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名词解释
中央银行学名词解释与简答
中央银行学名词解释国民账户:全称为“国民收入与产品账户”,用以衡量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宏观经济活动的总价值和本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总体水平。
货币结构分析:反映了不同层次货币的支付能力和流动性的强弱。
狭义的货币政策:专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货币政策效果等。
广义的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政府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及其采取的影响货币数量的一切措施。
包括有关建立货币制度的规定、有关金融体系的规范和旨在提高效率的金融体制改革的措施,以及政府借款、国债管理、财政收支等可能影响货币数量的行为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在一段较长的时期所要达到目标,基本上与一国的宏观经济目标相一致,但中央银行并不能对这些目标直接加以控制。
具体包括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等。
操作目标:是最接近货币政策工具的金融变量,它们直接受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是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直接控制的指标,包括准备金、基础货币和短期利率等。
中介目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目标之间,与最终目标联系密切,是中央银行在一定的时期内和某种特定的经济状况下,能够以一定的精度达到的目标,其变动可以较好地预告最终目标可能出现的变动。
包括货币供应量和长期利率。
一般性货币政策: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贷款和超额准备,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中央银行学
第一章一、名词1.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接受国家政府的授权集中和垄断货币发行,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银行的银行:一方面是指中央银行处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上,居于领导地位,并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另一方面是指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集中它们的准备金,为它们提供信用,办理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清算等。
3.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密切,根据国家法律授权,制定和实施货币金融政策,通过办理业务为政府服务,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向政府提供信用、代理政府债券、满足政府的需求。
4.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内设立一定数量的地方中央银行,并由地方银行推选代表组成在全国范围内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从而形成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央银行体系。
5.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某些国家和地区不设通常意义上的完整的中央银行,而是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或者由政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承担部分中央银行职能。
二、问答1.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基础是什么?(1)银行券发行问题。
银行业竞争的激烈和跨地区商品交易的发展要求由一家实力雄厚、信誉卓著的大银行集中发行能在全国范围流通的银行券。
(2)票据交换问题。
银行之间债权债务关系日益复杂,结算效率降低,信用纠纷增多,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银行间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中心。
(3)最后贷款人问题。
银行的头寸管理越来越困难、流动性风险日益增加,客观上要求有人为发生支付困难的银行提供资金支持。
(4)金融管理问题。
银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市场关系的复杂,日益需要政府制定统一、公平的“游戏规则”,并由专门的机构监督执行。
2.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1)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中央银行学名词解释
1-6章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第二节盈余单位是指一定时期内收入总额超过支出总额的经济单位;亏损单位是指一定时期内支出总额超过收入总额的经济单位。
直接融资是指通过资金盈余单位直接购买资金亏损单位发行的筹资工具而实现的资金融通方式。
间接融资是指盈余单位将其盈余资金贷给或存入一家银行,银行再将资金贷给亏损单位而实现的资金融通方式。
首先,盈余单位将其盈余资金贷给一家银行,这就将赖债风险的来源从借款的亏损单位转给了银行。
这种风险来源的变化和风险程度的相应变化称为信贷风险媒介第三章世界金融市场与国际银行业中心第一节欧洲美元市场是经营美国以外美元存款交易的国际资金借贷市场。
传统意义上的欧洲货币市场是指非居民间以银行为中介在货币发行国国境之外从事该种货币借贷的市场,又可以称为离岸金融市场。
现代欧洲货币市场的定义是经营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被储蓄和借贷的各种货币的市场。
离岸金融是指设在某国境内但与该国金融制度无甚联系,且不受该国金融法规管制的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
离岸金融市场又称境外金融市场。
采取与国内金融市场隔离的形态,使非居民在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方面不受所在国税收和外汇管制及国内金融法规影响,可进行自由交易的市场。
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以来获得迅猛发展。
国际银行便利(IBF,International Banking Facility)也译为国际银行设施,是指美国境内银行根据法律可以使用其国内的机构和设备,但是要设立单独的帐户向非居民客户提供的存款和放款等金融服务。
国际银行便利是一种“在岸的离岸市场”。
欧洲债券是指在欧洲货币市场上发行的,不以发行所在国货币而是以另一种可自由兑换货币计价的债券。
亚洲美元市场是指涉及到亚洲的欧洲美元交易。
亚洲美元由一批境外银行的存款组成,包括亚洲的全部境外货币。
亚洲美元市场是世界范围内欧洲美元网络的一个区域性境外市场,主要是一个短期货币市场。
亚洲美元市场允许小额交易。
中央银行学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名词解释:1.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最高的金融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等,是金融体系的核心。
