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同济医院
甲状腺肿块针灸治疗方法
甲状腺肿块针灸治疗方法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可以用于缓解一些常见疾病的症状。
在甲状腺肿块的治疗中,针灸也被广泛应用。
下面将介绍甲状腺肿块针灸治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 穴位选择:- 部分通俗穴位:足三里、合谷、太溪、阴陵泉等可以激活气血循环,促进甲状腺功能的恢复。
- 根据个体情况:根据不同病情,针灸师会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质来选择适合的穴位。
2. 针刺方式:- 缓慢插入:针灸师会缓慢插入针具到穴位,在感觉到酸胀或局部有温热感时停顿。
- 轻度刺激:针具插入后,进行轻度的旋转、抖动或轻拨刺激,以增加对穴位的刺激效果。
- 适度留针: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确定留针的时间,通常为15-30分钟。
3. 针灸疗程:- 针灸治疗的疗程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需要连续接受多个疗程的针灸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疗程间隔:疗程之间一般间隔1-2天,以便让身体有机会恢复和调整。
4. 注意事项:- 寻找专业针灸师:选择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专业针灸师进行治疗,以确保安全有效。
- 遵循医嘱:针灸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 避免刺激穴位:针灸后,要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刺激或触摸针灸穴位,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针灸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可以在甲状腺肿块的治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但我们需要理解,针灸并非万能,病情严重或需要手术的患者还应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在接受甲状腺肿块针灸治疗时,医生和针灸师将会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总之,针灸治疗甲状腺肿块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方法,但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选择专业的针灸师并遵循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入针即效,拨针即愈,运用手三针、足三针、肩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
入针即效,拨针即愈,运用手三针、足三针、肩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症近30年,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拨针即愈。
从众多的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牙痛等症的治疗观察中,大多能1~2分钟之内收到显效或治愈。
一、手三针、足三针、肩三针(四肢组合穴)各是哪几个穴位01、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笔者发现的一个新穴)02、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03、肩三针是:肩髃、肩髎、肩前。
二、手三针、足三针的适应症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一定适应症范围,手三针、足三针也是这样。
颈肩腰腿痛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有的也查不出发病原因,甚至用CT、核磁共振等先进的检查手段也查不出病因。
找不出原因不等于没有病。
笔者认为,只要是人休自身感到疼痛或不适,即是身体发生了疾病。
中医是辨证施治,找不出原因不等于不能治。
就笔者的体会,手三针、足三针对90%以上的颈肩腰腿痛有突出的疗效,对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头痛、牙痛的疗效尤为突出。
不过有一小部分的颈肩腰腿痛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效果却并不确切,这里所说的疗效确切是指治愈或基本上治愈,效果不确切,不等于没有疗效。
比如服止痛药,痛了就吃,药力散去又痛,能说止痛药无效?可以说止痛药有效,只能止止痛,而消除不了病因。
手三针、足三针对颈肩腰腿痛止痛效果是理想的,应当说这也是疗效。
三、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痛的作用机理手三针、足三针的作用是通过经络传感的了解其作用机理首先应了解手足三针的6个穴位所在经脉之循行路线。
手、足三针的6个穴,手三针位于手的三条阳经线上,足三针只有太冲位于足厥阴经线上,其他两个穴位均位于足之阳经线上。
手三阳经的走向是从手指手背前臂大臂肩颈头面,与足之三阳经相接续。
足之三阳从头到足,阳明行于前,少阳行于侧,太阳行于后。
足三阴从足到腹,手三阴从胸到手,这样循环无端,息息相通,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身体各部组织器官的通路,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针刺 耳压治疗儿童多动症
接影 响食 欲和脾 胃吸收功能 。 故治疗上除辨证分型给予相应药
物外 , 还需调整患儿机体 , 强脾 胃吸收功能 , 增 以尽快达到治愈 的 目的。四缝穴 系经外 奇穴 , 根据现代科学研究及动物实验证
明: 针刺 四缝穴能促进胆汁和胰腺 的分泌 。通过对4,h J 的试验
性治疗后 , 发现针刺后患儿的精神食欲均见好转 , 重增加 , 体 部 分患儿在治疗前后做 了 x线 和实验室检查 , 在治疗后多数患儿 的 胃排空 时间缩 短 ,胃液酸度 与酶活性 增高 ,血 白细胞增加 1.%~ 0 分类 以 中性粒 细胞 的增加 为明显 , 06 4 %, 并对金 黄色葡
8 L此系患儿反复感染 , /. 以致机体抵抗力下 降 , 影响脾 胃功能 ,
又兼饮食 不节及偏食 , 进一步损 害脾之功 能 , 能运化水 谷精 不
微 以养五脏 , 导致 中度 营养不 良。符合 小儿感染后脾虚综 合征
的诊断标准 , 辨证为脾 阴脾气两虚型。即按上法针刺四缝穴 , 提 捏督脉 , 同时给予益脾汤全方 , 7d后复诊 , 患儿食欲大振 , 大便
参考 文献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 。
见表 1 .
