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文化2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
逐步实现其“大咸阳规划”,以及近畿、关中地 区的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宫苑—皇家园林建设,参 照天空星象组成以咸阳宫为中心、具有南北中轴 线的庞大宫苑集群
秦始皇晚年,经营了阿房宫,代替信宫作为上林 苑中心,作为“大咸阳规划”的一部分
秦始皇
秦咸阳
阿 房 宫
是皇帝日常起居、视事、朝会、 庆典的场所,相当于一个政治 中心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章园林的生 成期
❖ 生成期即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 成长的时期
❖ 这时期的园林发展虽然尚处在比较幼稚的初 级阶段,园林的发展极慢,但经历了奴隶社 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出奇的一千二百多年的漫 长岁月,相当于殷、周、秦、汉四个朝代 (BC11世纪——AD220年)
学习重点
❖ 历史背景与发展状况 ❖ 总体特征 ❖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 殷周时期 ❖ 秦朝时期 ❖ 西汉皇家园林 ❖ 东汉皇家园林
栽培、圈养、通神、望天是园林雏形的源初功能, 游观尚在其次
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源头
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是人工栽植蔬 菜的场地
园圃内所栽培的植物,一旦兼作观赏的目的,便会向 着植物配置的有序化方向上发展,从而赋予其园林雏 形的性质
中国古典园林在其产生的初始便与生产、经济有 着密切的关系,这个关系甚至贯穿于整个生成期 的始终
二. 社会因素
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 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是人们对大自然的生态 美的认识——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用比兴的方法把优美的自然物联系与人
东周时比兴的运用多见于《诗经》和《楚辞》, 且更贴近人的品德和素质
人们开始把自然风景作为品赏、游观的对象
比兴手法实例:屈原与楚辞
屈原的作品 中,就直接以善 鸟、香草配于忠 诚,以恶禽秽物 比拟谗佞,以虬 龙鸾凤托为君子, 以飘风云霓隐喻 小人

中国古代的园林文化

中国古代的园林文化

中国古代的园林文化中国古代的园林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被誉为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

园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古代园林以其精美的构造、独特的造景、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中国的贵族和富有的人们开始兴建私人园林,以表达他们对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的追求。

这些园林一般由多个院落组成,每个院落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景观。

园林中的建筑、假山、水池、花草树木等元素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

古代中国园林文化的代表作之一是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以其精巧细腻的造园手法和独特的意境而闻名于世。

苏州的园林多以水为基础,通过人工湖泊、小河、池塘等水体的布局和利用,营造出独特的水景效果。

园林中的假山、廊桥、亭台楼阁等建筑物造型精美,凸显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

苏州园林还注重植物的选择和布局,常常在园内种植各种花草树木,使园林四季都能呈现出不同的景色和氛围。

除了苏州园林,中国古代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园林,如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西安大雁塔等。

这些园林都有各自独特的特色和历史背景,反映了不同地区和时期的文化风貌。

例如,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具有浓厚的宫廷气息和皇家文化的瑰宝。

承德避暑山庄则是清代皇帝用来避暑的园林,以其山水相依、建筑精致的特点而闻名。

古代中国园林文化不仅注重景观的布局和建筑的精美,更注重营造一种和谐、宜人的氛围和意境。

园林常常通过石雕、壁画、诗词等艺术形式,表达主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情感和追求。

园林中的建筑、假山、花草树木等元素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园林成为人们品味生活、陶冶心灵的理想场所。

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影响远不止在中国国内,也对世界园林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风格和精湛技艺,吸引了许多外国人的关注和学习。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园林艺术都受到了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启示和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园林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第二章总结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第二章总结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第二章总结笔记“中国古典园林是东方园林的杰出代表。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体现在空间布局上,还蕴含着哲学理念和人文情怀,深刻影响着中国园林艺术和造园技法,从而使中国古典园林成为世界造园史上独树一帜的艺术瑰宝。

这里我将简要分析几个方面:首先就是美学层次上来说,讲究天人合一、崇尚自然、风水格局等;其次是材料选用及构造形式上来说,大量采用木材、砖瓦石等物质形态和雕塑、匾额楹联、碑碣等文字载体进行景观营造;再者则是文化内涵层次上,讲究诗画境界,将诗词歌赋、历史掌故引入园林,将日常生活所见融入园林景致之中。

其一、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典园林最基本的设计思想。

《易经》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被儒家学派视作立身处事的根本原则。

孔子提倡“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思想,并主张以“道”(规律性、必然性)为核心去“法自然”。

“自然”既包括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又囊括了社会伦理与道德因素,可谓“集宇宙万象于吾心,纳乾坤万道于胸襟”,更强调了个人与自然的亲近感受和感悟能力,即在自然环境中实现自己的精神需求和审美意趣。

其二、建筑组群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观察与认识。

我们知道早期的建筑虽然已经开始考虑到利用当地资源与适应气候特点,但由于受科学技术条件限制,普遍较矮小粗糙。

《周礼冬官考工记》中关于宫室的高度描述甚至比《诗经小雅》的“如松柏之茂”都低,而且十分简略模糊。

随着封建王朝的兴起与发展,人们通过大量劳动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建筑文明,同时又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民居形式,充满了奇异而优美的韵味。

清华大学教授彭一刚曾指出:我国民居外部形状和内部结构体系均取决于社会政治秩序,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各种差别很大的空间类型。

其三、中国古典园林,无论何种功能,都具有统一的尺度、轴线和相互呼应的整体形态。

《礼记·祭法》篇中提出:“凡立宗庙宫室邑居,前途后寝,左右夹房,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礼记·礼器》)的礼制规定,标志着从殷商的巫术迷信向周朝以来注重礼仪、推崇正统、把握政权的政治秩序的转变,是为尊卑有序、长幼有别、男女有别奠定了基础。