2.准中央银行制度:指国家不设通常完整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而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并授权若干商业银行也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3.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指由若干国家联合建立一家中央银行,由这家中央银行在其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4.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指由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并使其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
5.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指国家不专门设立专司中央银行的职能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1. 发行的银行: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和垄断货币发行权,成为全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 银行的银行:指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特定的政府部门。
3. 政府的银行:指中央银行代表政府贯彻执行货币金融政策,代为管理财政收支并为政府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4. 最终贷款人:指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资金时,中央银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承担起“最终贷款人”的角色,这可避免发生金融恐。
5.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1.再贴现: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2.特种存款: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营运情况,以及银行银根松紧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以存款的方式向这些金融机构集中一定数量的资金而形成的存款。
3.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准备金。
4.货币经济发行: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正常的信用渠道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行为。
5.发行基金: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发行库保存的未进入流通的人民币。
中央银行学名词解释
中央银行学(2010-01-28 13:47:14)1、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国家建立单一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2、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一国只设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行使中央银行的权力和履行中央银行的全部指责,中央银行机构自身上下是统一的,机构设置一般采取总分行制,逐级垂直隶属。
3、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中央银行体系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组成。
地方级中央银行与中央级中央银行也不是总分行的关系,而是按法律规定分别行使其只能。
4、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5、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不设通常完全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而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并授权若干商业银行也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6、第一准备:银行应付客户提取现款随时可以兑现的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及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
一般称为“现金准备”或“主要准备”。
7、第二准备:银行容易变现而又不致遭受重大损失的资产,如国库劵及其他流动性资产,也叫“保证准备”。
8、政府存款:政府存款中最主要的仍是中央政府存款。
中央政府存款一般包括国库持有的货币、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及外币存款等。
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政府存款”是指各级财政在中国人民账户上预算收入与支出的余额。
9、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中央银行的这类存款业务有较大的波动性,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不具有法律强制性,没有法定的存款缴存比例,通常他们将存款存入中央银行的主要目的是便于清算,存多存少由其自主决定。
10、外国存款:这项存款的债权人或是属于外国中央银行或是属于外国政府,他们持有这些债券构成构成本国的外汇,随时可以用于贸易结算和清算债务,存款数量多少取决于它们的需要,这一点对于本国中央银行来说有较大的被动性。
中央银行学 名词解释
6 国际收支账户 国际收支账户的基本内容:①经常账户余额:反映本国居民与外国居民商品、服务、收益及无偿转移的交易记录。②资本与金融帐户余额:反映本国居民的国外净资产变化及其他资本流动。③官方净储备:与国际储备和账户清算有关的官方储备账户的净额。④净误差和遗漏:为平衡国际收支账户的借方和贷方而单独设立的。
5 政府的银行 是指:1)中央银行根据法律授权指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负有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和保障金融业稳健运行的责任;2)中央银行代表国家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签订国际金融协定,参议国际金融事务与活动;3)中央银行为政府代理国库,办理政府多需要的银行业务,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6 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是指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分为两种情况: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和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10 总差额 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国际收支差额,除官方储备资产外,其他项目的交易均划在线上。它亦称为“官方结算差额”。
11 财政账户 财政账户体现着政府预算总量、预算资金的来源及去向。具体内容如下:
①收入账户。财政收入包括所有的非偿还收入,分为经常性收入和资本性收入。经常性收入又分为有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