表 1 2组临床疗效 比较
【 孟 仲法. 、 感染后脾 虚综合征 的诊断 和治 疗[. 海中 医杂 志 , 1 ] ,儿 J J上 ] 注 : 8 .3 P O叭 , 疗组 临床 疗 效 明 显优 于 对 照组 。 : 77 , < . 治
症 治 疗 后 均在 1周 内缓 解 。 论 结
进 展 期 宫 颈 癌体 外放 化 疗 效
果满意 , 可延 长 患者 的 生 存期 , 得 在 基 层 医 院推 广 应 用 。 值
中医针灸常见病症治疗
中医针灸常见病症治疗针灸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它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功能等,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中医针灸的常见病症治疗。
一、头痛:针灸治疗头痛可以取穴太阳穴、合谷穴等。
太阳穴位于太阳穴凹陷处,用食指按压并稍微揉动,每次5分钟,可缓解头痛。
合谷穴位于拇指与食指骨融合的骨缝处,用拇指和食指并拢按压,每次5分钟,可减轻头痛症状。
二、颈椎病:针灸治疗颈椎病可以选取风池、天柱穴等穴位。
风池穴位于颈椎两侧肌肉中,用双手的指肚按摩揉动,每次5分钟,有助于舒缓颈椎病症状。
天柱穴在颈椎的最高点处,用拇指按压并稍作旋转按摩,每次5分钟,可缓解颈椎疼痛。
三、肩周炎:针灸治疗肩周炎可以选择肩井、秉风穴等。
肩井穴位于肩胛骨下缘凹陷处,用拇指按压并稍微揉动,每次5分钟,可减轻肩周炎的症状。
秉风穴位于肩胛骨的外侧,用拇指按压并稍作旋转按摩,每次5分钟,有助于缓解肩周炎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四、胃痛:针灸治疗胃痛可以取足三里、太冲穴等。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侧,用拇指按压并稍微揉动,每次5分钟,可以缓解胃痛症状。
太冲穴位于脚背的凹陷处,用拇指按压并稍作旋转按摩,每次5分钟,有助于调理胃气。
五、月经不调:针灸治疗月经不调可以选取关元、曲池穴等穴位。
关元穴位于脐中央凹陷处,用拇指按压并稍微揉动,每次5分钟,有助于调节月经周期。
曲池穴位于胸部正中线的第4肋间,用拇指按压并稍作旋转按摩,每次5分钟,可以缓解月经不调引起的腹痛。
中医针灸治疗常见病症的原理是在特定的穴位上施加刺激,通过调理人体气血运行,恢复脏腑功能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仅适用于某些疾病,并不是所有疾病都适合进行针灸治疗,因此在接受针灸治疗前需咨询专业医生和针灸师的意见。
总之,中医针灸是一种独特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地缓解和治疗许多常见病症。
通过选择适当的穴位和施加刺激,针灸能够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一种整体调理的效果。
中医外科学如何通过针灸治疗外科疾病
中医外科学如何通过针灸治疗外科疾病在中医的广阔领域中,中医外科学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针灸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效果。
那么,针灸究竟是如何发挥其神奇作用,帮助患者战胜外科疾病的呢?首先,我们要明白针灸的基本原理。
针灸是通过针刺或艾灸人体特定的穴位,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人体的经络系统就像是一张错综复杂的网络,连接着各个脏腑和组织器官。
当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而针灸就像是一位疏通管道的工人,能够帮助恢复经络的畅通,使气血正常运行。
在外科疾病中,常见的如疮疡、痈疽等感染性疾病,针灸可以发挥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曲池、合谷等,可以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机制,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有效地对抗感染。
同时,针灸还能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减轻肿胀和疼痛。
对于跌打损伤、扭伤等外伤性疾病,针灸同样有着出色的疗效。
受伤后,局部往往会出现淤血、肿胀和疼痛。
针灸可以通过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改善受伤部位的气血运行。
例如,针刺血海、足三里等穴位,能够促进淤血的消散,加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此外,针灸还能够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痉挛,减轻疼痛,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功能。
在乳腺疾病方面,如乳腺增生、乳腺炎等,针灸也能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针刺膻中、乳根等穴位,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乳腺局部的气血循环,缓解胀痛等症状。
对于一些良性的乳腺肿块,针灸还有可能起到软坚散结的作用,帮助缩小肿块的体积。
再来说说肛肠疾病,如痔疮、肛裂等。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肠道的功能,缓解肛门括约肌的痉挛,减轻疼痛和出血。
针刺长强、承山等穴位,能够促进肠道的蠕动,改善便秘等问题,从而减少肛肠疾病的发作。
在皮肤科疾病中,针灸对于带状疱疹、湿疹等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带状疱疹往往会引起剧烈的神经痛,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疼痛。
中医针灸疗法操作规程
针灸疗法操作规程
【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或一次性毫针,0.5%碘伏,棉签,镶子,弯盘。
【操作方法】
1 .针灸治疗肛肠病术后排尿障碍:①取穴:中极,水道(双),阴陵泉
(双),三阴交(双),太溪(双)②操作方法:针刺部位先以0.5%碘伏消毒,中极穴斜刺1寸,水道穴平刺1寸,并快速捻针,使针感传至会阴部而产生尿感,三阴交和太溪至此1一一1.5寸,均用泻法,灸毕起针局部消毒。
2 .针灸治疗肛肠术后肠胀气和胃肠功能障:①取穴:胃院,曲池,足三
里(双),巨虚(双),丰隆(双)。
②操作方法:局部消毒后,选用
1.5寸毫针直刺,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然后起针,消毒。
【针灸处方】针灸内科(全身)症状治疗取穴方法
【针灸处方】针灸内科(全身)症状治疗取穴方法订阅话题阅读精华症状是疾病的反映,又称征候、病候,一般是指患者自身觉察到的各种异常感觉,或由医生根据四诊所得的患者病理变化的外部表现。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固然可使症状缓解,然而针对症状进行治疗,同样也有助于疾病的治愈。
有些症状在临床中的严重性往往超过它的原发疾病,如不及时处理,就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
