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的结构概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深度报道的主体结构搭建
这类报道必然在篇幅上相对较长。一般是占一个整版以上,如《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深度报道,篇幅一般占对开的报纸一个整版,8000字左右,基本都在5000字以上。
在文中都需要用小标题来分隔内容并提示内容。它的分层小标题如同消息的标题,既要抓住矛盾的关键点,又要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同时,深度报道在结构上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来围绕主题证明新闻真相,这就需要在写作中搭建出最适合的结构;最后,调查性报道需要场景转换、具有多种叙事线索,这些在组合上都需要具备完美的结构。
具体而言,深度报道在结构搭建上具有以下常用的方法。(一)、依据关键点搭建结构
依据新闻真相所涉及的关键点来搭建结构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手法,也是使整个报道脉络清晰,使受众欲知而未知的迷惑点与关注点与记者的表达点相吻合的一个有效的办法。
因为记者把关键点提出来作为整篇文章的小标题,这样,受众从小标题从第一感知上,就知道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也知道把这些关键的问题揭示出来了,真相也就出来了,新闻背后的新闻以及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也就出来了。这种以关键点作为小标题来安排结构的做法还可以起到引导受众的作用,达到删繁就简的效果,引导受众砍除枝蔓,拨云见日,快速抓住新闻事实或新闻真相方面的关键点。
1、具体做法
深度报道本来就是揭示事实真相的,那么就要准确有力,要用事实的关键点,或事件存在的疑问关键点,或受众想知道的关键点来安排结构,。利用关键点作为小标题有以下做法:对于是非迷惑的新闻真相,可以就受众想明白的几个关键问题作为记者采写的依据,把这几个关键问题作为小标题。在文章中,把这几个问题揭示清楚了,那么这个调查性报道调查真相的首要任务也就完成了。
如《注射隆胸调查》(《南方周末》2001年11月2号),这篇报道就是要告诉受众注射隆胸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害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到底如何?记者在如何进行说理与平衡性报道做的比较好。其结构分为八个小节:一、注射隆胸材料曾遭死缓;二、同意开禁的专家说法;三、可否注射隆胸专家未做表决;四、有院士支持隆胸?五、产品质量没问题?六、让厂家全权负责行吗?七、常处长,这个问题可以探讨;八、王朝刚博士:呼呈良知
从以上这几个方面,都是围绕是否有害这一主题而展开调查,从这几个方面,紧紧抓住了受众想知道的问题。因而,把这些问题的关键点作为小标题就具有很好的效果。
在反映底层从事卖淫的小姐的生存安全状态中,如何反映出她们在人身安全方面经常受到侵害的问题,那么,这个调查必然最首先的任务就是揭示出她们为何遭到生命侵害的本质原因。在
搭建结构时,就要围绕这个关键点来建构,这篇报道涉及的问题很广泛,那么如何写作呢?点面结合是很好的办法。《南方周末》记者在《底层性工作者生存安全调查》(《南方周末》2008年5月14日)中是这样搭建文章的结构的:一、色字头上一把刀;
二、“穷杀穷”与“黑吃黄”;三、“杀了她有什么了不起的?”;
四、“侦破难度最大的刑事案件”
从这几个方面,可以清晰地看出,为什么她们经常遭到杀害?为什么受到侵害的多是她们?为什么她们受到侵害后往往侦破相对较难?这几个问题在这几个小标题中,就很好地之处了受众的疑问。
在《“左肾”风波》一文中,孩子的左肾不见了,那么,围绕这一医患之间的纠纷以及后来有关部门的反应,这一新闻事实如何来展现其真相?受众无非是想知晓这一医患之间到底谁对谁非,小孩子的左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要回答这一系列的问题,就要选择好关键点,在《“左肾”风波》里面,记者用四个小标题就很好地抓住了四个关键点:一、他们都在怀疑对方,谁说的是真话?二、“我现在不管孩子的病,只找肾脏”;三、“如果我们执行了法院的判决,就等于违反了法律规定”;四、“卫生厅没有没有理由冷漠地把人当成一种物品。在这几部分中,就抓住了关键点,如“他们都在怀疑对方,谁说的是真话?”“我现在不管孩子的病,只找肾脏”就十分简洁地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2、适用对象
这种做法适用于下列几种深度新闻报道:
一是适用于涉及一些关键的疑问点的新闻事件,这个事件的真相往往体现在几个大的疑问点之上,或者这个新闻存在几个典型的矛盾点。那么,把这几个关键点说清楚了,这个新闻真相也就基本清楚,把要说明的问题也就能说清楚了。
《门槛出贪官》在结构上也是以关键点来搭建结构:一、“这涨上去的价格不是你的收入,全被他们吃了”;二、“我必须亲自行贿过‘门槛’。这与我所受的所有教育都背道而驰”;三、“现在许多贪官是‘糖衣吞进去,炮弹吐出来’”;四、“当贪官变得越来越聪明时,工商业者的风险就越来越大”;五、“嘿,我们成全你了,咱们甭合作了”;六、“新闻监督和真正的市场化是解决问题的最有力的武器”
例如《三甲医院就诊记》一、“不安网子,溶栓和手术都面谈”;二、在不同的三甲医院遇到的都是基本相同的对待,二、“少输了一瓶,你来,再给你输上不就完了嘛!”三、“感冒还能死人呢。怕危险,就别用!”四、“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要外输证明是上级规定,出了问题谁负责?”五、为什么在抗击非典时期能做到的,平时就不行了?
二是适用于那种通过几个关键点的陈述,是非善恶、正义邪恶等都能昭然若揭的新闻事件。那么,就可以用这种模式来搭建深度报道的结构。在这类找关键点的新闻中,如何搭建结构。如
《枪声响过之后》(中国青年报)这篇报道,报道的是公安只因老百姓一句“冒犯”的话,就连连开枪,连十多岁的小孩都不放过。这样一个严重事件,有关部门竟没个说法,身残的受害人到处呼号,行凶者却照样风光的新闻事实。在结构的搭建上就是采用反问组成:一、民警执行公务不穿警服、不出示证件和相关手续,公民有没有权利拒绝传唤?拒绝,是否就构成“妨碍公务”?
二、打草回来“手持钐刀”“边走边骂”,是否构成“以暴力方法抗拒”或“暴力袭击人民警察生命安全?”三、腿骨骨折、肋骨骨折是怎样造成的?内脏多处受伤,胸壁软组织损伤又是怎样造成的?四、不在现场的村民作证有什么意义?目击现场村民的证言在此事定性上起了什么作用?
这些暴力新闻事件反映了底层警务人员的暴力崇拜与忽视人权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那么,如何形象地反映这一现实。就可以对他们做法的荒诞不经或极度违反法规人伦作为质问,用反问作为作为搭建结构的小标题。这样,就能达到十分有力的情感效果,从而使文章充满力度,充满沉思,同时,也把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重视的问题摆在面上,同时,从这些对问题的反问,也可以说明正式这些存在的本质问题才导致这些新闻事件的发生,那么,从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是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不但是对结构的层次贡献上,还是对激起受感情的共鸣上,还是起到有关部门的警示与重视上,其作用都是十分有效的:这篇调查报道的结构就是由一组反问组成,正好符合深度报道揭露新闻真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