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课文《荷花》赏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很多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个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知识点】《荷花》理解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体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二、三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课文语言朴实简洁,想象丰富,富于感染力,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课文中以“我”被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作为铺垫,引入课文重点描述部分——一池美丽的荷花。

荷花色彩鲜丽、形态各异,看似一大幅活的画。

接着作者展开想象,把自己比作池塘中的一朵荷花,想象中的情节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

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字描述中,感染了读者,让人们不但看到了浮现在眼前的一池美丽的荷花,也得到了美的感受和体验。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在读文章,想画面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让学生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二是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荷花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讲析课文讲析《荷花》2

课文讲析课文讲析《荷花》2

课文讲析《荷花》2我们接着学习下一段: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这一段着重要讲两个地方:一个是对称。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是一个对称。

看上去似乎有些重复,但细细品来,在重复中却有一些味道。

什么味道呢?就是“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每一朵都惹人怜爱。

看上去像是在凑字,但这样的凑字是有技术含量的。

作文是什么?就是凑字。

这是我们要告诉孩子的。

但我们要接而告诉孩子的是:写好作文,就是把字凑好,而不是在低水平上机械地去凑字。

关于这个技法,我们举个例子,兴许大家就明白了。

写群里大家举的手可以这样:在群里,看到大家举起的手甚是可爱,你看这只手,白白胖胖,很可爱;再看那只手,也白白胖胖,也可爱。

缩成一句话就是:朵朵荷花都可爱;每只小手都可爱。

这样的可爱,难以用华美的词语来表达,所以只好左顾右盼,朵朵可爱。

我们再用清朝大才子纪晓岚的一首诗《吟雪》来验证这个道理: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

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要怕字词的平庸,字词的平庸、平淡并不可怕,平淡的句子才是可怕的。

举个例子:我们往大街上一看,高楼大厦此起彼伏,各有各样,煞是好看,但这些高楼都是用平庸的砖一块一块砌出来的。

好看的楼不是因为好看的砖,而是在于如何砌这些平庸的砖。

作文之道也是如此,不在于字词的华美,而在于如何去组织这些字词。

所谓的会组织,就是去创造,正如楼与楼并非都一样。

因此,从好词好句入手写作文是误区、是盲区,搞不好会生蛆。

所以,我们要下决心,不再说自己的孩子用词平淡,不再批评孩子用词单调。

用词不平淡、不单调,并不能证明作文如何如何。

这是刚才我们讲的第一个要点,现在来说第二个要点。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这儿用的是什么技法?很多老学员一看就熟悉了,这是相片与相框的技法。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导语】这篇精读课⽂描写了夏⽇公园⾥⼀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体的感受。

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原⽂】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进门就闻到⼀阵清⾹。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个个碧绿的⼤圆盘。

⽩荷花在这些⼤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花瓣⼉。

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莲蓬。

有的还是花⾻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荷花,⼀朵有⼀朵的姿势。

看看这⼀朵,很美;看看那⼀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池荷花看做⼀⼤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仿佛就是⼀朵荷花,穿着雪⽩的⾐裳,站在阳光⾥。

⼀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的⾐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朵,⼀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的快乐。

⼩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会⼉,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知识点】 《荷花》理解 这篇精读课⽂描写了夏⽇公园⾥⼀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体的感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幅各具姿态、⾊彩明艳,活⽣⽣的⽔中荷花的画⾯,表达了作者热爱⼤⾃然的感情。

全⽂共五个⾃然段,第⼀⾃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三⾃然段描写荷花⽣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四、五⾃然段分别写⾃⼰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课⽂语⾔朴实简洁,想象丰富,富于感染⼒,是这篇课⽂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课⽂中以“我”被⼀阵荷花的清⾹吸引,作为铺垫,引⼊课⽂重点描述部分——⼀池美丽的荷花。

荷花⾊彩鲜丽、形态各异,看似⼀⼤幅活的画。

接着作者展开想象,把⾃⼰⽐作池塘中的⼀朵荷花,想象中的情节描写得有声有⾊、有动有静,真的把⼀池荷花绘成了⼀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

