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新
汽车设计指导书
篇一:汽车设计实验指导书1224《汽车设计》课程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车辆工程实验类别:实验实验学时:8学时工业制造学院实验一车门内饰板拆装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车门内饰板的功用。
2.掌握车门内饰板的设计理念和原则,了解不同车型车门内饰板的造型风格。
3.掌握车门内饰板装配工艺。
二、实验内容:1.车门内饰板的拆除2.分析车门内饰板的功用3.车门内饰板的正确装配三、实验步骤及要求:取工具:十字螺丝刀1把,橡胶榔头1把安装步骤:1、将左前门内开启拉索与锁止机构拉索钩在内开启手柄上并固定,插接门灯线束,最后将左前车门内饰板总成上面的卡扣对准车门上的安装孔,然后用手拍内饰板,将其安装在左前车门上;并用q2724813将主驾驶玻璃升降器控制开关带面板总成固定,并将装饰盖盖上,如图1所示;图12、接插主驾驶玻璃升降器控制开关带面板总成线束;3、用1个jq2204813a将左前门内开启拉手紧固,并将螺栓装饰盖盖上,如图1所示,并将左前车门窗框角饰卡在图2所示位置上;图24、先将1个jq398a8886卡在把手安装支架上,然后将左后门内开启拉索与锁止机构拉索钩在内开启手柄上并固定,将左后车门内饰板总成上的卡扣对准车门上的安装孔,然后利用手拍内饰板,将其安装在车门上,最后将控制面板卡在车门内饰板上;5、将控制面板上的玻璃升降器线束插接好,将其卡在左后车门内饰板上,如图3所示;图37、用2个q2204816将左后车门内饰板把手安装座固定,并将左后车门内饰板把手盖板盖上,如图4所示;图48、用1个jq2204813a将左后门内开启拉手固定,并将螺栓装饰盖盖上,如图5所示,再将左后车门窗框角饰卡在如图6所示位置上;图59、将1个jq690e82卡在左后车门内饰板角饰总成上,然后将其卡在左后车门如图7所示位置上;图6图7四、思考题1、分析你们所拆车门在设计方面相较目前市场潮流有何缺陷,在设计时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完善?2、简述拆装汽车车门内饰板的装复步骤及操作要领?3、不同车系车门内饰板的造型风格方面有何差异?实验二车门锁体及玻璃升降器拆装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车门锁体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2.掌握车门闭锁器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3.掌握车门玻璃升降器的类型、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二、实验内容:1.车门锁体的拆装2.车门玻璃升降器的拆装3.分析车门锁体玻璃升降器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三、实验步骤及要求:取工具:取枪式螺丝刀ex9,1把,3/8 10mm套筒1个,内六花刀头1个车门外开启手柄安装步骤:1、先将左(右)前外开启手柄固定座先卡在安装孔中,再用1个固定螺钉固定,位置如图1所示;图12、将垫片卡在固定座上,然后将外开启手柄卡在外开启手柄固定座上,如图2、3、4所示;篇二: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新淮阴工学院《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交通工程学院2010年9月汽车钢板弹簧设计0 前言钢板弹簧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比汽车更早的马车时代。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引言汽车设计作为一门复杂而综合性强的学科,需要综合考虑工程技术、美学和人体工程学等多方面因素。
汽车设计课程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汽车设计项目中。
二、课程目标汽车设计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汽车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独立进行汽车设计和开发工作。
具体目标包括: 1. 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汽车设计中的各个环节和流程;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4. 提高学生的行业实践能力。
三、课程大纲3.1 课程内容汽车设计课程包括以下内容: 1. 汽车设计理论基础:包括汽车工程基础知识、汽车设计原理、数据驱动设计等; 2. 汽车设计软件应用:包括CAD、CAE、CAM等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 汽车设计案例分析:通过对国内外优秀汽车设计案例的分析和评估,培养学生的设计鉴赏能力; 4. 汽车设计实践项目:通过实际的汽车设计项目,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汽车设计和开发过程中。
3.2 课程安排汽车设计课程通常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个部分。
具体安排如下: 1. 理论课:理论课程包括从汽车设计基础到先进技术的系统培训,学生通过听讲座、看案例分析和参观工作室等方式,掌握汽车设计的理论知识; 2. 实践课:实践课程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
学生将在实践项目中负责汽车设计的不同环节,包括设计方案的制定、原型设计和测试等。
四、课程考核汽车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多样,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考核方式包括: 1.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设计作品评估:对学生完成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估,包括创意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等方面的考量; 3. 设计报告:对学生在实践项目中的设计过程和成果进行书面报告,评估学生的设计思路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资源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将提供以下教学资源: 1. 汽车设计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汽车设计软件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平台; 2. 汽车设计图书馆:汇集了大量汽车设计方面的经典著作和案例集,供学生参考学习; 3. 行业合作机构:与汽车制造企业和设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1.确定课程目标
在设计课程前,需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掌握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例如,课程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对汽车外观设计和内饰设计的基本认识,以及对汽车材料和制造工艺的了解。
