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个体知觉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知觉
一神经细胞反应的受刺激区域,称为 该神经细胞的感受野。
特征觉察器:在大脑中存在着专门负 责对外部刺激信息特征加工处理的特 殊细胞。
简单细胞: 脑中那些对投射到眼睛视网膜上各种
简单的光线模式最为敏感地作出反应的 细胞。 复杂细胞: 复杂细胞的功能与简单细胞相同,但是 它们不像简单细胞那样受视网膜上的位 置的严重影响。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复 杂线条觉察器细胞要最好地作出反应, 则只需要线条的方位和亮度合适,而线 条在视网膜上的位置则并不重要。 超复杂细胞
刺激呈现时间
呈现时间分为短、中、长3种。 短的呈现时间达到60%正确辨认率所需 的时间,长的时间为达到90%正确辨认率所 需的时间再加5ms,中等呈现时间为短-长 的呈现时间的中点值。 全部实验应用的呈现时间范围为3585ms。
认知心理学所理解的知觉
知觉是将感觉信息组成有意义的对象, 即在已贮存的知觉知识经验的参与下,理 解当前刺激的意义。
简言之,知觉就是对刺激意义的理解, 这种刺激意义的理解(获得)就是当前刺 激和已贮存的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
Warren等(1970)的音素恢复效应
实验
实验时:让不同的被试分别听一个不同的句子, 如:
实验研究
Tulving, Mandler & Baumal(1964) 在 字词识别实验中,通过改变刺激呈现 时间来研究自下而上加工,而通过改 变作为上下文的字词的数目来研究自 上而下加工。
刺激材料 一些句子,如: The huge slum was filled with
dirt and disorder.
自下而上加工
1、从视觉输入开始 以视觉的再现结束。
2、视觉输入传递顺序, 分为高低阶段。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知觉) - 副本
•
•
归因理论的有趣发现——
a.基本归因错误: 尽管我们在评价他人的行为时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但 还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 素的影响。
b.自我服务偏见: 个体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 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
二、社会知觉中的偏差 1.第一印象作用 第一印象往往使认知者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对方。 2.晕轮效应 对象的某种特点或某种性质在认知者看来非常突出,以至 于掩盖了对其他特点和性质的认识,这种特点或性质便起 到了一种光环效应。 3.优先效应与近因效应 前者指首先形成的认知印象对认知者产生的影响较大;后 者指最后形成的认知印象对认知者产生的影响较大。 4.定型效应 认知者对各种人形成的固定印象。
•
•
二、影响知觉的因素 为什么不同的个体看到相同的事物却产生不同的知 觉?很多因素影响到知觉的形成,有时是知觉的歪 曲。
1.知觉者 • 当个体看到一个目标物并试图对他所看到的东西进 行解释时,这种解释受到了知觉者个人特点的明显 影响。 • 影响知觉方面最相关的个人因素:兴趣爱好,需要, 动机,过去经验,态度和期望,等等。
第二节 知觉及影响知觉的因素
一、知觉的重要性 人们在感觉的基础上通过感官和经验的作用,把关于 某一事物的多种属性联合起来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外 部整体映象,这就是知觉。 一个人的知觉与客观现实可能差距很大。知觉对于组 织行为的研究十分重要,因为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 现实的知觉为基础的。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
•
一、归因理论 对人知觉不同于对无生命客体,如:桌椅、机器、建 筑物的知觉。无生命的物体没有信仰、动机和意愿, 而人类却有。当我们观察人时,总是试图对为什么他 以某种方式行动进行解释。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知觉
2.知觉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 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
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
整体的过程。
十一口 吉
(2)选择性
人总是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把一部分事物当成
知觉的对象,其他部分当成背景,有选择地知觉
外界事物的特性叫做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
选择性注意:
由于感官的处理能力有限,因此我们必须在众多
情却是轻松的。
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
周久耕--南京江宁区房产局长
(一)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2、需要和动机
符合认知者动机,能满足其需要的事物往
往成为认知对象与注意中心。
打油诗
秀才:“大雪纷纷落地。”
官员:“此乃皇家瑞气。”
财主:“再下三年何妨?”
乞丐:“放你娘的狗屁!”
