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剪梅翻译

合集下载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注释、赏析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注释、赏析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注释、赏析《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原文: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1、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竹席的美称,指光洁如玉的竹席。

这句指红色的荷花已经枯萎凋零,坐在竹席上可以感觉到秋天的凉意。

2、罗裳:锦罗制成的裙子。

3、兰舟:用木兰制成的华美小舟,后用作小舟的美称。

任昉《述异记》卷下:“木兰川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

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

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

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4、锦书:指夫妻间诉说思念之情的书信。

前秦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寄之。

根据不同排序,可以读出许多首怀念远人的诗歌。

后代遂以“锦书”、“锦字”代指思念的书信。

5、雁字:大雁飞行时,排成“一”或“人”字,故称。

这里指信使,相传大雁能够传递书信。

据《汉书·苏武传》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赏析: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就为相思怀人设置了一个凄艳哀婉的场景。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暗含对轻易别离、独自登程的怨苦之意。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三句,充满着热切的.期待之情。

下片写别后的相思。

“花自飘零水自流”,别离已成事实,令人深感无奈。

丈夫应该也是如此,所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对丈夫的理解,更增添了思念之情。

相思之情从外在的“眉头”深入到内心的深处,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解脱了。

这首词将一位沉湎于夫妻恩爱中独守空闺备受相思折磨的妻子的心理刻画得细腻入微,语言自然流畅,清丽俊爽,明白的叙述中包蕴了无尽的情思。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注释、赏析】。

一剪梅原文及翻译

一剪梅原文及翻译

一剪梅原文及翻译
一剪梅
一剪梅,独钟连廊。

双株何处分春风,一朵正接一朵?
一枝下来一枝寒,两处闻到应不同。

莫怪平生不会诗,犹得倚栏分香积。

梅子黄时日无晴,江枫绿花自相映。

橘柚红灯谁共夜,青竹细管更无声。

中庭月笼枯枝上,几处风铃已无风。

昨夜西风吹落花,此晨东风露华丰。

翻译:
一剪梅
一株梅花绕着连廊,单独一把钟。

一朵似乎正与它的邻居接壤,这里的梅树却又在哪里分散了春风?
一枝又冷又寒,在两处却有着不同的芳香。

难怪我平时不写诗,只能倚着栏杆嗅着芳香积攒。

梅子金黄的时候,总是没有晴天。

江边的枫子绿色的叶子互相碰撞发出亮光,橘子柚子红色的灯光谁又会与它一同度过夜晚,青竹细管更是一点声音都没有。

中庭里,月笼笼的悬挂着枯枝,还有若干处风铃也已没有了摆动的音动。

昨夜的西风将花朵掠落,今晨的东风则沐浴着华丽的景象。

李清照诗一剪梅翻译

李清照诗一剪梅翻译

李清照诗一剪梅翻译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的作品。

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 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 了李清照诗一剪梅翻译,欢迎阅读。

一剪梅 作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

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 ④,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 心头。

注释 ①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②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用木兰木造的舟,诗 词 中多只泛用作舟的美称。

③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 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 的美称。

④雁字: 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 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 雁。

译文 荷已残, 香已消, 冷滑如玉的竹席, 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 独自泛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 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鉴赏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 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领起全篇, 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 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 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 气。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 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一剪梅李清照原文及翻译

一剪梅李清照原文及翻译

一剪梅李清照原文及翻译一剪梅李清照原文及翻译《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作品。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纯洁心灵。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剪梅李清照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代: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竹席,透出深深凉秋。

轻轻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相思,牵动起两处闲愁。

啊,无法排除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鉴赏这首词创作时间,是一个首先要辨明问题。

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有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

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

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思念心情”(见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唐宋词选》)。

有选本则认为,“就词内容考察,是写别后思念,并非送别”;开头三句也是写“别离后”情景(见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李清照诗词选注》、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唐宋词选注》)。

玩味词意,比较两说,似以后一说为胜。

首先,《琅嬛记》记述本不可靠,如王学初在《李清照集校注》(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所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

