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身边的科学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优质教案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优质教案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优质教案带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具体内容包括:身边的科学现象、生活中的科学小实验、探索自然界的科学。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到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通过参与科学小实验,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观察和体验到身边的科学现象,参与科学小实验。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从生活中发现科学,用简单的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图片、视频、PPT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等,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其他科学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和视频,讲解生活中的科学小实验,如简易火山爆发、彩虹糖等。

指导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实验过程,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科学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寻找答案。

例如:为什么树叶会变色?怎样让小船浮在水面上?4. 分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

提出一些课后探索任务,鼓励幼儿在家庭和生活中继续发现科学。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科学》2. 内容:生活:水的沸腾、冰的融化、树叶变色等实验原理:简易火山爆发、彩虹糖等探索:为什么树叶会变色?怎样让小船浮在水面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并与同伴分享。

尝试制作一个简易的火山爆发模型,并介绍实验原理。

2. 答案:观察家中植物生长过程的记录,可包括:植物名称、生长环境、生长速度等。

简易火山爆发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实验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和实验,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科学的趣味性。

幼儿园《我们身边的科学》中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我们身边的科学》中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我们身边的科学》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和第四章“探索自然”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长环境;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浮力、光的反射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动植物及其特点,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2. 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及其原理。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实物、实验器材等。

学具:彩笔、画纸、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图片展示,让幼儿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了解的动植物,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2.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光的反射实验,让幼儿观察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光的反射现象的原理。

3.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水的浮力实验,让幼儿了解浮力的概念。

(2)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感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体积的关系。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现象的理解。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复述动植物的特点及科学现象。

(2)布置作业,引导幼儿课后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常见的动植物及其特点。

2. 光的反射现象及原理。

3. 水的浮力实验及结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

(1)为什么有的物体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沉入水底?(2)你在生活中还发现过哪些有趣的科学现象?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使幼儿对身边的科学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带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探索自然界的规律,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提高观察、思考能力。

2. 培养幼儿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表达的社交技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自然界中简单的科学规律,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放大镜、磁铁、气球、纸张、小石子等。

学具:彩笔、画纸、小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植物,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植物能生长得这么好?”引导幼儿思考植物生长与光、水、土壤等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1)磁铁能吸引铁、镍等物质;(2)吹气球可以使气球变大,放开气球,气球会飞走;(3)纸张可以折成不同形状,增加其稳定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1)用磁铁吸引小铁钉,观察磁铁的吸力;(2)吹气球,感受气球变大和飞走的现象;(3)用纸张折成不同形状,比较稳定性。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简单科学现象:磁铁吸铁、吹气球、纸张折叠2. 自然界规律:植物生长与光、水、土壤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它们生长的情况;(2)用磁铁找一找家里的铁制品;(3)用纸张折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1)植物生长情况记录表;(2)找到的铁制品;(3)折纸作品及心得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在随堂练习环节,教师应加强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幼儿的实践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我们身边科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科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简单科学现象,如光反射、水浮力以及磁铁吸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科学现象及其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光反射、水浮力等科学原理。

2.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科学现象,学会用简单语言进行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镜子、磁铁、蜡烛、玻璃杯、硬币、塑料勺子、纸船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相同教具,供学生观察和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镜子、磁铁等物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在我们生活中作用。

2. 例题讲解:(1)光反射:用镜子照射蜡烛,让学生观察蜡烛火焰在镜子中变化,引导学生解光反射原理。

(2)水浮力:将硬币、塑料勺子、纸船放入盛有水玻璃杯中,让学生观察哪些物品能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探讨水浮力原理。

(3)磁铁吸引:用磁铁吸引铁钉、回形针等物品,让学生解磁铁吸引性质。

3. 随堂练习:分组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自己观察到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光反射:镜子照射蜡烛,火焰在镜子中反射。

2. 水浮力:硬币、塑料勺子、纸船在水中浮沉现象。

3. 磁铁吸引:磁铁吸引铁钉、回形针等物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镜子,思考镜子是如何帮助我们整理仪容。

(2)找一找家里磁铁,记录下它能吸引哪些物品。

(3)和家长一起探讨生活中还有哪些科学现象,用图画或文字进行记录。

2. 答案:(1)镜子利用光反射原理,帮助我们整理仪容。

(2)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磁性材料。

(3)生活中科学现象有很多,如水沸腾、植物向光性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解生活中科学现象。