2.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计划需要根据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来制定,其中包括每次课程的重点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作业安排等。
3.应用案例教学
在汽车设计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分析现有汽车的设计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汽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以及不同汽车品牌和款式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4.组织实践项目
实践项目是课程设计的重要部分之一、通过组织实践项目,学生可以将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汽车模型设计和制作,或参加汽车样车改装比赛等。
5.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
总之,汽车设计课程设计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汽车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汽车课程设计指导书 (自动保存的)解析
汽车课程设计计划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二零一三年十月一、课程设计目的以课程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围绕《汽车理论》、《汽车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其方法,独立查找参考资料,独立完成汽车底盘某一总成设计计算、校核、绘图。
培养同学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拓宽知识面,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
二、课程设计要求对给定基本设计参数的某车辆,进行总体设计,计算并匹配合适功率的发动机、轴荷分配和轴数,选择并匹配各总成部件的结构型式,计算确定各总成部件的主要参数;详细计算指定总成的设计参数,绘出指定总成的装配图和部分零件图;要求手工绘图及手写说明书。
每人完成总体布局外形图1张(3号图)、部件总成装配图1张(1号图)、主要零件图2张(3号图)、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三、设计时间:本次课程设计时间为4周,即2013年12月2日—2014年1月4日。
四、设计内容:进行离合器、变速箱、驱动桥、转向器等总成设计。
具体安排见下表1和表2。
表1 设计内容及指导老师表2 设计数据及指导老师附件:课程设计相关参数设计计算1.根据已知数据,确定轴数、驱动形式、布置形式。
注意国家道路交通法规规定和汽车设计规范。
2.确定汽车主要参数:1)主要尺寸,可从参考资料中获取;汽车的主要尺寸有外廓尺寸、轴距、轮距、前悬、后悬、货车车头长度和车箱尺寸等。
A .外廓尺寸GBl589—89汽车外廓尺寸限界规定汽车外廓尺寸长:货车、越野车、整体式客车不应超过12m ,单铰接式客车不超过18m ,半挂汽车列车不超过16.5m ,全挂汽车列车不超过20m ;不包括后视镜,汽车宽不超过2.5m ;空载、顶窗关闭状态下,汽车高不超过4m ;后视镜等单侧外伸量不得超出最大宽度处250mm ;顶窗、换气装置开启时不得超出车高300mm 。
不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外廓尺寸不受上述规定限制。
轿车总长a L 是轴距L 、前悬F L 和后悬R L 的和。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书号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书号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汽车结构、功能及设计原则;2. 使学生熟悉汽车设计流程,掌握设计草图、模型制作和方案评估的方法;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认识汽车设计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设计软件(如CAD、SketchUp等)进行汽车设计的能力;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汽车设计方案,并进行方案评估和修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的热情;2.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节能、安全等社会热点问题,树立社会责任感;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汽车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高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项目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确保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汽车设计基本概念:汽车结构、功能、设计原则及发展趋势;教材章节:第一章 汽车设计概述2. 汽车设计流程:设计草图、模型制作、方案评估;教材章节:第二章 汽车设计流程3. 汽车设计方法:设计软件应用(CAD、SketchUp等)、设计草图绘制技巧;教材章节:第三章 汽车设计方法4. 汽车设计实践:项目式教学,分组进行汽车设计方案制作;教材章节:第四章 汽车设计实践5. 汽车设计评估:方案评价标准、修改与完善;教材章节:第五章 汽车设计评估6. 汽车设计案例分析:国内外经典汽车设计案例解析;教材章节:第六章 汽车设计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汽车设计基本概念及发展趋势第二周:汽车设计流程及设计草图绘制技巧第三周:汽车设计方法及设计软件应用第四周:分组进行汽车设计方案制作(一)第五周:分组进行汽车设计方案制作(二)第六周:汽车设计评估及方案修改第七周:汽车设计案例分析及总结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和教学实际,采用项目式教学,使学生充分掌握汽车设计相关知识,提高设计实践能力。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教材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名称:汽车设计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使其成为具有汽车设计能力的专业人才。
