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
幼儿心理读书笔记
幼儿心理读书笔记幼儿心理读书笔记篇1幼儿心理读书笔记书名:《儿童心理学: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作者:约翰·布里格斯读书目的: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以及如何更好地与幼儿沟通。
主要内容:本书介绍了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包括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发展。
作者指出,幼儿的心理发展与他们的年龄和经验密切相关。
在认知方面,幼儿需要通过感知、记忆和思维来理解世界,这需要家长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有趣的活动。
在情感方面,幼儿需要建立安全感、信任感和自我价值感,这需要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社交方面,幼儿需要学习如何与他人互动和合作,这需要家长提供社交互动的机会。
在行为方面,幼儿需要建立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这需要家长建立清晰的规则和温和的管教方式。
个人观点:我认为这本书对于家长来说非常有用。
它提供了一个框架来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并提供了指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我认为,家长应该花时间与幼儿互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幼儿提供社交互动的机会,以及温和地管教幼儿的行为。
结论和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读物,它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并提供指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我给它评分4.5星(满分5星)。
幼儿心理读书笔记篇2幼儿心理读书笔记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或家长来说,了解幼儿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我最近阅读了一本名为《幼儿心理解析》的书,深受启发。
这本书对幼儿心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析,提供了实用的教育建议。
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简要概述和我的个人观点。
首先,书中详细阐述了幼儿期的心理特征和需求。
这对于了解幼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非常重要。
书中提到了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阶段,并指出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和需求。
例如,书中指出幼儿期儿童的认知发展包括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而这些发展又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其次,本书强调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角色。
《幼儿心理学》读书笔记
《幼儿心理学》读书笔记《幼儿心理学》读书笔记1今天终于把心理学经典实验书系之《儿童心理学》读完了,这是我寒假给自己定得一个任务,在寒假快要结束时完成了,心理很高兴。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缘于自己对儿童心理学的一点喜爱,接触心理学还是上师范时的事儿,当时就觉得心理学是个挺有趣的学问,于是就喜欢上了。
接触这本书还是的春天,这本书是《中国教师报》推荐十大图书之一,书是学校买的送我们的,当时拿到这本书翻了一下,发现书里写得都是些心理实验,当时就想读,没想拖了快一年了,现在终于把它读完了。
这本儿童心理学写了8大部分的内容,涉及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诸多方面,比如儿童知觉动作的发展,儿童语言与思维的发展,儿童情绪发展,儿童道德发展等。
本书的最大写作特色是所有的关于儿童心理学知识的介绍都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心理实验来实现的。
书中一共写了64个儿童心理实验,因为有这些有趣的实验,所以这本书读起来不算吃力,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因为有了实验作为参照,让人读了容易理解。
每一个实验的写作方式都相似,先写实验介绍,再写实验应用。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似乎这本书的名字应该改为《婴幼儿心理学》,因为书中很多的实验都是以婴幼儿为对象,实验的内容多为揭示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现象和规律。
例如整个第三部分《儿童感知觉与动作发展》,介绍的内容都是地婴幼儿的看,听,动作等现象的实验和研究。
这些内容感觉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帮助不是太大。
自己读了最有感觉或者说觉得对自己的工作有帮助的是第8部分内容:儿童道德发展。
道德的发展是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应该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高层次内容,第8部分的实验对象多为学龄儿童,所介绍的知识例如: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习得与矫正,角色扮演促进助人行为,严厉的教育会制造谎言等。
与自己的工作还是联系比较紧密的,自己也能从书中得到一些育人的方法。
教育学生从善应该是德育的原则之一,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必做的事之一。
为了让自己的学生能够从善,每一个老师也都绞尽脑汁,“十八般武艺”,“七十二般变化”,老师们都用上了。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儿童心理学的书,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对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
书里提到,儿童的成长过程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冒险,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心理特点和需求。
比如说,在幼儿时期,孩子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去摸摸、尝尝、看看。
他们的注意力就像一只顽皮的小猴子,跳来跳去,很难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让我想起我小侄子的一件事。
有一次,家里人给他买了一盒拼图。
刚开始,他兴奋得不行,嚷嚷着要马上拼好。
可没几分钟,他就被旁边的玩具车吸引了,扔下拼图跑去玩车了。
过了一会儿,又看到电视里的动画片,立马又坐下来看电视,把玩具车和拼图忘得一干二净。
这就是幼儿时期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典型表现。
再大一点,到了儿童时期,孩子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小想法和小脾气。
我邻居家的小女孩就是这样,有一回她妈妈带她去商场买衣服。
妈妈挑了一件很漂亮的粉色连衣裙,满心欢喜地觉得女儿会喜欢。
结果小女孩却噘着嘴说:“我不要粉色,我要蓝色的,蓝色像天空一样美!”妈妈这才意识到,孩子已经有了自己明确的喜好和审美。
还有在学校里,孩子们之间的相处也充满了心理学的奥秘。
记得有一次去接小外甥放学,他一脸委屈地跟我说,今天他和好朋友吵架了。