附:经典误会
时,作用于运动分析器所产生的头部、四肢、 言语器官和眼球运动的感觉。
(2)内部感觉-平衡觉
平衡觉,也称静觉。由身体的重力方向和运动
速度变化所引起的感觉。如超重、失重 眩晕 等。
体验“飞”
失重
神舟号
(2)内部感觉-内脏觉
内脏觉是内脏各器官的异常变化作
用于内脏分析器所产生的饱胀、饥
饿、恶心、呕吐、便意、头痛等感
蒙山蜂人--王玉山
上身蜜蜂重量达 40公斤,约37万 只蜜蜂上身。被 称为“世界第一 养蜂奇人 ” 。 品牌:蒙山蜂人
视(色)觉异常
有些人视觉异常,分辨颜色有困难。可分为:
色弱、部分色盲、全色盲。 色觉异常大多数是由遗传造成的。
男:外祖父色盲 女:外祖父色盲+父亲色盲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知觉管理
THANKS
感谢观看
理解性
在知觉过程中,个体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客观事物进 行解释和组织,使之具有一定的意义和结构。
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
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 的感知,包括形状、大小、距
离、方向等。
时间知觉
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时间特性 的感知,包括时间的先后顺序 、时间长短等。
运动知觉
是指个体对物体运动特性的感 知,包括速度、方向等。
他人知觉
他人知觉是指个体对他人的认 知和理解,包括对他人的动机 、情感、意图等方面的认知。
他人知觉对个体的人际关系和 团队协作产生影响,影响组织
的整体绩效和氛围。
他人知觉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包括个体差异、沟通 方式和文化背景等。
他人知觉的管理需要关注人际 沟通、团队协作和文化差异等 方面,以提高组织的团队协作 和人际互动的效果。
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
知觉具有将客观事物整体属性整合在一起的能力,即使只 提供事物的部分信息,也能感知到事物的整体。
选择性
由于人的心理资源有限,在同时呈现多个刺激时,只能选 择其中一部分优先加工,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恒常性
当客观事物的物理特性发生变化时,由于人的经验和心理 因素的影响,对事物的知觉印象会保持相对稳定,这就是 知觉的恒常性。
管理心理学第二 章知觉管理
目录
• 知觉概述 • 知觉的形成过程 • 知觉与管理 • 知觉偏差 • 知觉与管理决策
01
知觉概述
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于 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 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各 种感觉信息整合起来,形成对 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不仅取决于客观事物的物 理特性,还取决于个体自身的 知识、经验和心理状态。
第三讲管理心理学之知觉
管理心理学
第三讲管理心理学之知觉
•知觉
•物体知觉 •社会知觉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对他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 角色知觉
管理心理学
第三讲管理心理学之知觉
v 对他人知觉
v 1、外在表情和行为 方式:面部表情、体 态、语言、仪表,,,
v 2、性格:处事对人 的态度、方式、特 征,,,
管理心理学
v 出现错觉幻觉; 注意力涣散,思 维迟钝;紧张、 焦虑、恐惧等, 实验后需数日方 能恢复正常
v 这个实验说 明了什么?
第三讲管理心理学之知觉
•这个实验表明: •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 •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 •感知觉为我们提供了体内外环境的信息 •感知觉保证了有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知觉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
美好的一面;而当一个人有烦恼时,就会觉 得什么东西都不顺眼,因为这时候他看到的 •③知觉的整体性 总是事物不好的一面。
•④知觉的恒常性
管理心理学
第三讲管理心理•学之知觉
•少女与老妪,
管理心理学
第三讲管理心理学之知觉
管理心理学
第三讲管理心理学之知觉
管理心理学
第三讲管理心理学之知觉
是男人还是女人?
第三讲管理心理学之知觉
v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 “光晕现象”,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 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 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
v 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 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 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所以晕轮效应也可 以称为“以点概面效应”。是主观推断的泛化、定 势的结果
第二章个体知觉
两可图欣赏
你看见了什么?
是花瓶 、老人、还是歌手?
两可图欣赏
你 看 见 了 什 么 ?
是老人还是少女?
两可图欣赏
你 看 见 了 什 么 ?
是美女还是美景?
两可图欣赏
你 看 见 了 什 么 ?
是花朵还是情侣?