疾病的变化多端,在不同的情况下或不同的阶段中,表现的症状各有不同,因而熟练掌握对不同症状的治疗,更便于立法处方,提高疗效。
现将古今针灸名家的经验,按照内科(全身、头项、胸胁、腹部、背腰、四肢、二阴)症状、妇科症状、外科症状分类归纳如下,对临证很有裨益。
针灸内科(全身)症状治疗取穴方法(连载)1、寒热:依据“寒者热之”,治疗寒症多以任脉腧穴为主,配以足少阴、太阴经腧穴,温针久留,以温里散寒,回阳助气。
依据“热者清之”,治疗热症多以督脉腧穴为主,配以手、足阳明经腧穴,重刺疾出,以泻阳邪。
发热:针大椎、曲池、合谷、风门、肺俞、大杼。
伤寒大热不止:针曲池、绝骨、陷谷,或针二间、内庭、前谷、通谷、液门、侠溪。
伤寒热退后再热:针风门、合谷、行间、绝骨。
发热恶寒:针列缺、风门、合谷、风池。
伤寒手足厥冷:针灸大都。
骨寒髓冷:灵道针灸之。
体温过低:灸气海、神厥、大椎、膏肓、足三里。
疟热多寒少,针灸间使、足三里。
疟寒多热少:灸复溜、大椎。
久疟不愈:针灸公孙、内庭、厉兑。
2、津液: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的过程,是各脏腑协同完成的治疗津液症状,多以脾、肾经的腧穴为主,伴虚寒者常配任脉腧穴,并施以灸法,以调节体液的代谢平衡。
多汗:先泻合谷,次补复溜。
大汗不止,体温低:灸神阙。
盗汗:针阴郄、五里、间使、中极、气海。
虚损盗汗:针百劳、肺俞。
少汗:先补合谷,次泻复溜。
痰饮:必取丰隆、中脘。
胸中痰饮,吐逆不食:针巨阙,足三里。
溢饮:灸中脘。
痰饮久患不愈:灸膏肓。
三焦停水,气攻不食:取维道、中封、胃俞、肾俞。
调神七穴针灸法治疗压力性尿失禁验案2则
山西中医2021年4月第37卷第4期SHANXI J OF TCM Apr.2021Vol.37No.4・37・调神七穴针灸法治疗压力性尿失禁验案2则熊萃韦丹关键词:尿失禁;调神七穴;针灸疗法;验案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7156(2021)04-0037-02“调神七穴”针灸法,从“调神”的角度出发治疗,从而达到针到病除的效果。
所谓“调神七穴”,即:百会、四神聪、太阳、印堂、神门、内关、三阴交,共七穴。
七穴合用,方能总调患者心神,即为“调神七穴”法。
韦丹主任医师从事针灸的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20余年,为国家第四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现为湖北省中医药“尿失禁”专病门诊主要负责人。
韦老师通过辨证论治,运用“调神七穴”法为主治疗尿失禁患者,疗效较好。
现将病例2则介绍如下。
1典型病例例1:张某某,男,3岁,2019年12月2日初诊。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半年余。
患者自诉于2018年5月底体检时发现前列腺癌,至武汉同济医院做了前列腺癌微创手术,2018年12月于北京大学附属一医院行放疗1次,2019年4月出现不自主尿液漏出,腹压增加后加重,生活需带尿垫,偶有尿频、尿急,心烦,怕冷。
刻诊:神疲畏寒,纳差,寐差,大便可,每日1次。
舌质淡胖、苔白厚,脉浮弦。
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遗溺;心气不足,脾肾阳虚证。
治以养心安神,温肾健脾。
予针刺配合艾灸、耳穴。
①考虑患者失眠较甚,情绪焦虑,首先予养心安神法,穴用“调神七穴”治之,其中印堂、内关、神门、三阴交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min。
②针对尿失禁的症状,予针灸疗法,针刺关元、水道、中极、归来穴,加用电针;艾灸神阙、气海穴。
③耳穴压豆法:神门、心、肾、膀胱、肺、脑点。
④操作方法:患者排空小便,取仰卧位,中极、归来进针方向为针尖朝向会阴部,深度0.8~1寸,针感向下腹部放射中,至会阴部出现坠胀感、憋尿感为佳。
其余穴位对症加减,得气后,行捻转提插手法,平补平泻。
中医针灸治疗方法有哪些?
中医针灸治疗方法有哪些?
中医针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在人体穴位上插入细针来治疗疾病。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中医针灸治疗方法:
1. 体表针灸法
体表针灸法是将针灸针插入皮肤表面,刺激相应的穴位来治疗疾病。
这种方法适用于治疗一些皮肤病、筋骨疼痛、头痛、眩晕等疾病。
2. 穴位注射法
穴位注射法是通过将药物注射到穴位上来治疗疾病。
在针灸治疗中,常使用中药注射剂或药物溶液来进行穴位注射,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灸法
灸法是一种使用灸炷或灸条燃烧的方法来治疗疾病。
将灸炷或
灸条点燃后,照射或搁置在特定的穴位上,通过热力刺激来促进气
血运行,达到治疗的效果。
灸法适用于一些寒湿痹痛、风湿性关节
炎等疾病。
4. 电针治疗法
电针治疗法是在穴位上插入电针,并用特定的电流进行刺激。
通过电流的作用,可以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电针治疗法常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疼痛疾病等的治疗。
5. 耳针治疗法
耳针治疗法是在耳廓上刺激特定的穴位来治疗疾病。
通过在耳
廓上插入耳针并刺激,可以调节身体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耳针治疗法常用于戒烟、减肥、失眠等治疗。
以上仅为一些常见的中医针灸治疗方法,具体的治疗方法还需
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在接受针灸治疗前,建议咨询专业的
中医医师,并依据个人情况进行选择和综合治疗。
(注:本文所述中医针灸治疗方法为常见方法,具体效果需个体差异,请在进行治疗前咨询医生)。
糖尿病的针灸治疗方法
糖尿病的针灸治疗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针灸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中。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促进血液循环、调节体内代谢和激活免疫系统,从而帮助控制糖尿病的症状和减轻并发症的风险。
针灸治疗穴位
针灸治疗糖尿病常用的穴位包括:
1. 太冲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可以改善胃肠功能,减轻糖尿病相关的消化问题。
2. 神阙穴:位于胸骨上突的下方,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血糖水平。
3.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方凹陷处,对糖尿病相关的神经病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 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的中点上一横指之处,可以改善胰岛素分泌,调节血糖代谢。
针灸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糖尿病采用经络触诊和穴位刺激的方法。
常见的治疗
方法包括:
1. 针刺:通过针头的刺激,刺激穴位,并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系
