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模历史参考 答案
福建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九市联考试题(三模)历史 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九市联考试题(三模)历史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02ed5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07.png)
福建省部分地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4月诊断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024.4试卷由选择题(满分48分)和非选择题(满分52分)组成,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
《左传》亦多引《诗经》为据。
汉武帝时期,《诗经》成为儒家“五经”之一。
这表明()A.文化经典得以传承弘扬B.《诗经》具有较高史料价值C.先秦诸子思想兼容并蓄D.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实现转型2.商鞅变法后建立的赐爵制度强调“不官无爵”,即官爵合一。
秦统一前后,官、爵已开始分为二途。
西汉以官秩决定爵位,官重于爵。
东汉官爵最终分离,“爵故废也”。
这反映了()A.官僚机构职能转变B.中央集权制度臻于完善C.国家治理渐趋理性D.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3.长沙铜官窑是唐代享誉盛名的外销瓷窑,所产瓷器纹饰多样,植物纹尤以莲花纹和椰枣纹居多。
图1所示的青釉褐斑贴花椰枣纹瓷壶,即运用西亚贴膜印花的技法表现阿拉伯传统植物椰枣的形象。
据此可知,唐代()图1A.注重制瓷技术创新B.陆上丝绸之路繁盛C.融汇吸收异域文化D.社会审美意趣多元4.图2图2为北宋粮食运输示意图。
据此可推知,北宋()A.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B.朝廷赋税主要来自江南地区C.西北边防面临着严峻压力D.区域间的长途贩运较为兴盛5.明政府规定外地人不附入本地户籍者,有赋役负担的杖一百,无赋役负担的杖八十;如果将他人隐匿不上报户籍,隐匿他人者与所隐之人同罪。
三模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三模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b4901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a.png)
三模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B. 秦朝实行郡县制C. 唐朝时期实行科举制D. 明朝时期实行行省制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A. 统一度量衡B. 焚书坑儒C. 修建长城D. 推行郡县制答案:B3. 唐朝时期,下列哪一项不是对外交流的重要途径?A. 丝绸之路B. 茶马古道C. 玄奘西行D. 鉴真东渡答案:B4. 下列关于宋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宋朝实行科举制B. 宋朝时期商业繁荣C. 宋朝时期农业技术进步D. 宋朝时期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答案:D5. 明朝时期,以下哪项不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A. 宣扬国威B. 寻找新的贸易伙伴C. 建立朝贡体系D. 进行文化交流答案:D6. 清朝时期,下列哪一项不是康熙皇帝的成就?A. 统一台湾B. 平定三藩之乱C. 建立东厂D. 编纂《康熙字典》答案:C7. 以下哪项不是五四运动的口号?A. 民主B. 科学C. 爱国D. 反封建答案:D8. 关于抗日战争,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B.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C.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D.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答案:C9. 下列哪一项不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A. 独立自主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一边倒D. 不结盟答案:C10. 下列哪一项不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A. 经济特区的建立B.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实行计划经济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C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60分)11. 简述唐朝时期对外交流的主要方式及其影响。
答案:唐朝时期对外交流的主要方式包括陆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的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主要通过西域,连接中亚、西亚、欧洲等地,促进了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则通过南海,连接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半岛等地,加强了与这些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2024年新疆乌鲁木齐部分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4年新疆乌鲁木齐部分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4d0c4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e.png)
历史( 共 7 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时期历史的重要依据。
以下材料可作为我国原始农业发展证据的是A.北京人使用的石器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C.山西临汾尧庙D.楼车模型2.提取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
关键词“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所反映的课题是A.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B. 夏商周王朝的更替C.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D. 战国时期社会变革3.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的活力”在后世体现为A. 秦汉大一统建立与巩固B.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发展C.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D. 蒙古兴起与元朝的建立4. 农田水利工程数量体现了经济发展的状况。