原因是他们在玩游戏的时候,对于游戏规则有了不同的理解,谁也不肯让步,最后就闹得不愉快了。
这让我想到书中说的,儿童在交往中逐渐学会理解他人的观点,学会妥协和合作。
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家庭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就像我表妹,她小时候特别胆小内向。
后来了解到,是因为家里人对她过于严厉,很少表扬她,导致她缺乏自信。
后来,家人改变了教育方式,多鼓励、多赞美,慢慢地,表妹变得开朗活泼起来。
书中还强调,儿童的情绪管理也是一门大学问。
有个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因为搭积木没搭好,急得大哭起来。
老师没有立刻批评他,而是耐心地引导他深呼吸,先冷静下来,然后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这让孩子逐渐学会了如何应对挫折和失败带来的负面情绪。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儿童教育心理学》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阿德勒的教学理论著作,这本书可以说是“全世界老师和父母的必读书。
”在本书中,提到了小学生一个重要的表现,那就是情感表现。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情感变化比较明显,喜怒哀乐往往表现在脸部,同时又具有不稳定性,情感简单转换。
他们的自我掌握能力较差,意志力比较薄弱,一遇到困难就简单退缩。
我们平常总说老天爷的脸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这充分说明小孩子的情感简单转换。
刚刚和别人吵了一架,正哭的厉害,一会不知道为什么又笑了。
小孩子的仿照能力很强,简单接受别人的影响。
但是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又比较差,因此,既简单接受乐观的影响,又简单接受消极的影响。
现在,是个信息化的时代,获得信息的渠道许多,学生接受不良影响的机会也比较多。
虽然在学校学生接受了正规的教育,但是从社会中他们可以看到和老师讲的不一样的行为,比如:老师说不能乱扔垃圾,可是还是有人扔垃圾;老师教育我们在车上要学会把座位让给老人,可还是有许多人会视而不见。
这时,他们心理自然会想:为什么和老师教育的不一样呢?这是因为他们还不会客观的看待这个世界和人性。
但是,在他们眼里,老师还是有很高的威信的,依据这些特点,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就要和儿童建立亲热的关系,多鼓励,少批判;要急躁细致,循循善诱,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切忌要求过高过急,简洁粗暴。
总而言之,《儿童教育心理学》从儿童心理、成长环境的各方面,为我们揭示了各种因素如何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以及我们如何来培养健全人格的儿童,是全世界老师和父母的必读书目。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21、什么是“坏孩子”?“他们之所以不想上学,是因为他们追求优越的心理非但没有胜利转化为学校的`要求,反而对学校的要求有所抗拒。
”“追求优越”是每一个孩子共同的内心追求,“好孩子”就是那些追求优越的心理符合了学校的要求的孩子,“坏孩子”则是那些不能适应学校的规范,转而通过其他方面(运动、违纪等)来满意追求优越心理的孩子。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儿童心理学的书,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对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
书里提到,儿童的成长过程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冒险,每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心理特点和需求。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侄子的一件事。
小侄子四五岁的时候,特别痴迷于搭积木。
有一次,家里人给他买了一套新的积木,那高兴劲儿,就别提了。
他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坐在地上就开始摆弄起来。
只见他先把所有的积木块一股脑儿地倒在地上,然后眼睛亮晶晶地盯着那堆五颜六色的积木,像是在思考着什么重大的计划。
他先是拿起一块长方形的积木,放在手心里翻来覆去地看,嘴里还念念有词:“这块可以当房子的墙。
”接着,又拿起一块三角形的,兴奋地说:“这个能做屋顶!”他小心翼翼地把选好的积木一块一块地往上搭,小手还有点不太稳,有时候积木会不小心掉下来。
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捡起掉下来的积木,继续往上放,那认真的小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搭着搭着,突然,他搭的“小房子”哗啦一下全倒了。
小家伙一下子愣住了,嘴巴一撇,眼看着就要哭出来。
我在旁边看着,心里想着他可能要放弃了。
没想到,他只是吸了吸鼻子,皱着小眉头说:“没关系,重新来!”然后又低下头,全神贯注地重新开始搭建。
这一次,他搭得更小心了,每放一块积木,都要仔细地看看是不是放稳了。
终于,一座歪歪扭扭的“小房子”搭好了。
他抬起头,满脸通红,眼睛里闪烁着骄傲的光芒,大声喊道:“姑姑,快看我的房子!”那一刻,我从他的脸上看到了满满的成就感。
通过这件小事,我发现儿童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其实有着比我们想象中更强的韧性和毅力。
他们不会轻易被失败打倒,而是会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直到达到自己的目标。
书里还说,儿童的想象力是无比丰富的。
这一点在小侄子画画的时候体现得淋漓尽致。
有一回,给他一张纸和一盒彩笔,让他随便画。
他拿起笔,就开始天马行空起来。
他先是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然后在圆圈上添了两个小三角形,说是太阳公公的眼睛。
接着,又画了几条歪歪扭扭的线,说是太阳公公的光芒。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儿童心理学的书,感觉就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以前总觉得小孩子嘛,无非就是吃吃喝喝、玩玩闹闹,能有啥复杂的心思。
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书里提到了好多有趣的观点和案例,其中有一个关于孩子撒谎的部分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做客。
朋友家有个小男孩,叫明明,大概五岁左右,特别机灵可爱。
那天我们在客厅聊天,朋友突然发现放在茶几上的一块巧克力不见了。
她随口问了一句:“明明,你看到茶几上的巧克力了吗?”明明眨着大眼睛,一脸无辜地说:“妈妈,我没看到呀。
”朋友觉得有点奇怪,因为家里当时就只有他们母子俩和我。
朋友又耐心地问了一遍:“明明,真的没看到吗?巧克力不会自己跑掉的哦。
”明明还是坚定地摇头,说:“真的没有,妈妈。
”这时候,朋友的脸色有点变了,声音也提高了一些:“明明,你要是拿了就说实话,妈妈不会怪你的。
”明明开始有点慌张了,眼神也变得躲闪起来。
我在旁边看着,心里就在想,这孩子难道真撒谎了?就在这时,朋友发现明明的嘴角有一点巧克力的痕迹。
这下证据确凿,明明知道瞒不住了,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妈妈,我错了,我就是太想吃巧克力了,怕你不让我吃,所以才撒谎的。
”朋友把明明抱在怀里,轻轻地给他擦眼泪,说:“明明,想吃巧克力可以跟妈妈说,但是撒谎是不对的,知道吗?”明明抽抽搭搭地点点头。
这件小事让我感触颇深。
以前我可能会觉得孩子撒谎就是品德不好,但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对于小孩子来说,撒谎很多时候并不是故意要骗人,而是他们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还不完善。
