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美学考试大纲汇编

合集下载

风景园林综合理论考试大纲

风景园林综合理论考试大纲

风景园林综合理论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和要求风景园林综合理论考试是为了评估考生对风景园林学科综合理论的掌握程度,并检验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能力。

考试要求考生掌握风景园林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相关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实践,以及具备对风景园林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方案设计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和题型1. 风景园林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考生需要掌握风景园林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园林植物学、生态学原理、土地利用规划、园林历史与文化等内容。

2. 风景园林设计与实践考生需要了解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设计要素、设计过程、设计理念等内容。

同时,需要具备实际工程应用能力,了解相关的材料、技术和工程施工管理。

3. 风景园林研究与创新考生需要掌握风景园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创新方法,了解相关的研究论文和学术研讨会。

同时,需要具备独立进行研究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提出新颖的研究问题和解决方案。

4. 风景园林规划与管理考生需要了解风景园林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城市规划、景观评价、项目管理等内容。

同时,需要具备规划和管理实践经验,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5. 风景园林职业道德与规范考生需要了解风景园林职业道德和规范,包括职业操守、诚实守信、保护环境等内容。

同时,需要具备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意识,能够正确处理职业伦理和专业道德问题。

三、考试形式和时间分配风景园林综合理论考试采用笔试形式,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考试评分和合格标准考试采用百分制评分,各个题目的分值根据题目难度和重要性进行设置。

合格标准为60分及以上。

五、考试参考书目1. 《风景园林设计基础》2. 《园艺学概论》3. 《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4. 《环境管理与风景园林绿化》5. 《风景园林史》六、考试注意事项1. 考试期间不得交流和抄袭,一经查实将取消考试资格。

2. 考试不得携带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考生需遵守考场纪律。

3. 考试过程中要保持安静和秩序,不得干扰其他考生。

园林设计专业考试大纲

园林设计专业考试大纲

园林设计专业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园林设计理论部分(占80%)一、考试范围和目的:本部分考试主要包括园林设计的基础理论、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三个方面。

旨在考核考生对园林设计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园林设计的设计能力,使其能够达到园林设计类专业专任教师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二、考试内容:(一) 园林基础知识(1)园林的概念和设计内容:园林的概念,园林的范围,园林相关基本术语,园林的功能和意义,园林的类型,园林设计的任务和内容,园林设计的依据和原则等。

(2)园林的立意和主题:园林立意及主题概念,园林立意的方法,园林使用功能设置,园林景观内容设置等。

(3)园林的形式及布局:园林的基本布局形式及其特点,布局的依据和要求,布局的方法等。

(4)园林景观及营造手法:园林景观的类型,造景手法的概念,常用造景手法及其要点等。

(5)形态设计基本知识:形态及造型的基本概念,形态构成的一般方法,造型设计的一般方法,造型设计中形式美的法则,空间限定及空间设计的一般方法,空间尺度与空间效果等。

(二) 园林植物配置相关知识(1)园林植物生态习性:植物生态特性、植物群落。

(2)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

(3)植物造镜中的艺术院里:统一性、调和的原则、均衡原则、韵律和节奏原则、层次和北京原则、色彩和季相的原则等。

(4)植物配置的应用形式:孤植、对植、丛植、列植、群植、花坛、花境、绿篱等。

(5)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配置原则:植物配置的功能要求、植物配置的生态行原则、植物配置的景观性原则、植物配置的色彩性原则、植物配置的文化性原则等。

(6)园林植物配置步骤:明确基本情况并作出设计前期分析,明确设计主题,进行总体规划,组团设计,场景设计。

(三)建筑与园林植物的景观景观配置(1)古典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古典园林建筑中植物配置,古典园林建筑中植物配置的布局形式,不同类型的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

