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封建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
概括西欧庄园的生产特点

概括西欧庄园的生产特点
西欧庄园制度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主要体现在领主和农奴之间的土地关系和生产方式。
以下是概括西欧庄园的生产特点:
1.封建领主制度:西欧庄园的生产特点之一是存在封建领主制度。
领主拥有大片土地,并享有封建特权,例如征收劳役和税收的权力。
2.三农关系:西欧庄园的生产以三农关系为核心,包括领主、农奴和自由农民。
农奴是庄园上的劳动力,他们为领主提供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作为回报,农奴可以在庄园上获得一定的土地使用权。
3.自给自足经济:西欧庄园主要以自给自足经济为基础。
庄园内部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体系,自给自足,主要生产粮食、衣物和其他必需品。
商品交换较少,生产主要满足庄园内部的需求。
4.农奴制度:农奴是庄园经济的中坚力量,他们受到领主的支配,劳动时间和产出的一部分归领主所有。
农奴的地位低下,缺乏自由,但与土地相绑定,不能被随意剥夺。
5.轮作制度:庄园内常采用轮作制度,通过不同季节在不同地块上种植不同的作物,以保持土地的肥力。
这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适应自给自足经济的需求。
6.庄园中心建筑:庄园中心通常有领主的住宅、教堂和一些辅助设施,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封建社会。
这些建筑不仅是庄园管理的中心,也是文化、宗教和社交活动的场所。
总体而言,西欧庄园的生产特点体现了封建制度下领主与农奴之间的土地关系,以及自给自足经济的基本特征。
这一制度在中世纪欧洲长期存在,直到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中世纪西欧

(1)当时的英法等国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 “西方商人”拥有怎样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4分) 等级君主制 “西方商人”能参与等级代表会议,具有国家赋税的批 准权和分摊权。 (2)为什么“西方商人”能获得这种权力和地位?(4分) “西方商人” 和国王联手,打破封建割据的局面,形成 了登记君主制。 (3)“西方商人”如此的权力和地位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生了 什么影响?(2分) 市民的利益得到重视,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3走出中世纪 马克思说:“中世纪是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 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 切从头开始。”然而,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结构中有 利于制度创新的的各种因素通过一系列彼此连接的历史 运动而汇聚、互动。从文化史角度看,各种迹象充分表 明,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 (1)马克思所说中世纪的“粗野”状态中政治、宗教领域 有何表现?(4分)
城市的复兴 1 背景: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 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 再度兴起。封建领主不同程度 地参与城市复兴活动。
2 特点:交通便利之处;城市规模都 相当有限;设施滞后,环境脏 乱,容易产生大规模瘟疫蔓延。
城市自治 1背景: 中世纪城市都建于封建领地之上, 城市处于各级封建主的控制之下。 为了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 环境,城市展开了争取自治的斗 争。 2 自治斗争目标:争夺城市的司法 权和行政权 3方式: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 4结果:部分城市获得完全的自治权, 部分城市获得部分自治 权,部分城市失败。
日耳曼因素
氏族制
法兰克征服者上层 自由农民
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

一、 二、
城市的兴起和十字军东侵 英、法议会君主制国家的形成
三、
分裂的德意志和意大利
一、 城市的兴起与十字军东侵 城市的概念 区别于乡村的非农业性区域,表现为人口和财富的相对集中。
(一)城市的兴起
1.城市的兴起的历史前提——经济的发展 三圃制 重犁 马力 人口迅速增加 农作物单位产量提高
水车和风车
14.试述英法百年战争的起因、经过和性质以及 对英法两国的影响。 15.试比较 14 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农民战争。 16.试论基督教会在西欧封建制形成时期的作 用 . 17.为什么说中世纪西欧文化是基督教文化 ? 18.试述法兰克王国的建立与发展以及查理曼帝 国的历史地位。 19.试述法兰克封建化的过程及其封建制度确立 的标志。 20.查理•马特改革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及其 影响。
2.王权的强化
◎ 走向统一的历史基础: 教会支持下的“王权神授”和最高封君的; 市民与国王的联合; 王室领地的中心地位; ◎腓力二世(1180-1223年) 扩大领地: 诺曼底公国与安茹伯国。
◎路易九世(1226-1270年) 完善机构。 司法: 王室法庭的审理范围 扩大到王室领地之外的各个地区 和广泛的司法管辖权。 货币: 国王发行的新币通行于各地。 军事: 募兵制与常备军。 兼并土鲁斯伯国。
◎ 教会势力的消长。
二、 英、法议会君主制国家的形成 十一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 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分裂的、无定形 的、“封建等级制”国家,开始向集中 的、议会君主制的民族国家转变。在这 几个世纪里,国王与贵族的斗争始终是 西方政治史的主线。