统的功能,从而达到调节血糖的目的。
2. 电针:在针刺的基础上,加入电流刺激,增强疗效。
3. 灸疗:使用艾叶或其他草药进行燃烧灸热,放在穴位上,以
热熏或灼热的刺激改善糖尿病症状。
针灸治疗的频率和疗程根据病情而定,一般需要经过多次疗程
才能获得明显疗效。
针灸治疗糖尿病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并结合其他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等。
请注意,针灸治疗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医疗手段,对于糖尿
病患者来说,继续定期随访医生是非常重要的。
针灸治疗作为辅助
疗法可以帮助控制病情,但仍需要综合性的治疗方案来管理糖尿病。
针灸医学的技巧
针灸医学的技巧
针灸医学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刺来治疗疾病。
以下是一些针灸医学的技巧:
1. 穴位选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常用的穴位有经络穴位、特殊穴位和耳穴等。
2. 针刺手法:针刺手法包括插入、刺出、旋转和扭转等,不同的手法可以产生不同的疗效。
3. 针刺深浅:根据不同的病情和穴位的特点,选择不同的针刺深度,有的穴位需要深插,有的穴位需要浅插。
4. 刺激强度:通过控制刺激的强度来调节疗效,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弱针刺的刺激力度。
5. 针刺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的轻重,确定针刺的时间长度,一般为10-30分钟。
6. 针刺频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确定针刺的频率,有的病情可以每天一次,有的病情可以每周一次。
7. 针刺技巧:根据不同的病情和需要,可以采用单针刺、多针刺、立针、平针、留针、电针和火针等不同的技巧。
针灸医学的技巧需要结合实际病情和患者的特点来进行选择和应用,需要针灸医师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因此,在进行针灸治疗时,一定要选择有经验和资质的针灸医师进行操作。
浅谈矩阵针灸治疗多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李秋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现代社会当中的一种常见病,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更容易因多发腰椎间盘突出症而难以正常生活。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我国传统的针灸与现代科学当中的矩形列阵原则结合的矩阵针灸,有着良好的效果,使很多饱受病痛困扰的患者得到帮助。
【关键词】矩阵针灸;治疗;多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浅谈矩阵针灸治疗多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矩阵针灸是一种将我国传统中医的针灸治疗方法与矩形列阵原则结合产生的一种全新的针灸方式,需要按照人体经络的分布以及走向,结合矩形列阵的方法将针灸的穴道设计为三维空间的框架结构,并充分地包围与调治人体病灶。
作为传统针灸方法在现代科学影响下的创新,矩阵针灸的方法可以显著增加患者的血流速度,改善血液循环,进而使患者病灶部位的肌肉痉挛、炎性改变以及经络阻滞等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
1.多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念多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指在腰椎多个椎间盘发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与很多人概念当中单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多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老年人群体当中更常见,且由于发病部位的增多,患者的症状相对更重、更复杂。
在临床中,两种疾病的患者都会发生腰痛、臀骶部疼痛以及下肢疼痛,但多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更加严重。
另外,患者的神经感觉、运动障碍等也更为明显。
2.矩阵针灸治疗的过程与效果(1)矩阵针灸的取穴配穴对多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过程中,选择正确的主穴与配穴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根据矩阵针灸的取穴原则,中医医师要围绕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在上下周边方位取穴,其中主穴可以选择腰部夹脊线的上点以及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上端病变脊椎的左右两点,骶髂关节上左右凹陷的两点以及督脉腰段的压痛点等穴道,而配穴则可以选择发病侧的环跳穴、委中穴、阳陵泉穴和附阳穴等。
(2)矩阵针灸的施针方法完成穴道选取之后,医师可以选择尺寸合适的毫针,充分消毒,并针刺患者腰部穴位。
其中,上点的穴道可以将针尖以斜向下30度刺入约2.5寸左右,下点的穴道可以将针斜向上30度左右刺入2.5寸左右,而督脉的压痛点则可以针尖向上45度角刺入约2寸左右。
针灸科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方案
一、颈椎病1.诊断中医诊断:项痹西医诊断:颈椎病2.病史摘要主症:头枕、颈项、肩背、上肢等部位疼痛,及进行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3.辨证⑴辨经络①督脉、足太阳经证:颈项、后枕部疼痛,项部僵紧不舒。
②手太阳经证:颈项部不舒,压痛明显,疼痛可沿前臂尺侧放射,第4—5指麻木。
③手阳明经证:颈、肩、上臂的外侧和前臂桡侧发生放射性疼痛、麻木,可伴有拇指、食指和中指麻木。
⑵辨证候①风寒痹阻:久卧湿地或夜寐露肩而致项强脊痛,肩臂酸楚,颈部活动受限,甚则手臂麻木冷痛,遇寒加重,舌淡苔白,脉弦紧。
②劳伤血瘀:在外伤后出现颈项、肩臂疼痛,手指麻木,劳累后加重,项部僵直或肿胀,活动不利,肩胛冈上下窝及肩峰有压痛,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涩。
③肝肾亏虚:颈项、肩臂疼痛,四肢麻木乏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或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弱。
4.治疗治法:舒筋骨、通经络。
取局部穴位及手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颈夹脊、阿是穴、天柱、后溪、申脉配穴:督脉、足太阳经证配风府、昆仑;手太阳经证配小海、少泽;手阳明经证配肩髃、曲池、合谷。
风寒痹阻配风门、大椎;劳伤血瘀配膈俞、合谷;肝肾亏虚配肝俞、肾俞。
头晕头痛配百会、风池;恶心、呕吐配中脘、内关;耳鸣、耳聋配听宫、外关。
