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抗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
血小板抗体测定操作规程【检测原理】反应板中已包被抗血小板单克隆抗体,血小板悬液经离心洗涤后可在反应孔底部形成血小板单层。
加入血清或血浆,在孔中经过孵育后,若该血清或血浆中含有血小板抗体,则该抗体与反应孔中的血小板单层结合,未结合的成分通过洗涤被去除。
加入抗人及人致敏红细胞(指示红细胞),经离心后指示红细胞通过抗人的桥连与血小板单层上的血小板抗体结合,因此阳性反应为指示红细胞平铺在反应孔底部表面。
而阴性反应为指示红细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聚集于反应孔底部中央。
【试剂组成】1、反映板2、低离子强度溶液3、抗人IgG4、25×浓缩洗涤液5、阴阳性对照6、指示红细胞7、冻干血小板8、生理盐水【样本要求】新鲜血清或血浆样本,4℃可保存7天,若需长期保存应-20℃冻存。
样本检测前经离心5分钟后,取上清液进行检测。
【实验前准备】1将试剂盒平衡至室温(18-25°C)2、25×浓缩洗涤液用纯化水按1:24体积比稀释成洗涤工作液。
【适用仪器】平板式离心机。
离心力和离心转数的换算公式为Rcf(g)=1.119×10-5×r×(rpm)2(r为离心半径,单位cm)。
【检测步骤】(一)抗体检测1、制备血小板悬液:可将商品化的冻干血小板稀释后直接使用;也可自己制备三人份等比例混合型血小板悬液(将有效期内机采血小板用生理盐水进行5-10倍稀释后混合;或采血当天8小时内或枸橼酸钠抗凝全血经离心10分钟,取上层2/3富血小板血浆混合)。
血小板悬液应贮于塑料容器中,保存并在8小时内进行检测。
2、根据检测量出反应板条,标记患者、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孔,未使用的板条应储存于自封袋中,加入干燥剂密封后,2-8℃储存。
3向反应孔中加入1滴(50ul)上述血小板悬液,轻摇反应板约10秒钟。
4、用平板离心机将反应板以50g离心5分钟,使血小板固定在反映孔底部。
5、倒出反应孔中的液体,并用滴管滴加洗涤工作液清洗3次,洗涤过程中轻摇微孔板,然后轻轻甩掉洗涤液。
血小板抗体筛查对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分析
血小板抗体筛查对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分析1. 引言1.1 背景血小板输注是治疗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或血小板功能障碍的关键方法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些患者在接受血小板输注后,可能出现血小板反应或无效的情况,这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对患者造成危害。
血小板抗体是一种可能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因此对血小板抗体进行筛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血小板抗体筛查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了解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特定的抗体,从而判断患者接受血小板输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目前,血小板抗体筛查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不同的筛查方法可能会对临床血小板输注的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对血小板抗体筛查的方法、临床血小板输注的意义以及血小板抗体筛查对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决策依据,以提高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和安全性。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血小板抗体筛查对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
血小板输注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和手术后出血等情况,由于受体的变异性和抗体的产生,血小板输注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
通过血小板抗体筛查,可以及时发现患者体内的抗体情况,从而选择合适的供血者和血小板制品,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成功率和疗效。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血小板输注方案,减少输注失败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通过深入研究血小板抗体筛查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和影响,为医疗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正文2.1 血小板抗体筛查的方法血小板抗体筛查是通过检测受血者血浆中的抗体来确定是否存在抗体介导的血小板减少性血小板增敏症。
目前主要的血小板抗体筛查方法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gG)、抗人球蛋白G试验(IgGsubclass)、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Western blotting 等。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方法,通过将待测血浆与已知具有抗体活性的抗人球蛋白进行反应,观察形成的聚集或凝集现象来判断是否存在抗体。
两种方法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比较
