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材料的结构、种类与性能

合集下载

感光性高分子概述

感光性高分子概述
11
第六章 感光性高分子
2 光化学反应的基础知识
2.1 光的性质和光的能量 物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光是一种电磁波。在
一定波长和频率范围内,它能引起人们的视觉,这 部分光称为可见光。广义的光还包括不能为人的肉 眼所看见的微波、红外线、紫外线、X 射线和γ射 线等。
12
第六章 感光性高分子
现代光学理论认为,光具有波粒二相性。光的 微粒性是指光有量子化的能量,这种能量是不连续 的。光的最小能量微粒称为光量子,或称光子。光 的波动性是指光线有干涉、绕射、衍射和偏振等现 象,具有波长和频率。光的波长λ和频率ν之间有 如下的关系:
价铬吸收光后还原成三价铬,而供氢体放出氢气生 成酮结构。
CH CH2 OH
hv + Cr [VI]
C CH2 O
+ C[r Ⅲ]+ H2
32
第六章 感光性高分子
当pH>8时,HCrO4-不存在,则体系不会发 生光化学反应。利用这一特性,在配制感光液时, 加入氨水使之成碱性,可长期保存,不会反应。成 膜时,氨挥发而使体系变为酸性,光化学反应能正 常进行。从表6—4可见,重铬酸铵是最理想的增感 剂,也是因为上述原因。

他 降重

带 解氮

感 性基

光 高和

基 分叠

的 子氮






























+

传感器

传感器



������ 当需要区分两个具有细微波谱差异的目标物 时,波谱分辨率指标比较重要
时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对同一地点进行重复探测时,相邻两次探测的 时间间隔,即重访周期,能够提供地物动态变化的信息。 ������ 包括: 传感器本身设计的时间分辨率 受卫星运动规律影响 根据需要,人为设计的时间分辨率 ������ ������ ������
蓝绿波段 绿红波段 红波段 近红外波段 近红外波段 热红外波段 近红外波段 可见光—近红 外
③ NOAA/AVHRR与“风云”气象卫星
数据来源:美国气象卫星。 近圆形太阳同步轨道。 卫星携带的环境监测遥感器主要有改进型甚高分 辨率辐射计(AVHRR)和泰罗斯业务垂直观测系统 (TOVS)。 NOAA图像。 参考网站: / /
缝隙式摄影机
胶片卷动速度V与
飞行速度v和相对
航高H有关,
V=v*f/H,
f为焦距。
多中心投影
缝隙式摄影机
多中心投影,不同缝隙对应的投影中心不同
25
3 全景式摄影成像
又称扫描摄影成像或摇头摄影成像。
在物镜的焦面上平行于飞行方向设置一条狭
缝,并随物镜作垂直于航线方向的摆动扫描,
得到一幅扫描成像的图像。
第三节
摄影类型的传感器
摄影是通过成像设备获取物体影像的技术。
传统摄影是依靠光学镜头及放置在焦平面的感光
胶片来记录物体影像。 数字摄影是通过放置在焦平面的光敏元件,经光 /电转换,以数字信号来记录物体的影像。
三.光学摄影类型传感器
摄影机种类很多,常见的为: 框幅式摄影机(分幅式摄影机) 缝隙式摄影机 全景式摄影机 多光谱摄影机 (多镜头型、多摄影机型、光束分离型)

感光材料的种类和应用机理概述

感光材料的种类和应用机理概述

感光材料的种类和应用机理概述感光材料是一种可以对光线做出响应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光学、摄影、印刷、显示器等领域。

感光材料的种类及其应用机理多种多样,下面我将对几种常见的感光材料进行概述。

1.银盐类感光材料银盐类感光材料主要是指银卤化物,如银溴化银、银碘化银等。

在曝光后,银离子会被光子激发,形成金属银的晶核,并随着曝光强度的增加,这些银晶核会逐渐变大。

在显影过程中,暴露在光下的感光材料颗粒会被还原成黑色金属银,而未暴露在光下的则会被溶解掉。

最终显影出来的图像就是由金属银颗粒组成的。

银盐类感光材料广泛应用于传统摄影、印刷等领域。

2.理石感光材料理石感光材料又称为光致变色材料,主要由敏感染料和聚合物基底组成。

当这种材料受到紫外线或相关波长的光照射后,染料就会发生光化学反应,导致吸收波长的变化,从而实现颜色的改变。

这能够应用于记录信息、保护贵重物品、光敏传感器等领域。

3.卤化银类感光材料卤化银类感光材料是一类基于银卤化物的光敏材料。

与银盐类感光材料不同,卤化银类感光材料主要是以溴化银为主的银盐及其混合体系,相比较于银盐类感光材料,卤化银类感光材料有更高的感光速度和更宽的感光波长范围。

该类感光材料适用于X射线感光材料、照相胶片、印刷等领域。

4.光敏聚合物类感光材料光敏聚合物类感光材料是一种将光敏分子与聚合物基底相结合的材料。

在光敏分子的激发下,光敏分子会发生立体化学反应,导致聚合物链的断裂或结构变化,从而引发光聚合反应或光降解反应,最终形成固化的图案。

这种感光材料可以应用于微影技术、光刻制程等领域。

总结起来,感光材料的种类繁多,每一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应用机理,能够实现不同的功能和应用需求。