操作: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颈夹脊针刺时强调针感传至患侧肩背、前臂。
5.注意:嘱长期伏案或低头工作患者注意颈部保健,工作1小时后要活动颈部,或自我按摩局部,放松颈部肌肉。
平时应注意正确睡眠姿势,枕头高低要适中,同时注意颈部保暖,避免风寒之邪侵袭。
二、肩周炎1.诊断中医诊断:漏肩风西医诊断:肩关节周围炎2.病史摘要肩部疼痛、酸重,呈静止性,有时可向颈部和整个上肢放射,常因感受风寒、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或加重,日轻夜重,肩前、后及外侧均有压痛;主动和被动外展、后伸、上举等功能明显受限。
病变早期以肩部疼痛为主,后期以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
病情迁延日久,可出现肩部肌肉萎缩。
3.辨证①手阳明经证:以肩前区疼痛为主,后伸疼痛加剧。
针灸治疗外科疾病
针灸治疗外科疾病随着人们对传统医学的认可度逐渐增加,针灸作为一种非常古老的治疗方法也广受关注。
尽管针灸在中医中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但它在外科疾病的应用领域却相对较少被人们所知。
然而,通过诸多临床实践和研究,针灸在外科疾病的治疗中正逐渐显示出潜力。
本文旨在通过介绍针灸治疗外科疾病的原理、实践和研究成果,探讨其在这一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第一部分:外科疾病的特点及传统治疗方法外科疾病由于其疾病机制的特殊性和临床表现的直观性,一直以来都是医学领域中的重点研究方向。
外科疾病包括各种创伤、术后并发症以及恶性肿瘤等。
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药物治疗和放疗等,这些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控制疾病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手术创伤大、药物副作用高以及放疗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等。
因此,人们开始寻求新的治疗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部分:针灸治疗外科疾病的原理与实践针灸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其原理主要是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调和人体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进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对于外科疾病,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缓解疼痛及炎症反应,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等。
针灸治疗外科疾病的实践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例如在创伤方面,针灸可以减轻术后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在术后并发症方面,针灸可以缓解消化系统功能紊乱,促进恢复;在肿瘤放疗后,针灸可以缓解放疗相关的疼痛和不适等。
第三部分:针灸治疗外科疾病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针灸治疗的不断关注,国内外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针灸治疗外科疾病的效果及机制。
这些研究发现,针灸对于手术后疼痛的缓解、创面愈合的促进、肺功能的提高等都有积极的影响。
同时,一些临床试验也证明了针灸治疗在特定外科疾病中的有效性。
例如,在胃肠手术中,针灸可以显著缓解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在乳腺癌手术中,针灸可以改善手术后疼痛和患者的心理状态。
这些研究结果为针灸治疗外科疾病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中医康复科针刺疗法
中医康复科针刺疗法
【适应症】脑卒中所致瘫痪、脑瘫、周围神经损伤、颈肩腰腿痛、各种关节炎、高血压、神经衰弱、胃肠炎、尿潴留、聋哑、癔症、月经不调、阳痿、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和功能失调等。
【禁忌症】晕针、出血性疾病、皮肤感染症、孕妇下腹部、虚脱无脉等。
【操作】
一、询问有无晕针史。
二、仔细检查针具,选择针体挺直、光滑、坚韧而有弹性的毫针,并经高压消毒。
三、患者取舒适和便于术者操作体位。
四、用酒精棉球消毒穴位处皮肤及术者手指。
五、进针时,左手压紧穴位皮肤,右手持针迅速刺入,或利用小针管快速进针。
六、根据病情选用捻、弹、颤、捣、挫等手法,使之得气。
七、行针得气后留针一定时间,一般15~30分钟,有调气行气作用,小儿不留针。
八、出针时,左手拇指、食指以消毒的干棉球或酒精棉球持针身,并按压穴位,右手捻针且退出针。
无滞针时也可快速出针。
九、用电针法时,针刺后在针柄上用导线接脉冲治疗仪,然后调节电流至麻颤感。
【注意事项】
一、饥饿、疲劳时不宜针刺,体质虚弱者不宜强剌激。
二、针刺时术者精力集中,通过语言诱导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和令其体验针感,以提高疗效。
三、针刺时避开血管,防止出血。
针下有重要脏器时用斜刺,避免损伤脏器。
四、一穴一针。
临床上应用的针灸救急方法
临床上应用的针灸救急方法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急救情
况下,针灸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下面将介绍
一些临床上应用的针灸救急方法。
首先,对于突发性的胸痛病症,可以使用针灸救急的方法来缓解症状。
可以选择在胸部适当穴位进行刺激,如心包经的心俞穴、心脏经
的心主穴等。
在针灸操作中需要注意力量和深浅,以及刺激时间,避
免过度刺激导致不良反应。
其次,针灸在处理中风急症时也有一定效果。
可以选取风池穴、合
谷穴等穴位进行针刺,以达到疏通经络、平复气血的作用。
在操作时
要注意准确的穴位位置和深浅,避免损伤患者的健康。
此外,针灸也可以用于在急性消化系统疾病中起到救急作用。
例如,对于急性胃痛,可以选择在胃经相关的穴位进行针刺,如足三里穴、
中脘穴等。
针灸操作时需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交叉感染和其他意外
情况。
针对其他突发性疾病如高热、休克等情况,针灸也有相应的治疗方法。
这些方法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操作导致患者健
康受损。
总的来说,针灸作为一种中医疗法,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急救情况下,合理运用针灸救急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
治疗效果。
然而,在应用针灸救急方法时,务必注意操作规范和安全,确保患者的健康无患。
【字数:431】。
董氏针灸常见疾病治疗处方!
