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得几种个案社会工作模式
社会工作常用的模式

社会工作常用的模式社会工作领域中常用的一些模式和方法有很多,它们帮助社会工作者与个人、家庭、社群等进行有效的交流、干预和支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社会工作模式:1. 生态系统模式:这个模式强调了环境和社会系统对个体的影响。
社会工作者使用这个模式来分析和理解个体在社会、文化和家庭环境中的问题,从而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干预。
2. 强化模式:这个模式关注个体的强项和资源,而不是问题和缺陷。
社会工作者与客户一起探索他们的优势和潜力,以促进积极的变化和成长。
3. 解决问题模式:这个模式通过识别问题、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和评估成果来处理个体或家庭的挑战。
社会工作者与客户一起合作,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4. 认知行为模式:这个模式着眼于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
社会工作者使用认知行为方法来帮助客户认识和改变负面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5. 人本主义模式:这个模式强调尊重和关怀,注重个体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社会工作者与客户建立真实、支持性的关系,帮助他们实现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
6. 系统论模式:这个模式将个体看作一个系统中的一部分,与其他成员和环境相互作用。
社会工作者使用系统论来理解家庭和社会系统中的互动关系,从而进行干预和支持。
7. 社区发展模式:这个模式关注社区的参与和发展。
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合作,促进社区成员的参与和合作,解决共同问题,提高社区的整体福祉。
8. 咨询模式:这个模式用于提供专业的咨询和建议。
社会工作者与客户一起探讨问题,提供专业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这些模式只是社会工作领域中的一部分,社会工作者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可能会选择不同的模式或方法来应对不同的挑战和任务。
这些模式有助于指导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的实践,并为他们提供了更有效地与客户合作的方法。
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doc

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doc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分别是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与社区社会工作。
由于涉及内容较多,今天就先简单了解一下个案社会工作吧。
一、个案工作个案工作是指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通过专业的工作程序,帮助有困难的单个个人或者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
(一)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为了保证个案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开展个案工作过程中需要运用个案工作中相关的服务模式。
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既是用来指导社会工作者针对某个服务对象开展专业服务的理论依据,也是帮助社会工作者决定个案工作的程序和服务方法的重要依据。
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有很多,而且差别很大,这里将着重介绍四种常用的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危机介入模式、行为治疗模式和人本治疗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①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理、心理和社会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②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压力有关。
③人际沟通交流的状况是保证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也是形成个人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④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能。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可以运用的技巧比较多,包括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技巧两大类。
所谓直接治疗技巧,顾名思义,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
可以根据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沟通交流状况,以及反映服务对象内在想法和感受的状况分为非反思性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
间接治疗技巧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具体技巧。
间接治疗技巧的运用对象很广,包括服务对象的父母、朋友、同事、亲属、邻里和社区管理人员等,把个案工作服务介入的焦点从服务对象个人扩展到服务对象周围的其他社会成员。
(3)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①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②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
常见的几种个案社会工作模式.docx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1930 年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汉金斯(Frank Hankins )首次使用“心理社会”这个概念。
1937 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密尔顿(Gordon Hamilton )发表“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B asic Concept in Social Casework )一文,系统阐述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有关理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另一位学者霍利斯( Florence Hollis )在 20世纪 60年代综合各种相关的理论把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加以发展,使之成为个案工作的一种重要服务模式。
(1)理论假设① 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的体系,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生活成长,人所遭遇的问题也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所以只有结合人与环境的互动,即考察“ 人在情境中的状态” ,才能真正理解人的行为。
