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体能概念之辨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员体能概念之辨析

作者:韩春远王卫星

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14年第06期

摘要: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厘清运动员体能的基本概念。结论表明:1)体能是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具体表现,是指人体在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为适应不同运动需要所储存的身体能力要素,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在不同运动中的综合反映,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三个方面,并且形态、机能和素质又均受健康水平的影响;2)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完成高水平竞技所需要的专项力量体系及其相关素质的综合,具体表现在专项力量的提升、专项形态的塑造、专项能量的储备及相关素质的发展等方面;3)体能训练包括体能训练目标的确立、体能状态的诊断、体能训练方案的制订与实施以及体能训练效果的检查与评定等方面,具体是指身形塑造训练、运动能力训练、能量代谢训练及养护和康复性训练。

关键词:竞技体能;康复体能;体适能;体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7662(2014 )06-0054-05

关于体能与体能训练的问题,近年来成为备受热议和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学者们从各自的研究领域表达了对体能概念的理解。我国学者主要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对体能训练的共性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意在建构体能训练的整体框架。因此,研究多泛而不深,且专项针对性不足,难以满足各专项体能训练的特殊需求,致使理论研究落后于训练实践。而以美国为首的国外学者们更专注于某一素质或能力的研究,并能从训练实践的需要出发,密切为训练实践服务,如美国的力量训练研究、德国的协调能力训练研究等,但由于他们更多地关注于某一点或面的研究与突破,因而忽视了运动员体能整体性和系统性。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同,致使学者们对体能概念的理解仍各抒己见。因此,在进行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与探索之前,有必要对体能的概念等基本问题加以辨析,进而厘清体能的内涵与外延,明确体能内外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理论研究和体能训练实践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既要有训练总体的设计和思考,也要有专项体能训练点和面的突破。

1 国外学者的体能观

体能一词最初形成于二战时期的美国。但由于文化的差异,英文中能找到和“体能”意义相近的词主要有physical conditioning,physical capacity,physical fitness,Physical performance,strength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等[1-2]。

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认为,体能就是体适能,包括心肺适能、肌肉适能、柔软度及身体成分等[3]。而美国体能协会(NSCA)则把体能看成是“strength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主要从力量训练和其他身体素质训练的角度出发,分别提出了训练原则、训练

方法、训练评价等方面的内容[4]。美国健康体育休闲舞蹈学会把体能作为人体适应能力(简称适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为适能是个人运作的能力[1][5],包括身体适能、情绪适能、社会适能、精神适能及文化适能等5个部分[6]。

Hartmann(德国,1995)认为,运动员体能是对运动中能量的供给、转移及利用的整合能力[7]。1964年,国际体能测试标准化委员会制定了6大体能测试内容。此外,拉森提出了运动员10大体能构成要素,即防卫能力、肌力能力、肌爆发力、柔韧性、速度、敏捷性、协调性、平衡性、技巧性和心肺耐力等[8-10]。

2 国内学者的体能观

在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体能的概念在竞技体育训练中,已逐渐成为倍受关注和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港澳台学者们多使用“体适能”的概念。认为体适能包括健康体适能和竞技体适能[11]。

在《体育词典》(1984)和《现代汉语新词典》(1992)中,认为[12-13]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由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性等基本的身体素质和人体的走、跑、跳跃、投掷、攀登、爬越、悬垂和支撑等基本活动能力组成。这种解释指出了体能的本质是机能能力,但忽视了体育活动中的机能能力是指有机体对抗疲劳、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工作的能力[10]。《体育运动词典》(2000)中认为[14],体能是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身体形态、身体功能、健康水平及运动素质等[14]。

体育院校函授教材《运动训练学》中认为:体能是竞技能力结构中的重要结构之一,是运动员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能力的综合,包括身体形态、身体功能、身体健康及运动素质等[15]。

赵志英等(1999)认为[16]体能是运动员的专项耐力能力,是指运动员在专项训练和比赛负荷下,最大限度地动员有机体机能能力时对抗疲劳的能力。王兴等(1998,2003)认为[17]体能是体力与专项运动能力的统称。包括广义的体能和狭义的体能[17]。广义的体能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生活能力,狭义的体能是指进行各项运动而相应具有的跑、爬、攀、蹬等竞技能力[18]。熊斗寅(2000)[19]把体能分为大体能和小体能两种。大体能泛指身体能力,包括身体运动能力、身体适应能力、身体机能和各项身体素质等;小体能则指在运动训练中的体能训练[19]。王宝成(2002)认为[10],广义的体能由身体结构、身体机能和智力意志3部分组成,包括人的有形能力和无形能力。其中有形能力指身体能力,无形能力指心智能力。而狭义的体能是指运动员在专项训练和比赛负荷下,最大限度地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克服疲劳、高质量完成专项训练和比赛的机能能力[10]。

董国珍(1986)认为[20]运动员体能水平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其中,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各运动素质训练便自然成为了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6]。

徐本力、柳佰力(1999)等认为[21]体能是为提高运动技战术水平,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和健康水平。田麦久和刘大庆等[6][22]在《运动训练学》(2000和2012)中认为: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认为[6][22],在广义的体能包括形态、机能、素质三方面,狭义的体能通常指运动员的素质水平。杨世勇等(2002)认为[23]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须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袁运平(2002)认为[24],体能是指人体通过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经训练所获得的形态结构、身体功能及运动素质的综合。陈月亮(2012)认为[25]体能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对特定专项适应的结果,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稳定性和可变性。

此外,军事体能专家们则把体能与军人特征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如李之文(2001)认为[26]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身体形态的适应性变化和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而孙学川(2001)[27]则把军事体能界定为军人在各种特殊环境下,为完成各种长时间、大强度和高标准的军事任务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生物学能力,是一个融生理学、心理学和时间生物学等多学科素质为一体的综合生物学素质。

3 实践中对体能概念的界定及其训练

可以将上述国内外学者们对体能概念的不同观点简单地归结为6类:1)机能能力论(如Hartmann、《体育辞典》、《体育运动词典》、李之文等);2)专项耐力论(如赵志英等);3)力量素质论(如美国体能协会NSCA);4)大小体能论(如熊斗寅、王兴等、王保成等);5)运动能力综合论(如徐本力、柳伯力、董国珍、田麦久、刘大庆、袁运平、杨世勇、陈月亮、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等);6)生物学综合论(如孙学川等)。这为全面、系统、正确地理解体能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揭示体能概念本质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和帮助。可以确定:1)从体能的构成要素来看,身体形态是物质基础,身体机能是生理基础,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2)从体能的表现机制来看,体能主要是通过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3)从体能的专项特点来看,体能具有专项表现的特异性;4)从体能的本质属性来看,体能具有遗传性、适应性、稳定性、可变性、专项性及整体性。由此,认为,“体能”应从广义的整体性和狭义的专项性2个方面来理解。

3.1 广义的体能概念广义的“体能”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为适应不同运动形式的需要所储存的身体能力要素,是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表现,具体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3个方面,并且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均受运动员健康水平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