3 央行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是指央行在货币发行时以某种贵金属或某几类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准备,从而使货币发行量与该种贵金属或这些资产的数量之间建立起联系和制约关系的制度。
4 特种存款 指央行根据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营运情况,根据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需要,要求这些金融机构以存款方式向其交存一定数量的存款,它是央行的一种直接信用控制方式。
4 支付(清算)系统 是在既定的规则框架下,由提供支付服务的中介机构和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种综合金融安排,亦称清算系统。
《中央银行学》考试复习重点
《中央银行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充分就业:任何愿意工作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能找到适当的工作,但其并非追求零失业率。
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通货之和,是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
货币乘数:指中央银行每创造或者消灭一个单位的基础货币能够引起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M = Ms/B窗口指导: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向和贷款变动数量等,并要求其执行。
联邦基金利率:指美国同业拆借的利率,最主要的是隔夜拆借利率。
它的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响商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
洗钱: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或其它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
征信:信用管理技术名词,指为信用活动提供的信用信息服务,实践中表现为专业化的机构依法采集、调查、保存、整理、提供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并对其资信状况进行评价,以此满足从事信用活动的机构在信用交易中对信用信息的需要,解决借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复合中央银行制:指在一国之内,不设立专门的中央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来同时执行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种职能。
如前苏联。
告示作用: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执行中,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不断通过媒体或其它正式渠道向公众传达政策意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最终效果。
利率政策:指央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的政策措施。
现金漏损率:又称提现率,指客户从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
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
中央银行学
中央银行学什么是中央银行学?中央银行学是一门研究中央银行职能和运作的学科,它涵盖了中央银行的角色、目标、监管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方面内容。
中央银行作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机构,扮演着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角色。
中央银行学的学习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机构,理解其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
中央银行的职能和目标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有三个方面:货币发行和管理、金融稳定监管和经济政策制定。
货币发行和管理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它包括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利率的调控以及外汇储备的管理。
金融稳定监管是为了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包括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和监督以及金融风险的管理。
经济政策制定则是中央银行参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决策和执行,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
中央银行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保持货币的稳定,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以及维护国家利益。
货币的稳定是中央银行的首要目标,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和汇率波动。
金融市场稳定则是预防金融风险,保障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
经济增长和就业是中央银行关注的重点,通过制定合适的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维护国家利益是指中央银行为了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利益而进行的干预和调控。
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中央银行学中的重要内容。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的一种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制定通常是由中央银行的决策机构或货币政策委员会负责,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考虑经济的整体状况、通货膨胀率、就业水平等因素。
一旦货币政策确定,中央银行需要根据政策执行相应的操作,比如购买或出售国债、调整利率等。
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需要中央银行学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支撑。
中央银行学的意义和挑战中央银行学的学习对于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中央银行的职能和目标,了解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并具备分析金融市场和金融风险的能力。
《中央银行学》名词解释
