 决 社 会 问题 的创 社 会 企 业 家 当然 还具 有 与 企 业 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众服务中去 ,因为后者才是该机构所 学 者 从 二者 相 对 比的 角度 来 论 述社 会 有 资 源 的 限制 而果 敢 行 动 ;对 所 服 务 承担的使命 。二是非营利组织可以采 企业家的特征 。他们认为社会企业家 的机构与承担使命 的责任感。他认为
用 企 业 的 经 营管 理 技 术 与模 式 从 而 提 与企业 的企 业家 享有 一些 共 同 的特 个人越接近于这些标准 ,他越倾 向于
力 。这 种定 义 方 法对 非 营 利 组织 提 供 与创 新 性 。
值的使命 ;善于察觉并不倦追求完成

企业家理论研究的意义与分类综述

企业家理论研究的意义与分类综述

企业家理论研究的意义与分类综述企业家理论研究是对企业家及其行为的深入研究,旨在揭示企业家的特征、行为模式和创业过程,对企业家精神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系统的解析和评价。

企业家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研究对于指导实践、优化政策、培育人才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主要从企业家理论研究意义和分类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一、企业家理论研究的意义1.理论指导实践。

规范和指导实践,是理论的重要功能。

企业家理论研究的结果可以为创业实践者提供指导和参考,帮助创业者理解企业家精神及其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增加创业成功率。

2.改善经济政策。

企业家的活动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对于国家和地方政府来说,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企业家理论的研究,可以为经济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和依据,优化经济政策,激励创新和创业活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企业家理论研究为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理论基础。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企业家的特征和成功经验,可以指导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各类企业提供优秀的管理人才。

二、企业家理论的分类1.人格学派理论。

人格学派关注企业家的个体特质和行为模式,主要代表有麦卡洛克的创业特质理论和贝尔的创业个性理论。

前者认为创业者具有自信、坚持、决策能力等特质,后者强调创业者的决策风格和个性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2.环境学派理论。

环境学派关注企业家的外部环境和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其行为的影响。

主要代表有舒尔茨的文化传统理论和韦伯的社会结构理论。

前者认为创业者的文化传统会影响其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后者认为社会结构对创业的制约和促进作用是重要的。

3.行为学派理论。

行为学派关注企业家的行为模式和创业过程,主要代表有奖-琼斯的变革与创业观和贝里-耶纳的创业过程模型。

前者认为创业是一种主动适应变化的行为,后者将创业过程划分为发现、评估和执行三个阶段,强调创业过程的逻辑和演进。

新制度经济学第六章企业家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第六章企业家理论
★ 作为市场的风险承担者; ★是创新租金的创造者
★ 作为剩余索取者; ★ 企业家作为自我激励者;
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企业理论
二、企业家的研究
对企业家的认识; 对创新的认识; 对风险和利润的认识; 对企业家在企业剩余权利中的地位的认识; 对企业家合约性质
二、企业家的研究
马歇尔的企业家理论
选择生产要素 将自己的资本 的洞察力,高 置于风险之中 效率生产统率 与企业家自由 力、创新能力; 地发挥创造精 选拔人才的能 神的果断性是 力和说服能力 密不可分的
(涉及组织)

投入产出的中 间人;生产要 素的新组合; 监督者;消除 风险;建设性 的投机
熊彼特 承担风险的只 (1934) 是资本家,而
一、定义
克服X无效率。Leibenstein(1968)将他的X效率 理论引伸到企业家分析中,指出企业家作用正在 于克服X无效率。他断定由于以下三个原因不可 能有投入和产出间一一对应关系:劳动契约不可 能完全;生产函数不可能特定或完全可知;不是 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可以在市场购置。企业家的一 个最重要功能在于找到和运用这些生产要素。企 业家因此起“填充空白”(gap-filling)和“投入 补充者”(input-completer)的作用。
自利,目 的是为了 商品、闲 暇以及地 位
舒尔茨
发现 机会
自有知识、想象 力、实践知识、 分析能力、搜寻 技巧、算计的技 巧、富有远见, 沟通技巧,授权 的技巧、组织技 巧
天赋与后天培养
一个企业家如果 要使他的判断得 到支持就必须调 动资源,于是需 要有个人的财富, 有才能但无资本 的企业家并不合 格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1 年1月5 日星期 二5时48 分57秒 05:48:5 75 January 2021