此则所云,显非事实。

”何况《琅嬛记》本是伪书,所引《外传》更不知为何书,是不足为据。

当然,更重要是应就词句本身来寻绎它内容、推断它写作背景。

李清照《一剪梅》全词翻译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全词翻译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全词翻译赏析李清照《一剪梅》全词翻译赏析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译文] 雁群排成整齐的队伍飞回来的时候,月亮正满照着西楼。

[出自]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裳”,古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

也泛指衣服。

玉簟:音diàn ,光华如玉的精美竹席。

雁字:指雁群飞时排成“一”或“人”形。

相传雁能传书。

译文1:红藕香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竹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提起薄纱罗裙,独自划着一叶兰舟。

天空中雁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盼望着)。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译文2: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译文3:红荷瓣脱香退,竹席处处觉凉。

悄悄更换薄绸裳,独自驾船游荡。

云空遥望怀想,雁儿“人”字成行。

天晚盼不到雁传书,月光洒遍西楼上。

荷花空自飘零,流水空自流淌。

同一的刻骨相思,两处的肠断惆怅。

解开愁苦与悲伤,实在无法可想,才从眉头挥去,忽又袭来心上。

译文4: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仅留一丝残香,素白的竹席里透出凉意,仿佛充满秋天的忧愁。

我轻轻地解下轻柔的丝裙,(换上秋装)孤独地登上美丽的兰舟。

南归的秋雁从云中掠过,却没有将锦书捎回,只有那凄冷的月光溢满西楼。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原文及翻译赏析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原文及翻译赏析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原文及翻译赏析《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原文及翻译赏析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原文明代:唐寅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忘了一作:孤负;误了一作:虚负)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译文深闭房门隔窗只听雨打梨花的声音,就这样辜负了青春年华,虚度了青春年华。

纵然有欢畅愉悦的心情又能跟谁共享?花下也黯然神伤,月下也黯然神伤。

整日里都是眉头紧皱如黛峰耸起,脸上留下千点泪痕,万点泪痕。

从早晨到晚上一直在看着天色云霞,走路时想念你啊,坐着时也是想念你!注释一剪梅:词牌名,又名“腊梅香”“玉簟秋”等。

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

赏心乐事:欢畅的心情,快乐的事情。

论:说。

销魂:黯然神伤。

颦(pín),皱眉。

啼痕:泪痕。

赏析《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是明代词人、一代文豪唐寅,即唐伯虎以女子口吻所作的一首闺怨词。

这首词的佳处不只在于词句之清圆流转,其于自然明畅的吟诵中所表现的空间阻隔灼痛着痴恋女子的幽婉心态更是动人。

唐寅轻捷地抒述了一种被时空折磨的痛苦,上下片交叉互补、回环往复,将一个泪痕难拭的痴心女形象灵动地显现于笔端。

上片首句,即以重重门关横亘在画面上,它阻断了内外的联系,隔绝了春天,从而表明思妇对红尘的自觉放弃,对所思之人的忠贞挚爱。

以下五句,似乎是思妇的内心独白,但更像“画外音”,是对“深闭门”情节的议论。

“深闭门”是思妇的特定行为:她藏于深闺,将一切都关在门外,正见其相思凄楚之难堪。

这空间的阻隔,既无情地拉开着恋者的距离,而空间的阻隔又必然在一次次“雨打梨花”、春来春去中加重其往昔曾经有过的“赏心乐事”的失落感;至若青春年华也就无可挽回地在花前月下神伤徘徊之间被残酷地空耗去。

时间在空间中流逝,空间的凝滞、间距的未能缩却花开花落,人生便在等待中渐渐消逝。

李清照一剪梅解释

李清照一剪梅解释

李清照一剪梅解释 引导语:《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的作品。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 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 深情, 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 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解释,欢迎阅读! 一剪梅作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

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 ④,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 心头。

注释 ①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②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用木兰木造的舟,诗 词 中多只泛用作舟的美称。

③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 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 的美称。

④雁字: 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 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 雁。

译文 荷已残, 香已消, 冷滑如玉的竹席, 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 独自泛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 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 心头。

鉴赏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 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

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 《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 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

