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涧课后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1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答案: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场景: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
当孩子们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美妙的声音时,忽然冰块儿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唉,太令人失望了!从中体会到孩子自得其乐的盎然情趣。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意: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横”坐不是规规矩矩地坐着,表现了牧童的天真顽皮之态如改为“骑”则没有这种效果。
场景: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慢悠悠地走着;他的手里还拿着一支短笛,有模有样地吹着自己编的小曲,虽不成调但那头老牛似乎听懂了小主人吹奏的曲子,“哞哞”地叫着。
从中体会到孩子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
三、小练笔根据诗歌內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稚子弄冰冬天的早晨,凉飕飕的空气迎面扑来,稚子跑到昨晚放铜盆的地方。
一夜之间,铜盆里的水已经变成厚厚的冰了。
他把盆子倒过来,敲打一番,再慢慢地拿掉铜盆。
一块圆圆的、晶莹剔透的冰出现在面前。
2018年四年级上册语文鸟鸣涧练习题:北师大版-文档资料

四年级上册语文鸟鸣涧练习题:北师大版
大部分同学在学过新知识之后,都觉得自己对这部分知识没有问题了,但是一做题就遇到很多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编辑老师整理了这篇四年级上册语文鸟鸣涧练习题,希望大家练习!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阅读训练]:
1.请先用一个字概括山涧的特点,然后简要分析这首诗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5分)
2.请简要分析作者在诗歌中所透露出的情感。
(3分)
3.《鸟鸣涧》里描写了哪些景物?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
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5、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
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
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
(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小编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练习哦!希望这篇四年级上册语文鸟鸣涧练习题能够帮助你巩固学过的相关知识。
鸟鸣涧,王维,诗歌鉴赏

鸟鸣涧,王维,诗歌鉴赏篇一:王维《鸟鸣涧》阅读训练题及答案古诗鉴赏(8分)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9.请先用一个字概括山涧的特点,然后简要分析这首诗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5分)20.请简要分析作者在诗歌中所透露出的情感。
(3分)参考答案:㈡古诗鉴赏(8分) 19.静(1分);以动衬静(2分);分析(2分)(共5分)20.闲适/愉悦(1分);分析(2分)(共3分)篇二:教学案例——诗歌鉴赏(以王维《山居秋暝》为例)教学案例——诗歌鉴赏(以王维《山居秋暝》为例)【案例背景】古诗词是五千年华夏,先人们留给后人的文化瑰宝,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遗憾地发现,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
绝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
读背也只是应付差事,为了考试而已。
相反,学生对一些流行的曲子却倍加追崇,常挂嘴边,其点狂的程度并不逊于当年我们对古诗词的如醉如痴般的追捧那么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达成古典与流行之间的通融与融合?【案例原因探寻】(一)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1、在流行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阅读空间狭小,阅读品位降低。
现在的高中生课业负担都非常重,再加上网络、电视、广播和流行音乐的冲击,学生课外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可谓少之又少。
学生整天忙于功课,他们没有太大的兴趣也没有大块的时间来读长的篇名著,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阅读局限武侠、动漫等书籍中。
这些书在学生眼中可谓图文并茂,情节引人入胜,通俗易懂,携带方便,便于隐藏,而且一个中午就能读上一本,所以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
经常性的阅读这些书,使得学生的语言水平深受其害,如我们经常可以听见学生张口就来周星弛的口头禅:“哇靠”“哇塞”,更有甚者能把他的经典台词“曾经有一段爱情放在我面前??”倒背如流。
千篇一律的说话方式阻碍了他们思维的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品位难以提高,拿到高雅的古诗词就没精打采,无兴趣去读。
2019-2020年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后辅导练习第二十一篇

2019-2020年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后辅导练习第二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读《鸟鸣涧》,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与下面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念无与为乐者A、念念有词B、心无杂念C、念念不忘D、念过大学【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题。
王维《鸟鸣涧》阅读答案

王维《鸟鸣涧》阅读答案
王维《鸟鸣涧》阅读答案
古诗鉴赏(8分)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9.请先用一个字概括山涧的特点,然后简要分析这首诗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5分)
20.请简要分析作者在诗歌中所透露出的情感。
(3分)
参考答案:
㈡古诗鉴赏(8分)
19.静(1分);以动衬静(2分);分析(2分)(共5分)
20.闲适/愉悦(1分);分析(2分)(共3分) (1)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
(2分)
(2)“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
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2分)
参考答案:整理
10.(1)桂花、(春)山(涧)、(明)月、(山)鸟(共1分,写出3个即可,但写人或夜,此题不得分);幽静(1分,能体现“静“即可)(2)①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②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
(共2分,答出心境、环境各1分,意思对即可)。
【初中诗歌阅读】王维《鸟鸣涧》阅读答案