感光材料的发展对于光学和光电领域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感光材料的种类和应用机理也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感光材料的工作原理

感光材料的工作原理

感光材料的工作原理感光材料是一种关键的技术材料,广泛应用于摄影、印刷、传感器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光的相互作用,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或信号。

本文将详细介绍感光材料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感光材料的组成感光材料主要由感光剂、载体和助剂组成。

感光剂是感光材料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能够接受光的能量并发生化学反应。

感光剂通常包含有机化合物或染料,用于吸收光能。

载体是感光剂的支持介质,能够稳定感光剂并提供机械强度。

助剂则在感光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例如调节感光度和对比度等。

二、感光材料的工作原理感光材料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关键过程:感光和成像。

感光是指感光剂接受光能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暗化的图像。

成像是将感光剂的暗化图像通过不同方法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或信号。

1. 感光过程感光过程中,感光剂中的分子受到光的能量激发,产生化学反应。

感光剂中的染料或有机化合物会吸收光的能量,使得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形成暗化的图像。

这种化学反应一般是光化学反应或化学反应链的形式,具体机理因感光剂的不同而异。

2. 成像过程成像过程是将感光剂的暗化图像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或信号。

在摄影领域,感光剂上的暗化图像通过显影、定影、漂洗等化学处理,最终在底片上形成可见的照片。

在印刷领域,感光材料通过显影后,将暗化的图像转移到印刷版上,再通过印刷工艺将图像转移到纸张上。

在传感器领域,感光材料上的暗化图像通过电荷耦合装置(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等技术转化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

三、感光材料的应用领域感光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几个主要领域的应用介绍:1. 摄影领域感光材料是传统胶片相机的核心技术,通过感光剂的暗化图像,在照相纸上形成可见的图像。

随着数码相机的发展,数字感光器件逐渐取代了传统感光材料,但感光材料在专业摄影和艺术摄影等领域仍具有重要地位。

2. 印刷领域感光材料在印刷领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感光剂的暗化图像和相应的印刷工艺,能够将图像转移到纸张或其他媒介上。

感光材料及原理的简单介绍

感光材料及原理的简单介绍

感光材料及原理的简单介绍感光材料是一种能够吸收光并产生化学、物理变化的材料。

它广泛应用于照相、印刷、光纤通信和显示技术等领域。

感光材料的原理涉及光的吸收、能级跃迁和化学反应等过程。

感光材料一般由感光剂和感光载体组成。

感光剂是材料中的主要成分,它能够吸收光,并引发光化学反应。

感光剂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银盐、有机染料和卤化物等。

感光载体是感光剂的载体,它能够稳定地保存感光剂,并在光作用下产生化学变化。

感光载体的选择取决于感光剂的特性和应用需求。

感光材料的光吸收是感光过程的关键步骤。

当光照射到感光材料上时,感光剂中的分子或原子吸收光子的能量,产生激发态。

光的能量可以激发感光剂中的电子或分子向高能级跃迁,形成电荷分离。

这种光激发导致感光材料的颜色、亮度或电导率发生变化。

感光材料的光化学反应是感光过程的核心部分。

一旦感光剂中的电子或分子被光激发,它们开始参与化学反应,导致材料产生可见的变化。

例如,在传统的银盐感光材料中,光激发的电子会与感光剂中的银离子结合成为银原子,并逐渐沉淀在材料中形成银影。

这种沉淀过程对应着曝光过程。

感光材料还可以根据其工作原理分为直接感光材料和间接感光材料。

直接感光材料是指感光剂本身能够直接与光反应,产生化学变化。

例如,一些有机染料可以吸收光能,发生分子结构变化,颜色由透明或浅色变为有色。

间接感光材料是指感光剂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通过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实现感光过程。

例如,传统的银盐感光材料就属于间接感光材料,光激发的电子与感光剂中的银离子结合,最终形成银影。

除了照相和印刷领域,感光材料还在其他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在光纤通信中,感光材料可以转换光信号为电信号,实现光纤传输。

在显示技术中,感光材料可以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实现高质量图像的显示。

总之,感光材料通过光的吸收和光化学反应等过程,能够实现图像记录、信号转换和显示等功能。

它在照相、印刷、光纤通信和显示技术等领域的应用,为人类的生活和科技进步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第一篇翻拍摄影技术

