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组建简单的以太网
实验一局域网的组建、配置和管理
一、实验项目名称:局域网组建、配置和管理(实验编号:05210101)二、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室以太网的拓扑结构、传输介质,掌握网线的制作和测试方法,了解标准568A与568B网线的线序,并配置和管理以太网交换机。
通过实验直观认识以太网,巩固以太网知识,锻炼实际动手能力。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工具:pc机器,以太网交换机,双绞线,RJ45水晶头,卡线钳,电缆测试仪。
四、原理概述:计算机通过网卡和双绞线连接至交换机,本实验室的计算机网络为星型拓扑结构。
对交换机主要进行虚拟局域网的配置。
虚拟局域网是将物理网络重新划分的逻辑网络,可以有效地隔离广播域,方便管理,并有助于网络安全。
五.实验内容步骤:1、参观实验室网络环境,了解拓扑结构。
并划出拓扑结构图。
2、熟悉并制作以太网的传输介质:双绞线EIA/TIA的布线标准中规定了两种双绞线的线序568A与568B。
对RJ45接线方式规定如下:(1)1、2用于发送,3、6用于接收,4、5,7、8是双向线。
(2)1、2线必须是双绞,3、6双绞,4、5双绞,7、8双绞。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干扰信号,提高传输质量。
RJ45头的线号:将RJ45头有金属触面的一面面向自己,自左至右线号分别为12345678。
制作RJ45头时的接线顺序有两种标准:线号 EIA-568A EIA-568B1 绿白橙白2 绿橙3 橙白绿白4 蓝蓝5 蓝白蓝白6 橙绿7 棕白棕白8 棕棕本地的1、2两脚为信号发送端,3、6两脚为信号接收端。
计算机接至交换机,双绞线两端的线序应该一样,即都为EIA-568A或EIA-568B。
计算机间直接相连,双绞线两端的线序应该不一样,即一端为EIA-568A,另一端为EIA-568B。
制作步骤:(1)剥线用卡线钳剪线刀口将双绞线端头剪齐,再将双绞线端头伸入剥线刀口,使线头触及前挡板,然后适度握紧卡线钳同时慢慢旋转双绞线,让刀口划开双绞线的保护胶皮,取出端头从而剥下保护胶皮。
实验三交换式以太网的组建
实验三交换式以太⽹的组建实验三交换式以太⽹的组建⼀、实验⽬的通过实训使学⽣掌握计算机局域⽹的⽹络配置与测试⽅法。
⼆、实验设备WIN2000计算机、局域⽹环境、交换机。
三、实验内容IP地址设置、⽹络测试四、实验步骤(⼀)Windows 2000/⽹络配置:IP地址配置⼀般情况下,中⽂Windows 2000会按照系统默认的⽅式设置本地连接的属性,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TCP/IP协议,步骤如下:1.当⽹卡正确安装完后,您会发现在桌⾯上出现了⼀个“⽹上邻居”图标,⽤右键单击它并选中“属性”。
2.在“⽹络和拨号连接”窗⼝中⽤右键单击“本地连接”图标,并选中“属性”。
3.选择“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中的“Internet协议(TCP/IP)”项,并单击“属性”按钮。
4.在“Internet 协议(TCP/IP)属性”对话框中,选择“使⽤下⾯的IP地址”选项,依次输⼊⽹络中⼼提供给你的IP地址(202.***.***.***)、⼦⽹掩码(255.255.255.***)、默认⽹关(202.113.96.2);再选择“使⽤下⾯的DNS服务器地址”选项,添⼊⽹络中⼼DNS 服务器地址(202.113.96.10)。
5.按“确定”结束TCP/IP设置。
到此,您就已经完成了上⽹所需的⽹络配置。
(⼆)Windows 2000/⽹络配置:⽹络测试当进⾏完⽹络的配置后,如果⼀切正常的话,⽤户的计算机应该与校园⽹连通了,接下来就可以使⽤⼀些常见的Internet服务了。
测试⽹络连通情况时,通常使⽤ping命令。
在Windows 2000环境中,从【开始】,选【运⾏(R)】项,在【运⾏】对话框中输⼊“cmd”后单击“确定”按钮,进⼊DOS环境下。
运⾏ping命令检测⽤户计算机与⽹关(路由器)的连通情况。
1.请先检测局域⽹的⽹关,例如:某局域⽹的⽹关为202.200.48.129,则运⾏命令:ping 202.200.48.129 ,如果⽹关连通正常,则出现如下信息,如图:如果⽹关不通,则会出现如下的信息: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那么,请您仔细检查您的⽹卡安装及⽹络配置是否正确。
SDH网络组网、配置、操作和管理及以太网业务配置实验
专业实习题目:SDH网络组网、配置、操作和管理及以太网业务配置实验2016-5-13一、实验目的(1)利用ZXONM E300网管组建传输网络,了解SDH传统业务组网配置和网元的配置(2)创建网元,并完成各网元之间的业务配置(3)完成时钟源和公务配置,修改网元网元状态、下载网元数据(4)掌握以太网业务配置二、实验器材(1)ZXONM E300一台;(2)实验终端电脑一台。