两种方法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比较吴昌松【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与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3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输注10 ~ 30个治疗剂量血小板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利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与固相凝集法对患者血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同时与经典的SEPSA(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试验)方法对53例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测,47例血小板抗体阳性,6例阴性,阳性率为88.6%.固相凝集法检测,31例血小板抗体阳性,阴性22例,阳性率为58.5%.2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显著(P =0.001),有统计学意义.SEPSA方法检测44例阳性,9例阴性,阳性率为83.0%,与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优于固相凝集法,其检测敏感性高,且操作简单,耗时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期刊名称】《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28)001【总页数】2页(P50-51)【关键词】微柱凝胶;固相凝集;血小板抗体【作者】吴昌松【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输血科,贵州都匀55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1血小板输注是血小板自身功能障碍或血液系统性疾病导致血小板数量或功能障碍的有效治疗手段。
血小板除含有血小板自身特异性抗原外,同时也还有ABO系统、HLA系统等其他血型系统的抗原成分[1]。
长期输注血小板或不规范的血小板输注,会导致血小板抗体和其他血型系统抗体的产生,影响血小板治疗效果或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2~3]。
为避免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和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抗体检测和血小板同型输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该文对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与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SEPSA方法是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经典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重复性、特异性和敏感性稳定。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临床应用
荧光法
√
√
极高 一般 >2h 荧光显微镜 或流式细胞仪
敏感性高 特异性不足
固相凝集法
√ √
高 较好 <1h 平板离心机,洗板机
血小板交叉配型应用最 为广泛的方法
03 固相法血小板检测
MASPAT试剂盒组成
MASPAT试剂盒 (K1360)
• 96孔板 (12 条 *8 孔) • 微孔上包被有血小板单克隆抗体 • MASPAT LISS液:10 ml • MASPAT 抗人 IgG: 6 ml • 阳性质控(混合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1 ml • 阴性质控(不含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1 ml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风险评估
白细胞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HLA)抗体是引起临床非溶血性发热输血不良反应的最主 要原因,尤其是有输血史、输血小板史、妊娠史、器官移植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等患 者临床输血工作中,输血不良反应约70%. 文献报道输注红细胞为2-6%,输注血小板为20-30%,多次输血患者高达27-63%.
目的
检测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待输血小板的抗体,或患者反复输注血小板、全血及血小板 的血液制品后产生血小板抗体,这些抗体能够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及输血反应。
临床意义
只有经过血小板筛查和配型,输注与患者相合或基本相合的血小板,才能达到安全有效 输注血小板功效,另外血小板抗体筛查可协助诊断某些血小板减少症。
白细胞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HLA)抗体的检测对于预防和减少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 非常有意义。
05 血小板抗体检测应用(输血科) 血小板抗体阳性性别比较及发生NHTR比例
吴宇辰,徐笑红,叶宏宇,血小板抗体对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影响,中国输血杂志,2015-28.8
06 血小板抗体检测应用(输血科) 输血反应与血小板抗体关系
无偿献血人群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血球为 ± 。②阴性结果 : 血球呈纽扣状 , 集中在孔底
中央 。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C A B输血服 务标准化 . AB 系统 V . 2 0软件 统计 。数 据 比较 采用 检 验 。P≤
基金项 目: 聊城市卫 生局 医学科 研立项项 目( 0 9 ̄7 。 20 2 )
+, 球呈 环状 为 +, 球 环 状 较 小 、 围可 见 分 散 血 血 周
H A抗体均 阳性 者 占 1% 。研究发 现妊 娠产生 P 8 H A抗 体 的概 率 高 于 5 J L % 。但 妊 娠 期 产 生 的
HL A抗体 生 产后 很 难 长 期 维 持 高 的效 价 和 高 的特 异性 , 生产 后时 间 愈 长 , 效价 及 特 异 性 愈 低 , 至 消 甚
失 引。
目前研 究表 明 , A I类 抗 原 是 血 小 板 膜 固有 HL
的蛋 白, 巨核 细胞 生成 阶段 及 血 小 板 生成 后持 续 在 表达 , 而不 是血小 板从 血 浆 中吸 收附着 的成 分 ; 血小 板细胞 膜上 H A抗 原 只是 I类 抗 原 , 只是 HL ・ L 且 A
探 讨其 阳性 率 和分 布特 点 。
1 资料 与 方法
1 1 临床 资料 .