课程内容包括:汽车设计概论、汽车造型设计、汽车结构设计、汽车材料与工艺、汽车美学与人机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创新潜力;2. 帮助学生建立汽车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思维,使其具备汽车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逐步形成汽车设计领域的专业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汽车设计概论:介绍汽车设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相关理论;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分析2. 汽车造型设计:包括汽车外观设计和内饰设计;教学方法:实例剖析、设计实践3. 汽车结构设计:介绍汽车各部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以及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方法:理论讲解、实例分析4. 汽车材料与工艺:介绍汽车所用材料的特性和应用,以及相关加工工艺;教学方法:知识讲解、实地考察5. 汽车美学与人机工程学:讲解汽车设计中的审美标准和人机交互原理;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讨论交流五、教学评价与考核方法: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设计作品:学生完成的汽车设计作品,包括手绘设计图、三维模型等;3. 期末考核:结合设计作品和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考核。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汽车设计基础》2. 参考书目:《汽车造型设计原理》,《汽车结构设计与分析》,《人机工程学导论》七、教学环节安排:1. 理论课程:每周2学时2. 实践课程:每周2学时3. 设计讨论和指导:每周1学时八、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一份完整的汽车设计项目,包括设计报告、设计草图和三维模型。
设计项目需符合汽车设计的规范,突出个性和创新。
以上为汽车设计课程的设计指导书,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勤加练习,提高自己的汽车设计能力。
汽车课程设计指导书.(DOC)
汽车课程设计计划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二零一三年十月一、课程设计目的以课程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围绕《汽车理论》、《汽车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其方法,独立查找参考资料,独立完成汽车底盘某一总成设计计算、校核、绘图。
培养同学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拓宽知识面,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
二、课程设计要求对给定基本设计参数的某车辆,进行总体设计,计算并匹配合适功率的发动机、轴荷分配和轴数,选择并匹配各总成部件的结构型式,计算确定各总成部件的主要参数;详细计算指定总成的设计参数,绘出指定总成的装配图和部分零件图;要求手工绘图及手写说明书。
每人完成总体布局外形图1张、部件总成装配图1张(1号图)、主要零件图2张(3号图)、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三、设计时间:本次课程设计时间为4周,即2013年11月5日—2013年12月8日。
四、设计内容:进行离合器、变速箱、驱动桥、转向器等总成设计。
具体安排见下表1和。
表1 设计内容及指导老师附件:课程设计相关参数设计计算1.根据已知数据,确定轴数、驱动形式、布置形式。
注意国家道路交通法规规定和汽车设计规范。
2.确定汽车主要参数:1)主要尺寸,可从参考资料中获取;汽车的主要尺寸有外廓尺寸、轴距、轮距、前悬、后悬、货车车头长度和车箱尺寸等。
A .外廓尺寸GBl589—89汽车外廓尺寸限界规定汽车外廓尺寸长:货车、越野车、整体式客车不应超过12m ,单铰接式客车不超过18m ,半挂汽车列车不超过16.5m ,全挂汽车列车不超过20m ;不包括后视镜,汽车宽不超过2.5m ;空载、顶窗关闭状态下,汽车高不超过4m ;后视镜等单侧外伸量不得超出最大宽度处250mm ;顶窗、换气装置开启时不得超出车高300mm 。
不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外廓尺寸不受上述规定限制。
轿车总长a L 是轴距L 、前悬F L 和后悬R L 的和。
它与轴距L 有下述关系:a L =L /C 。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题目:汽车离合器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完成日期:成绩:《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题目:离合器的设计二、课程设计的要求请根据所给的基本参数,设计一套离合器装置。
具体完成任务:(1)离合器膜片弹簧(A3图)1张(2)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三、课程设计内容及步骤1、离合器主要参数的确定(1)根据已知参数,确定离合器形式。
(2)确定离合器主要参数:①后备系数;②单位压力;③摩擦片内外径D、d和厚度b;④摩擦因素f、摩擦面数Z和离合器间隙。
(3)摩擦片尺寸校核与材料选择。
2、扭转减震器的设计(1)扭转减震器选型(2)扭转减震器主要参数确定(3)减震弹簧尺寸确定3、膜片弹簧的设计(1)膜片弹簧基本参数确定(2)膜片弹簧强度计算四、设计要求1、设计计算说明书(1)设计计算说明书要包括:目录、任务书、设计内容、参考资料、对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等。
(2)设计内容要主要体现:①进行参数选择与计算时的理论依据、计算步骤及对计算结果合理性的阐述;②分析几种不同类型离合器方案,论证自己所选方案的合理性;③对课程设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3)最终上交的课程设计说明书统一用A4纸打印或撰写,要求排版整洁合理,字迹工整。
2、设计图纸离合器膜片弹簧A3图纸一张。
尺寸标注、公差标注、技术要求、明细栏等完整。
图纸折叠装订在说明书最后一页。
七、成绩评定1、设计完成后于6月3日前由学习委员或班长收齐,6月4日下午4点交给指导老师。
2、成绩评定:指导教师按学生独立完成工作情况、设计计算说明书及图纸质量等综合考虑后给出成绩。