下表“南北方农田水利工程数量”数据的变化反映了时期总效量北方数量南方数量上古到隋朝88件72件16件唐代253件103件150 宋代(含金) 1070件110件960A.经济重心不断南移B. 土地兼并空前严重C. 财政收入稳步提高D. 耕地面积逐渐增加5.史实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
从“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的史实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郑成功的骁勇善战B. 郑成功是民族英雄C. 台湾属于中国领土D. 清朝重视制度建设6.“作为一场企图改朝换代的农民战争”“纵横十数年之后失败了。
但它是近代中国的一次大海波潮,湖来潮去之后,许多东西都会改变旧日模样。
”此历史事件是A. 黄巢起义B. 明末农民起义C. 义和团运动D. 太平天国运动7. 右侧《时局图》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生动写照,这种危机局面出现在A.《南京条约》后B.《天津条约》后C.《马关条约》后D.《辛丑条约》后8. 建构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单元知识结构图。
据此可知,该单元主题是A.近代化早期探索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C.中华民国的建立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9.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两弹一星”的成功,其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D.打击了侵略者器张气焰10.右图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情况。
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f7beca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5.png)
永州市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命题人:唐松元(东安一中)毛建恒(江永一中)孙霞丽(永州八中)审题人:杨国斌(永州市教科院)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量75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及科目,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第1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湖南道县玉蟾岩发现了距今10000多年的几粒稻粒和具有原始特征的陶器。
2006年,在浙江北部浦江上山遗址发现了距今有10000多年数量较多的炭化稻以及人们生活的村落、石质农业生产工具和日用陶器。
上述考古发现A. 说明父系氏族社会出现第二次社会分工B.体现了中华文化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进程C.印证长江中下游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D.表明新石器时代早期原始农耕已经出现2. 据《战国策》记载,齐国孟尝君请门客冯谖“收责於薛”,孟尝君是薛邑土地、财富的最大拥有者,债户众多,冯谖受命后,干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冯至薛邑后“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偏合”“矫命,以责赐诸民。
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这表明当时A. 社会借贷现象已经比较普遍B.信用体系崩坏阻碍经济发展C.贫富分化加剧激化社会矛盾D.民本思想盛行助推基层治理3. 根据《广东通志》卷三十八《名宦志》所载,两汉时任职岭南的地方官员中有传记的约有40人,而有儒言儒行的有30人。
其中明确记载为博士弟子、学于太学和“通经”的有6 人,举茂才和辟召2人,举孝廉13人。
山东三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山东三模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bd33e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b.png)
山东三模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秦始皇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B. 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C. 秦始皇实行了分封制D. 秦始皇推行了郡县制答案:C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不包括()。
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B. 选拔了大量有才干的官员C. 导致了士族门阀的衰落D. 削弱了皇权答案:D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A. 宣扬国威B. 促进贸易C. 寻找建文帝D. 建立海外殖民地答案:D4. 清朝乾隆年间,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A. 限制对外贸易B. 禁止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C. 鼓励海外华侨回国D. 限制外国使节在中国的活动答案:C5.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建立了中华民国C. 废除了科举制度D.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6. 以下哪些是明朝时期对外交往的重要事件?()A. 郑和下西洋B. 戚继光抗倭C. 张居正改革D. 万历援朝答案:ABD7. 下列关于清朝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康熙皇帝平定了三藩之乱B. 乾隆皇帝进行了文字狱C. 道光皇帝签署了《南京条约》D. 光绪皇帝进行了戊戌变法答案:ABCD8. 以下哪些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变化?()A. 列强在中国设立租界B. 中国开始实行闭关锁国C. 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D. 中国开始进行工业化改革答案:ACD9.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清朝晚期的一次自我振兴运动B. 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C. 以学习西方科技为主D. 最终导致了清朝的灭亡答案:ABC10.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 提倡科学和民主C. 反对封建礼教D. 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答案:ABCD三、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政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诸侯王,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初中三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初中三模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4d818d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4.png)