第一篇翻拍摄影技术
(3)尺寸稳定性好。片基收缩性低、吸湿性小,如 25 mm厚薄膜在25℃水中浸泡1周吸水率为O.8%。
(4)具有优良的耐光性。它是塑料中耐光老化最优 良的材料,如在玻璃罩下曝晒2 800 h聚酯纤维能 保留原有强度的30%~40%,而天然丝在同样条 件下600 h强度即完全消失。
(5)耐生物性好。聚酯能相当好地抵抗霉菌的作用, 即使能在聚酯上观察到霉菌生长,但对材料自身 不会造成侵蚀或破坏作用。
2.非银盐型胶片
非银盐型胶片所用感光物质有重铬酸盐、重氮盐、 感光树脂、电子照相材料等。
现有非银盐型胶片档案中以重氮片和微泡片居多。 由于重氮片和微泡片两者的共同特点是感光度低,
影像耐保存性较差,故一般不直接用于拍摄,主 要用于制作拷贝片。
(二)相纸
相纸的分类方法较多。按感光色彩分有黑白相纸 和彩色相纸。
翻拍摄影制品有的可以作为档案加以保存,有的 可以代替原件提供利用,因此档案翻拍技术是一 种有效延长档案使用期限和满足档案利用需要的 常规技术,为此应对该技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第一节 感光材料
翻拍摄影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感光材料,但由于感 光材料类型极其复杂,性能相差十分悬殊,因此 应根据翻拍对象及翻拍品用途的不同,有针对性 地选择适合的感光材料。
近年来,彩色相纸纸基中出现了一种新型涂塑纸, 在纸基两面涂有不透水的聚乙烯涂层,具有尺寸 稳定、机械强度高、吸水膨胀率小(为钡地纸的1 /5)的特点,目前在黑白相纸纸基中亦开始有所 应用。
(二)银盐感光层
以黑白感光材料感光层为例,其主要组分是明胶、 卤化银和各种助剂,感光档案影像层的主要组分 是明胶、金属银粒和某些助剂。感光层厚度:相 纸6~12um,胶片14~18um,干板16~24um。
按卤化银种类分有溴化银相纸、氯化银相纸和氯 溴化银相纸。

光电传感器

光电传感器

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是一种可以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

它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可靠性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环境监测、医疗设备、安防系统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工作原理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光电效应。

简单来说,当光照射到光电传感器的光敏元件上时,光子的能量将导致光电子的产生。

光敏元件一般由半导体材料制成,如硅、镓化合物等。

当光电子被产生出来后,它们会在半导体材料内部发生电子迁移,并将导致电荷分布的变化。

这个变化可被传感器中的电路所检测到,并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输出。

二、分类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光电传感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光电传感器有光电开关、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光电二极管阵列等。

1. 光电开关光电开关是一种能够检测物体存在与否的传感器。

它通常由光源、发射器、接收器和电路组成。

光源将光照射到被检测物体上,然后由接收器接收反射回来的光信号。

当有物体遮挡光线时,反射光信号会变弱或消失,接收器中的电路会产生相应的响应信号,从而实现对物体存在与否的检测。

2. 光电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又称为光敏二极管,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工作的传感器。

它具有响应速度快、结构简单、体积小等优点,在光电传感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光电二极管可以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并且根据光信号的强弱可以实现对光强度的测量。

3. 光电三极管光电三极管是一种具有放大作用的光电器件。

它除了具有光电二极管的特点外,还可以放大光电信号。

这种传感器通常由光电二极管和共射放大电路组成。

光电信号通过光电二极管产生后,经过共射放大电路放大,最终输出一个相应的电信号。

4. 光电二极管阵列光电二极管阵列是一种由多个光电二极管组成的传感器。

它可以实现对多个光源的检测,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光学测量等领域。

光电二极管阵列的每个光电二极管相互之间独立工作,可以同时对多个光源进行测量,提高了测量效率和准确性。

分不清医用胶片种类,可归纳四大类别

分不清医用胶片种类,可归纳四大类别

分不清医用胶片种类,可归纳四大类别医用胶片是银盐感光材料之一。

其类型可归纳为以下四类。

1.用于普通摄影的X射线胶片(1)蓝敏膜:蓝敏膜是与蓝紫荧光增强屏配套使用的色盲膜,其吸收光谱达到峰值。

在420 nm处。

它主要分为标准感光通用(RX)胶片,适用于大多数普通摄影,中等性能,低雾和高对比度,可增强骨骼、空气和对比剂之间的对比度。

(2)绿色敏感膜(平板颗粒膜):绿色敏感膜是与绿色光增强屏一起使用的正色膜。

峰值吸收光谱为550nm。

它把三维卤化银颗粒切割成扁平的形状,并按所需方式排列,并在乳液中添加一层抗荧光重叠染料。

这增加了图像的清晰度。

(3)乳腺摄影用正性彩色胶片:是一种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单层乳剂,对绿光敏感。