两可图欣赏
你能在 叶子中 间找到 三个隐 藏的侧 面人像 吗?
你看到了什么?
讨论:逻辑错误与光环作用的区别?
社会知觉误区
➢ 4、心理定势 心理定势是指人在认识特定对象时心理上的 准备状态。
案例:疑邻偷斧
社会知觉误区
➢ 5、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部分人对某类事物或
人物所持的共同的、笼统的、固定的看法和 印象。
例:台湾大学生对外国人的刻板印象
台湾大学身对外国人的刻板印象
视错觉
1、垂直水平错觉
水平线和垂直线哪个长一些?
视错觉
2、缪勒-莱依尔错觉
两条竖线哪个长一些?
视错觉
3、线条的影响
上面的直线会相交吗?
4、对比错觉
视错觉
中心的圆圈哪个大?
视错觉
5、对形体上下部的错觉
两个 黑色 的长 方形 哪个 高?
视错觉
6、由空虚和充实引起的错觉
AB段长还是BC段长?
时间错觉
学习
❖ 学习是一种经由练习使个体在行为上产生较 为持久改变的历程。
学习理论
1、刺激-反应理论 ➢ 主要观点 ➢ 主要代表人物
2、认知理论 ➢主要观点 ➢新观点—自我效能感理论
刺激-反应理论的主要观点
本来并不能引起个体某种反应的刺激,如果 经过练习后最终引起该种反应,即表明该刺 激与改反应之间形成了新的联结。
组织行为学第2章个体行为基础
03
知觉与个体行为
知觉过程
知觉选择性
人们只能选择有限的信息进行加工,而忽 略其他信息。
知觉理解性
人们根据已有知识对知觉对象进行解释和 推断。
知觉整体性
人们将知觉对象视为整体,并依据经验对 信息进行整合。
知觉恒常性
当知觉对象发生变化时,人们倾向于保持 对它的原有认知。
知觉偏差
01 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对后续认知的影 响。
通过分析员工的离职率,评估激励实 践对员工保留的效果。
工作满意度调查
通过工作满意度调查,了解员工对激 励实践的感受和评价。
组织文化氛围评估
通过评估组织文化氛围,了解激励实 践对员工归属感和凝聚力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价值观与个体行为
价值观是指个体对事物价值的判断和看法,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之 一。
个体的价值观会影响他们的目标设定、决策方式、工作态度和人际关系等 方面,例如有的人更注重个人成就,有的人更注重团队合作。
管理者的任务之一是了解和尊重员工的价值观,并创造一个符合员工价值 观的工作环境,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
差异性
个体行为因个体差异而异,不同个体在行为方式、 偏好和决策上存在差异。
可塑性
个体行为受到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具有可塑 性和适应性。
复杂性
个体行为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心理、 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具有复杂性。
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
生理因素
个体的生理特征、健 康状况和遗传基因等 生理因素对个体行为
通过合理的奖励和惩罚措 施,引导员工的行为方向 和努力程度。
工作设计与职业发展 员工参与与授权
通过合理的工作设计和职 业发展规划,满足员工的 内在需求和职业发展期望。
组织行为学 课件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归因理论
韦纳(Weiner)关于成功和失败的归因
韦纳认为,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四个因素, 韦纳认为,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四个因素,即 能力 任务难度 努力 机遇 (可控因素) 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
一般来说,员工本人在追求事业成功方面, 一般来说,员工本人在追求事业成功方面,应当在可 控因素上多下工夫,而管理者则应在不可控因素上, 控因素上多下工夫,而管理者则应在不可控因素上,多创 造条件,为职工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外部环境, 造条件,为职工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外部环境,并客 观评价其成果。 观评价其成果。
知觉与管理
1、知觉对人员聘用的影响
人员聘用中,首因效应常常发挥重要影响。 人员聘用中,首因效应常常发挥重要影响。被知觉者应当学会 利用知觉偏见,给管理者留下良好印象。 利用知觉偏见,给管理者留下良好印象。
2、知觉对决策的影响