3、成绩分五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八、参考文献1.汽车工程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陈家瑞汽车构造人民交通出版社3.王望予汽车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4.余志生汽车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5.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学号前1~11名同学的设计参数奥迪A3标准型主要性能参数学号前12~22名同学的设计参数东风阳光(M/T)的主要参数学号前23~33名同学的设计参数长城酷熊 09款1.5豪华型的主要参数学号前34~最后同学的设计参数捷达 GTI 16V参数表公共邮箱:gxgxyqc@密码:gxgxyqcx一张有错误并不完善的参考图标题栏格式学生名单。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前言11 汽车离合器的整体描述21.1 离合器的概述21.1.1 离合器的基本组成21.1.2 离合器的功用和分类21.1.3 离合器的设计要求21.2 摩擦离合器的组成31.3 从动盘的选择41.4 压紧弹簧和布置形式的选择41.5 膜片弹簧支承形式的选择51.6 压盘的驱动形式61.7 离合器的通风散热62 离合器的主要参数的选择72.1 后备系数β72.2 单位压力72.3 摩擦系数f、摩擦面数Z和离合器间隙Δt8 2.4 摩擦片的尺寸计算及校核92.4.1 摩擦片外径D、内径d和厚度b92.4.2 摩擦片平均摩擦半径102.4.3 离合器的静摩擦力矩102.4.4 摩擦片的校核103 离合器主要零件的设计123.1 从动盘的设计123.1.1 从动片的设计123.1.2 从动盘毂的设计123.1.3 摩擦片的设计133.1.4 波形片的设计143.2 离合器盖的总成143.2.1 离合器盖的设计143.2.2 压盘的设计143.2.3 传动片的选择163.2.4 支承环163.2 分离轴承的总成164 膜片弹簧的设计174.1 拉式膜片弹簧的结构特点174.2膜片弹簧基本参数的选择174.3 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184.4 膜片弹簧的强度计算194.5 膜片弹簧的材料及制造工艺215 扭转减振器的设计235.1 扭转减振器的概述235.2 扭转减振器的参数选择235.2.1 扭转减振器的主要参数235.2.2 扭转减振器参数的具体选择23 5.3 减振弹簧的设计245.3.1 减振弹簧的分布半径255.3.2 单个减振弹簧的工作压力255.3.3 减振弹簧的尺寸设计256 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设计276.1 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设计要求276.2 离合器操纵机构形式的选择276.3 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设计计算286.3.1 操纵力传动比的计算286.3.2 操纵机构踏板行程的计算286.3.3 操纵力的计算及校核296.3.4 分离离合器所做的功29结论30参考文献31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液压技术、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汽车传动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传动系重要组成部件之一的离合器总成,担负着传力、减震和防止系统过载等重要作用。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ANSYS)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有限元分析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汽车工程系2012年12月说明汽车设计是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实践性内容。
其目的和作用是使学生能将已学过的力学、机械以及汽车知识综合运用于汽车零部件系统设计中,从而培养学生对汽车零部件系统的综合设计和实践能力。
这是在所有实践性课程中最具活力,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能力,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课程之一。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根据课题难易程度分为二到六人一组、各组独立完成,在学生设计过程中鼓励他们自主设计,积极创新。
学生《汽车设计课程设计》的成绩主要从工作态度、设计工作量、质疑答辩等几部分组成。
具体从出勤情况、设计论证、软件操作能力与设计能力、设计工作量与工程图图面质量、设计说明书质量、回答问题情况等方面评定。
最终成绩按五级制记分,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设计报告按电子档附件要求进行书写)21. 前言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以CAD/CAM/CAE 为主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开辟了产品设计的新面貌。
目前,作为CAE中应用最广泛的有限元分析已成为设计链中的必要环节,进入下一个技术流程。
新车开发中的疲劳、寿命、振动、噪声等强度和刚度问题,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节省大量开发费用。
1.1课程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是使学生全面、和方法的重要环节。
设计中的应用这个专题,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CAE软件分析技术,初步掌握CAE分析在汽车零部件结构设计中高效率和高精度的应用效果,为毕业设计及在今后的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课程设计的任务明确在汽车设计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六大步骤;掌握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一维、二维、三维和轴对称结构进行实体建模、网格剖分、加载求解和后处理的方法;掌握对结构进行静态强度、刚度和模态分析的方法;初步掌握对复杂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的高级技术;如,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实体建模技术、冻结、切片、参数化建模;梁单元的应用、二维、轴对称问题的简化与分析、接触区域的处理、Stress Tool及Beam Tool的用法、收敛性问题;参数研究以及目标驱动的优化等。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09车辆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是汽车设计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一个教学环节。
其目的在于:1通过汽车部件(总成)的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汽车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2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方法及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书面表达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进行汽车零部件设计的能力。