赠送电影。

由于采用扁平粒子技术,荧光重叠效应可以减小到接近0%。

可以获得非常清晰、清晰的图像,并且可以改善皮肤线图像,特别是在乳腺摄影中。

(4)高清晰摄影胶片:这是一种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胶片。

它特别适用于需要高分辨率图像和微观结构显示信息的人体摄影。

2.多摄像机和激光摄像机的成像胶片(1)多摄像机摄像胶片:该胶片又称CRT摄像胶片。

适用于CT、MR、DSA、ECT等多台摄像机的成像记录。

该胶片为单面乳液(分色胶片),背面涂有防晕层,保证图像清晰、细腻,减少荧光材料造成的图像模糊。

(2)激光相机成像膜:分为峰值吸收光谱为633nm的氦氖激光膜(HN型)和峰值吸收光谱为820nm的红外激光膜(IR)。

该膜的特征在于非常细的乳液颗粒、单个涂层和背衬。

采用防晕涂料。

激光胶片的数字成像质量远高于多摄像机胶片的模拟成像质量。

3.图像增强器记录胶片(1)荧光胶片:随着心血管放射学的发展,对荧光胶片成像技术的要求越来越广泛。

而且严格。

因此,相应的薄膜不仅需要高灵敏度,而且需要细小的颗粒。

这部电影可分为五种不同的临床用途。

(2)荧光屏图像和荧光缩微胶片:该胶片适用于荧光屏下的瞄准摄影(点胶片)或物体。

荧光微宇宙。

摄影基础

摄影基础

摄影技术
摄影技术 摄影技术 摄影技术
(B)正身斜侧头及 斜身斜头的上身动 作变化
正身斜侧头的动作、 造型变化加上身、手、 腿的造型配合,就会组 成许多优美的造型。
摄影技术 摄影技术
(C)正身斜侧头及 斜身斜头的应用变化
摄影技术
摄影技术 摄影技术 摄影技术
C、正身侧头及 正身侧头的演化
摄影技术 摄影技术 摄影技术
(3) 徕卡A型 是 1925年德国莱 兹公司生产的。 这是一台划时代 的相机它为35毫 米实用型相机成 功地铺垫出一条 路使35毫米相机 成为20世纪的主 流机型。
徕卡A型照相机
摄影技术 摄影技术 摄影技术
(4)禄来弗莱克 斯 1929年德国生 产,是世界上第一 台双镜头反光相机, 使用的中画幅117 胶卷,的双镜头反 光相机机身和机件 完全由金属制成。
摄影技术 摄影技术 摄影技术
(7)哈苏1600F型相 1948年瑞士维克托·哈 萨布莱德公司生产。 是一部120单反相机。 它配有可更换的 80 毫米标准镜头快门速 度1秒一1/600秒B门, 该相机还设计有插入 式后背和腰平取景器。 在这之前还末曾见过 120相机如此科学的 整体设计和出色的镜 头。
摄影技术
摄影技术 摄影技术 摄影技术
B、正身斜侧像及 正身斜侧像的演化
摄影技术 摄影技术
(A)正身斜头及斜身斜 头的动作变化
正身斜侧头的造型是有 明显方向性的。所以,凡是 方向性的造型变化,除可向 上仰、向下俯之外,身体也 可以向右转、向左转,头部 也可以向右向、向左向。这 些动作的特点,在于表现 “力量”,因此,着意表现 激动、坚强、朝气、进取精 神、性格等。情绪和氛围的 照片使用这类造型,会更加 强化作品主题。

印刷感光材料

印刷感光材料

印刷感光材料印刷感光材料是一种在印刷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材料。

它们通过感光作用,能够在光的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图案和文字。

印刷感光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印刷工艺中,包括平版印刷、凹版印刷、丝网印刷等,为印刷品的质量和效果提供了关键支持。

印刷感光材料的种类多样,根据其感光原理和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光敏剂、感光树脂、感光胶片等。

光敏剂是印刷感光材料中的核心成分之一,它能够在光的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引起材料的变色或固化。

感光树脂是一种具有感光性能的树脂材料,它可以通过光的照射形成图案和文字,广泛应用于印刷版材的制备和印刷品的制作中。

感光胶片则是一种特殊的感光材料,它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的特点,适用于印刷品的制版和印刷过程中的图文转移。

在印刷感光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印刷工艺和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不同的印刷工艺对感光材料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些需要高分辨率的感光材料,有些则需要高对比度的感光材料。

因此,在选择印刷感光材料时,需要充分考虑印刷品的要求和印刷工艺的特点,以确保印刷效果的质量和稳定性。

除了选择合适的印刷感光材料外,正确的使用和处理也是确保印刷品质量的关键。

在感光材料的制备和印刷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光照条件和感光材料的处理参数,避免感光材料受到不必要的光照或污染,从而影响印刷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此外,对于感光材料的存储和保管也需要特别注意,避免感光材料受潮、受热或受光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性能和稳定性发生变化。

总的来说,印刷感光材料作为印刷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印刷品的质量和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选择和使用印刷感光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印刷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满足不同印刷需求的要求。

因此,对于印刷从业者来说,深入了解和掌握印刷感光材料的特性和应用,对于提升印刷品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医用胶片种类

