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管理论文(1)
有关旅游管理论文范文
![有关旅游管理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79243c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d.png)
有关旅游管理论文范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各行各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旅游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势头一直保持得比较强劲。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旅游管理论文范文下载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有关旅游管理论文范文篇1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一、引言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正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更好地发展旅游产业,提升旅游产业的管理水平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从另一方面来讲,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
如果将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相结合,以此来提升旅游管理水平和质量,就可以有效促进我国旅游管理的进步,进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产业。
二、旅游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概述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发展史的悠久古国,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无数的旅游资源。
我国的旅游资源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也让我国的旅游资源颇具中国特色,受到了我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
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通过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增添了极大的人文色彩。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在管理中不断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使旅游业在我国传统文化的指引下不断进步是我国旅游业管理的重要思路,也是当前形势的必然要求。
三、传统文化影响下旅游管理模式的选择分析想要在传统文化影响下提升旅游管理水平,就需要紧随时代发展,将市场作为引导,然后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作为辅导。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旅游业管理需要更加健全、完善,要努力提升旅游产业的规模,不断提升旅游企业的整体素质,提升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
重视旅游企业融资与资本经营并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等。
与此同时,更应该重视政府的作用,将政府作为对付市场失灵时重要的补充手段。
另外,还要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当前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旅游管理工作中,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和力量不可小觑。
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论文范文
![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c2313c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77.png)
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论文范文旅游景区是许多国家的经济支柱之一,可以为当地带来不小的经济收益。
但是,在旅游景区中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游客的体验,也损害了景区的形象。
本文将探讨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过度开发许多旅游景区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进行了过度开发,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景观的失真。
这不仅损害了当地环境的可持续性,也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是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限制旅游景区的开发规模,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二、旅游资源的滥用许多旅游景区存在着旅游资源的滥用问题。
比如,在海滩上乱丢垃圾、在文物古迹上涂鸦、破坏自然环境等行为,都会对景区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是通过设置罚款机制或设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游客行为的监管和管理。
三、服务质量不高在许多旅游景区,游客常常遭遇到服务质量不高、价格虚高等问题,这会对游客的游览体验造成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旅游景区必须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保证游客的权益。
同时,对于价格虚高的问题,需要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并严格执行。
四、环保意识淡薄许多游客缺乏环保意识,常常在旅游时摧残自然环境、乱扔垃圾等行为,这会对景区造成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旅游景区应该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让游客成为旅游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总之,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必须得到有效的解决。
旅游景区应该加强管理,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环保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让旅游景区成为人们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并为当地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论文范文
![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647a203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1.png)
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论文范文一、引言:旅游景区是各国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旅游业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将论述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景区过度开发的问题:1. 过度商业化:许多旅游景区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商业化行为泛滥。
比如,在一些著名景点周围建起了大型购物中心和娱乐设施,破坏了原有的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遗产。