3培养和树立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设计要求完成的工作内容1各总成装配图及零件图,采用二维设计和三维设计;2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A4纸,18页左右。
设计计算说明书内容包括以下部分:1)封面;2)目录(标题及页次);3)设计任务(即:设计依据和条件);4)方案分析及选择;7)主要零件设计及校核计算;9)参考文献(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年月)。
三、《汽车设计课程设计》题目设计题目1:轿车膜片弹簧离合器的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为:掌握轿车离合器的构造、工作原理。
了解从动盘总成的结构,掌握从动盘总成的设计方法,了解压盘和膜片弹簧的结构,掌握压盘和膜片弹簧的设计方法。
根据所给的车型及整车技术参数,进行轿车膜片弹簧离合器的设计,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计算确定其相关参数与尺寸,详见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2:轿车自动变速器锁止离合器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为:在丰田轿车自动变速器的液力变矩器中设计一锁止离合器,以提高自动变速器稳定工况下的传动效率,详细要求见课程设计任务书。
四、课程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在课程设计开始时,由指导教师向学生布置设计任务。
设计任务的内容包括:设计题目、设计要求、设计手段、提供原始数据和主要相关资料、应完成图纸份量及设计计算说明书内容和要求。
学生根据设计任务和设计要求,在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拟定各种设计方案,通过对比与分析确定采用的设计方案,然后进行精心设计,应按时、按质、按量地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2018最新】汽车课程设计指导书-推荐word版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汽车课程设计指导书篇一:汽车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车辆工程专业程设计指导韩宗奇燕山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系201X年12月目录课书第一部分课程设计任务书 ------------------------------------------------------ 2一、题目 ----------------------------------------------------------------------- 2 二、设计任务 ----------------------------------------------------------------- 2 三、设计要求 ------------------------------------------------------------------2 四、参考资料 ----------------------------------------------------------------- 3 五、客车的主要结构性能参数 -------------------------------------------- 3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指导书----------------------------------------------------- - 6一、参数选择及计算方法---------------------------------------------------- 6 二、减振器的选取----------------------------------------------------------- 19 三、关于画图------------------------------------------------------------------ 20 四、板簧的材料及提高板簧寿命的途径--------------------------------- 21 五、其它工作------------------------------------------------------------------ 22 第三部分附录 ------------------------------------------------------------------ 23一、GB1222-84 热轧扁弹簧钢国家标准 ---------------------23 二、QCn 29035-1991 汽车钢板弹簧技术条件------------------29 三、QC/T 274-1999 汽车钢板弹簧喷丸处理规程------------- 32 四、QC/T 298-1999 悬架静负荷特性测定方法---------------- 35 五、QC/T 491-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 37 六、QC/T 265-201X 汽车零部件编号规则(部分)------------ 41第一部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题目为某中型客车设计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二、设计任务1. 确定悬架的主要参数,包括载荷、静挠度、动挠度、静弧高、偏频、刚度等;2. 确定钢板弹簧的主要参数,如片数、断面参数、各片长度等;3. 计算弹簧的刚度(总成刚度和装配刚度);4. 计算板簧满载静止时的应力;5. 计算板簧的最大应力和各种极限工况下的应力;6. 计算板簧总成弧高和曲率半径;7. 计算板簧各片弧高和曲率半径;8. 绘出悬架的总成装配图;9. 绘出主片和至少一片非主片的零件图。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发动机设计姓名:专业:学号:指导老师:目录1.发动机概述 (2)2.发动机课程设计目的及内容 (5)2.1课程设计目的 (5)2.2发动机课程设计的任务 (5)2.3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5)3.给定参数 (6)4.本发动机的结构特点,适用范围 (7)5.主要零件的材料及成型方法的选用依据 (11)6.现代发动机技术发展动态论述 (12)7.小结 (18)8.参考文献 (18)1.发动机概述发动机是将自然界某种能量直接转换为机械能并拖动某些机械进行工作的机器。
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发动机,称为热力发动机(简称热机),其中热能是由燃料燃烧所产生的。
内燃机是热力发动机的一种,其特点是液体和气体燃料和空气混合后直接输入机器内部燃烧产生热量,然后再转变成机械能,另一种热机是外燃机,如蒸汽机,汽轮机或燃气轮机等,其特点是燃料在机器外部燃烧以加热水,产生高温、高压的水蒸气,输送至机器内部,使所含的热能转变成机械能。
内燃机与外燃机相比,具有热效率高、体积小、质量小、便于移动、起动性能好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飞机、船舶以及汽车、拖拉机、坦克等各种车辆上。
但是内燃机一般要求使用石油燃料,并排出的废气当中所含的有害气体成分较高。
根据车用内燃机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主要构件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活塞式内燃机和燃气轮机两大类。
