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
苏教版语文9下文言文解析(非常好)

【九年级下册】◇《左传》一、文学常识《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亦称《春秋左氏传》。
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
《左传》的大部分文字都是诠释《春秋》(孔子著)的,但它的记事时间比《春秋》长,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悼公四年(公元前464年)。
《春秋》主要记鲁国的军政大事,《左传》则兼及各国,而且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它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本编年体史书。
前人评价《左传》,素有富艳浮夸之称,这实际上是说它有很强的文学性。
《左传》描述历史事件、刻画历史人物具有浓厚的艺术色彩,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发展和散文创作,影响极大。
二、重点字词1.注音刿(guì)孚(fú)辙(zhé)轼(shì)遂(suì)盈(yíng)靡(mǐ)玉帛(bó)鄙(bǐ)又何间(jiàn)焉小惠未徧(biàn)弗(fú)敢专也2.释词义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伐:攻打。
肉食者:吃肉的人。
指位高禄厚的人。
间:参与。
苏教版九(下)文言文译文

曹刿论战《左转》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就进宫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庄公说:“衣食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一些臣子。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信。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既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打仗,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要击鼓进军。
曹刿说:“不可以。
”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
曹刿说:“可以进攻了。
”齐国的军队大败。
庄公就要驱车击齐军。
曹刿说:“不可以。
”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说:“可以了。
”于是就追击齐国军队。
战胜了齐国军队以后,庄公询问这样做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
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尽了。
他们的士气已尽,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它们的军事行动)是很难推测的,我恐怕那里有埋伏。
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混乱,望见他们的旗帜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逐他们。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有一天早上,邹忌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说:“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道:“我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
九下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永和九年,即癸丑年,暮春时节的开始,我们在会稽山的兰亭聚会,举行修禊仪式。
众多贤才都来了,年轻人和年长者都聚集在一起。
这里有高耸的山峰,茂密的树林和修长的竹子,还有清澈的溪流和湍急的水流,环绕在周围。
我们用它来举行流觞曲水的活动,大家坐在溪边,虽然没有丝竹管弦的盛况,但是一杯酒一首诗,也足以畅叙幽情。
那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和风和畅。
抬头看宇宙的广阔,低头观察万物的繁盛,这样游目骋怀,足以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令人愉悦。
人们相互交往,一生的时间短暂,有的人把自己的抱负寄托在内心,与朋友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则把自己的寄托寄托在某种事物上,放纵自己的身体。
虽然兴趣和追求各不相同,安静和躁动也不一样,当他们对于自己所遇到的事物感到高兴,暂时得到满足时,就会感到快乐和满足,不知道老年的到来。
等到他们对于所追求的事物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而变化,感慨也随之而来。
过去所欣赏的事物,转眼间已经成为了过去,仍然不能不因此引起心中的感慨,何况人的寿命长短随着自然的变化,最终都会走到尽头!古人说:“死生也是大事啊!”难道不令人痛心吗?每当看到古人兴感的原因,都好像是一致的,没有不面对文章感叹和悲伤,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文言文九年级下册书本翻译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
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哪一个更美?”他的妻子说:“你更美,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更美?”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你美。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相差太远。
晚上躺在床上反复考虑这件事,终于明白了:“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想要对我有所要求。
”于是,邹忌上朝廷去见威王,说:“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如今齐国的国土方圆一千多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左右的待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来,您受的蒙蔽非常厉害。
”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14过错的,得头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二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口和院子里像热闹的集市;几个月后,偶尔才有人进言规劝;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向齐国朝拜。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14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只为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
苏版初三语文下册文言课文翻译合集