认为影响人的行为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方面的因素,它们相互作用,一起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②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认为导致服务出现问题主要有 3 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成长早期未实现的欲望或诉求压抑,对服务对象当前的生活和人际交往形成压力;其次,当前的压力,迫使早期的问题显现出来;第三,对外部环境的应对能力和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的欠缺而无法有效应对外在环境的要求。
来自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理这 3 个方面的压力相互影响,最终使服务对象心理出现困扰、人际交往出现冲突。
③ 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认为人际沟通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④ 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他们也有自我发展的潜力。
( 2)治疗技巧① 直接治疗技巧。
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
在直接治疗技巧中,又可以根据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沟通状况分为非反思性( non-reflective )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 reflective )直接治疗技巧。
社工开展工作的常用模式

社工开展工作的常用模式
社工开展工作的常用模式包括以下几种:
1. 个案服务模式:社工通过与个人或家庭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改变不良行为和提升生活质量。
2. 小组工作模式:社工组织小组活动,建立互助、支持和学习的环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来解决问题、提高个人能力和促进社会融入。
3. 社区工作模式:社工在社区内开展各种活动,包括社区教育、社区组织、社区网站、社区咨询等,通过社区层面的干预和支持,促进社会和谐、增强社区凝聚力。
4. 宣传与教育模式:社工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公众传达社会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增强公众参与社会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5. 媒体和网络工作模式:社工利用媒体和网络平台,通过发布信息、建立网络社区、开展在线咨询等方式,向公众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和资源支持。
这些常用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对象、工作需求和工作环境进行灵活组合和调整,以实现社会工作的目标和效果。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大全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大全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残障人士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通过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为残障人士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生活和发展。
2. 临终关怀服务:为即将离世的患者提供关怀和安慰,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得到关爱和尊重。
3. 青少年危机介入:针对处于困境的青少年,通过个案介入的方式,提供心理支持、生活帮助和学业指导,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4. 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的支持和帮助:为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提供支持和服务,帮助他们应对家庭成员的精神问题,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和稳定性。
5. 妇女社会工作个案介入:为处于弱势地位的妇女提供支持和帮助,维护她们的权益和尊严。
6. 困境家庭帮扶:针对处于困境的家庭,通过个案介入的方式,提供生活救助、心理支持和资源链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7. 婚姻家庭问题解决:针对婚姻家庭问题,通过个案介入的方式,提供婚姻咨询、家庭关系调和和亲子关系辅导等服务,帮助家庭成员建立健康的关系。
8. 精神残障人士危机干预:针对精神残障人士的危机状况,提供紧急介入和稳定服务,确保他们的安全和福祉。
9. 儿童行为纠正:针对儿童的不良行为,通过个案介入的方式,提供行为分析和矫正服务,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10. 残疾人就业康复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指导和康复服务,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和工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自我价值感。
以上是社会工作个案案例的一部分,这些案例涉及到不同的人群和问题,通过个案介入的方式,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支持,帮助个人和家庭解决困难和问题,提升他们的福祉和生活质量。
社工工作小组常用的工作模式

社工工作小组常用的工作模式社工工作小组是指由一群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组成的团队,旨在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
社工工作小组的工作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个案工作模式:社工工作小组通过个案工作模式,对个体进行深入的了解和专业的辅导。
他们会与受助者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困扰和需要,并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
在这个模式下,小组成员将利用心理咨询和社会支持技巧,帮助受助者解决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资源引导,促进个体的自我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2. 社区工作模式:社工工作小组会采用社区工作模式,关注社区层面的问题,通过对社区的调研和了解,以及与社区居民的互动,发现并解决社区中的各种社会问题。
他们将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社区的凝聚力和共同体意识的增强。
此外,他们还会与社区机构和其他社会工作者合作,共同推动社区发展和改善社会环境。
3. 教育工作模式:社工工作小组认为教育是预防和干预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
因此,他们会采用教育工作模式,向公众传递有关社会问题的知识,并提供相关技能的培训。
