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礼俗制度选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古代礼俗制度选讲

学习要点

1.宗法制度

2.嫡长子继承制

3.大小宗制

4.分封制

5.宗庙祭祀制度

6.九族、五服

7.六礼

第一节宗法制度

1.宗法制的产生及其内容

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氏族社会家长制演变而成,到西周时趋于完备。

主要内容可概括为:

①嫡长子制

②大小宗制

③分封制

1)上古至商代帝位继承制

上古“禅让”制:尧(伊祁姓)禅让于舜(姚姓),舜禅让于禹(姒姓)。

夏启开创世袭制:禹子启杀伯益(东夷族,嬴姓)自立,开创世袭制度。(夏朝帝位多是父传子,偶尔传于兄弟。)

商朝“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制:商的帝位大多传给弟弟,最后由最年幼的弟弟再传给长兄的长子,或传给自己的儿子。

2)周代嫡长子制

即“嫡长子继承制”,为“周公制礼”后始行。

A.做法:

①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周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

②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无嫡长子立嫡次子,或母贵之庶子。

(庶子:别子,广义与嫡子相对,狭义指庶母之子)

B.好处:

传嫡不传贤、传贵不传长的王位继承方式,阻遏了一般王室成员对王位的觊觎。有效地避免了统治阶级内部兄弟之间为争夺权位和财产的继承而引发的祸乱,在当时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王权的威严和社会的稳定。

3)周代大宗、小宗制

大宗、小宗制是周代宗族内的等级尊卑宗法制度。大宗、小宗是相对而言。

周王为天下大宗,是同姓贵族最高家长,掌握着国家的政权与军权。

天子的庶子(别子)分封为诸侯,他们相对于周王来说是“小宗”。

小宗的嫡传对其本身血缘系统来说又是大宗。诸侯的庶子相对于诸侯王为小宗。

从卿大夫到士,大宗与小宗的关系相同。

周天子嫡长子(大宗)—世袭王位

周天子

天子众庶子(小宗)—诸侯—嫡长子(大宗)

诸侯

诸侯众庶子(小宗)—卿大夫—嫡长子(大宗)

卿、大夫

卿大夫众庶子(小宗)—士—嫡长子(大宗)

4)分封制

周王朝以镐京为中心,沿渭水下游和黄河中游,划出一大片土地建立中央特别行政区“王畿”。“王畿”以外的所有土地分封给各诸侯。大概二三十个封国加起来的面积也没有王畿大。各诸侯在自己和领地内再分。

诸侯一般将中心地区留给自己统治,其余土地再分封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卿、大夫,此类封地称“采邑”。

卿、大夫也将自己的采邑再分割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士,称“禄田”。

甲骨文中,设置神主的屋宇就是宗庙。宗庙制度体现神权和尊卑。周王是天子,又是姬姓的“大宗”。既代表社稷,又主持宗庙的祭祀。

第二节宗庙祭祀制度

1.宗庙等级

古代宫殿建筑“左祖右社”(左宗庙,右社稷)即祖庙在东,社稷庙在西(有时南和北方向)。宗庙等级:

“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礼记·王制》)

天子七庙:考庙(父亲庙)、王考庙(祖父庙)、皇考庙(曾祖父庙)、显考庙(高祖父庙)、祖考庙(始祖庙),关系最远的祖庙叫“祧”,祧庙两个。

诸侯五庙:考、王考、皇考、显考、祖考庙。

大夫三庙:考、王考、皇考庙。

嫡士二庙:考、王考庙。

士一庙:考庙。

(魏晋间改每庙一主为一庙多室,每室一主的形制,唐代以后基本沿袭为一庙九室,另立祧庙之制)

太庙

天子的宗庙,规模最大地位最高,天子才有祭祀列祖列宗的特权。

[附]

祭宗庙与祭社稷作用不同:

出征作战祭祀太庙。后代君主继位也要告于太庙,称为告庙。

从事大规模农事活动前祭祀社稷神。

2. 昭穆制度

《礼记·中庸》:“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

昭、穆:指宗庙中的排列次序。自始祖以后,父为昭,子为穆。始祖居于正中,始祖下,第一世居左,朝南,称昭;第二世居右,朝北,称穆……

以下三世、五世、七世等奇数后代皆为昭,而四世、六世、八世等偶数后代则皆为穆。如:周始祖后稷,周太王为后稷12代孫,属穆,太伯、虞仲、王季为昭,文王、虢仲、虢叔为穆,武王…为昭,成王…为穆。

(《宫之奇谏假道》:“太伯、虞仲,太王之昭也……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

据说,神主置于南向的朝阳而明亮,故称“昭”,北向的背光而冥昧,故称“穆”(“冥”义)。古人尚左、尊南,但在宗庙制度中,昭、穆则仅是左右代称而已。

第三节宗族制度

宗族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包括同一血统的几辈或许多辈人。

封建社会以族长、家长为代表,在宗祠、支祠系统内,族权操在族长手中,宗族制度成为封建家族制度的一种组织形式。

1.九族

有多种说法。分同姓直系九族,异姓亲缘九族。

1)同姓血缘九族《幼学琼林》卷二:“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共九代直系亲属。

九族称谓图

2)异姓亲缘九族(多种说法)

较流行: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2母族三: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

§3妻族二:指岳父一家、岳母的娘家。

(父族、母族、妻族,合称三党)

2.五服丧礼

“服”即“丧服”,是家族中死了人,须按亲疏、辈分规定穿戴孝服,又称“服丧、守制、守孝”。

古礼中,按生者与死者的亲疏关系,规定了五个等级,故称“五服”。

1)斩衰(c uī,縗):第一等,用粗生麻布制服,断处不缉边,服期3年(实际服期多为25个月除孝)。

古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未嫁女为父,长房长孙(承重孙)为祖父,妻妾为夫,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