(一)英国
1.12世纪前的英国历史 (1)上古历史 ◎ 克尔特人 盖尔人/不列颠人。 ◎ 罗马人的入侵与占领
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是中世纪欧洲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主要存在于公元9至15世纪。
在这个时期,西欧社会呈现出了封建主义的特征,封建领主和农奴构成了封建社会的基本阶层。
本文将就西欧封建社会的兴起、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西欧封建社会的兴起与发展西欧封建社会的兴起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混乱时期。
由于外敌入侵和战乱频繁,人们渴望得到更强大的保护,于是开始依附于军事实力雄厚的封建领主。
封建领主通过赐地等方式吸引人们归附,形成了封建领地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封建领主控制着土地和农奴劳动力,农奴则为封建领主提供财富和劳动力。
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封建社会呈现出严格的阶级分化。
封建社会分为贵族、神职人员、自由民和农奴等不同的阶层,阶级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
其次,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权是稳固的。
封建领主拥有土地所有权,农奴则只有使用权,不能自由流动或转让土地。
再次,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封建农业。
农奴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耕种,一部分产出归封建领主所有,农奴只能获得较少的收益。
最后,封建社会的政治组织形式是封建制度。
封建领主享有领地上的行政、司法和军事权力,形成了一种以封建领主为中心的政治秩序。
西欧封建社会的影响西欧封建社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和阶级分化为欧洲后来的资本主义社会和阶级斗争提供了基础。
其次,封建社会的法律制度和政治组织为后来的西方国家建立了法治和政治制度的基础。
最后,封建社会的农业经济模式为欧洲的工商业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
总结西欧封建社会是中世纪欧洲的一种特殊社会形态,其兴起、特点和影响都对欧洲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西欧封建社会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欧洲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
【3003字】。
2022版新高考历史:第十二单元 课题31 中古时期的欧洲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一 中世纪西欧不同文明的融合与嬗变 【情境素材】
1.欧洲庄园经济的发展 史料一 欧洲社会的多样性:当时西方新的多样性社会的组成部分有以下这些: 取代皇帝的命令而起的独立教会,代替帝国当局的一群封建君主和封建主,取 代罗马时期奴隶种植园、各自开垦荒地的自治的采邑,不久后以其来自城市的 有独特力量而于贵族、高级教士、最终于君主颇为不利的新兴的商业阶层。
【知识补遗】 中古时期西欧封建社会出现的新变化
(1)变化趋势:中古西欧孕育着统一的力量。 (2)变化动因:中古西欧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3)变化表现:中古西欧逐步形成王权比较强大的国家,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 位显赫,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王权:
强 现 段,到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3)15世
化
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
影 响
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城市: (1)城市的兴起。 ①条件: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_封__建__经__济__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逐渐 _复__兴__和繁荣。 ②兴起: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2)城市争取自治权。 ①方式:一些城市通过与_封__建__主__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 度的自治权。 ②影响: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_统__一__事业。
2.俄罗斯: (1)兴起:①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②反抗蒙古统治过程中,莫斯科公国 兴起;③16世纪建立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2)鼎盛:①1547年伊凡四世称沙皇;②颁布新法典;③改组中央机关;④镇压大 贵族,加强中央集权,继续进行扩张,17世纪末,地跨欧亚两大洲。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的原因及特点一、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可见其发展极不平衡,政治发展曲折艰难,国家长期四分分裂,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很晚才出现(英法到15世纪、德意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二、构成原因:1、体系严密的封建制度西欧封建社会早期,土地是主要财富.