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教学案例
教师教育教学创新案例分享
教师教育教学创新案例分享教师是塑造未来的搬山工,他们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许多卓越的教育机构和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创新方面不断努力。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优秀的教师教育教学创新案例,希望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创新案例一:跨学科教学某教师在语文和数学课程中运用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将两门学科进行有机结合。
她通过讲述数学题目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用语文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同时,她也通过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课文。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综合应用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两门学科的理解和兴趣。
创新案例二:情景式教学一位教师通过设计真实情境,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比如,在教学《古诗十九首》时,他会组织学生模拟古代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
这种情景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创新案例三:多媒体教学在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一位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抽象的概念和知识变得直观、形象。
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呈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力。
同时,多媒体教学也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创新案例四: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位教师在课堂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互动和碰撞。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彼此的优势,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果。
创新案例五: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学习上存在着差异。
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辅导方式。
通过个性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绩。
创新案例六:问题导向学习问题导向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实践创新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和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我校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引入了“未来城市”项目式学习课程。
本案例以“未来城市”课程为例,探讨课堂教学实践创新的方法和策略。
二、课程设计1.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城市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掌握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城市发展的关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课程内容(1)城市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
(2)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本知识。
(3)未来城市的设计与构想。
3. 课程实施(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未来城市的设计与构想。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城市规划展览馆、公园、绿地等,了解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相关知识。
(3)专家讲座:邀请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专家为学生进行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成果展示:各小组将设计成果进行展示,包括城市平面图、效果图、宣传片等。
三、课堂教学实践创新策略1. 项目式学习将课程内容以项目形式呈现,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例如,在“未来城市”课程中,学生需要分组设计一个未来城市,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专家讲座等环节,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例如,在讲解城市规划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城市规划展览馆,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城市规划的魅力。
3. 多元化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例如,在“未来城市”课程中,评价学生的表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项目设计、团队协作、知识掌握、创新能力等。
4. 跨学科融合将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等学科知识融入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在讲解未来城市的设计时,可以结合历史、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创新的成功案例分享
教学创新的成功案例分享在当今教育领域,教学创新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的关键因素。
以下为大家分享几个教学创新的成功案例,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启示和借鉴。
案例一: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科学课程中的应用在某初中学校,科学课程的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和书本知识。
教师们引入了项目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来探索科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环境保护”这一主题时,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需要针对学校周边的环境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有的小组选择研究校园内的垃圾分类情况,他们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了垃圾分类执行不到位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如增加分类垃圾桶的数量、加强宣传教育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科学知识,如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危害,还培养了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沟通表达等能力。
而且,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去探索和发现。
案例二: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实践小学数学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会显得枯燥乏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尝试了游戏化教学的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设计了各种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游戏,例如“数学大富翁”。
