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鉴赏试题解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既有客中留滞、思乡情切之意,又有年华渐老、感时伤逝之叹,同时,也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2)情景分写是此诗谋篇布局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种写法,颇见匠心,全篇写“落日怅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间写来,诗情与景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写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乔木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感”,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若是前半景后半情的平常写法,就没有上述那种层层递进、曲达其意的妙。
答:
(2)古人评论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请简析全诗是如何把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的。(请分条表述)
答:
3、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 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本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在黄州所作。
(触景生情)
竹枝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融情于景)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情景交融)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借景生情和触景生情这两种情况,有时尚可以区分。有时也可能兼而有之。“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诗人触此景,一定很愉悦。但终于抵不住诗人固有的思乡之情,所以后面一转,思乡之情代替了美景所带来的喜悦心情。“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成了喜情转成哀情了。这里面触景生情有之,借景生情也有之。当然也做到了情景交融。
3.借景抒情。借助于对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的描写,来抒发诗人感情的抒情方式。它包括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和融情于景三种形式。也就是说三种形式中的任何一种,我们也都可以说它是借景抒情。
4、触景生情。在某种景物的触动下产生与之相关的情感的抒发,也说即景生情。
5.寓情于景。也说寄情于景。就是把诗人自己的情感寄寓在描写的景物之中。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唐诗别裁》)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这里所说的“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请你就这首诗的“意”和“格”分别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1)这首诗的“意”
(2)这首诗的“格”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借景抒情)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触景生情,就是王国维说的无我之境。诗人本所谓情感,或者本无强烈的情感。现在身在一定的环境,或因景的秀丽而喜欢,或因景的萧瑟而伤愁。这种情是由景而激发的,是受制于情的,是景决定了情。如鸟语花香而怡然,因狂风暴雨而忧伤。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是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自然是触景生情。“人自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是一位姓秦的游人游西湖时面对岳飞墓景况很自然触发的情感。
无论是触景生情还是借景生情,都是表达手段,都能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如毛主席所写的《咏梅》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技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花“丛中笑”之景已经充满了一代伟人欣喜革命胜利之情。这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里船。”是无我之境,诗人喜悦之情已完全融汇于景物描写之中,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1)这首词上阕写景,词人可谓一个妙手的大画家,短短几句就画出了多种景物。你认为这首词在写景上有怎样的特点?请举例分析。
答:
(2)这首词下阕写人,你从中看到的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答: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
马 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1.王夫之评价颔联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你认为这里的“Fra Baidu bibliotek景”、“大景”应指什么?
2.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吻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参考答案】
1.“小景”指风顺帆正;“大景”指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景观。
2.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答:
(2)本曲开头两个诗句的数量词叠用有什么妙处?请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
答:
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为全诗营造了一个令人陶醉的环境,请简析其中的“香”字在此有哪些蕴藉之意。
所谓借景抒情,就是王国维说的有我之境。就是作者本有强烈的感情需要发泄,借助一定的环境来表现这种情感。景是受情制约的,为情服务的。诗人的情是喜情,见到的景色自然都洋溢喜的气氛,诗人的情是哀情,遇到的景都蒙上哀的色彩。“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正因为情是得意的情,所以处处是美丽的花。“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正因为被贬谪,仕途坎坷,所以云横雪拥,景是障碍重生的景。
借景抒情,情在景之先。是将已有的情附着在景物上借以抒发。触景生情是情在景之后。是景引发情。两者触发点不同。借景抒情是一种写作方式。触景生情是一种思想活动。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写作手法。两者意思相近。后者程度较前者稍深些许。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更为紧密。寓景于情?确定不是寓情于景吗?
