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液简述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乳化液的制备 、 乳化液的制备常是先将乳化剂、基础油、添加剂 等配制乳化油,使用时再按比例兑水制成乳化液。制 备的基本工艺流程如下:
基础油 乳化剂 添加剂 加热、 加热、搅 拌 乳化油
乳化油
兑水
乳化液
乳化液制备过程中,制备方法、加料顺序、温度、 时间、乳化液浓度等都会影响乳化液中油相颗粒直径 进而影响乳化液的稳定性和使用效果。 乳化液的粒径不同除了表现出不同的乳化液外观 外,主要是对其润滑性能和热稳定性产生影响。一般 而言,较大粒径有利于乳化液受热时油水两相分离, 轧辊和轧件表面吸附油量增加,降低轧制变形区摩擦 系数。因此,为了提高乳化液的润滑性能可控制2~ 5um的粒径比例达到50%以上。以下分别为乳化液粒 径与冷轧带材表面吸附油量的关系以及粒径分布对摩 擦系数的影响:
(3) 极压剂 由于产生大量的摩擦热和局部高温,靠吸附的油 性剂分子膜无法承受,极压剂正是在这种状态下发挥 作用。极压剂在高温,高压下与金属表面化合在金属 表面形成一层平滑的极压膜。 (4) 防锈剂 防锈剂的作用机理基本上同油性剂,作用是在金 属表面形成一层吸附膜,把金属与水及空气隔开。另 外,防锈剂在油中溶解时常形成胶束,使引起生锈的 水、酸、无机盐等物质被增溶在其中,从而间接防锈。
1.3、添加剂 、 添加剂就是能够改善油品某种性能的有极性的化 合物或聚合物,它是提高矿物油润滑性能的最经济、 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为了保证轧制润滑剂的各种功能, 添加剂也是不可少的。 乳化液中的添加剂主要是乳化稳定剂、抗氧剂、 油性剂、极压剂、防锈剂、清静剂、防腐剂等。其中 油性剂和极压剂主要用于提高乳化液的润滑性能,尤 其是极压剂。由于乳化液中80%~90%是水,油相只 占10%~20%,故基础油中必须加入极压剂。
乳化液浓度的计算: 乳化液浓度的计算:
(1)加油和加水的比率要和本油箱的浓度比一致 如如:油箱浓度为2﹪,那么为了使液位升高,往油箱内增加 2000L的乳化液,那么应往油箱加入: 油=加入量×浓度=2000×2﹪=40(L) 水=加入量×(1-浓度)=2000×(1×2﹪)=1960(L) (2)为了改变浓度往油箱内加水或加油 如:油箱浓度为3﹪,共有1000L乳化液,要使浓度降到2﹪,要 加水: 加水=原来的纯油量÷乳化液降低后的浓度-原来乳化液总量 =3﹪×1000÷2﹪-1000=500(L) 若要使原来的浓度增加到4﹪,要加油: 加油量=(1000升乳化液×4﹪-1000升乳化液×3﹪)÷(1-4﹪) =(40-30)÷96﹪≈10.167(L)
1.4、水 、 水对乳化液的稳定性和使用效果有较大影响, 其中主要是水的硬度。由于水中的钙、镁离子会对 乳化剂作用效果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乳化液的稳定 性。另外,水中氯化物、硫酸盐和其他无机物虽然 对乳化液的稳定性影响不大,但是能导致腐蚀的产 生和促使细菌生长变质作用。因此制备乳化液时最 好使用软化水。
乳化液平均粒径与冷轧带材表面吸附油量的关系
表面吸附油量/g.m-2 2.0 1.5 1.0 0.5
0
2
4
6
8
10
平均粒径/um
乳化液粒径比例与摩擦系数的关系
摩擦系数 0.4 0.3 0.2 0.1 0 20 40 80 60 大于1um粒径比例/% 100
然而,若乳化液粒径过大,容易造成乳化液不稳 定,严重的会使乳化液油水分离影响乳化液的使用效 果和使用周期。一般经机械搅拌、均匀混合的方法制 备的新乳化液平均粒径通常小于1um。随着使用时间 的增加,乳化液的粒径逐渐粗化长大,反映在轧制过 程中可能出现咬入困难、轧件跑偏、打滑的情况。
轧钢车间冷轧机组
乳 化 液 简 述
目 录
一、轧制工艺润滑剂概述
1、轧制工艺润滑剂的发展过程 、 2、轧制工艺润滑剂的基本功能 、
二、乳化液
1、乳化液的组成 、 2、乳化液的制备 、 3、热分离性 、
三、冷轧工艺润滑系统
1、轧机的乳化液系统 、 2、乳化液使用时主要分析项目及其评价 、
Leabharlann Baidu
一、轧制工艺润滑剂概述
3、乳化液的热分离性 、 当乳化液喷射到轧辊或变形金属表面上时,由于 受热,乳化液的稳定状态被坏,分离出来的油吸附金 属表面上,形成润滑油膜,起防黏减摩作用。而水则 起冷却轧辊的作用。乳化液正是通过这种热分离性来 达到润滑冷却的目的。即冷轧乳化液的两大主要功能 为润滑和冷却。 乳化液的热分离性除了乳化液本身性质外,基础 油的黏度、添加剂、乳化液中油滴尺寸及分布,乳化 液的使用温度和时间都会影响乳化液的热分离性,进 而影响乳化液的使用效果。
