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背景下对民间传统美术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遗背景下对民间传统美术的研究

作者:柳迪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06期

摘要:不同的艺术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于民间艺术的分类有着不同的概念以及归纳与总结。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出发对民间艺术进行归纳,则分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这三大类别。本论文着重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的民间传统美术研究现状进行梳理。

关键词:非遗;民间传统美术;产业发展;研究现状

第一章:“非遗”与民间传统美术的联系

一、“非遗”简介

进入21世纪,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与保护所展开的一系列文化运动,使得民间艺术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在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昆曲”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逐渐的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旨在保护世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为了人类文明的多元化的延续,使得传统文化的研究者与爱好者共同探索传统民间文化之路,让其延续并且得到创新与发展。

二、民间传统美术概述

民间传统美术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为广大民众百姓能够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文化活动。民间传统美术起源于老百姓自己真真实实的民间日常生活,由此不断的丰富着大众们的精神以及心理世界。在最开始的人类起源阶段,所供人们娱乐的活动以及媒介极其不发达,民间传统美术就是在这个阶段不断地陪伴着人们在进步与发展。

三、“非遗”与民间传统美术的相辅相成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措施,以及所颁布的政策与法令,使得民间艺术的艺形态、民间艺术作品、以及民间艺人的抢救与保护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民间传统美术逐步的受到了重视。通过对于非遗背景下民间传统美术研究现状的梳理,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为再进一步的挖掘与传承起到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二章:民间传统美术——嵊州竹编

(一)嵊州竹编的历史背景:

嵊州市位于浙江的东部,气候温和,被誉为“水竹之乡”。嵊州竹编创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的人们被迫于生活的需求,则利用竹子编制出极其简易的生活用具。到了汉晋时期,竹编的工艺越来越精细。直到清朝,已经陆陆续续出现了竹编的作坊,竹编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器具工Eo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造型精美闻名于世。嵊州竹编的特色是模仿动物,人物造型的竹编是其精华,以及各式各样的人们日常生活所熟悉的静物类竹编。嵊州竹编一直秉持着一定的造物观念发展进步。

(二)嵊州竹编的艺术特色:

从鸟图腾、物以致用以及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影响三个方面对于嵊州竹编的造物观念进行详细的论述。对于图腾的崇拜是先民社会一个普遍的现象。嵊州也不例外,自古以来受到鸟图腾文化的深刻影响,历经千百年的世事变迁,,但是这种崇拜鸟图腾的风俗一直根深蒂固的存留在嵊州人民的思想中。关于在竹编收到鸟图腾的影响方面,作者还介绍了嵊州两种禽类的竹编造型,首先是以实用为目的的模仿禽类,另外一种是写实效果,用竹编将其生动形象的表现出禽类造型。嵊州竹编的物以致用造物理念,充分发挥竹编材料本身经济与实用的功效,通过材料的特性方便竹编艺人对竹编进行修补与维护。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深深植根于嵊州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将其与竹编艺术相结合,创造出大量的有关民族精神与家庭和睦以及民族礼仪等伟大的传统美德。

嵊州竹编作为工艺品所具有的诸多审美要素,其中嵊州竹编的用色是其艺术特征的重要审美要素。竹编工艺的原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天然色彩,在着色的工艺上也在不断的创新,以及在竹编的编织技法上可以使其色彩更加丰富。竹编为了满足大众对其众多的色彩需求,因此需要对于竹编的原材料色彩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通过对其加工,不仅能够使得竹编的外观提升了审美价值,还能有效的起到防止虫蛀和发霉的作用。嵊州竹编的工艺用色是结合了编织工艺以及现代的着色工艺,凸显出了嵊州竹编工艺品的色彩具有鲜明与单纯的艺术特点。由此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审美特征,并且满足了现代城市化的以及多元化的审美需求。

(三)嵊州产业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嵊州竹编的产业经过了一次较为严重的衰落现象,尽管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挽救,然而并没有起色。根据自己查阅文献资料,追溯嵊州竹编的历史发展,了解它的发展困境,并对其现状进行分析。

分析嵊州竹编是如何走向衰落之路。首先,多种样式的材料涌人工艺品市场,并且人工成本与制作成本的增加,使得嵊州竹编工艺品的价格受到了挑战。其次,竹编艺人们对于新时代的艺术品没有独特的创新性,观念比较落后,制作竹编时传统技法没能得以突破,以及造物者们的审美情趣也没有紧跟时代潮流。最后,传承人的问题,因为竹编的制作工艺有很大的难度,工序繁琐,掌握这门技艺需要大概二十年的时间,导致想学习这门手艺的年轻人无奈放

弃,传承难最大的因素还是竹编技艺所带来的经济收入较低,导致竹编的从业人员十分匮乏,给竹编的发展带来了极其严重的阻碍。

竹编产业的抢救必须要依靠政府以及企业的大力支持,并且要着力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使得群众更多的认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以及全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远意义,切实的对嵊州竹编进行保护。

结语:

自非物质文化遗产成立以来,民间艺术研究从初始阶段到发展进步,不管是从资料的搜集还是理论基础的不断探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许多年来,渐渐地构建起了较为成熟的研究规范,重视对民间艺术的门类以及代表作做出历史渊源、传承与流变的具体研究,将它放置在宽广与深厚的社会生活环境之中,尤其挖掘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以及历史渊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它的传承特征是活态的流变。所以,在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有行之有效的进入到市场当中,使它成为具有文化内涵又有独特的文化价值的流通手段,与市场产生较好的相互沟通,相互进步与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的不断前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