65 4例 无偿 献血 者 , 中男 20 9 5 其 3
注 : 男 性 比较 , P<O0 ; 无 妊 娠 史 者 比较 。 P<0 0 与 .1与 .1
例 , 455例 ( 性无 妊 娠史者 232例 , 性有 妊 女 1 女 4 女 娠 史者 213例 ) 年 龄 1 7 ; 8~5 5岁 。分 别 留取 未 抗 凝 血样 , 离 出血 清 , 用 。 简易致 敏红 细胞 血小 板 分 备
临床实验室血小板抗体类型
临床实验室血小板抗体类型血小板抗体是指人体内产生的针对血小板表面抗原的抗体,它对于血小板功能的调节及血小板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临床实验室通过检测血小板抗体类型,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一系列血液相关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阵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
本文将重点讨论临床实验室中常见的血小板抗体类型及其意义。
一、IgM型抗体IgM型抗体是最常见的血小板抗体类型之一。
它通常与免疫机制异常相关,包括免疫系统疾病、感染等。
在实验室中,通过抗人全血球血清抗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检测方法可以确定其存在。
血液检测结果显示IgM型抗体阳性,可能意味着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活化,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
临床医生通常需要进一步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以确定治疗方案。
二、IgG型抗体IgG型抗体是另一常见的血小板抗体类型。
与IgM型不同,IgG型抗体对血小板产生的影响更为严重。
它可以绑定到血小板表面,并导致血小板破坏和血小板减少。
实验室检测IgG型抗体常采用抗人全血球血清抗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方法。
检测结果阳性提示血小板破坏增加,临床上可能表现为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等疾病。
根据抗体滴度的高低,医生可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三、抗磷脂抗体抗磷脂抗体是一类特殊的血小板抗体。
它与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
实验室检测抗磷脂抗体主要采用凝集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抗磷脂抗体,可以协助诊断APS并评估疾病活动性。
抗磷脂抗体阳性还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等血栓性疾病相关,因此临床医生还需针对血栓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四、HS型抗体HS型抗体是一种罕见的血小板抗体类型,它与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等疾病相关。
HIT是一种因使用肝素类药物而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血栓性疾病。
抗血小板抗体的检测意义
抗血小板抗体的检测意义
李贵;韩月菊;于元龙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
【年(卷),期】1999(000)007
【摘要】血小板输入而患者的血小板数不增加为血小板输入不反应状态(PTR),现将PTR的原因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75)
【作者】李贵;韩月菊;于元龙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
【相关文献】
1.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J], 印炜;董君肖;董炳君
2.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病变患者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肌联蛋白抗体和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的检测意义 [J], 刘岚剑;杨文娟
3.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J], 张丽君;吕志芬;贾永存;高平生
4.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对血清中HIV-1 HIV-2抗体、梅毒抗体和丙肝抗体的检测意义 [J], 张巧安
5.血清抗Sa抗体、抗环瓜氨酸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探讨 [J], 操良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itp名词解释
itp名词解释ITPITP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是一种特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由于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而导致血小板减少,从而引发出血倾向。
ITP主要特征是低血小板计数和皮肤黏膜出血症状,如紫癜(皮下出血点)、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ITP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理论认为是由于体内产生了对血小板抗原的抗体,使得血小板在脾脏被破坏得更快,从而导致血小板计数的减少。
ITP可能会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以儿童和年轻女性较常见。
ITP的症状和严重程度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些患者可能只有轻微的出血症状,而其他患者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如重度鼻出血或消化道出血。
病程通常是反复发作,且可能持续数周或数月。