在明明的例子里,他因为想吃巧克力又怕妈妈不同意,所以选择了撒谎,这其实反映出他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只是方法不对。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
在幼儿时期,他们可能还分不清现实和想象,有时候会说出一些看似夸张或者不真实的话,但这并不是故意撒谎。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明白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假,但在面对一些压力或者想要达到某种目的时,还是可能会选择撒谎。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儿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对于理解儿童的行为、思维和情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任务。
在婴儿期,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觉和动作来探索世界,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充满了好奇。
这个阶段,安全感的建立对他们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如果婴儿在这个时期能够得到足够的关爱和照顾,他们会形成对世界的信任感,为后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期是儿童语言和认知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
他们开始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且对周围的事物有了更复杂的认知。
在这个阶段,游戏成为了他们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方式。
通过游戏,儿童能够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同时,幼儿也开始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他们渴望自己做决定和尝试新的事物。
进入童年期,儿童的认知能力进一步提高,开始具备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社交活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这个阶段,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学会合作和解决冲突。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品质。
民主型的教养方式通常能够培养出自信、独立、有责任感的孩子;而专制型或放任型的教养方式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叛逆等。
学校则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教师的教育方法和师生关系对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儿童的情绪和情感发展也是儿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情绪,如喜悦、悲伤、愤怒、恐惧等。
他们往往难以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心理学》是一本深入浅出地介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专业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获得了一些实用的教育启示。
首先,我认识到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每个儿童的发展速度和特点都是独特的,我们需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避免过度强调标准化和一致性。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儿童发展的整体性,促进他们在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其次,我了解到儿童认知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发现儿童的认知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从感知运动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再到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发展和提高。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儿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康的情感关系,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同时也需要发展出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和解决冲突。
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关注儿童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为他们提供支持和指
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格和人际关系。
最后,我认为《儿童心理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不仅帮助我更好地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还为我提供了实用的教育启示和方法。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所有关心儿童成长和教育的人们都会有所启发和帮助。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儿童心理学的书,感觉真是收获满满。
以前对于孩子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总是摸不着头脑,读了这本书之后,仿佛找到了一把解开谜题的钥匙。
书里提到了很多有趣的观点和研究,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部分。
原来,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认知方式和我们大人有着很大的不同。
比如说,他们对于世界的理解更多地是基于直接的感知和体验,而不是像我们成年人那样依靠抽象的思维和逻辑。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侄子的一件事儿。
有一次,我们一家人出去郊游,小侄子大概也就四五岁的样子。
一路上他兴奋得不行,这儿看看,那儿摸摸。
到了一片草地的时候,他突然停下来,盯着地上的一只小蚂蚁,眼睛都不眨一下。
我好奇地凑过去问他:“宝贝,你在看啥呢?”他抬起头,一脸认真地跟我说:“姑姑,你看这小蚂蚁在搬东西呢!”我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果然,一只小小的蚂蚁正努力地拖着一块比它身体大好几倍的食物残渣。
小侄子就这么一直看着,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小蚂蚁加油,小蚂蚁加油!”过了好一会儿,小蚂蚁终于把食物拖进了一个小洞里。
小侄子高兴得拍起手来:“小蚂蚁成功啦!”我当时就觉得挺好玩的,不就是一只小蚂蚁嘛。
可后来仔细想想,这对于小侄子来说,可不仅仅是一只小蚂蚁。
在他的眼里,这是一个充满神奇和未知的世界。
他没有像我们大人那样,觉得这只是一只微不足道的小虫子在做一件平常的事情。
他是真的在为小蚂蚁的努力和成功感到开心和激动。
从这件小事儿就能看出来,孩子们对于周围的事物有着一种特别纯真和直接的感受。
他们不会去想这只蚂蚁对于整个生态系统有什么意义,也不会去思考蚂蚁的行为模式有什么科学道理。
他们就是单纯地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种观察和感受当中。
还有一次,小侄子在玩拼图。