国王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这些人成为诸侯.诸侯又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较小的封建主,小封建主再向下分封.国王和大封建主又各自分封了一批骑士,作为自己的武装力量.这样的层层分封,就形成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自大至小不同等级的封建主.这些封建主分别领有大小不等的封地,拥有数量不等的庄园、农奴和武装.这样,在社会的每个角落,形成一种领主(封主)和附庸(封臣)的关系,他们彼此负有义务.领主保护附庸,附庸必须向领主宣誓效忠,为领主提供多种服务.但是,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每一个封建主无异于一个小国君,割据一方,各自为政. 诸侯的势力很大,有的竟敢向国王提出挑战.封建贵族住在戒备森严的城堡里,有自己的武装;他们的经济生产单位叫庄园,一般自给自足,不与外界交往.结果,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辽阔庄园环绕的无数城堡以及直插天际的尖顶教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早期的典型政治风貌和独特社会景观.2、政教冲突从5~6世纪已经开始,西欧的教会势力快速快速增长.罗马天主教会就是最存有势力的封建制度领主,它具有天主教世界土地的三分之一.教会同样按照封建制度的方式创建自己的教阶制度,最低的就是教皇,下面再有教主、主教等,他们各存有自己的辖区.8世纪中期,意大利中部构成教皇国.教皇既就是宗教首领,又就是具有世俗权力的一国之君,轻易统辖的领土超过四万多平方千米.国王为了并使自己的统治者神圣化,经常命令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自己登基.查理大帝就是这样搞的.这种作法强化了封建制度国王与教会的联系,更意味著教权凌驾于主权之上.9世纪,教皇沦为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仲裁者.然而,教皇与封建制度君主时而相互合谋,时而明争暗斗.在西欧中世纪,人们坚信世界上的一切权力都就是上帝授与的,但在谁才就是这个权力拥有者的问题上,意见却是大相径庭.国王和教会都想要把这一大权据为己有,双方不断出现相撞和摩擦.只是至了中世纪后期,随着西欧中央集权国家的构成和发展壮大、资产阶级的蓬勃发展、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的积极开展,教皇和罗马天王教皇的势力才逐渐衰败下去.3、城市的兴起11~12世纪,欧洲各地的城市普遍重新兴起.中世纪时,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商业的发展,除原来罗马帝国时期的老城市外,在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等.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订制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的城市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4、封建等级代表制的出现13世纪早期,欧洲一些王国的君主竭力重振王权,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结果,王权受到封建法律的约束,国王的独断专行受到限制.国王不甘心权力的削弱,挑起内战.国王战败.13世纪后半期,英国的议会制度开始萌芽.以后议会逐渐定型为上下两院.国王必须通过议会规定赋税,制定法律.等级代表制的封建君主政体对国王权力有所约束.14世纪初,法国也出现了以三级会议为代表的等级代表制度.由于法国王权比较强大,三级会议限制王权的作用相对较小.英国的等级代表制度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影响巨大.在反对封建国王专制集权的斗争中,封建贵族、高级教士、城市商人等联合起来斗争,迫使国王坐下来,与他们商讨有关关税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是封建王权受到制约.英国的等级代表制在制约封建王权、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西欧封建社会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
初三-九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提纲精华版

期末复习提纲精华版世界古代史九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九上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九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1.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和变化:庄园逐渐衰落,商品经济发展2.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法典》、文化上兼收并蓄九上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1.古代日本:大化改新(效仿唐朝,进入封建社会)2.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版图横跨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世界近代史目录九上第五单元:走向近代(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1.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租地农场、手工工场2.思想文化基础:文艺复兴(但丁《神曲》、莎士比亚戏剧)3.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新航路开辟(哥伦布、麦哲伦)4.资本原始积累:早期殖民扩张(三角贸易、野蛮性、残酷性)九上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2.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共和制3.