中国园林的传统文化

中国园林的传统文化

中国园林的传统文化
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中国园林起源于古代宫廷和寺庙的园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一种以自然山水为基础的园林艺术形式。

以下是中国园林传统文化的一些特点:
1. 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园林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将大自然的景色、声音、气息等因素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宁静、自然的氛围。

2. 布局精心:中国园林的布局非常重要,通常是由文人雅士或风水大师精心设计的,旨在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

3. 建筑与园林相结合:中国园林建筑与园林相结合,将建筑风格与园林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园林建筑风格。

4. 对称美:中国园林通常采用对称美的设计,通过对称的设计来营造出一种平衡、稳定的氛围。

5. 诗情画意:中国园林通常是以自然山水为基础,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将自然景观转化成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

6. 赏景与赋诗:中国园林中的景观通常是用以赏景和赋诗的,赏景时以自然景观为主,赋诗时则借助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7. 文化意义:中国园林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中国的诗情画意、传统文化、历史故事等,都在中国园林中得到体现。

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将自然景观转化成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
内涵和独特魅力。

中国古代的园林文化

中国古代的园林文化

中国古代的园林文化中国古代的园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园林的设计理念、构造形式、植物配置和文化内涵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写作。

一、设计理念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山水合一”、“景中有景”、“意境优美”等方面。

其中,“山水合一”是指将山水融为一体,使得人们在园林中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景中有景”则是指在一个景点内设置多个小景点,增加游览者的欣赏乐趣;而“意境优美”则强调了园林所传达的情感和艺术价值。

二、构造形式中国古代园林的构造形式主要包括建筑、水池、假山和亭台等。

其中,建筑是园林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其种类繁多,如亭台楼阁、廊桥流水等;水池则是园林中最具特色的元素之一,常见于大型皇家花园和私人府邸;假山则是通过人工塑造自然山石而成,常用于表现山水景观;亭台则是园林中的观景点,常用于欣赏园林美景。

三、植物配置中国古代园林的植物配置非常注重,常用的植物包括松柏、竹子、梅花等。

其中,松柏是中国古代园林中最为常见的树种之一,其象征着长寿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竹子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因其高洁和不屈不挠的品质而备受推崇;梅花则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其清雅脱俗的气质常用于表现冬季园林美景。

四、文化内涵中国古代园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多彩。

其中,皇家园林通常以皇家权力和荣耀为主题,在设计上强调华丽和豪华;私人府邸则更注重私人情感和审美价值,在设计上强调自然和恬静。

此外,中国古代园林还表现了诸如宜居环境、人文关怀等方面的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园林文化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现象,其设计理念、构造形式、植物配置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人类园林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园林文化知识点总结大全

园林文化知识点总结大全

园林文化知识点总结大全园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和风景园林艺术的典范。

园林文化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书画艺术、建筑学和园林设计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古代中国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这里将对园林文化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园林文化的起源发展、代表性园林建筑、园林文化的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等内容。

一、园林文化的起源和发展1. 中国园林文化的起源中国园林文化起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景观的崇敬和追求。

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的古代宫苑和庙堂园林,如尧舜禹的宫苑园林、商王庙园、周文王庙堂园等。

2. 园林在汉代的发展汉代是中国园林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兴建了许多大型的宫苑和园林建筑,如汉武帝的长乐宫、汉光武帝的鸡鸣寺、汉元帝的鸿光寺等。

这些园林建筑不仅在规模上有所扩大,而且在造园技术和艺术造诣上也有所提高。

3. 园林在唐代的繁荣唐代是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兴建了许多规模宏大、景致优美的园林建筑,如唐玄宗的天宁寺、唐玄宗的华清池、唐肃宗的丽景山等,这些园林建筑成为了唐代文人雅士游赏诗词的创作题材。

4. 园林在宋代的兴盛宋代是中国园林建筑继唐代之后的又一全盛时期,在这一时期兴建了许多以山水和林木为主题的园林,如岳麓书院、林则徐纪念园、醉翁亭等。

这些园林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风景园林的特点和艺术风格。

二、代表性园林建筑1. 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市郊,是中国最著名的皇家园林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之一。

颐和园以山水为主题,将自然山水和人工建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万园之园”、“北国江南”的美誉。

2. 留园留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古代名园之一,也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作之一。

留园以水景为主题,园内以水面、亭台和假山为主要景观,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精髓和艺术风格。

3. 庐山庐山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著名园林之一。

中国古典园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些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巧的布局和细致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它们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重要的一个传统文化是“山水思想”。

山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一种精神追求和审美理念。

古人认为山水是自然界中最完美的景观,通过园林的布局和景观的选择,将山水元素引入园林中,使其与自然融为一体。

园林中的山水景观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有深远的意义。

它们代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崇拜。

另一个重要的传统文化是“四季文化”。

中国古代园林以四季的变化为主题,通过植物的选择和布局,展现了不同季节的美景。

春天的花朵盛开、夏天的绿荫蔽日、秋天的丹枫如火、冬天的白雪皑皑,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色和氛围。

四季文化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更表达了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和对生命的理解。

通过四季文化,中国古典园林传达了人与自然、人与时间的和谐共生。

中国古典园林中还融入了诗词文化。

古代园林往往与文人雅士相联系,他们在园林中创作诗词,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园林的布局和景观常常与古诗词相呼应,形成一种诗情画意的境界。