在这个游戏中,棋盘上的格子代表不同的数学问题,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前进。
如果回答正确,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如果回答错误,就要接受一定的惩罚。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而且,游戏中的竞争机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胜欲望,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思考。
此外,教师还利用在线数学游戏平台,让学生在课后也能通过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这种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的创新方式,让数学变得有趣且富有挑战性。
案例三: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尝试在一所高中,英语教师采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在课前,教师会录制教学视频,讲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并发布到网络平台上供学生观看。
教师的创新性教学
教师的创新性教学案例一:角色扮演教学法在一所高中的生物课上,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提出了一种角色扮演教学法。
教师事先准备了一段关于植物生长的故事,然后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植物、太阳、雨水等,通过模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们切身体会到植物生长的各个环节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通过亲身参与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案例二:游戏化教学在一所小学的英语课堂上,教师采用了游戏化教学的方式来教授英语单词。
教师将课堂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英语单词,然后通过一系列游戏,如单词接龙、单词卡片配对等,来加强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教师还将游戏与竞赛结合,给予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游戏化教学,学生们对英语单词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积极。
案例三:项目化学习在一所初中的社会学课堂上,教师采用了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来教授关于城市规划的知识。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调查一个城市的规划现状,并提出改进建议。
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通过实地调研、信息收集和分析等方式,掌握有关城市规划的知识,并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学生们还需要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还培养了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案例四:反转课堂在一所高中的物理课堂上,教师采用了反转课堂的教学方式。
教师事先录制了讲解视频,把课堂讲解的内容放在课后让学生自主观看,而在课堂上则进行实践性活动和讨论。
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交流,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反转课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还能够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教师的创新性教学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化教学、项目化学习和反转课堂等方式来实施。
教师教学创新案例分享
教师教学创新案例分享1. 引言教学创新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分享一些教师教学创新案例,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2. 创新案例一:项目式学习一位高中化学教师发现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高,于是尝试了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他将学习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组织学生自主完成一系列与化学有关的实验和研究项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效果。
3. 创新案例二:反转课堂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采用了反转课堂的教学方式。
他将教师讲解的内容制作成视频,提前上传到网络平台,让学生在课前自主观看。
课堂时间则用来开展问题解答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 创新案例三:互动教学一个中学英语教师利用互联网资源和教学平台,开展了一系列互动教学活动。
例如,学生可以在线参与讨论、答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创新案例四:教学协作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与音乐老师合作,共同设计了一堂既有语文又有音乐元素的课程。
通过学习古诗词和演唱音乐,学生既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培养语言表达和音乐欣赏的能力。
6. 创新案例五:个性化教学一位初中历史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各异,于是开始尝试个性化教学。
他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了不同难度和形式的学习任务,并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和支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取得进步。
7. 创新案例六:跨学科教学一位小学艺术教师与科学老师合作,设计了一系列融艺术和科学的课程。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活动,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对科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8. 创新案例七:实践探究一位高中物理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他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找寻解决方法,并进行分析和总结,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个创新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
五个创新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教学案例一:角色扮演法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能力。
以《红楼梦》为例,教师可以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分角色上台表演。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扮演书中不同的角色,比如贾宝玉、林黛玉等。
在表演时,要求学生用文言文进行对话,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案例二:感官体验法利用感官体验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例如,在讲解描写自然景物的作文时,教师可以选择带领学生到校园的花园或公园进行实地观察。
学生可以用笔记本或手机记录下所见所闻、感受到的味道、触摸到的纹理等等。
回到教室后,学生以所体验到的感觉为素材,展开写作。
这样的活动能够使学生的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描写能力。
