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江苏省苏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备课大师9门全科:免注册,不收费!

江苏省苏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备课大师9门全科:免注册,不收费!

2018年江苏省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

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chéng)。

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推崇。

书籍,能描(huì)浩瀚天地间千恣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能传递(màn)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

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弛骋古今,经天(wěi)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一脉相(chéng)_____②描(huì)_____③(màn)_____长④经天(wěi)_____地(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①_____改为_____②_____改为_____【答案】(1). (1)①承(2). ②绘(3). ③漫(4). ④纬(5). (2)①恣(6). —姿(7).②弛(8). —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1)本小题需要注意的字是:纬。

(2)本小题中需要改正的错别字是:恣—姿,弛—驰。

2. 默写古诗文名旬,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___________。

(《诗经·蒹葭》)②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③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_____》)④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⑥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江苏省十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专题(含解析)

江苏省十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专题(含解析)

江苏省10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专题淮安(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6分)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上片写“潇潇暮雨”有哪些作用?(4分)6.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和“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宣宗宫人《题红叶》)都写了流水,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2分)【答案】5. 写“潇潇暮雨”,创设了一种凄厉、伤感的情境,从反面烘托了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的人生态度。

6. 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为年华老大而悲哀之情。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写流水,以表达宫人在宫中的怨情。

【解析】5. 试题分析:考查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

“潇潇暮雨”是纯粹的环境描写。

可从创设情境,从反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态度的角度考虑答案。

一般诗歌前面几句写景,是为了介绍所处环境,烘托气氛,再触景生情,很自然地过渡到后面的自我感情抒发上。

6.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诗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把握。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

要分析好“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的“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很明显抒发的是不要为韶光易逝、青春不再而悲哀的思想态度。

同时,要分析好“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的“深宫尽日闲”一句,表达的是“宫怨”之情。

连云港二、阅读·赏析(60分)(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

(5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7.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2分)8.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二、阅读·赏析(60分)(一)(5分)7.(2分)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孤雁的执着。

江苏省扬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真题]

江苏省扬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真题]

扬州市二〇一八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计23题(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5题、第12题,共6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准确无误地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同时务必在试卷的装订线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毕业学校填好,在试卷第一面的右下角填好座位号。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书写黑色字迹的水笔作答。

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裨益(bì)亘古(gèn)镌刻(juān)面面相觑(qù)B. 愠怒(wèn)蹊跷(xī)女工(gōng)感人肺腑(fǔ)C. 驾驭(yù)攒聚(zǎn)宽宥(yóu)熙来攘往(nǎng)D. 澎湃(péng)竣工(jùn)迸溅(bìng)鲜为人知(xiān)【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A项正确。

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B项中“愠”应读yùn,“蹊”应读qī。

C项中“攒”应读cuán,“攘”应读rǎng。

D项中“迸”应读bèng,“鲜”应xiǎn。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一拿到语文试卷,小明忍不住笑了,拿起笔开始答题,信心满满,手不释卷....。

B. 危机时刻最能看出人的胆识,勇者首当其冲....,怯者畏缩不前,我们当做前者。

C. 时光的淬炼、岁月的磨砺让他日渐成熟,处理事情变得优柔寡断....,毫不迟疑。

D. 我们应做“文明有礼二十四条”的践行者,不能让它在我们手中成为一纸空文....。

2018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扬州市二〇一八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计23题(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5题、第12题,共6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准确无误地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同时务必在试卷的装订线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毕业学校填好,在试卷第一面的右下角填好座位号。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书写黑色字迹的水笔作答。

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裨益(bì)亘古(gèn)镌刻(juān)面面相觑(qù)B. 愠怒(wèn)蹊跷(xī)女工(gōng)感人肺腑(fǔ)C. 驾驭(yù)攒聚(zǎn)宽宥(yóu)熙来攘往(nǎng)D. 澎湃(péng)竣工(jùn)迸溅(bìng)鲜为人知(xiān)【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A项正确。

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B项中“愠”应读yùn,“蹊”应读qī。

C项中“攒”应读cuán,“攘”应读rǎng。

D项中“迸”应读bèng,“鲜”应读xiǎn。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一拿到语文试卷,小明忍不住笑了,拿起笔开始答题,信心满满,手不释卷....。