此外,高额门票价格和不合理收费项目也使得一些游客觉得被“宰客”。
2. 生态环境破坏:为了满足更多游客需求,一些旅游景区在过度开发过程中忽视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比如,在山水风光优美的地方修建大量酒店和基础设施,大规模采伐林木等行为影响了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
3. 应急管理不足:一些旅游景区在应对突发事件或灾害时存在应急管理不足的问题。
缺乏紧急预案和培训,使得游客以及景区工作人员的安全受到威胁。
这也给游客造成了对旅游地安全性的疑虑,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服务质量与管理问题:1. 低水平导游服务:由于导游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工作态度敷衍,导致部分旅行团中集体宰客现象比较突出,给一些游客留下负面印象。
有时候甚至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而给予错误的解说,影响游客对景点的认知和兴趣。
2. 服务设施滞后:一些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例如餐饮、住宿等方面服务提供者往往无法满足不同需求层次的游客。
缺乏现代化电子支付手段、Wi-Fi覆盖率低等也迫使许多国际游客难以享受便利的旅行体验。
3. 基础设施管理不到位:一些旅游景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管理不当问题,长期忽视维护和更新。
例如公共厕所脏乱差、充电宝租借不畅等现象给游客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游客的满意度,也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四、对策和解决方法:1. 加强规范与监管: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严格限制过度开发和商业化行为,并加大对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监管力度。
旅游景区管理体制问题论文
![旅游景区管理体制问题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b81552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1.png)
旅游景区管理体制问题论文旅游景区管理体制问题论文(通用7篇)旅游景区管理体制问题论文篇1[ 摘要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景点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计划经济环境和现有的旅游景区管理制度,日益突出的缺陷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增长和发展以及景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力度。
在本文中,作者把旅游景区管理理论与实际出游经验相结合,分析了中国旅游景区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比较当前的优势和旅游景区管理的弊端,同时对提出了旅游景点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些建议。
[ 关键词 ] 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管理模式体制改革一、引言随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很多地区开始大力开发旅游景区,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截止到2007年,中国旅游景区的数量一共有20000家景区和景点。
作为一名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本文作者也曾游离一些国内外的著名的旅游景区,深切感受到旅游景区在游客旅游活动中的重要性。
但是与旅游景区蓬勃发展的局面相对应的是,中国旅游景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和谐的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制约着旅游景区和旅游景点的发展,同时也在限制中国整体旅游行业的发展。
二、中国旅游景区的管理经营体制的现状在找出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管理经营体制的现状。
目前,中国景区的管理经营体制可归纳为三种模式:1.政府专营的管理经营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由政府成立的机构对景区进行经营管理。
实行财政统收统支。
2.租赁、承包或买断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用租赁或承包模式,政府可能不需要通过太多努力就可以收到比自己经营还要多的收入。
3.用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景区模式。
这种模式的做法是:景区以经营性资产作价,吸收其他经营成分,组成多元化经济成分的股份公司。
用现代企业制度对景区进行经营。
从以上三种经营管理模式,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用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景区最为科学和合理,只有在用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模式下,才能更好地进行旅游景区的营销管理。
旅游景区管理(范文大全)
![旅游景区管理(范文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06d34f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d.png)
旅游景区管理(范文大全)第一篇:旅游景区管理浅议九寨沟景区的生态旅游管理寨沟景区通过引入国际标准化管理、确立“绿色旅游”新理念实现了景区管理理念的生态转型,开创居民参与景区保护的管理新模式实现了环境保护主体的多元化,实施“六精五细”的管理举措实现了景区生态旅游管理的精细化,实践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管理模式,为国内旅游景区的生态管理提供了参照。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因沟内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海拔在2 000米以上,生态环境保持得相当完整,沟内分布一百零八个湖泊和大片原始森林,不但有五花海、五彩池、树正瀑布、诺日朗瀑布等绝佳的风景,还拥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梅花鹿等珍贵动物资源。
2007年5月8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九寨沟曾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沟,今天却以“人间仙境”、“童话世界”的美誉蜚声中外。
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万人;景区年经营收入从100多万元提高到现在的6亿多元,九寨沟的旅游资源得到了极大地开发。
但是,与其他一些景区的过度开发以至旅游资源衰竭的情况不同,九寨沟坚持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理念,努力保护自然环境的秀丽和纯净。
九寨沟景区的管理者,坚持以自然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为出发点,全力向中外游客展现一个原始古朴、神奇梦幻的人间仙境,这里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组合成幽美的自然风光,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顶桂冠的圣地。
九寨沟旅游开发的巨大成功,是与景区有效的生态旅游管理息息相关的。
一、多元化的环境保护主体在全国的其他一些地区,自然景区内往往存在着景区内居民与景区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一些景区管理局为了保护环境,往往限制或取缔景区内的居民参与旅游服务业活动;而居民为了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也时常置景区的生态保护于不顾,二者由此形成了紧张对峙的关系。
关于旅游景区管理的论文
![关于旅游景区管理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71ea863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3.png)