【误区透视】
做此类题目时考生容易走进的误区有:1.不能准确地选择意象,不能有的放矢地作答。2.不懂得写景和抒情的关系,将情、景割裂开来。3.没有按照意象(诗的基础)、意境(诗的画面)、诗情(诗的内涵)来进行有效鉴赏。4对表达技巧和表现方法模糊不清。5.评析不够到位,缺少层次感。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①。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叹新丰句: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新唐书·马周传》记载,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舍。店主人不理睬他,备受冷落。
(1)“落灯花棋未收”一句描写了什么情境?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
秋 山
杨万里
乌臼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
余 杭
范成大
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
忍冬清馥蔷薇酽,薰满千村万落香。
(1)上面两首诗都是优美的写景诗,但表现手法各不相同,试作简要分析。
答:
(2)两首诗中的“掩”和“薰满”历来为人称道,请选择一处加以赏析。
答:
【参考答案】
可见即使在在触景生情和借景生情的差异上设题,也已有难度,学生未必好区分。要是让学生区分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岂不是难上加难了。
附录:情景关系汇总
1.直抒胸臆。诗人把自己内心强烈的情感不加掩饰地直接倾诉出来,也叫直接抒情。
2.间接抒情。诗人并不直接地抒发自己的情怀,而是借助客观景物为载体,在对客观事物的叙述、描写中抒自己的情感,它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人抒情、借事抒情等。诗词中用得最多的是借景抒情和借物抒情,借物抒情又叫托物言志。
11.托物言志。通过描绘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志,就是心意,包括志向、情感等。因此有人又把这种艺术手法叫做“咏物抒怀”、“借物抒怀”。
12.以乐景写哀情。人之常情常态是高兴就乐,痛苦则哀,遇喜则笑,遭悲则哭。文学作品经常表现这种常情常态。人有时也一反常情常态,悲到极点,反而平静微笑;喜到极点,却是抱头痛哭。文学作品有时也描写这种非常态,即以哀写乐,以乐写哀。在诗词创作中常以乐景写哀情,描写本应让人欢乐的景物来表达悲伤的情感。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倍增其哀。
9.移情于景。把诗人自己的情感移用到景物上,让景物来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如戎昱《移家别湖上亭》,本来是诗人要搬家,对故居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依恋难舍。诗人却不说自己的这份情感,而说柳条藤蔓黄莺对自己感情深厚,难舍难分。有人把这种移情于景的方法叫做主客移位。
10.以景结情。在叙事议论抒情之后转而以描写景物作结,让人感到别有余味。
3.(1)这道试题分析的角度很多。可以从写景的角度入手分析,也可以从写景方式入手分析,还可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考生分析时联系具体诗句,且能分不同层次或角度表述。示例:这首词写景上的特点一是词人善于从多个角度写景,有远景,如山、林;有近景,如竹、墙;有仰望,如“翻空白鸟”;有俯瞰,如“照水红蕖”;有听觉,如“乱蝉”;还有嗅觉,如“细细香”。这样多角度的写景就使景物显得很有层次,做到了诗中有画。二是在景中含情。如“乱蝉”“衰草”就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是包含了词人苦闷的心境。(2)这首词中的苏轼是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着岁月而又无可奈何的形象,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从“杖藜徐步转斜阳”和“又得浮生一日凉”等诗句中可以看出。
1(1)描写了纷纷落下的灯花余烬及散乱的棋局,从侧面表现了作者梦前以棋解闷,梦后独对孤灯时百无聊赖的情怀。(2)作者在此取“一”的联想意义:一点点儿梧叶芭蕉之动,都会牵动秋的愁绪、羁旅的惆怅;一声声滴落在芭蕉叶上的嘀嗒雨响,都使得愁思更浓。正是这“一点”“一点”、“一声”“一声”使得三更梦醒后的作者辗转枕上,绵绵相思、悠悠乡情涌上心头。开头两句诗的数量词叠用不仅巧妙地表现了作者愁肠百结、夜不能寐的心理状态,而且读来让人有抑扬顿挫之感,同时又渲染了孤寂惆怅的气氛,使诗句蕴含更丰富的内容,耐人寻味。
2.(1)一是描写柳花微妙(或淡淡)的香味儿,写出春之气息;二是夸赞了酒肆里的酒香;三是暗含了朋友之间情谊的浓厚。(2)先写酒店姑娘的劝酒,让诗人感受到了他人的热情;再写一群青年朋友前来相送,让诗人感觉到了真挚的友情;三写把酒言欢“各尽觞”的场景,让诗人产生了“欲行不行”的留情;四是“东流水”与“别意”的比较,让诗人倍感朋友之间“水长情更长”的无限深情。加之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烘托出的氛围,使全诗的惜别之情显得非常饱满酣畅。
6.融情于景。在描写景物时,虽不直接抒情,却又处处隐含诗人自己的情感。即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它是寓情于景的另一说法。
7.情景交融。对景物的描写渲染跟诗人要表达的情感相互融合。
8.缘情写景。诗人因某事产生了某种感情,而后自然地带着这种情感去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这一景物或场景也就染上了诗人的感情色彩。把这种心理活动运用到诗词创作中,就叫缘情写景,或缘情造境。王国维把境分为“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缘情写景属于有我之境。
5、(1)杨诗从视觉角度落笔,借秋山之树描写秋天之景色。范诗从嗅觉角度落笔,借春山之花描写春天之景色。(2)第一首的“掩”字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枫与孤松红绿掩映之美。第二首的“薰满”用了夸张手法,极写花开之盛,花香之浓,传播之远。
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是什么关系
有一道诗歌鉴赏题让学生区分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两种表现手法。大意是问诗中的这种艺术手法是借景抒情还是情景交融。我觉得这种问法不合逻辑,也不科学。因为借景抒情作为艺术手法,一般和触景生情对举。而无论是借景抒情还是触景生情,都可算作手法。这两种表达手法都可产生情景交融的效果。就是说,借景抒情是手段,情景交融是效果。这二者不是对立概念,不可以让学生进行区分。