第八章企业家及其企业理论

第八章企业家及其企业理论
Chapter 8
企业的本质及与市场的关系/The nature of firm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market
04➢ 企业体现了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殊性/Firm reflects the specialty of entrepreneur human capital
数(To set up a new production function),把一种从未有过的有关生产要素和生产
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系统。 创新具有五种基本形式:一是采用一种新产品或一种产品的新特征;二
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adopt a new production method);三是开辟一个新市
• 信息悖论(information paradox) • 价值识别的困难性(The difficulty of value identification)
• 不可让渡性(inalienability)
• 非从属性(non-attribute)
➢ 企业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间接定价器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上述性质意味着它难以通过直接定价的方式进行交易(It is difficult to trade through direct pricing),甚至也不可能用劳动雇佣契约的方式加以利 用。企业家只有自己创立企业,使自己成为企业剩余收入的索取者(make himself as the person of claiming the firm’s surplus income),由此间接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Chapter 8
在这种逻辑下,“企业家”就被定义为“在独特的(distinctive)、不可预期的 (unexpected)、通常也具有复杂性质的环境中,专门从事判断和决策的人(A person who specializes in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著名企业家的核心理论

著名企业家的核心理论
著名企业家的核心理论
目录
• 创新理论 • 竞争理论 • 领导力理论 • 企业家精神理论 • 商业模式理论 • 战略管理理论
01
创新理论
创新的重要性
01
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家认为,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只有不断创新,才
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02
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
战略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和方法
战略制定过程
战略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环境分析、使命和愿景的设定、目标的制定、战略方案的提出和选 择等步骤。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需要全面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制 定相应的战略方案。
战略实施方法
战略实施是将制定的战略方案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企业家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分 工,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以确保战略方案的顺利实施。
目标。
企业家精神的实践和培养
实践经验
通过实际经营企业、参与市场 竞争等方式,实践企业家精神

学习与培训
通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提升 企业家素质和能力,培养企业 家精神。
榜样作用
学习成功企业家的经验,了解 他们的成长历程和成功之道, 激发自己的企业家精神。
自我反思与提升
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提
升自己的企业家素质。
企业家精神与社会责任
商业道德
企业家应遵循商业道德 ,诚信经营,维护市场
秩序。
环境保护
企业家应关注环境保护 ,推动可持续发展,为 社会和下一代创造更好
的生活环境。
公益事业
企业家应积极参与公益 事业,回馈社会,帮助
弱势群体。
经济发展

卡森的企业家理论

卡森的企业家理论

卡森的企业家理论卡森的企业家理论概述卡森企业家理论也称卡森创业家理论,马克·卡森(Mark Casson)英国经济学家,早期致力于创业家的研究,近年又专注于创业理论与道统企业理论融合的研究。

卡森之前的经济学文献大都从功能观点给创业家下定义,强调创业家的作用并认为发挥这些作用的人就是创业家。

在各式各样的创业家功能中缺乏一条贯穿其中的主线。

卡森坚持从伦理人假设和有限理性假设,沿着方法论个人主义和契约理论的“路径”,从所有关于创业家的经济理论和心理学、社会学的论述中,概括出创业家行为本身的性质,建立了一个创业家需求、供给和“创业家市场”均衡的理论框架,并对之进行了模型化。

卡森并指出,创业的经济理论与交易费用经济学、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等现代企业理论有着紧密的联系。

卡森创业理论的内核是“创业家式判断(Entrepreneurial judgment)。

卡森的企业家理论的内容卡森(1982)认为创业家是专门就稀缺资源的协调做出判断性决策的人。

创业者擅长于做出判断性决策以协调稀缺资源。

判断性决策是创业者的一个共同的特征。

在经济理论中,选择(或者说决策)是一个核心概念。

判断性决策是指在相同的环境下,具有相同的目标和行动的不同个体,会做出不同的决策。

原因是他们对环境和资讯有不同的理解。

尽管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做着判断性决策,但只有创业家是这方面的专家。

因此,专业化的判断性决策是创业者的典型特征,其他的特征都可以由此推导而出。

比如,判断性决策与风险和不确定性紧密相连,当创业者基于其他人没有掌握的资讯做出决策的时候,其他人可能认为这个决策是冒风险的。

创业者因为掌握着资讯,所以在他们看来,风险是很低的。

创业家通常对他们所掌握资讯的准确性很自信,实际上他们也不知道资讯的真实情况,因为资讯上并没有附着鉴定书。

如果创业家对低风险的理解是正确的,他们就会获得收益,因为其他人没有加入到竞争中来;如果创业家的理解是错误的,他们可能面临损失,而那些没有加入竞争的人做出的就是正确的决策。