由于决策者的特性(功利型、人权型、公正型)意见对决策目 由于决策者的特性(功利型、人权型、公正型) 需求理解不同,掌握决策资源不同, 标、需求理解不同,掌握决策资源不同,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性决 而在直觉决策中,知觉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策。而在直觉决策中,知觉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动作语言]:体态语言信息 腿部 头部 表情 手与手掌 手部
——人际知觉 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交际行为:动作、表情、 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
态度、言语、礼节等。
——自我知觉 个人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对自己以及与周围事物关 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
系的认识。又称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情 感、自我意向。
归因理论
• 我们对个体的不同判断取决于对其行为的原因所作的解释。 而这种判断取决于三个标准:即一致性、恒常性、特殊性, 并依照三个标准,对归因做出正确判断。 • 例“马教授批评学生保尔”(归因于行为发动者;归因于 行为的对象;归因于客观对象。见下页)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内控者绩效佳 外控者绩效佳
内控者绩效佳
工作并不需要极大的努力,也没有及时 奖励,通过合同决定小时报酬率
外控者至少和内控者绩效一致
人格特质在管理上的应用
人格是较稳定和难以改变的 组织要注重人员的选拔和工作的分配 不能企图通过培训改变员工的性格
人格与工作匹配
❖ 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提出的人格-工 作适应性理论(personality-job fit theory),他指出,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流 动的倾向性,取决于个体的人格特点与职业环 境的匹配程度。他划分了六种职业兴趣类型。
职业兴趣的类型
机械型
调研型
常规型
艺术型
企业型
社会型
类型
偏好
人格特点
机械型
害羞、真诚、持久、稳定、偏好需要技能、力量、
顺从、实际
协调性的体力活动
调研型
分析、创造、好奇、独立
偏好需要思考、组织和 理论的活动
社会型 常规型
社会、友好、合作、理解
顺从、高效、实际、缺乏 想象力、缺乏灵活性
偏好能够帮助和提高别 人的活动
霍氏六种职业兴趣类型
机械性兴趣(Realistic) 调研性兴趣 (Investigative) 艺术性兴趣 (Artistic) 社会性兴趣 (Social) 企业性兴趣 (Enterprising) 常规性兴趣 (Conventional) 兴趣与人以往经验有关,可以培养
归因
❖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认为我们对 个体的不同判断取决于我们对特定行为归因于何 种意义。
❖ 归因过程:人们理解他们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 的方式。
知觉者的内部因素:信息、信念、动机
组织行为学(上)课件 第二章 个体行为基础
引例
知觉与归因
气质与能力
性格与情绪
态度与价值观
第3 页
(7)勇气。直面恐惧、危险和逆境(身体上或道德上的)。勇气不是说没有恐惧,而是一种克服恐惧去做 该做的事情的勇气,它有身体上的和道德上的两种形式。身体上的勇气是指克服对身体伤害的恐惧,道德上的勇 气就是坚定地捍卫价值观、原则和信仰的意愿。
管理启示
读完小红的故事,你认为小 红考得不好的原因是: A 自己能力不足 B 自己努力不够或粗心大意 C 测验太难了 D 对某个对象形成的认识判断是知觉,这 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而人们深入探究某个 对象发生的原因时就产生了归因,这解决了“为 什么”的问题。归因,即归结行为或现象的原因, 是个体根据相关信息对其原因进行推测和判断的 过程。
组织行为学
第二章 个体行为基础
-- 知觉与归因 -- 气质与能力 -- 性格与情绪 -- 态度与价值观
引例
知觉与归因
气质与能力
性格与情绪
态度与价值观
第2 页
西点军校的核心价值观
西点军校在美国陆军领导力的培育中,尤其重视军人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培育和发展。西点军校美国陆军 的核心价值观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
01 凯利的 归因理论
02 维纳的 归因理论
二、归因
知觉与归因 气质与能力
性格与情绪
态度与价值观
第 11 页
是
否 外部归因
是
01 凯利的 归因理论
一致性 (在同一情境下,个体的 行为与他人的行为相似吗 ?)
一贯性 (在同一情境下,不同时 间,个体表现出相似的行 为吗?)
特殊性 (在不同情境下,个体会 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吗?)