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

这些都是写的分别时情景,而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见 1981 年人 民文学 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翻译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翻译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翻译一剪梅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翻译,请参考!一剪梅原文【1】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译文及注释【2】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李清照一剪梅赏析【3】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

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

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李清照一剪梅译文

李清照一剪梅译文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

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④,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①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②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用木兰木造的舟,诗词中多只泛用作舟的美称。

③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④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译文此时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鉴赏《一剪梅》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

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

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

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见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

有的选本则认为,“就词的内容考察,是写别后的思念,并非送别”;开头三句也是写“别离后”的情景(见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清照诗词选注》、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注》)。

玩味词意,比较两说,似以后一说为胜。

一剪梅李清照翻译及赏析

一剪梅李清照翻译及赏析

一剪梅李清照翻译及赏析
《一剪梅》是李清照的代表作,是一首抒情自传式的诗歌,表达了她的孤独与渴望得到安慰和关爱的情结。

《一剪梅》以笔墨流畅、
语句简明、意象深邃、富有情调的语言,吟唱着对梅花的赞颂和对残缺只剩落花犹存的梅花盛开后终究还要凋零和分离的苍凉景象,表达出李清照对人生冷暖无常的深刻感悟。

中文版《一剪梅》:
一剪梅红紫染,凋零在残阳中。

庭院深深晚来披雪,春色宛转碎香风。

片片梅落照江上,叶落无声渐相忘。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翻译:
A sprig of plum blossoms, dyed red and purple, withers in the fading sunlight.
The deep garden is draped in snow at nightfall, while the spring breeze is fragrant and fleeting.
Fragments of plum blossom petals fall upon the river, their leaves silently fading away from memory.
Through the misty morning, the red-stained blossom remains, heavy in the King City.
译文赏析:《一剪梅》描述的是梅花的凋零,是人生的短暂,映
射出人生的苍凉。

译文表达了李清照对梅花的情感,浓浓的伤感和对
生命的思索,将其变成一种美的体现。

而翻译的语言也是抓住了原文的感受,将伤感的心情描写的深沉而有力,表达得释放出来,让人们感受到这种伤感的意境。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精选8篇)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精选8篇)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精选8篇)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篇1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天空中燕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盼望着)。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城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

“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

“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

要是把上旬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

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

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作品原文: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品注释:①玉簟(dià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②兰舟:《述异记》卷下谓:木质坚硬而有香味的木兰树是制作舟船的好材料,诗家遂以木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

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③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

《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窦滔。

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作品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创作背景: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

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

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

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见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

有的选本则认为,“就词的内容考察,是写别后的思念,并非送别”;开头三句也是写“别离后”的情景(见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清照诗词选注》、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注》)。

古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作者李清照)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作者李清照)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宋代]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标签宋词精选、婉约、宋词三百首、思念、闺怨、写景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赏析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

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译文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译文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译文稿子一嘿,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这开头呀,就透着一股淡淡的忧伤。

你想啊,那粉红的荷花已经凋谢,香气也渐渐消散,睡在这光滑如玉的竹席上,只感到秋天的丝丝凉意。

哎呀,是不是感觉有点小凄凉?“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这女子轻轻地解开罗裙,独自一人登上那小船。

她为啥一个人呀?可能心里有好多的心事,想自己去寻寻那片刻的宁静。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她望着天空中的云彩,心里盼着能有谁给自己寄来书信。

当那大雁排成“人”字飞回的时候,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这得多期待呀,多希望能收到心上人的消息。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花自顾自地飘落,水也自顾自地流淌。

同样的相思之情,却分隔在两处,都有着无法排遣的忧愁。

这相思之苦,真是让人揪心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种相思的情感呀,没有办法消除。

刚刚舒展的眉头,这忧愁又涌上了心头。

哎呀,这相思真的是让人无可奈何哟!怎么样,朋友们,是不是能感受到李清照当时那种细腻又纠结的心情啦?稿子二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一起来品一品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先来看这第一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哎呀呀,那红艳艳的荷花都残败啦,香味也没了,身下的竹席都透着秋天的凉意,这画面一出来,就让人觉得有点小失落呢。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这位女子轻轻解开自己的衣裳,一个人上了小船。