企业控制权理论综述

企业控制权理论综述

企业控制权理论综述一、控制权的产生及内涵1932年伯利和米恩斯指出,随着现代股份公司股权分散、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的现状的出现,使公司的控制权事实上落到公司经营者手中,出现了所谓的“经理革命”。

由此公司控制权问题开始引起理论界的重视。

伯利和米恩斯认为,控制权是通过行使法定权力或施加影响,对大部分董事有实际的选择权;德姆塞茨认为,企业控制权“是一组排他性使用和处置企业稀缺资源(包括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权利来”。

我国学者周其仁认为,企业控制权就是排他性利用企业资产,特别是利用企业资产从事投资和市场营运的决策权。

而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则罗列了监控者(即剩余索取者或所有者)的剩余权力:他可以独立于其他所有者的合同,而与他们进行合同再谈判。

自从格罗斯曼、哈特和莫尔等人提出不完全合同理论后(以下简称为GHM理论),对企业控制权研究的重心开始转向剩余控制权。

格罗斯曼和哈特最早明确提出剩余控制权的概念,并用剩余控制权来定义企业所有权即产权。

哈特认为“剩余控制权是资产所有者可以按任何不与先前合同、习惯或法律相违背的方式决定资产所有者的权利”。

我国学者杨瑞龙、周业安等将剩余控制权理解为企业的重要决策权。

二、控制权的来源1.物质资本。

完全合同理论框架下的标准委托代理理论先假设控制权来源于所有权:委托人提出一个合同安排,由代理人选择接受或不接受,即便代理人有信息优势和机会主义倾向,委托人总可以通过对代理人的激励与约束相容,促使代理入朝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目标而付诸行动。

委托人对合同(交易)的控制权自然源于其对物质资本的所有权。

哈特和莫尔的不完全合同理论也认为,“由于合同不完全,所有权是权力的来源”,而且“对物质资产的控制权能导致对人力资产的控制权”。

我国学者张维迎从风险、监督的难易程度论证了“资本雇用劳动”的逻辑,证实了企业的控制权来自物质资本。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指出在企业的团队生产中,为减少成员偷懒而实施有效监督的监督者特权,源于他是剩余索取者,是物质资本的所有者。

现代企业理论综述

现代企业理论综述

现代企业理论综述现代企业理论有两个主要分支:交易成本理论和代理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的重点限于研究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代理理论则侧重于分析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及企业成员之间的代理关系。

这两种理论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企业的契约性、企业的不完全性及由此导致的企业所有权的重要性。

由于这种原因,一般将现代企业理论称为“企业的契约理论”。

一、企业的契约理论(1):交易费用理论⏹企业的主流契约理论之先河由科斯开辟,之后又由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威廉姆森、克莱茵等、詹森和麦克林、利兰和派尔、罗斯、张无常、格罗斯曼和哈特、霍姆斯特姆和泰勒尔、哈特和莫尔、阿根亚和博尔腾以及其他学者加以拓展。

最新的模型是杨小凯和黄有光提出的。

这一派理论共旨是,企业乃“一系列合约的联结”(文字的和口头的,明确的和隐含的),然而,每个作者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其中最具影响的是交易费用理论和代理理论。

前者的重点仅限于研究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后者则侧重于企业的内部结构与企业中的代理关系。

在下文中,我们将交易费用理论分为两类:一类为间接定价理论,另一类为资产专用性理论。

(一)“间接定价”理论在间接定价理论的标题下,对科斯、张无常及杨小凯和黄有光的论点加以概述是合适的。

这一理论的要旨是:企业的功能在于节省市场中的直接定价成本或市场交易费用。

科斯“市场和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可互相替代的手段”---它们之间的不同表现在:在市场上,资源的配置有非人格化的价格来调节,而在企业内,相同的工作则通过权威关系来完成,两者之间的选择依赖于市场定价的成本与企业内官僚组织的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