他们会在学校、社区和其他场所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如讲座、工作坊等,提高社会公众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4. 倡导工作模式:社工工作小组致力于通过倡导工作模式,为弱势群体争取权益和社会支持。
他们会参与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促进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理解。
此外,他们还会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发起舆论引导等方式,呼吁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支持,推动社会公正和包容。
5. 团队合作模式:在社工工作小组中,团队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小组成员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协作推进工作任务的完成。
团队合作模式强调互相学习和支持,通过共享经验和知识,提高团队整体的专业水平。
综上所述,社工工作小组常用的工作模式包括个案工作模式、社区工作模式、教育工作模式、倡导工作模式和团队合作模式。
这些工作模式互相补充和支持,能够提供全面和有效的社工服务。
常见的几种个案社会工作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1930年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汉金斯(Frank Hankins)首次使用“心理社会”这个概念。
193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密尔顿(Gordon Hamilton)发表“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 in Social Casework)一文,系统阐述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有关理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另一位学者霍利斯(Florence Hollis)在20世纪60年代综合各种相关的理论把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加以发展,使之成为个案工作的一种重要服务模式。
(1)理论假设①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的体系,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生活成长,人所遭遇的问题也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所以只有结合人与环境的互动,即考察“人在情境中的状态”,才能真正理解人的行为。
认为影响人的行为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方面的因素,它们相互作用,一起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②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认为导致服务出现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成长早期未实现的欲望或诉求压抑,对服务对象当前的生活和人际交往形成压力;其次,当前的压力,迫使早期的问题显现出来;第三,对外部环境的应对能力和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的欠缺而无法有效应对外在环境的要求。
来自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理这3个方面的压力相互影响,最终使服务对象心理出现困扰、人际交往出现冲突。
③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认为人际沟通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④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他们也有自我发展的潜力。
(2)治疗技巧①直接治疗技巧。
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
在直接治疗技巧中,又可以根据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沟通状况分为非反思性(non-reflective)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reflective)直接治疗技巧。
前者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接收状态的各种辅导技巧。
个案工作的五种治疗模式

个案工作有哪五种理论模式1.危机介入模式。
危机介入时,要把引起危机的事件或原因具体化、清晰化。
在危机介入时,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提供信息和建议,需要时可以积极、主动、直接并系统化地介入。
介入要限定时间,要鼓励案主面对未来。
社会工作者在特定阶段还要做案主的榜样,让案主知道怎么样做才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2.任务中心模式。
任务中心模式主要应用于八类问题,即人际冲突、不满意的社会关系、正式组织中的问题、角色困难、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情绪问题、资源不足问题和行为问题。
该模式的优点在于:在问题探索、协议和确定任务阶段,任务不仅是对案主的,也是对案主有关系统的。
问题不仅来自案主自身,也要注意外部因素对案主问题的影响。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一个资源顾问。
该模式的对象可以是个人、夫妇或家庭。
任务中心模式强调案主的优点与优势以及他们的网络资源的重要性。
任务中心模式将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置于同样重要的地位,而不是单向地由案主向社会工作者倾诉。
3.社会——心理模式。
这是一种将案主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他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并进行工作的方法。
它帮助社会工作者整体地去了解、认识案主,从而既提供增加案主自我认识的服务,又针对案主所处的社会环境开展工作。
该模式将有关意识、潜意识、人格功能、人类行为、情绪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帮助社会工作者制定个别化的“诊断与治疗计划”。
它的主要措施是通过认识和理解人及其心理的发展过程,来认识案主问题的根源,以对症下药,帮助案主解决问题和个人成长。
4.行为治疗模式。
该模式的基础是人的行为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的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治疗模式以反应学习、操作学习、观察学习、认知学习四种学习形态为指导原理,运用奖罚分明的工作方式,在社会工作者的指导下让案主不断重复期望行为,渐渐消除问题行为,同时树立一个榜样,让案主学习正确的行为模式等,达到案主问题的解决。
该模式主要使用于恐惧症、焦虑、抑郁症、社交困难及问题行为等。
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个案工作理论模式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中的一种常见实践方法,通过个别与受援者的互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发展潜能和改善生活情况。
个案工作理论模式是个案工作的指导原则和方法,包括人本主义、系统论、任务性等多种理论模式。