从世界级卓越的领军人物的价值体系,到西点军校的使命 和校规,我们得到的最大启迪是:卓越领导的动力来源于领导 者自身的内在推动力——核心价值观,领导力的实现必须用领 导者自身的梦想作为心理支撑。因此,中国企业的领导者必须 完善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坚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下属的支持, 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力。
组织行为学-chapter2.能力和知觉
第二节知觉一、知觉的概念知觉(perception)是个体为了对他们所在环境赋予意义而组织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这种反应是个体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对环境事物作出的主观解释。
知觉在影响组织中的个体行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是因为,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为基础的,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的。
假如我们所期待的知觉与组织的实际期望是一致的,那么可能产生有效的绩效。
反之,我们的知觉是对现实的歪曲或不准确的描述,那么结果将是不适当的行为和无效的绩效。
二、影响知觉的因素1.知觉者知觉者之所以存在这种差异,与他们经验、经历和知识有关,也用他们的性格、性别、情感、好恶有关。
2.知觉对象对象的背景、声音、外型、大小、运动、新奇等等都会影响人的知觉判断一个实体越实在,人的知觉受物质实体的影响就越大,就越接近实际,个体知觉的差异就越小。
一个实体越抽象,或了解越不充分,人的知觉受实体的影响就越小,而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就越大。
对那些外观比较相似,或在时间、空间上比较接近的知觉对象,人们常常会将他们归为同一类,而它们可能毫无相关或仅仅在于外表比较相似。
3.情景在不同的情景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知觉感受也不一样。
当一个人在高压之下,如时间压力、环境条件限制下,他的知觉和接受信息的能力将会减弱,知觉判断就容易发生偏差。
对比也是影响人的知觉差异的原因之一。
作为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员工是根据知觉而不是客观现实作出反映的。
当知觉歪曲或不准确时,人们会作出以组织的观点来看不适当的或不受欢迎的行为。
管理者要想使下属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必须保证下属正确得感知信息;为了使组织成员更有效地工作,必须确保其成员准确的理解组织对他们的期望。
三、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归因理论认为,我们对个体行为的不同判断取决于我们对特定行为归因于何种意义的解释。
人们总是试图对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做出解释,包括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或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组织行为学-个体心理感知觉
Part 1 知觉的一般概念
1-3
1.1 什么是知觉?
客观 事物 直接 作用 于感
官
觉察
对事 物的 整体 反应
分辨
确认 1-4
1.2 知觉中的两种加工
依赖于 刺激物
自
的特性
下
而
例:
上
物体的 颜色知 觉依赖
的 加
于光的
工
波长
自
依赖于
上
知觉的
而
主体
下
的 加
例: 人的知 识和经
工
验会影
响知觉
的过程
和结果
1-5
1.3 知觉的生理机制
特征觉察器 感受皮层
额叶
1-6
1.4 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时 起主导作用的
感官的特性
根据人脑 所反映的 事物特性
视听触嗅味 知知知知知 觉觉觉觉觉
空时运 间间动 知知知 觉觉觉
1-7
Part 2 知觉的特性
1-8
2.1选择性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 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 它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 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的声音为知觉 的对象,而环境中的其它声音成为背 景。
教学目标
掌握知觉的概念与特性; 理解知觉对象与背景、知觉整体与部 分的关系及知觉理解性的作用; 掌握知觉恒常性的含义、种类、影响 条件; 理解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的概念,以及相关原则和影响因素; 了解错觉现象及有关理论。
1-1
内容概要
知觉的一般概念 知觉的特性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错觉
1-9
第二章 知觉2
第二章知觉第一节知觉概述一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例:当我们行走在林荫道上,不仅看到各种颜色,听到各种声音,闻到各种气味,而且认识到这是美丽的街心花园,那是汽车在行驶,人群川流不息,即在我们头脑中产生了花园、汽车、人群的整体形象。
这就是知觉。
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我们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
离开了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直接作用,既不能产生感觉,也不能产生知觉。
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过程。
外部世界的大量刺激冲击我们的感官,我们倾向于有选择地输入信息,把感觉信息整合、组织起来,形成稳定、清晰的完整映象。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观事物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这些加工过程提供额外的解释,成功地为我们在环境中导航。
二知觉的生理机制50年代以来,由于感受野的研究,人们对神经系统的分析、综合的功能,有了新的进一步的了解。
在人的神经系统的不同水平上,存在着各种特征觉察器,它们分别对客观事物的各种特性或属性作出反应。
在进行特征觉察的同时,人的神经系统也在不同水平和不同层次上实现着对刺激性质的整合和综合。
以视觉系统为例,外侧膝状体细胞在网膜上的感受野为“中心周围”对抗的圆形感受野,它接受来自网膜感觉器和视神经节细胞的输入信息,并对细小的光点敏感。
当一系列外侧膝状体细胞会聚到同一“皮层简单细胞”上,并和这个细胞发生突触联系时,便形成了皮层细胞左一右排列的感受野,它对光棒或直线敏感。