⏹张五常“企业并非为取代市场而设立,而仅仅是用要素市场取代产品市场,或者说是“一种合约取代另一种合约”⏹张无常关于企业的本质是用要素市场取代产品市场的观点是深刻的。

它意味着,企业能消除机会主义的论点不是决定性的,因为企业可能把机会主义从商品市场带到了要素市场上来。

基于科斯和张无常的原旨,借助消费者---生产者、专业化经济和交易成本这三方面因素,杨小凯和黄有光(93、94)建立了一个关于企业的一般均衡的契约模式。

马歇尔的企业家理论

马歇尔的企业家理论

马歇尔的企业家理论引言马歇尔的企业家理论是指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在其经典著作《原理经济学》中提出的一套关于企业家行为和企业家精神的理论框架。

这一理论旨在解释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他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马歇尔的企业家观点马歇尔认为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以下是马歇尔的几个企业家观点:1. 驱动创新马歇尔认为,企业家是创新的推动者。

企业家通过引入新的产品、服务、技术和商业模式来满足市场需求,创造新的机会,并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他们不断探索和实践,寻找改进和创新的方法,促进经济的进步。

2. 承担风险在马歇尔看来,企业家是愿意承担风险的人。

他们在创新和投资过程中面临着不确定性和风险,但是他们有勇气去承受这些风险,并为此付出努力。

他们对市场的波动和未知的变数保持乐观且应对能力强,这使得他们能够迅速适应变化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3. 发现机会马歇尔认为,企业家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发现市场上存在的机会。

他们能够感知市场需求的缺口,并找到满足这些需求的创新解决方案。

通过分析市场趋势和理解消费者行为,企业家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独特的竞争优势。

4. 创造就业机会企业家在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就业创造作用。

马歇尔认为,他们通过创办新企业和扩大现有企业来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并为社会创造财富。

他们不仅提供就业机会,还培养和发展人才,推动经济的人力资源发展。

5. 促进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马歇尔认为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推动者。

他们通过提供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推动市场竞争和效率提高。

他们的创新和竞争能力将带来经济增长,并对整个经济体的繁荣起到关键作用。

马歇尔的企业家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马歇尔的企业家理论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例子:技术创新和科技企业科技企业通常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

他们不仅开发新技术,还将其应用于产品和服务中,满足市场需求。

基于制度视角的企业家资源配置理论综述与评价

基于制度视角的企业家资源配置理论综述与评价
张松 ( 0 认 为 , 业 家才 能是 指企 业 家经 营企 业 的 ( a mo )他 开创 性 地提 出企 业 家资 源 配置 包括 生 产 性 、 2 1 1) 企 B u 1, 组 织 能 力 、 理 能力 与创 新 能力 , 管 它包 括 如何 进 行 资本 运 非生 产性 和破 坏性 3种 不 同活动 方 向。 a mo 认 为 , 业 Bu l 企 作 以获 得最 大利 润 以及 商 品生产 的方 向问题 等很 多 方面。 家精 神 是 人 类行 动 的特 征 , 以在 任 何 时间 、 何 地 点 发 可 任 在经 济学领域 , 企业 家精 神 的内涵各种各样 。C n i n 生。 但企 业 家精 神在 本质 上 并 不一定 是 “ ” , a tl l o 好 的 因为企 业 认 为企 业 家精神是 个人 按 照 固定价 格 购买 不 同价格 的商 品 家 的行 动 是 为 了提 高他 们 的 财富 、 力 和 声 望 , 中一 些 权 其 并 出售 这些商品 的经济 行为 : ng t K ih 认为企业 家精 神是企业 企 业 家 的作 用并 不像 我 们传 统 所 认 为 的 具 有建 设 性 和 创 家承担 不确定性和 进行各种经济决 策 : S h mp t r 为 新性 , 而 c u ee 认 甚至 有 时对 经济 具有破 坏 性。因 此 , 企业 家精 神 包括 企业 家精 神是对 旧的均 衡体系进 行创造性破 坏 的创 新精神 ; 生产 性 活动 ( 新 )非生 产性 活动 ( 寻 租)破 坏性 活 动 ( 创 、 如 、 如 S y则认 为企 业 家精 神是 生 产 要素 的结 合和 协调 : a s n 有组 织犯 罪) 生 产性 活 动是 指 任何 直 接 或 间接地 对经 济 a C s o 。 认 为企业 家精神是协调 稀缺资 源时专 门进 行的 判断性 决策 j 的净 产 出或者 生产 额外 产 出能力 有贡 献 的活动 。非生产性 Krn r i e 的企业 家精神 是发 现机 会、 捕捉机 会 并创 造利 润 ; 活动 是减 少 经济 产 出 ,或者 束 缚经 济增 长 的创 新活 动 , s 如 L ie sen的企业 家精 神是克服 X非效率 的 “ 口填补 ” 诉讼 、 管 、 税和 逃 避 努力 、 师和 银行 家从 事 的在 社 会 eb n t i 缺 , 接 逃 律