在今后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过程与方法:1.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

2.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3.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原有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对材料的认识。

【教学难点】把物体和材料联系起来,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体和材料。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

2.教师准备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自制复合纸(在普通纸外面用塑料薄膜覆盖起来)一份。

【教学过程】一、给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分类1.出示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

小组合作,根据各种物体使用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填入书本P61表中。

2. 汇报交流并进行小结:①不同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②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这也是根据使用要求和材料特性造成的。

二、对所学过的材料按物理性质进行总结归纳1.出示表格。

这些是我们这单元研究过的材料,它们都有哪些特性呢?我们来进行一次盘点总结。

2.小组填写表格(在水中沉还是浮用“↓”或“↑”表示,其它部分用“√”或“×”表示。

3.汇报交流,注意不同材料之间的横向比较。

三、材料与环境1.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皮革等,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直接使用,根据它们各自的特性制成相应的物品;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塑料、砖、陶瓷和橡胶等,人们把自然界里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它们具备了我们需要的一些特性,再拿来使用。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天然材料,哪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2.有些材料可以回收后再利用,有些材料却不能,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关于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和全班同学来分享一下吧。

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优质教案附反思

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优质教案附反思

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优质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三单元《我们身边的科学》,具体内容包括:1. 章节一:认识自然界(第3节:我们身边的事物)2. 章节二:生活中的科学(第1节:有趣的影子)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发现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表达等社会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影子是由光照射产生的现象。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发现、描述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影子卡片、实物(如玩具、水果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组织幼儿在教室内观察不同物体的影子。

(2)引导幼儿用手电筒照射实物,观察影子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影子卡片,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影子与实物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物,用光照射,观察并描述影子的变化。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理解影子是由光照射产生的现象。

4. 影子画创作(10分钟)(1)教师分发画纸、彩笔等材料,引导幼儿创作影子画。

(2)幼儿在画纸上描绘影子的轮廓,并用水彩笔上色。

5. 分享与展示(5分钟)(1)组织幼儿将自己的影子画展示给大家。

(2)引导幼儿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身边的科学——有趣的影子》2. 内容:(1)影子是由光照射产生的现象。

(2)影子与实物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不同时间段的光影变化。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充分观察、体验了影子现象,提高了他们对科学现象的认知和探究能力。

中班科学活动《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通用

中班科学活动《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通用

中班科学活动《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我们身边的科学》选自幼儿科学教材第四册第六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如水的浮力、光的反射、声音的传播等,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

重点:观察、实践、探索,培养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浮力实验盒、镜子、声音传播装置等)、教学课件、示范材料。

学具:记录本、画笔、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科学现象,如浮力现象,让幼儿观察并提问。

2. 讲解与探索(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浮力、光的反射、声音传播等科学现象。

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探索,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幼儿跟随教师一起解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幼儿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各小组分享实践探索的成果,交流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我们身边的科学》2. 内容:浮力、光的反射、声音传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一盆花,记录一周内花的变化。

(2)与家长一起探讨:为什么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反射出物体?2. 答案:(1)花的变化:花瓣张开、闭合,叶子生长等。

(2)因为镜子表面光滑,能够反射阳光,使物体在镜子中形成清晰的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进行探索和研究,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6.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具有趣味性和探索性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浮力、光的反射、声音的传播等。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我们身边的科学”。

通过观察、探索和实验,让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知道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 通过观察、探索和实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索和实验,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放大镜、磁铁、气球、塑料瓶、水、沙子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放大镜、磁铁、气球、塑料瓶、水、沙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中的物品,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放大镜,引导幼儿观察放大镜下的物体,了解放大镜的原理。

(2)教师演示磁铁吸铁、气球摩擦起电等现象,让幼儿感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塑料瓶中的水、沙子混合物的分层现象,探讨其中的科学原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身边的科学2. 板书内容:(1)放大镜原理(2)磁铁吸铁(3)气球摩擦起电(4)塑料瓶中的水、沙子混合物分层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一个你认为是科学现象的例子,并描述它。

(2)用磁铁在户外寻找可以被磁铁吸住的物品,记录下来。

2. 答案:(1)示例:冰箱里的冰块融化成水,是固态变为液态的科学现象。

(2)示例:户外找到的铁钉、螺丝等可以被磁铁吸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探索和实验,让幼儿了解了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作业中的表现,引导幼儿发现更多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可以开展科学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科学的乐趣。