诗词文化赋予了园林以深厚的人文内涵,使其不仅仅是一种景观,更是一种文化的体验和表达。

中国古典园林还体现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具有哲学意义的景观,如曲径通幽、回廊转折等。

这些景观通过布局和设计,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与宇宙的关系。

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园林中的景观和布局,人们可以感受到这种思想的深刻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它们以山水思想、四季文化、诗词文化和哲学思想为核心,通过布局和景观的选择,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追求。

这些传统文化赋予了园林以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使其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完整体系,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及今日依然起着潜质的作用,并渗透在哲学、美学、伦理、经济及社会生活等各方面。

作为社会文化缩影的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在新时期的今天,仍然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对我国的现代造园思想提供给养。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进程我国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已经有造园活动见于文献记载。

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囿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皇家园林,但主要是作为狩猎、采樵之用,其他目的还在其次。

西汉时期,汉武帝扩充上林苑至三百里,蓄养奇兽珍禽,种植名木异卉三千多种。

太液池面积十余顷,水中筑起三山,象征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除了蓄养、种植鲜活动植物以外,还雕刻金石而成大鱼、瑞龙之类的动物,景致丰富。

汉代后期,官僚、贵族、富商经营的私家园林已经出现,但并不普遍。

之后的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

山明水秀的东南地区,自然风景逐渐开发出来。

文人士大夫受到政治动乱和佛、道出世思想的影响,大都崇尚玄谈、寄情山水,游山玩水成为风尚。

唐宋以来,文人诗画更促进了园林的发展,诗情画意融人园林中,从而形成了写意山水园。

除了着力布置宅第中的庭院以外,还构筑供游憩、修养、读书著述之用的山庄别墅,独具匠心。

明清时期,画家参与造园活动,画常成为造园的蓝本,诗文则近似造景的设想,这使中国的园林艺术有深刻的美学内涵,从而形成了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园林。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典造园艺术的影响园林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深厚的文化思想指引人的活动,对园林空间构造和意境创造产生影响。

1 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以积极的入世态度,关心社会及个人道德修养,维系中国传统社会等级秩序。

这种思想体系恰好迎合了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兴国安邦的愿望,中国的皇家园林不论从外在规划布局还是内在思想上无不渗透着浓厚的儒家思想。

高中语文老师培训班《中国古典园林文化》

高中语文老师培训班《中国古典园林文化》
• 特点是幽深恬静、和谐自然。
2、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1)北方园林 由于受北方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河溪湖泊、园
石和常绿树木均较少,但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 大;又因大多位于古都之中,所以建筑富丽堂皇。 风格趋于粗狂豪放,真山真水。
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 开封,尤以北京为代表。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历史演变
(一)萌芽期——商周
商、周朴素的囿 《诗经·灵台》篇中记述的灵囿是中国最早文字记载的园林
(二)发展期——秦汉
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秦汉典范 汉武帝刘彻建上林苑、西汉山水建筑园、孝王刘武的梁园
(三)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园林开始崇尚自然,私家园林出现。
私园已从利用自然环境发展到模仿自然环境的阶段,筑山造洞 和栽培植物的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造园的主导思想侧重于追求自 然情致,如北魏张伦在宅园中“造景阳山,有若自然”,产生了 “自然山水园”。
呈棕黄色,棱角分明,如刀劈斧砍。 所以无论近观或远看,都似覆盖着一层微
小的残雪,而地面用白石铺成,寒光逼人。
1.假山叠石的审美功能
• 主要是点缀和分割空间,增添园林野趣与自然美。 • 尤其是景石有天然的轮廓造型,质地粗实而纯净,是园林
建筑与自然环境空间联系的一种美好的中间介质,故石在 园林中地位重要,历来有“无园不石”之说。 • 将景石用来处理死角、装饰池岸、加强山势、连接墙根、 点缀美景等等。
(1)皇家园林规模庞大:圆明园、北海、颐和园
(2)私家园林空前发展:拙政园、留园、个园、瘦西湖
(3)园林创作理论化:计成《园冶》,对造园艺术具有指导性作用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这是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评价。

中国园林文化

中国园林文化

中国园林文化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中国传统园林是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形体环境,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主要由山、水、花木和建筑等元素构成。

它是多种艺术的集大成者,反映着传统哲学、美学、文学、绘画、建筑、园艺等多门类科学艺术和工程技术的成就,可谓最大的人间艺术品。

同时,中国传统园林还体现趣味和感情,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主体画卷。

本文将从我国园林的历史与发展、分类、我国园林艺术的特点等方面对我国园林文化做简要介绍。

一、西方世界的“中国园林热”中国传统园林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意趣,以及丰富的历史内涵和追求,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

马可·波罗和明清以来的西方传教士把中国园林风貌介绍到欧洲以后,引起了西方人士的极大惊异和兴趣,很多人企图仿造中国园林。

因此,在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一阵“中国园林热”。

但是,欧洲人最终发现,中国的造园艺术极难掌握,没有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根基是很难造出来的。

于是,由欧洲人自己建造中国园林的“热”慢慢冷却下来。

今天,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西方的“中国园林热”又重新兴起,不过,它不再是由西方人自己建造,而是由中国的园艺家设计,而后作为文化产品出口,在西方国家落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先后向美国出口“明轩”、“东方园”、“思退庄”,在英国建成“燕秀园”,在德国建成“帼园”,在荷兰建成“名胜宫”,在加拿大建成“苏州园”等。

