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99777014028915f814dc274.png)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 2 - 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 - 2 - 第1课时硫和二氧化硫.............................................................................................. - 2 - 第2课时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 6 - 第3课时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 11 - 微专题1常见漂白剂的归类分析............................................................................. - 13 - 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 - 13 - 第1课时氮气与氮的氧化物.................................................................................... - 13 - 第2课时氨和铵盐.................................................................................................... - 16 - 第3课时硝酸酸雨及防治.................................................................................... - 20 - 微专题2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 24 - 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 - 25 - 微专题3常见无机物间的相互转化......................................................................... - 29 - 实验活动4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 - 30 - 实验活动5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 31 -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 32 -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 32 - 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热能........................................................................................ - 32 - 第2课时化学反应与电能........................................................................................ - 36 -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 40 -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速率........................................................................................ - 40 -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 45 - 微专题4控制变量法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 50 - 微专题5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图像分析............................................................. - 51 - 实验活动6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 53 - 实验活动7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 55 -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 ..................................................................................................................... - 57 -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 57 - 第1课时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烷烃的结构............................................................ - 57 - 第2课时烷烃的性质................................................................................................ - 63 - 微专题6烷烃的同分异构体及其取代物种类......................................................... - 66 - 第二节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 69 - 第1课时乙烯............................................................................................................ - 69 - 第2课时烃有机高分子材料................................................................................ - 72 - 微专题7烃燃烧的有关计算..................................................................................... - 77 - 第三节乙醇与乙酸............................................................................................................ - 79 - 第1课时乙醇............................................................................................................ - 79 - 第2课时乙酸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 82 -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 88 - 第1课时糖类............................................................................................................ - 88 - 第2课时蛋白质油脂............................................................................................ - 93 - 微专题8常见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 - 99 -实验活动8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 ....................................... - 100 - 实验活动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 - 103 -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 - 107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 - 107 -第1课时 金属矿物与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 - 107 - 第2课时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 - 111 -第二节 化学品的合理使用 .............................................................................................. - 114 -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 - 118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 硫和二氧化硫一、硫1.硫元素的位置、结构与性质(1)硫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ⅥA 族,硫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2价硫的化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dbdf9d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8.png)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通常涉及化学物质的分类、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类型等基础知识点。
以下是这一章节的核心知识点概述: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类型的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气(O2)、铁(Fe)。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果汁。
- 元素:不能通过化学变化分解为更简单物质的物质,如氢、氧。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如水(H2O)。
- 氧化物:由氧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
2.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涉及物质组成变化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密度、熔点、沸点。
- 化学性质:涉及物质组成变化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
3. 化学反应-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如: \[ \text{A} + \text{B} \rightarrow \text{AB} \]- 置换反应:一种元素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元素和化合物的反应,如:\[ \text{A} + \text{BC} \rightarrow \text{AC} + \text{B} \]- 还原-氧化反应(红ox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反应,其中一种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另一种物质获得电子(被还原)。
- 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水和盐的反应,如:\[ \text{H}^+ + \text{OH}^- \rightarrow\text{H}_2\text{O} \]4. 化学方程式- 描述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平衡方法。
5. 摩尔概念- 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定义为包含与12克纯碳-12中原子数相同数量的原子或分子的任何物质的量。
- 阿伏伽德罗常数:1摩尔物质中所含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的数量,约为6.022 x 10^23。
高中化学必修二易错知识点总结附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易错知识点总结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197961e2bd960591c67744.png)
考前不言苦与累,易错知识必须背《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⑴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7 个周期。
⑵族:元素周期表共有 18 个纵行,除了 8、9、10 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 族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16 个族。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2.质量数定义: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质量数与质子数和中子数间的关系为: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3.核素表示方法:在化学上,我们为了方便地表示某一原子。