初中三模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唐朝时期,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A. 家世背景B. 武力强弱C. 文化水平D. 财富多少答案:C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分封诸侯B. 推行郡县制C. 建立世袭制D. 实行禅让制答案:B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开拓贸易B. 传播文化C. 宣扬国威D. 寻找宝藏答案:C4. 清朝康熙年间,为了解决黄河泛滥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A. 修建堤坝B. 迁移居民C. 疏浚河道D. 以上都是答案:D5.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有哪些?A. 李白、杜甫B. 王之涣、白居易C. 苏轼、辛弃疾D. 李清照、陆游答案:A6. 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A. 实行分封制B. 推行郡县制C. 建立行省制度D. 实行世袭制答案:C7.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次数是多少?A. 6次B. 7次C. 8次D. 9次答案:B8. 清朝康熙年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A. 实行分封制B. 推行郡县制C. 建立行省制度D. 以上都不是答案:D9. 唐朝时期,著名的画家有哪些?A. 吴道子、阎立本B. 张择端、范宽C. 赵孟頫、黄公望D. 唐寅、仇英答案:A10. 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A. 实行分封制B. 推行郡县制C. 建立行省制度D. 实行世袭制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除了李白、杜甫外,还包括哪些?A. 王之涣B. 白居易C. 李商隐D. 杜牧答案:ABCD12. 清朝康熙年间,为了解决黄河泛滥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A. 修建堤坝B. 迁移居民C. 疏浚河道D. 以上都是答案:ABC1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包括哪些?A. 开拓贸易B. 传播文化C. 宣扬国威D. 寻找宝藏答案:ABC14. 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A. 实行分封制B. 推行郡县制C. 建立行省制度D. 实行世袭制答案:C15. 唐朝时期,著名的画家除了吴道子、阎立本外,还包括哪些?A. 张择端B. 范宽C. 赵孟頫D. 黄公望答案:AB三、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阅读以下材料:“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推行郡县制的措施。
2023年中考历史三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历史三模试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ecd07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3.png)
2023年中考历史三模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分)1. 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
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
”墨子说:“一同天下。
”庄子说:“一心定而王天下。
”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
”这种现象反映了()A. 诸子百家的思想日益趋同B. 统一成为诸子百家的共识C. 儒家学派地位逐步提升D. 诸子百家都认同民本思想2. 中国近代社会思想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
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 反对封建专制B. 救亡图存C. 反抗外来侵略D. 追求民主3. 1927年,某学者描述上海街道:“时时到街上去默察静望一下,见那人力运货车与电车并行,轿子与汽车擦肩而过,短服革履的剪发女子与拖了长辫子戴红结帽顶的老少拥拥挤挤地同在人群里躜(向前冲)”由此可以看出上海A. 传统习俗仍居主流B. 交通状况混乱无序C. 社会已经全盘西化D. 社会习俗新旧杂释4. 制作读书摘要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
该摘要(如图)旨在强调()A. 中国共产党是团结抗日的中流砥柱B. 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C. 民族团结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D. 敌后抗日根据地始终是抗日前线5. 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1953年发行的部分分币的样币。
你认为该图的主题体现了A. “一五”计划已经取得成就巨大B. 发展汽车制造的决心勇气C. 国民经济工农比例的严重失调D. 改善交通运输的美好愿景6.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其体现的思想理念是()A. 以阶级斗争为纲B.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 实现共同富裕D. 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7.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关于下面示意图中横线处的主题表述最恰当的是()A. 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B. 中国外交原则的确立C. 中国外交方针的实施D. 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8. 如表为世界古代文明的概况。