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1.人本主义模式人本主义模式强调个人的尊重和尊严,关注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解决问题的潜能。
该模式将个案工作理解为一个支持和激励受援者发现和充分利用个人资源和能力的过程。
在人本主义模式中,社工通过提供支持和鼓励的环境,帮助受援者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并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该模式注重与受援者建立平等和互助的关系,促进其自我成长和发展。
2.系统论模式系统论模式将个案工作视为一个存在于系统之中的过程。
在该模式中,社工将受援者视为一个具有多个子系统的整体,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等。
社工通过了解和分析这些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帮助受援者解决问题和改变不良的行为模式。
系统论模式注重整体性的思维和干预,认为对个案的改变需要考虑到影响个案的各种因素和关系。
3.任务性模式任务性模式将个案工作视为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
在该模式中,社工与受援者一起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并通过不同的任务和技巧来达到这些目标。
该模式注重实用性和目标导向性,强调行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工在任务性模式中扮演着导师和教练的角色,帮助受援者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实践技能。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个案工作理论模式,每个模式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在实践中,社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或将其相互结合使用。
个案工作理论模式的核心是关注个人的需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与受援者的互动和合作,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状况和实现个人潜能的发展。
这些理论模式为个案工作提供了指导和支持,使社工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个案干预和辅导。
个案工作的类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个案工作的类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个案工作是一种专注于个体的社会工作实践方法,在社会工作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通过与个体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个案管理和提供个别化的服务,以实现个体的自主性、发展和社会参与。
个案工作的实践对象通常是面临各种社会问题或需要特殊关注的个体,例如被虐待儿童、家庭暴力受害者、精神疾病患者、老年人、残疾人等。
通过深入了解个体的背景、需求和问题,个案工作者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服务计划,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个案工作的目标是改善个体的生活状况,促进其心理和社会福祉的提升。
它以个体为中心,尊重个体的权利和选择,鼓励个体参与决策过程,并与个体共同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个案工作者通过提供信息、建议、辅导和支持等方式,帮助个体增强自我意识和应对能力,提升其在社会中的功能和自理能力。
个案工作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咨询、辅导、案例管理、社区介入等。
不同的个案工作类型根据不同的问题领域和服务目标,采用不同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法。
例如,在儿童保护领域,个案工作可能涉及家庭调查、风险评估和制定行动计划;在心理健康领域,个案工作可能包括心理评估、治疗和康复计划的制定。
总之,个案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个体的紧密合作,为他们提供个别化的服务和支持,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实现目标,并改善其生活状况。
不同类型的个案工作根据不同的问题和需求,采用不同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以达到最大的效果和影响力。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在本文中,将会介绍个案工作的不同类型。
本文将包括以下要点:1. 第一个要点:介绍个案工作的定义和背景。
将会探讨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包括其起源和发展历程。
此外,还将分析个案工作在社会工作领域中的重要性,并说明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2. 第二个要点:详细讨论个案工作的不同类型。
将会介绍一些常见的个案工作类型,包括儿童个案工作、家庭个案工作、社区个案工作等。
社会工作常用的模式

社会工作常用的模式社会工作是一种通过帮助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解决问题、改善生活质量的职业。
在社会工作过程中,常常使用一些模式和方法来指导工作的进行,以确保工作的有效性和专业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社会工作常用的模式,包括系统论、生态系统模式、人本主义模式和力量模式等。
1. 系统论模式系统论模式是一种将问题看作是系统的一部分,并将其放在更广泛的环境中进行分析和解决的方法。
社会工作者使用系统论模式来理解问题的复杂性,并找出影响问题的各种因素。
该模式强调整体性思维和相互关系,认为解决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系统论模式中,社会工作者将问题视为一个系统,并将其分解为不同的子系统。
他们通过分析系统的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理解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社会工作者还会考虑到系统中的反馈机制,以及如何通过干预来改变系统的运行方式。
2. 生态系统模式生态系统模式是一种将个体与其所处环境联系起来的方法。
社会工作者使用生态系统模式来理解个体与其社会、家庭和文化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模式认为个体的问题和需求是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的,因此解决问题需要考虑到环境的影响。
在生态系统模式中,社会工作者将个体放在一个更广泛的环境中进行分析。
他们考虑到个体与其家庭、社区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个体的影响。
社会工作者还会考虑到个体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以及如何通过改变环境来促进个体的发展和健康。
3. 人本主义模式人本主义模式是一种将人的需求和价值放在工作的核心的方法。
社会工作者使用人本主义模式来关注个体的权利、尊严和自主性,以及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和发展潜力。
