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道德缺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问题与道德缺失
摘要: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食品被暴漏出存有安全问题,人们每天吃的可口的食物现在都变成了毒药,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人们的身体,这不仅仅是关系到人们安全的问题,它已经上升到人类道德底线的问题,
关键词:食品安全;道德缺失;安全监管
一·当今中国老百姓的一天
早上,买两根地沟油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冲杯三聚氰胺奶,吃完,开锦湖轮胎的车去上班。
中午,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再来一份人造鸡蛋卤注胶牛肉,加一碗石蜡翻新陈米饭。
下班,买条避孕药鱼,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石膏豆腐,回到豆腐渣工程房,开瓶甲醇勾兑酒,吃个增白剂加硫磺馒头。
饭后,抽根高汞烟,去地摊买盗版小说,回去上一会盗版操作系统,晚上钻进黑心棉被窝。
这就是中国老百姓的一天,真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人家做不到的。什么都是假的,什么都是有害的,这叫老百姓怎么生活下去?用自己的辛苦钱买的都是有害的食品。
二·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食品安全事故
2003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05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06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08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2011,年发生在湖北宜昌的用硫磺熏制过的“问题生姜”。2011年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在生
产过程中添加防腐剂,色素等,将白面染色成玉米面馒头,黑米面馒头等。
这些造假事件简直是数不胜数,怪不得外国人不愿意吃中国的食品,因为他们已经认定中国的东西都是假货,都是不安全的……我们这个泱泱大国,竟然被外国人定格成这样,我们还有什么颜面啊!归根结底就是我们现在道德的缺失。
三·食品安全与道德缺失产生的主要原因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随着食品产业链的延长,消费者与食品源头的距离扩大,加之信息披露体系不完善,导致信息不对称。生产者的信息优势和消费者的信息劣势,决定了消费者购买食品前难以判断食品是否安全。消费者一般是根据自身经验、食品的感官特征做出购买决策,但是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只有在人体内富集达到临界值后,才能引起食源性疾病,而这一过程需要一定时间,转基因食品的可能危害则是几十年、上百年或更长时间之后才能被认知。也就是说消费者只有食用产品后,甚至是若干年之后,才可能发现不安全食品的危害。因此,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受经济利益驱动,食品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可能发生投机行为,导致食品不安全。消费者购买食品时主要考虑食品的平均质量和平均价格,安全食品的价格高,多数消费者往往选择价格低的不安全食晶,这导致优质不优价,安全食品销售困难。因此,条件差的企业在博弈中选择生产不安全食品,部分条件优的企业也转而生产低劣食品,不安全食品充斥市场,消费者经常上当受骗,身心健康必然遭到危害,导致信任危机产生。
(二)行业道德缺失导致大量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不仅取决于生产技术和监督管理,更要依靠行业自律和诚信。从实际看,近几年我国发生的食品安仝事件多数是由于商家道德缺失造成。近几年,道德缺失成为一个行业问题,不但小型食品企业存在道德缺失的问题,而且大中型企业也存在道德缺失的问题;不但在生产领域存在道德缺失,而且在营销领域也存在道德缺失。在食品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相关利益主体为了获取非法利益,丧失诚信,必然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部分“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在第三方认证环节,不少企业的HACCP、GAP、GHP 等质量管理体系根本没有发挥作用;在标准制定环节,很多食品国家标准是行业的龙头企业制定,而标准具有自利性和垄断性,常常损害消费者利益。随着道德缺失蔓延,市场上不安全食品增多,消费者损失增加,食品安全问题必然会日益加重,消费者对生产企业、政府监管部门、第三方认证等产生不信任。
(三)企业通过虚假宣传误导和欺骗消费者
近几年,食品企业大量采用“卫星十明星”方式,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上,不负责任地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欺骗消费者,赚取昧心钱的现象比较严重,一般食品被宣传为传为绿色食品,绿色食品被宣传为有机食品,甚至有些企业把一般食品宣传为保健食品,保健食品企业则把其产品宣传为百病皆治的药品,普通消费者很难辨别广告是否真实。条件优的企业生产的食品为安全食品,但如果夸大宣传,消费者食用其产品后会感到没有宣传的那么“神奇”,从而导致信任危机。在条件优的企业夸大宣传的情况下,如果条件差的企业不进行虚假宣传,那么他的产品就卖不出去而造成亏损,因此条件差的企
业的必然选择是虚假宣传,本来消费者食用条件差的企业生产的不安全食品的得益小于零,再加上虚假宣传的负面作用,必然使消费者感觉大上其当,导致食品安全信任危机进一步加深。
(四)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远远不够
食品企业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制造不安全食品所付出的代价,由于对不安全食品制造企业的惩罚力度不够,条件差的企业制造不安全食品的违法收益大于违法成本,因此条件差的企业在与政府的博弈中选择制造不安全食品,从而引起食品安全信任危机。近几年,我国政府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2004~2007年的四年内全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共发现食品违法案件55.46万起,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只有1787件,仅占总数的3.22‰。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惩罚力度远远不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监管存在盲区。我国长期以来对食品安全监管采取的是分段管理模式,由于涉及的部门和环节太多,监管资源分散,监管效率不高,出现了“有的事情没人管,有的事情大家都掺和”的现象。其次是有的地方管理部门为了追求政绩,采取地方保护主义策略,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不追究,甚至有的地方官员为了寻租,放任食品违法行为的发生。另外,由于消费者遭遇不安全食品的危害时,搜集信息的成本高,举证困难,不得不放弃诉讼而自认倒霉,这一方面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另一方面使大量违法行为难以受到法律制裁。
四·如何解决食品安全与道德缺失的问题
(一)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