(2)现代公共建筑与植物配置:现代园林建筑的特点,现代建筑与植物配置的调和性,现代建筑中的植物配置原则,现代建筑不同部位的植物配置。

园林艺术原理复习提纲

园林艺术原理复习提纲

园林艺术原理复习提纲一、园林艺术概述1.园林艺术的定义和概念2.园林艺术的历史演变和发展3.园林艺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二、园林艺术的要素与原则1.园林艺术的要素a.基础土地与自然环境b.建筑和构筑物c.植物和植被d.水体和水景e.道路和路径f.装饰和雕塑2.园林艺术的原则a.整体性原则b.自然性原则c.开放性原则d.可持续性原则e.功能和使用性原则三、园林艺术的设计与规划1.园林艺术设计的概念与特点2.园林艺术设计的步骤与方法a.方案设计b.施工图设计c.施工管理d.成果评价3.园林艺术规划的概念与原则4.园林艺术规划的内容与范围a.城市公共绿地规划b.园林景观规划c.历史文化名园保护规划四、园林艺术的表现与效果1.空间感和景深感的表现2.运动感和起伏感的表现3.视觉效果和景色的呈现4.颜色对比和植物组合的效果五、园林艺术的项目与案例分析1.历史名园案例分析a.故宫的皇家园林设计与建设b.英国的皇家花园设计与管理c.法国凡尔赛宫的花园设计与修复2.现代公园案例分析a.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与管理b.东京迪士尼乐园的景观设计与旅游规划c.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建设与运营管理六、园林艺术的保护与管理1.历史名园的保护与修复2.公共绿地的管理与维护3.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七、园林艺术与现代社会1.园林艺术的文化与教育价值2.园林艺术的社会功能与意义3.园林艺术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上是园林艺术原理复习提纲,你可以根据这个提纲进行详细的复习和总结,重点掌握园林艺术的要素和原则,了解园林设计与规划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园林艺术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和效果。

此外,还需要关注园林艺术的保护与管理,以及园林艺术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希望这个提纲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园林艺术复习提纲

园林艺术复习提纲

园林艺术复习提纲1.园林的定义?园林是供人们怡情的艺术环境,也就是通过人工加工和再创造的特定环境。

2.园林与景观的同异?园林与景观都是怡情空间,但园林在艺术精度上要求较深,两者都需要对环境空间加以美化。

3.古典园林可分为几大类?古典园林基本上有2大类:1.皇家园林;2.民间园林,民间园林又名私家园林。

4.现代园林由哪些类型?现代园林已经演变为环境景观了,其表现形式主要是公园和景园2大类,景园又可分为宅园,庭院,小游园以及集中绿地。

5.决定园林审美趣味的根本因素是什么?决定园林审美趣味的根本因素是人们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的差别导致园林形式的不同。

6.园林布置中如何使大园显得不空旷?大圆宜将园划分为几个区,使之丰富而不致空旷。

7.园林布置中如何使小园显得不狭小?小园宜将园内适当分割,使不致一眼望穿,显得狭小。

8.园林布置中景点序列有几种组织方式?园内景的游览序列,有环状、串联、放射、综合4种组织方式。

9.园林建筑有哪5种?各起什么作用?1.厅堂----园林内集会接待建筑2.亭、台、轩、阁----园林内的休憩观景建筑3.廊、桥----园林的联系、交通建筑4.坊、碑----园林的表达、标志建筑5.墙、篱----园林的分割性建筑10.园林铺地按位置分有哪4种?园林的铺地按位置有4种:室内、庭院、花间、小径。

11.园林铺地结构可有几个层次,各起什么作用?1.面层----表面使用层2.间层----中间粘接层3.垫层----底部受力层12.园林山石按材料分有哪4种?1.土山----全部用土堆成2.带石山----以土为主,间置天然石3.带土山----以石为主,中掺少量土4.石山----全用天然石砌成13.园林山石的造型有哪几种?园林山石造型有7种:岩、峰、洞、岸、散、孤、对。

14.园林水体按态势有哪几种?园林水体按其态势有3种:静水、动水、枯山水(日本用)。

15.园林种植有哪几类?园林种植有7类:乔木、灌木、竹类、蕉类、藤类、草类、水生莲类。

风景园林综合理论考试大纲

风景园林综合理论考试大纲

风景园林综合理论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和内容风景园林综合理论考试是为了评估学生在风景园林设计和规划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