法国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九上第七单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珍妮机、蒸汽机(代表)、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发展)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九下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1.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玻利瓦尔、圣马丁)、印度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美国内战(林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日本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废藩置县)、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九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1.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领域和成果:电的应用(电气时代)、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汽车、飞机)、化学工业和新材料2.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人口增长、大众教育、城市化3.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贫富分化4.近代科学与艺术成就:。
欧洲的封建制度形成和基本特征

欧洲的封建制度:是一种政治、经济合一的制度。
封建领主在其封土内首先明确拥有的是土地的所有权,进而在王权衰落后,又逐步取得了王权在地方的权力并将
其转化为同封土一并世袭的私人权力,其中包括行政、司法、税收、铸币
等权力。
追究欧洲封建制度的产生根源,则包括了三个主要的因素:罗马
文明、日尔曼传统以及基督教的影响。
封建制度形成过程:6世纪,建立;8世纪,采邑改革,封建制度发展;11世纪,完全建立。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1、政治上:封建等级制度下国家分裂地方割据势力;等级君主制国
王借助等级代表会议进行统治的一种形式。
二元政治。
城市的自
治。
2、经济上:采邑改革,庄园经济,自给自足,农奴劳动,地租剥削
3、文化上:基督教长期统治,市民文学,大学兴起。
中西封建制度对比

2、中国封建社会中商人、地主、高利贷者三位一体的结合,巩固了封建经济结构,限制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3、中国封建政权对工商业的直接控制和摧残,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不同点
一、中国封建经济制度是在属于古代东方奴隶制类型的奴隶制解体的基础上产生的。
二、封建地主经济的租佃制
在西欧,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封建领主经济的庄园制度。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主要是地主经济的租佃制度。
三、实物地租是主要剥削形式,主要生产者是租佃农民而非农奴。
在西欧封建社会中,地租形式的发展顺序,大体上是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到货币地租占统治地位时,封建社会就要解体了。当然,在实际情况中,这三种形式也有同时存在的时候。中国封建社会地租形式的特点是,从封建社会产生起,实物地租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地租形式,而劳役地租或者货币地租无论在封建社会发展的那一阶段,始终没有占据主要地位。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限制和阻碍的原因
从明代末期到鸦片战争历时三百多年,中国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原因:
1、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紧密结合,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因为,这种自己自足的生产方式,不但维持着十分低下的生产技术和狭小的生产规模,而且还因其自己自足性,排斥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国封建城市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并不是对立的,他是根据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需要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的封建城市也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消费中心。
六、中央集权封建专制制度。
中国的封建社会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央集权专制制度,而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时期,国王的权利不大,实际上是封建贵族民主制。只是到封建社会末期,王权才加强起来并形成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时封建社会已经开始解体了。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随着西欧社会的转型,中古西欧的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主要表现为王权国家、基督教会和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中古西欧文明是不同文明融合和嬗变的结果,具有鲜明的多元混合特色。