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出其质子数,左上角标出质量数AZ X 。
符号A Z X 表示1个 质子数 为Z , 质量数 为A 的原子,其中子数为 A -Z 。
4.同位素⑴ 质子数 相同而 中子数 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氢元素的三种不同核素11H 、2 1H 、3 1H 互为同位素。
⑵同位素的特点:①各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②天然存在的各同位素原子,他们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保持不变5.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①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与酸反应 置换出氢的 难易程度。
置换出氢 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例】已知金属A 可与冷水反应,金属B 和热水才能反应,金属C 和水不能反应,判断金属A 、B 、C 金属性强弱 A>B>C②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
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例】已知NaOH为强碱、Mg(OH)2为中强碱、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则Na、Mg、Al的金属性强弱Na>Mg>Al③可以根据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
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则元素金属性越强。
【例】氧化性Al3+﹥Mg2+﹥Na+,则元素金属性顺序为Na>Mg>Al6.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①根据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或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判断,越容易与氢气反应或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1e4205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1.png)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大全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其中,质子数量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中子数量则决定了同一元素不同核素的存在,而电子则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数。
电子按照能量最低的原则排布在不同的电子层中,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将元素按照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的不同排列而成的表格。
周期数等于元素最外层电子层数,主族序数等于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周期表中,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共有7个主族和7个副族,以及三个Ⅷ族和一个零族。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能够显示出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例如,同一周期内的元素具有相似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而同一族内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律包括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电负性等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例如,原子半径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而同一周期内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则相反,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而同一周期内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掌握元素周期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这些性质包括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这种周期性变化实际上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同一周期内的元素性质也存在递变规律。
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它们的电子排布和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发生变化,而主要化合价则依次为+1、+2、+3、-4、+5、-3、+6、-2、+7和-1.此外,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单质与水或酸置换、氢化物的化学式、与H2化合的难易、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酸碱性以及变化规律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03d8cbf2ddccda38366baf8b.png)
必修2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2、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个不完全),周期数=电子层数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4、碱金属元素(1)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特点:Li 、Na 、K 、Rb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Na 与K 分别与水、氧气反应的情况 分别与出K 、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4)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5、卤族元素(1)卤族元素的结构特点:F 、Cl 、Br 、I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单质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条件与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4)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5)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核素(1)核素的定义: A P X(2)同位素: 1 1H 、 2 1H 、 3 1H(3)原子的构成:二个关系式: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P + 中子数N(3)几种同位素的应用: 126C 、146C 、 2 1H 、 3 1H 、238 92U二、元素周期律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2)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一层充满后再排入下一层,依次是K、L、M、N(3)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2 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 个电子。
2、元素周期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3、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变化的规律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钠镁与水反应现象,比较钠镁与水反应的难易(方程式书写)(2)镁铝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现象,方程式)(3)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比较硅、磷、硫、氯与氢气反应的难易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2)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3)向硫化氢水溶液中滴入氯水的现象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高中化学必修二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超全面)
![高中化学必修二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超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ed3b6dd9c77da26924c5b067.png)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一、原子结构....1. 原子核得构成原子 A Z X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得质子与中子得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得数值,叫质量数。
XA Z ——元素符号质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表示原子组成的一种方法a ——代表质量数;b ——代表质子数既核电荷数;c ——代表离子的所带电荷数;d ——代表化合价e ——代表原子个数请看下列表示a b+dXc+e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阳离子 a W m+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a -m阴离子 b Y n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b +n补充:1、原子就是化学变化中得最小粒子;2、分子就是保持物质得化学性质中得最小粒子;3、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得一类原子得总称二、核素、同位素......1、定义: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与一定数目中子得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得同一元素得不同核素(原子)互为同位素。
2、同位素得特点 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原子核核外电子 Z 个中子 (A -Z)个质子 Z 个②天然存在得某种元素,不论就是游离态还就是化合态,其各种同位素所占得原子个数百分比(即丰度)一般就是不变得。
练习:1、法国里昂得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得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
下列有关“四中子”粒子得说法不正确得就是( )A.该粒子不显电性B.该粒子质量数为4C.与氢元素得质子数相同D.该粒子质量比氢原子大2、已知A2-、B-、C+、D2+、E3+五种简单离子得核外电子数相等,与它们对应得原子得核电荷数由大到小得顺序就是___________ 。
3、现有b X n-与aY m+两种离子,它们得电子数相同,则 a 与下列式子有相等关系得就是( )(A)b-m-n (B) b+m+n(C)b-m+n (D) b+m-n4、某元素得阳离子R n+,核外共用x个电子,原子得质量数为A,则该元素原子里得中子数为( )(A)A-x-n (B)A-x+n (C)A+x-n (D)A+x+n三、元素周期表得结构........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得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得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优选.)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优选.)](https://img.taocdn.com/s3/m/8297239e67ec102de3bd8973.png)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 文本 --------------------- 方便更改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 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 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6bd18506294dd88d1d26b2c.png)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 个)原子核 注意: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 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 主族:ⅠA~ⅦA 共7个主族族 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复习课件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bd0cd9da38376baf1faef6.png)