【初中诗歌阅读】王维《鸟鸣涧》阅读答案古诗鉴赏(8分)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9.请先用一个字概括山涧的特点,然后简要分析这首诗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5分)20.请简古诗鉴赏(8(分钟)鸟声音涧王伟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当月亮升起时,它会惊动山鸟。
当它来的时候,它在泉水中歌唱。
19.请用一个词概括山间溪流的特点,然后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5分)二十请简要分析作者在诗歌中所透露出的情感。
(3(分钟)参考答案:二、古诗鉴赏(8)分)十九静(1积分);动态衬里静态(2)分);分析(2(共5分)二十闲适/愉快(1)分);分析(2(共3分)分)(1)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
(2(分钟)(2)“桂花飘落悠闲”中等的“闲暇”语言很有表现力,总是受到赞扬。
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好处2(分钟)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十(一)桂花、(春)山(涧)、(明)月、(山)(共一分,写出三个即可,但写人或夜,此题不得分);幽静(一分,能体现“静“即可)(2)①他写了诗人对闲适的兴趣;②诗人的心情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常见的2点,回答情绪和环境 1分,意思是对的)。
六年级古诗文练习----答案

成都市小学语文古诗词运用模拟测试题姓名成绩一、读《鸟鸣涧》,完成填空。
1、《鸟鸣涧》是(唐)朝被称为“诗佛”的(王维)写的。
全诗写了这个季节(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景色,突出了一个“(静)”字。
诗中有一个字“时”,它的意思是(时而,偶尔)。
2、这是一首(山水诗),主要描绘(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心情。
二、读《芙蓉楼送辛渐》,完成练习。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王昌龄)写的一首(送别)诗。
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中“平明”的意思是(清晨);诗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这首送别诗实际上是表明诗人(光明磊落、清明廉洁)的品质。
我还能默写一首送别诗,并写上朝代和作者: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三、读《江畔独步寻花》,完成练习。
1、《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杜甫,被称为“(诗圣)”。
在《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中,有两个用得十分好的“对子”,也即是“对偶句”,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全诗运用(物我交融)、(情景相生)结合的手法,通过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描写了(春天生气盎然)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快乐)之情。
四、默写《石灰吟》和《竹石》,并作比较阅读。
石灰吟 [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两首诗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第一首明写(石灰),实质要表达自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节操;第二首吟咏(竹子),赞扬了它们(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鸟鸣涧课后练习题

鸟鸣涧课后练习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请先用一个字______概括山涧的特点,然后简要分析这首诗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5分)
2.请简要分析作者在诗歌中所透露出的情感。
(3分)
3.《鸟鸣涧》里描写了哪些景物?
4.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
1.静(1分);以动衬静(2分);分析(2分)(共5分)
2.闲适/愉悦(1分);分析(2分)(共3分)
3.描写了桂花、春山、月、山鸟、春涧等景物。
4.诗人描写了桂花、春山、明月、山鸟等景物,创设了静谧、幽美、空寂的意境。
(景物2分,答对两处1分,答对三处2分。
意境2分)。
《鸟鸣涧》阅读练习及答案

《鸟鸣涧》阅读练习及答案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16、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
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
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
(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参考答案:
15A
16B。
四年级语文-古诗二首 鸟鸣涧 暮江吟练习题及答案

古诗二首一、补全加点字的读音。
j y è山涧.吟.唱瑟.缩二、看拼音,写汉字。
1.在茂密的森林里。
偶尔传出来几声鸟míng()。
2.夜mù()降临了,城市的灯光都亮起来了。
3.夏天,荷叶pū()满了整个池塘。
4.卖火柴的小女孩真可lián()。
三、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例:1.露似.真珠月似弓。
例:半.江瑟瑟半.江红。
四、课内阅读。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用一个字概括这首诗的特点,并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
3.“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这个字好吗?请简要分析。
五、课外阅读。
美丽的晚霞红红的太阳落山了,它收起余晖,只剩下一个柔和、鲜艳的火球,颜色金黄透亮,就是再高的画家也难以描绘。
太阳身影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神奇的、美丽的云,令人想到仙境,想到梦幻的世界。
我出神地望着,眼睛朦胧起来了,天空仿佛出现了一条龙,金色的龙。
它上游下窜,吞云吐雾,喷出鲜艳美丽的水花,随着云彩的移动,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看不见了。
森林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飞起一只洁白如玉、顶冠赤色的仙鹤。
鹤背上,坐着一个头顶光亮、胡子洁白的老头儿,拄着打拐杖,这不是动画片《哪吒闹海》里的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吗?那么哪吒呢?他在哪里?哦,看到了!这不,一个坚实强健、系着红兜兜的小男孩,正张开双手,向他师傅飘去。
我从幻境中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好看的故事,一幅又一幅如画的美景。
当我回到现实中来时,晚霞已经消失。
1.写出些列词语的反义词。
柔和——()消失——()朦胧——()仿佛——()2.我在梦幻里看到了什么?3.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写出作者不切实际,只会幻想B.写出作者从幻想中回过神来,找不到天上的晚霞了C.写天上的晚霞太美丽了,作者沉醉其中,连晚霞消失都没有察觉到4.你喜欢晚霞吗?读完短文,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答案:一、iàn ín s二、1.鸣 2.暮 3.铺 4.怜三、1.天上的白云好似一团棉花。
王维《鸟鸣涧》阅读答案