那是一幅挺复杂的拼图,对于他那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我在旁边看着,心想他估计玩一会儿就没耐心了。
可没想到,他坐在那里,一块一块地试着,小脸儿绷得紧紧的,特别认真。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在阅读《儿童心理学》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儿童内心世界的大门,书中丰富的理论和实例让我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奥秘的过程。
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充满活力的少年,每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
在生命的最初阶段,婴儿主要通过感知觉来探索世界。
他们对周围的声音、颜色、触感等十分敏感,这些感知经验成为他们认识世界的基础。
比如,一个简单的拨浪鼓声音就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兴奋不已。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认知能力逐渐发展。
在幼儿时期,他们开始具备象征思维,能够用一个物体代表另一个物体。
比如,一块积木可能在他们的想象中变成一辆汽车。
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旺盛,喜欢问“为什么”,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儿童的情感发展同样不容忽视。
在早期,他们对照顾者的依赖和情感联结非常强烈,安全感的建立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一个温暖、稳定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支持,从而培养出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
相反,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和支持,可能会导致情感上的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在儿童的社会发展方面,与同伴的交往起着关键作用。
在与小伙伴的互动中,他们学会分享、合作、解决冲突等社交技能。
比如,在幼儿园的游戏中,孩子们会一起搭建积木,共同完成一个“城堡”,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相互配合。
书中还提到了儿童的语言发展。
从最初的咿呀学语到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语言是儿童与外界沟通的重要工具。
家长和老师的积极回应和引导对于儿童语言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儿童的心理发展也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
遗传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性,而环境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潜力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
良好的教育环境、丰富的文化刺激以及积极的亲子关系等都有助于儿童的心理成长。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发展速度和特点可能会有所不同。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篇1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儿童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法和心理状态的学问。
它涵盖了从儿童的出生到青少年时期的教育过程,涉及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儿童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
其中,儿童认知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核心,因为这是儿童智力、情感和社交发展的重要基础。
此外,家庭教育也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需要通过正确的沟通和引导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实际案例,这些案例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儿童教育的实际操作和实施效果。
例如,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学习困难,他的父母通过心理咨询和家庭治疗,帮助孩子克服了学习障碍,最终使孩子在学业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这个案例让我认识到,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成长的动力。
总体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儿童教育指南,它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孩子的发展。
然而,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篇2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在阅读《儿童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深入人心的话题所吸引。
这本书不仅提供了我对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全新理解,也为我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和视角,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手段来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
书中详细阐述了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变化,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变化来调整教育方法。
我特别欣赏书中的一项研究,即关于儿童在面对挫折时的心理反应。
这项研究表明,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应对挫折的方式,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儿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对于我们理解儿童的思维、情感、行为以及他们如何与周围世界互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儿童心理学的书籍,让我对儿童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首先强调了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儿童的成长并非是一个平稳、连续的过程,而是被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发展任务。
比如,在幼儿期,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世界,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喜欢用手触摸、用眼睛观察。
而到了学龄期,儿童开始具备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进行更复杂的逻辑思考。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渐构建的过程。
从最初的简单感知觉,到形成概念、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