医用胶片种类

医用胶片种类医用胶片属于银盐感光材料中的一种,其种类可归纳以下四大类别。

1.一般摄影用X线胶片(1)感蓝胶片:感蓝片是配合发蓝紫色荧光的增感屏使用的色盲片,其吸收光谱的峰值在420nm。

它主要分为标准感度的通用型(RX型)胶片,适用于一般摄影中的大部分,性能适中,低灰雾高对比,可使骨骼、空气和造影剂之间对比增强。

(2)感绿胶片(扁平颗粒胶片):感绿片是一种配合发绿光的增感屏使用的正色片,其吸收光谱的峰值在550nm。

它是将三维卤化银颗粒切割成扁平状,以预期的方式排列,并在乳剂中加入了一层防荧光交迭效应的染料。

从而增加了影像的清晰度。

(3)乳腺摄影用正色胶片:这是一种高分辨率、高对比、单层乳剂、对绿色光敏感的乳腺专用胶片。

由于采用了扁平颗粒技术,使荧光交迭效应几乎减少到0%,可获得极为清晰锐利的图像,皮肤线条影像可得到提高,特别是在乳腺放大摄影上有特色。

(4)高清晰度摄影用胶片:这是一种高分辨率、高对比度胶片。

特别适用于要求提供高清晰的图像、显示组织微细结构信息的四肢摄影。

2.多幅相机和激光相机成像胶片(1)多幅相机成像胶片:此类胶片也称CRT图像记录胶片。

适用于CT、MR、DSA、ECT 等多幅相机的成像记录。

胶片为单面乳剂(分色片),背面涂有防光晕层,保证影像的清晰、细腻.减少荧光物质造成的影像模糊。

(2)激光相机成像胶片:它分为氦氖激光片(HN型),吸收光谱峰值为633nm和红外激光片(IR),吸收光谱峰值为820nm。

此类胶片特点是具有极微细的乳剂颗粒,单层涂布,背底涂有防光晕层。

激光片的数字成像质量远远高于多幅相机胶片的模拟成像。

3.影像增强器记录胶片(1)荧光电影胶片:由于心血管放射学的发展,对荧光电影成像技术的要求越加广泛和严格。

因此,相应的胶片既要求很高的感光度,又要求有颗粒细腻的特点。

此类胶片根据临床使用目的不同分有5种之多。

(2)荧光屏图像及荧光缩影胶片:此类胶片适用于荧光屏下的瞄准摄影(点片)或体检荧光缩影。

感光材料及其种类

感光材料及其种类

二、感光材料及其种类(一) 传统感光材料1、按成像颜色分(1)黑白片经拍摄曝光之后以黑、白、灰三个色界组成画面影像的感光片叫作黑白胶片。

1)银盐型黑白片以金属银盐为乳剂制作而成的黑白感光片称作银盐型黑白片。

它在拍摄以后得到的是光的潜影,需要用D-76或者D-23、DK20等化学显影液进行冲洗后才能得到可见的影像。

a. 全色片这里讲的全色片其实就是常用的黑白片,它是指能对人眼所能够看到的七色(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可见光全部都会感光的黑白负片。

它适合于拍摄可见光照射下的各种景物,因此它是一种最为人们普遍使用的黑白负片。

b. 分色片分色片也叫正色片,它是一种只能感受黄、绿、青、蓝、紫光线;而不能感受红、橙光线的黑白负片。

它对黄、绿景物的表现影调和层次特别逼真和丰富,所以用它拍摄人像和风光的黑白照片具有极佳的效果。

c. 色盲片色盲片也叫无色片,它是一种只能感受蓝、紫及紫外光线;而不能感受其它光线的黑白感光片片。

它得到的景物影像层次表现力很差,但是反差却很大,例如对于红、橙、黄色的景物得到的影像则成了白、浅灰、灰白色(黑白照片的图像是黑、灰黑、深灰、);对于蓝与紫色的景物其影像便成了灰黑与黑色。

(黑白照片的图像是灰白与白色)主要用于翻拍文稿、印制幻灯片和拷贝电影片。

d. 黑白X光片X光片又称X射线胶片,它只感受蓝、紫与X光线,是一种专供人体内部组织的医学诊断和工业机器设备内部结构检查之用的黑白摄影感光片,但是它必须用X线作为光源才能摄取这些人眼无法入内看到的影像,因为它在普通光源下只能感受蓝、紫光线下的景物外表形像而没法感受X光线。

e. 黑白红外片它是一种只能感受可见光中的蓝、紫光线;但是却能感受我们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的黑白感光片片。

由于它具有红外热效成像的功效,所以能穿透烟雾和混浊的水气;因而常用于军事、刑侦、医学、考古、航天、气象、地质、水下、夜间等摄影中,它还能在普通的风光摄影中取得非常特殊的效果,如能使白昼如夜、树叶变白、水色变黑、明暗反差极强、并能提高远景的清晰度。