B. 危机时刻最能看出人的胆识,勇者首当其冲....,怯者畏缩不前,我们当做前者。

C. 时光的淬炼、岁月的磨砺让他日渐成熟,处理事情变得优柔寡断....,毫不迟疑。

(精校word版)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考点汇编解析系列—文言词义

(精校word版)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考点汇编解析系列—文言词义

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文言词义【一、 2018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2)持就火..炀之(3)则第二板已具.(4)长其尾而锐其剽...(5)以成文章..【答案】 7. (1)蒙,盖 (2)靠近火 (3)准备好 (4)使针尖变得锐利 (5)花纹【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中高考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必考考点,它除专设选择题考查外,在文意理解和翻译中也有涉及。

这个考点包含三层意思:其一,“理解”一词体现文言文“阅读”方面的要求,告诉我们不考对词义的死记硬背,不在名词术语上做文章,而是着眼全篇,根据文意去感悟;其二,“常见”告诉我们,所考内容为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或中学教材中经常涉及的实词,而不考那些生僻难懂的;其三,“文中”说明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通过上下文体现出来的,不单纯是字典的释义,须结合语境作判别。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个考点前提是源于我们平时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积累,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具体语境中对某一实词含义的推断分析能力。

因此要结合有关具体文言句、段,分析总结一些方法,让我们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多一些思考的切入口。

(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着。

蒙,盖(2)持就火炀之:(再)把它靠近火边烤,就火:靠近火。

(3)则第二板已具:那一块已经准备好。

具:准备好(4)长其尾而锐其剽:它的尾巴很长而末端很尖。

锐其剽:使针尖变得锐利(5)以成文章:从而制成花纹。

文章:花纹。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

具体的方法有:语境分析法;字形推断法;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联想推断法。

运用这几种方法时要结合语境,多角度思考,仔细推敲,相互验证,作出选择。

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理解性默写

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理解性默写

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文理解性默写1.【2018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4.诗、文名句填空。

(共8分,每空1分。

请注意:①〜⑥题为必答题;⑦〜⑩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

)必答题:(6)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__________ ”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浅草才能没马蹄”均通过“草”来表现早春景物特点。

【答案】4.(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该小题不得分)(6)草色遥看近却无【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理解性默写的形式,第(6)小题新颖别致,既考察了学生对早春景物的观察感知能力,又考察了学生对经典古诗词对比阅读的鉴赏能力,而且在作文教学上让学生描写景物时一定要抓住特点这一角度,给考生上了鲜活的一课,可谓一石多鸟。

做对此题,一定要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语句“通过“草”来表现早春景物特点”,尤其是“草”“早春”等关键性核心词语,《钱塘湖春行》中的“浅草才能没马蹄”意思是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因为是早春,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同样,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意思是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

这两句是不谋而合,均通过“草”突出了早春景物的特点。

答案是:(6)草色遥看近却无。

【名句赏析】草色遥看近却无,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第二句,紧承首句“天街小雨润如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

以远看似有,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

这一句是全篇中的绝妙佳句。

早春二月,在长安,冬天未过,春天还未来临。

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最初的春草芽儿就冒出来了,作者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

2018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19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3. 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 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6分)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

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ch éng)▲。

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推崇。

书籍,能描(huì)▲浩瀚天地间千恣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能传递(màn)▲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

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弛骋古今,经天(wěi)▲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一脉相(chéng)▲ ②描(huì)▲③(màn)▲ 长④经天(wěi)▲ 地【答案】1.(1)①承②绘③漫④纬(4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1)本小题需要注意的字是:纬。

一脉相承:读音是yīmài xiāng chéng,一脉:一个血统;相承:继承。

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

江苏省各市2018年中考语文卷【古诗词默写与鉴赏题】汇集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各市2018年中考语文卷【古诗词默写与鉴赏题】汇集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各市2018年中考语文卷【古诗词默写与鉴赏题】汇集2018年镇江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元稹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6. 请写出诗歌题目的意思。