答:
(2)古人评论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请简析全诗是如何把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的。(请分条表述)
答:
3、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 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本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在黄州所作。
(触景生情)
竹枝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融情于景)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情景交融)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借景生情和触景生情这两种情况,有时尚可以区分。有时也可能兼而有之。“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诗人触此景,一定很愉悦。但终于抵不住诗人固有的思乡之情,所以后面一转,思乡之情代替了美景所带来的喜悦心情。“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成了喜情转成哀情了。这里面触景生情有之,借景生情也有之。当然也做到了情景交融。
3.借景抒情。借助于对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的描写,来抒发诗人感情的抒情方式。它包括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和融情于景三种形式。也就是说三种形式中的任何一种,我们也都可以说它是借景抒情。
4、触景生情。在某种景物的触动下产生与之相关的情感的抒发,也说即景生情。
5.寓情于景。也说寄情于景。就是把诗人自己的情感寄寓在描写的景物之中。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唐诗别裁》)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这里所说的“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请你就这首诗的“意”和“格”分别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1)这首诗的“意”
(2)这首诗的“格”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借景抒情)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触景生情,就是王国维说的无我之境。诗人本所谓情感,或者本无强烈的情感。现在身在一定的环境,或因景的秀丽而喜欢,或因景的萧瑟而伤愁。这种情是由景而激发的,是受制于情的,是景决定了情。如鸟语花香而怡然,因狂风暴雨而忧伤。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是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自然是触景生情。“人自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是一位姓秦的游人游西湖时面对岳飞墓景况很自然触发的情感。
无论是触景生情还是借景生情,都是表达手段,都能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如毛主席所写的《咏梅》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技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花“丛中笑”之景已经充满了一代伟人欣喜革命胜利之情。这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里船。”是无我之境,诗人喜悦之情已完全融汇于景物描写之中,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1)这首词上阕写景,词人可谓一个妙手的大画家,短短几句就画出了多种景物。你认为这首词在写景上有怎样的特点?请举例分析。
答:
(2)这首词下阕写人,你从中看到的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答: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
马 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1.王夫之评价颔联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你认为这里的“Fra Baidu bibliotek景”、“大景”应指什么?
2.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吻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参考答案】
1.“小景”指风顺帆正;“大景”指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景观。
2.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答:
(2)本曲开头两个诗句的数量词叠用有什么妙处?请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
答:
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为全诗营造了一个令人陶醉的环境,请简析其中的“香”字在此有哪些蕴藉之意。
所谓借景抒情,就是王国维说的有我之境。就是作者本有强烈的感情需要发泄,借助一定的环境来表现这种情感。景是受情制约的,为情服务的。诗人的情是喜情,见到的景色自然都洋溢喜的气氛,诗人的情是哀情,遇到的景都蒙上哀的色彩。“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正因为情是得意的情,所以处处是美丽的花。“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正因为被贬谪,仕途坎坷,所以云横雪拥,景是障碍重生的景。
借景抒情,情在景之先。是将已有的情附着在景物上借以抒发。触景生情是情在景之后。是景引发情。两者触发点不同。借景抒情是一种写作方式。触景生情是一种思想活动。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写作手法。两者意思相近。后者程度较前者稍深些许。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更为紧密。寓景于情?确定不是寓情于景吗?