三、实验内容(一)SDH传统组网配置及网元配置(1)按照ZXONM E300配置手册将设备与PC机互联;(2)连接网管①使用交叉网线连接网管计算机和网元A子架接口区的网管接口Qx(此步骤跳过)。
②修改网管计算机IP地址为193.55.1.5、掩码为255.255.255.0、网关为193.55.1.18。
(3)创建网元表6-3 各网元信息表网元A B C D E参数网元名称NET01 NET02 NET03 NET04 NET05 网元标识 1 2 3 4 5 网元地址196.1.1.18 196.1.2.18 196.1.3.18 196.1.4.18 196.1.5.18 系统类型ZXMP S200 ZXMP S325 ZXMP S325 ZXMP S3325 ZXMP S200 设备类型ZXMP S200 ZXMP S325 ZXMP S325 ZXMP S325 ZXMP S200 网元类型ADM® ADM® ADM® ADM® TM 速率等级STM-4 STM-16 STM-16 STM-16 STM-4 在线/离线离线离线离线离线离线自动建链自动建链自动建链自动建链自动建链自动建链配置子架主子架主子架主子架主子架主子架(4)安装单板①在客户端操作窗口中,双击拓扑图中的网元图标,进入单板管理对话框②所有网元单板安装完成保存后,再次双击该网元,各网元的单板管理对话框中的模拟子架应显示所安装单板(5)建立连接1)在客户端操作窗口中,选择所有网元,单击[设备管理→公共管理→网元间连接配置]菜单项2) 按照表6-7所示的单板连接关系建立光连接表6-7 连接配置表序号始端终端连接类型1 NET01 OL4[1-1-5]端口1 NET02 OL4[1-1-8-3]端口1 双向光连接2 NET01 OL4[1-1-6]端口1 NET03 OL4[1-1-6]端口1 双向光连接3 NET01 OL1[1-1-4]端口1 NET05 OL1[1-1-4]端口1 双向光连接4 NET02 OL4[1-1-6]端口1 NET04 OL4[1-1-8-3]端口1 双向光连接5 NET03 OL4[1-1-8-3]端口1 NET04 OL4[1-1-6]端口1 双向光连接3)验证:在客户端操作窗口的拓扑图中,成功建立光连接的网元图标间有绿色连线相连4)选中所有网元,在客户端操作窗口单击[设备管理→公共管理→网元间连接配置]菜单项,弹出如图6-14所示的连接配置对话框,查询光连接(二)SDH传统组网配置及网元配置(1)时钟源配置确保SDH网络只有一个时钟源,且时钟不成环。
实验2 网线制作及搭建简单局域网
实验二网线制作及搭建简单局域网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常用网线的种类•掌握在各种应用环境下非屏蔽双绞线制作网线的方法及连接方法•掌握网线连通性测试方法•掌握小型局域网的搭建方法二、实验设备压线钳一把、测线仪一个、双绞线若干段、RJ-45水晶头若干、交换机一台三、实验内容网线制作,截取适当长度的两段非屏蔽双绞线,分别与两只RJ45头连接成直通线或反转线,然后用网络测试仪测试其连通性。
利用交换机和所制作的网线,搭建简单的局域网。
四、背景知识网线常用的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我们平时说的用于局域网的网线就是双绞线,是布线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传输介质。
双绞线是由相互按一定扭矩绞合在一起的类似于电话线的传输媒体,每根线外边包裹绝缘层并使用色标进行标记。
双绞线一般由两根22~26号绝缘铜导线相互缠绕而成。
进行缠绕的原理是如果将两根绝缘的铜导线按一定密度互相绞在一起,则可降低信号干扰的程序,每一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的电波会被另一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抵消。
如果把一对或多对双绞线放在一个绝缘套管中便成了双绞线电缆(如下图)。
目前,双绞线可分为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是非屏蔽双绞线,它由四对不同颜色的铜导线,即8芯线组成,每两条按一定规则绞在一起。
RJ45水晶头是安装在双绞线的两端,然后插在网卡、集线器或交换机的RJ45接口上。
图2-1双绞线在EIA/TIA-568标准中,将双绞线按电气特性区分为:三类、四类、五类线。
网络中最常用的是三类线和五类线,目前已有六类以上的。
UTP网线由一定长度的双绞线和RJ45水晶头组成。
做好的网线要将RJ45水晶头接入网卡或HUB等网络设备的RJ45插座内。
相应地RJ45插头座也区分为三类或五类电气特性。
RJ45水晶头由金属片和塑料构成,制作网线所需要的RJ45水晶接头前端有8个凹槽,简称“SE”(Position,位置)。
凹槽内的金属触点共有8个,简称“8C”(Contact,触点),因此业界对此有“8P8C”的别称。
HCIA-Datacom网络技术实验指南构建以太网交换网络-p39
S2 G0/0/1
G0/0/2
Server20 VLAN 20
PC20-1 PC20-2 VLAN 20
PC30-1 VLAN 30
Server30 VLAN 30