教学案例三:多媒体辅助法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能够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名人演讲、名著片段、影视剧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故事情节的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使他们更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
教学案例四:团队合作法团队合作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语文活动,如语法游戏、写作竞赛等。
通过与他人合作,学生能够互相交流、相互学习,提高语文水平。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需要协商、讨论、分工合作,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能够拓展语文知识。
教学案例五:实践体验法通过实践体验法,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升语文能力。
比如,在写作文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收集真实的资料。
学生可以采访、观察,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体验进行写作,使作文更加真实、接地气。
通过实践体验,学生可以提高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案例展示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案例展示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不断探索和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以下将为您展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案例。
案例一:项目式学习的广泛应用在学校名称,项目式学习已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方式。
以“环保行动”为例,学生们组成小组,针对学校周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展开调研。
他们通过实地考察、收集数据、访问专家等方式,深入了解污染的成因和影响。
然后,各小组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环保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协助者,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
这种教学方式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让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案例二: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搭建学校名称积极引入数字化教学平台,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该平台整合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灵活选择和运用这些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学生们可以通过平台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和在线测试。
同时,平台还支持师生互动交流,学生可以在线向教师提问,教师能够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搭建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习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案例三:跨学科融合课程的开发学校名称注重跨学科融合课程的开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历史与艺术的交融”课程,将历史知识与艺术创作相结合。
学生们在学习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同时,通过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感受。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拓宽了视野,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而且,跨学科融合课程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知识的魅力。
案例四:实践教学的强化学校名称十分重视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以职业教育为例,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让学生能够进入企业实习,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业务流程。
创新型教育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XX中学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构建“智慧校园,未来教育”的创新教育体系。
二、创新教育实践1. 课程改革XX中学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课程改革。
具体措施如下:(1)开发校本课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发一系列校本课程,如机器人编程、无人机操作、人工智能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2)实施跨学科教学:打破学科界限,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
(3)引入国际课程:引进国外优质课程资源,如AP、IB等,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模式创新(1)翻转课堂:将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在线课程等方式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讨论、实践和拓展。
(2)混合式学习: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进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 教学评价改革(1)多元化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
4. 智慧校园建设(1)校园网络建设:构建高速、稳定的校园网络,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2)智能教学平台:开发智能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学过程的监控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3)智慧教室:建设智慧教室,为学生提供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环境。
三、案例成果1. 学生素质全面提升:通过创新教育实践,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2.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创新教学的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创新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项目以“绿色校园”设计为主题,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创新,提高综合素质。
二、案例描述1. 项目背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校园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也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进绿色校园建设。
本项目旨在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了解绿色校园的概念、意义和实施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项目目标(1)了解绿色校园的概念、意义和实施方法;(2)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将绿色校园建设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校园可持续发展。