例如,儿童在学会数数之前,需要先理解数量的概念;在能够阅读复杂的文章之前,要先掌握字母和基本的词汇。
这让我意识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来提供合适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书中还提到了儿童的情感发展。
儿童的情感丰富而敏感,他们的喜怒哀乐往往表现得直接而纯粹。
早期的亲子关系对儿童的情感安全感的建立至关重要。
一个温暖、稳定、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儿童形成积极的情感模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相反,如果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过多的负面情感体验,如恐惧、焦虑、孤独等,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
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学校里,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能够帮助儿童学会合作、竞争和解决冲突。
同伴关系在儿童的成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和比较,逐渐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角色。
另外,书中关于儿童的语言发展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儿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在掌握一种交流工具,更是在构建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方式。
他们从最初的咿呀学语,到能够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充满了奇妙和挑战。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一)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一)引言概述:《儿童心理学》是一本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经典著作。
通过深入研究儿童的思维发展、情感变化、社会交往等方面,这本书对儿童的心理成长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本文将通过对《儿童心理学》的阅读体会,分析书中所探讨的儿童情绪管理、认知发展、社会化等主题,以及对儿童心理学实践的启示。
正文内容:一、儿童情绪管理1. 儿童情绪表达能力的发展:《儿童心理学》中指出,儿童情绪表达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婴幼儿阶段的哭泣、笑脸,到幼儿阶段的言语表达和面部表情的多样化。
2. 情绪调节的重要性:书中强调,儿童情绪调节的能力对其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提供情绪支持和教育儿童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对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3. 情绪智力的培养:本书介绍了一系列培养儿童情绪智力的方法,如教会儿童倾听他人情感,帮助他们辨认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并提供适当的解决方案。
4. 正念和冥想对情绪管理的影响:书中探讨了冥想和正念训练对儿童情绪管理的积极影响,通过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和专注力,促进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5. 父母角色在情绪管理中的作用:书中指出,父母在提供情绪支持、教育儿童情绪调节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倾听和理解儿童的情绪需求,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管理情绪。
二、儿童认知发展1. 发展阶段的特点:《儿童心理学》阐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认知发展特点,如婴幼儿时期的感知和运动发展,学龄前儿童时期的思维逻辑发展以及青春期的抽象思维能力。
2. 儿童思维方式的多样性:书中指出,儿童的思维方式与成人存在一定的差异,儿童更倾向于以具象、直观的方式进行思考,而非抽象和逻辑。
3. 认知发展中的理论和研究:《儿童心理学》介绍了一系列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相关研究,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温斯顿的社会认知理论等。
4. 儿童的记忆和学习能力:书中详细探讨了儿童记忆和学习能力的发展过程,包括记忆的分类和学习策略的培养等。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由于专业的需要和兴趣使然,我在寻找阅读对象的时候都会特别关注与学前儿童有关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认为要想真正地了解学前儿童,走近学前儿童,就必须先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
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欢迎查阅。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1今天,我再次细细品读了朱智贤的儿童心理学一书。
书中认为儿童入学的学习准备,除了生理准备,还有心理准备,心理准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有些儿童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常常不是为了学习,而是由于学校的外表现象的吸引。
例如,学校的校舍、桌椅、墙上的图画、很多同学在一起等等。
有些儿童不能或不愿按老师的指示进行学习,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粗枝大叶地去完成。
对于在学习态度上还没有准备好的儿童,教师应该采取积极的办法由系统地来进行必要的教育工作。
例如,用具体的范例来鼓励儿童学习,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儿童参加班上的共同活动,培养他们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工作愿望,教会他们把学习和游戏区别开来,在学习时专心学习。
书中让我明白了“建立关系”的重要性。
在我以前的观念里,好像只有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了才会建立所谓的关系。
其实与他人建立关系是儿童期最关键的任务之一,也是最早的任务之一,理解关系的形成是理解儿童发展的根本。
而儿童关系的最初依赖于家庭关系,家庭作为一个系统不仅仅是它的组成部分的总和,而且是一个凭借自己本身的资格而存在的有活力的实体。
影响儿童适应的是家庭的功能,而不是家庭结构,抚养环境的质量才是最具决定性的,最持久的影响。
儿童的发展是在人际关系的环境中发生的,关系主要是在家庭的环境中出现的,人际关系的质量决定了适应。
从出生开始,儿童就预先被适应成要与他人形成关系。
依恋关系在婴儿期出现,在随后的几年里从反射式的行为模式发展的高度选择性的,有计划的和灵活的反应系统。
发展与同伴形成的关系也很重要,但是这和与父母的关系不一样。
与其他儿童的交往帮助学得许多社会技巧,帮助形成儿童的社会身份,同伴合作也能促进智力发展,被排斥的儿童尤其有以后出现心理问题的危险。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读后感)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感悟1500字: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的学科。