7. 诗中两次出现“花前”,请简述其作用。

8. 作者感到“虚度好春朝”。

结合全诗,分析原因。

【答案】6. 三月三日写此诗寄给乐天,以示答谢。

7. 同样的场景,不同的时间,前后对比中表现作者对过往美好的回忆,对今朝窘态的感叹。

8. 帘外花开依旧,景色宜人,可自己独卧病榻,心情失落,身边也无朋友相伴,这样的美好时光白白的浪费了。

【解析】6.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写出诗歌题目的意思。

要理解好“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中的“酬”与“见寄”的意思。

唐朝的时候,诗人通过寄送诗词酬唱的情况比较多,类似现在的笔友。

诗的题目给出了写这首诗的原因,即三月三日写此诗寄给乐天,以示答谢。

7. 试题分析:考查诗歌运用反复对比手法的作用。

两次出现“花前”,从诗句的内容看,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

即场景相同,时间不同。

第一句的“当年”,第二句是“今日”。

通过对比来表现物是人非与当今处境的慨叹。

8.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诗句的理解。

也就是解释“虚度好春朝”的原因。

“今日花前病里销”是说花开依旧但自己独卧病榻,“独倚破帘闲怅望”是说因身边无朋友相伴而孤独寂寞难耐。

将这几个意思综合起来就是答案。

默写。

(1)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

(2)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

(4)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

(5)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

(6)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7)子曰:“__________,小人比而不周。

”【答案】 (1). (1)江春入旧年 (2). (2)长风破浪会有时 (3). (3)谁家新燕啄春泥 (4). (4)化作春泥更护花 (5). (5)了却君王天下事 (6). (6)醉翁之意不在酒 (7). (7)君子周而不比【解析】试题分析: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2018年中考江苏盐城卷诗歌鉴赏与分析

2018年中考江苏盐城卷诗歌鉴赏与分析

中考频度:★★★★★┇难易程度:★★★☆☆【2018年中考江苏盐城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宿牛群头①胡助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②供晚厨。

(选自《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注】①牛群头:地名。

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诗中“拙”“满”二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茁”是“旺盛”的意思,“满”是“装满”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雨过之后,蘑菇长得十分旺盛,数量很多,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2.表达了作者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学科……&网【试题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人情感的能力。

作答时注意诗歌中的景的特点以及诗人的言行。

从诗歌的一二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这里描写的是大自然的美丽之景,而三四两句则是写诗人从牧童那里买来蘑菇做晚饭,表现出诗人的安逸闲适之情。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习题。

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习题。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诗歌中点明作者与李龟年密切关系的词语:2.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三)阅读王维的《山居秋暝》,完成下列小题。

山居秋暝①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②,莲动下渔舟。

随意③春芳歇④,王孙⑤自可留。

【注】①暝:夜,晚。

此指傍晚。

②浣女:洗衣女。

③随意:任凭。

④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

歇:消散。

⑤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

1.有人认为画线诗句“浣女”和“渔舟”显得太闹,破坏了全诗意境的和谐。

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习题。

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

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

《寻桃源》 ——唐·张乔 武林春草齐,花影隔澄溪。路远无人去,山空有鸟啼。水垂青霭断,松偃绿萝低。世 上迷途客,经兹尽不迷。 《桃源》 ——唐·章碣 绝壁相欹是洞门,昔人从此入仙源。数株花下逢珠翠,半曲歌中老子孙。别后自疑园 吏梦,归来谁信钓翁言。山前空有无情水,犹绕当时碧树村。 《桃源篇》 ——唐·权德舆 小年尝读桃源记,忽睹良工施绘事。岩径初欣缭绕通,溪风转觉芬芳异。一路鲜云杂 彩霞,渔舟远远逐桃花。渐入空蒙迷鸟道,宁知掩映有人家。庞眉秀骨争迎客,凿井耕田 人世隔。不知汉代有衣冠,犹说秦家变阡陌。石髓云英甘且香,仙翁留饭出青囊。相逢自 是松乔侣,良会应殊刘阮郎。内子闲吟倚瑶瑟,玩此沈沈销永日。忽闻丽曲金玉声,便使 老夫思阁笔。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 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桃花源诗》 ——晋·陶渊明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 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 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 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 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武陵桃源送人》 ——唐·包融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 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
2018 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
【一、 2018 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 4.阅读唐朝诗人张旭的绝句,完成填空与简答。(3 分)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1)这是借用东晋_ 首诗拟定的题目是 【答案】4. (1)陶渊明 《桃花溪》 的《桃花源记》意境而写的一首诗,我给这