拜占庭文明是古典文明与中世纪文明传承的纽带,也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对欧亚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
俄罗斯兴起后,不断侵略扩张,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知识梳理(一)西欧封建庄园1.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封君封臣制度(1)原因: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2)内容①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②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3)影响①国王或皇帝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②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3.庄园(1)性质: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2)特点①耕地组成: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
②义务:农奴需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③庄园法庭: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知识梳理(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1.王权衰落(1)原因:封君封臣制度造成了西欧王权的衰落,也孕育着统一的力量。
(2)表现①法国:15世纪,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
②英国:自11世纪中后期后逐步形成比较强大的王权。
③西班牙和葡萄牙:15世纪末,形成于伊比利亚半岛。
2.教会(1)特权: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2)地位:教会利用强大的经济和精神力量,在西欧社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3.城市发展(1)原因: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总述:学者们把5至15世纪的欧洲称为中世纪。
欧洲中世纪,过去曾经被我们认为是在愚昧的教士主宰之下的“黑暗时代”,“半梦半醒的一千年”。
其实,它更是孕育希望的千年。
这部战斧与十字的千年历史,开启于两个蛮族在欧洲历史舞台上的横空出世。
一、5—11世纪的西欧时代特征:中世纪西欧社会建立在封建制度基础之上,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是西欧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
自给自足的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
法兰克王国推行的采邑制改革推动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
在西欧中世纪,基督教在重构西欧社会秩序的过程中曾经与王权结合。
继而又在相互斗争中此消彼长。
王权与教权的斗争充斥着中世纪历史变化的全过程。
而西欧政治制度也恰恰就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着渐变。
主要把握的内容:厘清公元5——11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确定的脉络(封建制度的产生,中世纪的庄园)。
把握西欧中世纪社会有哪些重要特征(经济属性、国家形态、政治制度、等级社会、神学统治等)1、封建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从氏族社会向国家的转型封建经济制度的初步形成,采邑改革与封建制度发展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确立到11世纪,西欧最终完成了社会转型——社会的封建化和自由农民的农奴化。
2、中世纪西欧庄园(1)基本属性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国王、教会贵族和世俗贵族都是庄园领主。
(2)中世纪西欧庄园(剥削方式)典型庄园耕地包括三部分:领主自营地、农奴份地和自由农民份地。
庄园最初普遍采用劳役地租,农奴与领主间的人身依附关系因而非常明显。
14世纪以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渗透,导致领主自营地大为缩减,庄园开始衰败。
3、王权与教权——结合二、11—12世纪的西欧时代特征:历史的演进总是摆脱不了否定之否定的逻辑轨迹,就在6——11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在趋于完型的时候,实际上,在它的社会内部就已经开始孕育着新的变化因素,正如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西欧部分)所说“封建主义打造了欧洲。
高中统编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一、西欧封建社会1.产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
2.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3.封君封臣制度(1)背景: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2)内容①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由于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3)影响①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②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提示: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封建主和附庸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双向权利和义务;层级间相对独立;契约意识;没有形成中央集权,易导致分裂割据。