自然,今天的西方人对中国园林的了解和欣赏,已进入了一个较高的层次,比如在德国就有专门研究中国园林的学者,其著作已达到了美学欣赏和美学比较的水平。

品味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文化

品味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艺术中的一枝奇葩。

无论是北方的皇家宫苑,还是江南的私家花园,造园者都注重发掘自然之美,顺乎自然又给以艺术加工,使自然美与人工美得到和谐的统一,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我国的江南园林尤其精巧典雅,玲珑剔透,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的美誉,深受世人的瞩目和赞赏。

徜徉其间真是心旷神怡,意趣无穷。

江南园林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而有之,集建筑、风光、诗文于一身,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

走进园林,我们可以欣赏其中的建筑文化,山水文化,诗词艺术;还可以细细品味蕴含在园林中的古代文人的人文心态,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以及园景与诗文相统一的深邃意境。

所以,我以为游览园林,不可不品味园林中的文化。

江南的私家园林大多为封建时代的官员、文人、士大夫所筑,在园林建筑中普遍蕴涵着天人合一的人生观和虚静淡泊的隐逸思想,他们把园林看作“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壶中天地。

园林又是士大夫生活起居和进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所以,江南园林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和文墨气息。

拙政园的园主是明嘉靖年间的御史王献臣。

由于朝中权贵倾轧,官场失意,王献臣回乡后用原来大宏寺的一部分基地建造了一座园林。

晋代潘岳的《闲居赋》中有一段话:“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

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

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伏腊之费。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王献臣取其意,自我解嘲地把园名称之为“拙政园”。

显然拙政园乃隐逸文化之载体也。

坐落在苏州城南阔家头巷内的网师园,初为南宋官员史正志的私宅万卷堂的故址,与南园、沧浪亭遥遥相望。

清乾隆年间宋宗元退隐之后,在此间建园,取名网师园。

网师者,渔翁之别称也,园主以此园名隐寓其渔隐之意。

清文人洪亮吉曾有咏网师园诗,云:“城南那复有闲廛,生翠丛中筑数椽;他日买鱼双艇子,定应先诣网师园。

”网师园以精巧紧凑、以小见大著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仿照网师园“殿春簃”,建造了中国古典庭园“明轩”,使中国园林文化首次在海外开花。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历史及特色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历史及特色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历史及特色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

在中国汉族建筑中,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建筑。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汉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起源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

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如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

中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汉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

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发展历程为了能简要地说明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现根据历史文献和现存古代园林遗址的考察,循其明显的轨迹,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时期来概述之。

1.先秦及秦汉时期此时期或可称为“自然时期”,是从“囿”到“苑”的发展时期,约相当于距今三四千年的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殷商西周时代。

在解决了生活的劳务后,奴隶主和帝王们就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各种游乐戏嬉,其中包括“狩猎”活动。

而那些被选择为狩猎地区的地方,一定是那些禽兽比较集中,山丘或林茂之地,水草丛生之处,这就是成为种植与株、圈养动物的“囿”。

这种最早期的“囿”到汉代有了新的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山林的原始状态的存在,而是日趋专门化了。

帝王们在这里建“宫”设“馆”,除了为游猎所需要,增添了寝宫殿宇生活设施,还配置了观赏植物、人工山水等景色,初步具有了“园林”性质,从汉代起它的名称也从古代的“囿”改称“苑”或“苑圈”了。

著名的汉武帝的“上林苑”中,有“建章宫”,有“太液池”,周围数百里,盖起宫殿数十个,设置了“射熊馆”、“鹿观”、“虎圈观”等各种动物的圈观。

中国古典园林史--2

中国古典园林史--2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第一节总说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时“囿”和“台”,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商初。

囿的建设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囿源于狩猎。

囿的作用:1.狩猎;2.栽培—>便于禽兽生息和活动。

囿等同于多功能天然动物园。

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山的象征)台的作用:1.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原始功能)2.登高远眺,观赏风景。

囿和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个源头,前者关涉栽培,圈养,后者关涉通神、望天。

也可以说,栽培、圈养、通神、望天乃是园林雏形的源初功能,游观则尚在其次。

殷、周时代,已有园圃的经营园: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并有界定四至的范围。

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之外的第三个源头。

台、囿、园圃的本身已经包含着园林的物质因素,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形。

除了社会因素之外,影响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发展的则不能不提到三个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既要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使其造福人类,又要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及其生态。

正由于天人和谐的哲理的主导和环境意识的影响,园林作为人类所创造的“第二自然”自然不会像欧洲规整式园林那样出于理性主义哲学的主导而表现出“理性的自然”和“有秩序的自然”,从而明确了园林的风景式的发展方向。

君子比德思想导源于先秦儒家,它从功利、伦理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以“善”作为“美”的前提条件,从而把两者统一起来。

把属于伦理范畴的君子德行赋予大自然而形成山水美的性格。

这种“人化自然”的哲理必然会导致人们对山水的崇敬,大自然的山水美由于体现着人的内在品德而具有生命意义,人们更注重其社会文化的内涵。

大自然山水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园林发展必然遵循风景式的方向。

神仙思想产生于战国末期,盛行于秦、汉。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分析2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分析2

► “勾心斗角”这个成语的来历与孔府的建筑有关。 “勾心斗角”最早是比喻建筑的,孔府里的建筑物
部分是一个建筑物的一角插进另一个建筑物的两角 中心,这就是“勾心”;而其他角又和另外建筑物的 角紧紧地对在一起,这就是“斗角”,合起来就是 “勾心斗角”。 后人却形象地演绎成了所谓的"勾
►秦汉时期:体象天地、模山范水
囿和台是中国园林的两个源头,前者关乎栽培、 圈养,后者关涉通神、望天。
因此,栽培、圈养、通神、望天是园林的源初 功能,而游观则在其次
决定中国古典园林走向的三个重要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 君子比德思想 神仙思想
决定中国古典园林走向的三个重要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是易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 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故其规模较南
宫为大。
东汉前期(25-88年)
► 这个时期,洛阳的主要苑囿 有:
1、鸿池苑,在洛阳东20里;
2、上林苑,在洛阳西; 上
3、广成苑,在洛阳南。
林 苑
这三苑范围很大,
其中鸿苑单水面面积
就在万亩以上。
广成苑
鸿池苑
112年至180年