考试内容包括风景园林的历史与理论、设计原则与方法、植物学基础、土壤学基础、水文学基础、施工与养护技术等。

二、考试形式1. 笔试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

试题主要为选择题和简答题,旨在考察学生对于风景园林综合理论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2. 实际操作除了笔试,考试还包括实际操作环节。

学生需要根据指定的场地和条件,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或规划项目的实际操作。

考试将综合评估学生的设计能力、地形认知、植物选择和绿化技术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三、考试内容大纲1. 风景园林的历史与理论1.1 风景园林的起源与发展1.2 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和影响1.3 国外著名风景园林的分析与评价1.4 当代风景园林设计的新趋势2. 设计原则与方法2.1 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2.2 设计思维与创意的培养2.3 风景园林设计过程的规划与实施2.4 园林设计软件和工具的应用3. 植物学基础3.1 植物分类与鉴别3.2 植物生长与发育3.3 植物的观赏性与适应性3.4 园林常见植物的选择与配置4. 土壤学基础4.1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4.2 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测定方法4.3 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4.4 土壤改良与调整技术5. 水文学基础5.1 降雨和径流的关系5.2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运动与利用5.3 水的循环与环境影响5.4 水利设施与水资源管理6. 施工与养护技术6.1 园林施工基本工艺与技术6.2 施工现场管理和进度控制6.3 养护管理的原则和方法6.4 疾病防治和草坪管理技术四、成绩评定学生的成绩将根据笔试和实际操作的综合得分进行评定。

其中,笔试的得分占总成绩的70%,实际操作的得分占总成绩的30%。

评分标准将根据学生的理论掌握程度、设计规划能力和实施操作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估。

五、参考资料本次考试的参考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园林学原理》刘春华2. 《园林史》范文瀾3. 《风景园林设计与规划》李晓霞4. 《园林记录》朱瑞峰5. 《风景园林设计基础》何海云以上为风景园林综合理论考试的大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考试的目的、内容和形式。

《园林景观设计》考试大纲

《园林景观设计》考试大纲

《园林景观设计》考试大纲第一篇:《园林景观设计》考试大纲华南理工大学东莞东阳教学中心《园林景观设计》考试大纲华南理工大学东莞东阳教学中心一、考试目的:考核学生对园林景观设计所涉及的各种规范、概念的识记程度,对相关设计原理的理解水平,以及理论分析水平。

二、考试范围:指定教材以及课堂讲解所涉及的内容。

三、考试内容与重点:建筑小环境概述第一节建筑环境与建筑小环境1、识记:“环境的协调”“建筑小环境”的概念2、理解建筑小环境的特点、作用、发展前景及现今一些建筑小环境设计的缺陷。

3、识记建筑小环境是由表象、关系、性质等三方面组成。

并理解三个组成部分的概念,识记建筑小环境的环境构成要素。

第二节建筑小环境设计原则1、理解视觉的涵义,以及如何从距离、视野、景观、停留空间、环境因素等几个方面来满足人们对建筑小环境视觉的需求。

2、识记小环境边界有几种处理手段。

理解小环境内部空间层次、视觉层次的设计。

4、理解不同类型的户外活动与空间的关系。

几种社会距离以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4、理解如何通过坐的空间、行走的空间、听的空间、看的空间等局部空间设计以使建筑小环境空间更加完美化。