《中央银行学》名词解释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概述1、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最高的金融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等,是金融体系的核心)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2、中央银行制度:一国银行的结构以及各家银行之间业务职能的划分形式3、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指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并使其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4、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指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5、准中央银行制度:指国家(地区)不设通常完整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而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并授权若干商业银行也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6、跨国式中央银行制度:指由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由这家中央银行在其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第二章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1、发行的银行: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于垄断货币发行权、成为全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2、银行的银行:指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特定的政府部门3、政府的银行:指中央银行代表政府贯彻执行货币金融政策,代为管理财政收支并为政府提供各种金融服务4、最后贷款人:指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资金时,中央银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承担起“最终贷款人”的角色,这可以避免发生金融恐慌5、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第三章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1、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转让,中央银行据此以贴现方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务2、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3、存款准备金制度: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学名词解释
中央银行学名词解释中央银行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官方货币发行机构和金融稳定的监管机构。
它是国家货币政策的主要实施机构,拥有独立的地位和权力,并负责管理国家或地区的货币供应、维护金融稳定、调控经济发展、保护金融体系安全等职责。
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货币发行:中央银行拥有独立的货币发行权,负责发行和销毁国家或地区的法定货币,并确保货币供应与经济需求之间的平衡。
中央银行还负责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率和维持货币的稳定。
2. 外汇管理:中央银行负责管理国家或地区的外汇储备,以维持外汇市场的稳定和保障国际支付的顺利进行。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例如购买或出售外汇来调节汇率,以保持国家或地区外汇市场的平衡和稳定。
3. 利率调控: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利率水平来影响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以调控经济活动和推动经济发展。
通过调整定期存款利率、贷款基准利率等利率指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市场上的信贷活动和投资行为。
4. 监管金融机构:中央银行负责监管、管理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
中央银行有权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监管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合规经营,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和保护金融系统的安全。
5. 维护金融稳定:中央银行负责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包括对风险事件的预警和应对,协调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以及参与解决金融危机时的危机管理等。
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提供紧急流动性支持、清算系统管理等手段来维护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总之,中央银行是国家或地区重要的金融机构,扮演着货币发行和金融稳定的重要角色。
通过制定货币政策、管理外汇市场、调控利率、监管金融机构和维护金融稳定,中央银行对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和金融体系具有重要影响力,对维护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中央银行学名词解释
中央银行学名词解释第一准备是银行为了应付客户提取现款随时可以兑现的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及法定准备金。
一般称为现金准备。
第二准备是指银行容易变现又不易遭受重大损失的资产,如国库券。
也叫保证准备。
现金准备:包括黄金、外汇等具有极强流动性的资产有价证券准备:证券包括短期商业票据、短期国库券、政府公债等,这些证券必须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通货币发行业务的含义一是从程序上说,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到社。
二是从数量上说,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货币回笼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向银行存入现金的过程和结果。
包括商品销售收入、服务事业收入、税收收入、储蓄存款收入等。
中央银行债券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具有固定面额和期限、到期由中央银行还本付息的记名式有价证券货币发行准备金比率:指一国货币发行准备中,现金准备与证券准备各占多少比例存款准备金是指存款货币银行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央行依照宏观货币管理、金融体系信贷额度、金融资产流动性的需要,依法规定金融机构交存央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和结构,并根据货币政策变动对既定比率和结构调整,借以间接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
发行基金是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的待发行的货币发行基金计划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发行或回笼货币的计划。