苏版初三语文下册文言课文翻译合集九年级(下)古文译文《公输》(墨子)译文:公输盘为楚国造了云梯那种器械,造成后,将用它攻打宋国。
墨子听说了,就从齐国起身,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楚国国都郢,会见公输盘。
公输盘说:“您将对我有什么叮嘱呢?”墨子说:“北方有一个欺负我的人,愿借助你杀了他。
”公输盘不快乐。
墨子说:“我情愿献给你十镒黄金。
”公输盘说:“我奉行义,决不杀人。
”墨子站起来,再一次对公输盘行了拜礼,说:“请向你说说这义。
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云梯,将用它攻打宋国。
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余外的土地,人口却不足。
现在牺牲不足的人口,掠夺有余的土地,不能认为是聪慧。
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
明白这些,不去争辩,不能称作忠。
争辩却没有结果,不能确实是强。
你奉行义,不去杀那一个人,却去杀害众多的百姓,不可说是明智之辈。
”公输盘服了他的话。
墨子又问他:“那么,什么缘故不取消进攻宋国这件事呢?”公输盘说:“不能。
我差不多对楚王说了。
”墨子说:“什么缘故不向楚王引见我呢?”公输盘说:“行。
”墨子见了楚王,说:“现在那个地点有一个人,舍弃他的华丽的丝织品,邻居有一件粗布的短衣,却打算去偷;舍弃他的美食佳肴,邻居只有糟糠,却打算去偷。
这是如何样的一个人呢?”楚王回答说:“这人一定患了偷窃病。
”墨子说:“楚国的地点,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地点,方圆五百里,这就像彩车与破车相比。
楚国有云楚大泽,犀、兕、麋鹿充满其中,长江、汉水中的鱼、鳖、鼋、鼍富甲天下;宋国却连野鸡、兔子、狐狸都没有,这就像美食佳肴与糟糠相比。
楚国有巨松、梓树、楠、樟等名贵木材;宋国连棵大树都没有,这就像华丽的丝织品与粗布短衣相比,从这三个方面的情况看,我认为楚国进攻宋国,与有偷窃病的人同一种类型。
我认为大王您假如如此做,一定会损害了道义,却不能据有宋国。
”楚王说:“好啊!即使这么说,公输盘差不多给我造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国。
”因此又叫来公输盘见面。
墨子解下腰带,围作一座城的模样,用小木片作为守备的器械。
九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出师表》素材 苏教版

备战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出师表》一.课文内容。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圣听,以光.先帝遗..,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德,恢弘..,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以遗.陛下:愚以为宫..先帝简拔..,志虑.忠纯,是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众议举.宠为督:愚..,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也。
..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也。
先帝在时,每与..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也,愿陛下..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
后值倾覆..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 原文及译文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原文及译文七年级上册:讲读课文:⑴《郑人买履》⑵《刻舟求剑》⑶《幼时记趣》⑷《三峡》⑸《以虫治虫》⑹《梵天寺木塔》专题⑺《狼》⑻《论语》八则七年级下册:讲读课文:⑼《赵普》⑽《黄鹤楼》⑾《于园》⑿《黔之驴》诵读欣赏:⒀《两小儿辩日》专题⒁《爱莲说》八年级上册:讲读课文:⒂《晏子使楚》⒃《人琴俱亡》⒄《小石潭记》⒅《记承天寺夜游》⒆《治水必躬亲》八年级下册:讲读课文:⒇《马说》(21)《陋室铭》(22)《活板》(23)《核舟记》(24)《口技》(25)《送东阳马生序》诵读欣赏:(26)《山市》九年级上册:讲读课文:(27)《陈涉世家》(28)《桃花源记》(29)《与朱元思书》(30)《捕蛇者说》(31)《岳阳楼记》(32)《醉翁亭记》诵读欣赏:(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九年级下册:讲读课文:(34)《曹刿论战》(35)《邹忌讽齐王纳谏》(36)《鱼我所欲也》(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8)《愚公移山》(39)《出师表》(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七年级上册⑴《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
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
”又转回家去取。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⑵《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宝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就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个记号,说:“这里是宝剑掉下去的地方。
苏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整理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鄙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编年体史书,保留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二、语音:刿(ɡuì)孚(fú)辙(zhã)轼(shì)遂(suì)盈(yínɡ)靡(mǐ)玉帛(bó)鄙(bǐ)又何间(jiàn)焉小惠未徧(biàn)弗(fú)敢专也三、通假字: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四、古今异义词:1、小大之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2、齐师伐我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砍伐。
3、牺牲玉帛古义:古代是指牛、羊之类用于祭祀的祭品。
今义:为人民、为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4、又何间焉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
5、肉食者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6、弗敢加也古义:虚夸,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
7、虽不能察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两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9、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书信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11、可以一战古义:可以用来。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最佳版本)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七年级上册课文1《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去拿尺码。
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2《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3《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
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整理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合集《陈涉世家》译文: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
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
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说:“假如有一天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伙伴们”伙伴们笑着回答说:“你给人家当雇工的,哪能富贵呢?”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朝廷征发穷苦的平民900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
恰巧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误了期限,按照秦朝的法律,都要被杀头。
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陈胜说:“全国人民苦于秦王朝压迫已经很久了。
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太子扶苏。
扶苏因为多次劝戒秦始皇的缘故,皇上派他到外面带兵。
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就将他杀害了。
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项燕是楚国的大将,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走了。
如今果真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倡导天下人反秦,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吴广认为他讲得很对。
(二人)于是就去占卜。
那占卜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成功,并且能建功立业。
不过你们还是去问问鬼神吧!”陈胜、吴广听了很高兴,考虑(占卜人所说的)卜鬼(这件事的用意),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
”于是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捕的鱼肚子里,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子,本来已经认为这事奇怪了。
(陈胜)又暗中派吴广到驻地旁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里用笼罩着火(装着鬼火),又装作狐狸嗥叫时凄厉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要复兴,陈胜要为王。
”士兵们一整夜都惊恐害怕。
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用手指并用眼睛注视着陈胜。
苏教版九下文言文原文及全文翻译