3. 项目实施(1)项目启动阶段项目启动阶段,教师向学生介绍绿色校园的概念、意义和实施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绿色校园建设理念融入校园生活。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绿色校园的相关知识。
(2)项目实施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绿色校园建设项目。
项目包括以下内容:①绿色校园规划:各小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计绿色校园的总体布局,包括绿化、节能减排、水资源利用等方面;②绿色校园宣传:各小组制作宣传海报、标语等,宣传绿色校园建设理念;③绿色校园实践活动:各小组组织绿色校园实践活动,如环保知识讲座、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④绿色校园成果展示:各小组将项目成果进行展示,包括设计图纸、宣传材料、活动总结等。
(3)项目总结阶段项目总结阶段,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绿色校园建设的意义和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校园理念。
4. 项目成果(1)学生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2)校园绿化、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3)校园文化建设得到丰富,绿色校园建设理念深入人心;(4)学校在绿色校园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
学科教学创新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学校开展了一项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数学教学实践。
以下是具体案例。
二、案例描述1. 项目主题选择我们以“生活中的数学”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具体项目包括:设计校园导览图、计算家庭用电量、分析社区人口结构等。
2. 项目实施过程(1)项目启动教师向学生介绍项目背景,明确项目目标,让学生了解项目主题和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商讨项目方案,明确各自分工。
(3)实践操作学生根据项目方案,开展实践活动。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4)成果展示项目完成后,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
展示形式包括:PPT演示、实物展示、口头报告等。
3. 项目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总结自己在项目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2)小组互评:小组成员互相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3)教师评价:教师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案例效果1. 提高数学应用能力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了数学应用能力。
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激发学习兴趣项目式学习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4.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总结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数学教学实践,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创新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创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旨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在我国某小学,为了响应国家教育改革号召,该校积极开展STEAM课程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STEAM课程教学实践1.课程设计STEAM课程是一种跨学科的教育模式,涵盖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和数学(Mathematics)五个领域。
该校在课程设计上,以STEAM课程为核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构建了以下课程体系:(1)基础课程:以科学、数学、英语等学科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基本学科素养。
(2)拓展课程:以STEAM课程为核心,开设机器人、编程、3D打印、创意美术等拓展课程。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学方法(1)项目式学习: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方式完成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2)翻转课堂:将传统的课堂讲授与课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阅读资料等方式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讨论、实践和总结。
(3)跨学科合作: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精神、问题解决能力等。
(2)成果性评价:关注学生的项目成果,如创新性、实用性、美观度等。
(3)学生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实践成效1.学生创新意识显著提高通过STEAM课程教学实践,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们敢于尝试、勇于创新,提出许多新颖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2.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STEAM课程教学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提升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骨干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实践案例
骨干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实践案例一、情景模拟教学案例一:小班语言教学在传统的小班语言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方式进行。
而某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小王,却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情景模拟教学方法。
她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小森林,孩子们化身成各种小动物,跟随小王老师一起走进故事的世界。
小王老师通过生动的表演,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参与度和兴趣。
二、游戏化教学案例二:中班数学教学中班的孩子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往往较为困难,骨干教师小李却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了游戏化的教学方法。
她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水果沙拉”、“数字宝藏”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轻松掌握数学概念。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还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能力。
三、项目式教学案例三:大班科学教学大班的孩子对科学现象充满好奇,骨干教师小张在大班科学教学中,采用了项目式教学方法。
她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科学项目,如“气象观察”、“植物生长”等。
孩子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亲子互动教学案例四:小班美术教学小班的孩子在美术创作中,往往需要家长的陪伴和指导。