在这里,皮层细胞又整合了外侧膝状体输入的信息,并对直线作出反应。
在皮层细胞更高的层次(复杂细胞和超复杂细胞)上,由于皮层细胞的整合水平的提高,因而对刺激特征的分析也变得更概括、更一般化了。
现代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心理学揭示了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分析、综合机能。
感觉皮层的一级区实现着对外界信息的初步分析和综合。
这些区域受到损伤,将引起某种感觉的丧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有这样一个心理实验:给墨西哥人 和美国人看两组图片,一组是美国人熟 悉的打棒球的场面,一类是墨西哥人所 熟悉的斗牛场面。
这些照片快速地交叉出现。结果是 84%的美国人只看到打棒球的场面,74% 的墨西哥人只看到了斗牛的场面。
•
3)影响知觉选择的情境因素
A 12 1 14 3 C
1看书时用红色笔画重点是利用知觉的(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2 一朵红花,在不同程度的光照条件下,人们仍知觉为红 的,这是知觉的( )。 A颜色恒常性 B亮度恒常性 C大小恒常性 D形状恒常性
8、知觉防御(Selective perception)
人们对干扰信息或者不愿意承认的信息 的筛选或歪曲。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五、知觉与管理
1、知觉对人员聘用的影响
人员聘用中,首因效应常常发挥重要影响。被 知觉者应当学会利用知觉偏见,给管理者留下良好 印象。
2、知觉对决策的影响
由于人们在心理上存在认知上的惰性,所以在 对待他人的知觉方面,首次印象能给人留下深刻印 象,产生心理定式作用。新官上任三把火?
2、晕轮效应( Halo Effect )
晕轮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通过获得知觉对 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成为整体 行为特征的认知活动。
以貌取人:美貌会产生晕轮效应 调查显示:漂亮的人赚钱更多 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那些他们认为最美的人比那些看上 去并不漂亮的人的收入多了12%。即使长相平平的人,收入也 比最美的人少7%。这些漂亮的人通过外表取胜的主要原因有两 个,一是他们被认为更有帮助,二是他们更容易合作。 来源: 金羊网-新快报
13
3.知觉的理解性
在知觉外界事物时,人总是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 以解释。 看 一 看 , 右 侧 是 什 么 图 ?
4.知觉的恒常性
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 的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的特性。
5 军事上进行伪装是利用知觉的(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6色彩鲜明的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这符合 知觉的( )规律。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7处于运动、变化状态的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对象, 这符合知觉的( )规律。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8组合比较规律的刺激物(即良好图形)容易成为 知觉的对象,这符合知觉的( )规律。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有这样一个实验:把被试者分为两组,同看一张照片。 对甲组说,这是一个屡教不改的罪犯;对乙组说,这是位 著名的科学家。看完照片让被试者根据这个人的外貌分析 其性格特征。结果甲组人说:深陷的眼睛藏着险恶,高耸 的额头表明他死不悔改的决心;乙组人说:深沉的目光表 明他思想深邃,高耸的额头说明了科学家探索的意志。
接近律:
接
近
律
adjacency
在时间和空间 上接近的对象,有 知觉为同类的倾向。
a b
c d
e f
g h
相 似 律 similarity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似律:
具有相似性的对象 易被知觉为一组。
● ● ● ● ● ● ● ● ● ● ●
由于决策者的特性(功利型、人权型、公正 型)、需求理解不同,掌握决策资源不同,不可能 做到完全理性决策。而在直觉决策中,知觉往往成 为决定性因素。
3、知觉对人员绩效期望的影响
根据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管理者对其 下属期望值愈高,而其成员的成果就愈突出。可以 说,组织的绩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知觉 和期望值。
2、知觉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即 对客观事物赋于意义并做出解释。 总之,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专一器官分析的结 果。 知觉是感觉的深化,是几种器官综合分析产生的 结果。 种类: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反映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 时间知觉反映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 运动知觉反映物体在空间的位移等。 知觉的一种特殊形态叫错觉。
我们并不是看到现实,而是对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做出 解释,并称它为现实。
———— 斯蒂芬 · P·罗宾斯
第一节 知觉(Perception )和行为(Behavior )
一、关于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是个体心理过 程的一个重要阶段。 机体内部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人们通过知觉, 的感觉。又称内脏感觉。当各种内 脏器官工作正常时,各种感觉融合 有助于对事物整体、全面的认识。 为一种感觉,称自我感觉。
1、感觉: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种类: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肤觉 机体觉 运动觉 平衡觉
感官 刺激 神经 冲动
大脑 感觉
事物 作用
3D是英文“Three Dimensions”的简称, 中文是指三维、三个维度、三个坐标,即 有长、有宽、有高,换句话说,就是立体 的,是相对于只有长和宽的平面(2D)而言。
孩子你真棒!