5
网络地址规划
设备 PC10-1 PC20-1 PC20-2 PC30-1 Server20 Server30
接口 E0/0/1 E0/0/1 E0/0/1 E0/0/1 E0/0/1 E0/0/1
GE0/0/9(D)
GE0/0/10(U)
GE0/0/11(D)
GE0/0/12(D)
GE0/0/13(D)
GE0/0/14(D)
GE0/0/15(D)
GE0/0/16(D)
GE0/0/17(D)
GE0/0/18(D)
GE0/0/19(D)
GE0/0/20(D)
GE0/0/21(D)
GE0/0/22(D)
IP地址 10.0.10.1 10.0.20.1 10.0.20.2 10.0.30.1 10.0.20.10 10.0.30.10
子网掩码 255.255.255.0 255.255.255.0 255.255.255.0 255.255.255.0 255.255.255.0 255.255.255.0
1 enable default 10 enable default 20 enable default 30 enable default
enable enable enable enable
disable disable disable disable
VLAN 0001 VLAN 0010 VLAN 0020 VLAN 0030
• 我们需要通过VLAN的划分,使老板PC、财务部PC和销售部PC之间 无法进行通信,以此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同时在这 个办公环境中,财务部和销售部各自拥有本部门的服务器,财务 部PC可以访问财务部服务器,销售部PC可以访问销售部服务器, 但不可跨部门访问。
组建以太网的实验报告
组建以太网的实验报告
《组建以太网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以太网的组建过程和原理,掌握以太网的基本工作
原理和组建方法。
实验材料:
1. 以太网交换机
2. 以太网网线
3. 电脑
实验步骤:
1. 将以太网交换机连接电源,并将电脑和交换机用以太网网线连接起来。
2. 打开电脑,并进入网络设置界面,配置本地连接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
网关。
3. 在交换机上查看连接状态,确认电脑和交换机之间的连接正常。
4. 在电脑上进行网络测试,确认网络连接正常。
实验结果:
经过以上步骤的操作,我们成功地组建了一个以太网局域网。
通过网络测试,
我们发现电脑可以正常连接到网络,并且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这表明我
们成功地组建了一个以太网,并且掌握了以太网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组建方法。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以太网的组建过程和原理,掌握了以太网的基
本工作原理和组建方法。
以太网作为一种常用的局域网技术,具有简单、稳定、高效的特点,适用于各种规模的网络环境。
掌握以太网的组建方法对于网络工
程师和网络管理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能够加深大家对以太网的理解,为今后的网络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网络组建 实验指导-组建小型局域网
网络组建实验指导-组建小型局域网
小型局域网的组建过程,一般较为简单。
但是,小型局域网一般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用。
因此,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操作一下组建小型局域网的方法:
1.实验目的
通过对小型以太网的组建,掌握以太网的基本组建方法,加深对局域网中软硬件各部分协同工作、实现主机互连的理解。
2.实验环境
硬件:6台计算机,6块网卡,3个HUB,1个交换机,3个路由器。
RJ-45水晶头及5类双绞线若干,网线夹、网络测试仪各一套。
软件:操作系统软件选用Windows和Linux
3.实验步骤
首先,根据实际硬件及实现要求规划出网络框架,以确定计算机和各网络设备的拓扑结构。
例如,可以参考以下图4-60以交换机为网络中心和图4-61用路由器连接两个不同的局域网。
图4-60 以交换机为网络中心
图4-61 用路由器来连接两个局域网
然后,再来进行硬件的实物安装及连接。
例如,安装网卡、制作网线等。
接着用户可以安装操作系统、安装网卡驱动程序和安装及配置网络协议等。
最后,将做好的网线进行设备连接,并且将每一步操作记录下来。
针对以上实验要求(目的、步骤等),在报告中明确描述各部分要求的完成情况,同时需要将实验中的各种现象、问题及结论等在报告中清晰反映;并做出实验总结。
第1章 以太网组网实验
第1章以太网组网实验目前,以太网是最具影响力和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由于其组网简单、组建造价低廉,因此成为事实上的局域网标准。