【误区透视】
做此类题目时考生容易走进的误区有:1.不能准确地选择意象,不能有的放矢地作答。2.不懂得写景和抒情的关系,将情、景割裂开来。3.没有按照意象(诗的基础)、意境(诗的画面)、诗情(诗的内涵)来进行有效鉴赏。4对表达技巧和表现方法模糊不清。5.评析不够到位,缺少层次感。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①。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叹新丰句: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新唐书·马周传》记载,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舍。店主人不理睬他,备受冷落。
(1)“落灯花棋未收”一句描写了什么情境?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
秋 山
杨万里
乌臼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
余 杭
范成大
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
忍冬清馥蔷薇酽,薰满千村万落香。
(1)上面两首诗都是优美的写景诗,但表现手法各不相同,试作简要分析。
答:
(2)两首诗中的“掩”和“薰满”历来为人称道,请选择一处加以赏析。
答:
【参考答案】
可见即使在在触景生情和借景生情的差异上设题,也已有难度,学生未必好区分。要是让学生区分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岂不是难上加难了。
附录:情景关系汇总
1.直抒胸臆。诗人把自己内心强烈的情感不加掩饰地直接倾诉出来,也叫直接抒情。
2.间接抒情。诗人并不直接地抒发自己的情怀,而是借助客观景物为载体,在对客观事物的叙述、描写中抒自己的情感,它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人抒情、借事抒情等。诗词中用得最多的是借景抒情和借物抒情,借物抒情又叫托物言志。
11.托物言志。通过描绘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志,就是心意,包括志向、情感等。因此有人又把这种艺术手法叫做“咏物抒怀”、“借物抒怀”。
12.以乐景写哀情。人之常情常态是高兴就乐,痛苦则哀,遇喜则笑,遭悲则哭。文学作品经常表现这种常情常态。人有时也一反常情常态,悲到极点,反而平静微笑;喜到极点,却是抱头痛哭。文学作品有时也描写这种非常态,即以哀写乐,以乐写哀。在诗词创作中常以乐景写哀情,描写本应让人欢乐的景物来表达悲伤的情感。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倍增其哀。
9.移情于景。把诗人自己的情感移用到景物上,让景物来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如戎昱《移家别湖上亭》,本来是诗人要搬家,对故居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依恋难舍。诗人却不说自己的这份情感,而说柳条藤蔓黄莺对自己感情深厚,难舍难分。有人把这种移情于景的方法叫做主客移位。
10.以景结情。在叙事议论抒情之后转而以描写景物作结,让人感到别有余味。
3.(1)这道试题分析的角度很多。可以从写景的角度入手分析,也可以从写景方式入手分析,还可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考生分析时联系具体诗句,且能分不同层次或角度表述。示例:这首词写景上的特点一是词人善于从多个角度写景,有远景,如山、林;有近景,如竹、墙;有仰望,如“翻空白鸟”;有俯瞰,如“照水红蕖”;有听觉,如“乱蝉”;还有嗅觉,如“细细香”。这样多角度的写景就使景物显得很有层次,做到了诗中有画。二是在景中含情。如“乱蝉”“衰草”就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是包含了词人苦闷的心境。(2)这首词中的苏轼是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着岁月而又无可奈何的形象,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从“杖藜徐步转斜阳”和“又得浮生一日凉”等诗句中可以看出。
1(1)描写了纷纷落下的灯花余烬及散乱的棋局,从侧面表现了作者梦前以棋解闷,梦后独对孤灯时百无聊赖的情怀。(2)作者在此取“一”的联想意义:一点点儿梧叶芭蕉之动,都会牵动秋的愁绪、羁旅的惆怅;一声声滴落在芭蕉叶上的嘀嗒雨响,都使得愁思更浓。正是这“一点”“一点”、“一声”“一声”使得三更梦醒后的作者辗转枕上,绵绵相思、悠悠乡情涌上心头。开头两句诗的数量词叠用不仅巧妙地表现了作者愁肠百结、夜不能寐的心理状态,而且读来让人有抑扬顿挫之感,同时又渲染了孤寂惆怅的气氛,使诗句蕴含更丰富的内容,耐人寻味。
2.(1)一是描写柳花微妙(或淡淡)的香味儿,写出春之气息;二是夸赞了酒肆里的酒香;三是暗含了朋友之间情谊的浓厚。(2)先写酒店姑娘的劝酒,让诗人感受到了他人的热情;再写一群青年朋友前来相送,让诗人感觉到了真挚的友情;三写把酒言欢“各尽觞”的场景,让诗人产生了“欲行不行”的留情;四是“东流水”与“别意”的比较,让诗人倍感朋友之间“水长情更长”的无限深情。加之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烘托出的氛围,使全诗的惜别之情显得非常饱满酣畅。
6.融情于景。在描写景物时,虽不直接抒情,却又处处隐含诗人自己的情感。即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它是寓情于景的另一说法。
7.情景交融。对景物的描写渲染跟诗人要表达的情感相互融合。
8.缘情写景。诗人因某事产生了某种感情,而后自然地带着这种情感去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这一景物或场景也就染上了诗人的感情色彩。把这种心理活动运用到诗词创作中,就叫缘情写景,或缘情造境。王国维把境分为“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缘情写景属于有我之境。
5、(1)杨诗从视觉角度落笔,借秋山之树描写秋天之景色。范诗从嗅觉角度落笔,借春山之花描写春天之景色。(2)第一首的“掩”字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枫与孤松红绿掩映之美。第二首的“薰满”用了夸张手法,极写花开之盛,花香之浓,传播之远。
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是什么关系
有一道诗歌鉴赏题让学生区分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两种表现手法。大意是问诗中的这种艺术手法是借景抒情还是情景交融。我觉得这种问法不合逻辑,也不科学。因为借景抒情作为艺术手法,一般和触景生情对举。而无论是借景抒情还是触景生情,都可算作手法。这两种表达手法都可产生情景交融的效果。就是说,借景抒情是手段,情景交融是效果。这二者不是对立概念,不可以让学生进行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