江苏省苏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苏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苏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18年江苏省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

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承。

XXX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XXX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XXX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XXX自知”,XXX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推崇。

书籍,能描绘浩瀚天地间千姿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能传递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

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弛骋古今,经天纬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一脉相承_____②描绘_____③传递_____长④经天纬地_____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①_____改为_____②_____改为_____答案】①承(2),②绘(3),③漫(4),④纬(5)。

(2)①恣(6)改为姿(7)。

(1)②弛(8)改为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研究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1)本小题需要注意的字是:纬。

(2)本小题中需要改正的错别字是:恣—姿,弛—驰。

默写古诗文名旬,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②海日生残夜,XXX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③却话巴山夜雨时,长河落日圆。

(XXX《登鹳雀楼》)④何当共剪西窗烛,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XXX《夜雨寄北》)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温故而知新。

(XXX《相见欢》)⑥大漠孤烟直,土地平旷,使至塞上,XXX归无计。

(XXX《渔家傲》)。

⑦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⑧桃花源记,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XXX)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掌握情况,需要学生平时多读、多背古诗文,积累古诗文的名句和作者。

2018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30分)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1)不愤不启,。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2),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3)潭西南而望,,明灭可见。

(柳宗元《小石潭记》)(4),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6),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7),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8)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9)同样是咏秋,刘禹锡《秋词》中的写出了秋天明艳的景致,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2.(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经过初步筛选、公众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由湖南周浩创作的,旨在提升我市老字号品牌竞争力的“连云港老字号”标识设计方案脱颖而出....。

B.随着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推进,花果山景区变得更加漂亮,那些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让游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C.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于一体,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辉煌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这一宝藏,我们责无旁贷....。

D.连云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我市正在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之路。

3.(2分)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C.“六书”指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构成方式,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诗经》中的“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2018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2018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绝密 ____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10分) __ ___ __ 卷_ _ __ -------------------- 考 __ __准 ___ ____ _ _ 上 (6)______________,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 __ ___ ___ _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__ ___ __ _ __ __ 题____ ....校 __ -------------------- B .随着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推进,花果山景区变得更加漂亮,那些.... .... 无--------------------云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我一、积 ( ( -------------★启用前 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在--------------------江苏省连云港市 2018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C .“六书”指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构成方式,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诗经》中的“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D .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 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此--------------------累·运用(30 分)(_ (1)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_ _ (《论语》)号 (2)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鱼我所欲也》)证 (3)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_,明灭可见。

(柳宗元《小石潭记》)(4)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______________。

江苏省13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古诗词赏析专题有答案

江苏省13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古诗词赏析专题有答案

古诗词赏析专题常州4.阅读唐朝诗人张旭的绝句,完成填空与简答。

(3分)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注释】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1)这是借用东晋_ 的《桃花源记》意境而写的一首诗,我给这首诗拟定的题目是(2)这首诗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4. (1)陶渊明《桃花溪》 ( 2)由远而近淮安(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6分)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上片写“潇潇暮雨”有哪些作用?(4分)6.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和“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宣宗宫人《题红叶》)都写了流水,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2分)【答案】5. 写“潇潇暮雨”,创设了一种凄厉、伤感的情境,从反面烘托了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的人生态度。

6. 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为年华老大而悲哀之情。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写流水,以表达宫人在宫中的怨情。

【解析】5. 试题分析:考查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

“潇潇暮雨”是纯粹的环境描写。

可从创设情境,从反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态度的角度考虑答案。

一般诗歌前面几句写景,是为了介绍所处环境,烘托气氛,再触景生情,很自然地过渡到后面的自我感情抒发上。

6.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诗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把握。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

要分析好“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的“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很明显抒发的是不要为韶光易逝、青春不再而悲哀的思想态度。

同时,要分析好“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的“深宫尽日闲”一句,表达的是“宫怨”之情。