2024年山西省晋中市多校中考三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4年山西省晋中市多校中考三模历史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d46f57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d.png)
姓名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山西中考模拟百校联考试卷(三)(晋中专版)历史注意事项:1.本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全卷共8页,满分10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下面是出土于陶寺遗址的彩绘龙纹陶盘,在陶寺遗址早期发掘的1309座墓葬中,仅有4座墓葬出土彩绘龙盘。
这些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墓主人大多地位显赫,属于当时的最高统治阶层或“王者”。
这说明彩绘龙盘()A.为研究远古传说提供了实物证据B.代表我国新石器时代陶艺技术的高峰C.体现了等级差别与身份地位高低D.印证了远古居民具有朴素的审美观念2.《魏略》记载,汉顺帝时,罗马帝国属地疏勒献海西青石、金带各一。
而古罗马博物学家曾言,中国产丝,制成衣物供罗马贵族妇人使用。
上述材料反映了()A.汉代东西方之间的相互往来B.两汉时期民族矛盾完全消除C.汉朝丝织品外销供不应求D.丝绸之路促进了物种交流3.唐朝通过科举制选拔官吏和人才。
武则天开创殿试,参加殿试的考生主要是荐举或自举的官员和布衣,并无只有通过省级考试者才能参加殿试的硬性规定。
殿试的设立()A.避免了贵族垄断官场B.扩大人才的选拔范围C.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D.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4.观察下面《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增长曲线示意图》,对不同时期的曲线变化解读正确的是()A.①处纸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B.②处火药和武器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C.③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高印刷效率D.④处中国的航海领域开始使用指南针5.学者方孝孺说:“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南开三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南开三模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1f1c70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ca.png)
南开三模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B. 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C. 科举制度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D. 科举制度在清朝末年被废除答案:D2. 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 辛亥革命使中国开始走向现代化D. 辛亥革命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答案:B3. 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B.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C.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的不公D.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答案:D4.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B.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是在1937年C. 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答案:C5. 以下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革命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果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D.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60分)6. 简述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20分)答案: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是清朝政府为应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内部危机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
其背景是两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同时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也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创办军事工业、兴办民用工业、建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为后来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思想准备。
精品解析:广西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广西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10aede1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9.png)
材料二1912年,中华民国颁布第一部专利法规《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对发明制造品给予5年以内的专卖,对改良品也给予褒奖,章程还初步规范了专利申请程序、所附具的要件、审批程序等。1923年,北洋政府农商部公布《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增加了对方法发明的保护。1928年,《工艺品发明审查鉴定条例》规定“纯系理论不合实用者”、“劳费多而成效少无裨实用者”不得给予证书。1912-1944年,各届政府批准颁行的具有专利性质的法规有11部,但对近代经济的发展并未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7.1947年秋,毛泽东强调:"坚持土地改革不至于吓跑民族资本家,但不坚持土地改革势必会丧失农民,从而丧失革命战争,也丧失民族资本家。土地改革应该采取平分土地的方针,地主不要多分,但不能不分。"这一主张()