4.庄园庄园特点:经济上,相对封闭,自给自足。
政治上,以领主为中心,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政治集团。
(1)地位: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2)特点①耕地构成: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
②经营方式: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则自耕自收。
③劳动者: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④剥削方式:劳役地租为主,收取租税。
⑤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提示:中世纪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封建杜会的农民有哪些异同?(1)相同点:①都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
②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③都受到封建主的剥削。
(2)不同点:①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主要以劳役的方式受领主剥削;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主要以实物地租的形式向地主交租。
②西欧农民的土地权利受到庄园法庭的保护,佃户可以利用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领主与佃户之间存在契约关系;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几乎没有土地,对地主的依附性极强。
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 (1)

西欧封建主义的地图的多样化从它在 9 世纪出现起 就一直在发展。事实上,欧洲封建主义的核心地区是在罗 马与日耳曼因素“均衡综合”的地方:基本是北部法兰西和 与其相邻的地带,即加洛林帝国的故土。
素混合中的确切比例问题”。[“4] 事实上,罗马或日耳曼的因 素一旦混合为纯粹的封建生产方式,其混合的精确比例本 身就远没有它们各自在出现于中世纪欧洲的各种不同的 社会结构中的分布状况来得重要”[4]。
“每个地方的封建关系都不尽相同:领主拥有土地,却 不必承担义务;没有土地的骑士吃住都在贵族家里(这在 当时很普遍);政治权利的基础是公众威信而不是个人地 位;忠诚的基础是血缘关系、友谊与酬劳,而不是封地”[2]。
郭佳丽
(天津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天津 300387)
摘 要:西欧封建制度确立于欧洲中世纪,它是欧洲历史发展的产物,只属于欧洲,不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
义。西欧封建制主要是一种政治统治方式,作为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结构有自身的特点,有一定的时空范围,
西欧当时的外部条件和一系列内部因素造就了西欧封建制的独特性。
册的。领主与附庸的依附关系是西欧封建制中的核心,就 附庸于领主的关系而言,附庸长期处于一种补充亲属的地 位,他的权力及义务与血缘亲属相同。附庸关系的这种准 家族特性,是封建社会的习惯和法律中几个永久性特点形 成的原因。“附庸的臣服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契约,而且是双 向契约。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他便丧失其享有的权利。因 为国王的主要臣民同时也是他的附庸,这种观念不可避免 地移植到政治领域时,它将产生深远的影响”[6]712。附庸拥有 离弃恶劣领主的权利,这就是欧洲著名的“反抗权”。
第五章 西欧封建经济

集体合同(12、13世纪)
第五章 西欧封建经济
第四节 封建农业的发展与停滞
四、早期圈地运动 产生原因 早期的圈地发生在13—14世纪的英国,它是在拓殖运动 的尾声中开始的。事实上,圈占公地的行为与拓殖运动 并无本质区别。 “暴力行为” “合法圈地” 私有土地制度最终产生
在这个时代,土地是财产的主要形式,因而,土地私有 化基本上代表一切财产的私有化。
第五章 西欧封建经济
第五节 工业、贸易与行会
四、货币与金融 货币及货币业务的发展 银行业的出现 早期的银行具有双重职能 贴现 储蓄 早期银行的一个重要业务就是经营国债。银行家通过借 款给国王而获得各种特权。但是,各种特权既是银行发 展的机会和条件,也是银行危机的根源。当国王无力偿 还借款时,银行也就到了破产的时候。
第五章西欧封建经济?西欧各国的封建化进程?西欧的封建土地关系?庄园经济的形成和组织特征?西欧封建工商业的发展以及工商业组织的变迁?西欧的城市复兴与发展重点问题第五章西欧封建经济?第一节西欧的封建化?第二节封建土地关系演变?第三节庄园经济的兴起与衰落?第四节封建农业的发展与停滞?第五节工业贸易与行会?第六节城市的复兴与发展第一节西欧的封建化一日尔曼所有制?西欧封建经济的两个源头
早期的商人与商业公司。
第五章 西欧封建经济
第五节 工业、贸易与行会
三、行会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行会起源的几种说法
罗马的公会和秘密会社 教区会社和兄弟会 起源 庄园 日耳曼的原始会社
行会的重要性不在于它的政治活动,而在于它的商业与 工业活动。
第五章 西欧封建经济
第五节 工业、贸易与行会
行会按行业组织,有时分工极细,每一个行业都有自 己的行会。 大行会 小行会 行会的功能
欧洲文化史4(中世纪与封建社会)

•
(三)西欧封建社会的生活状况
查 (理 当从 时这 曼 一位 在 般伟 亚 人大 琛 的帝 的 居王 皇 住的 宫 和简 复 生陋 原 活皇 模 条宫 型 件, )可 以 想 见
封 建 社 会 的 金 字 塔 式 等 级 结 构
•