2、乳化液使用时主要分析项目及其评价 、 工艺润滑剂的理化性能不仅是润滑剂本身品质高 低的一个标志,同时理化性能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工 艺润滑剂的使用性能以及加工后制品的产品质量。由 于冷轧乳化液为循环使用,乳化液的循环、过滤、乳 化液的粒径控制、使用浓度、皂化值、乳化液温度等 对其润滑效果和轧后板带钢表面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 影响。
1、轧制工艺润滑的发展过程 、 金属轧制始于15世纪,首先是冷轧变形抗力很小的金属,如 金和铅;16世纪,人们开始轧制窄带,用来制作货币。1728年法 国首先使用带孔型的轧辊,但是,在约一百多年后才轧出较规则 的金属棒材。18世纪中期,人们开始热轧较宽钢板,而薄板热轧 未采用润滑油。1892年,当第一套宽带钢连轧机组建成时,还没 有采用工艺润滑。 18世纪开始人们能轧出较宽的铅板,不久轧制有色金属,同 时轧制的厚度范围也扩大了。然而,直到19世纪人们才开始使用 润滑油涂抹轧辊进行润滑。润滑油通常是以矿物油和动、植物油 为基础油。20世纪初,铝板轧制过程中由于铝对轧辊的粘附以及 表面质量的要求,促使轧制工艺润滑的发展,并取得显著效果。 至此,人们第一次提出了系统地发展轧制润滑油的任务,对矿物 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污垢少)。为提高润滑效果,人们往 油中添加活性物质,与此同时,低速冷轧窄带钢问世,用水冷却 轧辊。
轧制示意图
2、轧制工艺润滑剂的基本功能 、 一种工艺润滑剂除了要满足其工艺要求外,往往还要求其实 现多种功能,但这些要求可能是矛盾或相互制约的,所以要考虑 某些特殊要求。但总的来说,工艺润滑剂应具有的普遍的基本作 用包括: 1、降低轧制过程的力能参数(轧制力、轧制力矩、主电机功 率); 2、分离表面、降低摩擦; 3、减少磨损,提高轧辊使用寿命; 4、提高轧机轧制能力,可实现低温、大压下轧制; 5、提高轧制作业率; 6、冷却性,轧辊冷却,实现高速轧制; 7、减少轧件的不均匀变形;
二、乳化液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相中,一种液相以细小液滴的 形式均匀分布于另一种液相中形成的两种平衡体系称 为乳化液。其中,含量少的称为分散相,含量多的称 为连续相。若分散相是油,连续相是水,则形成O/W 型乳化液;反之则形成W/O型乳化液。一般来说,乳 化液的外观取决于在连续相中分散相液滴直径的大小, 以O/W型乳化液为例,油相液滴直径越大,外观看上 去越白。 1、乳化液的组成 、 实际生产中,乳化液主要是由基础油、乳化剂、 添加剂和水组成。组成乳化液的各组分的性能、含量 都会对乳化液的润滑性能、使用效果及使用寿命产生 重要影响。
乳化剂结构及乳化液形成过程示意图
亲油基端
亲油 基端
亲水基端

乳化剂
油 搅拌 油
水 水 水
根据乳化液中分散相所带电荷性质,乳化液可分为: (1) 阴离子型乳化剂。阴离子型乳化剂具有乳化效率高、 润滑性能好、清洗性和防锈性强以及破乳容易等特点, 同时也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轧制润滑乳化液。但是, 其对水质要求较高,易腐败变质,使用寿命短。 (2) 阳离子型乳化剂。阳离子乳化剂形成的乳化液对水 质不敏感,由于其本身就具有杀菌作用,故乳化液不 易腐败变质。然后,阳离子成本较高,使用受到限制。 (3) 非离子型乳化剂。非离子型乳化剂的亲油基和亲水 基链长可以人为设计。另外,由于乳化剂是非离子, 故乳化液不怕硬水。但是若配方不当则容易产生泡沫, 而且成本也较高。
8、减少轧制过程氧化生成数量,防止氧化铁皮的压入; 9、改善轧后制品质量(板形控制、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与精 洁性等); 10、对不同工况的适应性; 11、化学稳定性; 12、使用方便与可控制性; 13、使用安全性; 14、残留物易清除; 15、符合环保要求;
根据金属加工液分类标准按金属加工液的组成将其分成以下五大 类: (1)油和油基液体; (2)乳化液和分散型液体; (3)化学溶液; (4)固体润滑剂; (5)其他(有机醇、醚、磷化物、氯化物、硫化物等)。 其中,常用的轧制工艺润滑剂是(1)、(2)两大类,它们又称 轧制油和轧制油乳化液。