计算机组网涉及计算机网络从涉及、建造到维护的全部生存过程,其涉及内容广泛。
本章通过简单的以太网组网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组网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1.1以太网结构以太网在逻辑上采用共享总线的拓扑结构(物理上可能是一个星形结构),如图1-1所示。
介质访问控制方式采用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策略(CSMA/CD)。
在以太网中任何结点都没有可预约的发送时间,各结点随机发送数据。
网络中不存在集中控制结点,所有结点都平等地争用总线,因此,CSMA/CD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属于随机争用方式。
结点结点图1-1 以太网结构以太网组网采用的传输介质可以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等,网络速度有10Mbps、100Mbps、1Gbps等。
但是,无论采用何种传输介质和网络速度,以太网都是使用CSMA/CD 的介质访问控制。
表1-1列出了以太网使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和技术参数。
表1-1 以太网的主要技术标准和技术参数1.2组网设备与器件不同标准的以太网组网需要使用不同的设备和器件,10BASE-T和100BASE-T组网所需的设备和器件主要有:带有RJ45连接头的UTP双绞线电缆、带有RJ45接口的以太网卡、10/100集线器(交换机)等。
1.2.1以太网集线器与交换机1. 以太网集线器集线器处于网络星形拓扑结构的中心,是以太网中最重要、最关键的设备之一,目前已经被交换机所代替,如图1-2所示。
集线器(HUB)也称为多端口中继器,当集线器的一个端口接收到数据帧后,首先要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中继,然后向其他每个端口广播发送。
只有通过集线器,以太网中结点之间的通信才能完成。
集线器具有如下主要功能和特性:➢用作以太网的集中连接点。
➢放大接收到的信号。
➢转发数据信号。
➢无过滤功能。
➢无路由检测和交换功能➢不同速率的集线器不能级联。
计算机网络以太网实验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上机实践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年级:12级上机实践成绩:指导教师:黄新力姓名:郑思淳蔡梦霜创新实践成绩:实验名称:以太网帧的构成学号:10122130214 10122130116上机实践日期:2014.11.24座位编号:A64 A54组号:上机实践时间: 4 学时一、实验目的1. 掌握以太网的报文格式2. 掌握MAC地址的作用3. 掌握MAC广播地址的作用4. 掌握LLC帧报文格式5. 掌握仿真编辑器和协议分析器的使用方法二、实验设备1. 仿真编辑器2. 协议分析器三、实验原理(一)两种不同的MAC帧格式常用的以太网MAC帧格式有两种标准,一种是DIX Ethernet V2标准;另一种是IEEE的802.3标准。
目前MAC帧最常用的是以太网V2的格式。
两种帧格式都具有7个域:前导码、帧首定界符、目的地址、源地址、长度/类型、数据、帧校验序列。
如下图所示。
两种格式的帧可以依据类型/长度字段的值进行区分。
如果此帧是DIX Ethernet V2标准格式帧,则类型/长度字段的值大于1536;如果此帧是IEEE 802.3标准格式的帧,则类型/长度字段的值小于1518。
对DIX Ethernet V2帧来说,此字段的值代表了高层协议的类型;对IEEE 802.3帧来说,它的高层协议一定是LLC,而此字段的值代表的是数据的长度。
下图画出了两种不同的MAC帧格式.(二)MAC层的硬件地址MAC(Media Access Control, 介质访问控制)地址是识别LAN(局域网)节点的标识。
1.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物理地址或MAC地址,它是数据帧在MAC层传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识符。
网卡的物理地址通常是由网卡生产厂家烧入网卡的EPROM,它存储的是传输数据时真正赖以标识发出数据的电脑和接收数据的主机的地址。
2.网卡从网络上收到一个 MAC 帧后,首先检查其MAC 地址,如果是发往本站的帧就收下;否则就将此帧丢弃。
实验一设备网工业以太网组网
实验一设备网工业以太网组网(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熟悉设备网(DeviceNet)和工业以太网(EtherNet/IP)的设计、组态及操作,把握数据通讯、OPC技术等概念。
(二)实验内容●安装连接设备网。
●组态EtherNet/IP。
●添加I/O模块及设备网扫描模块。
●离线/在线组态设备网。