幼儿园中班《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幼儿园中班《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名称:幼儿园中班《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水的三态1. 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概念。

(2)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2. 教学内容(1)介绍水的三态的概念。

(2)观察水的不同状态,了解水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3)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水的三态变化。

3. 教学活动(1)观察活动:让幼儿观察生活中水的不同状态,如冰、水、水蒸气等。

(2)实验活动:让幼儿参与水的融化、凝固、蒸发等实验,亲身体验水的三态变化。

(3)讨论活动:让幼儿分享实验心得,引导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4. 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评价幼儿对水的三态概念的理解程度。

(3)了解幼儿对水的三态在自然界和生活中应用的认知。

二、教案名称:幼儿园中班《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教学设计第二章——力的作用1. 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通过实验和游戏,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2. 教学内容(1)介绍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2)观察力的作用,了解力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3)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力的作用。

3. 教学活动(1)观察活动:让幼儿观察生活中力的作用,如拉、推、挤等。

(2)实验活动:让幼儿参与力的作用实验,如吹力、拉力等,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3)游戏活动:让幼儿参与力的作用游戏,如弹力球、拔河等,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

4. 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实验和游戏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评价幼儿对力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3)了解幼儿对力在自然界和生活中应用的认知。

三、教案名称:幼儿园中班《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教学设计第三章——空气的存在1. 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空气的概念,知道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精品教案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的科学精品教案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我们身边科学精品教案带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科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简单科学现象,如光反射、声音传播、水表面张力等,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解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和掌握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科学现象;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科学现象兴趣;3. 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光反射、声音传播等科学原理;重点:观察和体验日常生活中科学现象,培养科学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镜子、小鼓、小锤、气球、硬币、水、卡片等;2. 学具: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讨论:“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有趣科学现象?”引导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和发现。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光反射:用镜子演示光反射现象,让幼儿观察、体验;(2)声音传播:敲击小鼓,让幼儿听到声音,引导幼儿解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3)水表面张力:将硬币放在水面上,让幼儿观察硬币浮在水面上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科学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光反射:镜子、反光物体;2. 声音传播:小鼓、空气;3. 水表面张力:硬币、水面。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科学现象;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科学现象,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幼儿个别辅导,关注每个幼儿学习情况。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小实验,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2)鼓励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和发现科学现象,与家长分享,培养幼儿科学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特别关注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我选择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科学现象,如光反射、声音传播和水表面张力,这些内容既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又具有一定探索性和趣味性。

我们身边的科学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7篇

我们身边的科学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7篇

我们身边的科学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7篇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同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下面是WTT给大家整理的我们身边的科学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们身边的科学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1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探索飞“飞盘”的不同方法,以及探索不同形状的飞盘与距离远近的关系。

2、培养幼儿勤于探索、乐于发现的科学精神,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探索飞飞盘的方法、不同形状的飞盘与距离远近的关系活动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方形飞盘各8个、装饰好的飞盘3个、黑板、活动场地安排活动过程:一、玩飞盘1、出示3种形状的飞盘,鼓励孩子自由玩2、小结玩的多种方法,引出方法――飞飞盘二、探索飞的方法1、同种形状两两结对飞飞盘,比一比谁飞的远2、小结飞飞盘的多种方法三、探索谁飞的远1、3人一组(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用科学的方法飞飞盘,比一比谁飞的最远2、集中交流:哪个飞盘飞的最远,为什么?3、小结:圆形飞盘在飞的时候转的很快,空气宝宝推它的力量就很小,飞的也就远了。

长方形、三角形飞盘在飞的时候转的比较慢,空气宝宝推它的力量就比较大,所以就飞的近了。

四、活动延伸看老师的飞盘漂亮吗?请你们也给飞盘打扮一下,再来玩玩。

我们身边的科学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2活动目标1、喜欢船,感知船的特点。

2、体验歌唱与表演的乐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收集各种船的图片、玩具、模型、图书等,在班级布置展示区;歌曲《小白船》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1、组织幼儿参观“船的展示区”,引发活动兴趣。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身边的科学》体育游戏教案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身边的科学》体育游戏教案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身边的科学》体育游戏教案一、活动名称《身边的科学》体育游戏活动二、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体育游戏,了解身边的科学知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合作精神。