一、《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 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九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翻译

九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翻译九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九年级下语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公输公输盘替楚国制造云梯这种攻城用的器械,造好后,要用它攻打宋国。
墨子听到这个消息,从鲁国动身,走了十天十夜,到达城郢,去见公输盘。
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教导吗?”墨子说:“北方有一个侮辱我的人,希望借助您的力量把他杀了。
”公输盘不高兴。
墨子说:“请让我献给你十金。
”公输盘说:“我崇尚道义坚决不杀人。
”墨子站起身来,再次拜下,说:“请让我向您说一些话。
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用来攻打宋国。
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在土地方面有多余,但在人民方面有不足,杀伤自己所不足的人民却去争夺多余的土地,不可以算是明智。
宋国无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爱的;懂得却不向楚王据理力争,不能算是忠诚;劝谏却得不到结果,不能算是坚强;您崇尚仁义不肯帮助我杀死一个人,却甘心杀死很多人,不能说是明白类推道理的。
”公输盘被说服了。
墨子说:“但是为什么不停止呢?”公输盘说:“不可以,我已经向楚王说这件事了。
”墨子说:“为什么不把我引见给楚王呢?”公输盘说:“好吧。
”墨子拜见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个人,舍弃自己装饰华美的车,邻居家有破车却想要偷窃;舍弃自己华丽的衣服,邻居有粗布短衣却想去偷窃;舍弃自家的好饭好菜,邻居有粗劣的饭菜却想去偷窃。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楚王说:“一定是有偷窃的疾病啊。
”墨子说:“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
这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同破车相比。
楚国有云梦泽,那里犀兕、麋鹿到处都是,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鼍多得天下无比,宋国就像人们所说是连野鸡、兔子、鲋鱼都没有的地方。
这好像好饭好菜同粗劣的食物相比。
楚国有高大的松树、文籽、楩楠、豫章,而宋国没有多余的木材。
苏教版语文16册文言文翻译(中考必备)

七—九年级文言文翻译注:带﹡的是苏教版的篇目,其他的是苏教版、人教版、语文版的共同篇目。
【七年级上册】 4、三 峡 ◇ 郦道元 自[从,由]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几乎,完全]无阙[同“缺”,中断, 断开]处。
重岩叠嶂,隐[遮住]天蔽[挡]日,自[如果]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本指 阳光,这里指太阳]月。
至于[到了那]夏水襄[漫上]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断]。
或[有时] 王命急宣,有时朝发[从……出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动 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御[驾]风,不以[认为,觉得]疾[快速]也。
春冬之时,则素[白 色]湍[急速流动的水]绿潭,回清到影,绝[极,最高处][山峰]多生怪柏,悬泉瀑 布,飞漱[冲刷]其间,清[水清澈]荣[树茂密]峻[山高耸]茂[草丰盛],良[实在,的确] 多趣味。
每[常常到]至晴初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旦,林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涧[山 谷,夹在两山间的水沟]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常有高猿长啸,属[zh ǔ,连续]引[延 长]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断,停止,消失]。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 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本文选自《水经注·江水》,作者是北魏(朝代)的地理学家郦道元。
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文中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
3.文中写三峡水流汹涌湍急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由此可联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4.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怪柏、悬泉、瀑布八种景物,这八种景物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初三下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初三下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初三下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篇一《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譔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翻译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翻译:田忌赛马田忌经常与齐国诸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
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
于是孙膑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
”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诸公子用千金来赌注。
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拿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
”三场比赛完后,田忌一场不胜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
曹刿论战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将来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乡亲们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自会谋划如何迎敌,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太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他入朝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从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小恩惠不可能遍及所有人的,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不敢虚报夸大,一定以实情相告。
”曹刿回答说:“小小的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合理判决。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此打一仗。
如果作战的话,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两军在长勺交战。
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
曹刿说:“不可以击鼓进军。
”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准备驾车追赶齐军。
曹刿说:“不可以。
”他下车看齐军车轮辗出的痕迹。
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看齐军的撤退情况,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鲁庄公就下令追击齐军。
已经战胜了齐军,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便衰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
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齐军。
齐国这种大国,难以预测,我恐怕他们在那儿有伏兵。
九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汇总 苏教版