说不定她心里正烦着呢,想一个人静一静。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她望着云,心里盼着有人能给她寄封信来。

等到大雁飞回来的时候,月亮都照满了西楼,可那信还是没来。

你说她得多着急呀!“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花飘着,水淌着,她和心上人互相思念,可却不能在一起,这忧愁在两个人心里头呀。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种感情呀,根本没办法忘掉,眉头刚舒展开,心里又开始想啦。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翻译赏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翻译赏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翻译赏析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翻译赏析《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李清照。

其古诗全文如下: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前言】《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著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注释】①玉簟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②兰舟:《述异记》卷下谓:木质坚硬而有香味的木兰树是制作舟船的好材料,诗家遂以木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

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③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

《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窦滔。

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翻译】红藕香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竹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提起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天空中燕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在这盼望着)。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鉴赏】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

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李清照一剪梅译文

李清照一剪梅译文

李清照一剪梅译文《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解释:•“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 指红色的荷花,“香残” 表明荷花的香气已经消散,暗示了夏日将尽。

“玉簟” 是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秋” 字不仅点明了季节,也烘托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这句描绘了一幅荷花凋零、竹席生凉的秋景图,为整首词定下了凄凉的基调。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罗裳” 是古人穿的下衣,这里代指衣服。

“轻解” 表现出动作的轻柔,女子轻轻解开罗裙,换上便装,独自登上小船。

“独上” 二字凸显出她的孤独与寂寞,可能是因为思念远方的丈夫,想要通过泛舟来排遣心中的愁绪。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锦书” 指夫妻间诉说思念之情的书信。

女子仰头望向天空中飘荡的云彩,心中期盼着能有书信从远方寄来。

“雁字” 指大雁飞行时排成的“一”字或“人” 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大雁被视为传递书信的使者。

当看到大雁归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这里的“月满西楼” 进一步渲染了孤独、思念的氛围。

•“花自飘零水自流”:花儿独自飘落,水儿独自流淌,这是一种自然的景象,但在女子眼中,却仿佛象征着自己和丈夫的分别,充满了无奈和感伤。

这种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既承接了上阕的秋景,又进一步深化了相思之情。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女子深知自己对丈夫的思念,而她也相信丈夫在远方同样思念着自己,尽管两人身处两地,但相思之情是一样的。

“闲愁” 指的是无端的忧愁,这里强调了相思之苦无法排遣,只能独自承受。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实在是无法消除,刚刚从眉间消散,却又立刻涌上了心头。

“才下” 与“却上”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女子的相思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一剪梅》译文

李清照《一剪梅》译文

作品原文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白话译文已是秋天了,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仍散发着残留的幽香,睡在竹席上,已有了一些凉意。

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那精致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的苦情。

仰望长空,白云悠悠,谁会将书信寄来?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飞回来时,清亮的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

我们两个人呀,患着一样的相思,却两地分离,牵动着各自的忧愁。

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刚离开了微蹙的眉梢,却又隐隐地涌上了心头。

词句注释一剪梅: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字,有前后阕句句用叶韵者,而李清照此词上下阕各三平韵,应为其变体。

每句并用平收,声情低抑。

此调因李清照这首词而又名“玉簟秋”。

玉簟(diàn):光滑如玉的竹席。

兰舟:船的美称。

《述异记》卷下谓:“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

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

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

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锦书:书信的美称。

《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前秦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窦滔,可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婉,共三百四十字。

”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雁字:雁群飞行时,常排列成“人”字或“一”字形,因称“雁字”。

相传雁能传书。

飘零:凋谢,凋零。

闲愁:无端无谓的忧愁。

无计:没有办法。

一剪梅李清照译文

一剪梅李清照译文

一剪梅李清照译文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的作品。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 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 深情, 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全词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 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意境幽美,称 得上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下面是一剪梅李清照译文,请参考! 一剪梅李清照译文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2,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3。

云中谁寄锦书来 4?雁字回时 5,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6,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