资源学派的企业家成长理论综述

资源学派的企业家成长理论综述

中, 资源学派 的企业家 成长理论 广泛 吸收 了其他 学派 的成 果, 从企业家 的特 征 和职 能、 企业 家 能力 的生成 机 理等 方 面, 比较全面 和系统地 阐述 了企业 家的成 长影 响因素 和路
径延续。

明, 他们在制定决策时是与众不 同的 , 种决 策机制使 他们 这
能够更快地在不确定 的 、 复杂的 环境 中捕捉到 商机 。这 种 决 策方式能产生一种前瞻 性的思 维 , 帮助人 们识 别新 的机 会, 能够使人们学习 得更快 , 并且 不为 传统所束 缚 , 从而 带 来革新 。发 散性 思维 的广泛使用能够使企业 家在错综 复杂 的环境中游刃有余 , 不断发 现新 的机会 。以这种 方式 获取 的知识是一种无 形资产 , 并且 能够成 为企业 的竞 争优势 的
学 派 从 不 同 的 侧 面 阐 述 了 影 响 企 业 家 成 长 的 种 种 因 素 。 其
和 Am i ,00 。这 种高水平 的学 习能够为企业家提 供独 le a2 0) d 特的见解 , 而使 企业 家 在瞬 息万 变 的环境 中获得 成 功。 从 企业家与常人的差别在于他们 以特殊的方式 发现与解 读信 息, 在其知识的范 围内制定相应行动计划并采取行动 。 总之 , 企业家决策过 程 中对 发散 性思维 的频 繁使用 表
抓住它( inr17 ) Kr e,99 。而机会并不像具有 固定存量 的一般 z 资源 , 它们是在经济活动过程 中出现的 , 企业家是推 动市场 运作的主体 , 是经济机会 的发现者 , 大多数 企业家机 会都是
作 为 过 去 企 业 家 活 动 的 结 果 而 出 现 的 。 因 此 , 业 家 对 利 企
维普资讯
2 0 年 8月 06 第l 5卷第 4期

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

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
二、企业家政府理论产生的背景
什么是政府? 在奥斯本看来,所谓政府,是“我们用来作出公共决策的一种机制”。政府可以向我们提供有益服务的方式。 他认为,对于一切文明社会来说,政府都是必不可少的。 他对政府充满信心,通过政府采取集体行动来解决共同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看,奥斯本对政府本质及存在必要性的见解不失为一种颇有见地的观点。
注重引入竞争机制
3
奥斯本看来,政府之所以没有商界那样富有效率,其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缺乏竞争机制。 为此,他提出政府应通过各种形式引入竞争机制,改善行政管理。虽然“竞争不能解决我们的一切问题。但是在解开使许多政府机构限于瘫痪的官僚主义死结方面,它也许比本书中的其他任何概念更加关键”。 当然,竞争也不是放任自流的东西。奥斯本认为,不经规范的竞争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公共政策必须规范什么样的竞争可以开展,什么样的竞争不能开展。
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
4
奥斯本认为,长期以来,大多数公共组织都是被它们的规章制度和预算所左右,因而常常被称之为“规章驱动的政府”。 在奥斯本看来,应该承认,规章制度在建立之初,其出发点是好的。但当这种制度发展得越来越复杂时,一系列问题便出来了。 奥斯本认为,企业家政府是有使命感的政府,它摆脱了这种繁文缛节的束缚,它只是简单地界定它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再根据这一目标和任务制定必要的规章和预算,然后就放手让其雇员去履行各自的责任。如果事情出错,只是解雇肇事者。这个就是所谓的“任务驱动型政府”。
在奥斯本看来,正是由于政府与企业存在着上述种种区别,所以政府不能像企业那样运行。然而,奥斯本强调指出“政府不可能像企业那样运行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它不可能更有企业家精神。任何机构,无论是公营私营,都可以有企业家的精神,正像任何公司机构,都会出现官僚主义┅┅” 。