董⽒针灸常见疾病治疗处⽅!⼀、头部疾病(⼀)头痛:1、针侧三⾥、侧下三⾥配肾关,留针45分钟,轻症⼆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
(书)2、针灵⾻,⽴可缓和头痛。
3、太阳两⽳配灵⾻⽴⽌(太阳两⽳分别在⼩指掌⾯第⼀、⼆节正中,灵⾻⽳在拇指与⾷指的掌⾻间)[巳经验证](⼆)偏头痛:1、针侧三⾥、侧下三⾥效甚佳。
2、针中九⾥(风市)、效果亦佳。
3、点刺三重、四花⽴可⽌痛。
4、太阳部位疼痛针⾦门效果甚佳。
5、指三重(⼿背,⽆名指第⼆节外侧四分法取⽳三⽳)6、侧三⾥(⾜三⾥后1⼨)、侧下三⾥(侧三⾥2⼨)(三)前头痛:1、针⽕菊⽴⽌头痛。
(⼰验证)2、眉棱⾻痛:针⽕菊⽴效。
(⼰验证)3、点刺四花中效果亦佳。
(四)后头痛:1、冲霄放⾎⽴⽌头痛。
2、针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五)头痛、头胀、久年头痛:脚背六溪⽳⽤三棱针点刺出⾎。
(解溪⽳下1⼨为上溪⽳,其下1⼨为下溪⽳,上下溪左右旁开各1⼨分别为内溪、外溪、前溪、⽔溪⽳,共6⽳)(六)眉棱⾻痛:⽕连(第⼀跖⾻内侧,距趾跖关节2⼨处)⽕菊(第⼀跖⾻内侧,距趾跖关节3⼨处)(视频)(七)感冒头痛:1、三叉三⽳(握拳取⽳,在⽆名指与⼩指叉⼝之中央点取⽳)2、⼆⾓明(⼿背,中指第⼀节中央线上三分法取两⽳、向下斜刺)3、头晕:感冒头痛:三叉三⽳(握拳取⽳,在⽆名指与⼩指叉⼝之中央点进针)配灵⾻ ⼤⽩1、⾼⾎压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点刺放⾎,再针⽕硬可⽴降⾎压,并⽌眩晕。
(书)2、脑贫⾎头晕,针通关、通⼭、通天。
(⼋)正脑三⽳:主治:脑鸣、脑神经痛,咳嗽不⽌(⽴即见效) 取⽳:(77-1)⾜后跟筋正中央,正脑⼀⽳距⾜后跟4.5⼨,也就是距正筋⽳上1⼨,正脑⼆⽳、三⽳相距各2⼨。
⼆、眼部疾病(⼀)视⼒模糊:1、⾼⾎压引起的眼花,先点刺五岭,再针下三皇。
2、针明黄,留针,捻转即愈。
配复溜效更佳。
(⼆)麦粒肿:1、针灵⾻,左右交刺⼀次即愈。
2、脾俞、胃俞点刺出⾎亦佳。
(三)⽬⾚:1、⽿尖放⾎,效果甚佳。
膀胱炎的针灸疗法有哪些
膀胱炎的针灸疗法有哪些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适。
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针灸疗法在膀胱炎的治疗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膀胱炎的针灸疗法。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膀胱炎,针灸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首先是针刺疗法。
在针刺选穴方面,常选用的穴位包括中极穴、关元穴、气海穴、水道穴、归来穴等。
中极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 4 寸,具有益肾兴阳、通经止带的作用。
关元穴位于脐下 3寸处,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
气海穴位于脐下 15 寸,能生发阳气。
水道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 3 寸,距前正中线 2 寸,有利水通淋的效果。
归来穴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 4 寸,距前正中线 2 寸,可活血调经、理气止痛。
在进行针刺操作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针刺深度和手法。
一般来说,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留针 20 30 分钟。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膀胱的功能,促进尿液的排出,减轻炎症反应。
其次是艾灸疗法。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的作用。
对于膀胱炎患者,可以选择艾灸中极、关元、肾俞等穴位。
肾俞穴位于第 2 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能补肾助阳、调节生殖功能。
艾灸的方法有多种,如艾条灸、艾炷灸等。
艾条灸操作相对简便,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穴位上方,距离皮肤 2 3 厘米,以患者感到温热但无灼痛为宜,每次灸 15 20 分钟。
艾炷灸则是将艾绒制成圆锥形的艾炷,放置在穴位上点燃施灸,每个穴位灸 3 5 壮。
此外,还有电针疗法。
电针是在针刺得气后,在针上通以微量电流,以加强针刺的刺激作用。
在治疗膀胱炎时,电针可以增强对穴位的刺激,提高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膀胱炎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患者。
在进行针灸治疗前,医生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症状、体征、病史等,以确定是否适合针灸治疗以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 同济医院
阳
八 纲
阴
LOGO
针灸的治疗作用
1、调和阴阳 针灸治病的主要作用在于调和阴阳,正如《灵枢.根结》说“用针 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 藏。”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基本是通过腧穴和针刺手法来完成的。 2、扶正祛邪 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 扶正祛邪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法则,在正邪双方斗争中,两者盛衰的 程度不同,其病证也不同。“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所以治疗 时实证应用泻法,虚症应用补法。 临床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扶正与祛邪的主次和先后。 扶正适用于正虚而邪不盛的病证,祛邪适用于邪实而正未伤的病证; 扶正与祛邪同时应用,适用于正虚邪实的病证。 针灸的扶正祛邪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针刺手法和腧穴的配伍来实现 的。