●通过以太网、设备网分不实现操纵程序的上传下载,实现互锁操纵。
●通过DDE/OPC方式实现操纵器与应用程序(如Excel)的数据交互。
(三)实验设备硬件:●设备网(DeviceNet)网线、网络连接器●设备网扫描模块1769-SDN、设备网接口模块1761-NET-DNI、1203-GK5●变频器1336PlusⅡ●开关电源(24V)●16口交换机●以太网EtherNet/IP网线●MicroLogix1500、CompactLogix L32E及若干数字、模拟I/O模块软件:●RSLogix5000●RSLogix500●RSNetWorx for DeviceNet●RSLinx●BOOTP-DHCP Server●Microsoft Excel(四)网络系统结构示意图MAC ID=62MAC ID=02 MAC ID=06 MAC ID=07 MAC ID=11 (五)实验步骤一硬件平台搭建二串口通信组态1 讲明RSLinx软件是在Microsoft操作系统下建立工厂所有通信方案的工具。
它为A-B应用软件,如RSLogix5/500、RSView32、RSBatch、PLC-5A.I.系列、Ladder Logistics以及Panel Builder等软件之间建立起通信联系。
RSLinx的Advance DDE 接口支持处理器与MMI(Man-Machine Interface)和组件软件间进行通信,也可与DDE兼容软件,如Microsoft Excel 、Access 及其它用户定制的DDE引用通信。
计算机网络 实验3 交换式以太网的组建
实验3 简单以太网的组建一、实验目的1、掌握共享式以太网、交换式以太网的特点和区别。
2、掌握直通线和交叉线的使用。
3、掌握使用交换机组建简单以太网。
4、熟悉网络连通性测试,了解网络拓扑。
二、实验器材计算机、交换机、直通线、交叉线、简易电缆测试器等。
三、实验要求1、4人一组,合作完成。
2、记录实验数据,填写实验表格,分析实验结果。
四、实验原理1、两台计算机通过交叉UTP网线可以实现双机通信。
2、通过直通UTP网线将2台计算机和单一交换机连接组建简单以太网,可以实现计算机之间通信。
3、通过UTP网线(直通线、交叉线)将4台计算机和多交换机连接(级联)组建简单以太网,可以实现将计算机之间通信。
交换机级联方式:直通线级联:直通线的一端连接交换机的普通端口,另一端连接另一交换机的Uplink 端口。
交叉线级联:交叉线的两端连在两台交换机的普通端口上。
五、实验步骤1、选择并检测所需实验器材。
2、使用交叉UTP网线实现双机通信。
(1)按照图3.1所示结构,分别用直通线和交叉线将两台计算机直接连接。
(2)为两台计算机设置TCP/IP属性值。
(3)使用ping命令测试两台计算机的连通性。
计算机A 计算机B图3.1 两台计算机通过网线直接连接3、单一交换机组建简单以太网(1)按照图3.2所示结构,通过直通UTP网线将两台计算机和交换机连接。
(2)为两台计算机设置TCP/IP属性参数(分别使用2组不同的TCP/IP属性参数)。
(3)使用ping命令测试两台计算机的连通性。
计算机A 计算机B图3.2 使用直通线将两台计算机和交换机连接4、.多交换机组建简单以太网(1)分别按照图3.3和图3.4所示结构,通过直通或交叉UTP网线将四台计算机和两台交换机连接。
(2)为四台计算机设置TCP/IP属性值属性参数(分别使用2组不同的TCP/IP属性参数)。
(3)使用ping命令测试4台计算机的连通性。
计算机A 计算机B 计算机C 计算机D图3.3 Uplink端口-普通端口级联计算机A 计算机B 计算机C 计算机D图3.4 普通端口-普通端口级联六、实验记录表3-1 实验器材的选择与检测实验器材名称数量检测结果表3-2 两台计算机通过直通线和交叉线直接连接的实验记录3-3 两台计算机和单一交换机连接的实验记录表3-4 以太网传输介质实验记录表3-5 Uplink端口-普通端口级联的实验记录表3-6 普通端口-普通端口级联的实验记录七、习题与思考1、请查阅技术资料,完成下列选择题。
国开作业《计算机网络(本)》形考作业四-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参考(含答案)433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组建简单以太网》二、实验内容1、理解传输介质、网络拓扑、交换机等概念2、掌握直通和交叉双绞线的制作三、实验步骤1、准备物料:①. 两台安装了操作系统的计算机②. 若干RJ-45连接器(水晶头)③. 若干条长度为3米左右的双绞线④. 压线钳⑤. 测线器2、制作连接线:制作双绞线1. 抽出一小段线,然后先把外皮剥除一段,长度一般为13mm~15mm;2. 将双绞线反向缠绕开;3. 依据EIA/TIA568A与EIA/TIA568B标准中的顺序排好线序;4. 依据需要制作直连或者交叉电缆;5. 用压线钳的刀口剪齐线头;6. 把线平行地从后部插入RJ-45连接器;7. 用压线钳夹紧。
交叉电缆RJ-45连接器一端遵循568A,而另一端遵循568B标准。
即两个RJ-45连接器的连线交叉连接,A连接器的1,2对应B连接器的3,6而A连接器的3,6对应B连接器的1,2。