关于旅游景区管理的论文摘要: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深化旅游管理模式改革和转变经营机制势在必行。
目前桂林市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传统旅游产业优化升级,打造世界旅游城。
如何对漓江风景名胜区科学和依法规划、开发、经营、管理,直接关系到桂林旅游的声关键词:关于,旅游景区,管理,论文,摘要,随着,旅游业,快速,健康,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深化旅游管理模式改革和转变经营机制势在必行。
目前桂林市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传统旅游产业优化升级,打造世界旅游城。
如何对漓江风景名胜区科学和依法规划、开发、经营、管理,直接关系到桂林旅游的声誉和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目前漓江风景名胜区“四统一”管理模式存在着几个矛盾;发展与创新漓江风景区管理模式需要理顺三个关系。
要完善漓江风景区统一管理模式,推动全国旅游风景区管理模式改革。
关键词:“四统一”管理;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管理模式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旅游吸引力的根本来源,也是旅游创汇创收的重要方面,必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积极探索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新模式。
2010年国务院确定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漓江风景名胜区作为桂林旅游的核心品牌,国家AAAAA级景区,研究如何对其进行科学管理,是进一步提升漓江旅游的档次,进而推进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推动全国旅游风景区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漓江风景名胜区“四统一”管理模式的形成背景漓江风景名胜区于1982年荣获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称号,自1984年交通运输开放后,桂林市漓江旅游客运出现了大发展,1984年至1988年7月漓江游船由53艘发展到83艘。
但漓江旅游管理处于无序状态,众多船舶单位、业户隶属不一,各自为政。
为抢客源,水运企业之间竟相压价揽客,降价幅度达20%-60%。
恶性压价竞争导致服务质量差,大量的票款和国家税费流失,国家利益、经营者利益和旅游消费者的利益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旅游景区管理申论作文作文
![旅游景区管理申论作文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b3a169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e.png)
旅游景区管理申论作文作文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众多景区的兴起。
然而,随着旅游热潮的蔓延,一些景区管理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给游客的旅游体验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景区管理应该加强,并主动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难题。
首先,景区管理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一些景区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导致环境受到破坏,如乱扔垃圾、乱停乱放等现象屡见不鲜。
因此,景区管理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环境教育宣传,引导游客自觉保护景区环境,同时加大对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等环保工作的投入,确保景区能够持续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其次,景区管理还应重视游客的安全问题。
近年来,一些景区发生的游客伤亡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客观上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为了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景区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景区内的安全设施、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并完善紧急救援机制,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救助游客。
此外,景区在接待游客时,也应加强对游客的安全宣传,提高游客自我保护意识。
此外,景区管理部门还应注重提升服务质量。
作为景区的主办方,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其应尽的责任。
景区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景区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同时,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认真处理游客的投诉,并采取相应措施改进服务质量。
只有提高服务质量,旅游者才能享受到愉快的旅游体验,对景区产生良好的口碑,从而促进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总之,加强景区管理是保障游客权益、提升旅游体验的必然要求。
景区管理部门应积极应对环境保护、游客安全和服务质量等问题,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为游客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使景区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理想之地。
只有这样,我们的旅游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论文(共2篇)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论文(共2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de1df76bec0975f465e2fa.png)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华山旅游景区游客安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近年来,旅游安全事故的研究成为旅游界长期讨论的话题,也成为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景区的安全管理关系到游客对景区的认知,是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在分析游客安全管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华山景区为例,探讨其事故发生的原因,研究应对策略。
为华山景区的旅游发展提供参考,以此来减少华山旅游景区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管理华山旅游景区事故安全措施一、引言伴随着我国的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从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转变成追求精神上的享受。
这使得旅游业成为了当今社会最富活力的朝阳产业。
然而,一项旅游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则是,保障旅游者的生命安全。
这是在旅游业中不容忽视问题。
最近,越来越多旅游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也使得人们将这一问题看成旅游行业中的首要问题。
如何改善景区的安全管理工作,如何提高景区的安全系数,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相关理论分析(一)华山基本情况华山景区海拔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被称为“西岳”。