这一时期东汉政权走向下坡路,但
仍造了一些 苑囿,如长利、高望、始昌、
山高气爽,气候温
润,加之草原鹿肥,
风景宜人使帝王们
流连忘返。
HOME
西汉上林苑主要宫苑分布图 昆明池
建章宫
书本106页
► 上林苑原为秦代苑囿,位于渭水南岸。西汉初沿用,武帝再予以 拓扩。
► 据记载,此苑“方三百四十里”,(按现在的地理区划,它南界 为秦岭主脊、北界达北山和渭河南岸,东至临潼境,西跨周至 县。)
► 借助铜人留泪题材,诗人抒发着对历史沧桑的惆怅;其浓烈的 浪漫主义色彩,配以“天若有情天亦老”的现实愤慨,常常令 人扼腕。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

• 儒道兼得,取格“清雅” :道家
虽然园林处处透出儒家的气息,但主流方面还是道家崇尚自 然的意味。道家崇尚的“自然”有两个含义,一是自然而然,另 一是自然界。就自然而然来说,它更多地体现在造园的法则上, 强调“虽是人作,宛自天成”。道家多为隐士,为了体现这种隐 的意味,在园林种不仅有意制造“山中无所有,岭上多白云”的 意境,而且还人为地制造田园风光,取东晋大隐士陶渊明躬耕田 园的意象。 除此之外,还多从道家或具道家意味的著作中创造出一些特 殊的景点,如取庄子的“濠梁观鱼”典故,无锡的寄畅园有知鱼 槛,颐和园有知鱼桥,苏州留园有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亭。从东晋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取意,北京紫禁城的宁寿宫和承德避暑山 庄都有曲水流觞亭。
• 气韵生动,重在“韵味”
在中国人看来,有限的景观,如果悦耳悦目可以称为 “美”;无限的余意(韵)能让人回味无穷,那才是 “妙”。 如果让人从有限景观领悟到景观外的无限世界,那就是“道”, 也就是中国古典美学最高范畴——境界。这种美学观不仅在诗、 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也在园林中得到充分体现。
• 众美荟萃,趋于乐境
• 气韵生动,重在“韵味”
“气韵生动”是中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绘画理论家谢赫提出 来的命题,后来广泛地应用到各种艺术。 “气韵生动”是指 事物具有蓬勃的生命气息或生命意味。 中国古典园林从整体格局上看,充满着生命的气息和生命 的意味。园林具有生命意味主要指从园林的景物中可以品出人 生的意义与价值,当然,更多地感受到人生的快乐。从审美的 眼光来看园林,园林中的一切都是有情物,它们相互呼应,相 互友爱,相互嬉戏。 中国古典美学虽然一般将“气”与“韵”都看成生命的形 态,但也适当地将二者区别开来。“气”重在生命意味显露的 一面、动态的一面、劲健的一面、发展的一面、可以明确把握 的一面;“韵”则重在生命意味隐蔽的一面、静谧的一面、柔 和的一面、精细的一面、无限发散的一面、难以明确把握的一 面。将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文化内涵摘要:我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是我国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其蕴含的文化艺术博大精深,设计理念广为流传,以独特的风格和传统,永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及设计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文化内涵正文:1.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概述早在秦汉时期修建上林苑、未央宫时修建者就在园中刻意以花草树木和建筑外形搭配,形成高于视觉审美的精神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源于自然天成的环境,更源于人们对景对物的文化感受。

宋朝时期全民性的古典园林西湖的问世,让中国古典园林从皇家宫殿、深宅大院走入了民间,西湖成为名传千古的著名园林景致。

在已有的研究中,我们却发现主持修建者苏轼采用了很多的意境之笔来打造西湖的景观,带来了西湖美景的千古绝唱。

因为有了苏东坡的: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绝句; 因为有了“白娘子和许仙的断桥相会”,因为有了“雷峰塔下”凄绝的爱情故事,西湖才能有这样的神韵之美。

这种美是一种意境之美,更是文化之美。

这是在换地打造中我们不能仿制的根本原因。

由此可见,意境在古典园林中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而它总是和我们的文学或是艺术相联系出现。

中国园林讲究意境之美,所谓的意境是指: 诗歌、散文、书法、绘画等文学艺术体裁中传达出来的一种精神文化的境界。

古典园林常常成为诗歌或是绘画的表现对象,所以也赋予了意境之美。

正是因为这种意境之美才让中国古典园林抓住世界人们的眼球。

这不单单是园林之美,而是从园林之美中透露出来的文化之美、艺术之美。

在中国的诗词曲中对意境的捕捉都是出神入化的,能够表述高于人们视觉直观的一种精神上的艺术层次。

所以景观中对意境的营造也自然成为古典园林设计的目标。

2 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主要类型古人以“堂以宴、亭以憩、阁以眺、廊以吟”概言之。

我国古代的园林,不单纯是为了游览和观赏,还要具备多种功能,来满足多方面的需要。

传统园林历史文化的解析与演绎

传统园林历史文化的解析与演绎

传统园林历史文化的解析与演绎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园林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是人对自然的再创造和提升,因此传统园林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不可忽视。