连云港二、阅读·赏析(60分)(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

(5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禁止转载】【一、2018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4.阅读唐朝诗人张旭的绝句,完成填空与简答。

(3分)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注释】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1)这是借用东晋_的《桃花源记》意境而写的一首诗,我给这首诗拟定的题目是【答案】4. (1)陶渊明《桃花溪》【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记文学常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桃花溪》是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借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创作的写景诗。

此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寻找桃源。

全诗构思婉曲,情韵悠长,创造了一个饶有画意、充满情趣的幽深境界。

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

此时唐朝已经由繁盛走向衰败。

张旭写这首诗时的心境颇似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的心境。

清代《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孙洙)评论这首诗说:“四句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

”【白话译文】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

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考点解析】有关桃花源的诗句美好理想寄桃源,黄发垂髫享太平。

穷源易访桃源境入世难为世外人赞桃源和平宁静怜俗世狡诈贪婪最佳答案美好理想寄桃源,黄发垂髫享太平赞桃源和平宁静,怜俗世狡诈贪婪缘溪忘路行,芳草落英幽古境;取道规筹去,青山流水逝鸿泥。

穷源易访桃源境,入世难为世外人世外桃园终难觅人间仙境不复临上联:山重水复疑无路其实别有洞天下联:柳暗花明又一村果真神仙人家横批:化外遗民《桃花源诗》——晋·陶渊明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武陵桃源送人》——唐·包融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

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

《桃源》——唐·李白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驱鸡犬入桃花。

至今不出烟溪口,万古潺湲二水斜。

《桃源》——唐·李白露暗烟浓草色新,一翻流水满溪春。

可怜渔父重来访,只见桃花不见人。

《桃源行》——唐·王维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山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山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同吉中孚梦桃源》——唐·卢纶春雨夜不散,梦中山亦阴。

云中碧潭水,路暗红花林。

花水自深浅,无人知古今。

夜静春梦长,梦逐仙山客。

园林满芝术,鸡犬傍篱栅。

几处花下人,看予笑头白。

《桃源行》——宋·王安石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朝中措·桃源图》——元·善住桃源传自武陵翁。

遥隔白云中。

漫说人间无路,岂知一棹能通。

红英夹岸,霞蒸远近,烂漫东风。

将谓神仙别境,鸡鸣犬呔还同。

《题桃源》——唐·李宏皋山翠参差水渺茫,秦人昔在楚封疆。

当时避世乾坤窄,此地安家日月长。

草色几经坛杏老。

岩花犹带涧桃香。

他年倘遂平生志,来著霞衣侍玉皇。

《桃源行》——唐·刘禹锡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

拖纶掷饵信流去,误入桃源行数里。

清源寻尽花绵绵,踏花觅径至洞前。

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

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

须臾皆破冰雪颜,笑言委曲问人间。

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

筵羞石髓劝客餐,灯爇松脂留客宿。

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笼开五云。

渔人振衣起出户,满庭无路花纷纷。

翻然恐失乡县处,一息不肯桃源住。

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

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

《桃源词二首》——施肩吾夭夭花里千家住,总为当时隐暴秦。

归去不论无旧识,子孙今亦是他人。

秦世老翁归汉世,还同白鹤返辽城。

纵令记得山川路,莫问当时州县名。

《桃源》——唐·李群玉我到瞿真上升处,山川四望使人愁。

紫雪白鹤去不返,唯有桃花溪水流。

《寻桃源》——唐·张乔武林春草齐,花影隔澄溪。

路远无人去,山空有鸟啼。

水垂青霭断,松偃绿萝低。

世上迷途客,经兹尽不迷。

《桃源》——唐·章碣绝壁相欹是洞门,昔人从此入仙源。

数株花下逢珠翠,半曲歌中老子孙。

别后自疑园吏梦,归来谁信钓翁言。

山前空有无情水,犹绕当时碧树村。

《桃源篇》——唐·权德舆小年尝读桃源记,忽睹良工施绘事。

岩径初欣缭绕通,溪风转觉芬芳异。

一路鲜云杂彩霞,渔舟远远逐桃花。

渐入空蒙迷鸟道,宁知掩映有人家。

庞眉秀骨争迎客,凿井耕田人世隔。

不知汉代有衣冠,犹说秦家变阡陌。

石髓云英甘且香,仙翁留饭出青囊。

相逢自是松乔侣,良会应殊刘阮郎。

内子闲吟倚瑶瑟,玩此沈沈销永日。

忽闻丽曲金玉声,便使老夫思阁笔。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这首诗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答案】( 2)由远而近【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写远景: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