它是一个差额计划,即通过现金投放与回笼相抵后的差额(货币净投放或净回笼)形成当期的现金发行,反映计划时期现金的变动情况。
发行库是为国家保管待发行货币的金库业务库是商业银行为了办理日常现金收付业务而建立的金库,它存放的现金是商业银行业务活动中现金收付的周转金,是营运资金的组成部分。
经济发行指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的客观需要增加现金流通量。
财政发行指因弥补财政赤字而进行的货币发行。
财政性货币发行因为没有经济增长作为基础,增加货币发行会导致市场供求平衡和物价上涨。
再贴现业务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已经办理贴现的合格票据,以票据再融资的方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务再贴现率指中央银行在对商业银行办理贴现贷款中所收取的利息率国际储备是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流动资产的总称。
中央银行学名词解释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在履行其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公开性指中央银行业务状况公开化,定期向社会公布业务与财务状况,并向社会提供有关金融资料。
其他存款包括政府存款、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外国存款、特定机构和私人部门存款、特种存款。
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存款货币银行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准备金。
分为自存准备和法定准备。
自存准备:通常以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两种方式存在。
法定准备金:根据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按某一比例转存中央银行的部分。
发行库:为国家保管待发行的货币的金库。
业务库:商业银行为了办理日常现金收付业务而建立的金库。
发行基金是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的待发行的货币,由设置发行库的各级人民银行保管,总行统一掌握。
其来源是新人民币和回笼款。
发行基金调拨:是组织货币投放的准备工作,是发行库与发行库之间发行基金的转移。
发行基金调拨实行“适当集中,合理摆布,灵活调拨”的方针。
再贴现也叫“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为弥补营运资金的不足,将由贴现取得的尚未到期的商业银行票据提交中央银行,请求中央银行以一定的贴现率对商业票据进行二次买进的经济行为。
转贴现是银行将已贴现的票据,向同业机构进行贴现,不同于再贴现。
转贴现可以在银行之间连续进行贴现是指远期汇票经承兑后,汇票持有人在汇票尚未到期前在贴现市场上转让,受让人扣除贴现息后将票款付给出让人的行为。
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交易对手卖出有价证券收回市场流动性,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
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交易对手购买有价证券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交易对手的交易行为。
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
信用风险:一方无法清偿债务而使另一方或其他当事人受损.赫斯塔特风险:由于时差原因造成的外汇信用风险,即当外汇交易的一方履行了交付一种货币的责任但却未收到交易对手交付的另一种货币时承受的风险。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
1.经济发行2.财政发行3.法定业务权利4.中央银行独立5.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6.货币政策7.基础货币8.再贴现业务9.银行性业务10.管理性业务11.公开市场业务12.支付系统(PBI)13.支付体系(PR) 14.大额支付系统15.小额支付系统16.工具变量17.中介变量18.目标变量19.一般性政策工具20.集中监管体制21.分业监管体制22.金融稳定23.金融监管1.经济发行: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增加货币发行。
2.财政发行:指因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而进行的货币发行。
3.法定业务权利:是指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在进行业务活动时可以行使的特殊权利。
4.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是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5.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6.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指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7.基础货币:是由准备金和流通中的现金组成,二者均是货币创造的基础。
8.再贴现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转让,中央银行据此以贴现方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务。
9.银行性业务:是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所从事的业务。
10.管理性业务:是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最高金融管理当局所从事的业务。
1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12.支付系统(PBI):是支持各种支付工具应用、实现资金清算并完成资金转移的通道,是维系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及社会公众之间的纽带。
13.支付体系(PR):是在既定的法规制度框架下,由提供支付服务的中介机构和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通过支付工具的应用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种综合金融安排。
中央银行学名词解释一带答案
概念解释1、跨国型中央银行制度:参加货币联盟的成员国联合组成的中央银行制度。
2、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在一国国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银行机构,中央银行机构是最高权力或管理机构,但地方级机构也有一定的独立权力。
这是一种带有联邦式特点的中央银行制度。
3、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有些国家或地区只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由政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5、最后贷款人:是指在危机时刻中央银行应尽的融通责任,它应满足对高能货币的需求,以防止由恐慌引起的货币存量的收缩。