作者把⾃⼰的感情融⼊到⽂字描述中,感染了读者,让⼈们不仅看到了浮现在眼前的⼀池美丽的荷花,也得到了美的感受和体验。

荷花——叶圣陶-赏析

荷花——叶圣陶-赏析

荷花——叶圣陶-赏析
荷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也是叶圣陶在他的作
品中经常描绘的主题之一。

本文将对叶圣陶的作品《荷花》进行赏析。

作品概述
《荷花》是叶圣陶的一篇散文作品,以荷花为主题,通过对荷
花的描绘和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描述细腻的自然描写
叶圣陶在作品中展现了他对荷花的细腻观察和描写能力。

他以
独特的视角和感受,描绘了荷花的不同部分和细节,如荷叶的绿色、荷花的鲜艳等。

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
受到荷花的美丽和生机。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除了对自然界的描写,叶圣陶还将人文情感巧妙地融入到作品中。

他通过对池塘中的荷花进行描绘,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同时,在文中他还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和推崇,使作品更具深度和情感。

形式与内涵的统一
叶圣陶的《荷花》展现了形式与内涵相统一的艺术风格。

他通过对荷花的观察和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丽,还融入了对人生和人文的思考。

作品中的形式与内涵相辅相成,使得整篇作品更加丰满和深入。

结语
通过对叶圣陶的作品《荷花》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荷花和自然的热爱,以及他对人文的思考和追求。

这篇作品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美丽和生机,同时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参考资料:
- 叶圣陶,《荷花》。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3课《荷花》课文知识以及教材解读小练笔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3课《荷花》课文知识以及教材解读小练笔

3.荷花课文知识点练习佳句分析,教材解读一、生字词1.多音字挨āi()ái()佛fó()fú()骨gǔ()gū()2.近义词清香—赶紧—好像—如果—挨挨挤挤—3.反义词展开—破裂—停止—快乐—粗心—4.词语解释莲蓬:翩翩起舞:5.词语搭配一( )清香一( )大圆盘两三( )花瓣儿一大( )画一( )荷花一( )荷花一( )微风( )的大圆盘( )的衣震6.词语拓展(1)形容人多的四字词语(2)AABC式的词语二、课文分析1、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第一自然段写();第二、三自然段描写();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想象和感受。

2、课文是按()顺序来写的。

3、本文作者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我国第()位童话作家。

4、本文作者通过描写自己去公园看()情景,表达了对()的赞美,同时也表现了他对()。

三、佳句赏析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把荷叶比作(),突出了荷叶()特点。

挨挨挤挤,一个紧靠着一个,说明()。

这句话写出了()的生命力。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句话中的:()字用得好,荷花不是偷偷地钻出,也不是自然地长出,而是“冒”出,这不但与上句话中()相呼应,而且说明了荷花顽强的()。

3.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是一组( )句,写出荷花( )、( )、( )的三种状态。

这句话中用“( )( ) ( ) ( )等词语,写出了荷花花瓣的( ),花芯的颜色,以及花的( ),十分生动形象。

4.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这句话中的“仿佛”是( )的意思,作者并没有真的变成荷花。

为什么会有这种“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的感觉呢?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这种想象呢?因为作者鼻子闻到( ),眼前( ),作者被陶醉了,看得入迷了,到了入情物化的程度了,所以感到( ),而眼前的荷花都是白色的,所以自己仿佛也“穿着雪白的衣裳”。

《荷花》词句解析

《荷花》词句解析

《荷花》词句解析
词语解析:
清香:清淡的香味。

饱胀:形容饱满。

破裂:完整的东西出现裂缝。

仿佛:似乎,好像。

句子解析: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解析:这句话把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突出了荷叶又绿又大又圆的特点。

挨挨挤挤,一个紧靠着一个,说明荷叶密密层层,数量很多。

这句话写出了荷叶旺盛的生命力。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解析:这句话中的:“冒”字用得好,荷花不是偷偷地钻出,也不是自然地长出,而是“冒”出,这不但与上句话中“荷叶挨挨挤挤”相呼应,而且说明了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3、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解析:这句话中的“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作者并没有真的变成荷花。