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

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缥缈,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

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

“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映衬,融成一个艺术整体;“隔”字还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

接着画近景。

近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

“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读者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

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

那“问”字便脱口而出。

由此可见,这首诗是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来写景的。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解析】写景顺序根据景物特点和观察方法的不同,写景物的顺序也不能相同。

下面介绍几种记叙顺序。

1、按时间顺序来写景。

自然界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内,姿态、光泽和颜色都不一样,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里自然景物显示出不同特点,所以要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来写。

如,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变化顺序写的。

2、按空间方位顺序来写景。

这里的窨是指景物所在的位置。

比如,游山,总是随着人登山位置的变换来描写一处一处景物的,这也就是所谓移步换景的写法。

如课文《海滨小城》,这类文章所写的景物的面积较大,组成的部分也较多,要把它写具体,突出特点,一般是先用一两句话总写出特点或点出位置来引出全文,《海滨小城》就是从大海、海滩,一直写到小城庭院、公园、街道的每一处景物特点。

3、按景物的类别,分别观察和描写。

如先观察群山,再观察河流……或相反的顺序。

例如《桂林山水》这篇写记叙文,就是这种记叙顺序的范例。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记叙顺序,写景时,该用哪种记叙顺序,要依据文章的内容和要求来定。

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挂在眼前,怎样把美丽的风景写下来呢?和观察、描写一件事物一样,要先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再按观察的顺序写下来。

写景要注意景物的位置,如上、下、前、后、左、右、里、外、中间、旁边、远处、近处等等。

有一位小作者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描写一幅草地景色。

他是这样写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小鸟在蓝天白云间快乐地飞翔。

蓝天下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一位牧童在放牧。

小羊羔低头吃着草。

小牛津津有味地吸着母乳。

马儿有的在低头寻找鲜美的食物,有的静静地站着,好像在欣赏草地上的美景。

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流过草地,河里有几块青青的石头,鱼儿在石头边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啊,多美的景色啊!小作者很注意写出景物的位置。

上面是蓝天,蓝天下是草地,草地上有小河,河里有石头……小作者观察得很仔细,不但写了图中景物的色彩,写了马、牛、羊不同的姿态,还加上了自己的想象,如小鸟“快乐”鱼儿“自由自在”等,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读了这篇作文,我们好像亲眼看见了美丽的图画。

写景,还可以选一个位置作为观察点,以这个观察点为中心来确定其它景物的位置。

例如看图写《美丽的乡村》,小作者是以“村子”作为观察点,按村里、村前、村后、村旁的顺序来观察的:这是一个美丽的村庄。

村子里,一幢幢新盖的小楼被绿树环抱着,村前有一片桃树林。

桃花盛开了,远远望去,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村后是一座青山,山上长着松树和柏树,一年四季郁郁葱葱,一道瀑布像一匹银色的绸缎挂在山前。

一条小河从村旁缓缓流过,河上有座石桥,站在桥上,可以看见清清的河水里,骨一群群小鱼在互相追逐。

过了石桥,是一片稻田。

拖拉机在田里耕耘,“突、突、突”的声音,打破了山乡的寂静。

一群小鸟在稻田上空盘旋着,鸣叫着,好像在唱着春天的歌。

这篇作文的小作者按顺序,写清了景物的位置,作文就显得很有条理,小作者写出了桃花的红,松柏的绿,河水的清,还通过想象,把原来静的画面写得有声有色,动了起来了。

如:小鱼“互相追逐”,拖拉机发出“突、突、突”的声音,小鸟“鸣叫”,松柏“四季常青”等,在读者面前展现了美丽的山村景色。

(三)观察要动用多种感官我们睁开眼睛,就会看到许许多多的事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