7、公开市场业务: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从而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8、再贴现: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央行申请转让,央行据此以贴现的方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务。
9、银行性业务:是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所从事的业务。
这类业务都直接与货币资金相关,都将引起货币资金的运动或数量变化,具体分为2种:1、形成中央银行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资产负债业务,2、与货币资金运动相关但不进入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银行行业务。
10、管理性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最高金融管理当局所从事的业务。
这类业务主要服务于中央银行履行宏观金融管理的职责。
管理性业务主要有金融调查统计业务,对金融机构的稽核、检查、审计业务等。
11、货币发行:从过程看,是货币从央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向社会的过程。
从结果看,是货币从央行流出的数量与回笼的货币量之间存在的差额,且该差额为正值。
12、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从银行所有存款中抽取的,放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14、适应性预期:在经济学中是指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历史)的。
15、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中央银行学 名词解释
中央银行学名词解释最后贷款人: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资金时中央银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承担起最后贷款人角色货币发行准备制度:一般中央银行都以一种或某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准备从而使货币的发行量与某种或某些其他资产的数量之间建立起联系和制约关系这就称为货币发行准备制度清算:银行在其自身的经营行为中需要与其他金融机构发生业务往来由此产生的大量债权债务关系也需要进行调整这个清偿活动被称为清算实施全额清算系统(RTGS):实时是指清算在营业期内而非间断非定期地进行全额是指每笔业务单独进行全额清算而非在指定时点进行借贷总额轧差处理窗口指导: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向和贷款变动数量等收入政策:主要是为调节社会有效需求以及保证收入分配相对公平而采取的强制性和非强制型的工商管理等方面的政策货币政策传递机制:是指货币管理当局确定货币管理目标之后从选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进行政策操作开始到实现其预期目标之间所经过的操作变量中介变量到最终目标的逐次传递过程货币政策传递时滞:是指从需要制定政策到这一政策最终发生作用其中没一个环节都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因为从需要采取货币政策工具到选择工具到货币工具影响操作指标操作指标继而影响中介指标再到影响最终目标之间需要一段较长时间这段时间即为货币政策传递时滞通货膨胀目标制: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由中央银行公开宣布一个通货膨胀目标区域从而加强公众对货币政策意图和目标的理解黑箱理论:由于货币主义没有揭示货币供应量影响总支出变化的渠道而仅仅指出货币供应量变化会引起总支出变动人们又把货币主义的政策传递机制称为黑箱理论相机抉择:政策制定者根据烫平经济波动的需要逆经济周期而随时调整其货币供给增长率选择单一的政策规则:又称常数增长规则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而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的政策建议再贴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急需资金时将其贴现而取得的商业票据提交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对其票据做出第二次贴现的经济行为工资-物价指导线:政府在一定年份内允许货币增长的目标数值线政府据此相应地采取控制各行业工资增长率的措施狭义的金融监管: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局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是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管控制和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外部效应:指的是提供一种产品和劳务时私人利益(或费用)不等于社会利益(费用)一元化监管机制:又称为集中监管体制是指把金融业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进行监管由一个监管机构全面承担监管职责一般都由该国的中央银行来承担多元化监管机制:又称分业监管机制是根据金融业内不同的机构主体及其业务范围的划分而分别进行监管的体制一般多个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承担监管责任同业拆借:通常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为解决短期资金的余缺调剂准备金头寸等相互融通资金的行为洗钱:是指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通过交易、转移、转换等各种方式加以合法化以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
中央银行学——精选推荐
中央银⾏学⼀、名词解释【存款保险制度】:经办存款的机构根据存款额的⼤⼩按⼀定保险费率缴纳保险费给⼀个保险机构,当投保存款机构遇到危机不能⽀付存款时,该保险机构在⼀定限度内代为⽀付。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处于最终⽬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通常有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在⼀定条件下,信贷量和汇率也可充当中介指标。
⼀个良好的货币中介指标应当具有相关性、可测性、可控性和抗⼲扰性。
【最后贷款⼈】:定义1:指在危机时刻中央银⾏应尽的融通责任,它应满⾜对⾼能货币的需求,以防⽌由恐慌引起的货币存量的收缩(《新帕尔格雷夫货币⾦融⼤辞典》)。
当⼀些商业银⾏有清偿能⼒但暂时流动性不⾜时,中央银⾏可以通过贴现窗⼝或公开市场购买两种⽅式向这些银⾏发放紧急贷款,条件是他们有良好的抵押品并缴纳惩罚性利率。
最后贷款⼈若宣布将对流动性暂不⾜商业银⾏进⾏融通,就可以在⼀定程度缓和公众对现⾦短缺的恐惧,这⾜以制⽌恐慌⽽不必采取⾏动。
定义2:在出现危机或者流动资⾦短缺的情况时,负责应付资⾦需求的机构(通常是中央银⾏)。
该机构⼀般在公开市场向银⾏体系购买质素理想的资产,或透过贴现窗⼝向有偿债能⼒但暂时周转不灵的银⾏提供贷款。
该机构通常会向有关银⾏收取⾼于市场⽔平的利息,并会要求银⾏提供良好抵押品。
【货币发⾏制度】:货币发⾏准备制度是为约束货币发⾏规模维护货币信⽤⽽制定的,要求货币发⾏者在发⾏货币时必须以某种⾦属或资产作为发⾏准备。
在现代信⽤货币制度下,各国货币发⾏准备制度的内容⽐较复杂,⼀般包括现⾦准备和证券准备两⼤类。
(1)弹性⽐例制度:增加发⾏的钞票数超过了规定的现⾦⽐率时,则国家对超过法定现⾦准备部分的发⾏课征超额发⾏税,如果钞票回笼或准备现⾦增加且达到规定⽐例,则免征发⾏税,以限制中央银⾏过度发⾏钞票。
通过超额发⾏税来限制央⾏过度发⾏货币。