骨干教师小赵在美术教学中,引入了亲子互动教学模式。
她邀请家长参与到课堂中来,与孩子一起完成美术作品。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还让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更加自信地投入到美术创作中。
五、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五:大班英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骨干教师小陈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
她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英语动画片、歌曲,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她还通过在线平台,让孩子们与外教互动,提高了孩子们的英语口语能力。
六、主题式教学案例六:中班音乐教学中班的音乐教学,骨干教师小刘采用了主题式教学方法。
她以“春天”、“节日”等为主题,设计了一系列音乐活动。
学校教育创新的案例
学校教育创新的案例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业,关系到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而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更是历久弥新的话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教育模式的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以下,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学校教育创新的案例。
案例一:小学语文阅读备课组的建立这个案例来自于一所小学的语文阅读备课组。
在这个备课组中,教师们每周会共同研究一篇阅读课文,并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
在备课组中,教师们互相交流彼此的优点和不足,共同探讨课程设计和方法。
同时,在课堂上,每个教师都会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心得,以达到课程的最佳效果。
这样的备课方式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案例二:中学特色课程的设置这个案例来自于一所中学,该中学通过设置特色课程,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该中学开设了钢琴教学课程,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音乐天赋和兴趣;同时也开设了国际商务和财务管理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商业技能和创业意识。
这样的特色课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前景。
案例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这个案例来自于一所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创新。
该高校通过建立创新实验室和校企合作的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实验室中,学生可以自由探索和实践,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在校企合作中,学生可以借助企业的资源和经验,学习到更多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
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光让学生学到了更多的实用技能,还充分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以上三个案例都是学校教育创新的典型例子,它们的共同点是: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些案例向我们展示了教育创新的广阔空间和丰富内涵。
教育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只有真正地重视教育、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才能推进教育创新和改革。
实践课堂教学创新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我校在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尝试将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引入课堂教学。
本文将以“未来城市”设计课程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实践课堂教学创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设计“未来城市”设计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科学、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设计如下:1. 课程目标:- 提升学生对未来城市发展的认知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增强学生的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 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和项目执行能力。
2. 课程内容:- 未来城市概念介绍;-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 建筑设计原理;- 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 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
3. 教学方法:- 项目式学习(PBL):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未来城市”设计项目进行研究和实践;-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国内外优秀城市案例,启发学生思考;-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讨论中碰撞思维,形成共识;- 专家讲座:邀请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4. 课程评价:- 项目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成果展示,包括设计图纸、模型、PPT等;- 小组互评: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三、实践过程1. 项目启动:- 教师向学生介绍“未来城市”设计项目,明确项目目标、内容、进度安排等;- 学生分组,每组5-6人,确定项目负责人。
2. 项目实施:-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小组讨论,确定设计主题,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生态城市等;- 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当地城市规划和建设情况;- 设计方案,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等;- 制作模型和PPT,准备项目成果展示。
教研成果展示:教学创新的案例分享
教研成果展示:教学创新的案例分享
引言
教育领域的教学创新一直备受瞩目,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果,还能够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
本文将分享几个教研成果的案例,展示教学创新的魅力。
案例一:互动式课堂
在一所综合性大学的课堂上,教师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们积极参与
课堂活动。
教师提前准备了互动环节,包括小组讨论、思维导图绘制等。
学生们在课堂上通过与同学的互动,深入思考问题并分享观点,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案例二:多媒体教学
一位中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出生动有趣的课堂。
通过PPT、视频
等多媒体形式,将知识内容呈现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参与互动,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知识点,取得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案例三:项目式学习