腰痛
概念:
腰痛是指以腰部疼 痛为主的一类病症,可 表现为腰部一侧或两侧 或脊中疼痛。本病见于 现代医学急性腰扭伤、 腰肌劳损、腰肌风湿、 腰椎关节病、肾病等出 现腰痛者。
1、久处湿地,或涉水冒雨, 劳累汗出,衣着湿冷,寒湿之 邪侵袭人体,客于经络,气血 阻滞而成腰痛。 2、负重闪挫,跌仆撞击,脉 络受损,气滞血淤;或弯腰劳 作过久,气血运行不畅,久致 劳损腰痛。 3、先天不足,加之劳累太过, 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 房事过度,以致肾精亏损,不 能濡养筋脉,发为腰痛。
病 因 病 机
辩证分型
1、周围性面瘫 2、中枢性面瘫
LOGO
治疗原则及选穴
一、治疗原则 活血、通络、去风 二、选穴 翳风、地仓、颊车、 合谷、太冲、风池、 迎香、水沟、阳白、 攒竹、申脉、下关、 牵正等。
肩周炎
肩周炎
肩周炎是肩关节 周围肌肉、肌腱、滑 液囊及关节囊的慢性 损伤性炎症,以肩周 疼痛,功能活动受限 为主临床表现,又称 漏肩风、五十肩、冻 结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损伤
•病 因 病 机
•辩证分型
•1、损伤初期 •(瘀血阻络) •2、损伤中期 •(督脉受损、肾阳不 足) •3、损伤后期 •(肝肾阴虚、虚风内 动)
治疗原则及选穴
•一、治疗原则
• 疏通筋络 • 行气活血 • 补益肝肾
二、选穴
•
本病以疏通督脉,通利二便为基本治疗
原则可根据“肾主骨生髓”,“督脉总督一生之阳
•呃• 逆
•概念 :• 呃逆即打嗝,
指气从胃中上逆, 喉间频频作声,声 音急而短促。是一 个生理上常见的现 象,由横隔壁痉挛 收缩引起的。
•一、西医 •膈肌痉挛 •二、中医 •胃中寒冷、胃气上 逆、气逆痰阻、脾
虚阳虚、胃阴不足 等。
•呃
逆•病 因
病 机
•辩证分型
•1、发射性 •2、中枢性 •3、代谢障碍 •4、精神性
疏通经络就是调整经气。针灸治病是采用补法和泻 法,作用于腧穴经络,取得“通其经络,调其血气” 的作用,从而治愈疾病。
•选穴处方的基本原 则
•1、局部取穴(Selecting nearby points) •2、远道取穴(Selecting distant points) •3、随症取穴
•(Selecting points according to symptoms) •4、选取经验穴
针灸的治疗作用
3、疏通经络 《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十二经脉的分布,阳经在四肢之表,属于六腑;阴经在 四肢之里,属于五脏。并通过十五络的联系,沟通表里,组 成了气血循环的通路,它们“内溉脏腑,外濡腠理”,维持着 正常的生理功能。
在病理上经络与脏腑、器官也是息息相关的。经 络气血的偏盛偏衰,经络气血的逆乱,都可引起有 关脏腑、器官以及经络循行部位的病理变化。
虚- 补法,少针多灸
针灸的治疗作用
•1、调和阴阳 • 针灸治病的主要作用在于调和阴阳,正如《灵枢.根结》说“用针之 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 ” •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基本是通过腧穴和针刺手法来完成的。 • 2、扶正祛邪 • 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 • 扶正祛邪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法则,在正邪双方斗争中,两者盛衰的 程度不同,其病证也不同。“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所以治疗时 实证应用泻法,虚症应用补法。 •临床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扶正与祛邪的主次和先后。 • 扶正适用于正虚而邪不盛的病证,祛邪适用于邪实而正未伤的病证 ;扶正与祛邪同时应用,适用于正虚邪实的病证。 • 针灸的扶正祛邪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针刺手法和腧穴的配伍来实现 的。
治疗原则及选穴
•一、治疗原则 •祛寒、清热、 •补虚、泄实 •二、选穴 •足三里,内关, •合谷,天突
•脑• 卒中后遗 症•概念
:• 脑卒中后遗症主
要是由脑血管疾病( 脑出血、脑梗死等) 经过抢救,神志清醒 后出现半身不遂、言 语不利、吞咽障碍、 口眼喎斜等症状。
•半身不遂: •1、肝阳上亢,脉络瘀阻 •2、气虚血滞,脉络瘀阻 •言语不利: •1、风痰阻络 •2、肾精亏虚 •3、阳亢痰阻 •口眼喎斜:
部疾病,通常是指由各种 原因引起的非进行面神经 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 障碍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 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 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 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 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 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 成。
•本病多由经络空 虚,风寒或风热 之邪侵袭阳明、 少阳经络,以致 经气阻滞,经络 失养,筋肉纵缓 不收而发病。
•腰 痛