(2)保证准备制:货币发⾏要以政府公债、短期国库券、短期商业票据等国家信⽤作为发⾏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银行学(2010-01-28 13:47:14)1、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国家建立单一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2、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一国只设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行使中央银行的权力和履行中央银行的全部指责,中央银行机构自身上下是统一的,机构设置一般采取总分行制,逐级垂直隶属。
3、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中央银行体系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组成。
地方级中央银行与中央级中央银行也不是总分行的关系,而是按法律规定分别行使其只能。
4、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5、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不设通常完全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而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并授权若干商业银行也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6、第一准备:银行应付客户提取现款随时可以兑现的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及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
一般称为“现金准备”或“主要准备”。
7、第二准备:银行容易变现而又不致遭受重大损失的资产,如国库劵及其他流动性资产,也叫“保证准备”。
8、政府存款:政府存款中最主要的仍是中央政府存款。
中央政府存款一般包括国库持有的货币、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及外币存款等。
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政府存款”是指各级财政在中国人民账户上预算收入与支出的余额。
9、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中央银行的这类存款业务有较大的波动性,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不具有法律强制性,没有法定的存款缴存比例,通常他们将存款存入中央银行的主要目的是便于清算,存多存少由其自主决定。
10、外国存款:这项存款的债权人或是属于外国中央银行或是属于外国政府,他们持有这些债券构成构成本国的外汇,随时可以用于贸易结算和清算债务,存款数量多少取决于它们的需要,这一点对于本国中央银行来说有较大的被动性。
11、特定机构和私人部门存款:特定机构是指非金融机构,中央银行收存这些机构的存款,或是为了特定的目的,或是为了扩大中央银行资金来源。
私人部门的存款多数国家法律规定不允许中央银行收存,有些国家虽然法律允许收存,但也只限于特定对象,并且数量很小。
12、特种存款:中央银行根据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营运情况,以及银根松紧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以存款的方式向这些金融机构集中一定数量的资金而形成的存款。
13、货币发行:1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到社会;2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
14、货币经济发行: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增加现金流通量。
15、货币财政发行:因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而进行的货币发行。
16、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中央银行在货币发行时以某种贵金属或某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准备,从而使货币的发行量与某种贵金属或某些其他自唱的数量之间建立起联系和制约关系的制度。
17、货币发行准备金的比率:简称“准备率”,指一国货币发行准备中,现金准备与证券准备各占多少比例。
18、弹性比例制度:指增加发行的钞票数超过了规定的现金比率时,则国家对超过法定现金准备部分的发行课征超额发行税,如果钞票回笼或准备现金增加,且达到规定比例,则免征发行税,以限制中央银行过度发行钞票。
19、保证准备制:指货币发行要以政府公债、短期国库券、短期商业票据等国家信用作为发行准备。
20、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指在规定的一定发行限额内,可全部用政府债券作为发行准备,但超过限额的任何发行,都必须以足够的现金作为发行准备。
21、现金准备发行制:指货币的发行必须以100%的现金做准备。
22、比例准备制:指规定在货币发行准备中,现金与其他有价证劵各占多大比重。
23、发行基金: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的待发行的货币,由设置发行库的各级人民银行保管,并由总行统一掌握。
28、净额结算:支付系统将在一定时点上收到的各金融机构的转账金额总数减去发出的转账金额总数,得出净余额,即净结算头寸。
29、全额结算:支付系统对各金融机构的每笔转账业务进行一一对应结算,而不是在指定时点进行总的借、贷方净额结算。
30、RTGS:即实时全额结算,具有明显的效率和安全优势,显著特征在于“实时”和“全额”,实现了支付信息的“随到随处理”,提高了支付效率,减少了清算过程中的因素干扰,提高了安全系数。
31、大额支付系统:是一国支付清算体系的主干线,其运行对金融效率和金融稳定具有重大影响。
主要处理行间清算、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黄金和外汇交易、货币市场交易及跨国交易等的资金结算。
32、小额支付系统:是与社会经济与消费活动紧密交融、分布广而种类多的支付系统,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工商企业、个人消费者、其他小型经济交易的参与者。
其特点是,服务对象数目众多,支付处理业务量大,但每笔交易金额较小,支付业务相对分散。
33、货币政策目标:一般指最终目标,包括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
34、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由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指标)、和操作目标(指标)三个层次有机组成的目标体系。
35、单目标论认为:由于各个宏观经济目标之间的矛盾性,货币政策只能以单一目标为己任。
即以币值稳定或经济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
36、双目标论认为:币政策的目标不可能是单一的,而应当同时兼顾稳定币值和经济增长这双重目标。
37、多目标论认为: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间接调控的主要经济手段之一,对各个宏观经济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就不会能只以一个或两个宏观经济目标作为其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同时兼顾其他目标。
38、消费者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对消费者不动产以外的耐用消费品分期购买或者贷款的管理措施。
39、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对有有价证券的交易,规定应支付的保证金限额,目的在于限制用借款购买有价证券的比重。