(为人父为人母我们是不考证的,没有上岗证就诞生了一个幼小的生命,我们亦步亦趋,从马虎大意,一个孩子的身份转化成有母爱,有父爱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也是走向成熟的历程。
教育是终身的事,也预示着,当我们老去,还是有不懂的教育问题,吾生有涯而知无涯,用有限的生命探索无尽的宇宙奥秘,那就要抱着一颗平常心,不求穷尽,只求日醒。
)人的儿童时期(包括少年期和青年初期,一般为0-18岁)(原来总以为儿童仅仅是13岁以前的,青春期也是儿童的升级版,孩子还是个孩子,不当做完全的成人要求,也不当做绝对的孩子教育。
随着个性化发展,自由的渴望,读懂他们的心,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决定沟通的钥匙。
)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算起,因为这是心理学史上第一部用观察和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比较有系统的科学的著作。
(德国哲学家辈出,康德、马克思、尼采、黑格尔、叔本华、莱布尼茨、海德格尔、哈贝马斯、谢林,真是个值得花费精力的国家。
)弗洛伊德核心是情欲说,超我包括两部分:良心和自我理想。
(在龙岗书院王阳明要求学生务必做到: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不立志不可能勤学,不勤学志也无法完成。
为人处世,不可能无过,但应有过必改。
同理,一个孩子具有善念、自我约束力、正的目标,学习就有东西,自然形成自推的力量,这股力量是多少家长梦寐以求的。
我们常说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再好,我们孩子最爱自己的孩子,那何必过多关注别人家的孩子,总是自毁自家的呢。
要是更看重激发内推力,是不是轻松很多呢?)主动感对内疚感(4-7岁),勤奋感对自卑感(7-16岁)(主动与内疚是希望父母高兴吧,这个时候只是想做听话的孩子,得到父母的表扬。
到了入学年龄后,孩子通过集体生活,真正具有了荣辱观,无论是一起嬉戏还是竞争,学知识,都造成孩子会跟同伴比较,抓住机会促进他们趋于勤奋、坚强、乐观的品质,逃离享乐、攀比、懒惰的价值观。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篇一:《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对于“儿童”一词的理解,在以前是没有的,儿童是以成人为中心到以儿童为中心发展的。
古代,儿童被看着成人的缩影,没有自己特有的要求和特征,也很少有人认为儿童需要被保护和特殊对待。
即便在今天,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也使得大家对儿童的理解不一样,使得在与儿童交谈、游戏和拥抱儿童的方式和行为也很不相同。
有人强调儿童自身潜力的影响,还有人强调成年人抚养和教育的作用。
儿童的发展受到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
在早期,许多情况都是基因禀赋的影响,越往后的发育,受环境的影响更多。
在儿童出生前,分为胚芽期、胚胎期和胎儿期,每个事情都有特定的发育开始,同时也受到不同的危害的威胁。
儿童出生后,视觉发育上,会先辨别轮廓,在发展到细节部位;同时,婴儿的可视最佳距离为30cm左右,即妈妈和孩子相视的距离,而且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人脸。
听觉的发育具有延续性,即出生前后的延续,婴儿在孕期7个月时,听觉系统开始发育,出生后对在子宫生活时听到的声音有特殊偏好,出生后婴儿的声音辨别能力已经很强,尤其偏好出生前经常听到的声音(音色、旋律)幼儿心理成长过程中,关系的建立非常重要。
他们的第一次关系通常是发生在家里,幼儿与父母的关系是双向的,父母可以影响幼儿,幼儿同样可以影响家庭(父母)。
幼儿的第一个关系(通常是母亲),对他们的健康更重要,它显示了保护、爱和安全,并影响到儿童所有的生理和心理能力。
约翰鲍尔比的依恋理论可以知道研究儿童亲密关系的形成。
依恋是对特定的人的持久的关系。
依恋的形成分为4个阶段,一般在3个月-4岁形成,分为安全依恋、回避型不安全依恋、矛盾型不安全依恋和混乱型依恋。
幼儿的第二个关系是伙伴关系,是一种水平的关系,与和父母的垂直型不同,伙伴关系更难维持,同时也同样意义非凡,尤其是社会性和智力的发展,社会性就是儿童自己找到一种认同感,回答“我是谁”,而儿童间的协作和探索,让儿童的智力得到大发展,并且比父母的传输,智力提升更大。
读书笔记幼儿园教师
读书笔记幼儿园教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读书不仅是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更是为了能更好地陪伴孩子们成长,给予他们更优质的教育和关爱。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仅获得了知识和启发,更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有了深刻的反思。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儿童心理学》的书,这本书让我对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书中提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认知发展是逐步递进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需求。
这让我意识到,在幼儿园的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来设计教学活动。
比如,对于小班的孩子,更应该注重通过游戏和直观的体验来学习;而对于大班的孩子,则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幼儿教育的艺术》一书中,作者强调了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性。
书中指出,创造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引导得以发展的。
这让我反思自己在日常教学中,是否给了孩子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过于注重规则和秩序,而限制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今后,我会尝试更多地提供开放性的材料和问题,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表达和探索。
读了《爱和自由》这本书,我对师幼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书中说,真正的爱是建立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的。
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以教师的权威去要求他们服从,而应该倾听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选择。
比如,在选择活动区域或者游戏伙伴时,让孩子们有自主的权利,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被尊重,从而建立起自信和独立的人格。
《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实施》这本书为我在课程设计方面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思路。
书中提到,课程设计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教育目标来进行。
这让我明白了,不能生搬硬套现成的课程方案,而要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
同时,要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和整合性,将各个领域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儿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对于我们理解儿童的行为、思维和情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在儿童心理学中,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关键的研究领域。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历了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儿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逐渐形成对物体的恒常性认识。