一、传统园林的历史文化背景传统园林的出现和发展与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园林初期是贵族阶层的私人领地,后来在唐代、宋代时期逐渐发展为皇家园林。

在南宋时期,苏州园林的兴盛也成为了中国园林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二、传统园林的文化内涵1.营造自然环境,弘扬自然美学传统园林以模拟自然为目的,通过营造自然环境来展现自然美学的精髓。

园林中布局以自然景观为主,并注重辅以人工山水,营造出天人合一、气韵生动的自然环境,让人感受自然之美。

2.传承中国古代文化,反映社会历史传统园林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历史。

园林中各种建筑、人物、动植物的寓意、形态、色彩都有其文化内涵。

比如,著名的拙政园中的“壶中天地”就是一件伟大的文化艺术品,体现出中国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

3.阐发人文精神,倡导生活情趣传统园林以阐发人文精神为目的。

园林中的人物形象、文化遗迹、建筑装饰等都体现了人文精神。

同时,园林注重细节,以生活情趣为重点,其中所体现的文化价值也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三、传统园林的演绎与传承保护传统园林的演绎与传承是对文化遗产的探索和挖掘,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除了继承与保护,还应在保护基础上进行创新、更新,以契合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1.弘扬传统园林的文化价值弘扬传统园林的文化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古代园林文化,是传统园林演绎与传承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培训、讲座、展览等形式的文化交流,加强传统园林文化传承,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合理规划传统园林的保护与利用传统园林的保护与利用涉及多方面的问题,需要特别的规划与管理。

合理制定园林保护政策和标准,规范园林的修复、保护及利用,有利于实现传统园林的永久保存。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园林的起源文化,包括园林文化,是人地相互作用的产物。

特定的地理环境、人群以及特定人群对特定地理环境的适应和特定的利用方式,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形态,这一文化形态继而也影响到特定环境中的园林形式。

地理环境是区域性的,文化也必然带有区域性的色彩,因此世界上才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多种文化及园林形式。

如果我们按自然状况的不同,将自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第一自然为原始状况的大自然(wild nature),第二自然为农业生产状况下的自然(cultivated nature),那么就很容易理解中西方园林在形式上的不同:中国园林源于对第一自然的模仿,而西方园林源于对第二自然的模仿,两者从一开始走的就是两条不同的道路。

不过,两者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来自对自然的模仿,或是纯自然,或是人类生产生活改造了的自然。

因此,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的特征——地域特征,在园林起源的时期就是园林形式来源的最重要的因素。

园林是人们理想中的天堂,从园林的起源上来说,早期的园林实际上就是在人世间建造人们所追求的“天堂”。

这种地上的天堂并非完全由花园的建造者凭空杜撰,而是源自对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的最美好的景色的模仿和抽象。

怎样的景色是理想的呢。

古代中国人心目中最美好的景色是这些秀美的山川湖泽,他们把风景称为“山水”,体现了古代中国的自然观。

中国园林的起源就是从模仿这样的自然景色开始的,这使得中国园林沿着自然式的形式发展了几千年。

可以说,中国的园林发展是从对原始自然的写实到写意的模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始的自然景观是模仿的原型。

西方的园林文化传统,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埃及,那里的自然环境远不如中国,雨水稀少,没有大片森林,更无秀美山川。

不断泛滥的尼罗河带来肥沃的冲积平原是富庶的象征,只有在这片土地上经过耕种的农田和果园才是美好的。

因此,古埃及的园林是从对农业景观的模仿开始的。

从那时留下的壁画中我们可以概览古埃及的庭院,四周筑有方方正正的高墙,入口处建着埃及特有的塔门,有甬道直通住房,形成明显的中轴线。

中国古代的园林文化

中国古代的园林文化
保护现状: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园林文物的保护和修缮 存在的问题: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缺乏专业人才,社会关注度不够
保护措施与建议
建立园林保护法规,禁止随意破坏园林
加强对园林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定期进行保养和修缮
推广园林保护知识,提高公众对园林价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园林保护工作,共同推动园林文化的传承和 发展
鼎盛阶段:明清时期,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等全面发展, 园林艺术达到巅峰。
园林的特点
自然美:追求自 然之趣,与自然 景观相融合
诗画意:融入诗 画艺术,营造意 境深远的美感
空间布局:巧妙 运用空间布局, 形成层次丰富、 变化多样的景观
文化内涵:富含 文化内涵,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和 哲学思想
02
园林意境与文化传承
园林意境:通过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创造出自然美与人文美相融合的意境,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审 美追求。 文化传承: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信仰和习俗,具有深刻的文化内 涵和历史意义。
园林与诗词:园林与诗词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代园林的类型与特色
章节副标题
皇家园林
代表:颐和园、圆明园 等
特点:规模宏大,建筑 华丽,彰显皇家气派
风格:以山水园林为主, 融入宫殿、楼阁、亭台 等建筑元素
历史:随着朝代的更迭, 皇家园林的规模和风格 不断变化
私家园林
定义:供私人游憩、观赏、居住的园林 特点:规模小,布局紧凑,景致变化多样 代表: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 历史:起源于汉代,盛行于明清
园林建筑与小品
亭台楼阁:园林中 的主要建筑,提供 观赏风景和休息的 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之二第二讲构建一池三岛向往海岛仙山湖北工业大学夏广政教授夏教授(以下简称“夏”):同学们好!学生们(以下简称“学”):老师好!夏:今天我们介绍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第二讲构建一池三岛,向往海岛仙山。

一、一池三岛的起源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单位、一些地方有这样的一种景观格局——挖一个池,池里面呢,建一个桥啊,堆几块石头啊,很多人看到,就不晓得是什么意思。