A.为工作重心转移做好了准备B.批判了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
C.有利于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D.旨在团结力量争取革命胜利
【详解】根据材料“智、勇、仁、强”可知,战国时期经商要略和经营之道与个人品性相联系,具有伦理化趋势,B项正确;战国时期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到政府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白圭一人弃官从商,无法说明社会阶层流动频繁,排除D项。故选B项。
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这一论述()
——摘编自李志明《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发展中的文化冲突及解决方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英国和中国专利制度发展的共同特点,并分析近代中国专利法规未能发挥应有效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知识产权制度变化的原因。
2024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f56a9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6.png)
温州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学者指出秦汉时期的“徙民政策”主要出于两个考量:一是强干弱枝,另一是实边。
下列反映汉朝“实边”的是()A.“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B.“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戍田之”C.“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D.“四方之民,云集二浙,百倍常时”2.唐朝初年,孙思邈著《千金方》等书,总结唐以前的医药学成果,兼及养生方法,对道教医药学做出很大贡献;成玄英为老庄作注疏,结合老庄,吸收佛教学说,将《老子》中的“玄之又玄”解释为“重玄”。
上述现象,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唐朝初年()A.思想文化兼收并蓄B.儒、佛、道“三教合归儒”C.中外文明交流繁盛D.中医独特理论体系的完善3.有笔记载:“端、刚纵匪,西太后听其所为,致酿成此辱国赔款之举,则割台澎以后又一国耻也。
”其所评论的是()A.鸦片战争的战败B.《北京条约》的签订C.《辛丑条约》的签订D.“二十一条”的提出4.为纪念不幸牺牲的红三军军长黄公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在江西东固六渡坳和瑞金叶坪修建了公略亭,红军步兵学校亦命名为公略步兵学校,并以吉安、吉水两县的红色区域为主成立了公略县。
这些举措旨在()A.夺取长征胜利B.推动国民革命运动C.赓续革命精神D.创建人民革命政权5.1917年4月,大约3000名华工先到济南,然后从青岛启程,坐船横渡太平洋到加拿大温哥华,再从温哥华乘坐汽车抵达哈利法克斯。
随后从哈利法克斯横渡大西洋到达英国利物浦,再转向法国。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以工代兵”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B.华工被运往美洲、欧洲,形成苦力贸易C.巴拿马运河尚未通航致使航程增加D.中国对德、奥宣战,收回山东主权6.1951年,劳动部长李立三在谈到《劳动保险条例草案》的适用范围时指出:“草案第一条规定劳动保险的对象,是包括所有雇佣劳动者。
吉林省吉林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吉林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db4ee1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4.png)
A.带有中世纪传统思维方式的局限B.催生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C.极大地打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D.借复兴古典文化宣扬了人文主义
4.1868年6月,中美《蒲安臣条约》第六条规定:中国人至美国,或经历各处,或常行居住,美国亦必须按照相待最优之国所得经历与常住之利益,俾中国人一体均沾。材料表明( )
A.美国意识到与清政府交好的重要意义B.为美国资本家招募华工提供法律依据
C.中国开始在条约中有相互最惠国待遇D.美国利用世界工业第一地位压榨中国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可知,《金瓶梅》中描述了当时人们在很多情况下使用白银,说明白银在当时已经是主要货币,A项正确;材料中的白银都是作为支付手段出现,没有体现收藏价值,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粮食作物产量提高铜钱大量兑换成了白银,材料体现的是明朝大量使用白银,排除C项;D项表述符合逻辑,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材料体现的是明朝广泛使用白银,排除D项。故选A项。
3.明代小说《金瓶梅》中,西门庆派仆人到京城办事,路费是二十两银子;西门庆家的伙计,每月工钱是二两银子;教弹唱的乐师,每月工钱五两银子;剃头匠给西门庆篦头、按摩、挖耳、给小公子理发,手工费五两银子。上述材料说明( )
A.明代中后期白银已经成为广泛流通的货币B.作为支付手段白银体现了较好的储藏价值
C.粮食作物产量提高铜钱大量兑换成了白银D.商业繁荣发展需要重金属充当流通的货币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食必求其最多,作必望其最少”可知,亚当•斯密认为奴隶劳动的成本并不低,为世界的废奴运动提供理论依据,C项正确;启蒙思想使拉美民族意识增长,而亚当斯密指的似乎应当是黑奴,排除A项;奴隶的劳动积极性高的材料并未提及,排除B项;早期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卷(含答案和解析)
![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卷(含答案和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20283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f.png)
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卷(含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晚商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考古遗址中出现家马,主要被用于牺牲、战争和交通;至迟在战国秦汉时期,马已经成为六畜之首。
有学者对成书于这一时代的《尔雅·释畜》中“六畜”类汉字进行量化统计:共109个汉字,马的各种专名51个,牛18个,猪13个,羊11个,犬10个,鸡6个。
马的不同颜色就有16个专名。