到了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来表达思想,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和不可逆性的特点。
例如,当问一个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你有姐姐吗?”他可能回答“有”,但当接着问“那你姐姐有弟弟吗?”他可能会回答“没有”。
进入具体运算阶段后,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思维,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而形式运算阶段则是青少年时期达到的,他们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推理和假设演绎。
儿童的情感发展同样不容忽视。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心理社会危机。
例如,在婴儿期,主要的危机是信任对不信任,如果婴儿在这个阶段得到了足够的关爱和照顾,就会建立起对世界的信任感;在幼儿期,自主对羞怯和怀疑是主要的危机,如果儿童在这个阶段能够自主地探索和尝试,就会培养出自主感。
这些情感发展的阶段对儿童的性格形成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儿童的语言发展也是一个有趣的研究主题。
儿童通常在一岁左右开始说出第一个词,然后逐渐掌握更多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语言的发展不仅与生理成熟有关,还与环境的刺激和互动密切相关。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方式、语言输入的质量和数量都会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比如,经常与孩子进行对话、给他们讲故事、阅读绘本等,都有助于丰富孩子的语言环境,促进语言能力的提升。
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方面,同伴关系对儿童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儿童学会了分享、合作、解决冲突等社交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第一篇:《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对于“儿童”一词的理解,在以前是没有的,儿童是以成人为中心到以儿童为中心发展的。
古代,儿童被看着成人的缩影,没有自己特有的要求和特征,也很少有人认为儿童需要被保护和特殊对待。
即便在今天,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也使得大家对儿童的理解不一样,使得在与儿童交谈、游戏和拥抱儿童的方式和行为也很不相同。
有人强调儿童自身潜力的影响,还有人强调成年人抚养和的作用。
儿童的发展受到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
在早期,许多情况都是基因禀赋的影响,越往后的发育,受环境的影响更多。
在儿童出生前,分为胚芽期、胚胎期和胎儿期,每个事情都有特定的发育开始,同时也受到不同的危害的威胁。
儿童出生后,视觉发育上,会先辨别轮廓,在发展到细节部位;同时,婴儿的可视最佳距离为xxcm左右,即妈妈和孩子相视的距离,而且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人脸。
听觉的发育具有延续性,即出生前后的延续,婴儿在孕期7个月时,听觉系统开始发育,出生后对在子宫生活时听到的声音有特殊偏好,出生后婴儿的声音辨别能力已经很强,尤其偏好出生前经常听到的声音(音色、旋律)幼儿心理成长过程中,关系的建立非常重要。
他们的第一次关系通常是发生在家里,幼儿与父母的关系是双向的,父母可以影响幼儿,幼儿同样可以影响家庭(父母)。
幼儿的第一个关系(通常是母亲),对他们的健康更重要,它显示了保护、爱和安全,并影响到儿童所有的生理和心理能力。
约翰鲍尔比的依恋理论可以知道研究儿童亲密关系的形成。
依恋是对特定的人的持久的关系。
依恋的形成分为4个阶段,一般在3个月-4岁形成,分为安全依恋、回避型不安全依恋、矛盾型不安全依恋和混乱型依恋。
幼儿的第二个关系是伙伴关系,是一种水平的关系,与和父母的垂直型不同,伙伴关系更难维持,同时也同样意义非凡,尤其是社会性和智力的发展,社会性就是儿童自己找到一种认同感,回答“我是谁”,而儿童间的协作和探索,让儿童的智力得到大发展,并且比父母的传输,智力提升更大。
在同伴中的地位,主要有受欢迎的、被忽略的和被排斥的,被排斥的儿童尤其有以后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
儿童通过各种关系情境中学习情绪,它不只是起到破坏作用,还具有积极的功能。
1岁半开始,能用高兴、伤心、愤怒和害怕来指称内在的情绪,在第二年和第三年,儿童出现内疚、骄傲、羞愧和难堪,情绪的发展和认知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
儿童的情绪表现规则分为最小化、最大化、面具规则和替代规则,2岁左右可以掌握最大化的规则,比如为了得到同情而夸张的哭,而只有到了6岁,才能理解替代规则。
和智力能力一样,儿童的情绪能力也不同,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部分,情绪能力的发展由看护人的外在控制转移为孩子的自我控制,并持续整个儿童期。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是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就是在儿童期获取知识的发展,强调儿童自己的探索,其认为智力发展是儿童于环境的动态和持续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单方面强调儿童的天性或单方面强调环境的影响是无意义的。
认知发展阶段包括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xx岁),形式运算阶段(xx岁以后)。
感觉运动阶段依靠感官和动作来学习和理解他们的环境,认知建立在动作上,之后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协调。
前运算阶段中儿童使用符号(词、头脑中的形象)来理解世界,思维是自我中心的,直到这个阶段结束,儿童才能换位思考。
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获得了大量的心理操作能力,如多重分类、逆序、排序以及守恒。
形式运算阶段,能够进行包括抽象和逻辑推理在内的智力活动,思考越来越建立在头脑理解,而非具体事物形象上。
维果斯基的社会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认知发展从根本上来讲是一个社会过程。
其包括三个层次:文化方面、人际方面和个人方面。
“最近发展区”指儿童自己能够达到成就和在一个拥有更多知识人的帮助下能达到的成就之间的距离,由此包含三个阶段:儿童得到能力更强的成人的帮助、儿童得到自己的帮助、自动化。
该理论融入了环境因素,将儿童放到社会环境中去比把他们放到真空(与环境对立)中要有意义,但他也过于忽略儿童个体的贡献和情感的影响。
分析处理模式是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方法之一,儿童心理是重要的信息处理装置,就像计算机运行的方式,心理是依靠特别的硬件和软件,联合运作而产生的结果。
儿童的思考依赖于将物件符号化,主要包括语言、游戏和绘画。
要将思考变得更容易,即能够将经历依次简洁地整理好,使用的方法就是形成概念和建立脚本。
记忆系统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各种记忆结构能力的改变、儿童现有的知识基础、记忆的策略和儿童的元记忆。
儿童是如何描述他人和如何解释他人的行为,理解他人行动的基础理念可能与儿童自己的理念不一样,也很可能是错误的。
因此理解他人是儿童思想解读技能向前发展的重要一步,使得他们能更准确预测他人行为。
大部分语言技能的获得是在1-5岁之间出现,语言是一套任意的符号,用来思考、交流和自我约束,不限于口语,如手语。