摄影资料——精选推荐

摄影资料——精选推荐

®一、摄影概念®摄影是利用照相机及胶片(或记忆棒、卡)将所选定的景物记录下来的瞬间艺术®二、摄影技术®1 、摄影艺术创作®(1) 拍照®(2) 冲洗胶片(在电脑中进行处理)®(3) 印片和放大(彩色打印机打印照片)2 、摄影技术同其他技术一样, 学会其一般的操作方法不困难, 特别是在今天, 己有许多自动照像机, 但要真正拍一张比较理想的照片, 也并非是一件易事, 要想拍出儿童的天真、妇女的健美、妩媚等, 若是缺乏有关摄影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往往也得不到理想的效果®一、感光材料的光化学特性感光材料→曝光→化学反应→显、定影→影像®二、感光材料的照相性能®1 感色性2 感光性3 反差®4宽容度5密度6 颗粒性®7解像力8灰雾度三、感光材料的构造由乳剂层和支持体组成®乳剂层的主要成份是卤化银( 氯、溴、腆), 它们在光线作用下分解出银而构成一种肉眼看不到的潜影, 经过药液处理还原成可见的黑色(彩色)金属银像的性能摄影感光材料的构造(中、软片)摄影感光材料的构造(中、软片)1、保护层、防光晕层 保护层 2、上乳剂层3、下乳剂层4、底层(结合层)5片基6、防光晕层四、感光材料的分类®1 黑白与彩色®2 高感光度、中等感光度与低感光度®3 负片( 常用) 、正片( 幻灯片) ®4 日光型、灯光型®1 摄影艺术创作分为哪三个过程?®2 摄影感光材料(胶卷),在光线作用下,分解出——而构成一种肉眼看不见的——,经过药液处理,还原为可见的黑色(彩色)——的性能。

®3 解释摄影概念。

®一、照相机的种类一、照相机的种类®主要分为主要分为 120 相机与相机相机与 135 相机第三节照相机的构造及其性能®照相机主要由镜头、光圈、快门、取景器、测距器、机身、暗盒等部件组成。

感光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

感光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

感光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概述:感光材料是一种在光照条件下能够产生化学反应的材料。

它们广泛应用于照相胶片、激光打印机、光敏电阻器等技术领域。

感光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这对于优化感光材料的性能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感光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相关理论和实践应用。

一、感光原理:感光材料的核心原理是光化学反应,即通过吸收光线激发电子,从而引发一系列化学反应。

感光材料的结构决定了其对光的吸收率和光敏性能。

例如,感光材料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有共轭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吸光能力,并且具有更好的光电转换效率。

二、结构与吸光性能关系研究:1. 共轭结构:感光材料中的有机化合物常具有共轭结构,共轭结构能够形成π-π*跃迁,使得材料对特定波长的光线吸收更强。

因此,设计合适的共轭结构可以提高感光材料的吸光性能。

2. 功能基团:感光材料中引入合适的功能基团能够增强材料的吸收能力和光电转换效率。

例如,引入推电子基团可以增强吸光能力,而引入拉电子基团则可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3. 结构调控:通过调节分子结构、取代基团和链长等,可以改变感光材料的光吸收能力和光电转换效率。

合理设计材料的结构可以实现对特定波长的光线的高效吸收和转换。

三、结构与光敏性能关系研究:1. 灵敏度:感光材料对光线的灵敏度决定了其对光的响应速度和灵敏度。

材料的灵敏度与感光材料的晶体结构、材料纯度、能级间隔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优化结构和材料制备工艺,可以提高材料的感光灵敏度。

2. 动态响应:感光材料对光的响应速度和动态范围是评估其性能的重要指标。

材料的结构对其动态响应和寿命有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材料结构与光敏性能之间的关系,可以优化材料的动态响应特性。

3. 光电转换效率:感光材料的结构对于光电转换效率有着直接影响。

合适的结构设计可以提高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

例如,通过优化感光材料的带隙结构和载流子扩散长度,可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7_感光材料

7_感光材料

物理上的不完整性
• 缺陷:指晶体中的离子在它原有的位置上发生了 迁移,在它不该存在的位置出现。
a.弗伦克尔(Frenkel)缺陷
b.肖特基(Schottky)缺陷
物理上的不完整性
• 位错:指点阵中某些离子偏离了原有的点阵位置, 造成晶体外形的崎变。
a.棱位错
b.螺旋位错
卤化银晶体结构
• 由于卤化银晶体的不完整性,使点阵存在位错、 缺陷或含有杂质的部位,造成局部的电荷不平衡, 也就是破坏了理想晶体的固有平衡,形成了晶体 内部的薄弱环节。在感光化学中,将这些薄弱环 节称为感光中心。 • 卤化银晶体的不完整性,就是卤化银对光敏感,经 显影加工能形成影像的内在因素。换句话说,理 想的卤化银晶体对光是不敏感的。
• 非银盐感光材料
– 感光物质主要有如重铬酸盐类、重氮类高分子化合物、 光敏半导体材料等非卤化银感光物质。通过其感光物 质见光发生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而感光成象的 – 主要应用于印版的感光层
感光材料的发展
• 17世纪发现银盐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化学变化。 • 1800年有人将AgNO3 涂布在纸上,制成了最初的感 光材料。 • 1839年将海波(Na2S2O3)用于定影。 • 1871年开始使用明胶作为卤化银的载体,并一直 沿用至今。 • 1873年发明了增感剂,为发明彩色感材奠定了基 础。 • 1887年使用片基做为支持体,为感光材料打开了 通向各个应用领域的大门。
• 涤纶片基
– 涤纶片基,不易燃、稳定、可制成很薄的片基 – 聚碳酸酯片基,性能优良,很有潜力。
片基——乳剂的载体
• 对片基要求
– 透光率大(90%以上); – 机械强度大(弹性强度好;断裂强度、冲击强度大,耐 折次数多) ; – 几何稳定性高(有较小的含湿量和小的收缩率,不易变 形); – 化学稳定性好,耐光、耐 热、耐酸碱,对乳剂层不产 生化学作用。