3、测试连通性打开简易电缆测试器的电源,将网络插头分别插入主测试器和远程测试端,主测试器指示灯从1至G逐个顺序闪亮,若接线不正常,将按下述情况显示:1. 有一根网线断路时,主测试器和远程测试端标识该网线的灯都不亮(若网线少于两根线联通时,则灯都不亮)。
2. 对于交叉线缆,主测试器指示灯从1至G逐个顺序闪亮的同时,远程测试端指示灯也将按照该网线实际交叉的位置逐个闪亮;3. 网线有两根短路时,主测试器显示不变,远程测试端显示短路的两根线的灯都不亮。
4、使用双绞线实现双机通信将两台计算机通过交叉双绞线直接连接。
为计算机安装网络协议并配置网络属性。
设置A主机IP:B主机IP:子网:网关和DNS 皆为空(因为它们是同一个局域网)使用PING命令测试两台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
在A主机上ping四、实验总结(用自己的话总结实验感受,不少于200字)通过本次实验使我加理解传输介质和网络通信的概念,掌握了直通和交叉双绞线的制作以及计算机主机IP的设置。
组建以太网的实验报告
组建以太网的实验报告组建以太网的实验报告概述以太网是一种常见的局域网技术,它通过物理连接将计算机和其他设备连接在一起,使它们能够共享信息和资源。
本实验旨在通过组建一个简单的以太网,深入了解以太网的工作原理和配置过程。
实验材料1. 交换机: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的中心节点。
2. 计算机:作为以太网的终端设备,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
3. 网线:用于连接计算机和交换机。
实验步骤1. 连接硬件首先,将交换机连接到电源,并将计算机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的一个可用端口。
确保所有设备都已正确连接,并且电源已打开。
2. 配置IP地址在计算机上打开网络设置,并为计算机分配一个唯一的IP地址。
IP地址是在以太网中识别和寻址设备的重要标识符。
确保IP地址的子网掩码与其他设备相匹配。
3. 测试连接打开计算机的命令提示符(Windows)或终端(Mac),并尝试通过ping命令测试与其他设备的连接。
输入“ping <目标IP地址>”,如果收到回复,则表示连接成功。
4. 创建局域网通过设置交换机的VLAN(虚拟局域网)来创建一个局域网。
VLAN可以将不同的设备分组到不同的网络中,实现更好的网络管理和隔离。
在交换机的管理界面中,创建一个新的VLAN,并将计算机的端口分配给该VLAN。
5. 测试网络流量打开计算机上的网络浏览器,并尝试访问其他设备上的共享资源或互联网。
如果能够成功访问并传输数据,则表示网络流量正常。
6. 监控网络性能使用网络监控工具,如Wireshark,来监测网络流量和性能。
Wireshark可以捕获和分析网络数据包,帮助我们了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和延迟情况。
实验结果通过完成上述步骤,我们成功地组建了一个以太网,并实现了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我们可以通过配置IP地址和VLAN来管理网络,并使用网络监控工具来监测网络性能。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以太网的工作原理和配置过程。
以太网是一种灵活且可靠的局域网技术,它为我们提供了快速、安全和高效的数据传输方式。
实验4-以太网的仿真组网及配置
实验4 以太网的仿真组网及配置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仿真软件Boson NetSim进行以太网的仿真组网和配置2.利用交换机进行VLAN的配置,加深对虚拟局域网工作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设备与元器件1.仿真软件Boson NetSim2.台式计算机三、实验内容1.Boson NetSim介绍Boson NetSim是Boson公司推出的一款Cisco路由器、交换机模拟程序。
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实验拓扑图设计软件(Boson Network Designer)和实验环境模拟器( Boson NetSim)。
网络拓扑图设计软件(Boson Network Designer)用来绘制实验所用到的网络拓扑图。
虽然Boson NetSim提供了一些定制好的网络拓扑环境,但是允许用户自己定制网络拓扑图无疑大大扩展了Boson NetSim的应用。
2.利用Boson Network Designer组建如下结构的局域网图1 局域网拓扑图和节点间的链接方式、接口选择1912交换机和2620路由器,节点之间的链接方式和接口选择见上图。
3.配置路由器和PC1、PC2路由器的配置命令过程见下:Router>enableRouter#Router# conf tRouter(config)#hostname eRouter1eRouter1(config)# interface Fast0/0eRouter1(config-if)#ip add 24.17.2.1 255.255.255.0eRouter1(config-if)#no shut图2 路由器的配置命令和过程验证配置结果:分别从PC1、PC2处“ping”对方及路由器。