语言的获得大部分取决于一般人类种族内在的生理机制。
语音、语义、句法和语用,都有自己发展的时间表,并包括一系列的特定技能。
个性化是儿童最重要的成长任务,成为一个个体有唯一的身份。
从出生开始,儿童就开始具备一定的个体气质,和个性特征。
自我是个性化的焦点,寻找“我是谁”是儿童期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包含自我意识、自我观念和自尊。
进入青春期,因为身体外观的变化和自我反省,儿童要解决自己的身份认同问题,以及获得性别意识(性别特征、性别稳定和性别一致性),才能步入成年。
第二篇:儿童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数学xxxx班xxxxxxxxxx林雪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我的思考: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判断一个儿童行为产生的原因常常比较武断,好像只有两种原因,一种就是受家里人遗传影响,如虎父无犬子,还有一种就是受身边人影响,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前者强调了人的心理发展由遗传因素决定,也就是遗传决定论。
由高尔顿为代表人物的遗传决定论认为“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机体的形态和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
”而后者强调了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的环境决定论认为只要给予特殊培养的世界和健康的婴儿,就能培养成他想培养的任何职业。
随着教育的进步,大家也都发现了不论是单纯的环境决定论还是遗传决定论,其实都是不正确的。
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父母把自己年轻时候没有完成的心愿强加在孩子身上的例子,结果孩子不堪重负被压力击垮,失去美好的童年甚至是走上极端。
同样的,用遗传决定论来看待一个孩子也不公平。
将孩子的父母的错误延伸到孩子头上,让孩子去背负父母的骂名对孩子造成的心灵创伤更是难以弥补。
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因此既承认环境影响又承认遗传影响的共同决定论出现了,核心就是:人类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和遗传相辅相成的。
我认为这是一种折中主义的发展观。
承认两者的影响,不排斥任何一个,但是却说不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相互作用论出现了。
当初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二者的区别,我认为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遗传和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二者是否能够相互影响。
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遗传基因,并且遗传基因也能改变环境,这种动态的影响和改变需要受到人们的重视,从这个新的角度入手或许能够让这个领域的研究走的更深入。
而对于平常人来说,贯彻实行优生优育,并且在孩子出生之后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是保障孩子心理正常发展的方式。
第三章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我的思考:皮亚杰是xx世纪最有影响的认识发展理论家,他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指引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道路。
在这个阶段,儿童出生到2岁属于感知运动阶段,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
在这个接单,儿童的反射联系非常频繁,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习惯性动作,例如吮咬手指、吮吸奶头等,这个时候家长要注意孩童的这些习惯性动作,如果有一些不好的习惯,例如咬指甲或者是抓到不能入口的物品要即使制止。
到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时期(2到7岁)儿童出现象征性功能,用象征符号进行思维,喜欢用自己身边的东西去象征一些相对复杂的事物,这个时候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富有创造性的玩具,让孩子的想象力在这个时期丰富发展。
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具有的思维又受到知觉到的事情的显著特征所左右,这个是发展特点不可避免。
等到了第三阶段(7到xx 岁),儿童的思维发展就有了进步,出现了守恒性也就是可逆性,举例来说当相同数量的珠子倒入不同形状的玻璃杯里面时,这个时期的孩子就能意识到两个杯子里面的珠子数量是一样的,而小一些的孩子则会认为高一些的杯子里面的珠子多或者是直径更大的杯子里的珠子更多一些。
这个时期的的孩子同时也学会了群集运算,学会自己所见的事物分类处理。
第四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xx岁以后),此时儿童思维摆脱了具体事物束缚,试着通过假设进行推理。
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为今后人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儿童思维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但是由于皮亚杰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思维成长的,过多强调了生物学的因素作用,对环境、教育和语言的作用有所轻视,因此后来出现了信息加工理论,结合了认识过程中感性的部分和理性部分,最终形成了信息加工与皮亚杰理论相结合的“新皮亚杰学派”研究和重视教育作用、重视应用性与整体性研究。
这说明所有的理论都必须来自于实践,并且与时进步,不断更新,才能更加丰富地发展理论。
第十章学习策略及其我的思考:有足够证据表明,年幼儿童在短时记忆中保持的言语材料比成人少,并且和年龄较大的儿童相比,很少主动复述材料,及时利用复述的记忆策略,效果也不如年龄大的儿童。
原因简单来说一个是因为年幼的儿童记忆材料相对于年长儿童少的多,二是因为年长儿童会主动将脑海中的材料整合归纳成几个范畴,年幼儿童则不会。
在这种情况之下,对年幼儿童的教育和年长儿童的教育需要分别对待。
在年幼儿童得得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运用复述和强调策略,来巩固短时记忆,形成长时记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人们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先快后慢。
在经过一天的学习之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xx%。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因此,艾宾浩斯的实验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
一般记在学习之后5分钟后重复一遍,xx分钟后再重复一遍,1小时后,xx小时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xx天后就会记得很牢。
并且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教师要采用不同形式的复述方式例如背诵、抄写、默写、朗读等,还要加入趣味性较高的方式例如开展短剧表演,诵读比赛等,内容也要和儿童的生活紧密联系,太过抽象的儿童理解不了。
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把握自己上课的尺度,了解儿童能接受的范围,既不能轻视小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又不能过高估计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