胶片成像的粒度

胶片成像的粒度

胶片成像颗粒度答应梁老整理一份关于胶片成像颗粒度的小文章,由于准备不够充分,恳切梁老和广大同仁指正:卤化银感光材料:卤化银感光材料的基本组成部分,系卤化银微晶在明胶溶液中的悬浮体。

感光乳剂经射线照射后能发生微弱的化学变化而形成潜影,经显影后才可变为可见影像。

将感光乳剂均匀涂布于支持体上即构成银盐感光材料。

性质和组成:感光乳剂在室温时是奶黄色粘稠状液体,当温度降到10℃左右时即凝结成胶冻状。

卤化银微晶是感光乳剂中的光敏物质,平均直径只有 1μm左右。

其形状可以是立方体或八面体,或具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

实用的卤化银微晶常是各种混合晶体。

例如:氯化银和溴化银的混合晶体,或掺杂着少量碘化银的溴化银晶体等。

这种混合晶体可使感光乳剂具有所需的感光性能。

感光乳剂中的明胶使卤化银微晶分散均匀,并赋予卤化银微晶以必要的感光性能。

生产过程感光乳剂的生产过程直接影响其感光度、反差和分辨率等性能。

必须严格控制其原料规格和反应条件(温度和时间等),任何细微变化,都会导致感光乳剂性能的变化。

在感光乳剂的生产过程中,除了配液外,从乳化开始直到制备结束都必须在暗室内的安全灯下进行。

安全灯(通常为红灯)的亮度也必须严格控制。

整个过程均可在全黑中进行,感光乳剂的生产分为四个阶段:①配液制备感光乳剂所用多种原料,都需先配制成一定浓度溶液。

②乳化和物理成熟先往乳化反应釜中加入明胶溶液,然后按规定的速度加入硝酸银溶液和卤化碱金属溶液,以溴化银乳剂为例,即发生如下反应:AgNO3+KBr─→AgBr+KNO3反应生成的溴化银以微小的晶体均匀分散在明胶溶液中,这一过程即称为乳化过程。

先将溴化钾溶液加入釜内,再将硝酸银溶液注入,称为单注法乳化过程;将硝酸银溶液和溴化钾溶液同时注入反应釜的过程,则称为双注法乳化过程。

在乳化过程中生成的卤化银微晶过于细小,还要在一定温度下继续搅拌,使部分微晶溶解,利用介质中卤化银的过饱和状态,使微晶继续生长,并达到一定的尺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
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与 CCD 相比,具有低能耗、高集成度和低生产 成本等优势。
第一节 感光材料的发展简史
一,感光片的发展历程
感光片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感光物质的发展、进步;
二是感光物质的载体--片基的发展与改进。
二,感光纸的发展史
感光纸,用纸作片基的感光材料。
1,19世纪70年代中期, 相纸为蛋白相纸。
2,1880年出现了溴化银印相纸。
相涂塑纸,在纸基的
两面涂有树脂防水层的RC相纸。适合新闻摄影需要