3.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

三、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塑料袋、气球、绳子、呼啦圈、沙包等。

2.环境准备:宽敞的户外活动场地。

四、活动过程(一)热身活动1.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跳绳、捉迷藏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二)主题游戏1.游戏一:塑料袋飞扬(1)教师将塑料袋吹满气,让幼儿用手抓住塑料袋的底部,然后放开,观察塑料袋飞扬的现象。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塑料袋会飞扬?它与空气有什么关系?2.游戏二:气球飘飘(1)教师将气球吹满气,让幼儿用手抓住气球的口部,然后放开,观察气球飘飘的现象。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气球会飘飘?它与空气有什么关系?3.游戏三:绳子拔河(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队,每队手牵手,用绳子连接两队,进行拔河比赛。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在拔河过程中,绳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4.游戏四:呼啦圈接力(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队,每队站在起点,用呼啦圈进行接力比赛。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在接力过程中,呼啦圈是如何传递的?它与摩擦力有什么关系?5.游戏五:沙包投掷(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队,每队站在起点,用沙包进行投掷比赛。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在投掷过程中,沙包的飞行轨迹是什么样的?它与空气阻力有什么关系?2.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五、活动延伸1.教师引导幼儿在家庭中继续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与家长分享。

2.教师鼓励幼儿参加科学实验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六、活动反馈1.教师收集家长对本次活动的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

2.教师根据反馈意见,调整后续教学活动,更好地满足幼儿需求。

幼儿园《我们身边的科学》中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我们身边的科学》中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我们身边的科学》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材中班第五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各种生活用品的科学原理,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原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2.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生活用品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讲解与探索(10分钟)(1)教师讲解生活中的科学原理,如杠杆原理、摩擦力等。

(2)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科学发现。

(3)实验操作,让幼儿动手验证科学原理。

3. 例题讲解(5分钟)以简单的科学问题为例,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2)分享成果,交流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科学》2. 内容:(1)生活中的科学现象(2)科学原理:杠杆原理、摩擦力等(3)探索与发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生活用品,找出其中的科学原理,记录在作业本上。

(2)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答案:(1)例:水杯的形状为什么是圆柱形的?因为圆柱形的杯子更稳定,不易翻倒。

(2)例:制作一个简易的杠杆,观察杠杆的平衡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理解科学原理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身边的科学》5个子活动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身边的科学》5个子活动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身边的科学》5个子活动活动名称:《身边的科学》活动目标:通过身边的科学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观察、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时间:共计5个子活动,每个子活动时间约30-40分钟。

活动准备:1. 准备与活动相关的道具、材料,例如放大镜、磁铁、塑料杯、铁钉等。

2. 准备活动所需的幼儿绘本、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引入活动的话题。

3. 设置活动场地,确保安全和清洁。

活动流程:子活动1:探索光线的传播(约40分钟)1. 引入话题:使用一束手电筒指向一个物体,让幼儿观察光线的传播情况。

2. 带领幼儿合作实验:准备一张半透明的塑料纸,在纸上用水笔画上一个图案,然后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水笔的图案经过塑料纸后是否发生变化。

3. 分组讨论:组织幼儿讨论光线传播的原理,并引导他们尝试解释实验现象。

4. 总结归纳:帮助幼儿总结光线的传播特点,如直线传播、透明物体能够传播光线等。

子活动2:学习磁性材料(约30分钟)1. 引入话题:展示磁铁的吸引力,引起幼儿的兴趣。

2. 实践操作:准备一些不同材质的物品,例如铁钉、铝片、木块等,让幼儿用磁铁测试这些物品的磁性。

3. 进一步探索: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只有铁钉可以被磁铁吸引,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4. 总结归纳:帮助幼儿总结磁性材料的特点,如只有铁、镍、钴等物质具有磁性。

子活动3:密度实验(约40分钟)1. 引入话题:用不同材料制成的塑料杯,让幼儿观察并讨论不同材料的杯子是否一样重。

2. 手工实践:准备一些砂糖、盐和洗衣粉,让幼儿用不同杯子装入相同重量的材料,并观察杯子中实验物质的密度差异。

3. 分组讨论:组织幼儿分组讨论,为什么不同杯子装入相同重量的材料后,看起来有些杯子更满,有些杯子更空。

4. 总结归纳:引导幼儿总结,“重”和“满空”的概念,并帮助他们理解密度的概念。

子活动4:水的三态(约30分钟)1. 引入话题:以幼儿绘本、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冰、水和水蒸气的三态,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身边的科学》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身边的科学》