王维《鸟鸣涧》阅读答案王维《鸟鸣涧》阅读答案阅读王维的《鸟鸣涧》①,完成题目。
(8分)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注释】鸟鸣涧:地名,在王维朋友的家附近。
1、诗中字突出了春夜山涧的特点。
(2分)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请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这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4分)3、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参考答案】1、静(2分)2、以动衬静(2分)。
月亮爬上山头,清光遍照涧谷,惊醒了树上夜宿的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喳喳地鸣叫几声。
(2分)3、抒发了作者闲适、愉悦的心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2分)【试题解】【1】试题分:这首诗描写了桂花、山、月、鸟等景物,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了山里的幽静与闲适,突出了春夜山涧静的特点。
考点:这是有关诗词鉴赏考点。
点评:诗词鉴赏在近年的语文中考中逐渐走俏,成为文学鉴赏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应对这一题型进行深入探讨,掌握诗词鉴赏的方向和角度,对学生的审美培养有很大的益处。
【2】试题分:该句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了山里的幽静与闲适。
用语言描绘这两句所展现的画面时要注意题干中的提示语: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
如:月亮爬上山头,清光遍照涧谷,惊醒了树上夜宿的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喳喳地鸣叫几声。
考点:考查学生品古诗的表现手法,用语言描绘画面的能力。
点评:此类题目在做答时一定要了解常见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包括:托物言志、寓情于景、寓情于事、托物言志、写景抒情、直抒胸;对比、衬托、象征、衬托、想象、联想、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乐景哀情、渲染;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抑扬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用语言描绘画面一般由两部分构成答案,即景象内容与特点。
做答时既要理解诗词大意,又要放到诗句中寻找描写对象及明显的语言标志,如时间、季节、事件、氛围、人物的喜怒等等。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鸟鸣涧》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鸟鸣涧体裁:诗题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作者:名字:王维年代:唐代描述: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翻译:原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译文:春天的夜晚里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地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
原文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的鸣叫长久回荡在空旷的山涧。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王维的《鸟鸣涧》当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其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
此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是诗人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赏析二:思想内容《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
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
赏析三:艺术特色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
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
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
2024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ABB式词语的是()A. 沉甸甸B. 金灿灿C. 亮晶晶D. 绿油油2. 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是()A. 弯弯的月亮像小小的船。
B. 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C. 小明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D. 老师是我们的园丁。
3. 下列词语中,与“笑哈哈”结构相同的是()A. 美滋滋B. 笑眯眯C. 绿油油D. 亮晶晶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A. 风儿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B. 小草向我们点头微笑。
C. 太阳升起来了,照亮了大地。
D. 月亮悄悄地躲进了云层。
5.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是()A. 这座山高得插入了云霄。
B.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C. 这块石头重得像一座小山。
D. 小明每天都很早起床。
6. 下列句子中,不是排比句的是()A. 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花儿盛开。
B. 我们要努力学习,努力锻炼,努力成长。
C. 这个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花,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
D. 小明喜欢画画,小华喜欢唱歌,小刚喜欢跳舞。
7. 下列句子中,属于对偶句的是()A. 春天里,百花齐放;秋天里,果实累累。
B. 雪白的云朵飘在天空中。
C.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
D. 鸟儿在树上欢快地歌唱。
8. 下列词语中,不是反义词的是()A. 高低B. 好坏C. 冷暖D. 来往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手法的是()A. 这是谁的笔记本?B. 你知道这是谁画的画吗?C. 这道题怎么做?D. 你吃饭了吗?10.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拟声词的是()A. 哗啦啦,雨下得越来越大。
B. 呼呼,风刮得越来越猛。
C. 咚咚咚,有人敲门。
D. 小明悄悄地走进了教室。
二、判断题:1. “懒洋洋”和“慢吞吞”都是ABB式词语。
()2.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包括本体、喻词和喻体。
()3. “春天里,百花齐放;秋天里,果实累累。
”这句话是对偶句。
鸟鸣涧练习