大多数成年人会恢复正常血小板计数,但儿童和一些成年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治疗。
治疗ITP的方法因患者个体差异而异。
对于轻度病例,通常不需要治疗,只需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
对于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免疫球蛋白。
对于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脾切除手术,以减少血小板被破坏的情况。
尽管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并不会导致其他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
然而,ITP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与其他血液疾病进行区分,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总的来说,ITP是一种由于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而导致血小板减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它的症状主要是低血小板计数和皮肤黏膜出血,治疗方法因患者个体差异而不同。
虽然ITP本身并不会导致其他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但诊断和治疗时需要与其他血液疾病进行区分。
人血小板抗体测定法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附录ⅨR人血小板抗体测定法本法系采用血小板与血小板抗体结合后,使血小板发生凝集的原理。
通过比较凝集反应终点测定供试品中人血小板抗体效价。
试剂(1)5%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抗凝剂取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0.365g、磷酸二氢钾0.875g、氯化钠2.125g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_Na2·2H2O)12.5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250ml。
(2)0.33% EDTA溶液称取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0.73g、磷酸二氢钾1.75g、氯化钠4.2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_Na2·2H2O)1.65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500ml。
(3)血小板稀释液取3人份以上AB型血清混合,56℃灭能30分钟,按AB型血清每100ml加硫酸钡50g的比例加入硫酸钡,置37℃吸附1小时,随时搅动,然后以每分钟3000转离心30分钟,弃去沉淀,吸上清液备用。
试验当天按1份血清加3份生理氯化钠溶液配成血小板稀释液(注意AB型血清中不得混有红细胞及溶血)。
(4)血小板悬液的制备采集人静脉血20ml,按5% EDTA溶液与全血以1∶9的比例混合,在20℃以每分钟800转离心15分钟,取上层血浆加0.33% EDTA溶液至原全血体积,于20℃每分钟1500转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如此再重复用0.33% EDTA洗涤2次,弃上清液,向沉淀中加血小板稀释液0.5ml,混匀,计数并将血小板浓度调至 2.5-3.5x105/mm3即可(注意:计数时血小板悬液应在计数板上静置2~3分钟,并在10分钟内计数完)。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用生理氯化钠溶液将供试品进行2倍系列稀释至1∶16。
阳性对照溶液的制备取经人血小板免疫的猪血浆(或兔血清)0.5ml 60℃灭能10分钟,用硫酸钡0.05g于37℃吸附15分钟后,以每分钟3000转离心20分钟,取上清液备用。
血小板抗体常用的检测方法
血小板抗体常用的检测方法
嘿,咱今儿就来唠唠血小板抗体常用的检测方法。
你说这血小板抗体啊,就像是身体里的小调皮鬼,得把它们给找出来才行呢!
先来说说这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吧,这就好比是个超级侦探,能把那些隐藏的血小板抗体给揪出来。
它通过一些巧妙的反应和检测,让抗体无处可逃。
你想想,就像是在一个大迷宫里,这个试验就是那个能找到正确路径的指南。
还有这固相红细胞吸附试验呢,它就像是个精准的捕捉器。
血小板抗体一旦出现,它就能紧紧抓住,绝不放手。
就好像是个厉害的猎人,等着猎物上钩呢。
淋巴细胞毒试验也不能小瞧呀!它能像个敏锐的检察官一样,仔细检查每一个可能有问题的地方,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血小板抗体。
这可真是厉害得很呢!
流式细胞术呢,就像是个高科技的扫描仪,快速又准确地扫描着,把那些血小板抗体都给识别出来。
它可真是个厉害的角色呀!
咱再想想,要是没有这些检测方法,那得有多麻烦呀!医生们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但有了这些方法,就像是点亮了一盏盏明灯,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你说这些检测方法是不是很重要?它们就像是身体的卫士,守护着我们的健康。
我们得感谢那些发明和完善这些方法的科学家们,是他们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
所以呀,可别小看了这些血小板抗体常用的检测方法,它们可是在背后默默为我们的健康努力着呢!这就是关于血小板抗体常用检测方法的事儿,咱可得记住啦!。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反复输血中的应用价值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反复输血中的应用价值张玉朝【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反复输血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血站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的200例反复输血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外选取100例无输血史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37.5%)高于对照组(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输注无效率(85.0%)高于对照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通过对反复输血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能够有效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为临床输血提供指导。