这反映出当时A.劳作方式发生变化B.战争样式出现根本变革C.驰道网络基本形成D.马在中原获得文化接纳2.表1为汉代传译活动的史料记载,这表明传译活动表1A.致力制度变革B.促进民族交流C.推动疆域扩展D.完成文字统一3.《大唐开元礼》是唐代五礼制度中各种仪式的仪注,《唐六典》是唐代各官府机构设置、人员构成及其执掌的规定。
这两部书都是唐玄宗营造盛世的产物。
唐玄宗组织编纂《大唐开元礼》与《唐六典》的目的是A.提高官员文化素质B.彰显统治合法性C.树立本朝典制权威D.完善三省六部制4.宋朝的工商业收入能与以两税为主的传统农业税收并驾齐驱,有时还超过农业税收;金朝田赋岁人约1000万石,商税、物力钱等岁人总约2000万贯。
这反映了宋金A.经济联系密切B.财政结构趋同C.农耕经济衰退D.社会流动增强5.明清时期,湖州府的南浔镇成为丝织业中心。
《南浔丝市行》中写道:“乡农卖丝争赴市一沿门挨户相连接……熙熙而来攘攘往,一日贸易数万金……繁华富丽压苏杭。
”当地也流行一句谚语:“湖州整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
这些现象反映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A.城市化进程加速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工商业市镇兴起D.商人群体实力雄厚6.如表2,咸丰皇帝与曾国藩的主要分歧在于表2A.镇压太平天国的决心B.对待地方武装的态度C.应对西方列强的策略D.推进洋务新政的途径7.直系军阀首领曹锟是天津静海一带有名的大地主,同时还创办了恒源纱厂;民国总统黎元洪不仅是大地主,而且投资创办了一批企业,如中兴煤矿、中原煤矿等12家厂矿和中华汇业银行,成为工商地主。
2024年福建龙岩市高三三模高考历史模拟试卷试题(答案详解)
![2024年福建龙岩市高三三模高考历史模拟试卷试题(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de1104d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9.png)
龙岩市2024年高中毕业班五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请将试题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距今约7500-3000年的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中,出土陶片上有稻、粟、黍等印痕,有种类丰富的贝类堆积,还出土了多种海陆野生动物的骨骼。
由此可知,当地先民()A.最早培植了粮食作物B.已经使用自然货币C.形成多样化生计模式D.仍属采集渔猎阶段2.刘邦攻克咸阳后,诸将皆争夺金帛财物,而“(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汉王(刘邦)所以具知天下隘(è)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
萧何此举()A.提供了赋役征发依据B.完善了国家的治理体系C.开启了郡国并行制度D.旨在继承秦朝文书律令3.下图是盛唐敦煌莫高窟“雨中耕作”壁画。
画中左侧农夫头戴席帽正在耕地,下面农夫肩挑麦束行进,下方一家四口席地在田间餐饮。
这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生产劳作场景B.绘画艺术的写意风格C.曲辕犁已在西北地区普及D.民族交融的不断加强4.元朝科举实施时间短,规模小,还曾一度停开,主要采用世袭、恩荫与推举制录用官员,并允许转吏为官。
这()A.吸收了蒙汉选官制精华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C.丰富了官僚政治的形式D.限制了社会阶层的流动5.下表是明朝对各类民族聚居区实行的管理措施。
这反映了明朝()民族聚居地区管理措施汉族聚居区把归附的各民族编入都司卫所中统一管理汉族与边地民族聚居区交界地带采取驻扎汉军与改编土著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管理更边远一些的边疆民族聚居区以土司和羁縻卫所为框架A.内地边疆治理一体化B.边疆政策的灵活务实C.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D.军政合一的管理机制6.1864年,清政府刊印了丁韪良翻译的《万国公法》。
光绪年间,有些大臣以此来检索此前所订条约的失误,认为“从前中国与各国立约,多仓猝定义,又未谙西洋通例,所损颇多。
历史三模参考答案
![历史三模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771f7e01f69e3143329485.png)
参考答案9、B 10、C 11、A 12、D 13、A 14、A 15、B 16、A29、(1)推恩令。
(2)元朝,行省制度。
(3)加强中央集权,保证明朝的长治久安。
(4)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5)城市化过程中必须实施资源节约型发展战略;要走出一条质量、效益型的城市发展的健康之路;要精简行政权力,给予地方更大的发展空间。
30、续写:辛亥革命后,南京政府颁布了许多改革社会陋习的政令。
政令发布后,对改变社会风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各地掀起了剪辫运动,旧时官场流行的“大人”、“老爷”等陈腐称谓被废除,握手礼代替了跪拜、作揖等习俗。
西服逐渐成为男士的礼服之一。
受西式服装的影响,旗袍逐渐成为女子的时髦服装。
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工作。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社会交往开始出现重视商业利益的趋向。
理由: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经济上: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中。
商业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洋务运动以来,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思想上: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传播了民主与科学。
31、(1)市场机制的建立为经济全球化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
(2)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拉大了富国与穷国的差距。
(3)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中国的跨国公司遭遇贸易壁垒(贸易保护)。
(5)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的趋势,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摆脱它的影响而封闭、孤立的进行发展。
发展中国家只有在坚持维护本国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产业结构变化和制度创新,趋利避害,才能发展本国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三模文综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24.【命题立意】本题以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立意【试题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通过甲骨文等相关知识及相关所学,其研究成果判断封国应始于B商朝。