ping 24.17.2.1ping 24.17.2.3正确的结果是能够完全ping通。
4.配置虚拟局域网4.1 转到交换机,配置虚拟子网vlan 22,命名为pcs,并把端口e0/1加入该vlan 22。
实验3 以太网基础
实验3以太网基础实验任务一:网线制作本实验的主要任务是学员掌握网线的制作方法步骤一:双绞线线序双绞线由根有色导线绞合而成,按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顺时针排列,一次编号为:1、2、3、4、5、6、7、8如果要制作直连网线,双绞线一端的线序为1、2、3、4、5、6、7、8.那么另一端的线序应当为1、2、3、4、5、6、7、8;如果要制作交叉网线,那么另一端的线序应当为3、6、1、4、5、2、7、8步骤二:制作直连网线并检测连通性按照步骤一的直连网线的制作线序,制作一条直连网线。
制作完成后,使用电缆测试仪检测电缆的连通性,检测时将双绞线两端分别插入信号发射器和接收器,打开电源,只有同一条线的指示灯一起亮一起来的情况下,才能说明线缆连通性良好。
步骤三:制作交叉网线并检测连通性按照步骤一的直连网线的制作线序,制作一条交叉网线。
制作完成后,使用电缆测试仪检测电缆的连通性。
实验任务二:配置以太网双工与速率步骤一:建立物理连接并运行超级终端将PC(或终端)的串口通过标准Console 电缆与交换机的Console 口连接。
电缆的RJ-45头一端连接交换机的Console 口;9 针RS-232 接口一端连接计算机的串行口。
检查设备的软件版本及配置信息,确保各设备软件版本符合要求,所有配置为初始状态。
如果配置不符合要求,请学员在用户视图下擦除设备中的配置文件,然后重启设备以使系统采用缺省的配置参数进行初始化。
步骤二:查看端口双工与速率按照组网图,将PCA 与SWA 的端口E1/0/5 相连,连接后,在SWA 上通过display interface Ethernet 1/0/5 查看接口显示状态,根据该命令输出请补充如下的空格:Ethernet1/0/5 current state: UPIP Packet Frame Type: PKTFMT_ETHNT_2, Hardware Address: 000f-e23e-f9b0Media type is twisted pair, Port hardware type is 100_BASE_TX100Mbps-speed mode, full-duplex modeLink speed type is autonegotiation, link duplex type is autonegotiation从如上显示信息可以看到端口的状态、物理MAC 地址、连接的线缆类型以及端口的双工与速率。
组建以太网的实验报告
组建以太网的实验报告介绍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如何组建以太网。
以太网是一种常用的局域网技术,用于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逐步指导你建立一个基本的以太网连接。
实验材料在开始实验之前,让我们确保我们具备以下材料: - 一台个人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至少两台) - 以太网交换机(至少一个) - 以太网网线(至少两根) - RJ45插座(至少两个)步骤1. 连接交换机与计算机将一根以太网网线的一端插入计算机的网卡插座中,另一端插入交换机的一个可用端口。
确保连接牢固。
2. 配置计算机的网络设置打开计算机的控制面板,点击“网络和Internet”选项,选择“网络和共享中心”。
在左侧面板中,点击“更改适配器设置”。
找到以太网连接,右键点击并选择“属性”。
在弹出的窗口中,双击“Internet协议版本4 (TCP/IPv4)”选项。
选择“使用下面的IP地址”,并为计算机分配一个唯一的IP地址。
点击“确定”保存设置。
3. 连接另一台计算机重复步骤1,将另一台计算机连接到交换机上的另一个可用端口。
4. 配置第二台计算机的网络设置按照步骤2中的方法,配置第二台计算机的网络设置。
确保为该计算机分配一个不同于第一台计算机的IP地址。
5. 测试连接现在我们可以测试两台计算机之间的连接。
打开命令提示符(Windows系统中,按下Win+R,输入“cmd”并按下回车键)。
在命令提示符中,输入“ping [第二台计算机的IP地址]”并按下回车键。
如果连接正常,你将收到回复。
6. 扩展网络如果你有更多的计算机,你可以重复步骤3和步骤4,将它们连接到交换机上的其他可用端口。
每台计算机都需要配置唯一的IP地址。
7. 测试整个网络一旦你连接了所有计算机,你可以测试整个网络的连通性。
使用步骤5中的ping命令,依次测试每台计算机之间的连接。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组建了一个以太网。