在对患者进行输血前建议先滤除白细胞以降低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预防和控制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6(025)003【总页数】2页(P448-449)【关键词】血小板;抗体;输血【作者】张玉朝【作者单位】南阳市中心血站河南南阳 473000【正文语种】中文目前,临床失血患者不断增加,血小板相关制品在医学范围内应用更加广泛,尤其是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和肿瘤患者的治疗。
但是从目前临床输血工作中发现,患者多次输血后可能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直接破坏了输入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
因此,探究血小板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对反复输血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本文选取200例反复输血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确保患者输血的安全,现具体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南阳市中心血站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的200例反复输血患者(观察组),患者均经5次以上输血,排除发热、感染和弥散性血管凝血等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情况。
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为16~74岁,平均(42.1±3.2)岁;白血病43例,恶性肿瘤25例,全血小板减少40例,淋巴瘤3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55例。
血小板抗体产生机制
血小板抗体产生机制
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涉及免疫系统的复杂机制,通常分为两种主要类型: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药物诱导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1.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由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和破坏血小板的疾病。
机制可能涉及以下步骤:
•异常的免疫应答:在ITP患者中,免疫系统可能产生异常的应答,将血小板错误地识别为外来物质或敌对物质。
•抗体生成:免疫系统产生了称为抗血小板抗体的抗体,通常是IgG类型。
这些抗体结合到血小板表面,标记它们为被摧毁的
目标。
•巨噬细胞破坏:抗体标记的血小板被巨噬细胞,如脾脏和肝脏的巨噬细胞,破坏掉。
这导致血小板减少,增加了出血的风险。
2. 药物诱导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有些药物可以触发免疫系统对血小板的攻击,导致药物诱导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这一过程可能包括以下步骤:
•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某些药物可能引起免疫系统对血小板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
•抗体生成:免疫系统生成抗血小板抗体,将其与药物相关的血小板结合。
•巨噬细胞破坏:抗体标记的血小板被巨噬细胞摧毁。
血小板抗体产生的确切机制仍在研究中,因为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遗传、环境和免疫系统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治疗方法通常包括免疫抑制剂和其他干预手段,以减轻免疫系统对血小板的攻击。
血小板抗体试剂盒
人抗血小板抗体IgG/M/A(PA-IgG/M/A)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预期应用ELISA法定量测定人血清、血浆或其它相关液体中血小板抗体IgG/M/A含量。
实验原理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标本中血小板抗体水平。
用纯化的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血小板抗体、生物素化的抗人血小板抗体抗体、HRP标记的亲和素,经过彻底洗涤后用底物TMB显色。
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血小板抗体呈正相关。
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计算样品浓度。
试剂盒组成及试剂配制1.酶联板:一块(96孔)标准品(冻干品):2瓶,每瓶临用前以样品稀释液稀释至1ml,盖好后静置10分钟以上,然后反复颠倒/搓动以助溶解,其浓度为500ng/ml,做系列倍比稀释后,分别稀释成500ng/ml ,250ng/ml,125ng/ml,62.5ng/ml,31.2ng/ml,15.6ng/ml,7.8ng/ml样品稀释液直接作为标准浓度0ng/ml,临用前15分钟内配制。
如配制250ng/ml标准品:取0.5ml500ng/ml的上述标准品加入含有0.5ml样品稀释液的Eppendorf管中,混匀即可,其余浓度以此类推。
2.样品稀释液:1×20ml/瓶。
3.检测稀释液A:1×10ml/瓶。
4.检测稀释液B:1×10ml/瓶。
5.检测溶液A:1×120ul/瓶(1:100)临用前以检测稀释液A1:100稀释,稀释前根据预先计算好的每次实验所需的总量配制(每孔100ul),实际配制时应多配制0.1-0.2ml。