《我们身边的科学》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帮助幼儿认识并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并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放大镜、气球、水、冰块、磁铁、铁钉、塑料尺、纸张等。

2.环境布置:科学实验室(模拟环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放大镜,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二)探索活动1.气球实验(1)教师出示气球,引导幼儿观察气球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2)教师演示如何吹气球,并提问:“你们知道气球为什么可以吹起来吗?”2.水实验(1)教师出示一杯水和一个冰块,引导幼儿观察水的颜色、状态和冰块的特点。

(2)教师将冰块放入水中,提问:“你们猜猜冰块会在水中发生什么变化?”3.磁铁实验(1)教师出示磁铁和铁钉,引导幼儿观察磁铁的形状、颜色和铁钉的特点。

(2)教师演示磁铁吸附铁钉的过程,提问:“你们知道磁铁为什么能吸住铁钉吗?”4.塑料尺实验(1)教师出示塑料尺和纸张,引导幼儿观察塑料尺的形状、颜色和纸张的特点。

(2)教师演示用塑料尺在纸张上摩擦,提问:“你们知道塑料尺在纸张上摩擦为什么会起静电吗?”2.教师提问:“你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四)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其他科学实验材料,如:电池、灯泡、导线等,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电路连接。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电池、灯泡和导线是如何组成电路的吗?它们有什么作用?”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1.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实验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解释。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身边的科学》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身边的科学》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身边的科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身边的科学——认识日常用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常用品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日常用品的用途和特征。

重点:观察、描述日常用品,培养合作、分享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各类日常用品)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神秘的购物袋,邀请学生猜测里面可能有哪些日常用品。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各类日常用品,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它们的特征和用途。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日常用品进行详细描述。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一个日常用品,如牙刷,讲解其用途、特征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学生分组绘制日常用品。

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 小组分享(5分钟)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所绘制的日常用品。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给予掌声和鼓励。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科学发现,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

六、板书设计1. 身边的科学——认识日常用品2. 内容:物品名称物品用途物品特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日常用品,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描述它的用途、特征,并画出来。

答案示例:我选择的日常用品是杯子。

它的用途是用来喝水、喝茶等。

杯子一般由陶瓷、玻璃、塑料等材料制成,形状各异,有把手和杯口。

下面是我的绘画作品。

2. 作业要求:描述清楚,绘画作品美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日常用品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个别辅导。

我们身边的科学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

我们身边的科学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

我们身边的科学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探索自然界的规律,以及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合作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3. 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树立科学的生活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及其原理。

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放大镜、磁铁、气球、彩泥、树叶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气球、磁铁等物品,引发幼儿兴趣。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科学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气球为什么会膨胀、磁铁为什么能吸铁等简单科学原理。

通过互动问答,让幼儿思考并理解这些科学现象。

3.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科学2. 内容:科学现象:气球膨胀、磁铁吸铁等。

科学原理:简单易懂的原理介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例子:为什么树叶会变色?为什么水会结冰?2. 答案:树叶变色是因为季节变化,植物体内的色素发生变化。

水结冰是因为温度降低,水分子减缓运动,形成冰晶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中,幼儿对科学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理解原理方面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共同观察和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带领幼儿参观科技馆,拓宽他们的科学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幼儿园科学教案:《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科学探索兴趣》

幼儿园科学教案:《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科学探索兴趣》

幼儿园科学教案: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科学探索兴趣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积极参与,幼儿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原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案概述•主题: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科学探索兴趣•目标:帮助幼儿了解并体验科学方法,培养其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适用对象:幼儿园年龄段(3-6岁)教案内容活动一:物体沉浮实验(水果浮沉)1.目标: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水果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并引导他们思考背后的原理。

2.材料准备:•不同种类的水果(如苹果、橘子、柠檬等)•塑料容器或盆子•水3.实施步骤:•将准备好的水果放入水中观察是否浮起,记录观察结果。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有些水果可以浮在水面上,而有些水果会沉到底部。