(1) 抗氧剂 氧化是使油品质量变坏和消耗增大的原因之一, 同时产生的酸性物质、水及油泥等会对金属带来严重 的腐蚀。另外,轧制过程常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 这客观上另速了油品的氧化过程。凡是能提高油品在 存储和使用条件下的抗氧化稳定性的添加剂称做抗氧 剂。
(2) 油性剂 润滑油与金属表面形成吸附的能力以及吸附膜的 强度统称为油性。 油性剂分子是一端为极性基团,另一端为非极性 基团的极性分子。当金属表面和润滑剂接近到几个纳 米时,润滑剂中的极性分子通过分子或原子间的相互 吸引力而生成一定韧性和抗压强度的吸附膜。这样可 以有效地阻止金属表面微凸体的直接接触防止粘附, 减少摩擦。但是,吸附膜对温度较为敏感,温度的升 高会引起解吸,或膜的熔化,同时吸附是可逆的。
2.1、浓度 、 乳化液的浓度主要与润滑性能有关,浓度增加, 润滑性能增强,同样能够提高轧后带钢表面清洁性。 随着乳化液的使用浓度增加,机架的轧制力明显 降低,轧制润滑性能提高,进而导致轧辊与轧件的磨 损减少,乳化液中铁粉含量降低。乳化液中铁粉含量 的降低,使得对轧后板带钢表面污染减少,轧后表面 光亮度增加。 当然,乳化液浓度并非越高越好,若浓度过高, 不仅可能会引起轧制过程的不稳定,而且在轧后带钢 退火时表面污染严重。因此,合理确认乳化液浓度, 对于确保轧制润滑效果,降低乳化液成本都有极其重 要意义。
(5) 清净分散剂 清净分散剂不但能够减少或防止沉淀物的生成, 同时还可以中和酸性物质。特别是对于轧制表面质量 要求较高的产品,能够分散诸如氧化物、油污染等沉 淀物质,减少对产品表面的污染。 (6) 防腐杀菌剂 由于轧制乳化液都为循环使用,而且乳化液具有 一定的温度,这样很容易滋生细菌,引起乳化液变质 失效,导致使用周期减少。为此乳化液中要加入防腐 剂或杀菌剂,然而,防腐剂或杀菌剂往往具用毒性, 对皮肤有刺激性,使用寿命短,需要经常补充。
三、冷轧工艺润滑系统
1、UCM轧机乳化液系统 、 轧机乳化液系统 板带材冷轧工艺润滑方式的乳化液为循环使用, 同时还兼有分段冷却、控制轧后板形的作用,同时冷 轧过程一般不存在咬入问题,对轧后板带材表面质量 要求较高。 由于冷轧乳化液为循环使用,乳化液的循环、过 滤、乳化液的粒径控制,乳化液温度等对其润滑效果 和轧后板带钢表面质量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此部分以本公司UCM轧机的乳化液循环系统为例另 讲)
1.1、基础油 、 基础油可以是矿物油、动植物油或合成油。润滑 剂的许多理性化性能,如黏度、闪点、倾点等都是由 基础油决定的。另外,基础油的黏度也是影响乳化液 的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还要考虑基础油的黏度 要与乳化剂和添加剂的黏度相近,否则可能会对乳化液 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1.2、乳化剂 、 由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相,如油和水混合时不能 形成稳定的平衡体系,故需加入表面活性剂,也即乳 化剂。乳化剂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其分子一端为亲 油基,而分子的另一端为亲水基。这样,通过乳化剂 把油和水结合起来形成稳定的油水平衡体系。乳化剂 结构及乳化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如下:
轧制方法虽较早问世,但钢的热轧工艺润滑却到20世纪30 ~ 40年代才出现。1935~1936年间,苏联最早在型钢轧机上用动物 油(牛油、猪油)润滑轧辊。1968年美国大湖分厂在热带轧机上 采用工艺润滑。后来许多国家在板带、型材轧机上采用工艺润滑 获得成功。我国始于1979年,在1700炉卷轧机上取得良好润滑效 果。 镀锡钢板最早于14世纪在德国问世,首先是锻造方法,到18 世纪才改为轧制生产。1790年开始热轧,由于镀锡板需求增加, 促进了宽带冷轧机发展。但是,由于矿物油等润滑问题未解决, 使生产受到限制。由于轧制速度不断提高,变形量很大,因而迫 切要求同时解决轧辊的润滑与冷却问题,于是,出现了冷却性能 良好的乳化液润滑以代替纯油润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