创新创业的理论与实践

创新创业的理论与实践

创新创业的理论与实践近年来,创新和创业已成为社会焦点话题。

创新创业不仅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和创造财富的途径,也是国家和社会推动经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讨论创新创业的理论和实践,从学术角度和实践经验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创新创业的理论1. 企业家精神理论企业家精神理论是创新创业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指出了企业家作为特殊的经济主体的特征和作用,揭示了企业家心理素质和行为特点对创新创业的重要影响。

主要有以下几个理论:(1)薛克哈德理论:企业家应具备创新思维、自信、决策能力、追求成功、市场感知力、责任感和智慧。

(2)麦卡利斯特理论:企业家具有创造的天分,冒险精神和自尊心,善于与市场互动和沟通。

(3)巴尔扎克理论:企业家具有在高风险环境中决策的能力,追求成功和成就感,敢于承担风险。

(4)蒂莫西尼理论:企业家应具备身体力行、开放性思维、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品质,他们的创意来源于对社会、市场和人类需求的感知和反思。

2. 创新生态理论创新生态理论是近年来比较新的理论,它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了创新的本质和创新生态的构成要素,阐述了创新是社会化的、多方面的过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协同作用。

主要有以下几个理论:(1)赫格尔巴斯理论:创新要依赖于一个结构良好、互相依存的创新生态系统。

(2)西伯尔特理论:创新生态系统包括企业、政府、高等教育、科研院所等组成部分,在这个系统中每个组成部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互相支持促进创新。

(3)奥斯汀理论:探索了创新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交互关系和创新产生的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

3. 创新引擎理论创新引擎理论是指推动创新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它探究了创新的主体、手段和动力,对于铸就创新企业和创新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有以下几个理论:(1)克里斯滕森理论:创新引擎主要来自于产业团簇、技术研发和创新组合。

(2)迈克尔斯理论:创新引擎既来自内部的组织创造和管理,又来自外部的技术合作和创造性的市场营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家理论综述摘要:从18世纪30年代康替龙提出企业家概念以后的200年间,经萨伊到马歇尔,历经企业家理论早期发展的三个阶段。

熊彼特对职业企业家范畴和功能的界定,为把企业家理论纳入现代企业理论奠定了理论前提。

现代企业理论的最新发展,特别是契约理论、的推进几乎都是以企业家理论为出发点,企业家的激励约束问题与企业的性质和类型、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的资本结构等这些现代企业理论所考察的基本问题密切相关,现代企业家理论已成为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字:企业家企业家理论企业家这个词,从16世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被赋予了冒险者的身份。

而在这之后到现在的若干个世纪里,企业家先后被赋予了经营者、资本家、经理、革新者等身份。

这些身份的赋予,反映了在时代更替,生产力发展,制度变迁的历史中,对企业家的不断思索。

但是,在这段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社会化生产的先行者和执行者,企业家这一路走得并不顺利,企业家理论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从企业家这个名词的诞生,到企业家在经济实践中地位的确立;从经济学理论中偶尔对企业家的提及,到系统的企业家理论的形成,企业家和企业家理论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风雨。

市场不是由上帝、大自然或经济力量所创造,而是由企业家所创造。

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和一个极具凝聚力的企业家精神。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企业家的作用对整个企业生死攸关。

不是所有在领导岗位的都是企业家,不能创新的企业领导者只是一个企业工作者。

有许多企业领导人,特别是有远见的企业领导人,能凭借超凡的个人能力来改变一个企业的现有处境,挽狂澜于既倒,变劣势为优势,化优势为胜势。

因此,组织需要依靠那些伟人来摆脱困境,向前发展。

恰如郭士纳之于IBM,韦尔奇之于GE,比尔·盖茨之于微软,葛洛夫之于英特尔,拉里·艾利森之于甲骨文,盛田昭夫之于索尼,施振荣之于Acer,柳传志之于联想,张瑞敏之于海尔……。