为什么会有这种“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的感觉呢?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这种想象呢?因为作者鼻子闻到的是荷花的清香,眼前出现的满池的荷花,作者被陶醉了,看得入迷了,到了入情物化的程度了,所以感到“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而眼前的荷花都是白色的,所以自己仿佛也“穿着雪白的衣裳”。

1 / 1。

叶圣陶荷花赏析

叶圣陶荷花赏析

叶圣陶荷花赏析叶圣陶荷花赏析篇1“荷花”又称“莲花”“水芙蓉”,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

荷花,花大色艳、芳香四溢,出淤泥而不染,被誉为“花中君子”.叶圣陶老先生正是这样,他的性格基调随着向现实人生的迈进,不行避开地呈现出了一个由天真、乐观到愁闷、肤浅,由享受美妙到沉醉其中的状态。

《荷花》这篇文章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盛开的、素雅的白荷花,观花而触景,沉醉其中,与荷花合二为一的感受。

文章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爽秀丽,呈现了一幅姿势不一,素雅明艳、活灵活现的画面,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

那到处都布满了勃勃生气的笔墨,到处都洋溢着荷花气息的活力,让读者深深体会到,叶老先生对美的追求与憧憬。

可以说是一篇沁人心脾、凝神遐想的佳作。

文章分为:嗅其香——观其形——赞其美——变其身——醒其神五部分。

嗅其香,开门见山第一个自然段,就要提到荷花,这就开门见“花”.假如写荷花,开门见不了花,读者便会离神了。

开头共有四句话,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朴实、精确的语言,这就是名家的文章。

开头的四句话,写得很洁净:时间〔清早〕,事情〔去公园玩〕,原由〔由于闻到芳香〕,结果〔所以抓紧往池边跑〕。

很洁净,但写作效果却不仅仅是这样,他引发了读者的读书期盼,一个“抓紧”反映出的迫切心情,把读者的心紧紧捉住,从而对花的颜色、样子、姿势有所期盼。

可以说到达了读者要知道的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却特殊想知道的效果。

观其形,素雅绘心外表看来是一池白荷花,显得素雅、高洁,并不跳动。

而读下去却被那白的明艳、白的活泼而打动,信任此时的感受也是如此活泼的、跳动的、澎湃的。

“不少了”“挨挨挤挤”“冒”反映出花多,与第一部分“嗅其香味”呼应,这么多的荷花难怪“一进门”就被深深吸引。

这一个“冒”很是了得。

其一,写出花多、叶多。

其二反映白荷花向外透、向上升的那种生命力,明丽夺目,卓尔不群。

其三,画面感极强,产生联想的空间,由静生动,富有跳动之感。

随后,“有的才绽开两三片花瓣儿。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荷花》是⼀篇写景抒情的⽂章。

课⽂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

再现了如诗如画的⼤⾃然美景。

全⽂共五个⾃然段。

作者以观察的程序为线索叙写。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下册语⽂《荷花》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学三年级下册语⽂《荷花》原⽂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进门就闻到⼀阵清⾹。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个个碧绿的⼤圆盘。

⽩荷花在这些⼤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花瓣⼉。

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莲蓬。

有的还是花⾻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荷花,⼀朵有⼀朵的姿势。

看看这⼀朵,很美;看看那⼀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这⼀池荷花看做⼀⼤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仿佛就是⼀朵荷花,穿着雪⽩的⾐裳,站在阳光⾥。

⼀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的⾐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朵,⼀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舞蹈,静静地站在那⼉。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的快乐。

⼩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会⼉,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学三年级下册语⽂《荷花》教案 ⼀、教学⽬的: 1、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内容,欣赏满池荷花的美丽,培养热爱⼤⾃然的情感。

2、学习本课⽣字新词,理解课⽂⽤词的准确,会⽤有的……有的……有的……说⼏句话。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的读书⽅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内容,欣赏满池荷花的美丽,培养热爱⼤⾃然的情感。