前者又可按活塞运动方式的不同分为往复活塞式和旋转活塞式两种。
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在汽车上面的应用最为广泛,本次课程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三缸往复活塞式内燃机。
发动机是一部由许多机构和系统组成的复杂机器。
无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无论是四行程发动机,还是二行程发动机;无论是单缸发动机,还是多缸发动机。
要完成能量转换,实现工作循环,保证长时间连续正常工作,都必须具备以下一些机构和系统。
(1)曲柄连杆机构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实现工作循环,完成能量转换的主要运动零件。
它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等组成。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汽车设计”课程之后进行的,旨在对车辆设计的学习进行总结,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通过设计过程,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汽车设计》课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试验方法,并能够分析和评价汽车及其各总成的结构与性能,合理选择设计方案及有关参数,掌握汽车主要零部件设计与计算方法和总体设计的一般方法。
二、对学生的要求1. 学生需认真阅读课程设计任务书,熟悉有关设计资料及参考资料,熟悉有关各种设计规范的有关内容,认真完成任务书规定的设计内容。
2. 学生均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时独立完成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
3. 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要求计算准确、文字通顺、书写工整。
要求图纸、图面布置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用工程字注文。
三、设计过程与设计步骤1.明确本设计的内容及所要达到的设计目标。
2.进行系统的初始布置,设计方案的选择等工作。
3.初始参数的确定。
4.根据初始参数进行设计。
5.对所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计算。
6.找出初始方案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加以改正。
7.进行系统的优化,得出最佳方案。
8.确定最终设计方案。
9.对设计中关键内容的分析设计说明或举例说明。
10.说明待解决的问题及研究发展方向。
四、工作量要求11.按照有关要求及格式编写设计说明书,所有的内容一律打印。
报告说明书包括设计过程、软件仿真的结果及分析、硬件仿真结果及分析,设计说明书不少于3000字。
12.绘制机械图。
要求对设计的关键技术及主要构件绘制机械图,机械图按照制图规范统一绘制,一律用计算机绘制、输出。
图纸总量达到两张A0图纸,其中至少1张A0图纸。
五、设计的进度1.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
2.第1天讲授设计需要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的要求、布置设计题目。
3.第2~8天学生进行设计。
4.第9、10天教师验收,然后学生撰写和打印设计报告。
12.25汽车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修改)
页眉内容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题目和任务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完成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课学习后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应用已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次训练,并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1、课程设计的目的是:(1)进一步熟悉汽车设计理论教学内容;(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4)引导学生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2、设计题目:载货汽车纵置钢板弹簧设计(1) 纵置钢板弹簧的已知参数3、课程设计的任务:(1)由已知参数确定钢板弹簧的其他主要参数;(2)计算钢板弹簧中主要零件的参数;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工作量根据所学机械设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以及力学和工艺等课程,完成下述涉及内容: 1.学习钢板弹簧设计的基本内容2.选择、确定钢板弹簧的主要参数3.撰写设计说明书设计要求:1. 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是存档文件,是设计的理论计算依据。
说明书的格式如下:(1)统一稿纸,正规书写;(2) 竖订横写,每页右侧画一竖线,留出25mm空白,在此空白内标出该页中所计算的主要数据;(3) 附图要清晰注上必要的符号和文字说明,不得潦草;2. 说明书的内容及计算说明项目(1)封面;(2)目录;(3)原始数据及资料;(4)对设计课题的分析;(5)汽车纵置钢板弹簧简图;(6)设计计算;(7)参考文献;(8)设计小结(设计特点及补充说明,个人体会等)。
4.设计对象(钢板弹簧)所选用的弹簧材料必须符合国标GB1222-84,并尽量用优选系列;所设计的板簧应符合JB523-85《汽车钢板弹簧技术条件》和JB4040-85《汽车钢板弹簧性能要求》。
参考资料1.《汽车设计》吉林大学编;第四版2008年。
2.《最新汽车设计实用手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3.《汽车工程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4.《汽车理论》清华大学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五版5.《汽车构造》吉林大学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五版6.常用工程材料的材料性能(部分材料性能见附录)一、参数选择及计算0.前言钢板弹簧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比汽车更早的马车时代。
汽车工程设计作业指导书
汽车工程设计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汽车工程设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汽车设计与研发的能力。
本指导书将为您提供有关汽车工程设计作业的指导和建议。
二、任务背景本次设计作业的背景是一家汽车制造公司计划研发一款新型电动汽车。