第二章建筑小环境的设计第一节功能分析1、识记小环境空间根据功能需求的分类,识记物质需求的小环境、精神需求的小环境、精神需求的小环境的特点。

华南理工大学东莞东阳教学中心第二节类型分析和设计1、识记居住区公共绿地的分类;居住区公共绿地的功能分区以及公共绿地的平面布局。

2、掌握居住区小环境中不同功能分区的设计方式。

3、理解校园建筑小环境的特点,掌握校园建筑小环境的设计方式。

4、人们对商业步行街的要求是什么,商业步行街有几种布局形式,如何从“行”“坐”“看”几种空间形式来设计商业步行街。

5、识记街道景观的构成,理解几种步行系统的特点及设计要点,理解两种交通广场的设计方式。

6、识记老年人、中青年、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他们对环境的要求。

掌握三种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所需要的小环境的设计原则以及注意事项。

园林艺术原理复习提纲

园林艺术原理复习提纲

园林艺术原理复习提纲名词解释园林:园林是由地形地貌和⽔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艺术布局等⽅⾯综合组成的统⼀体。

园林美:是以⾃然形态的物质材料为主题(⼭、⽔、植物)创造⽽形成兼具再现、表现特点的三度空间的风景美。

游赏者的审美活动必须在这⼀风景空间中完成。

景观:由环境形象所构成的可以被⼈们所感知的形式信息,具有图形性与象征性,能表达出特定环境的功能内容。

动态景观:按⼀定观赏路线,综合考虑成景因素的点、线、⾯布局,系统地布置多种景点,让⼈们在⾏进中观赏连续运动变化的景物,步移景异,形成系列景观,如颐和园的排云殿静态景观:视觉空间相对静⽌,通常以定点观赏,⼀般要在⼈流⽐较集中,易停留的最佳观赏点来组织视点和景物之间的关系,如浙江的千岛湖。

实体:⼀些空间限制因素,如⼭坡。

虚体:各实体间所形成的空旷地域,如⼭⾕。

对⽐:把两种性质极端不同的形体组合成图画,显⽰出强烈冲击性⽽产⽣美感调和:把性质相同或类似的造型放在⼀起。

节奏:⾳响运动的轻重急缓形成节奏韵律:在流动的过程中,加以组织和统⼀,产⽣运动中的秩序稳定:给⼈以安定舒适愉快的感觉,园林中常见体量上⽤下⼤上⼩。

颜⾊上浅下深,降低重⼼对称:保持景物均衡的⼀种形式(由中⼼设⼀中轴线,左右上下完全相同)对称的造型。

给⼈平静,舒适感觉(静⽌美),感觉庄重,严肃,有⽓魄,但显得呆板,不亲切均衡:轴线的左右两边造型不同,但份量感相同,感觉平均不对称均衡(拟对称均衡):造型也有安全感,由于造型可以任意变化,故造型⽣动活泼(动态美),⼴泛应⽤于⾃然式园林布置中⽐例:要素本⾝、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的长宽⾼尺度是否合宜,(空间、形体、体量的关系)尺度:构筑物局部或整体与⼈之间的制约关系。

包括:⾃然尺度、夸张尺度和亲切尺度空间:西⽅将空间表现为具有⼀定⼏何形象的关系,明确的景,东⽅则表现为不定的,模糊的或把有限空间象征为⼀种宏⼤的空间概念,对空间的理解不同,必然产⽣不同的艺术效果主配⼿法:就是要突出主景。

第一章美学基础测试题

第一章美学基础测试题

园林美学测复习大纲
出题人:吕倩
一、名词解释
美、审美对象、审美感受、审美意识、美的表现形式、艺术、
二、填空题
1、一般将世界园林划分为:、、。

2、美的事物,可以分为:、、三类。

3、审美感受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有、、、。

4、感觉包括、、、、。

5、联想的形式主要有:、。

6、情感可以分为:、。

7、艺术美具有、、的基本特征。

8、艺术创作过程四个基本特征、、、,其中是艺术的灵魂。

9、、、、等合成造园要素。

10、、、是中国古典艺术中的连理枝。

三、简答题
1、请说出美的三种分类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2、请简述你所知道的艺术分类。

3、请从同层面解释园林的含义。

4、园林艺术有什么特点?
5、园林的自然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6、请从几方面谈园林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关系。