活动二:感光实验(日晒染色)1.目标: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和了解光线对物体的影响,并引导他们思考与颜色变化有关的科学原理。

2.材料准备:•白色布料或纸张•不同颜色的物品(如玩具、衣服等)•外面日照充足的地方3.实施步骤:•将不同颜色的物品放在日照充足的地方(如户外)暴晒。

•观察并记录每个物品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是否发生颜色变化。

活动三:显微镜探索世界1.目标:通过使用显微镜,激发幼儿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并引导他们观察并描述所见。

2.材料准备:•显微镜•不同的样本(如叶子、昆虫等)3.实施步骤:•让幼儿观察不同样本的细节,并引导他们进行描述和记录。

•提问幼儿关于所见到的细节和模式,并与他们一起探讨。

教案总结通过以上三个活动,幼儿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了解物体浮沉、光线影响物体颜色变化以及显微镜在探索世界中的作用。

这些活动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发展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教师应注意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并启发他们思考,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科学世界的欲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阳区白沙湾幼儿园主题课程《身边的科学》主题一奇妙的种子活动一科学:种子藏在哪里活动目标1.认识几种常见的种子,知道植物的种子有很多种类。

2.能探索发现几种常见植物种子生长部位的不同和排列顺序的不同3.乐意动手操作,体验寻找、发现种子的快乐。

活动准备1.已有区分几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的经验。

2.收集各类有种子的植物果实,如:菜椒、苹果、葫芦、向日葵、花生、丝瓜及各种豆3.每组1个小筐、1把塑料刀、若干小碟子、1块抹布,1把水果刀(教师用)4.松树种子、膨菇、海带等图片。

活动过程1.请幼儿介绍各自带来的植物果实,引导幼儿寻找植物的种子(1)请幼儿出示自己带来的植物,简单介绍植物的名称和样子。

(2)教师出示丝瓜络。

教师和幼儿一起剪开丝瓜络,从中取出丝瓜的种子,引导幼儿观察:丝瓜的种子藏在哪里呢?丝瓜的种子是什么样的?2.幼儿动手操作,探索种子生长部位和排列顺序的不同(1)幼儿观察自己所带植物的种子,探索发现种子生长部位的不同。

结合提问进行观察。

如:你们带来的植物果实有种子吗?找一找它们的种子藏在什么地方?种子长什么样?小结:我们发现了这些植物都有种子,它们生长的部位不一样,有的长在果实里,有的长在花心里,有的长在壳里,还有很多种子长在植物的其他位置,我们还要继续去寻找发现(2)观察各种果实中种子的排列规律引导幼儿对各种种子做进一步的观察,说说对种子的新发现:这些种子长什么样子?引导幼儿从形状、颜色、大小、数量几方面讲述切开部分果实,引导幼儿观察果实中的种子是怎样排列的。

(3)玩游戏:我是小种子。

请幼儿扮演一种植物的种子,小组合作学一学种子是怎么排列的,并让其他组的小朋友猜一猜他们扮演的是哪一种植物的种子小结:果实里面都藏着各种形状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种子,有的果实里藏着许多种子,它们的排列顺序也不同,有的横排,有的竖排,有的排成圆圆状,有的一颗挨着一颗,有的对称排列,还有的一排挨着一排,形状像牙齿。

3.了解特殊种子,知道种子的种类多样(1)结合松树、菇、海带等图片了解其他植物的种子,如:松树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着;也有不结种子的植物,如:蘑菇、海带等。

(2)鼓幼儿去主动寻找各种不同的种子活动二采集种子(半日)活动目标1.加深对种子外形的认识,了解各种种子生长的不同部位。

2.能选用合理的方法采集不同的种子,在分类的基础上制作成种子标本3.在采集种子的过程中,感受在大自然中动手操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1.请家长与幼儿商量采集种子的方法及所需的辅助工具(如:剪刀、装种子的口袋等),并准备好这些东西。

2.选择植物种类丰富且便于幼儿采集种子的场所。

3.准备一根较长的细竹棍、铁丝钩子及制作标本的材料。

活动过程1.幼儿介绍自己准备的采集种子的工具,引起采集种子的兴趣。

请幼儿互相介绍自己带的是什么工具,说说为什么要准备这些工具。

2.带领幼儿采集种子,体验采集种子的快乐。

(1)请幼儿讨论采集种子的方法,为采集种子作好铺垫,如:对于低矮植物上的种子,可以怎样采集?对于较高植物的种子又可以怎样采集?在采集的时候,我们还会遇到什么问题?可以有什么好的采集办法?提示幼儿在采集中注意自我保护,如:正确使用工具,防止被植物扎伤等。