对高科技企业来讲,固然需要技术天才,然而,那些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当家人和掌门人更不可或缺。

他们有着清晰的愿景,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不放过任何创新的机会,既追求新奇而且又能使创新资本化”何为企业家(Entrepreneur),历来有不同的见解。

企业理论开创者之一法国经济学家J·B·萨伊,最先对企业家作了定义:“把经济资源从生产率较低、产量较小的领域,转到生产率较高、产量更大的领域的人是企业家”。

美国经济学家黑尔斯的定义是,“所谓企业家,即那些能够抓住经济生活中的机遇,或能够对经济生活中发生的机会作出反应,通过创新为其本人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使整个经济体系发生变化的人。

”英国的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指出:“企业家们属于敢于冒险和承担风险的有高度技能的职业阶层”;“企业家们总是以自己的创造力、洞察力和统帅力,发现和消除市场的不均衡,创造出更多的交易机会和效用,给企业的生产过程指明方向,是生产要素组织化。

”奥地利学派的柯兹纳,在其著作《竞争与企业家精神》中将企业家定义为:“具有一般人所不具有的、能够敏锐地发现市场获利机会,具有洞察力的人”。

美籍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指出:“企业家是实现创新、进行新组合的人,否则只能是管理者”。

英国经济学家彭罗斯,把企业家的意义进行了提升:“企业家的事业心和对风险的态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因为企业家的事业心包含承担风险的意志,探索避免风险的热情,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以及把对利润的追求当成自己的伟大使命”。

美国学者奈特,在其博士论文《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中认为,所谓企业家就是那些在极不确定的环境下,作出决策并必须自己承担决策全部后果的人。

他明确指出,企业家必然是“工商企业主”,而不是负责日常决策、领取薪水的经理。

当代美国经济学家卡森,在《企业家:一个经济理论》中对企业家定义的外延进行了拓宽:“企业家就是专门就稀缺资源的配置作出判断性决策的人”。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家就是赋予资源以生产财富的能力的人。

”日本学者Uiroshi Mannari认为,企业家是指“占有或取得企业资产并承担经营风险、从事市场交易的主体。

”尽管如此众多的企业家定义给人不确定感,但其共同性还是鲜明的,那就是企业家既敢于创新又勇于承担风险;企业家既能创办企业,又能经营好企业。

更重要的是,企业家不是一个实体概念,而是一个职能概念。

当大多数人提到企业家时,趋向于把企业家与小企业联系在一起。

其实并非所有的小企业管理者都是企业家,许多小企业管理者并不进行创新,相当多的小企业管理者,不过是许多大型组织中保守的、循规蹈矩的缩影。

企业家同样可能存在于已经建立起来的大型组织中。

GE的杰克·韦尔奇,就是大型组织卓越企业家的典范。

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曾在26个国家和地区与几十万名企业家交谈。

其中79%的企业领导认为,企业家精神对于企业的成功非常重要。

全球最大科技顾问公司Accenture的研究报告也指出,在全球高级主管心目中,企业家精神是组织健康长寿的基因和要穴。

正是企业家精神造就了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奇迹,引发了20余年美国新经济的兴起。

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呢?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

熊彼特关于企业家是从事“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的创新者观点,凸显了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和特征。

一个企业最大的隐患,就是创新精神的消亡。

一个企业,要么增值,要么就是在人力资源上报废,创新必须成为企业家的本能。

但创新不是“天才的闪烁”,而是企业家艰苦工作的结果。

创新是企业家活动的典型特征,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等。

创新精神的实质是“做不同的事,而不是将已经做过的事做得更好一些”。

所以,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更象一名充满激情的艺术家。

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

坎迪隆和奈特两位经济学家,将企业家精神与风险(risk)或不确定性(uncertainty)联系在一起。

没有甘冒风险和承担风险的魄力,就不可能成为企业家。

企业创新风险是二进制的,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只能对冲不能交易,企业家没有别的第三条道路。