中国美学史大纲明清园林美学

中国美学史大纲明清园林美学

中国美学史大纲明清园林美学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

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较在其他艺术门类中的显现,要更为清晰,从而也更容易把握。

一、明清园林艺术与园林美学1、代表人物及作品:计成《园冶》文震亨《长物志》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种植部》)曹雪芹《红楼梦》张岱《陶庵梦忆》等沈复《浮生六记》袁枚《小仓山房文集》郑板桥《题画》2、中国古典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中国古代审美观的特点,在明清园林美学中表现的更为显著二、古典园林的意境:1、中国古典园林在美学上的最大特点是: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在其他门类中更清晰)2、园境、诗境、画境在美学上的共同之处:境生于象外3、明清园林美学着重强调了以下两点:(1)采用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等手法,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富美的感受(2)不仅重视实景,而且重视声、影、光、香等虚景4、郑板桥《题画》的启示:(1)园林意境的产生是虚实的结合、情景的结合(2)园林意境的欣赏是物我的交融三、亭、台、楼、阁的审美价值1、价值在于:要服从创造艺术意境的要求,要有助于扩大空间,要有助于丰富游览者的美的感受(1)计成《园冶》:“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缦”(2)亭子的特点:空,就是虚,因此有了气的流动,就能吸收和聚集无限空间的景色,给人丰富的感受。

2、由于亭、台、楼、阁的审美价值是在于扩大空间,构成意境,使游览者突破有限,通向无限,因而它就可以使游览者对整个宇宙、历史、人生产生一种富有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园林艺术概论复习纲要.doc

园林艺术概论复习纲要.doc

基本概念:1、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资源集中、自然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审定命名、划定范围,供人们游览、观赏、休息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

2、防护绿地: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化用地3、夹景:为了突出景物,把视域两边景色利用树丛、山石建筑等要素加以隐蔽,形成封闭的狭长空间,在空间的端头设置欣赏的对象。

添景:在主景前加一些花草树木或者山石,使主景具有丰富的层次感4、对比:把迥然不同的事物并列在一起,通过彼此对照,互相衬托,更加鲜明地突出各自的特点,令人感到醒目、鲜明、强烈和活跃。

调和:把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达到多样化的统一,使人感到协调统一5、休闲游憩广场:以绿化为主、休憩设施为辅,给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的广场。

6、个人空间:是指以个体为中心的不容他人侵犯的有形或无形界限的空间P2077、保护性设计:其一是以合理利用土地为目的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法,其二是先由生态专家分析环境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然后设计者就此展开构想的定点设计方法8、对称配置:9、园林空间序列:将不同的园林空间按一定的空间序列轴线连接起来10、孤植:园林中的优形树,单独栽植时,称为孤植11、湿地公园:指以水为主题的公园。