2、理解“如果把眼前的⼀池荷花……真了不起”等语句。

三、教学过程: (⼀)复习导⼊。

上节课,我们仔细观察了荷花图,看到画家笔下的荷花姿态是那么美!通过学习课⽂第1段,知道荷花的味是那么清⾹(板书:闻、⾹),吸引了作者迫不及待地去看荷花,那么作者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呢?(板书:看)美丽的荷花引起作者哪些想象?(板书:想)你们愿意和作者⼀同去看看吗? (⼆)教学第⼆、三⾃然段。

小学课文荷花赏析

小学课文荷花赏析

《荷花》赏析《荷花》原文:早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很多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仍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若是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突然感觉自己恍如确实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轻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但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知我清早飞行的欢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知我昨夜做的好梦……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课文记叙了作者到公园里看荷花的情景及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酷爱与赞美。

课文是按看荷花的顺序来写的。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第一段讲清早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荷花的清香。

那个地址的“一……就……”说明荷花的香味传得很远。

第二、三自然段讲看荷花。

课文先介绍了荷叶的样子。

“挨挨挤挤”说明荷叶数量多,长势旺盛。

“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一比喻句十分形象地说明了荷叶的颜色、样子。

接着介绍白荷花的千姿百态,用“有的……有的……有的……”一组排比句别离刻画了荷花刚开时、全开时、未开时的样子。

能够想象得出来:满池的荷花各有各的姿态,该有何等迷人啊!“若是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是作者看到荷花的感想。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作者对荷花的赞美,赞美了荷花千姿百态,并充满了生机;第二层是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赋于各类植物以顽强的生命力,才能制造出如此美好神奇的“一大幅活的画”。

第四自然段讲看荷花引发的想象。

《荷花》课文教材分析(精选10篇)

《荷花》课文教材分析(精选10篇)

《荷花》课文教材分析《荷花》课文教材分析(精选10篇)本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对热爱大自然的热爱。

1、激趣导入:你们见过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资料展示一幅幅荷花图。

2、引导学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鼓励学生把自己找到的有关歌颂荷花的诗文交流一下。

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荷花,了解它被历代人们所喜爱的原因。

《荷花》课文教材分析篇1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能把句与句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2.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例如,“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眼前这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

这幅画不仅美丽,而且是活的。

从白荷花在圆盘之间“冒出来”、花瓣儿“展开”、花骨朵儿“饱胀得马上要破裂”等词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白荷花竞相开放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创作这一大幅活的画的画家了不起。

画家是谁?是大自然。

“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表现了作者对神奇的大自然的由衷赞叹,是美妙的大自然使作者产生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荷花》课文教材分析篇2《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今天聆听了郭越老师的《荷花》一课,我有如下感受:一、巧用优美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出示多幅荷花图片,创造了优美的教学情境,把孩子引入了荷花仙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老师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不仅让学生领略到荷花的美,更让学生领略到语言的美,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二、阅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感受美。

《荷花》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5068儿童网

《荷花》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5068儿童网

《荷花》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 - 5068儿童网《荷花》是由李商隐所创作的,这是一首咏荷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怜惜之情。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荷花》的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荷花》唐代:李商隐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荷花》译文夏日荷花绽放,摇曳多姿没有什么花能与之匹敌,它的花香也是别具一格。