在美国3M公司有一个很有价值的口号:“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和无数个青蛙接吻”。

“接吻青蛙”常常意味着冒险与失败,但是“如果你不想犯错误,那么什么也别干”。

同样,对1939年在美国硅谷成立的惠普、1946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索尼、1976年在台湾成立的Acer、1984年分别在中国北京、青岛成立的联想和海尔等众多企业而言,虽然这些企业创始人的生长环境、成长背景和创业机缘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是在条件极不成熟和外部环境极不明晰的情况下,他们敢为人先,第一个跳出来吃螃蟹。

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

正如艾伯特·赫希曼所言:企业家在重大决策中实行集体行为而非个人行为。

尽管伟大的企业家表面上常常是一个人的表演,但真正的企业家其实是擅长合作的,而且这种合作精神需要扩展到企业的每个员工。

企业家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成为一个超人(superman),但企业家应努力成为蜘蛛人(spiderman),要有非常强的“结网”的能力和意识。

西门子是一个例证,这家公司秉承员工为“企业内部的企业家”的理念,开发员工的潜质。

在这个过程中,经理人充当教练角色,让员工进行合作,并为其合理的目标定位实施引导,同时给予足够的施展空间,并及时予以鼓励。

西门子公司因此获得令人羡慕的产品创新记录和成长记录。

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写到:“这种需要人们不停地工作的事业,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事实上,这是唯一可能的动机。

但与此同时,从个人幸福的观点来看,它表述了这类生活是如此的不合理:在生活中,一个人为了他的事业才生存,而不是为了他的生存才经营事业。

”货币只是成功的标志之一,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才是企业家的“顶峰体验”和不竭动力。

学习是企业家精神的关键。

荀子曰:“学不可以已”。

彼得·圣吉在其名著《第五项修炼》说到:“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此一意义的核心”。

学习与智商相辅相成,以系统思考的角度来看,从企业家到整个企业必须是持续学习、全员学习、团队学习和终生学习。

日本企业的学习精神尤为可贵,他们向爱德华兹·戴明学习质量和品牌管理;向约琴夫·M·朱兰学习组织生产;向彼得·德鲁克学习市场营销及管理。

同样,美国企业也在虚心学习,企业流程再造和扁平化组织,正是学习日本的团队精神结出的硕果。

执著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色。

英特尔总裁葛洛夫有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这意味着在遵循摩尔定律的信息时代,只有坚持不懈持续不断地创新,以夸父追日般的执著,咬定青山不放松,才可能稳操胜券。

在发生经济危机时,资本家可以用脚投票,变卖股票退出企业,劳动者亦可以退出企业,然而企业家却是唯一不能退出企业的人。

正所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在20世纪80年代诺基亚人涉足移动通讯,但到90年代初芬兰出现严重经济危机,诺基亚未能幸免遭到重创,公司股票市值缩水了50%。

在此生死存亡关头,公司非但没有退却,反而毅然决定变卖其他产业,集中公司全部的资源专攻移动通讯。

坚韧执着的诺基亚成功了,如今诺基亚手机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5%。

诚信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

诚信是企业家的立身之本,企业家在修炼领导艺术的所有原则中,诚信是绝对不能妥协的原则。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诚信经济。

没有诚信的商业社会,将充满极大的道德风险,显著抬高交易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其实,凡勃伦在其名著《企业论》中早就指出:有远见的企业家非常重视包括诚信在内的商誉。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利曼更是明确指出:“企业家只有一个责任,就是在符合游戏规则下,运用生产资源从事利润的活动。

亦即须从事公开和自由的竞争,不能有欺瞒和诈欺。

”企业家理论,从企业家诞生的时刻起,就有了研究的必要。

通过回顾企业家理论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家理论的发展与企业家的发展似乎并不均衡。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企业家理论的总结性远远强于其前瞻性,而在其前瞻性较强的历史时期,我们又发现其理论性大于其实践性。

从以上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家理论似乎从来没有得到主流经济学的重视,主流经济学都把企业家竞争从资本主义模型中剔除掉,因此也就削弱了专家和公众对资本家的活力的理解及尊重。

但是在主流经济学的非主流一面和非主流经济学中,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快,企业家理论的发展就越充分;企业家理论发展的越充分,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就越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