(2)幼儿采集种子,探索采集种子的方法。

带领幼儿到采集种子的场所,鼓励幼儿寻找种子并用合适的方法采集。

采集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幼儿。

(3)采集后交流,共同分享成功的喜说。

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交流自己的采集过程及感受,如:你采集到了哪些植物的种子?它们长在植物的什么位置?你喜欢自已采集的种子吗?为什么?3.引导幼儿合作给种子分类,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1)请幼儿讨论按照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2)将分好类的种子放到统一的玻璃瓶子中。

(3)请幼儿小组合作制作同一种类种子的标本。

活动三种子的旅行(科学)活动目标1.在认识各种种子的基础上,了解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并能进行简单分类2.能大说出自己的观点,发展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萌发探索植物种子奥秘的兴趣活动准备1.请动儿收集各种种子,带到幼儿园布置成“种子展览会”。

2.供每组幼儿操作的种子实物若干,传播方式背景图、种子标本若于,课件《种子的旅行》。

3.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种子传插方式的相关知识,丰富感性经验。

有条件的家长可带幼儿进行野外远足活动,观察大自然中的植物。

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参观种子展览会,认识各种种子的特征(1)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幼儿带着问题自由观察。

如:看一看它们是什么种子?长什么样?这些种子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种子的外形特征。

(2)请幼儿说出自己认识的种子名称,并认识几种特殊种子(蒲公英、莲蓬、苍耳等)。

对于幼儿不认识的种子,请其他幼儿互相补充,教师不作解释,可提问:这么多的种子还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在互相学习中了解种子大小、圆色、形状等的不同。

(3)幼儿互相讨论:这些种子都有什么用?使幼儿简单了解种子可以繁殖、食用等。

2.播放课件《种子的旅行》,引导物儿了解种子传插的方式。

(1)了解种子的风力传播①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讨论:是谁帮助蒲公英的孩子去旅行的?为什么风能吹着它去旅行?教师拿出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分析,并请幼儿吹着试一试,进一步感知蒲公英种子“轻飘”的特征。

②请幼儿思考:蒲公英的种子飞到了新的地方,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又会怎么样?引导幼儿了解植物种子“发芽一长大一开花一一结果一一繁殖”的生长过程。

丰富幼儿的知识;柳絮、杨树等种子非常轻,被风一吹到处飞,所以它们也是由风帮助去旅行的。

(2)结合实物与课件讨论种子的其他传播方式(流水、动物皮毛、鸟的粪便、人类播种等)。

课件中出示莲蓬、苍耳、樱桃、豌豆等,讨论:它们的种子怎样去旅行?为什么?还哪些种子也用和它们一样的方式去旅行?请幼儿思考:人类可以帮助哪些种子去旅行?使幼儿知道农作物的种子多是靠人类的帮助去旅行的。

小结:莲蓬像小船一样能浮在水上,它的种子可以靠水传播;小苍耳身上有刺,可粘到动物皮毛上去旅行;有些硬硬的小种子被鸟吃掉后不消化,能随便排出来,它们跟着鸟儿去旅行;有些种子成熟以后,果实外皮裂开,种子通过自身弹力把自己弹出去旅行。

3.玩游戏“帮助种子去旅行”,进行种子传描方式的分类。

(1)教师出示黑板上的种子标本,请幼儿选择自已喜欢的一种种子。

(2)引导幼儿说出它是什么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并放到相应的传播方式背景图中(3)和幼儿一起检验放对了没有,如果不对,说明为什么。

进一步现幼儿对种子传播方式的认知。

、活动四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语言)活动目标1.掌握故事主要情节,知道煮熟的种子是不能开花的2.能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故事情节进行判断,并用较连贯的语言与同件交流3.理解故事里的宋金是个诚实的孩子。

活动准备1.故事图片两幅。

2.准备小红花,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活动过程1.出示一个空花盆,引起幼儿兴趣。

请幼儿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希望在花盆里种上什么花,希望开什么颜色的花,希望花长成什么样子。