华山具有特殊的地质、地貌景观。
它是由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构成,有东、西、南、北、中五个主峰。
除此之外,华山还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
现存有七十二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著名的玉泉院、镇岳宫等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自古以来,华山以其雄奇俊秀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景观、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赢得了古今中外、华夏儿女的仰慕,在陕西旅游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鲜明的特色。
(二)旅游景区安全管理1.景区安全管理基本含义景区的安全,是管理当中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景区的形象与影响力,是影响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环节。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是指根据国家旅游安全工作方针政策,为确保景区和旅游者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在企业接待服务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制度、措施方法等管理活动的总称。
有关于旅游管理方面的论文
![有关于旅游管理方面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c33cf0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ca.png)
有关于旅游管理方面的论文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它目的,离开惯常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某些地方停留,但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有关于旅游管理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有关于旅游管理方面的论文篇1浅析旅游经济与旅游生态环境效应摘要:近几年来,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都在面临的问题,各个国家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在注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更加完善,旅游成为他们放松身心、舒缓压力的重要途径。
旅游业如火如荼的发展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是生态系统无法维持平衡,因此,如何协调旅游经济与旅游生态环境效应之间的关系成为现阶段旅游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环境税;旅游经济;旅游生态环境效应一、在环境税背景下,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地位从环境的角度来看,旅游经济与旅游生态环境效应存在着矛盾,但是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旅游业有促进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使旅游业的发展在我国分成两派,一种是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建设,另一种是旅游业发展抑制经济的建设。
(一)在环境税背景下,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建设20世纪60年代旅游业的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旅游的行业中来,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行业,对世纪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据相关部门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的增加值对全球GDP的影响远超其他行业,也就是说,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产业。
在这种国际形势背景下,我国旅游业的建设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为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另外,由于旅游商品不受关税壁垒的约束,因此旅游业还能促进商品的进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对国际收支的平衡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在环境税背景下,旅游业发展抑制经济的建设虽然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但是这种情况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地区,过度发展旅游业也会对经济建设造成一定的阻碍。
旅游管理的毕业论文优秀8篇
![旅游管理的毕业论文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4271b7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d.png)
旅游管理的毕业论文优秀8篇旅游管理毕业论文篇一摘要:从生态旅游资源、交通区位、经济社会环境、旅游规模、旅游规划等方面详细论证了聊城市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为区域发展生态旅游挖掘优势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聊城市;优势;生态旅游一、生态旅游概述。
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当时是指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并且在旅游过程中这些自然景物不应受到损害[1]。
在全球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充实,目前一般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绿色旅游”和“保护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
中国旅游业在经历了二十多年以观光为目的的初级发展阶段后,休闲度假式旅游及其他商业性旅游已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和国内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休闲度假旅游业作为当今富有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的朝阳产业,已成为各国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的行业。
实践证明,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逐渐为旅游业界和理论研究者所重视与关注,已经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它的实施对于旅游区的保护和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山东省聊城市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在创建“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的过程中,聊城市把握住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第十一届全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等难得机遇,通过科学市场定位和明确发展目标,逐步打造生态旅游体系,并积极纳入到山东省旅游大格局中,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二、聊城市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聊城市地处山东省西部,位于北纬35°47‘-37°03′,东经115°16′-116°30′之间。