您作为汽车工程学院的学生,需要完成相关设计任务,并提交相应的设计报告。
三、任务目标1. 熟悉电动汽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2. 掌握车辆动力学和悬挂系统的设计原则;3. 运用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知识设计车辆外形;4. 设计适用于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和电池管理系统;5. 考虑安全性和环保性等方面的设计要求;6. 编写设计报告并做出相应展示。
四、任务步骤1. 确定设计需求:收集相关市场信息,分析用户需求,明确设计目标和指标。
2. 进行初步设计: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知识,根据设计需求绘制初始草图,并进行车辆整体结构设计。
3. 设计车辆动力系统:根据电动汽车的特点,设计合适的电动机、电池、控制系统等组件,并进行系统参数设计。
4. 设计悬挂系统:选择合适的悬挂结构,进行悬挂系统的设计和参数计算。
5. 进行流体力学与空气动力学分析:对车辆外形进行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分析,优化车辆外形和气动性能。
6. 安全性与环保性设计:考虑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环保性要求,如制动系统、防抱死系统、碰撞安全等。
7. 编写设计报告:根据所完成的设计,编写详细的设计报告,包括设计过程、结果分析、结论等内容。
8. 做出相应展示:准备展示材料,进行设计方案的展示与阐述。
五、注意事项1. 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注意保护知识产权,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3. 严格按照所学课程的要求和标准完成作业,确保设计结果的准确性。
4. 撰写设计报告时,要注意文字清晰、结构合理、表述准确,确保报告的读者能够清楚理解设计过程和结果。
六、结语希望通过本次汽车工程设计作业,您能够获得更深入的汽车设计理论和实践经验,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智慧,为电动汽车的研发做出积极的贡献。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第一部分:机械式变速器概述及其传动方案----------------------31. 变速器的功能与设计要求2. 变速器传动方案的确定3. 变速器主要零件结构方案分析第二部分:变速器结构形式及主要参数的选择--------------------101.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2.传动比及齿轮齿数的计算3.变位系数的计算第三部分:变速器结构形式及主要参数的选择--------------------104.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5.传动比及齿轮齿数的计算6.变位系数的计算第四部分:变速器轴的结构尺寸的确定-------------------------17 第五部分:小结第六部分:参考资料-----------------------------------------23一机械式变速器的概述及其方案的确定1.1 变速器的功用和要求变速器的功用是根据汽车在不同的行驶条件下提出的要求,改变发动机的扭矩和转速,使汽车具有适合的牵引力和速度,并同时保持发动机在最有利的工况范围内工作。
为保证汽车倒车以及使发动机和传动系能够分离,变速器具有倒档和空档。
在有动力输出需要时,还应有功率输出装置。
变速器的主要功能是改变传动比,实现倒退行驶和中断动力传递。
由于变速器的这些功能,对变速器提出的要求主要是:1.能够保证汽车具有高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这也是对变速器设计提出的最重要的要求。
在汽车整体设计时,根据汽车载重量、发动机参数及汽车使用要求,选择合理的变速器档数及传动比,来满足这一要求。
2.工作可靠稳定,操纵轻便。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变速器内不可以有自动跳档、乱档、换档冲击等现象的发生。
3.在保证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变速器应尽量重量轻、体积小。
影响这一指标的主要参数是变速器的中心距。
4.变速器应尽量传动效率高。
由于汽车加速和减速的时间比较短,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出于稳定行驶工作状态,直接档工作时齿轮的啮合损失较小,可以有效提高传动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阴工学院《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交通工程学院2010年9月汽车钢板弹簧设计0 前言钢板弹簧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比汽车更早的马车时代。
当时的安装方法是在如现代汽车所用的纵置钢板弹簧之上再倒置一与之相同的纵置钢板弹簧,且使这两组板簧的主片带有一定的曲率,上下板簧的两端分别相连形成近似椭圆的板簧组。
因此人们习惯性地将汽车上采用的板簧按其安装方式不同称为“半椭圆”或“四分之一椭圆”板簧,但实际上现代大多数汽车的钢板弹簧在其设计载荷下都近似于平直,不再有明显的“椭圆”曲率。
由于钢板弹簧具有结构简单,制造、维修方便;除了作为弹性元件外,还可兼起导向和传递侧向、纵向力和力矩的作用;在车架或车身上两点支承,受力合理;可实现变刚度特性等一些特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钢板弹簧也有其明显的不足,即单位质量的储能量较小,对于传统的多片簧而言当其最大许用应力取1100Mpa时,单位质量储能量约为94J/kg。
相比之下,在1100Mpa应力下,螺旋弹簧的储能量为510J/kg。
而扭杆弹簧在965MPa应力下为390J/kg。
这就意味着在同样的使用条件下,钢板弹簧要重一些。
在设计和使用钢板弹簧时,必须注意尽量发挥其优点以弥补不足。
近年来轿车上采用钢板弹簧作为弹性元件的已越来越少,但在载货汽车上钢板弹簧仍是首选的弹性元件。
板簧的结构形式、材料、加工制造手段和设计方法一直在进步和发展。
目前已有传统的多片簧、少片变截面簧和渐变刚度板簧可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近年来,有人开发出中、低碳系列的弹簧钢代替原先一直采用的高碳弹簧钢以提高可加工性,还有的采用复合材料以减轻自重。
在加工手段上,则普遍采用了预压和应力喷九等措施提高板簧的疲劳寿命。
钢板弹簧的设计也从传统的初选参数——试制——试验——修改设计的模式逐步转向经验设计与优化设计相结合以缩短开发周期,减少浪费。
广义而言,板簧设计应通过合理选择结构型式和设计参数使板簧能够满足整车总布置所规定的弹性特性和装配要求,在使用中具有足够的疲劳寿命,满足轻量化设计的要求,并且有经济可行的生产成本。
1 多片钢板弹簧的结构1.1叶片的截面形状最常用的板簧材料为热轧弹簧扁钢,其截面形状为上下表面平坦(允许稍向内凹)。
两侧为圆边,圆边半径为厚度的0.65~0.85倍。
由于板簧的疲劳破坏总是始于受拉伸的上表面,故下表面常采用如图1(b)、(c)、(d)所示的抛物线侧边或单面单槽、单面双槽形状以使截面的中性轴向上移动,减小拉伸应力。
通常认为许用压应力可大于许用拉应力,其比值达1.27~1.30。
经验表明,采用图(b)、(c)、(d)截面的板簧与采用传统图(a)截面的板簧相比可节约10%~14%的钢材,疲劳寿命约可提高30%。