是怎么回事呢,比方说很多学校里面就有这样的布置,那么受到这样的布置呢,就要说到神话,涉及我们的神话。

我先说一下我们民族的神话。

中国的神话有两大系统,这也是我们的文化范围里面的东西。

哪两大系统呢?一个就是昆仑山系统,这是最早形成的一种神话系统,所以我们说中国有一座神山,这座神山就是昆仑山,这是一套神话系统。

它形成于先秦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

到了后来又形成了一种神话系统,这就是东海仙山系统。

东海仙山系统在战国时候就有它的一个初步的形式。

传说东海有三座神山——蓬莱、瀛洲、方丈,好得不得了,也美得不得了,是很多人追求的理想的地方。

比方说在先秦时期对这个就有流传。

据记载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都曾经派人到东海,去寻找这三座神山。

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了,秦始皇比较迷信,有那样的权力,有那样的荣华富贵,他就想永远统治下去,所以对那个东海神山非常的向往。

这个时候就有很多方士,就来忽悠秦始皇,最有名的就是那个徐福。

徐福忽悠秦始皇说那个东海上面有神山,神山上面长的那个仙药,如果烦人除了可以长生不老。

秦始皇就要追求长生不老,这正好应了他的愿望,他有所求才被徐福这样的人忽悠。

秦始皇求仙不成,退而求其次,但是他对东海神山的那种向往、那种追求,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一个不了的情结,他就在他的宫苑里面挖一个池,这个池也就是湖,湖和池是相对的。

我们一般的说就是池小湖大,其实也不尽然,也有很大的池,比方说这个昆明池——汉武帝上林苑里面挖的那个池就非常大,所以池和湖是相对的。

那么秦始皇求仙不成,就在他的宫苑里面挖池,池里面堆山——象征着东海和东海上面三座神山——蓬莱、瀛洲、方丈,以寄托他的一种愿望。

这样的事听起来是很荒诞的,是非常荒唐的,但是他的这种布置,就在园林里面的这种布局很有特点。

乃至于起源于求仙这种荒唐的思想,但是这种园林的格局很有特点,于是就传承下来了。

乃至于我们今天看到很多单位、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格局。

就是我们刚才说到的这种格局,很多人看到了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在我跟大家讲了它源于秦始皇的求仙。

那么这种格局是秦始皇在他的兰池宫里面创造出来的,一直传承到现在,我们还可以经常的看到。

我们现在的景观布置里面,还经常用到这样的一种手法。

大家想一下,这样的布局好啊。

园林里面挖池,池里面有水,水波荡漾。

我们面对这个池水,可以引发我们的想象。

池里面如果光有水的话,如果水面大了,我们观赏的时候就非常单调,在水里面堆积假山,可以让这个水面的空间层次丰富起来,使整个园林的空间层次丰富起来,这个就是一池三山这种布局的特点。

所以起源于秦始皇求仙这种思想的一池三山的布局是很荒唐的,这件事,但是作为园林的布局确有它的特点,所以它被传承下来。

如果没有特点,它可能传承两千多年吗?这是应该认识到的。

秦始皇的兰池宫的建成,在中国园林发展里面是很有地位的,主要表现在两点:第一点就是筑山理水,挖池不就是理水吗,在池里面堆山这就是筑山。

筑山理水是造园的两大手法,并举——同时进行,首见于文字记载,这个实例就是秦始皇的兰池宫,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呢,就是开启了皇家园林里面求仙的先河,这两点很有影响。

这是中国园林一池三山的起源和特点,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因为在中国古典园林里面,这种布局是非常常见的。

我下面呢就给大家从三类主要园林里面来介绍一下。

第一类是皇家园林。

我们看一下皇家园林里面一池三岛的这种布局是非常普遍的。

追溯它的历史,你看秦始皇开始,以后汉代的汉武帝,在他的昆明池里面也采用这样的布局,以后就很多了。

今天我们看到的圆明园,我们虽然已经看不见它当年辉煌的景象,但是从资料、从遗址里面,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它当年的辉煌。

说到这个,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非常屈辱的事情,我们应该要记取,所以我们要发奋。

只有我们强大了,才可以避免这样一种屈辱,这是应该记取的。

那么圆明园里面呢,这种布局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看一下,这个一池三岛的布局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看一下,再把它放进一下,这就是圆明园的蓬岛瑶台,也叫蓬岛仙台。

这个巨大的水池里面,就堆了三座山,相应的用一些桥啊什么的把它连接起来,这就象征着东海的三座神山。

这就更明显了,这是杭州的西湖同北京的颐和园。

有同学说为什么叫清漪园呢,当初乾隆时期建成的时候,给它起的名字叫清漪园,后来同圆明园一起被外国的强盗、被西方的强盗烧毁了以后,那个女人叫慈禧,她动用海军的军费来建造它。

这座园慈禧把它重建成以后,是为她晚年享受的——颐养百年,所以就换了个名字叫颐和园。

这就是清漪园,我们看这个平面图告诉我们,就是清漪园同杭州西湖的这种格局很相似,这个我们在后面几讲里面还要介绍它。

这里我只简单地提出来让大家有一个印象。

我们看一下这个水池,这个水池李米娜就堆了几座岛,这就是一池三山的布局比较明显的例子,这就是杭州西湖和颐和园的布局。

再看一下这个鸟瞰图,这是颐和园的鸟瞰图我们一看就非常清楚了,这个大的水面上,由于颐和园的水面很大,是整个园林的占地面积的接近于3/4。

你看大家想象一下,在这个巨大的湖边上,要是中间没有这些岛的话,那看起来是多么单调啊,是不是啊。

我们看了以后,中间有这几座岛,就丰富了水面的层次,那么关上起来整个空间层次就丰富了,效果就好了,这是它的突出特点,所以它延续到现在,还应用的非常普遍的道理。

我们想一下,这个就是颐和园堤岛的布局,这个是非常有名的一座桥——十七孔桥——汉白玉做的,就是从原来的西岛,现在成了东堤,是跟湖心的一个岛,这上面有龙王庙的一种连接。