2.采用故事中断法进行讲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1,简单讲述故事第1、2段,提问:国王给每个孩子几粒种子,宋金是怎样种花的?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宋金种花的用心。

(2)出示图片2,简单讲述故事第3、4段,猜想交流:国王为什么不高兴?宋金的种子为什么没有开出鲜花?请幼儿说说为什么国王会选手棒空花盆的宋金当继承人3.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煮熟的种子不能开花的道理请幼儿思考:为什么宋金种的种子没有长出花来?4.幼儿互动交流,理解宋金诚实的可贵品质,进一步感受诚实带来的快乐。

请幼儿说出发生在自己或者他人身上的一件诚实的事情,说一说他们诚实的事例,为他们戴上诚实小红花。

数师小结:诚实就是不说谎话、实事求是、知错能改、拾金不昧……快乐就像一朵美丽的花,只有诚实的人才能有它。

附: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很久以前,有位国王要选一个孩子做继承人。

国王吩咐大臣给全国的每个孩子发一些花种,并宣布: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他的继承人。

有个叫宋金的孩子,他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

10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花盆里的种子却不见发芽。

宋金又给种子施了些肥,浇了些水。

他天天看啊,看啊,种子就是不发芽。

国王规定的看花的日子到了。

许许多多的孩子棒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盆拥上街头国王从孩子们的面前走过,看着一盆盆鲜花,脸上没有一丝高兴的表情。

突然,国王看见了手摔空花盆的宋金。

他停下来,问:“你怎么捧着空花盆呢?”宋金把花种不发芽的经过告诉了国王。

国王听了,高兴地拉着宋金的手说:“你就是我的继承人!”孩子们问国王:“"为什么您让他做继承人呢?”国王说:“我发给你们的花种都是煮熟了的,这样的种子能培育出美丽的鲜花吗?”活动五种子镶嵌画(美术)活动目标1.尝试用瓜子、芝麻、花生等进行种子贴画。

2.能根据种子外形和颜色的特点搭配、粘贴表现出花的形象特征3.在镶嵌画的过程中,懂得耐心、细心,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准备1.帮助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种子(如:瓜子、芝麻、花生等)2.幼儿学画各种花的轮廓造型。

3.纸、糨糊、勾线笔、棉签、抹布等。

活动过程1.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作画方法,引起幼儿兴趣。

(1)请幼儿看一看这幅画和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画上有哪些种子?(2)幼儿自由讨论如何制作种子镶嵌画,制作的步骤是怎样的。

(3)教师边讲边示范作画。

①用勾线笔把想画的轮廓画好。

要求:要比平时画得大一点,这样种子才能粘贴上去。

②用棉签均匀地涂上糨糊,然后放上选好的种子,用手轻轻按一按。

在轮廓图上进行种子镶嵌,可以按照先贴外面轮廓,再贴里面部位的顺序进行粘贴。

③根据种子外形和颜色特点,引导幼儿发现相邻的部位贴得额色不一样。

2.幼儿尝试用种子制作镶嵌画。

要求:①请幼儿画出认为最美丽的花,画图时要画得大一点。

②涂糨糊时要涂得均匀,不能涂得太多,保持画面干净。

③取种子时要相互谦让。

④操作完后把棉签放在空盒子里,把糨糊的盖子盖好。

3.展示作品,分享、点评同伴的种子镶嵌画。

(1)请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

(2)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进行点评。

请幼儿介绍自己看到的印象最深的作品,如:构图大小是否合理、画面是否干净、是否表现出了花的形象。

4.结束活动。

请幼儿将作品放在展示区,让教师和其他同伴一起欣赏。

活动六种子食品品尝会(综合)活动目标1.了解种子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种子食品是人们食物的重要来源2.能与同伴交流种子食品的味道、营养,愿意用自己的方式统计并记录种子食品。

3.乐意与同伴分享种子食品,体验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1.请幼儿带各种种子食品到幼儿园,并对自己所带的种子食品有所了解2.将桌子摆成长条状,布置种子食品展览。

3.每人一份记录表和笔。

活动过程1.以信息发布的形式自由介绍种子食品,了解种子食品含义请动儿思考:这些种子食品是哪种植物的种子?是怎样制作成的?小结:种子可以食用,用种子做成的食品就叫种子食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