九下6《出师表》一、作者: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
题解:表:古代奏议的一种。
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二、重点字词解释。
中道崩殂:死(皇帝)益州疲弊:民力困乏。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果真,实在;//时不懈于内:懈怠盖追先帝殊遇:表推测原因;特殊待遇。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意思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恢弘志士之气:扩大,发扬妄自菲薄:过于小看自己。
菲薄:轻视,小看。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喻:称引,譬喻。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陟罚臧否:提升;//惩罚;//善恶,这里指评论人物好坏。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法律条文。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显示,表明;//治理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此;//选拔;//给予悉以咨之:都,全;//询问,裨补阙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性行淑均:性格品行善良公正必能使行阵和睦:军队。
优劣得所: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
亲贤臣,远小人:亲近;疏远痛恨于桓灵也:痛心和遗憾。
臣本布衣:平民。
躬耕于南阳:亲自耕种。
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保全。
不求闻达于诸侯:做官扬名。
闻,扬名。
达,显贵。
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猥自枉屈:亲自降低身份。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次拜访由是感激:由于这样;//感动激奋。
遂许先帝以驱驰:于是;//答应;//奔走效劳。
后值倾覆:遇到;//兵败。
有一年:通“又”,表余数。
临崩寄臣以大事:托付;//国家大事。
夙夜忧叹:早晚。
恐托付不效:成效。
深入不毛:不长庄稼(的地方),意思是荒凉的地方。
南方已定:平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武器装备;//勉励和率领。
庶竭驽钝:表示希望;比喻低下的才能。
攘除奸凶:排除,铲除;//奸邪凶恶的人。
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用来……的事。
//职责、职务范围中应做的事。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任务。
不效则治臣之罪:功效。
则责……等之慢:怠慢,疏忽。
以彰其咎:表明,显扬;//过失陛下亦宜自谋:想想自己的问题。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_绝对完整_精心编辑)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绝对完整,精心编辑)七年级上册81《郑人买履》2《刻舟求剑》3《幼时记趣》4《三峡》5《以虫治虫》6《梵天寺木塔》7《论语八则》8《狼》七年级下册69《赵普》10《黄鹤楼》11《于园》12《黔之驴》13《爱莲说》14《两小儿辩日》八年级上册515《晏子使楚》16《人琴俱亡》17《小石潭记》18《记承天寺夜游》19《治水必躬亲》八年级下册720《马说》21《陋室铭》22《活板》23《核舟记》24《口技》25《送东阳马生序》26《山市》九年级上册727《陈涉世家》28《桃花源记》29《与朱元思书》30《捕蛇者说》31《岳阳楼记》32《醉翁亭记》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九年级下册834《曹刿论战》35《邹忌讽齐王纳谏》36《鱼我所欲也》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8《愚公移山》39《出师表》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1《田忌赛马》七年级上册课文1《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去拿尺码。
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2《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3《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下)文言文翻译材料《曹刿论战》: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就进宫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你凭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帛,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对神诚信。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要击鼓进攻,曹刿说:“不可以。
”齐军三次击鼓进攻,曹刿说:“可以击鼓进攻了。
”齐军大败,鲁庄公说要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不可以。
”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就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尽了。
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的军事行动是很难推测的,我恐怕在那里有埋伏。
我看到他们的战车的轮迹很乱,远望到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逐他们。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的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
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很深啦!”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命令刚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里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鱼我所欲也》: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只为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我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同,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品德)使它不致丧失罢了。
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便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亡。
然而,如果你(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过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如果你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为了我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原先为了义(羞恶之心)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施舍,今天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原先为了义(羞恶之心)宁愿身死而不接受“呼尔”“蹴尔”的施舍,今天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原先为了义(羞恶之心)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
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不干了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从田野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任用,百里奚从买卖场所被选拔为大夫。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使他所行不顺,所做的事颠倒错乱,这样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是犯了错误,以后才能(注意)改正;内心困惑,思虑堵塞,才能奋起,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常常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委靡,必将导致灭亡。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两座山,纵横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面。
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好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尽头,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寒来暑往,季节变换,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不太聪明了。
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无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天帝被愚公他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边,再没有高山阻隔了。
《出师表》:先帝创建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出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我们蜀汉贫困衰弱,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啊!但是,宫廷内侍卫的官员毫不懈怠,忠诚志勇的将士,在外舍生忘死,这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
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待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我认为宫廷里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情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时,每逢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待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可靠、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指日可待了。
(以上第一部分,分析当前形势,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臣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惟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明察,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
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鼓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能够奉献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斟情酌理,掌握分寸,哪些该提倡办理,哪些该改革废弃,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以上第二部分,是关于出师这一决策的说明。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与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上告先帝在天之灵。
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该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