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12、生态恢复性设计:是通过人工设计和恢复措施,在受干扰的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恢复或重新建立一个具有自我维持能力的健康的生态系统14、借景:不仅可以欣赏到园内的佳景,往往也可以通过透景线欣赏到园外的景色,把园外的景点纳入园中的方法叫借景15、自然设计:P216、节约设计:P317、皇家园林:规模巨大,充分地利用建筑形象和总体布局显示皇家的气派和皇权的至尊18、尺度:一个特定物体场所所呈现出恰当的比例关系比例:P1819、主景:是一组景物中的主要景体,是整个园区或者某个局部的构图中心,是体现园区特色、形成标志的主要载体配景:烘托主景20、对景:位于园林轴线或者风景视线端点的景重要矢口识点:1、按照福1,中国古典园林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邑郊风景区2、韵律的表现形式:简单韵律、交错韵律、起伏曲折韵律、拟态韵律3、园林设计形式美法则:多样与统一法则、形式上的统一、材料上的统一、线形上的统一、色彩的统一、局部和整体的统一4、园林中突出主景的手法:抬高或降低主景法、轴线布景法、透景线焦点法、对比法、风景序列渐进法、重心处理法5、园林形态要素的构成形式:形状、色彩、材质6、园林布局构图形式类型: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7、园林空间的类型:静态空间、动态空间、开敞空间、闭合空间、纵深空间、拱弯空间、弱度围合空间、中度围合空间、强度围合空间8、产生韵律的方法:重复、交替、倒置、渐变9、园林中水景景观的设计常运用的形式:流水、静水、叠水、喷泉10、园林建筑的景观功能:点景、观景、划分园林空间、组织游览路线11、构成城市广场的景观要素:动态要素、静态要素、造型要素、空间要素12、游客赏景的方式:静态赏景、动态赏景P1813、园林中水景的作用:基底作用、焦点作用、带系作用、灵动作用、生态作用14、现代广场的设计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地域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15、道路景观的特点:系统性、秩序性、艺术性16、《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城市绿地分类: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其他绿地G5简要分析:1、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原则:P1842、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P83、儿何式园林和自然式园林的构图差异:P40、P464、园林框架性要素的主要内容:P625、园林空间序列设计的一般规律:P1286、多样统一规律在园林构图中的运用:・7、园林规划设计任务书的主要内容:P1178、园林空间序列设计四个阶段:P1289、城市景观的特性:P13910、城市广场的类型:P15211、城市道路行道树的选择原则:P151分析综合建议:1、园林的基本造景手法:P192、园林植物配置中选择植物的原则:P803、居住区宅间绿地特点及需要注意的设计事项:P1614、虚实手法在园林空间构成中具体应用:P2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园林艺术:是借助一定园林物质实体来反映生活和自然之美,表现园林设计师审美意识的空间造型艺术。

常与建筑、书画、诗文、音乐等其他艺术门类相结合,成为一门综合性艺术。

园林艺术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理想在园林形式上的反映,是精神领域的艺术。

园林艺术作为一门精神艺术,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实体(造园材料),以园林设计师的想象和构思为载体,以自然生活为蓝本,发挥造园技艺,创造出人的审美意识、情感、理想和一定物质形式相结合的园林艺术品二、园冶与计成:由于文人园林的发展,因此一些文人、画士通过直接掌握相关的造园叠山技艺而成为专业的造园设计师。

计成是江苏吴江人,是著名专业造园设计师。

他所写的园冶,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园冶全面记述了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的做法的综合性著作。

第一卷为兴造论、园说第二卷专论了栏杆第三卷记述了墙垣、门窗、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全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言简意赅,颇有许多独到见解。

三、园林艺术及其特征:三个特征:1、园林艺术的综合性:体现在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结合的综合性,还体现在与多门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2、审美和使用功能相结合:两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美的东西收线没有满足使用功能,是难以有兴致欣赏的反对过分的实用主义,而将审美功能趋于从属地位3、经济、技术与园林的统一四、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及原因:中国园林多为自然山水园,崇尚自然,本于自然、师法自然、高于自然。

体现人与自然和和谐共生、天人合一。

自然式园林,体现了自然美西方园林以17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讲究整齐一律、对称均衡的原则,表现为人工美,为规整式的园林原因:1、中西方园林的起源以及历史发展条件不同引起的差异中国园林起源于自然,而西方园林起源多是因为农事耕作的需要而产生的2、中西方园林哲学思想方面的差异中国的哲学思想以老庄思想为主,崇尚自然,讲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园林艺术师法自然、高于自然。

西方哲学体系为唯理论,过分强调了数学和几何包含一切的思想,因此园林中也用几何和数学来统领全园,以此代替了审美。

3、中西方城市规模和规划格局的差异中国古为中央集权制,城市规模比较宏大,城市布局整齐划分,为棋盘式格局。

西方则多为封建割据导致国土四分五裂,城市规模比较小。

中国园林是统一之中求变化,西方园林是变化之中求统一4、中西方物质条件、地理环境对园林的差异性差异性影响中国多名川大山,石材种类和用石方法多样,因此多借助于此在园林之中表现,仿佛使人置身于名川大山之中西方则擅长使用大片土地来构建建筑统领园林,石材应用仅仅限于建筑和雕塑应用5、中西方宗教意识形态的差异性对寺庙园林的影响中国以佛道并存,并结合了本土文化。