该模式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自决性,认为解决问题需要尊重和支持个体的自主权。
在人本主义模式中,社会工作者将个体的需求和权利放在工作的核心。
他们与个体建立信任和尊重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声音和需求,并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策。
社会工作者还会提供支持和资源,以帮助个体实现他们的潜力和目标。
社工个案 服务形式

社工个案服务形式社工个案是指通过社会工作的方式,为个人或群体提供服务和支持。
社工个案服务形式多样,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标,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一、咨询和辅导服务咨询和辅导是社工个案服务中常用的形式。
社工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倾听个人或群体的问题和困扰,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在咨询过程中,社工可以使用各种技巧和工具,如情绪管理技巧、决策分析工具等,帮助个人或群体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二、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是针对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困扰和问题提供的专业服务。
社工可以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帮助个人或群体管理和调节情绪,增强心理健康。
通过与个人或群体的互动,社工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三、社区行动和社区发展社区行动和社区发展是社工个案服务的重要形式之一。
社工可以通过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各种社区活动,促进社区的融合和发展。
社工可以帮助个人或群体建立社交网络,提供资源和支持,推动社区的社会参与和社区服务。
四、协调和引导服务协调和引导是社工个案服务中的重要环节。
社工可以与不同的服务机构和资源进行沟通和协调,为个人或群体提供适当的服务。
社工还可以根据个人或群体的需求,向他们介绍和引导相应的服务和资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
五、教育和培训服务教育和培训是社工个案服务中的另一种形式。
社工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和讲座,向个人或群体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
社工还可以提供个人发展规划和职业咨询,帮助他们提高自身能力和适应能力,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六、政策倡导和社会变革政策倡导和社会变革是社工个案服务的更高层次形式。
社工可以通过参与社会运动和政策制定过程,争取个人或群体的权益和福利。
社工可以通过调研和分析,提出政策建议和社会变革方案,推动社会公正和社会改革。
以上是社工个案服务的几种常见形式。
社工在实施个案服务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服务形式,灵活运用各种工具和技巧,帮助个人或群体解决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内容

一般来说,对于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介绍主要是从三大方法人手,分别予以介绍。
这也是由于个案、小组和社区是最常用的三大工作方法。
大致说来,三大方法中个案是基础,所以,社会工作的模式主要集中在个案社会工作中,比较常用的个案社会工作模式主要有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治疗模式、行为主义治疗模式、,人本主义治疗模式、现实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格式塔治疗模式、危机干须模式、存在主义模式、女性主义模式等等。
我们选择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行为治疗模式、人本治疗模式。
理性心情治疗模式几种主要模式进行解析。
与个案社会工作相关的还有一种家庭社会工作,常规教科书一般都将家庭治疗的方法归人个案社会工作之中。
但是。
目前看来,这种归纳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由于,家庭治疗的方法已经渐渐成熟,并且,家庭治疗无论是在治疗方法、治疗对象还是治疗原则等多方面已经渐渐成熟起来,独特性越来越突出,与传统个案社会工作的差别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在这里,我们主见家庭治疗的方法不再归并人个案社会工作,而是与个案、小组和社区并列为第四种独立的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为此,我们分别选择家庭治疗中最为常用的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和联合家庭治疗模式予以介绍。
小组社会工作尽管进展比较晚,但是,目前,关于小组社会工作的探究和运用进展很快,在日常社会工作实践中,小组社会工作的实际应用效果越来越突出,圆满的是,小组社会工作的模式与个案比较起来还有待进一步进展和探究。
在小组社会工作中,相对来说比较常用的三大工作模式是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和互动模式,其他还有过程模式、行为主义模式、任务中心模式等等。
大致来看,小组社会工作的模式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属于小组社会工作的模式;另一类则是个案社会工作模式在小组社会工作层面的再次应用。
需要留意的是,这些小组社会工作模式尽管在国外、在过去已经被证明是比较有成效的小组社会工作的模式,但是,从中国本土的社会工作进展详细情形来说,我们对于小组社会工作的模式不实行既有的成果,我们主要介绍两种基本模式:自助小组模式和成长小组模式。
个案工作主要模式有哪些

个案工作主要模式有哪些个案工作主要模式有哪些行为修正模式以服务对象的行为作为分析的起点,探讨服务对象不良行为产生的外部条件、机制以及具体发展过程,以便知道求着这调整或矫正其不良的行为方式,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个案工作主要模式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注重借助“人在情境中”,把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帮助服务对象。
受精神分析理论、自我心理学和学习理论、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和互动理论、人类学的家庭理论以及系统理论等影响。
(1)七项原则:个别化、接纳、当事人自决权、不批判态度、表里一致、保密和受控制的情绪反应。
(2)理论假设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认为个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个体的发展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又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服务对象的成长过程,借用了系统理论的概念——“人在情境中”,把服务对象放到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去认识,通过了解服务对象的所处环境把握服务对象的问题。
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强调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来自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理过程中的压力有关。
