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用地适宜性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用地适宜性评价

1.方法

本次用地适宜性评价,首先确定适宜和限制用地的各因子,赋予适宜度权重值。利用遥感图像解译数据和基本统计资料,将其制作成同一坐标体系、同一比例尺的电子图层,利用GIS软件进行叠加分析,集成为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空间数据库。

2.用地适宜程度评价

因子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建设性因子与保护性因子或弹性因子与刚性因子。弹性因子的分值范围具有一定的调整可变性余地,故应根据保护或发展的价值取向分配一定的权重,刚性因子主要指风景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等需要绝对保护的因子,其保护范围基本没有调整改变的余地,不分配权重。

2.1自然限定性

(1)地形因子(高程)

土地适宜性综合评价高程因子分级表

在地形(高程)的分析之上进行重分类,对不同高程范围赋予不同的分值。高程在245米到265米之间的用地最适宜性最强,城乡发条件最好,赋值为10分;高程为265到284米之间的用地建设经济性比前者有所差别,但其他各项条件相类似,赋值为8;高程为284到304米之间的用地在规划去中部为带状分布,规划去区部则集中分布,城乡发展有一定的限制,赋值为5;高程为304到323的区域城乡发展限制较强,赋值为3;高程在343米以上的用地限制性强,赋值为1。结果见下图。

(2)地貌因子(坡度)

土地适宜性综合评价坡度因子分级表

本次评价将地表坡度分为五级。小于等于8度土地城市布局自由度大,建设成本较低,划为适宜开发用地;8—15度土地,城乡发展有一定限制,需一定经济投资和一定工程措施,划为优化开发用地;15—25度土地,城乡发展受限制,需较多经济投资和一定量工程措施,划为一般开发用地;25—45度土地,城乡发展受较大限制,需大量经济投资和工程措施,划为一般保护用地,待经济实力增强,技术提高的情况下,不排除将其部分土地加以应用;大于45度土地,不仅城乡发展建设困难,经济投资巨大,还必须采取大量的工程措施,运行成本高,在开发建成后,在暴雨和人为不良活动干涉下,易造成边坡失稳,造成不必要的生命财产的损失,故划为禁止开发用地。见下图:

2.2 建设经济性

(1)村镇因子

城镇是社会经济要素空间聚居的主要地域,其现状的位置、规模和等级对未来人口聚集和城乡发展的空间导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进行城乡总体规划过程中,在考虑现状城市空间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原理定量评价城乡发展空间的区位优势度对区域空间规划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

其结果见下图。

(2)交通因子

交通网络对城乡发展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根据一般城市地理学经验,城镇、人口和相关的生产力要素总会向开敞的交通要素界面空间聚集(铁路和高速公路除外),在本次规划中,考虑惠民主要交通网络的空间距离影响,设计特定的数值空间划分交通区位优势度,以明确区域空间交通引力的结构特征和覆盖特征,评价结果见下图。

2.3 生态保护

(1)河流水域

水体与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支撑系统,为人类提供动植物产品和水资源,具有调蓄洪水、有效降解有毒物质、缓解面源污染、净化水质、保持生物多样性和调节小气候等

生态服务功能,是区域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水是城乡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是影响区域发展界限规模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不仅是个限制因子,也是城乡总规立足点的生态因子。下图为评价结果,

(2)农田、林地

农田、林地不仅是维持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正常进行的原料库,也是城乡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发展的绿色屏障。因此既要对农田、林地现状情况清楚明了,又要在城乡规划发展中切实做好保护和维护工作,保证农田、林地的质和量。

3.综合评价与结果分析

3.1综合评价模型

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为:

Si=∑V i W i (1)

在公式1中,Vi代表单指标约束度分值集。其空间分布数据专题可通过对指标数据层采用空间叠加提取、或基于案例类比和专家经验之上的专家赋值法赋值、缓冲区操作等进行单指标适宜度重分类得到。本研究各指标数据层适宜度值选用1-10的整数分别代表。

3.2综合评价结果

在具体的数据操作中采用GIS的图层叠加功能操作,分别赋每个图层不同的权重然后应用栅格计算器进行加权累加,得到最后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

代做高程、坡度、坡向、生态敏感度、用地适应性分析

扣扣:9 5 5 7 7 2 0 8

将全区域根据其适宜性划分为五类区域,如表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