一位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了项目式学习方法,让学生们通过完成实际项目来
学习知识。
学生们在团队合作中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最终成功完成了各种项目。
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以上几个案例展示了教师们在教学中的创新尝试和努力,通过互动式课堂、多
媒体教学和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提升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永远不会停止,期待更多教师的加入,共同创造更多的教研成果。
通过Markdown格式输出的文章已经为您整理好了,您可以直接将这段文本复制粘贴到您的公众号平台进行发布。
如果需要进一步编辑或调整,欢迎随时告诉我!。
创新教育教学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和创新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
创新教育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以某小学的一堂科学课为例,分析创新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二、案例描述某小学五年级的科学课主题为“观察植物生长”。
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观察记录表,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2. 课堂教学(1)导入教师以一个谜语导入课题:“叶绿花红果满枝,风吹雨打不离枝,含笑迎风送清香,它是我家的好帮手。
”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植物?从而引出课题。
(2)分组观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学生通过观察记录表,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3)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植物生长的规律,并分享观察结果。
(4)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生长的规律。
(5)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
三、案例分析1. 创新教育教学理念的体现(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本次教学中,教师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观察和讨论,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 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谜语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合作学习法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创新优秀教案案例
教学创新优秀教案案例教案一:科学实验——探索磁力的神奇力量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能够理解磁力的定义与特性,掌握磁力的作用,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探索的能力。
教学内容:磁力的产生与作用教学步骤:1. 导入阶段:- 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磁性物体,如铁钉、磁铁等,并询问学生关于磁力的知识。
- 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本次实验的问题:“什么是磁力?我们如何探索它的神奇力量?”2. 实验准备:-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块磁铁、一根细绳、一些不同材质的金属钉。
3. 实验步骤:- 学生将磁铁固定在一个桌子的边缘上,确保磁铁能够自由摆动。
- 学生用绳子将金属钉悬挂在磁铁的附近,观察它们之间的互动情况。
- 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金属材质,观察它们对磁力的响应情况。
- 学生记录下实验现象,并进行观察总结。
4. 实验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向他们解释磁力的定义与特性。
- 讨论针对磁性物质的使用和实际应用。
5. 实验拓展:- 学生自由探索其他与磁力相关的实验,例如通过指南针探测地球的磁场等。
6. 实验总结:-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回答提出的问题,并进一步加深对磁力的理解。
-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探索能力的意义。
教案二:数学游戏——奇妙的数学迷宫教学目标:通过数学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数与代数教学步骤:1. 导入阶段:- 介绍数学游戏的背景,如迷宫探险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 引发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数学解决迷宫中的难题?”2. 游戏规则:-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份迷宫游戏图纸和一支笔。
- 学生根据图纸上的数字和提示来解决迷宫的难题,只能用数字和代数的方法。
3. 游戏开始:- 学生开始根据提示进行计算和推理,勾画迷宫中正确路径。
- 学生每完成一道题目,可以得到一些提示,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答案。
4. 游戏延伸:-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设计更复杂的迷宫问题,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挑战。
创新教学方法中的成功案例分享
创新教学方法中的成功案例分享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教育领域也在不断进行着创新和变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创新教学方法。
本文将分享几个成功的创新教学方法案例,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以及广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启示。
案例一:问题导向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
某中学老师李老师在教授数学课时尝试了问题导向教学法。
他提前准备了一系列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
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培养了他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二: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将游戏元素融入到教学中,使学习变得有趣且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刘老师采用了游戏化教学法来教授写作。
他将写作任务设计成游戏关卡,学生需要通过完成各种任务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技能。
例如,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篇有趣的故事,或者通过合作撰写一篇小组作文。
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案例三:项目驱动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世界的项目来进行教学。
一位高中化学老师王老师在教授化学实验课程时采用了项目驱动教学法。
他组织学生进行科研项目,例如研究水污染治理、新能源开发等。
学生们需要自行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并形成报告。
项目驱动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案例四:反转课堂教学法反转课堂教学法是指让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预习,通过视频、阅读材料等途径获取知识,课堂上进行深入讨论和实践。
一位高中英语老师张老师采用了反转课堂教学法。
他在课前提供了相关学习材料,学生需要预习并完成相关练习。
课堂上,张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进行互动讨论和解决问题。