图1 钢板弹簧的截面形状(a)标准型(b)抛物线侧边(c)单面单槽(d)单面双槽1.2 叶片的端部结构叶片的端部可以按其形状和加工方式分为矩形、梯形(片端切角)、椭圆形(片端压延)和片端压延切断四种,分别如图2(a),(b),(c),(d)所示。
其中矩形为制造成本最低的一种(由于对片端不做任何加工),但同时也是效果最差的一种。
与压延过的片端相比,在片端的接触区域内,传递的压力更大也更集中,导致片间摩擦和磨损加剧。
同时,也使板簧的作用机理与“等应力”方式相去甚远,导致了板簧质量的增图2 钢板弹簧的片端形状(a)矩形(b)梯形(c)片端压延(d)片端压延切断大。
梯形(片端切角)结构比矩形有所改善,制造成本略有增加。
片端压延的椭圆形端部更接近于理想的“等应力”形状,并且在接触区内压力分布更均匀,片间摩擦磨损都有所减少,但需要专门的压延设备。
压延后再切断的端部结构制造成本最高,效果也最好。
1.3 钢板弹簧端部的支承型式以板簧端部的支承型式而言,可以大致分为卷耳和滑板(见图3(a))两大类。
滑板型式多见于两级式主副簧悬架中副簧的支承和平衡悬架中板簧的支承。
卷耳根据其相对板瓷上平面的位置可以分为上卷耳、平卷耳和下卷耳三类.分别如图3(b)、(c)、(d)所示。
其中平卷耳的纵向作用力可以直接传递给主片,减少了附加的对主片的卷曲力矩,下卷耳可用于对板簧的安装位置或角度有特殊要求的情况(比如使铀转向趋于不足转向),但采用下卷耳方式时无法像上卷耳和平卷耳那样可以在必要时用第二片加强卷耳(如图3(e),(f)),加强结构多用于军用车辆或重型载货汽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主片断裂时起支承作用,还可在恳架反弹时与主片共同负担非簧载部分的重力。
为了方便采用非各向同性的橡胶支承以减缓悬架所受的水平冲击,有些卷耳做成图3(g)所示的长圆形。
图3 滑板及卷耳的结构型式1.4 吊耳及钢板弹簧销结构大多数板簧的支承方式为一端采用固定的卷耳,另一端采用摆动的吊耳。
摆动吊耳的结构可以用C形、叉形以及分体式等,分别见图4(a),(b),(c)。
弹簧销的支承、润滑则可用图4(a),(b)所示的螺纹式,(c)所示的自润滑式,(d)所示的滑动轴承,(e)所示的橡胶支承,或者如图(f)所示将板簧支承在橡胶座内。
螺纹式的好处在于可同时承受垂向及侧向载荷,板簧卷耳侧面不必加工,螺纹可起储存润滑剂和防尘的作用。
螺纹表面渗碳以达到一定的硬度,一般其挤压应力为7MPa。
自润滑式多用于轿车及轻型载货汽车,具有不必加润滑脂及噪声小的优点。
重型载货汽车多使用滑动轴承式,一般采用铜合金或粉末冶金衬套,工作挤压应力约为3.5~7Mpa,这种结构中,板簧卷耳两侧必须加工至规定宽度以便与支架或吊耳配合传递侧向力。
在采用图(e)所示的橡胶支承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对悬架特性的影响。
图(f)的结构用于重型汽车,应当注意该种结构允许的纵向移动量有限,因而板簧必须足够长并且工作在平直位置附近。
图4 吊耳及弹簧销结构2 多片钢板弹簧的设计计算多片簧的设计计算大体可以分为四大步。
第一,根据总布置给定的载荷、刚度要求以及对板簧长度、宽度的限制条件和最大许用应力初选参数;第二,综合考虑板簧的总成弧高要求和各叶片的工作应力、装配应力以及总应力的分布,并计入喷九、预压等工艺过程的影响,确定各片的长度及自由状态下的曲率半径;第三,用计算或试验的方法详细分析各片的应力状况;第四,校核极限工况下板簧的应力及卷耳、弹簧销的强度。
2.1初选参数板簧(见图5(b))可近似地看作是由等厚叶片所组成的等应力梁,如图5(a)所示。
这种近似在做大致估算时具有足够的精度,计入适当的修正系数后,则可用于初选板簧的长度L、叶片厚度h、叶片宽度b以及叶片数目n。
如图5(a)所示的弹簧钢板等应力梁,当在其两端(相当于板簧的卷耳中心处)作用有载荷p,在其中间作用有支承载荷Q(Q=2p)时,由材料力学可知其挠度f和所引起的最大应力 分别为333333366328Pl Pl Pl QL f E I EBh Enbh Enbh====∑ (1) 22266322Plh Pl Pl QL I Bh nbh nbhσ====∑ (2) 式中 I ∑——根部的总截面惯性矩,3301212Bh nbh I I ===∑ E ——材料的扬氏弹性模量,取2.06×105Mpa 。
相应的等应力梁弹簧的刚度为3383b Q Enbh C f L== 当给定弹簧的静挠度c f (由偏频所确定)和许用应力[]σ后,由以上二式可得叶片的厚度为:[][]224l L h Ef Efσσ== (3) 亦即叶片的厚度与弹簧长度的平方成正比。
为了保证卷耳合足够的强度,在选择I 时应尽量长以便h 加厚。
另外由于板簧的纵向角刚度与长度的平方成正比,选择较大尺寸的弹簧长度还可增加纵向角刚度,有利于提高抗纵倾能力。
当然选择弹簧长度时还应考虑到在整车上市置的方便性,因此要与总布置共同协商确定。
一般情况下,轿车后簧长度为轴距的40%~55%,载货汽车前后簧长度分别为轴距的26%~35%和35%~45%。
一旦弹簧长度确定之后,即可利用图6的模型计算所需的叶片宽度、厚度和叶片数目。
如图6所示的等应力多片钢板弹簧在实际结构中无法实现,这是因为:钢板弹簧主片两端不能制成三角形,而应制成与叶片等宽的卷耳或矩形,以便与车架相连,并传递垂向力、纵向力、横向力以及其他载荷;有时为了减小主片的负荷面采用第二片(或包括第三片)与主片等长的结构并在端部制成包耳(见图,同时其他叶片也相应较上述等应力钢板弹簧的叶片加长了。
因此,实际钢板弹簧的展开面的一半不是如图5(a)所示的三角形,而是梯形。
它介于等应力梁勺等截面梁之间,因此可按等截面简支梁的计算公式并引进一个修正系数加以修正,这时弹簧的挠度为:3330484QL QL f EI Enbhδδ=⋅=⋅ (4) 式中 δ——挠度系数。
图5 多片钢板弹簧的简化模型挠度系数主要与弹簧两端的结构有关。
对等应力钢板弹簧簧: 1.5δ=;对实际钢板弹簧: 1.25 1.42δ=-。
可按式()11.5/1.0410.5/n n δ=+⎡⎤⎣⎦选取,其中1n 为与主片等长的重叠片数,n 为总片数。
这种实际多片簧的刚度s C 和弯曲应力σ则相加为:334s Q Enbh C f L δ== (5) 20 1.54QL QL W nbhδ== (6)式中:0W ——钢板弹簧总截面系数,206nbh W = 显然,式(4)——式(6)均为自由状态下钢板弹簧(带中心螺栓)总成的相应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一般表不在总成图纸中。
由式(4)可以得到钢板弹簧的总截面惯性矩为:3048QL I I E δ==∑ (7)将式(4)代入式(3)可求得叶片厚度:[][]3124I L h Ef QLσσδ==∑ (8) 上述公式可用作初选钢板弹簧的参数。
初选参数的顺序为:(a )由汽车的总布置确定钢板弹簧的长度L ;(b )用式(7)计算满足刚度要求的总截面惯性矩I ∑;(c )用式(8)确定叶片厚度;(d )根据材料标准选择叶片宽度b (希望6<(b /h)<10)、片厚及片数使满足I ∑和h 的要求。
一般片数取6—14片(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平衡悬架的板簧可多达18—20片);片厚可取不同的规格,一般一副簧中不超过3种,长片厚、短片薄,主片厚度不应小于6mm ,以保证足够的卷耳强度。
近年来的板簧多采用一副簧中仅选取一种厚度的作法;(e )用式(6)大致校核其应力。
对于非对称结构的钢板弹簧,则其挠度和应力应按下式计算:221234l l Q f Enbh Lδ=⋅ (9) 1226l l Q nbh Lσ= (10) 式中 1l ,2l ——非对称钢板弹簧的前、后段长度,1l 十2l =L 。
采用非对称钢板弹簧可减小在压缩行程时后驱动桥前端以及传动袖后万向节抡起的高度,改善万向节传动的工作条件并降低车身底板传动轴通道处的底板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