李将军家为乘凉而设席,我乘马伴着那夕阳而来游曲江。

游江归来,看到烛光下的锦被,想起伊人,想到你我曲江相遇之景,你渡水而来打湿了罗袜。

想到秋天来临之前你我将要分别心中苦闷,天各一方唯能于梦中见其倩影了。

《荷花》注释并:比,匹敌。

金羁:饰以黄金的马笼头。

傅玄《良马赋》:“饰以金羁,申以玉缨。

”落晚:向晚。

前秋:秋前。

棹歌:一边摇桨,一边唱歌。

《南史·羊侃传》:“善音律,自造采莲棹(声曜)歌两曲,甚有新致。

”《荷花》创作背景在李商隐赴济原王茂元幕府之前。

他就认识了王氏女。

并且进行了热烈的追求,因为在他看来,他和王氏女是最为合适的一对。

开成二年春的议婚,迁延了一些时日,到四月二十七日以后商隐才得以东归济源省亲,六月下旬回京师已入夏。

是时李执方调离长安去任河阳节度者,议婚之事就由李十将军主持操办。

二李并非一人(前者排行二十五,后排行十),但属一家,关系密切(兄弟或叔侄),且同住距曲江只千数百步之招国里(坊),李执方去后王氏女即寓于李十将军家。

某日傍晚,王氏女随李十将军家到此纳凉观荷,商隐被约前来相见,此诗便写于此。

这首《荷花》诗着重描写的则是诗人的婚前大胆追求阶段内心美的期待与欢会时的情景。

《荷花》赏析这是一首咏荷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怜惜之情。

展现出诗人的婚前大胆追求阶段内心美的期待与欢会时的情景。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诗一开头便极言荷花之芙,先说它的色,后写它的香。

就其色而言,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十亩方塘,田田绿盖。

荷花片段评析

荷花片段评析

从多媒体角度评析《荷花》片段
看了《荷花》这课的这一片段,我觉得这篇课文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千娇百媚、千姿百态的荷花,师生都非常喜欢。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五彩缤纷的图片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惊喜的赞叹声不绝于耳,整个教学流程充满了浓浓的诗意和美感。

细细分析这个教学环节,就会发现教师的设计比较合理的:随着一幅幅图片的出示,学生的惊叹声此起彼伏,学生对刚才丰富多采的想象进行了印证和拓展,满足了学生在想象后迫切需要看到荷花的真面目的心理愿望,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荷花姿态的时,出示荷花的图片请学生欣赏,教师适时小结。

这里,直观媒体的使用就适时,适度,恰到好处,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愿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又没有限制学生的想象思维。

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使用媒体的例子。

人教版小学语文《荷花》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荷花》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荷花》课文原文及赏析《荷花》课文原文:清晨,我来到公园,看见一池荷花。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荷花》课文赏析: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夏日荷花盛开的美丽画卷。

作者通过对荷花形态和动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荷花的生机与活力。

首先,作者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荷叶和荷花的形态。

荷叶被比喻为“碧绿的大圆盘”,既形象又生动,让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荷叶的颜色和形状。

而荷花的开放状态则通过“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展现出其丰富的层次感和动态美。

其次,作者通过自我想象,将自己化身为荷花,进一步深化了对荷花美的感受和理解。

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荷花的生命力和魅力。

最后,作者通过蜻蜓和小鱼的出现,赋予了荷花更为丰富的生命力和故事性,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荷花》这篇课文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成功地展现了荷花的美丽和生命力,同时也启发了读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课文解读

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课文解读

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课文解读
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课文解读《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作者以观察的顺序为线索叙写,文章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看荷花。

“我”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直接描写荷花。

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

仔细观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

第二部分(第四至五自然段):想荷花。

借助“一大幅活的画”的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

从想象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作者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本文语言朴实,意境优美,作者通过对荷花的外形、姿态的具体描绘,赞美了荷花的美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荷花》朗读分析

《荷花》朗读分析

《荷花》朗读分析林丽青《荷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文美、境美、情美。

这么好的美文最适合朗读。

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语文课中的美读。

他指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

这篇文章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二、三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课文语言朴实简洁,想象丰富,富于感染力,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课文中以“我”被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作为铺垫,引入课文重点描述部分——一池美丽的荷花。

荷花色彩鲜丽、形态各异,看似一大幅活的画。

接着作者展开想象,把自己比作池塘中的一朵荷花,想象中的情节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

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字描述中,感染了读者,让人们不仅看到了浮现在眼前的一池美丽的荷花,也得到了美的感受和体验。

朗读时,应该通过抓重点词句来发现美。

如:描写荷叶的经典之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在朗读中抓住“挨挨挤挤”,读出荷叶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理解文章整体基调的同时,判断不同语句的表达特点,进行停延、重音、语调、语速的调整。

开篇朗读,表现内心的喜悦;二、三自然段,通过优美的语言,调节语速、语调,将听众带入相应的情境中,让人切身体会到“荷花”之美;四、五自然段要呈现内心的感受,并用停延展现内心的不舍之情。