总面积8590km2,全市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显着的季节变化和季风气候特征,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气候适宜,光照充足。
旅游景区论文
![旅游景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5d6fe7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3f.png)
旅游景区论文旅游景区的发展与管理摘要:旅游景区是指具有相对完整的自然、历史、文化及其他旅游资源,以及配套设施和服务的地理区域。
旅游景区的发展对于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分析旅游景区的发展与管理,并提出相关建议。
第一部分:旅游景区的定义与特点旅游景区是指具有特定自然生态条件或是具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地方,具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学习及娱乐等目的的独特景观或资源。
旅游景区的特点包括:1. 自然资源:如山水风光、动植物等。
2. 历史文化:如古迹、文物、传统风俗等。
3. 旅游设施与服务:如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
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旅游景区的发展趋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广泛普及,旅游景区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1. 多元化:旅游景区的发展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更注重融合人文、历史、文化等元素。
2. 个性化:旅游景区要注重突出自身特色和个性化,吸引更多游客。
3. 文化交流:旅游景区应鼓励和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可持续发展: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管理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旅游景区的管理与规划旅游景区的管理与规划是保障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包括:1. 人员管理:包括景区人员组织架构、员工培训与管理等。
2. 资源保护:包括自然资源的保护、文化遗产的保护等。
3. 游客体验:包括游客服务、景区导览、安全管理等。
4. 市场营销:包括宣传推广、营销策略、品牌建设等。
5. 收益管理:包括票价制定、经营收益管理等。
第四部分:旅游景区管理的挑战与对策旅游景区在管理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游客过度拥挤、环境破坏、文化冲突等。
为应对这些挑战,应采取以下对策:1. 控制游客量:限制游客数量,采取预约制度等措施。
2. 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监测、限制开发等。
3. 文化交流与教育:加强文化交流与教育,提升游客素质。
4. 收益再投资:将收益再投资于景区管理与发展。
旅游景区管理论文
![旅游景区管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9d0099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2.png)
旅游景区管理论文旅游景区是指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旅游需求,具备相应的旅游设施并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景区管理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旅游景区管理论文篇1浅析旅游景区危机管理【摘要】通过对景区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发现其主要问题是由于景区开发不科学、危机管理不到位、应急预案不完善及景区与游客之间的交流沟通度不够造成的。
为了更好地管理景区危机,降低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要合理开发景区资源,提高对于危机的重视程度,完善应急预案,和游客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危机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景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旅游景区,危机管理,问题,建议一、旅游景区危机管理由于景区危机具有突发性、危害性、急迫性等特征,从而使得危机的处理必须要科学及时,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危机所带来的损失,维护旅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旅游景区危机不仅包括自然灾害、个人极端组织的破坏活动而且还包括人为对景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破坏行为,从而给景区或者游客造成经济上、身体上的损失,影响旅游景点的正常化开放、运行,甚至危害正常的旅游市场秩序,更有甚者会危害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景区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景区开发不科学由于旅游景区的开发大多数都是自然景色秀丽,而且具有一定的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地区。
旅游景区的选址是一项非常具有技术性的工作,如果景区选址不合理,就会引发很多不必要的自然灾害从而危及景区的运行和来景区参观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从而也阻碍了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但是有些景区却是以经济效率为最终的目的,没有很好地关注生态环境与景区开发之间的管理,对于旅游景区的管理方式也不科学,没有对景区开发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有的甚至为了追求经济效率,对自然资源进行无节制的过度开发,严重破坏了景区周围的生态环境。
旅游管理的毕业论文(通用9篇)
![旅游管理的毕业论文(通用9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d3b9d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2.png)
旅游管理的毕业论文(通用9篇)从上世纪开始,旅游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支柱产业。
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较发达的今天,旅游成为人们追求生活品位,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
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9篇旅游管理的毕业论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篇一摘要:本文通过县域旅游、县域旅游品牌的概念,结合循化县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循化县在进行县域旅游品牌塑造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提出循化县县域旅游品牌塑造的对策。
关键词:循化县;旅游品牌;塑造;县域青海河湟地区县域旅游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23年这一地区的循化县被评为县域旅游百强县,但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宣传和推广的力度和宽度不够以及品牌定位不准确等原因使这一地区很多的旅游品牌不为人知。
因此,从循化县存在的问题来看,青海河湟地区的县域旅游必须要充分挖掘这一地区县域旅游资源的潜力,通过旅游品牌的塑造或重塑,推动当地县域旅游业的发展。
一、县域旅游与县域旅游品牌。
县域旅游是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由各种旅游相关元素组成的区域旅游,即区域旅游在行政区划意义上的一种层次分级形式,具有地域范围较小的特点。