通过连接计算机和交换机,并正确配置网络设置,我们能够建立和测试计算机之间的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提示
▪ 直连电缆
• RJ-45连接器两端都遵循568A(或
EIA/TIA568A标准
EIA/TIA568B标准
568B)标准。
引 介质直接连接 双绞线绕 引 介质直接连接 双绞线绕
•
适用于交换机(或集线器)级联口与 脚
交换机(或集线器)普通端口的连接;
顺 序
信号
对的排列 脚
顺序
顺
序
信号
对的排列 顺序
• 为计算机安装协议并配置网络属性。
• 测试两台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
PCI
SWITCH1
SWITCH2
SWITCH3
PCII
PCIII
12
实验报告要求
▪ 记录电缆测试器的显示主测试器与远程测试 端的灯亮顺序
▪ 请在实验的拓扑结构图中,注明所使用的线 缆类型(对于双绞线需要说明使用的是交叉 线还是直通线)和计算机的IP地址。
组建简单的以太网
1
实验简要介绍
▪ 使用双绞线实现双机通信 ▪ 使用交换机构建简单的局域网
2
实验目的
▪ 理解传输介质、网络拓扑、交换机等概念 ▪ 掌握直通和交叉双绞线的制作 ▪ 掌握交换机的使用
3
实验设备及软件
▪ 所需设备
• 两台安装了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 三台交换机 • 若干RJ-45连接器(水晶头) • 若干条长度为3米左右的双绞线
4 没有使用
蓝
对应B连接器的3,6;而A连接器的3, 5 没有使用
白蓝
6对应B连接器的1,2。
6 RX-(接收) 橙
•
适用于交换机(或集线器)普通端口 与交换机(或集线器)普通端口连接; 7
没有使用
白棕
路由器与计算机(终端)网卡连接; 8 没有使用
棕
两台计算机直接连接;两台路由器直
接连接。
3 RX+(接收) 白绿
• 对于交叉线缆,主测试器指示灯从1至G逐个顺序闪亮的 同时,远程测试端指示灯也将按照该网线实际交叉的位 置逐个闪亮;
• 网线有两根短路时,主测试器显示不变,远程测试端显 示短路的两根线的灯都不亮。
9
实验步骤
▪ 使用双绞线实现双机通信
• 按照图示结构,将两台计算机通过交叉双绞线 直接连接。
• 为计算机安装网络协议并配置网络属性。 • 使用PING命令测试两台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
6
实验步骤
▪ 制作双绞线
• 抽出一小段线,然后先把外皮剥除一段,长度 一般为13mm~15mm;
• 将双绞线反向缠绕开; • 依据EIA/TIA568A与EIA/TIA568B标准中的顺序
排好线序; • 这里可以依据需要制作直连或者交叉电缆。 • 用压线钳的刀口剪齐线头; • 把线平行地从后部插入RJ-45连接器; • 用压线钳夹紧。
▪ 交换机堆叠方式:
• 星形堆叠:用一台有多个堆叠端口的交换机作为堆叠中 心,其它交换机通过堆叠电缆与该交换机连接在一起。
• 菊花堆叠:通过堆叠电缆将交换机一个一个串接起来, 每台交换机都只能同自身相邻的交换机相连接。
5
实验内容说明
▪ 制作双绞线并测试其连通性 ▪ 使用双绞线实现双机通信 ▪ 交换机采用级联方式组网 ▪ 交换机采用堆叠方式组网
▪ 实验所需工具
• 一把RJ-45压线钳 • 一部简易电缆测试器
4
实验原理
▪ 两台计算机通过交叉双绞线连接后可以实现双机通 信。
▪ 交换机级联方式:
• 直通线级联:直通线的一端接到交换机的普通端口,另 一端接到交换机的Uplink端口。
• 交叉线级联:交叉线的两端分别连到两台交换机的普通 端口上。
PCI
PCII
10
实验步骤
▪ 交换机采用级联方式组网
• 按照图示结构,将两台计算机通过直连双绞线 与两台交换机进行连接,交换机之间采用级联 方式。
• 为计算机安装协议并配置网络属性。 • 使用PING命令测试两台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
11
实验步骤
▪ 交换机采用堆叠方式组网
• 按照图示结构,将三台计算机通过直连双绞线 与三台交换机进行连接,交换机之间采用堆叠 方式。
▪ 给出网络命令测试连通性的具体测试方式及 测试结果。
13
4 没有使用
蓝
5 没有使用
白蓝
6 RX-(接收) 绿
7 没有使用
白棕
8 没有使用
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
实验步骤
▪ 测试连通性 打开简易电缆测试器的电源,将网络插头分别插入 主测试器和远程测试端,主测试器指示灯从1至G逐 个顺序闪亮,若接线不正常,将按下述情况显示:
• 有一根网线断路时,主测试器和远程测试端标识该网线 的灯都不亮(若网线少于两根线联通时,则灯都不亮);
交换机(或集线器)普通端口与计算
机(终端)网卡的连接;路由器与交
换机(或集线器)的连接。
1 TX+(发送) 白绿
1 TX+(发送) 白橙
▪ 交叉电缆
2 TX-(发送) 绿
2 TX-(发送) 橙
• RJ-45连接器一端遵循568A,而另一 3 RX+(接收) 白橙
端遵循568B标准。即两个RJ-45连接 器的连线交叉连接,A连接器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