反转课堂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教师创新教学案例
教师创新教学案例教师创新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它强调教师需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下面将通过几个真实的教师创新教学案例,展示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造力。
第一案例:小学数学课堂的游戏化教学在某小学的数学课堂上,一位教师采用了游戏化教学的方式来教授乘法运算。
他将课堂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农场,学生们要根据一定的规则来运营农场。
例如,他们需要计算粮食的进出量,预测农作物的产量等等。
通过这样的游戏化教学,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了乘法的运算方法,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案例:中学语文课堂的多媒体教学一位中学语文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教授古文阅读。
她利用PPT制作了一份包含了古文原文、注释、解读和相关图片的课件,让学生们通过观看图片、听教师解读等方式来理解古文的意义。
此外,她还录制了一段配音来模仿古文中的人物对话,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古文背后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第三案例:高中物理课堂的实验教学一位高中物理教师运用实验教学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物理原理。
他设计了一个名为“反射光束”的实验活动,学生们需要亲自搭建反射光束的装置,通过调整角度和镜子的位置来观察反射现象。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们深入地理解了光的反射定律,并且收获了实践探究的乐趣。
第四案例:大学英语课堂的互动学习一位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引入互动学习的方式。
他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交流。
例如,他会模拟一场餐厅用餐的情景,学生们需要使用英语点餐、询问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互动学习,学生们提升了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第五案例:艺术课堂的素材创作一位美术教师鼓励学生们在艺术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她组织了一个艺术实践课程,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创作。
例如,有的学生选择融入当今社会问题的创作,有的学生选择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等。
通过这样的素材创作,学生们不仅锻炼了绘画技巧,更加深了对艺术的理解和热爱。
小学创新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部门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创新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以某小学为例,探讨如何开展创新教学实践。
二、案例概述某小学位于我国某城市,是一所六年制义务教育学校。
近年来,学校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不断探索创新教学实践。
本文以该校五年级一班为例,介绍创新教学实践的具体案例。
三、创新教学实践过程1. 确定创新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通过创新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2)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创新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创新教学,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 创新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以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基础,结合学校特色,设计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活动。
(2)教学形式: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创新教学实施(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创新项目。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探究式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项目式学习: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4. 创新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创新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2)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创新项目的完成情况、创新成果的展示等。
四、案例效果1. 学生创新意识增强:通过创新教学,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创新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
2. 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在创新教学过程中,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型教学案例(一)小学女老师将评书带入数学课:穿旗袍持折扇注:参考老师,夏子莉,是大渡口百花小学的一名数学老师,同时还是一名评书爱好者。
在学校里,她名气很大,因为她将评书带入课堂,并穿插进数学教学中,让原本枯燥的课堂瞬间生动幽默,听她的课,学生绝对不想睡觉。
夏子莉老师正用讲评书的方式给同学们上课1)教学设计夏子莉表示,刚参加工作时她就发现学生对于数学里面的公式、应用题感到枯燥、乏味,讲课时间长了,同学们学习兴趣也就降低了。
她随即添加了一些历史传记、逸闻趣事等扩展内容,并把传统算术中的一些故事讲给同学听,没想到学生不仅没有反感,反而觉得算术的神奇,对数学也提起了兴趣。
在夏子莉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除了小学数学的教科书以及教辅书外,还有《故事大全》、《中国神话故事》等10余本课外读物。
夏子莉笑着说,工作之余,自己就爱看书,还有一些电视节目,诸如《百家讲坛》、《今日说法》以及德云社相声等,在这过程中,她开始留意传统相声、评书中能和数学以及其他学科教学紧密结合的内容,一旦发现这些内容,她就立马记下来,抽空背一段,并将其讲给大家听。
“传统型的语言艺术,是每个学科的基础,数学也不例外。
”夏子莉说,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兴趣是最大的关键因素,传统型的语言艺术,能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听课更加有劲。
“数学课不应该只是简单的线条与枯燥的公式,可多用语言文化来丰富数学的内涵。
”夏子莉还表示,她大部分时间还是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只是会在课堂中穿插一些小故事来提起同学的兴趣,或让同学哄堂大笑,但大笑之后,能让学生多感受一下传统文化和语言文学的魅力,从而对传统文化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
“我现在最期待的就是上夏老师的课,听夏老师讲的故事,能学到很多东西。
”昨日,夏子莉老师班上的一名学生表示2)教学过程引西游记内容教学生求圆锥体积昨天上午,记者在大渡口百花小学见到了夏子莉,她正准备用评书的方式来教学生求圆锥体积。
“啪”,随着一声响亮的醒木,身着旗袍的夏子莉将手里的折扇顺势展开,“且道唐僧师徒走到了天竺外郡,地名凤仙郡,郡侯上官张贴告示,凤仙郡连年抗旱,累岁干荒”……“孙行者上天行至披香殿里看时,见有一座米山,十丈高下;一座面山,二十丈高下。
米山边拳大之鸡,嗛那米吃。
面山边有金毛哈巴狗儿,在那里舔那面吃……”正当同学们听得兴起之时,夏子莉突然收扇,小声神秘地问道:“面山那么大,哈巴狗要什么时候才能吃完?”这一下,原本安静沉闷的课堂瞬间炸开了锅,“米山是个圆锥型的,这个体积怎么算?”课堂上同学互相询问,此时夏子莉又将醒木拍下,一声响后课堂又回归安静。
45双渴求的眼睛直直地望着夏子莉,夏子莉展开折扇,“各位同学且看。
”随后,夏子莉在黑板上写着圆锥体的公式,课堂又瞬间闹开了,每个同学都争着要根据公式来推算哈巴狗到底多久才能舔完面山,结果算出来需要上千年。