品牌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
从一般意义来说,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符号或是设计,或者是他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一些销售者或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
旅游品牌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其产品及服务形象的名称、标记或符号,或他们的相互组合,是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统一体,体现着旅游产品的个性及消费者对此的高度认同。
旅游品牌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能够树立旅游目的地良好的整体形象,大大增加客源,有力地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市场竞争力。
县域旅游品牌是在县一级地域行政级别的旅游资源基础上,能够展现本地旅游整体形象进而促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产生向往,并能体现出当地独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结合体,是县域旅游提高旅游竞争力的核心。
景区管理申论作文
![景区管理申论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66f303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4.png)
景区管理申论作文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国内各地景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而景区管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短期效益和长期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景区管理。
首先,景区管理需要注重短期效益。
景区通常是旅游业的重要支撑点,其短期经济效益不容忽视。
景区管理者应该注重如何最大限度地吸引游客,增加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以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举办各种吸引人的活动,以及与旅行社、酒店等旅游相关行业进行合作,提供优惠政策等方式来实现短期效益。
然而,景区管理不能只追求眼前的短期效益,更要考虑长期可持续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景区面临着严重的人为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为了确保景区能够长久地存在并保持其独特的魅力,景区管理者需要制定合理的规划和措施。
例如,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切实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景区管理也需要注重公平、公正。
在景区运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维护游客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治理景区的过程应透明公开,注重信息公开,让游客和社会公众能够了解景区的运营情况。
同时,要加强监管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价格欺诈行为,为游客提供一个诚信、安全的旅游环境。
总之,景区管理需要在短期效益和长期可持续发展之间进行平
衡。
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注重公平公正,可以实现景区管理的有效运行和良性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将我国的景区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院:文法学院班级:旅游管理1201姓名:冯帅学号:A12120584指导教师:葛学峰摘要: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全国各地现行的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及管理模式呈多样化发展态势,有些管理体制及经营模式与旅游产业的发展不相适应,景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已成为旅游景区发展的迫切要求。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景区的管理虽然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将从当前我国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出发,基于个人旅游经验来探讨改善景区的管理对策。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the country's tourist attractions exist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nagement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trend, some management and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business model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tourism industry, the scenic area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and innovation has become a tourist resort development an urgent requiremen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f China's management of tourist attractions, although the level has improved greatly,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we will present our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causes problems in view, based on personal experience to explore tourism scenic improve management strategies.关键词:旅游景区;景区管理;问题;对策Key Words:Tourist attractions; scenic spot manage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现代管理科学认为“管理”是指通过行使某种职能来协调各种社会资源,达到高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和生产力。
旅游景区管理,指景区的管理者通过合理的组织人力、物力、财力,高效率的实现预定管理目标的过程。
旅游风景名胜区管理系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日常经营与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等多个系统,任何方面的管理不到位,都会影响到其旅游竞争力。
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对于景区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目前,国内景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较多,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各机构权、责、利界定不清,造成景区资源的闲置、浪费甚至破坏。
一、我国景区管理体制的现状1. 两级设立,属地管理根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2006) ,我国风景名胜区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由国家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风景名胜区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我国景区实行的是属地管理,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