朗读标记: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花》赏析
《荷花》原文: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课文记述了作者到公园里看荷花的情景及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课文是按看荷花的顺序来写的。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第一段讲清早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荷花的清香。

这里的
“一……就……”说明荷花的香味传得很远。

第二、三自然段讲看荷花。

课文先介绍了荷叶的样子。

“挨挨挤挤”说明荷叶数量多,长势旺盛。

“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一比喻句十分形象地说明了荷叶的颜色、样子。

接着介绍白荷花的千姿百态,用“有的……有的……有的……”一组排比句分别描绘了荷花刚开时、全开时、未开时的样子。

可以想象得出来:满池的荷花各有各的姿态,该有多么迷人啊!“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是作者看到荷花的感想。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作者对荷花的赞美,赞美了荷花千姿百态,并充满了生机;第二层是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赋于各种植物以顽强的生命力,才能创造出如此美妙神奇的“一大幅活的画”。

第四自然段讲看荷花引起的想象。

想象是一种心理活动。

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因为面对这满池如诗如画的荷花,作者看得入了迷,如痴如醉,和眼前的景物融为了一体。

因此,一阵风吹来,“我”仿佛与花共舞;风停了,“我”仿佛与虫共语。

这种想象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童话的意境之中,而且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五自然段讲过了好一会儿,作者才想起是在看荷花。

这说明作者被深深地陶醉了。

本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值得我们认真体会。

例如: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把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突出了荷叶又绿又大又圆的特点。

挨挨挤挤,一个紧靠着一个,说明荷叶密密层层,数量很多。

这句话写出了荷叶旺盛的生命力。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句话中的“冒”字用得好,荷花不是偷偷地钻出,也不是自然地长出,而是“冒”出,这不但与上句话中“荷叶挨挨挤挤”相呼应,而且说明了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3.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是一组排比句,写出荷花刚开、全开、未开时的三种状态。

这句话中用“两三瓣儿”“嫩黄色”“展开”“饱胀”等词语,写出了荷花花瓣的数量,花芯的颜色,以及花的样子,十分生动形象。

4.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这句话中的“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作者并没有真的变成荷花。

为什么会有这种“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的感觉呢?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这种想象呢?因为作者鼻子闻到的是荷花的清香,眼前出现的满池的荷花,作者被陶醉了,看得入迷了,到了入情物化的程度了,所以感到“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而眼前的荷花都是白色的,所以自己仿佛也“穿着雪白的衣裳”。

本课在写作方法上有两个特点:
第一,使用了比喻、排比的方法,前面已作分析,在此不赘述。

第二,恰当的地运用联想与想象,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

假如配上音乐,定能让我们陶醉在作者所描绘的美妙情境之中。

(2015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卷试题与答案)
(二轮复习接近尾声,如何缓解备考压力?)
1、自我暗示。

人生总是有起有落的,考试也是一样。

由于各种原因,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考场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榜上无名,脚下有路。

历史上有很多杰出人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照样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所以作为考生不必过度夸大考试尤其是中、高考的决定性,你越是担心考试结果,往往越不容易考出好成绩。

学生以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考试,心情自然就会放松,压力也会随之减少。

2、饮食调节。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考试紧张压力大,怕孩子营养不良,所以在高考前会给孩子大量进补或者供给丰富的营养餐,一些父母甚至买保健品给孩子吃,其实这些没必要。

备考期间,不能大吃大喝,只要按照平时的饮食习惯就可以,适当多吃些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有益于大脑的思考。

高考期间,食物以清淡为主,炎热的时候可以加点苦瓜降降内火。

3、师生之间交流。

在几年的学生生涯中,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信任和崇拜的老师,如果发动这些老师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效果将非常理想。

4、学生之间相互鼓励。

高三学生在考试期间最需要交流,也最需要宣泄。

同龄人在一起时,哪怕是发发牢骚,也可以释放一下压力。

在紧张备考时,你可以将内心的苦闷、不满向朋友倾诉,听听朋友的意见,同时也要多关心同学,听听他们的倾诉。

人在最艰难的时候,如果有人不断地给予自己肯定和鼓励,那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5、环境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