中世纪的庄园生活并不像后来的浪漫主 义者们所描写的那样,充满了田园诗般恬 静优美的情调。虽然城堡中的贵族们和教 区里的教士们在生活资料方面用不着担忧, 拥有吃不尽的粮食、肉类和其他生活必需 品,但是他们的生活条件却十分糟糕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结束后,穆斯林又开始威胁和逐 渐蚕食西方人设在东方的那些据点和公国。于是基 督教世界又组织了一系列不成功的十字军东征
•
(三)“阿维农之囚”与罗马教会的衰 落
•
1302年,雄心勃勃的法王腓力四世召开了 法国第一次三级会议,反对罗马教皇充当法 国的太上皇,并推选出法国波尔多大主教继 任教皇,即克雷芒五世,并且把教廷从罗马 迁至法国的飞地阿维农,置于法王的控制之 下。从此开始了长达七十年之久的“阿维农 之囚”时期(1305-1377年)
丕 平 三 世
公元800年,罗马教皇为查理举行皇帝加冕礼。
(2)查理曼的文化功绩
查理曼的功绩并不是一味扩张领土,而是注重西欧的 政治、法律与文化建设,这对西欧历史的发展影响巨大: – 在政治上,他进一步完善地方行政制度,全国划分为 250个伯爵区, 由伯爵(count)管理,每个伯爵负责 在自己的土地上组织军队和执行法律。边境地区设军 事总督,并派出巡按使(Missi dominici)到各地视 察,监督法律的执行。在边界建立一系列边界地区 。 – 在法律上,他常常发出一些赦令。但中央政府的管理 还是较为原始的。 – 在文化上,查理曼推崇基督教文明,宏扬古希腊罗马 文化。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中世纪欧洲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是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也被称为“黑暗时期”或“中世纪”。
在这段时间里,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的核心,就是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封建制度主要由四大特征组成:领主制、农奴制、重农业和封建士族阶级。
封建制度最初形成于欧洲的农村,是基于地主-农民关系的一种生产和社会组织方式。
在封建制度中,土地和权力紧密相连,而权力则被划分为许多小而独立的领域,每个领域都有一个独立的领主。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欧洲繁荣的罗马帝国解体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罗马帝国的解体,欧洲大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也随之解体。
短暂的暴力和分裂期过后,欧洲开始进入一个长期的缓和期。
在这个时期,一些富有的人开始收购土地,并建立起自己的小行政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小行政区不断成长和壮大,形成了一个以领主和农民为基础的封建制度。
在封建制度中,权力相对分散的领主们还需要一个军事力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于是,他们开始征召士兵。
而这些士兵也开始形成了自己的固定阶层,逐渐成为了封建士族。
封建士族不仅掌握着重要权力,而且在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地位。
他们包括乡绅、骑士、贵族等,是封建社会的核心阶层。
封建制度的另外一个显著特征则是农奴制。
农奴是指被封建领主所占有的农民劳动者。
在封建制度中,农民是领地的承租人,在封建领主的控制下,需要耕种并交纳一定比例的产量来作为租金。
而农奴则是没有任何自由的农民,他们不仅要交纳租金,还需要强制性的付出自己的劳动。
他们不被认为是市民,而是封建领主的私人财产。
封建制度在欧洲历史中发挥了深远的影响。
它创造了一定的社会安定,对欧洲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但是,封建制度本身也具有不可避免的缺陷。
过于重视权力的私有化,阻碍了欧洲社会的发展,限制了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封建制度的死亡也标志着欧洲社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讲稿]西欧封建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
![[讲稿]西欧封建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ad77e8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8.png)
西欧封建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世界中古史是研究世界范围内封建社会发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很不平衡,要划定一个适合所有国家封建社会的起止年代是困难的。
尽管世界各国的封建社会千差万别,还是有共同规律可循的。
揭示这个共同规律或特征,丰富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世界中古史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反杜林论》和《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著作中,阐明了封建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概括起来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在世界各国的封建社会里,都盛行个体性小生产,生产规模狭小、效能低,这一点与资本主义生产很不相同,生产者主要是为自己和家庭的直接消费,被地主剥削去的部分也主要供他们直接消费,不是为了出卖。
只有在生产的东西满足消费以后还有剩余的时候才拿去出卖,所以商品经济还处于形成过程中,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中国等东方国家的封建社会,虽然与西方一样,都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但各有其特点。
在东方的封建社会里,一开始工商业就比较发达,但多官办(供皇室和贵族消费),生产者大多不是自由劳动者,城市主要是政治或军事中心。
西方起初工商业不发达,但后来发展快,多民办,生产者主要是自由劳动者,城市主要是经济中心,市民在社会上的影响较大。