如1ul检测溶液A加99ul检测稀释液A的比例配制,轻轻混匀,在使用前一小时内配制。
6.检测溶液B:1×120ul/瓶(1:100)临用前以检测稀释液B1:100稀释。
血小板抗体检测专家共识
血小板抗体检测专家共识关键词:血小板抗体临床输血专家共识2016年7月25日,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输血医学增设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
输血医学的重要职能就是保障和指导临床安全、科学、精准输血,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血小板具有复杂的抗原系统,包括与其它组织或细胞所共有的抗原,如ABO血型系统抗原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与单核/巨噬细胞及有核红细胞共有的GPⅣ/CD36抗原等。
妊娠、输血、器官移植等均可诱导机体产生血小板抗体,包括HLA抗体、HPA抗体和CD36抗体等。
这些抗体可以引起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TR)、胎儿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FNAIT)、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TR)、输血后紫癜(PTP)等。
红细胞抗体已经成为临床输血前免疫学检测的常规项目,而输血前血小板抗体检测并未得到临床充分重视。
目前,血小板输注的策略主要采用随机输注方式,反复输血及多次妊娠者容易产生血小板抗体,引起PTR、FNAIT等疾病,以及NHTR、PTP等输血不良反应。
为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和疗效,预防PTR和输血不良反应,节约血液资源,诊断血小板抗体相关免疫性疾病,现形成血小板抗体检测专家共识,内容如下。
1 血小板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1.1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TR)诊断:血小板抗体是免疫性PTR的主要原因。
一般患者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抗体的阳性率为8.2%~60.0%,肿瘤患者和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12.6%~ 66.0%[8-10],这些抗体是导致免疫性PTR的主要因素。
对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和鉴定,可以诊断免疫性PTR。
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输注血小板交叉配合的血小板,可有效预防免疫性PTR。
1.2 HLA抗体导致NHTR诊断:NHTR在输血反应中占比最大,输注红细胞的NHTR的发生率约为0.08%~6.0%,输注血小板NHTR的发生率可高达20.3%~70.0%。
ITP中国专家共识及特异性血小板抗体
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治疗专家共识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止血与血栓学组召集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诊断治疗专家共识研讨会”于2009年4月在山东省威海市举行。
来自全国30余位学组成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就成人ITP(以下简称ITP)的诊断与治疗达成以下共识。
一、ITP的定义国际ITP工作组新近提出将ITP定义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以强调其免疫发病机制,缩写仍为ITP。
二、ITP的诊断1.至少2次检查显示血小板计数(BPC)减少,血细胞形态无异常。
2.脾脏一般不增大。
3.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4.须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如假性血小板减少、先天性血小板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药物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恶性血液病、慢性肝病脾功能亢进、血小板消耗性减少、妊娠血小板减少以及感染等所致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
5.诊断ITP的特殊实验室检查:①血小板膜抗原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可以鉴别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有助于ITP的诊断。
②血小板生成素(TPO):不作为ITP的常规检测,但对诊断复杂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可能有所帮助,可以鉴别血小板生成减少(TPO水平升高)和血小板破坏增加(TPO水平正常),从而有助于鉴别ITP与不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或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二、ITP的分型1.新诊断的ITP:诊断后3个月内血小板减少的所有患者。
2.慢性ITP:血小板减少持续超过12个月的所有患者。
3.难治性ITP:满足以下所有三个条件的患者:①脾切除后无效或者复发;②需要(包括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他治疗)治疗以降低出血的危险;③除外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确诊为ITP。
4.重症ITP:BPC<10×109/L,显著的皮肤黏膜多部位出血和(或)内脏出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抗血小板抗体IgG/M/A(PA-IgG/M/A)酶联免疫分析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
预期应用
ELISA法定量测定人血清、血浆或其它相关液体中血小板抗体IgG/M/A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标本中血小板抗体水平。