西方是以信仰上帝为主的单一宗教,以基督教为主五、美是难的从古至今,许多中外哲学家都给下一个本质定义,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美是难的体现在两个方面:1、从审美客体(物质)来说,美是到处都存在的事物,而并非是一目了然的。

美在自然界、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作品之中还存在不同的形式,没有统一的标准。

从不同形态的事物、千差万别的事物之中对其本质下定义绝非易事。

2、从审美主体(人)来说,爱美之心有皆有之不同的人对不同事物审美反映是不一样的。

孔子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便说了这个道理。

即使是对于同一个事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对此也有不同的感受。

因此这也给认识和把握美的本质带来很大的麻烦。

六、美的特征:三个特征主要是,1、美与事物的不可分离性:美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美的抽象只能在具体事物中去理解,否则便不复存在。

2、美具有可感染性:美总是伴随着生动的形象存在,会引起人们的感情变化,或是愉悦或是悲伤。

3、美具有功利性:人是社会成员,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功利关系之中,,因而美会对人有用、无用、无妨或者无害。

七、质感:是由于接触到素材的结构和肌理而产生的。

分为自然和人工,园林石材营造中尽可能给人以自然质感。

八、园林形式美的要素:1、色彩:色彩是形式美的第一要素,没有什么比色彩更能够给人以强烈的感觉。

在园林中要注意色彩给人的感觉以及色彩给人带来的感情效果。

2、点:是一种最简洁的形态,园林中的点指的是景点,是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物质形象单元。

能够在布局时做到点的聚散分布以及点起到核心作用。

33、线条:线条是最基本的视觉要素。

在园林中,平面上有园路引导的游览线和树木的林缘线,在立面上有建筑的轮廓线和树冠的天际线,此外还有花卉装饰的图案线。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园路引起的游览线,不仅具有交通作用还起到组景的作用。

所以一条成功的园路是一件艺术品,是路也是景。

4、形状:尽管世间万物具有千姿百态的形态,但我们仍可以用几何形态来对此进行概括。

相比于西方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在对几何形态概括方面比较弱。

5、空间:园林艺术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

中国园林营造中就是以有限的园林空间之中,通过各种空间组织手法比如隔景、障景、对景、借景等手法来分隔空间、延伸空间、扩展空间,营造出无尽的精神空间。

常见的比如“移天缩地”“小中见大”“咫尺山林,多方胜景”等就是运用这种方法6、质感:是由于接触到素材的结构和肌理而产生的。

石材应该特别注意自然质感,有时为了突出某种质感而做到对比效果。

九、园林美的创作技巧四个:选址布局、掇山理水、建筑经营、花木配置1、选址布局:(1)选址:地块是造园的先决条件,园冶也将其相地置于首位。

尽管大多数地块都可以用于造园,但是好的地块仅需要少量处理,稍加点缀,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良好的地块多具有湖泊、平原和山地三种类型。

即使没有,也要人工挖湖堆山造出来。

(2)布局:基本原则是“相地合宜,精在体宜;景以境出,取势为主;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起伏开合,多样统一”①相地合宜,精在体宜:最重要的是做到因地制宜,考虑园地的自然条件并加以利用、结合、改善来安排景物。

②景以境出,取势为主:应该做到随势生机,随机应变,根据园地地形起伏变化和形势开展进行布局。

“高方可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宜亭斯亭,宜榭斯榭”③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利用借景来扩充园林空间,不管是园内园外都可以不拘远近进行借资④起伏开合,多样统一:是全园具有一定的格局,并且相互联系相互统一,具有一定的整体性2、掇山理水:(1)掇山:假山来自真山,但并不是真山的翻版,是经过概括提炼,创造了典型化了的艺术形象。