4,后来又研制了FB相纸,纤维纸基相纸。适
合做需要长久保存的黑白照片。
基的背面),3)感红乳剂层,4)隔层,5)感绿
乳剂层,6)隔层,7)黄色滤色层(吸收蓝光)
,8)感蓝乳剂层,9)保护层。
彩色负片的三个乳剂层分别记录来自景物的
蓝、绿、红光,经显影,分别呈现黄、品、青三色
影像;再经漂定,除去黑色银盐,胶片剩下彩色影
像(负像)。经过放大或印相的校色处理,便获得
与自然景物一致的颜色。
彩色负片感光显影后的成像
经放大或印相后的彩色照片
2,彩色反转片的构造
彩色反转片各层乳剂的排列顺序和基本结构与彩
色负片一样。
不同之处是:彩色反转片有内式和外式两种类型
5,人们还研制了全色黑白感光纸。影调层次
丰富。
6,现在采用的彩色相纸,多为涂塑纸,纸面
有光面、无光面、半光面、绸面等。
第二节 感光材料的结构
感光材料的主要构成成分:一是片基(纸基),
二是感光乳剂,还有一些辅助涂层。
一,黑白感光片的构成
黑白感光片,主要有五层,以片基为中心,上面
有结合层和乳剂层、保护层,下面有防光晕层。
10,1935年,柯达公司试制出柯达彩色胶片, 即今天彩色摄影的先驱。
11,1930年,醋酸纤维取代硝酸纤维做片基, 因其不易燃,被称为“安全片基”。
12,在20-30年代,世界照相器材、感光材料 的生产制造中心有两个:一是欧洲的德国,一是美 国的柯达公司。
13,20世纪70年代,塑料片基代替醋酸片基, 胶片的感光能力进一步提高。
1,片基。涂布乳剂及其他各层物质的支持体。
主要性能:无色透明,不影响乳剂的照相性能;
有韧性,耐撕裂;易展平,有极好的平整度;耐水,
不膨胀,不会使影像变形。
2,感光乳剂,又称照相乳剂,主要成分是卤化
银和明胶。
现在的感光乳剂主要用溴化银和少量碘化银。
明胶,是无色或略带黄色的透明液体,有粘性,
能使卤化银均匀分布其中以便涂在片基上,并对银盐
久影像。
4,1835年,英国发明家塔尔博特用氯化银
或硝酸银作感光物质,涂在纸基上,放入相机,拍
成负像,又在阳光下通过特定装置获得正像,并发 明固定影像的方法。被称为“卡罗摄影术”。
5,1851年,英国摄影家阿切尔发明火棉胶湿
版,用玻璃版代替金属版,摄影进入湿版时代。(
感光物质是火棉胶和银盐,片基是玻璃版)。
1,1800年,英国人托马斯。韦奇伍德用涂硝酸
银的皮革拍摄“阳光的照片”树叶。
2,1826年,法国人尼埃普斯用沥青加熏衣草油
涂在铅锡合金版上,拍摄了第一幅永久性照片《鸽子
窝》。曝光时间约8小时。
3, 1829年,法国人路易·达盖尔和尼埃普斯合作
,研究发明“银版法摄影术”,使涂有碘化银的铜版曝
光,然后熏以水银蒸气,再以食盐溶液定影,形成永
氯化银。
非银盐系统感光片,又被称为“染料型黑白感光
片”、“彩色法黑白感光片”。
数码摄影的感光材料: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
发明玛维卡(Mavica)相机,开始采用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电子耦合器)来记录影像
。使影像数码化,便是数码摄影记录影像的方法。
现在,有部分数码相机采用CMOS芯片来记录
漂定处理,洗去黑色影像,底片上只留下彩色影像。
彩色片涂有多层感光乳剂,每层有不同的感光性
能。一般至少有感红层、感绿层、感蓝层三层,分别
感受红、绿、蓝色光。
1,彩色负片的构造
彩色负片基本上由感红、感绿、感蓝三个主
要乳剂层和其他辅助涂层组成。
彩色负片的主要涂层分布为:1)底层,2)
防光晕层(只有柯达彩色负片的防光晕层仍涂在片
6,1871年,英国业余摄影家马杜克斯发明溴
化银明胶干版法。感光能力提高,摄影操作简化,
使摄影术开始大发展。最高拍摄速度达1/25秒。
7,1889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用赛璐珞做片
基的软片。
8,1906年,德国化学家研制出全色黑白胶片
,开始用硝酸纤维做片基。
• 9,1907年,德国卢米埃尔公司生产出彩色负片 --微粒彩屏干版。
第二章 摄影感光材料
摄影有传统摄影和数码摄影两大类(P74)
根本不同是用以记录影像的方法和感光材料不同
传统摄影,记录影像的方法是“模拟法”,采用银
盐感光方法和染料成像法,记录的是被摄景物的模拟
影像。
数码摄影采用数字化的方法记录景物的数码影像

传统摄影感光材料主要是银盐系统感光材料,另
有少量的非银盐系统感光材料。
黑白感光片的构成
二,彩色感光片的构成
彩色感光片有银盐系统和非银盐系统两大类。现
代彩色摄影主要使用银盐感光片。
彩色摄影利用银盐的感光性能与染料的成色性能
相结合来制成彩色片。
彩色感光片形成色彩的过程:银盐感光记录下景
物色彩,成为潜影--经显影使溴化银被还原的氧化
物与混合在乳剂中的成色剂反应,形成颜色,--经
有保护作用,使其不积聚,不沉淀。
感光材料的感光性能,是由乳剂的性质来决定的

3,其他物质
结合层,位于乳剂层和片基之间,是一种粘合剂
,使乳剂牢固地粘结在片基上,防止乳剂层脱落。
保护层,位于乳剂层的外面,是一层透明而有一
定韧性的薄膜,防止乳剂层受划伤。
防光晕层,涂在片基背面,能吸收穿透乳剂层的
光线,防止底片出现光晕。
数码摄影的感光材料是CCD或CMOS芯片。
传统摄影感光材料有感光片和相纸两种。感光片
用于拍摄记录被摄景物影像,相纸用于印相或放大影
像。
传统摄影材料的感光原理,主要是利用了光敏
物质的感光性能,使感光物质在光线照射下,发生 光化学效应,生成潜影。
银盐系统感光材料采用的感光物质,主要是银
的卤化物--银盐。卤化银有:溴化银、碘化银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