【参考答案】B25.【命题立意】本题从学生解读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立意【试题解析】本题通过题中所述可知其姊住于西市与列肆即商业店铺杂处,可见已有住宅区和商业区混杂现象是市场布局的新变化,故选B。
【参考答案】B26.【命题立意】本题从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总结、归纳能力立意【试题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影响学校教育相关知识掌握,唐代科举使得学校教育规模空前发展,元至清科举使理学成为育才指导思想,故选C。
A、B、D项不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C27.【命题立意】本题从考查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立意【试题解析】本题题干所述地图显示明朝海外贸易航线丰富和范围广,表明其海外贸易活跃。
A项叙述不准确,C项目叙述有误,D 项与题干无关,故选B。
【参考答案】B28.【命题立意】本题从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分析能力立意【试题解析】题干所述反映了近代工业发展的地区差异进而导致人们对近代化的了解状况,A项正确,B项所述不充分,C项与题干无关。
D项认识的不同从根本上来源于近代工业发展的不平衡。
【参考答案】A29.【命题立意】本题从考查学生史实识记和对史论的分析认识能力。
【试题解析】据题干所述可知,五四运动偏离方向的原因在于未能把中国传统人文精神转化为现代性的思想资源,故选A。
【参考答案】A30.【命题立意】本题从考查学生对图表分析和处理能力立意【试题解析】图中食盐价格变化时间集中于1933—1934年,其直接原因在于国民党反动派对根据地围剿,经济封锁日益加强,B项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未能影响到中央苏区,A项中央苏区的面积扩大、人口增加不能直接导致食盐价格上涨,D项日军侵华此时尚未波及到中央苏区,故选C。
【参考答案】C31.【命题立意】本题从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归纳能力立意【试题解析】从题干可知,新中国建立初期资本家兼地主的现象比较普遍。
有的地主投资工商业,有的工商业资本家兼营土地,这反映了近现代中国阶级构成的复杂性,也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较好诠释。
B项表述过于绝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在进行土地改革的同时采取了保护和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措施,C项与史实不符合,D项表述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参考答案】A32.【命题立意】本题从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总结和应用能力立意【试题解析】本题题干重在强调法律在制定时是为抑制暴力及改变人类象野兽一样听任暴力之时,体现出法律制定是为遵循人性,故选D。
【参考答案】D33.【命题立意】本题从考查学生对史实识记能力及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立意。
【试题解析】罗斯福为达到新政立法,要增加法官数量以增加自己的同盟军,遭到人民反对,其“法院改组计划案”有打破三权分立可能,故选C。
【参考答案】C34.【命题立意】本题从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处理能力立意【试题解析】从题干所述可知,B项以经济合作消除冲突为其核心思想【参考答案】B35.【命题立意】本题从考查学生对史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解析】题干所述的两种史料碑碣及制造品和文字描叙、叙述都为带有主观因素的历史记录,B项所述错误,C项不符合碑碣及制造品的分析,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A40.【命题立意】本题从考查学生对材料及史论的分析和处理及应用能力【试题解析】本题第一问意在考查学生对英国崛起的原因并予以剖析,学生须从政治、经济、殖民扩张等角度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①17世纪以来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2分)②到18世纪中期,英国先后打败荷兰和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2分)③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2分)④工业革命后,英国加紧进行经济侵略,掠夺原料,向外倾销商品,成为世界工厂。
(2分)(2)变化:从拒绝西方的工业文明到逐渐接受、主动学习西方工业文明(3分)。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以天朝上国自居,拒绝接受西方工业文明,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2分)。
鸦片战后,一部分先进中国人认识到工业文明的先进性,林则徐、魏源及洋务派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引进西方工业文明成果,创办近代工业,掀起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始,但未触动封建制度而宣告失败(4分)60年代,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早期维新派,比较清醒的认识到积极发展近代工业的重要,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引进先进设备,并提出与外国人进行竞争,从而不受外国人挟制,并积极投入到近代工业建设中,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化(4分)总结:近代中国,对西方工业文明态度的变化是伴随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也是工业文明下世界联系加强,西方工业文明不断呈现出的优越性的反映。
(4分。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41.信息一:百团大战是由八路军和新四军主动出击的一次大规模的对日作战。
(1分)194年下半年,为了克服抗日投降的危险,彭德怀率领八路军、新四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百团大战,我国获得胜利,粉碎了日本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囚笼”政策,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推进了日军南进的步伐,使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声威大涨,在战略上有利的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3分)。