在我国古典园林之中,掇山有三种常用类型:土山、石山、土石山混合。

一般遵循“大山用土,小山用石”的原则。

但是两者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石材种类也十分多样,可供选择。

(2)理水:西方园林由于多为规则布局,因此为了配合这种布局,水体多为整形式设计。

在中国园林之中,水体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湖泊池沼、河流溪涧、瀑布、曲水、喷泉等等。

但园林理水需要因地制宜,比如在北方盲目进行理水设计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建筑经营:园林建筑在小尺度的园林(一般是私家园林)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布局比较密集。

而在大兴园林或者自然风景园中,所占比重较小,属于从属地位。

园林建筑应该提供良好的风景视线,并具有组织游览程序、剪裁园景和安排景面的作用。

4、花木配置:因根据不同条件进行布置和选择,多采用乡土植物种类。

注重植物搭配,营造良好的景观效果。

十、美感:狭义指的是审美者对美的具体感受(审美感受)广义指的是审美者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的反映美的各种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包括了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园林美:园林艺术工作者,对生活(包括自然)的审美意识(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和优美的园林形式的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

园林美学是应用美学中关于园林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规律的学科。

它的内容包括了造园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及园林审美意识、审美标准、审美心理过程、哲学思维方法等。

十一、意境: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十二、审美感觉与知觉:二者实际上是审美过程中美感的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审美者的生理到心理活动的发展变化过程。

即首先以听觉、视觉,辅以嗅觉、触觉、味觉对美进行直观感受,而后进入思维形成完成的美的形象,成为知觉而动情。

十三、十四、障景:是我国起景常用的手法(其他也可以使用),尤其是面积小,需要小中见大的园林。

目的是为了使游人莫测深远,致使园内景物引人入胜。

有山障、树障、曲障。

隔景:使景物有曲折变化,就得在布局上因势得形划分多个景区或者增加层次。

大规模的园林可以有数十个,规模小的即使不能有明显区划也会有层次展开,划分景区,增加层次。

园林中的“园中之园”主要运用这种手法,将全园分为若干区位不同的景象组群,甚至围成相对独立的小园。

借景:在一定地域内(即园内),即使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手法来造景,使园景多样化,但还总归有限,更重要的是能够“巧于因借”。

“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

”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框景:把真实自然风景,用类似画框的门洞窗或由乔木树冠抱合而成的透空罅隙,圈定出景致的范围来,使游人产生三维变二维的错觉,把现实风景误认为是画在纸上的图画,因而把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

十五、十六、园林美的鉴赏过程1、观:首先是以感性认识为主,欣赏主体对园林中感性存在的整体直观或直观的把握。

观赏园景来理解园林。

动观和静观相结合。

整个心理活动表现为一种相对被动的状态。

2、3、品:欣赏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素养、思想情感等,运用联想、想象、移情等心理活动,来扩充、丰富园林景象的过程。

整个心理活动表现为一种相对主动的状态。

4、5、悟:在品味、体验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其内涵,提升和升华。

三者可能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区别,可能是边观边品边领悟的。

十五、形式美的基本规律1、2、多样统一规律:只有变化没有统一,变化就会变得杂乱无章。

只有统一没有变化,又会单调乏味使人感到呆板,享受不到艺术形式。

唯有两者结合才能感到优美而自然。

园林中首先明确园林主体与格调,然后再决定切合主题的局部形式。

3、4、对称与均衡:有左右对称和放射对称两种。

对称容易安定统一平衡,但也会显得呆板消极。

中国园林中对称的用法比较少,多是以自然式为多。

不对称使园林更富有生机。

对称是均衡的其中一种。

不对称均衡有一种动中求静、静中有动的活跃感。

5、对比与照应:中国美学中讲得最多的法则。

可以有布局对比、大小对比、开合对比、明暗对比、色彩对比、疏密对比等等。

照应多是指相互呼应。

6、7、比例与尺度:园林空间应该具有和谐的比例尺度。

但有时候为了达到某种需求,会有夸张的尺度。

8、9、节奏与韵律:包括了连续韵律、交替韵律、渐变韵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