实际上,下级政府要服务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对景区管理不享有排他性处置权,从上到下的强制性干预较为平常。
2. 景区身份多重,管理混乱目前,我国景区管理中存在较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个风景名胜区同时挂着自然保护区、森林保护区等多个牌子,在接受地方建设部门管理的同时,也要受环保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的管理,景区经营活动也要受到这些部门的干预。
3. 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就风景名胜区管理而言,我国仅存的一部《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6年9 月颁布,这部条例在1985 年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修改。
《条例》对景区的管理机构、景区的设立、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提出了要求,但是,这些规定都略显笼统,并没有对各级政府的权、责、利进行明确的界定,也没有对景区经营者以及景区内许可企业的条件、资质、选拔、约束及惩罚等细节问题进行明确规定。
另外,如果我们再把景区管理细分,就能发现许多实质性问题:1.旅游资源景区管理缺乏统一性。
旅游资源存在部门垄断割据的问题,有些资源主管部门往往片面强调“保护”,对旅游开发认识不到位,致使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着“上下沟通难”、“横向联系难”、“产业扩展难”、“寻求支持难”等现实问题,不能有效地使资源转化为产品。
2.景区开发管理体制不畅。
旅游景区管理条块分割、事企不分、权责不明的问题突出,旅游景区不能统一有效地进行景区管理。
旅游作为综合型产业,具有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显著特性,迫切需要建立管理顺畅、运作有效的大旅游管理体制,构建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旅游新格局。
3.景区管理缺乏法律依据。
虽然有《风景名胜区暂行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但是这些规定缺乏实施细则,对一些新做法缺乏裁决的依据。
由于没有相应的具体法律法规对旅游资源开发行为进行规范,在具体操作上对旅游资源的权力归属没有清晰的界定,导致景区开发无法可依和无序开发。
4.景区管理缺乏发展内在动力。
旅游景区多数还保留着事业单位体制,这些景区干部职工容易安于现状,景区旅游服务质量低,景区小、弱、散、差的问题突出,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话语权,导致丰富的旅游资源不能有效地转化为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
5.景区管理对外营销与交流欠缺。
旅游景区既缺乏与其他景区(包括客源地景区和市内景区)的交流与合作,也缺乏与其他旅游要素的结合,产业链条不完整,资源整合欠合理,不能有效吸引游客。
有些景区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主体,由于资源分不同的城市,旅游合作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还没有形成一个大的联动景区。
由于存在同质化的问题,致使同质产品的主要景区红红火火,而其他景区则门可罗雀,发展不平衡。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要弄明白几个关键性问题,并从三个方面着手解决:首先:旅游者要什么?在旅游项目的策划、开发、经营、管理过程中,现在基本上有三种眼光。
一是领导的眼光。
领导眼光的出发点是是政绩。
这是体制决定行为。
但领导追求政绩,往往造成某个项目成功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项目要上,只要项目上了政绩就有了。
现在旅游景区绝大部分还是国有单位,这就意味着领导者的眼光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二种眼光是专家的眼光。
专家的眼光相对来说专业性很强,因为专家们作分析也做得比较透。
但是专家的眼光也有不足,主要是专家的眼光过于追求理想,过于追求理想就使很多项目不能操作。
第三类眼光就是旅游者的眼光。
旅游者的眼光所追求的是,到这地方来看什么?希望得到什么?不满意就要投诉。
现在这三种眼光同时存在,三种约束同时也存在,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约束,但说到底,还是要以旅游者的眼光为根本,以专家的眼光作为指导,以领导的眼光作为指示。
(一)五种需求旅游的过程就是一个求新、求异、求知、求美、求乐的过程。
但是简单的讲讲还不够,实际上每一个字里边还包含了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旅游者的直接感受,第二个层次是旅游者的追求目的。
求新,首先是一个新鲜,再进一步是一个新奇。
新鲜比较好达到,只要超越了日常生活,就感觉新鲜。
所以要达到新鲜很容易,要达到新奇就不容易。
新奇就要求相应的唯一性,这才能达到奇。
反过来,要能达到新奇的,就一定能对他产生吸引力。
求异,也是这样,首先求的是一个差异,有差异才有吸引力,一个项目有差异才有市场的竞争力,但是更进一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差异,而是一个差序。
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社会发展是一个差序的格局,就是一个有次序差异。
实际上,在旅游开发的过程当中,不但要讲差异,也要讲次序。
求美,美观是一个直接的感受,但是美好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把握,或者说是一个综合性的把握,只是看着漂亮还不够,除了漂亮之外还应该具有更深层次的东西,例如文化性的东西,这才能形成一个美好。
求知,首先是一个感知的过程,到哪儿看见了一个东西新鲜,原来不知道,现在看见了,这就是一个感知。
进一步是求一种知识,只不过旅游者追求的不是成体系的知识。
如果认为要不断为旅游都灌输一些成体系的知识,就会把旅游者灌跑,这就需要把握好一个度。
求乐,感受性的层次就是娱乐,但是旅游者真正追求的是欢乐。
娱乐性的概念已经有了,但是如何真正让旅游者欢乐起来这篇文章还需要好好做一做。
每一种旅游者的需求,都形成了两个词组,前面一个是直接的感觉过程,后面一个序列的词组就是追求的最终目的,而且在这个新、异、美、知、乐也有一个相关关系,有一个层次递进的关系,也是一步一步追求越来越高。
(二)好奇心、求知欲、审美感旅游者追求三个层次的目标。
第一个层次是好奇心,第二个层次是求知欲,第三个层次是审美感,达到了一个审美感受也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也就是说要把旅游的过程作为一个审美体验的过程,作为一个审美感不断满足的过程。
这里需要区分几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就是风景。
风景对应的是好奇心,也可以直接对应审美感。
旅游景区所经营的基本内容是风景,这是景区经营的基本元素。
第二个概念是风光。
风光是风景的总括,也包含了很多人文的内涵。
第三个概念是风情。
风情更主要的就是一种人文的东西,民族风情,民俗风情,它们如果与风光结合到一起,这个地方的吸引力就更强了。
第四个概念是风物。
风物是对一个地方的自然、人文乃至特产等的综合。
最后一个概念是风貌。
风貌体现的除了包含上述内容之外,同时也体现了当地的人文精神,也是旅游者到一个地方之后,更深层次的感受。
所以,如果旅游者对这些方面有一个全面了解的过程,例如对风景的观赏,达到对风光的认知,达到对风情的体会,然后对风物的把握,最后达到对风貌的综合性的全面的审美体验,他对这个地方一定会有非常好的印象。
(三)回归自然回归自然,这几年是一个比较时髦的词,但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有很多误区。
在这个现代城市生活如此发达的状态之中,中国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城市化的发展也很厉害,城市化的生活对人有一种压迫,城市高楼大厦,在西方被称为水泥森林、高楼峡谷,回归自然的愿望是城市人普遍的愿望,但问题是,回归什么样的自然?很多地方认为,回归自然就是原汁原味。
实际上这不对。
回归自然有两类,第一类,对探险者来说,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原汁原味的自然,这就是一个探险的自然,但是对于大多数旅游者来说,追求的是一个人工的自然,这个人工的自然在某种程度上还要达到一个精致的自然,不能仅仅认为就是原汁原味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