•病 因
病
机
•辩证分型
•1、寒湿腰痛 •2、劳损腰痛 •3、肾虚腰痛
治疗原则及选穴
•一、治疗原则 •补肾壮腰,通经止痛 •二、选穴 •三焦俞、肾俞、气海俞、 •大肠俞、关元俞、八髎、 •秩边、委中、承山、阳陵 •泉、腰阳关、命门、阿是 •穴等。
•附 :
•面• 瘫
•概念 •: 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面
•脊• 髓损伤
•概念 :• 脊髓损伤是指由
损伤和(或)疾病因 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 能损害,引起损害平 面以下的脊髓神经功 能的障碍,主要表现 在运动、感觉、扩约 肌、自主神经的功能 障碍。
•传统医学观念: •1、跌仆外伤,伤及督脉 •2、督脉受损,伤及肾阳 •3、阳衰及阴,虚风内动 •现代医学观念: •1、完全性脊髓损伤 •2、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3、马尾损伤
•面瘫
•病 因 病 机
•辩证分型
•1、周围性面瘫 •2、中枢性面瘫
治疗原则及选穴
•一、治疗原则 •活血、通络、去风 •二、选穴 •翳风、地仓、颊车、 •合谷、太冲、风池、 •迎香、水沟、阳白、 •攒竹、申脉、下关、 •牵正等。
•肩周炎 •肩周炎 •
•概念 :• 肩周炎是肩关节
周围肌肉、肌腱、滑 液囊及关节囊的慢性 损伤性炎症,以肩周 疼痛,功能活动受限 为主临床表现,又称 漏肩风、五十肩、冻 结肩。
•风痰上窜,阻于心脾之络 所致
•脑卒中后遗症
•病 因 病 机
•辩证分型
•1、口眼喎斜 •2、言语不利 •3、半身不遂
治疗原则及选穴
•一、治疗原则
• 舒通筋络 • 行气活血 • 解痉止痛
•二、选穴
•上肢取穴: •臂臑、肩贞、尺泽、小海、 •曲池、外关、手三里、合谷 •下肢取穴: •环跳、承扶、髀关、阳廉泉 、 •足三里、委中、承山、风市 、 •伏兔、膝眼、解溪 •头面部取穴: •地仓、颊车、牵正、印堂、 睛明、太阳、风池、风府、
•一、治疗原则 •通经活络,理筋整 •复,解痉止痛 •二、选穴 •大椎、风池、风府、 •肩井、肩髃、曲池、 •合谷、外关、手三 •里等。
•腰• 痛
•概念 :• 腰痛是指以腰部疼
痛为主的一类病症,可 表现为腰部一侧或两侧 或脊中疼痛。本病见于 现代医学急性腰扭伤、 腰肌劳损、腰肌风湿、 腰椎关节病、肾病等出 现腰痛者。
针灸的治疗原则
阴阳- 中医的基本理论核心,八纲中的 总纲。
表里- 一般是指疾病所在部位的深浅而 言。
寒热- 指疾病的性质而言。 虚实- 指人体正气的盛衰和病邪的消长
。
概述:
)
阳
表-多针少灸或出血
纲
里- 深刺(在脏、在腑) 阴 寒- 留针,宜灸
如需补充处,请大家指出!
”,以及损伤部位的具体情况进行选穴,选穴原
则如下:
•1、辨经选穴
•2、随症选穴
•3、局部选穴
•1)督脉取大椎、腰俞、 腰阳关、陶道、身柱、至 阳、命门。胃经取梁门、 天枢、水道、归来、髀关 、足三里、上巨虚。 •2)膀胱经取肝俞、肾俞 、膈俞、肺俞、承扶 •3)胆经取京门、环跳、 风市、阳陵泉、绝骨、丘 墟、足临泣、太冲 •4)任脉取中脘、水分、 气海、关元、中极等穴
•1、外伤、劳损 •2、肝肾亏虚,气血 不足
•3、外感风寒湿邪
•肩周 炎
•病 因
病 机
•辩证分型
•1、筋脉失养型 •2、风寒型 •3、湿热型 •4、痰湿型 •5、淤血型
治疗原则及选穴
•一、治疗原则 •止痛、解除肩关节 的功能障碍 •二、选穴 •肩井、肩髃,肩前 ,秉风、肩贞、天宗 、肩内陵、曲池、合 谷、七星台(肩中俞 、肩外俞、曲垣、天 •臑俞、肩贞)等穴位。
•(Selecting experienced points)
•随症取穴
•
•局部取穴 •远端取穴
•针灸治疗常见病
•一、颈椎病 •二、腰痛 •三、面瘫 •四、肩周炎 •五、呃逆 •五、脑卒中后遗症 •六、脊髓损伤
•颈• 椎病
•概念 :• 也称颈椎综合征或颈
臂综合征,因颈椎椎间盘 退行性改变,以及继发性 颈椎骨性改变,软组织损 伤,照成对周围神经根、 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 的刺激或压迫,引起头痛 、头晕、颈肩上肢部疼痛 麻木、胸痛,甚至下肢痉 挛性瘫痪等一系列的临床 综合症。
•传统医学观念: •1、感受风寒湿邪 •2、气血瘀滞 •3、肝肾亏虚 •现代医学观念: •1、外因
•急性或陈旧性损伤 等
•2、内因
•多因颈椎椎间盘退 行性改变,颈椎先
•颈椎 病
•病 因
病 机
•辩证分型
•1、神经根型 •2、脊髓型 •3、椎动脉型 •4、交感神经型 •5、颈型 •6、混合型
治疗原则及选穴
•1、久处湿地,或涉水冒雨, 劳累汗出,衣着湿冷,寒湿之 邪侵袭人体,客于经络,气血 阻滞而成腰痛。 •2、负重闪挫,跌仆撞击,脉 络受损,气滞血淤;或弯腰劳 作过久,气血运行不畅,久致 劳损腰痛。 •3、先天不足,加之劳累太过 ,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 或房事过度,以致肾精亏损, 不能濡养筋脉,发为腰痛。
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方 法同济医院
2020年5月23日星期六
•常见疾病的 •针灸治疗方法
•2013-05-15
•刘学敏
•针灸的治疗原则
•《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者泄之,菀陈则 除之,邪胜则虚之” •《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 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指出针灸治病,凡邪气盛满时 ,当用泻法,以泻其实邪;正气不足,身体虚弱时,应用补法, 以补其不足,使正气充实。若属热邪,应用疾刺法或刺出血,以 疏泄其邪热。若寒邪过盛,脏腑经络之气凝滞时,当用留针法, 以使阳气来复而祛散寒邪,或用灸法以助阳散寒。若气血瘀滞, 闭阻经络时,用出血法,以祛除其瘀。若阳气不足而脉陷下时, 则宜用灸法,以升阳举陷;若非他经所犯而本经有病者,则取本 经腧穴,以调其气血。因此在临床运用针灸治病时,必须根据中 医基本理论,运用望、闻、问、切四诊配合其它方法,确立八纲 ,始能决定针灸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