压力主要来自三方面:A.过去的压力:指服务对象在成长早期感受到的因愿望没有获得满足或者情绪冲突没有消除而产生的压力,干扰当前生活,妨碍适应新的环境;B.现在的压力:当前社会环境压力过大,导致成长早期未被解决的问题表现出来,从而导致服务对象的行为出现偏差;C.问题处理过程中的压力:与不良的自我功能和不良的超我功能有关,在这些不良的自我功能和超我功能的影响下,服务对象对外部环境的认识能力以及对自己情绪控制能力减弱,最终导致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的失调。
强调:把服务对象问题产生的背景和现状结合起来考虑,既要重视服务对象问题形成的原因,又要重视服务对象当前的人格强度。
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保证人际互动有效进行的基础是沟通。
人际沟通会影响服务对象的家庭关系和服务对象社会角色的扮演,对服务对象的超我和自我的形成也骑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服务对象的自我功能的强度、自我防卫机制和知觉等都是影响其人际沟通技能形成的重要因素。
常见的几种个案社会工作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1930年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汉金斯(Frank Hankins)首次使用“心理社会”这个概念。
193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密尔顿(Gordon Hamilton)发表“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 in Social Casework)一文,系统阐述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有关理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另一位学者霍利斯(Florence Hollis)在20世纪60年代综合各种相关的理论把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加以发展,使之成为个案工作的一种重要服务模式。
(1)理论假设①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的体系,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生活成长,人所遭遇的问题也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所以只有结合人与环境的互动,即考察“人在情境中的状态”,才能真正理解人的行为。
认为影响人的行为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方面的因素,它们相互作用,一起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②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认为导致服务出现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成长早期未实现的欲望或诉求压抑,对服务对象当前的生活和人际交往形成压力;其次,当前的压力,迫使早期的问题显现出来;第三,对外部环境的应对能力和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的欠缺而无法有效应对外在环境的要求。
来自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理这3个方面的压力相互影响,最终使服务对象心理出现困扰、人际交往出现冲突。
③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认为人际沟通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④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他们也有自我发展的潜力。
(2)治疗技巧①直接治疗技巧。
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
在直接治疗技巧中,又可以根据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沟通状况分为非反思性(non-reflective)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reflective)直接治疗技巧。
前者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接收状态的各种辅导技巧。
社会工作小组常用的模式

社会工作小组常用的模式一、案例模式1.案例描述:社会工作小组常常通过案例模式来进行实际工作。
在案例模式下,工作人员会收集、分析、评估和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或个人困境。
这种模式通常以个案为基础,通过对个案的深入了解和分析,来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和服务方案。
2.案例分析:在案例模式中,工作人员会对个案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个案的背景、问题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等。
通过案例分析,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个案的需求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服务方案。
3.案例评估:在案例模式中,工作人员会对个案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工作人员可以了解干预的有效性和改进的方向,从而更好地满足个案的需求和问题。
4.案例解决:在案例模式中,工作人员会根据分析和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
通过解决个案,工作人员可以帮助个案解决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二、团队模式1.团队协作:在社会工作小组中,团队模式是十分常用的。
在团队模式下,工作人员会通过合作与协作,共同解决社会问题和个人困境。
团队成员之间互相支持和配合,共同制定和实施服务方案,以提供更好的社会工作服务。
2.团队沟通:在团队模式中,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有效的沟通,团队成员能够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想法和需求,协调工作进度,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3.团队合作:在团队模式中,团队成员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通过合作,团队成员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团队评估:在团队模式中,团队成员会对团队的工作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团队成员可以了解团队的优势和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团队的工作效果和满意度。
三、社区模式1.社区参与:社区模式是社会工作小组经常使用的一种模式。
在社区模式下,工作人员会与社区居民一起,共同解决社区问题和改善社区环境。
社区居民参与决策和实施过程,共同推动社区的发展和进步。
2.社区调查:在社区模式中,工作人员会进行社区调查,收集社区居民的需求和问题。
社会工作者个案工作主要模式 比较

有效的沟通行动需具备两个要素(有系统、有反应),达到五种功能(探究、组织、意识水平的提升、鼓励、方向引导)。
特点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