教学目标:⒈知识与能力⑴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⑵了解诗句的意思,体味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⑶用文字描绘“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的情景。
⒉过程与方法初读诗文,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感知诗意;赏读诗文,体味清幽。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内心的安宁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并背诵。
2、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3、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设计思路:教学中,力求体现“初读解题知作者――细读讨论明诗意――诵读想像悟诗情”的设计思路,同时也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授之以渔”的过程。
第一步,谈话导入,初读解题知作者。
1、调动学生已有的古诗积累,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
2、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就“你认为我们要读懂一首古诗,都需要了解哪些知识?”的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其实也就为后来的古诗学习需要的方法作出铺垫。
3、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知晓作者的资料,为理解古诗的意境提供有效依据。
第二步,细读讨论明诗意。
1、一读,诗文读通顺。
自由读、齐读、指名读,选用多种方式朗读古诗,让学生充分熟悉诗文,扫除生字障碍,同时自主解决部分难点。
2、二读,讨论明诗意。
启发学生借鉴已有的古诗学习经验进行自学。
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以“你都读懂了哪些地方?有没有没有解决的问题?能不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为学习任务,在多次自读、指名读的基础上进行自学、交流。
第三步:诵读想像悟诗情要学生品读诗人的内心,激起学生与诗人情感的共鸣,这一环节往往受学生生活阅历的影响,有一定难度,因此,配乐诵读诗歌,使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中入情入境地想像画面,把自己当作诗人,体会当时的心境,使学生更深入,更确切地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2、看图背古诗:《春晓》《咏柳》《望庐山瀑布》《静夜诗》3、师: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古诗文阅读】王维《鸟鸣涧》试题阅读答案附赏析

【古诗文阅读】王维《鸟鸣涧》试题阅读答案附赏析鸟鸣涧王伟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当月亮升起时,它会惊动山鸟。
当它来的时候,它在泉水中歌唱。
1.请先用一个字概括山涧的特点,然后简要分析这首诗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5分)2.请简要分析作者在诗歌中流露出的情感。
(3分)3.《鸟鸣涧》里描写了哪些景物?4.诗人描述了什么风景?创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参考答案:1.静态(1分);动态衬砌静态(2分);分析(2分)(共5分)2.闲适/愉悦(1分);分析(2分)(共3分)3.描述桂花、春山、月亮、山鸟、泉水等景观。
4.诗人描写了桂花、春山、明月、山鸟等景物,创设了静谧、幽美、空寂的意境。
(景物2分,答对两处1分,答对三处2分。
意境2分)二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a、诗人用落花、山天、月出、鸟鸣的动态描写来对比春山和月夜的宁静。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整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山月夜的画面,意境幽雅。
这真的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2.诗人巧妙地将静止与运动结合起来。
在这首诗中,它们共同构成了一种动人的意境,这是一种艺术辩证法。
下面的唐诗中有一首没有使用动与静的对比,那就是B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b、火照天地,红星乱。
(李白《秋蒲松》)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刘禹锡《途中早发》)d、鹤啼,楚山静,露白,秋河拂晓。
(西山刘宗元、崔雪登)赏析王维的山水诗多以写诗为主。
这首诗描绘了(桂花),(春山),(山鸟),(春水)等风景,并以陪衬的方式突出了山水的(美与和谐)。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
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鸣涧课后练习题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请先用一个字概括山涧的特点,然后简要分析这首诗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5分)
2.请简要分析作者在诗歌中所透露出的情感。
(3分)
3.《鸟鸣涧》里描写了哪些景物?
4.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
1.静(1分);以动衬静(2分);分析(2分)(共5分)
2.闲适/愉悦(1分);分析(2分)(共3分)
3.描写了桂花、春山、月、山鸟、春涧等景物。
4.诗人描写了桂花、春山、明月、山鸟等景物,创设了静谧、幽美、空寂的意境。
(景物2分,答对两处1分,答对三处2分。
意境2分)二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2、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
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
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B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
(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赏析
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桂花)、(春山)、(山鸟)、(春涧)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美丽、和谐)。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
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
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挚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空”的境界。
当时的背景是“深夜”,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
而我们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景。
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的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
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其实“空”的还有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
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
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