物质中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 三、化学键:
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 化学键。
离子键 形成离子化合物
化学键 极性键
共价键
非极性键
离子键与共价键比较
键型
概念
离子键
共价键
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间的 原子间通过共用 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如 电子对而形成的 NaCl、NH4Cl等。 化学键。 如H2、HCl等 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 结构。 阴、阳离子之间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 通过形成共用电 子对达到稳定结 构。 原子与原子之间 非金属与非金属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单元复习
一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1)原子结构示意图
(2)原子组成表示式
A
A Z
X
Z A-Z 原子( Z X)中,质子有__个,中子有__个, Z 核外电子有___个 。 3、相互关系 (1) 质量数= 质子数+中子数 (2) 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3) 阳离子中: 质子数= 核电荷数=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成键方式
成键粒子
成键元素
4、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Li 3锂 Na 11钠 K 19钾 Rb 37铷 Cs 55铯
同一主族元素,结构相似,性质相似 F 相同 最外层电子数____ 9氟 增多 从上到下 核电核数_____ Cl 增多 电子层数______ 17氯 增大 原子半径______ Br 减弱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吸引力 _____ 35溴 增强 失电子能力_____ I 增强 元素金属性增强 单质的还原性______ ____ 53碘 减弱 得电子能力_____ At 减弱 减弱 单质氧化性 ______ 元素非金属 ______ 85砹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b10e47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5.png)
精品文档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原子结构A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质子(Z 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 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原子(Z 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 个)★熟背前20 号元素,熟悉1~20 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 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 个),次外层不超过18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 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 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 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 种元素元(7 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 种元素素(7 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 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 种元素期第七周期7 未填满(已有26 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 共7 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 个副族(18 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16 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章复习和总结(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章复习和总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6b651fb9d528ea81c779b9.png)
本章重点掌握以下几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元素、核素、同位素的辨别;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4.原子、离子、分子中基本构成微粒间的关系;5.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6.化学键中的相关概念;7.电子式的书写。
要点一、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七横十八纵”)2.几种关系(1)电子层数=周期数(2)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化合价(除F、O)(3)质子数=原子序数(4)∣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对非金属元素而言,但对H不适用)注意:O无最高正价(+6),F无正价例题: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ⅡA族,则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不可能为() A.ⅢA族B.IA族C.镧系元素D.ⅢB族要点二、元素、核素、同位素例题: 是( ) A .氢的五种同位素 B .五种氢元素C .氢的五种同素异形体D .氢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 要点三、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依能量的不同是分层排布的,其主要规律是: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 2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 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注意:以上规律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不能孤立片面的理解。
如M 层为最外层的时候,最多为8个,而不是18个。
H 2H +H 112H 13H 1、、、、要点四、核外电子数相等的微粒例题: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等,下列关于两种微粒间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它们可能是不同的分子 B .它们可能是不同的离子 C .它们可能互为同位素D .它们可能是分子和离子 要点五、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要点六、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和非金属性强弱的一般方法金属性比较本质原子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判断依据1.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71f2dc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1f.png)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学问点总结篇1第一节化学试验基本方法一、熟识化学试验基本操作危急化学品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然液体;浓H2SO4、NaOH(酸碱)——腐蚀品二、混合物的分别和提纯:1、分别的方法: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别。
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别。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别。
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2、粗盐的提纯:(1)粗盐的成分:主要是NaCl,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杂质(2)步骤:①将粗盐溶解后过滤;②在过滤后得到粗盐溶液中加过量试剂BaCl2(除SO42-)、Na2CO3(除Ca2+、过量的Ba2+)、NaOH(除Mg2+)溶液后过滤;③得到滤液加盐酸(除过量的CO32-、OH-)调pH=7得到NaCl溶液;④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加试剂挨次关键:(1)Na2CO3在BaCl2之后;(2)盐酸放最终。
3、蒸馏装置留意事项:①加热烧瓶要垫上石棉网;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④冷凝水由下口进,上口出。
4、从碘水中提取碘的试验时,选用萃取剂应符合原则:①被萃取的物质在萃取剂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得多;②萃取剂与原溶液溶剂互不相溶;③萃取剂不能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
三、离子的检验:①SO42-: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肯定含有SO42-。
Ba2++SO42-=BaSO4↓②Cl-(用AgNO3溶液、稀硝酸检验)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肯定含有Cl-;或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肯定含有Cl-。
Ag++Cl-=AgCl↓。
③CO32-:(用BaCl2溶液、稀盐酸检验)先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肯定含有 CO32-。