1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
技巧
人本治疗模式认为有效的辅导方式不是运用具体的辅导技巧消除服务对象的困扰,而是创造一种有利的辅导环境让服务对象接近自己的真实需要,变成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在能力的人。
重演、集中焦点、感觉震撼、划清界限、打破平衡、互动方式、协助建立合理的观察视角、显现似是而非的想法、强调优点。
特点
1、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
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其理论假设涉及对人性的基本看法以及自我概念、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等重要的基本概念。
(在家庭治疗模式中运用最广、影响最大) 以家庭作为基本的治疗单位,假设家庭的动力和组织方式与个人的问题密切相关,通过家庭动力和组织方式的改变来解决个人和家庭的问题。其基本概念涉及家庭系统、家庭结构、病态家庭结构(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和倒三角)、家庭生命周期(形成期、发展期、收缩期、解组期)。
个案工作式
7、家庭治疗模式
内容
危机: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分为两类:成长危机、情境危机。
危机发展分四个阶段:危机发生、应对、解决危机、恢复期。
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及时处理、限定目标、输入希望、提供支持、恢复自尊、培养自主能力。
个案工作主要模式之比较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2、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3、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4、任务中心模式
社会工作中常用的工作模式

社会工作中常用的工作模式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服务领域,旨在通过提供支持、帮助和资源来改善个人、家庭和社区的福祉。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常用的工作模式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不同的社会问题和需求。
本文将介绍几种社会工作中常用的工作模式,包括咨询模式、治疗模式、社区发展模式和社会行动模式。
1. 咨询模式咨询模式是社会工作中常用的一种工作模式,旨在通过与个人或群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帮助他们解决个人问题或改善生活质量。
咨询模式的核心是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的工作关系,以促进客户的自我理解和自我发展。
在咨询模式中,社会工作者通过倾听、提问、反馈和引导等技巧来帮助客户探索问题的根源、制定目标和制定行动计划。
社会工作者还可以提供信息和资源,帮助客户了解问题的背景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咨询模式适用于各种问题和需求,包括个人情绪问题、家庭关系问题和社交问题等。
2. 治疗模式治疗模式是社会工作中常用的一种工作模式,主要用于处理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和情绪问题。
治疗模式的目标是通过提供支持、理解和指导,帮助客户克服心理障碍、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并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治疗模式中,社会工作者可以使用各种心理治疗技术,如认知行为疗法、解决问题疗法和心理动力疗法等。
社会工作者还可以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如心理学家和精神科医生,以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支持。
治疗模式适用于各种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成瘾等。
3. 社区发展模式社区发展模式是社会工作中常用的一种工作模式,旨在通过与社区成员合作,促进社区的自我发展和改善。
社区发展模式的核心是建立和维护一个积极的社区合作关系,以实现社区的共同目标。
在社区发展模式中,社会工作者与社区成员一起识别问题、制定目标和制定行动计划。
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协调资源、促进社区参与和建立社区网络,以支持社区的发展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社区发展模式适用于各种社区问题,包括贫困、失业、教育和住房等。
社会工作中常用的工作模式

社会工作中常用的工作模式摘要:一、社会工作中工作模式的概述二、常用的工作模式及其特点1.任务中心模式2.传统社会工作模式3.社区社会工作模式4.家庭社会工作模式5.小组社会工作模式正文:社会工作中常用的工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社会工作中工作模式的概述在社会工作中,工作模式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服务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以及与之相关的服务理念和价值观。
工作模式的选择取决于社会工作者所面对的服务对象、问题以及环境等因素。
二、常用的工作模式及其特点1.任务中心模式任务中心模式以任务的完成为工作重心,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共同制定具体、可测量的任务目标,并协助服务对象完成这些任务,从而实现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期望。
2.传统社会工作模式传统社会工作模式以综合治理为中心,强调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全面关怀,包括物质、精神、心理等方面。
在实践中,传统社会工作模式通常采用个案管理、社区发展等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综合性服务。
3.社区社会工作模式社区社会工作模式是指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层面开展服务工作,通过挖掘和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协调和健康发展。
4.家庭社会工作模式家庭社会工作模式以家庭为单位,提供以家庭为基础的支持,坚持以家庭为中心的理念,采取危机介入的策略,运用生态视角。
该模式强调家庭处境化原则,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家庭个别化原则,满足家庭成员需要原则。
5.小组社会工作模式小组社会工作模式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引导和鼓励服务对象参与,从而实现小组成员的共同成长和发展。