自我实现预言(皮格马利翁效应)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是 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设计完成的。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 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 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 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 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 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 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正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 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又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 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 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 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 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 教授这时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 了解,这让老师们很是意外。
(2)需要与动机
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符合人们动机的事物,常常 被人们当作知觉对象。
(3)个性特征
人们的个性特征会对知觉产生影响,例如多血质 的人群对事物感知速度快,而抑郁质的人群则对 事物感知细致入微。
(4)经验
内行与外行对事物感知的深度有很大的差别。
(5)环境与文化
不同环境与文化背景,即使感知的同类事物,也 会有不同的评价。
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对以后该 人或物的印象在知觉过程中起着强烈的影响。
6、定型效应或称刻板印象( Stereotyping)
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比较 固定的看法。
定型效应减轻了信息加 工负担,但在很多情况下定 型效应是一种社会偏见。
7、投
射( Projection)
把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性称为投 射。“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3、知觉影响人的行为,即人的行为是以
知觉为基础。
由于人的大部分决策是直觉决策,所以知觉直 接影响决策的结果。
二、知觉的特点 1
、知觉的选择性
即当人们感知外部事物时,能优先把知觉对象 从背景中清晰的分离出来。如图:
少女与老太像
这是关于知觉选择性的经典图案, 你看到了什么?
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
Factors Influencing Perception
知觉对象因素
Object
影响因素
知觉者主观因素
Perceiver
情景性因素
Context
1)影响知觉选择的客观因素:知觉对象 因素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如鲜艳的颜色,醒目的
标记,响亮的声音,均容易被人清晰的知觉。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二者反差越大,愈容易被 识别。 对象的组合方式:对象在距离和形态上的接近, 更容易被人们视为一个整体被知觉。 例如:
众口铄金! 到上午10点钟,关于你的行为已经有许多种说 法。有的人说你遇上婚姻危机了;有的人说你在路 上吃罚单了;还有一个职员说他昨天看到报纸上一 篇文章,文章说当地一个投资者正在物色购买公司。 正当大家推测“出了什么事”时,这一消息不胫而 走。到了中午时,这一说法已经传遍了公司,说得 像真的一样:公司已经被卖掉,上司就要丢掉饭碗, 在今后的几个月中还会有许多人像他一样,加入失 业行列。
三、
知觉错觉:不正确,歪曲的知觉(可 以利用)
人们知觉并不一定都是完全正确的。知觉的经 验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即产生错觉。其原因是:
1、人们知觉器官认识事物上的局限性。
表现为视觉、听觉、嗅觉等感知上的局限性。 如图:
上述两条等长线段,经过加工,可以产 生认知错觉。
错 觉
错 觉
错 觉
AT T E N T I O N !
知觉的组合原则能够使人们更加有效迅速地 把握知觉对象。
但是往往也会使得人们对时空或运动特征上 有关连而实质上毫不相关的对象之间作出因果判 断,产生错觉。
大象有几条腿?
2)影响知觉选择的
主观因素
(1)兴趣
人们常常把知觉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而 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被排除在知觉之外。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 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 则微笑着说:“ 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 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 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