因为它是十七孔的,很有特色的一座桥,所以说到十七孔桥,大家就晓得是颐和园里面的这座有名的桥。

池中布岛这样的特色,非常的明显。

这是西湖。

我们刚才看到的是皇家园林,再看一下城市园林,也是公共园林。

西湖水面面积很大,是一个城市的公共园林,你想一下西湖上面要是没有这些倒的话,那看起来是多么单调啊。

这个图片放的是西湖上的另外一个根据一池三岛这种格局发展出来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湖里面还有一些建筑小品,这是西湖非常有名的一个景观叫三潭映月,三个潭这样的建筑。

这个也是湖里面的岛上面的一座建筑,就叫我心相印亭。

说了皇家园林,说了城市公共园林一池三岛的布局比较普遍。

我们再看一下私家园林。

我想用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苏州的拙政园.这是江南的著名的私家园林拙政园,我们看一下它的一池三岛的布局,也是非常明显的。

从这个图里面可以看到,这个图里面展示的是中部和西部两个部分。

我们先看一下中部这部分,这个白的地方就是水,睡得中间明显有三个小岛,中间有桥把它们连接起来了。

所以一池三岛的格局是非常清楚的,这是私家园林。

我们看了三个代表性的,一个皇家园林、一个私家园林,还有一个城市公共园林,一池三岛的布局都非常明显。

这样的布局有它的特点,才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时间,一直到今天依然受到人们的欢迎。

虽然它起源于很荒诞的求仙思想,但是从景观格局来看是非常有特点的,所以延续到现在。

这是我们强调一下一池三岛它的起源和它的特点。

二、筑山.理水接下来我们讲第二个方面的内容,就是筑山理水。

我们刚才说到了一池三岛,实际上也是筑山理水,这里我想把筑山理水的一些主要特点,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筑山理水是中国造园的主要手段,它也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筑山我们先说一下筑山。

这个山用来表现自然是有它的特点的,因为自然界里有山,所以筑山是中国园林里面表现自然的一种主要手段。

说到筑山,大家看到这些图片里面,就非常清楚了。

中国筑山,这种手法也是源于自然地。

自然界里有山,山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和形状,在园林里面要表现大自然的山的特性,那就要采用一些手法,因为园林小,不肯呢过把自然界的大山搬到园林里面来,所以就用一些特别的手法来达到,仿佛是大自然里面的山这样的一种状态,这就用到了很多的方法。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展开来介绍它的一些方法,我想就主要的把它的延续情况概括一下。

山,在园林里面造山,应该分两个阶段,一个是前期是以土山为主,在就到后期是以石山为主,这个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大致在唐朝以后,山——园林里面山的石头成分就增加了,在这以前是以土山为主。

土山有土山的特点,也有它的缺陷。

大家晓得土山因为是土,长植物就比较快。

所以园林里面筑土山形成自然界的植被情况比较理想,但是土山有它的缺陷,大家想一下,我要表现大自然里面的一些山势,一些陡峭的山势、悬崖绝壁,这些土山显然就有它的局限。

你把图山即使能够造成这种陡峭的山崖,如果一场大雨以后,我们有句成语叫土崩瓦解,那不就塌了吗,所以土山有它的缺陷。

在筑山的发展过程中,后来逐步的就用石头来表现自然界的悬崖峭壁这样一种形式,所以石头山就慢慢的多起来了。

我们看到的现在的江南园林是以石头山为主了,比如说狮子林,这是明显的看到用石头堆筑起来的山。

(二)理水接下来我想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古典园林里面水的处理的基本手法。

中国园林里面对于水的处理是非常有特点的。

园林里面的水是重要的元素,我们通常说无水不活。

如果说这个环境里面没有水的话,它就缺少了生气。

中国园林里面,特别是江南和岭南园林里面,水景是它的一大特色,所以水在中国园林里面是非常有特点的。

我想水的处理,它的重要性,我想借用刚才介绍过的陈从周先生,他的《说园》里面的一段话来概括水的重要性。

“水随山转”,谁是围绕着山在布置的、转的,那么“山因水活”,山因为有了水,才不是那么呆板,它才灵活起来了,这也点出了山和水的关系。

接下来我想跟大家强调一下,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是自然山水式园林。

水景非常重要,而水景又是以静水观赏为主,而不像西方的动水景观——喷泉啊、瀑布啊,中国一般采用静水的这种景观形式。

接下来我想跟同学们介绍一下,中国古典园林里面水的处理的三种主要手法:第一种是掩,掩就是掩映,用什么来掩映呢,就是用植物、用建筑物来进行掩映,以达到一种天然的,这样的一种情趣,这样的一种效果。

一般是临着水的四周来布置一些滕蔓的植物,种植一些植物是让它形成这种掩映的效果,我们看到的一般的是春天里,杨柳在水边枝条飘拂,就有一种掩映的效果,就造就了大自然的景象,这是掩。

掩,在中国园林里面是用的非常普遍的,我们看这张图,一个很小的水面,如果说不采用掩这种手法的话,这个水面就显得更小了,这种掩可以造成人的一种视错觉,就是让这个小的水面小而不显其小。

大家想象一下这个池面,我们要把它做成规规整整的几何型,那会更显得小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