40、不动产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不动产抵押贷款的管理措施,主要是规定贷款的最高限额、贷款的最长期限和第一次付现的最低金额等。
41、优惠利率:指中央银行对国家拟重点发展的某些部门、行业和产业规定较低的利率,以鼓励其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换代。
42、道义劝告: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通常发出通告、指示或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进行面谈,交流信息,解释政策意图,使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自动采取相应措施来贯彻中央银行的政策。
43、窗口指导: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向和贷款变动数量等。
44、认识时滞:指从确有实行某种政策的需要,到货币当局认识到存在这种需要所需耗费的时间。
45、决策时滞:指制定政策的时滞,即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提出一种新的政策所需耗费的时间。
46、操作时滞:指调整政策工具到其对中介目标发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
47、市场时滞:指中介变量发生反应到其对目标变量发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
48、收入政策:是为了调整社会有效需求、稳定价格水平以及保证收入分配相对公平而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工资收入管理和价格管理等政策。
49、产业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对某些产业、行业、企业采取一定形式的扶持或限制政策。
50、现代意义上的金融监管:一国政府根据经济金融体系稳定、有效运行的客观需要以及经济主体的共同利益要求,通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机构依据法律准则和程序,对金融体系中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实行监管和管理,以维护债权人的利益,约束债务人饿行为,确保金融主体和金融业务的公平竞争,醋精金融业有序地进行和健康的发展,实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目标。
51、存款保险制度:国家货币主观部门为了维护存款者利益和金融业的稳健经营与安全,规定本国金融机构必须或资源地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率向保险机构缴纳保险金的制度。
52、紧急救援:金融监管当局对发生清偿能力困难的银行提供紧急援助的行为。
一、中央银行的职能: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国家赋予央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央行必须履行保持货币币值稳定的重要职能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表现在集中存款准备金,充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3、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1)代理国库(2)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3)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的信贷支持(4)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包括外汇(5)黄金和其他资产形式的国际储备(6)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事务与活动(7)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维护金融稳定(8)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向社会公众发布经济金融信息。
[任写6个即可]二、中央银行的资本构成:1、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2、国家拥有部分股份与民间股份混合所有的中央银行3、全部股份非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4、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5、资本为多国共用的中央银行三、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1、中央银行的权力分配模式(主要指最高权力分配状况体现在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2、中央银行的内部机构设置(是指中央银行总行或总部机关的职能划分及分工)3、中央银行分支机构设置(分三种情况:1按经济区域设置分支机构2按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3按经济区域为主、兼顾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四、中央银行职能的扩展早期中央银行现代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集中银行券的统一发行-维持币值稳定-调节货币供给量和信用量-保持货币供给结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同时考虑国际因素银行的银行-集中存款准备金-特殊情况提供贷款-支付清算业务比例不大-贷款成为主要业务-集中存款准备金在支付保证上,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组织银行间支付清算很重要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政府债券和根据政府安排筹集资金-保证商业银行支付-为政府服务业务扩展-增加管理调控职能-公开市场业务成为央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主要手段-保证商业银行支付的同时监管整个金融体系和秩序稳定-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协调五、(与商业银行相比)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特点:P79 1、存款原则具有特殊性,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2、存款动机具有特殊性,中央银行吸收存款是出自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需要,就是执行中央银行职能的需要3、存款对象具有特殊性,商业银行直接吸收社会个人、工商企业的存款,中央银行却不直接面对个人、工商企业,而是吸收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财政等政府部门的贷款。
4、存款当事人关系的特殊性,商业银行与存款当事人之间一种纯粹的经济关系。
六、货币发行原则:P88 1、垄断发行的原则(垄断发行权),指货币发行权高度集中于中央银行,这样才能统一国内的通货形式,避免多头发行造成的货币流通混乱,便于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灵活有效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2、要有可靠信用作保证的原则,指货币发行要有一定的黄金或有价证券作保证,即通过建立一定的发行准备制度,以保证中央银行独立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