在实践中,小组社会工作模式通常采用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方式,促进组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以上就是社会工作中常用的工作模式及其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得思想来源植根于行为治疗原理(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社会学习理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贝克(A、T、Beck)根据自己得临床实践总结出了认知治疗理论,强调认知因素对人得行为与情绪得影响,成为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得重要思想来源。为了扩展服务得效果,七八十年代人们开始寻求与探索将认知与行为因素结合起来得服务模式,形成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史华哲(R、Schwartz)1982年对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在社会工作领域得运用进行了总结。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1930年美国史密斯学院得汉金斯(Frank Hankins)首次使用“心理社会”这个概念。193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得汉密尔顿(Gordon Hamilton)发表“个案工作得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 in Social Casework)一文,系统阐述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得有关理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得另一位学者霍利斯(Florence Hollis)在20世纪60年代综合各种相关得理论把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加以发展,使之成为个案工作得一种重要服务模式。
①注重从人际交往得情境中了解服务对象。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得研究阶段就是指从第一次与服务对象接触到完成与服务对象问题有关资料得收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在收集服务对象资料得过程中,只有把服务对象放回到具体得人际交往得情境中,并把服务对象目前得内心冲突与以往得经历联系起来,才能准确揭示服务对象困扰产生得真实原因。
(1)理论假设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包含2个基本假设:一就是认知对人得情绪与行为有着重要得影响;二就是人得行动会影响人得思维方式与情绪。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假设,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日常发生得事件进行评估,这样得评估就会影响人们得情绪与行为,而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得认知与情绪。这样,认知、情绪与行为就会围绕着日常生活中得事件形成相互影响得循环圈。可见,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把人得问题归结为认知、行为与情绪三者之间得相互影响。因此,针对服务对象得问题需要从认知、行为与情绪3个方面同时采取有效得干预措施。
②间接治疗技巧。间接治疗技巧就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得具体技巧。间接治疗技巧得运用对象很广,包括服务对象得家人、朋友、同事、邻里与社区管理人员等,它扩展了个案服务介入得焦点,构成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技巧中不可缺少得有机组成部分。
(3)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得特点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依据生理医学模式,把服务过程分为研究、诊断与治疗三个实施阶段。这三个实施阶段相互影响、紧密关联,形成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自身得特点。
(1)理论假设
①对人得成长发展得假设。认为人与环境就是一个互动得体系,人在特定得环境中生活成长,人所遭遇得问题也就是人与环境互动得结果。所以只有结合人与环境得互动,即考察“人在情境中得状态”,才能真正理解人得行为。认为影响人得行为包括生理、心理与社会3个方面得因素,它们相互作用,一起推动个人得成长与发展。
③对人际沟通得假设。认为人际沟通就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得基础,就是形成健康人格得重要条件。
④对人得价值得假设。认为每个人都就是有价值得,即使就是暂时面临困扰得服务对象,她们也有自我发展得潜力。
(2)治疗技巧
①直接治疗技巧。直接治疗技巧就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得具体方法。在直接治疗技巧中,又可以根据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得沟通状况分为非反思性(non-reflective)直接治疗技巧与反思性(reflective)直接治疗技巧。前者就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得服务,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接收状态得各种辅导技巧。这种辅导技巧不关注服务对象得自身感受与想法。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与探索-描述-宣泄。支持就是指通过社会工作者得了解、接纳与同感等方式减轻服务对象得不安,给予服务对象必要得肯定与认可;直接影响则就是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表达自己得态度与意见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探索-描述-宣泄就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让服务对象解释与描述自己困扰产生得原因与发展过程,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得情绪宣泄得机会,以减轻服务对象内心得冲突,调整服务对象得不良行为。后者就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相互沟通交流,引导服务对象正确分析与理解自己问题得各种具体技巧。这种辅导技巧比较关注反映服务对象内心得感受与想法。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与人格发展反思。现实情况反思就是指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对自己所处得实际状况作出正确得理解与分析得技巧;心理动力反思就是指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正确了解与分析自己内心得反应方式得技巧;人格发展反思则就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重新认识与评价自己得以往经历、调整自己人格得技巧。
②对服务对象问题得假设。认为导致服务出现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得原因:首先,成长早期未实现得欲望或诉求压抑,对服务对象当前得生活与人际交往形成压力;其次,当前得压力,迫使早期得问题显现出来;第三,对外部环境得应对能力与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得欠缺而无法有效应对外在环境得要求。来自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理这3个方面得压力相互影响,最终使服务对象心理出现困扰、人际交往出现冲突。
③采段就是指对服务对象得心理困扰与人际关系失调得各方面因素进行调整与修补。它采用多层面得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主要用于5个方面得治疗工作:一就是减轻服务对象得不安;二就是减轻服务对象系统功能得失调;三就是增强服务对象得适应能力;四就是开发服务对象得潜在能力;五就是改善服务对象得人际交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