封建主阶级(集体或个人)占有主要生产资料土地,农民没有或只有少量土地,被束缚在土地上。
土地主要归封建主阶级所有,然后分成小块,由农民耕种和向地主缴纳地租。
封建主阶级占有土地的形式也有不同。
西欧盛行领主制,国王和大封建主层层分封土地,彼此结成以土地为纽带的阶梯式的封主、封臣关系,而且土地所有权和统治权(行政司法)结合,封建主往往领有对农民的统治权。
城市和商品经济发展以后,庄园解体,领主制被地主制取代。
东方有无领主制说法不一,但主要盛行土地国有制,国王和天子代表封建主阶级集体掌握着灌溉系统以及占有和分封土地的权力,别人无权分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欧封建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世界中古史是研究世界范围内封建社会发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很不平衡,要划定一个适合所有国家封建社会的起止年代是困难的。
尽管世界各国的封建社会千差万别,还是有共同规律可循的。
揭示这个共同规律或特征,丰富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世界中古史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反杜林论》和《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著作中,阐明了封建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概括起来是: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在世界各国的封建社会里,都盛行个体性小生产,生产规模狭小、效能低,这一点与资本主义生产很不相同,生产者主要是为自己和家庭的直接消费,被地主剥削去的部分也主要供他们直接消费,不是为了出卖。
只有在生产的东西满足消费以后还有剩余的时候才拿去出卖,所以商品经济还处于形成过程中,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中国等东方国家的封建社会,虽然与西方一样,都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但各有其特点。
在东方的封建社会里,一开始工商业就比较发达,但多官办(供皇室和贵族消费),生产者大多不是自由劳动者,城市主要是政治或军事中心。
西方起初工商业不发达,但后来发展快,多民办,生产者主要是自由劳动者,城市主要是经济中心,市民在社会上的影响较大。
封建主阶级(集体或个人)占有主要生产资料土地,农民没有或只有少量土地,被束缚在土地上。
土地主要归封建主阶级所有,然后分成小块,由农民耕种和向地主缴纳地租。
封建主阶级占有土地的形式也有不同。
西欧盛行领主制,国王和大封建主层层分封土地,彼此结成以土地为纽带的阶梯式的封主、封臣关系,而且土地所有权和统治权(行政司法)结合,封建主往往领有对农民的统治权。
城市和商品经济发展以后,庄园解体,领主制被地主制取代。
东方有无领主制说法不一,但主要盛行土地国有制,国王和天子代表封建主阶级集体掌握着灌溉系统以及占有和分封土地的权力,别人无权分封。
在土地国有制下,往往同时存在贵族和寺院的土地私有制。
农民没有或只有少量土地,被束缚在土地上,是讲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另一方面。
农民在自己的小块土地上,或租来的土地上,用自己的工具进行个体性的小生产,无论西欧或者东方都是如此。
在西欧庄园经济解体后有一段时期自耕农的数量还显著增多。
农民的个体性生产要求生产资料和产品归农民个人所有,因而同占有主要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封建主之间形成尖锐的矛盾,这种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就是封建主和农民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即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
封建主阶级占有农民劳动或劳动产品的形式有地租、国税和什一税等。
在西欧,封建地租大致有劳役、实物和货币三种形式。
在东方,有劳役(修筑水利工程和堡垒),但一般无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大致是占支配的地租形式。
在多数情况下,
地租和国税合二为一。
东方农民相对地说比西欧农奴制下的农民有较多的自由。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即超经济强制,就是不同程度地被地主占有,是保证封建剥削实现的必要条件。
所谓超经济强制,即指用经济以外的手段强制,如政治手段,去控制农民的人身。
过去有一种说法叫不完全占有,意思不大明确,似乎不如不同程度地占有明确。
至于控制农民人身形式多种多样,有接近奴隶制的农奴制,也有在不同程度上依附于地主的依附农民。
马克思形象地说:在中世纪“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人了,人都是互相依赖的:农奴和领主,陪臣和诸侯,俗人和牧师。
物质生产的社会关系以及建立在这种生产的基础上的生活领域都是以人身依附为特征的。
”农奴与领主之间的依附关系与陪臣和诸侯之间的依附关系有本质的不同。
农民是个体性的小生产者,如果没有超经济强制,他们是不会将其劳动或劳动产品交给封建主支配的,这是封建剥削实现的重要前提。
资本主义则不同,一般说来资本家可以用经济手段保证剥削的实现。
技术的极端低下和停滞。
千百年来,封建社会里的农民都是一家一户、几乎使用同样简单的工具进行生产,一遇天灾人祸,比如死了一头牛,连简单再生产也很难维持,大有破产的危险。
所以,在封建社会里生产技术极端低下甚至处于停滞状态,经济发展非常缓慢。
到14、15世纪以后,西欧的技术进步才比较快,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逐渐以资本主义的大生产取代农民的小生产。
小结
以上几点,是就封建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比较而言。
有些特点,如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和技术的极端低下,也是奴隶制生产和封建制生产方式的共同特征,不仅仅是封建制生产所特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