此情无计可消除 8,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词句注释 一剪梅: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字,有前后阕句句用叶韵者,而李清照此 词上下阕各三平韵,应为其变体。

每句并用平收,声情低抑。

此调因李清照这首 词而又名“玉簟秋”。

玉簟(diàn):光滑如玉的竹席。

兰舟:船的美称。

《述异记》卷下谓:“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

昔 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

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 中。

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锦书:书信的美称。

《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前秦秦州刺史窦滔被徙 流沙,其妻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窦滔,可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 婉,共三百四十字。

”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雁字:雁群飞行时,常排列成“人”字或“一”字形,因称“雁字”。

相传 雁能传书。

飘零:凋谢,凋零。

闲愁:无端无谓的忧愁。

无计:没有办法。

白话译文1/6已是秋天了,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仍散发着残留的幽香,睡在竹席上, 已有了一些凉意。

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那精致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 掉相思的苦情。

仰望长空,白云悠悠,谁会将书信寄来?排成“人”字形的雁群 飞回来时,清亮的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一剪梅,词牌名,又名“一枝花”“腊前梅”“腊梅香”“腊梅春”“玉簟秋”“醉中”等。

以周邦彦《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为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

另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五平韵;双调五十九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等变体。

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这里指小船。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翻译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

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

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

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

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李清照《一剪梅》英译

李清照《一剪梅》英译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Key: I Chien MeiLi Ch’ing-chaoLotus flowers fade as fall is felt on the bamboo mat. Gently taking off the silk coat;Lonesomely embarking the orchid boat.Who’s to send me love letters from the cloud or mist?Full moon shall fill my chamber with joy amidst.Let the flowers wither and water by itself drift,For love, there is only one sort,But sorrow has made two places its resort.No sooner was it loosened from the brows,Than up to my heart a new one grows.(王季文译)To the MelodyLi QingzhaoThe fragrant red lotuses have withered away,My jade-like mat turns cool on autumn day.Lightly putting off my skirt or silky coat,Alone I boarded on the pretty boat.Looking back, the wild geese fly,Who’s to send me a letter through clouds’ sky?My west chamber window’s full of moonlight.Flowers drift alone out of the smell,The creek running alone is natural.There’s one kind of lovesickness,No way could cure such a sickness,Just falling down from my eyebrows,into my heart with sorrows.(朱曼华译)To the Tune ofA Spray of Flowering PlumLi Ch’ing-chaoFalling fragrance of pink lotus,jade-green reeds of autumn.Gently I unfasten my robe of sheer silk,And step aboard the orchid boat all by myself.Who will bring me embroidered letters from the clouds? * When the wild geese return,The west balcony is flooded with moonlight.Flower petals drifting, water flowing,One and the same longingMakes two hearts sad with yearning. There is no way to dissipate this grief: As the brow ceases frowning,The heart begins achi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的作品,首句词人描述与夫君别后,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回房欹靠 竹席,颇有凉意,原来秋天已至。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翻译, 希望大家喜欢。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②。

轻解罗裳①,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④来?雁字回时③,月满西楼⑤。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⑥。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⑦。

字词解释 ①“裳”,古音 cháng,古人穿的下衣。

也泛指衣服。

②红藕,红藕花之简称,荷花亦称藕花。

此句似倒装,即下文“兰舟”的形 容语。

船上盖亦有枕簟的铺设。

若释为一般的室内光景,则下文“轻解罗裳,独 上兰舟”,即颇觉突兀。

玉簟:音 diàn ,光华如玉的精美竹席。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③雁字: 指雁群飞时排成“一”或“人”形。

相传 雁能传书。

雁之关于书信有两意思:一是雁足捎书;一是群雁的行列,在空中排 成字形。

这句用第一义,次句改用第二义接。

④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 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 的美称。

⑤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白居易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雁点青天字一行。

”夏宝 松断句:“雁飞南浦砧初断,月满西楼酒半醒。

” 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 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此句即承上“红藕香残”“兰舟”来。

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范仲淹 《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原文翻译 荷已残, 香已消, 冷滑如玉的竹席, 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 独自泛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 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 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 缠绕上了心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