信息二: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大捷(1分),1937年,日本进攻徐州,国民党组织正面战场抗战,歼敌一万余人,阻滞了日军侵略进程,打击日军侵略气焰,鼓舞了士气,改变了国际试听。
(3分)信息三:两幅图片反映的抗日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和国民党敌后抗日根据地相互配合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
(1分)抗日战争爆发初期,日本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国民党正面战场,国民党积极组织抗战,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阴谋;中国共产党积极开辟敌后战场,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在国共合作中坚持抗战,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3分)认识: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都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中国的重大胜利,给日军沉重打击的同时,振奋全国抗日精神。
(2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国难当头,各党派、各民族团结一致,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
(2分)抗日战争在全民族的共同努力之下,取得了近代以来面对侵略的最伟大的胜利,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分)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2分)(两点即可,满分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命题立意】本题从考查学生对制度分析和理解立意。
【试题解析】张居正的一条鞭法,针对明朝的社会现实,采用赋役征银等办法来缓解社会危机。
【参考答案】(1)赋役合并;化繁为简;用白银缴纳;赋役由官府直接办理。
(每点3分,共9分,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2)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增加了财政收入;缓和阶级矛盾;推动私营手工业发展;有利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赋役征银,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每点2分,共6分,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4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命题立意】本题从考查学生对近代政治思想的历史知识识记能力及分析能力【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民主思想。
第(1)问,孟德斯鸠论述了自由和法律的关系,认为自由是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的自由;托克维尔反对暴政,崇尚自由,不喜欢民主。
第(2)问,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从反对专制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民主观,托克维尔则是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从材料出处看,他受美国民主思想影响大。
【参考答案】(1)孟德斯鸠:政治自由是有限度的;自由与法律的内在联系(在法律框架内做应该做的事)。
托克维尔:无限制的权力即暴政(多数人的暴政);反对暴政和绝对权威;崇尚自由;倾向民主制,但并不热爱民主。
(9分)(2)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孟德斯鸠是启蒙思想家,其观点主要是针对法国专制制度及时弊提出;托克维尔的观点是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受美国民主的影响。
(6分)4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命题立意】本题以美国发动的对外战争为切入点,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试题解析】(1)问,第一小问要求概括美国发动战争造成的恶果,需要联系材料中的“留下了恐怖活动和游机战的后遗证”及教材中战争对国际局势的影响来回答;第二小问考查美国对外战争的目的,注意这些战争都是美国推行“单边主义”政策的表现即可。
(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的“霸权系数增大”“实现全球霸权”“捍卫美国霸权”等信息不难概括;第二小问需要联系教材所学知识,所举事例只要符合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1)恶果:留下了恐怖活动和游击战的后遗症,加剧了世界的动荡和不安,使世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4分)原因:美国一贯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政策,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4分,言之有理即可)(2)根本目的:实战争夺维护霸权地位的经济基础,进而独霸全球。
(3分)举例:“军备竞赛”政策最终拖垮了苏联;“借助战争”削弱伊拉克经济。
(4分,言之成理即可)。
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命题立意】本题从考查学生对人物评价的基本能力立意【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的贡献。
第(1)问,注意限定词:“改革开放时期”“制度创新”,可回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市场经济体制、“一国两制”等;第(2)问,首先依据材料概括邓小平的“两个突出的长处”,即“目光远大”“实用主义者”,然后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1)创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国两制”。
(6分)(2)评述:目光远大,追求祖国的繁荣与富强,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理想。
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奉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重视试验先行,稳妥推进改革开放事业,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总设计师。
(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