高中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5ea121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1a.png)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从实验学化学一、化学实验安全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 应在通风厨中进行, 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 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 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 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 宜先用干抹布拭去, 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 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 先用稀醋酸中和, 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 宜先用大量水冲洗, 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 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 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 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 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 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 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 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 及时关闭活塞, 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 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 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SO42-+Ba2+=BaSO4↓四.除杂注意事项: 为了使杂质除尽, 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 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学案(知识点考点精讲及配套习题)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学案(知识点考点精讲及配套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2b67ed81ed9ad51f11df23a.png)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 .................................................................................................................. - 1 - 第1课时能层与能级构造原理 .............................................................................. - 1 - 第2课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轨道 ........................................................ - 13 -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 - 27 - 第1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 - 27 -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 ................................................................................................ - 41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1课时能层与能级构造原理一、能层与能级1.能层(1)意义:根据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________差异,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
(2)符号:能层序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表示。
2.能级(1)意义:根据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电子________不同,将它们分成不同的能级。
(2)符号:在每一能层中,能级符号分别为n s、n p、n d、n f……,其中n代表________。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1084b5f87c24028915fc3f6.png)
精心整理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大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大全》,供大家学1. 2.(1A.B.C.D.E.周期表结构(2)元素周期律(重点)A.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a.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c.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B.a.b.c.d.C.D.a.(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A.“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a.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b.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c.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B.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3.化学键(重点)(1)离子键:A.B.C.(AB(2A.B.C.(D极性键与非极性键(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a.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3键消耗-O应b.C.关键是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形成原电池a.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作电极b.电极均插入同一电解质溶液c.两电极相连(直接或间接)形成闭合回路D.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a.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较活泼的金属),金属化合价升高b.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元素化合价降低E.a.b.c.F.a.b.(2A.负极为失电子的金属(即化合价升高的物质)B.正极为比负极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C.电解质溶液含有反应中得电子的阳离子(即化合价降低的物质)(3)金属的电化学腐蚀A.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关键形成了原电池,加速了金属腐蚀B.金属腐蚀的防护:a.改变金属内部组成结构,可以增强金属耐腐蚀的能力。
如:不锈钢。
b.c.(4A.a.b.B.a.铅蓄电池:铅蓄电池充电和放电的总化学方程式放电时电极反应:负极:Pb+SO42--2e-=PbSO4正极:PbO2+4H++SO42-+2e-=PbSO4+2H2Ob.氢氧燃料电池:它是一种高效、不污染环境的发电装置。
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ad98f2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7.png)
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 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又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系列元素。
周期数 = 电子层数。
短周期(1、2、3周期),长周期(4、5、6周期),不完全周期(7周期)。
- 族:元素周期表中的纵行称为族。
主族(A族):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副族(B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
还有0族(稀有气体元素)和Ⅷ族。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2. 元素周期律。
- 原子半径: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 化合价: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 = 主族序数(O、F除外),最低负化合价=主族序数 - 8。
-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 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判断金属性强弱的依据: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预测元素的性质;寻找新材料(如半导体材料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等。
二、化学键。
1. 离子键。
- 概念: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 形成条件:活泼金属(如第ⅠA族、第ⅡA族)与活泼非金属(如第ⅥA族、第ⅦA族)之间。
-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常见的离子化合物有强碱、大多数盐、活泼金属氧化物等。
2. 共价键。
- 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
- 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
如HCl、H₂O、CO₂等。
- 共价键的分类:- 极性共价键: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如HCl中的H - Cl键。
- 非极性共价键: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如H₂中的H - H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工作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熟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危险化学品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然液体;
浓H2SO4、NaOH(酸碱)——腐蚀品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分离的方法:
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
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2、粗盐的提纯:
(1)粗盐的成分:主要是NaCl,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杂质
(2)步骤:
①将粗盐溶解后过滤;
②在过滤后得到粗盐溶液中加过量试剂BaCl2(除SO42-)、Na2CO3(除Ca2+、过量的Ba2+)、NaOH(除Mg2+)溶液后过滤;
③得到滤液加盐酸(除过量的CO32-、OH-)调pH=7得到NaCl 溶液;
④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加试剂顺序关键:
(1)Na2CO3在BaCl2之后;
(2)盐酸放最后。
3、蒸馏装置注意事项:
①加热烧瓶要垫上石棉网;
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④冷凝水由下口进,上口出。
4、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时,选用萃取剂应符合原则:
①被萃取的物质在萃取剂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得多;
②萃取剂与原溶液溶剂互不相溶;
③萃取剂不能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
三、离子的检验:
①SO42-: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a2++SO42-=BaSO4↓
②Cl-(用AgNO3溶液、稀硝酸检验)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或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Ag++Cl-=AgCl↓。
③CO32-:(用BaCl2溶液、稀盐酸检验)先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n)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五个新的化学符号:
3、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4、溶液稀释公式:(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注意单位统一性,一定要将mL化为L来计算)。
5、溶液中溶质浓度可以用两种方法表示:
①质量分数W
②物质的量浓度C
质量分数W与物质的量浓度C的关系:C=1000ρW/M(其中ρ单位为g/cm3)
已知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W,溶液密度为ρ(g/cm3),溶液体积为V,溶质摩尔质量为M,求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推断:根据C=n(溶质)/V(溶液),而n(溶质)=m(溶质)/M(溶质)=ρV(溶液)W/M,考虑密度ρ的单位g/cm3化为g/L,所以有C=1000ρW/M】。
(公式记不清,可设体积1L计算)。
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