用纯化的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血小板抗体、生物素化的抗人血小板抗体抗体、HRP标记的亲和素,经过彻底洗涤后用底物TMB显色。
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血小板抗体呈正相关。
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计算样品浓度。
试剂盒组成及试剂配制
1.酶联板:一块(96孔)
标准品(冻干品):2瓶,每瓶临用前以样品稀释液稀释至1ml,盖好后静置10分钟以上,然后反复颠倒/搓动以助溶解,其浓度为500ng/ml,做系列倍比稀释后,分别稀释成500ng/ml ,250ng/ml,125ng/ml,62.5ng/ml,31.2ng/ml,15.6ng/ml,7.8ng/ml样品稀释液直接作为标准浓度0ng/ml,临用前15分钟内配制。
如配制250ng/ml标准品:取0.5ml500ng/ml的上述标准品加入含有0.5ml样品稀释液的Eppendorf管中,混匀即可,其余浓度以此类推。
2.样品稀释液:1×20ml/瓶。
3.检测稀释液A:1×10ml/瓶。
4.检测稀释液B:1×10ml/瓶。
5.检测溶液A:1×120ul/瓶(1:100)临用前以检测稀释液A1:100稀释,稀释前根据预先计算好的每次实验所需的总量配制(每孔100ul),实际配制时应多配制0.1-0.2ml。
如1ul
检测溶液A加99ul检测稀释液A的比例配制,轻轻混匀,在使用前一小时内配制。
6.检测溶液B:1×120ul/瓶(1:100)临用前以检测稀释液B1:100稀释。
稀释方法同检测溶液A。
7.底物溶液:1×10ml/瓶。
8.浓洗涤液:1×30ml/瓶,使用时每瓶用蒸馏水稀释25倍。
9.终止液:1×10ml/瓶(2N H2SO4)。
标本的采集及保存
1.血清:标本请于室温放置2小时或4℃过夜后于1000x g离心20分钟,取上清即可检测,或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2.血浆:可用EDTA或肝素作为抗凝剂,标本采集后30分钟内于2-8°C1000x g离心15分钟,或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注:标本溶血会影响最后检测结果,因此溶血标本不宜进行此项检测。
操作步骤
实验开始前,请提前配置好所有试剂,试剂或样品稀释时,均需混匀,混匀时尽量避免起泡。
每次检测都应该做标准曲线。
如样品浓度过高时,用样品稀释液进行稀释,以使样品符合试剂盒的检测范围。
1.加样:分别设空白孔、标准孔、待测样品孔。
空白孔加样品稀释液100ul,余孔分别加标准品或待测样品100ul,注意不要有气泡,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酶标板加上盖或覆膜,37℃反应120分钟。
为保证实验结果有效性,每次实验请使用新的标准品溶液。
2.弃去液体,甩干,不用洗涤。
每孔加检测溶液A工作液100ul(取1ul检测溶液A加99ul 检测稀释液A的比例配制,轻轻混匀,在使用前一小时内配制),37℃,60分钟。
3.温育60分钟后,弃去孔内液体,甩干,洗板3次,每次浸泡1-2分钟,350ul/每孔,甩干。
4.每孔加检测溶液B工作液(同检测A工作液)100ul,37℃,60分钟。
5.温育60分钟后,弃去孔内液体,甩干,洗板5次,每次浸泡1-2分钟,350ul/每孔,甩干。
6.依序每孔加底物溶液90ul,37℃避光显色(30分钟内,此时肉眼可见标准品的前3-4孔有明显的梯度兰色,后3-4孔梯度不明显,即可终止)。
7.依序每孔加终止溶液50u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转黄色)。
终止液的加入顺序应尽量与底物液的加入顺序相同。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底物反应时间到后应尽快加入终止液。
8.用酶联仪在450nm波长依序测量各孔的光密度(OD值)。
在加终止液后15分钟以内进行检测。
注:
1.每次实验留一孔作为空白调零孔,该孔不加任何试剂,只是最后加底物溶液及2NH2SO4。
测量时先用此孔调OD值至零。
2.为防止样品蒸发,试验时将反应板放于铺有湿布的密闭盒内,酶标板加上盖或覆膜。
3.未使用完的酶标板或者试剂,请于2-8℃保存。
标准品、检测溶液A工作液、检测溶液B 工作液请依据所需的量配置使用。
请勿重复使用已稀释过的标准品、检测溶液A工作液或检测溶液B工作液。
4.建议检测样品时均设双孔测定,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洗板方法
手工洗板方法:吸去(不可触及板壁)或甩掉酶标板内的液体;在实验台上铺垫几层吸水纸,酶标板朝下用力拍几次;将推荐的洗涤缓冲液至少0.3ml注入孔内,浸泡1-2分钟,根据需
要,重复此过程数次。
自动洗板:如果有自动洗板机,应在熟练使用后再用到正式实验过程中。
特异性
本试剂盒可同时检测重组或天然的人血小板抗体,且与其它相关蛋白无交叉反应。
计算
以标准物的浓度为横坐标(对数坐标),OD值为纵坐标(普通坐标),在半对数坐标纸
上绘出标准曲线,根据样品的OD值由标准曲线查出相应的浓度;再乘以稀释倍数;或用标准物的浓度与OD值计算出标准曲线的直线回归方程式,将样品的OD值代入方程式,计算出样品浓度,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样品的实际浓度。
注意事项
1.洗涤过程非常重要,不充分的洗涤易造成假阳性。
2.一次加样时间最好控制在5分钟内,如标本数量多,推荐使用排枪加样。
3.请每次测定的同时做标准曲线,最好做复孔。
4.如标本中待测物质含量过高,请先稀释后再测定,计算时请最后乘以稀释倍数。
5.在配制标准品、检测溶液工作液时,请以相应的稀释液配制,不能混淆。
6.底物请避光保存。
检测范围:
7.8ng/ml-500ng/ml
说明
1.在储存及孵育过程中避免将试剂暴露在强光中。
所有试剂瓶盖须盖紧以防止蒸发和污染,试剂避免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因为蛋白水解酶的干扰将导致出现错误的结果。
2.小心吸取试剂并严格遵守给定的孵育时间和温度。
请注意在吸取标本/标准品,酶结合物或底物时,第一个孔与最后一个孔加样之间的时间间隔如果太大,将会导致不同的“预孵育”时间,从而明显地影响到测量值的准确性及重复性。
而且,洗涤不充分将影响试验结果。
3.试剂盒保存:部分试剂保存于-20℃,部分试剂保存于2-8℃,具体以标签上的标示为准。
4.浓洗涤液会有盐析出,稀释时可在水浴中加温助溶。
5.刚开启的酶联板孔中可能会含有少许水样物质,此为正常现象,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任何影响。
6.中、英文说明书可能会有不一致之处,请以英文说明书为准。
7.所有的样品都应管理好,按照规定的程序处理样品和检测装置。
8.有效期: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