将本地故事编成评书讲给学生听“这些故事都是来源于重庆本地,同学们听后既有归属感,同时也能让他们了解历史,多开拓一下视野。
”夏子莉说收集相关内容并运用到教学中3)教学效果现年39岁的夏子莉,以独特的教学方式在学校内已经名声大噪,慕名来听夏老师讲课的老师也是络绎不绝。
学生:期待上夏老师的课夏子莉表示,自己将评书融入数学课等其他课程里面,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同时开拓眼界,而教学内容是按照学校的教学进度进行的。
昨日,记者在夏子莉所在的四年级3班进行了询问,一位姓徐的小朋友告诉记者,他现在最期待的就是上夏老师的课。
“每次都是在很轻松的情况下,听夏老师讲的故事,能学到很多东西,老师语言很生动幽默,上夏老师的课,从来不会想睡觉”。
家长:对孩子成长有帮助在夏子莉所在的班上,一位姓黄的家长曾经对夏老师将评书融入课堂,表示过担心,认为这样教学不会增加学生的兴趣,便到教室里专门聆听了夏子莉的讲课。
昨日记者致电黄女士,黄女士证实曾经是有过担心,但自从当天听了夏老师的课后,感觉一新,认为评书入课堂不仅没有影响教学,而且增加了学生想去读书和学习的欲望,而且评书里面的故事还有很多的为人礼仪在,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帮助。
4)教学创新之处教学兼具教育性与科学性夏子莉的教学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且能兼具教育性与科学性,能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能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加强教学效果,是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值得借鉴。
张仲明认为,夏子莉老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接受这样的教学,应因人而异,不管使用何种教学方法,一定不能违背教学规律以及科学精神的教学精髓(二)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数字生活体验——《获取信息的渠道》一节的教学设计教材与学生分析该教学内容为地图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必修课《信息技术基础》第二单元《有效获取信息》的第一节。
该节主要内容为三部分:一是信息来源的多渠道(来源);二是信息数字化的相关设备与操作(转换);三是数字化表示(存贮)。
该内容为整个教材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
从以往的实践来看,高一学生多数会以为获取信息的途径就是网络,容易忽视信息的多渠道获取,且多数学生对信息数字化表示、数字化转换等设备及操作较为陌生。
因此,基于具体的信息活动而言,掌握选择有效的信息获取渠道与信息获取的方法,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由生活出发,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以尝试或观察操作为基础,了解几种基本信息类型数字化转换的常用方法,同时掌握与文本、图像数字化表示相关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向性的信息活动,让学生在分析、体会和尝试过程中,了解根据问题需求确定信息类型、选择获取渠道、确定获取方法、进行数字化表示(存贮)的一般方法。
并让学生在文本和图像信息分析与应用过程中,交流思想,体验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与数字化生活之间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需求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事实,理解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意义,增强掌握知识技能以驾驭数字化生活的信心,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信息的多渠道获取,文本、图像数字化表示的基本知识及转换的基本方法。
难点:面向实际应用的信息多渠道获取、存贮的思想方法,数字化相关术语的理解。
教学资源硬件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室;数码相机等;软件资源:教学广播系统;清华紫光OCR;教学网站(包括讨论区,学习与阅读资源,操作和展示材料,视频、在线测试等模块)。
设计思路让学生的获取信息活动,始终与良好的、科学的思想方法、行为习惯相伴随,以不同信息类型的问题解决来组织整个的教学活动。
考虑到课堂时间及设备所限,相关的实践操作采取了变通方式。
如:O CR文字识别由教师提供扫描图像的半成品,学生尝试OCR软件;图像获取则提供多种数码设备的操作视频,学生只尝试使用DC;通过“教学平台”有效地组织浏览、讨论、资源使用以及自主学习和即时反馈等。
主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通过对课题“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数字生活体验”中的“多渠道”、“数字生活体验”的分析,直接导入新课。
二、研究探讨、实践体验、学习练习1.设置情境:昨天,我发现某期《南方周末》有篇名为《好的文科教人什么?》的文章,精彩且意味深长,于是想把它放到自己的博客上,与朋友们共享。
请问我应该怎么做呢?生答:录入、扫描、拍照、网上搜寻等方法。
教师以此对话引导学生总结获取文本信息的可能渠道,进而归纳出文本信息数字化的常见方式:键盘录入、手写输入、光学识别三种。
2.实践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将课前准备好的“半成品图片”,用OCR软件进行识别。
在此阶段学生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学习,或者通过大屏幕观看老师操作步骤模仿操作,亦可自行到“教学网站”上观看提前录制的视频教程。
3.归纳与延伸:引导学生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找出工作流程:一是获取途径的有效选择;二是所获取信息的数字化转换。
这就需要学习使用相关的设备和相应的软件等。
4.学习与反馈:学生登录“教学网站”,学习“文本信息的表示”等,在阅读理解后,通过练习题检验学习情况。
5.实践:教师提前准备好三个数码相机并设定不同的拍摄质量,找三组学生分别拍摄活动人物与教材彩页,并将拍摄结果即时上传到“教学网站”的相应栏目中。
师生一起浏览这些不同分辨率的图像,互动问答之后,告诉学生为什么老照片翻制用扫描仪而不是数码相机,这不是必然的,依设备条件而定。
以此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设备引到图像分辨率等基本知识的学习中。
6.观察思考:教师引领学生观看“教学网站”上的一组取自不同渠道的图像,用以说明图像获取渠道、信息的质量、格式等。
使学生通过浏览,简单了解各种数码设备的情况,观看相关设备的操作视频。
7.归纳:信息来源主要有文献型信息源、生活实际信息源和电子型信息源等。
8.学习与反馈:学生到“教学网站”中自主学习“图像信息的表示”等相关知识,通过阅读与理解,同样是通过几道有针对性的试题来落实知识点。
三、借鉴讨论,思考分析,意义引伸网站作品展示:研究性学习主题网站“中国旗袍文化”1.在线讨论:安排学生在“教学网站”的讨论区进行讨论,分析上述网站由哪些信息种类构成,这些信息由何渠道得来,假想其研究、收集资料与制作的全过程。
2.讲述:教师讲解该网站背后“研究性学习的故事”(此举意在给学生指明研究性学习中有关信息采集的基本方法以及结题时综合制作的思路与方法。
使学生们结合身边实例,进一步领悟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中所蕴含的生活实践价值。
)3.引伸:一个完整的电子作品是用来记载和表达的。
作品的内容承载的是学习过程和研究成果,作品的最终表达中包含着个性特征、学习质量和品味修养。
这也是信息时代表达方式的重要变革。
在观看完整的主题网站、进行假想和讨论、老师全面讲述网站形成故事之后,布置课后任务:制作一个“真我风采”的多媒体展示作品。
教学反思过去以实践操作为主导的形式上过该课,整节课里学生们用DC、DV、录音笔,各种软件和自带的数字化转换材料,忙得不亦乐乎。
但是热闹之后却未见“彩虹”,缺乏思想方法的提炼和具体知识的落实。
这次的教学设计,抽丝剥茧、有所取舍,并力图在思想方法上有所突破。
课堂实践使我体会到,在知识的落实阶段,要精心设计学习内容和反馈习题,只有内容清晰,指向明确,才能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有问答讲解、演示操作、在线学习和动手实践等,这些均需要教师控制好节奏与时间。
创新之处:通常老师上这节课的时候,都会照书读,只是在讲台上告诉同学们相关设备和知识,结果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来记住相关知识,而该老师却让同学们亲自接触数字化软件或器件来感受获取信息的多种途径,了解数字化转换设备,这可以充分引发同学们对数字化的兴趣,使同学们在接触这些设备时学习知识。
同时,该老师还有很强的联想方法,当学生浏览网站的时候,他会联系到信息技术的知识,及时对知识进行回顾与拓展,这样可以使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的应用联系起来,加深学生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